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说的简单,大唐这次举全国之兵而来,这里也不见得能够守得住,我们还是继续走吧!”一个半路上结识的老者看着还在犹豫的夜魅,叹了口气说到道。
这老家伙看上去气度不凡,是夜魅等人两天前认识的,当时这老家伙和家仆走散了,一个人坐在路边唉声叹气渴的不行,如果不是夜魅好心让田老二给了老家伙一些水,只怕这老头已经是路边的一具枯骨。
“高老丈,您的意思是继续走?可是我们没有多少物资了,路上买的一些东西现在基本上快要吃光,离开这里之后怕是很难走到下一座城池了。”夜魅坐在行李包上,苦着一张脸摇头说道。
“那也要走,这里是边境,老夫可不相信张成林能搞挡住大唐精锐的进攻,若是我们进了城,到时候他再守不住,只怕我们连饿死的机会都没有。”张姓老者轻蔑的对着城墙瞥了一眼,从其不屑的语气中可以听得出来,这老头子非同一般的地位。
要知道,直呼一城之主的名字,并且话说的如此不客气,放在古代那可是绝对要不得的,弄不好传出去被打死都是小事。
夜魅虽然不怎么喜欢说话,但并不表示她智力不够,老头子的一切表现被她看在眼中心念电转之间便有了决定,颔首点头说道:“老丈如此一说,吾等遵命便是!”
“嗯,好好好,好个机敏的娃娃!”听到‘遵命’二字,老头子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小子,老夫身份此时确实不方便与你等分说,不过只要你们把老夫安全护送到安市城,好处必然少不了你们的,你马家生意将来有老夫照应着,也必将更上层楼!”
“晚辈多谢前辈照应!”夜魅知机的点点头,奉承了一句,随后几人便开始打点行装准备连夜上路。
唐军就在身后不远,每耽搁一刻钟都是要命的事情,这一点不管是夜魅还是老头子都十分清楚,所以他们必须再大唐军队到来之前离开这里,否则不管是夜魅三人还是老头子都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不得不说老头子的眼光就是不一般,就在他们离开之后的第二天一早,一支大唐的百人骑兵便出现在了新城之外十里左右的位置,而且从这支骑兵的装束上看,似乎还是属于十六卫的正规部队。
乱了,全乱了,随着第一支骑兵队的现身,很快城外就成了大唐奇兵的天下。
五十人一伙的、百人一伙的,一波波骑兵纷纷现身出来,将靠着城墙休息的难民惊得疯狂向城门涌去。
“开门,快开门啊,我们都是高句丽人啊,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难民们发了疯一样的撞击着城门,用他们脆弱的肉体来争取那渺茫的生机。
孩子在哭,大人在叫,新城的四个城门一时间乱成一团,这让城中守将本就敏感的神经更加的混乱:“来人,把他们给老子赶走,全都赶走!”
“将军,再考虑考虑把,他们毕竟是我们高句丽的百姓啊!”身为军人,守城的士兵自然知道所谓的赶走基本上等于是断绝了下面那些人的生路,大军围城,几千百姓身处荒野如何能够活得下去。
“老子看他们就是大唐的奸细!昨天老子给过他们机会,让他们离开,可是你们看看他们做了什么?不知好歹的东西,现在放他们进来,你想让外面的那些大唐骑兵跟着一起冲进城么?”新城守将被手下的问题弄得气血上涌,手指着城外窜来窜去的大唐骑兵愤怒的咆哮着。
道理人人都懂,守城的那些士兵也懂,现在大唐大军压境,外面那些难民谁能保证没有奸细混入其中?放进城来的确是一个极大的隐患,本着为城中百姓负责的态度,也不应该放他们进来。
可是道理是道理,在人情上却让这些大头兵很难做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老乡亲死在大唐的铁骑之下,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得了的。
“把他们赶走,听到没有?再不去办,军法从事!”守将喊了半天发现前面的大头兵动也不动,不由更加愤怒,转身看着身后的几个亲兵:“你们几个去,去把下面的人都赶走,老子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总之把城门给老子清出来。”
辽东城,李绩与窟哥大军压境;新城,李道宗兵近辽水;后面还有李世民率领的数十万大军。
一时之间整个辽东风起云涌,所有人的目光全都关注到了这边,而高句丽王城更是一日三报,无数探马来往于王城与辽东之间。
“陛下,当初是你一意孤行,非要断绝新罗与百济与大唐的通道,并且抓了他们的使节,现在大唐举全国之兵来袭,您,可有退敌之策?”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在对大唐的问题上与荣留王高建武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此时此刻,面对大唐的攻伐抱怨之情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
“盖苏文,你可是在指责孤王?”荣留王高建武冷冷的看着手下这位权臣,神色颇有想要遣人将其拿下斩于殿前的意思。
“臣非是指责,而是代表高句丽五部在询问陛下。”泉盖苏文此时还没有如后世那般的权利,所以并没有和荣留王死磕的打算。
“既然如此,你可先退下了,我大高句丽带甲六十余万,打退过前隋三次东征,杨广发兵百万尚且没有奈何于我,何况这次区区数十万人。”高建武也不想在这个大唐举国东征的时候闹出什么内乱,敷衍了一句之后便让泉盖苏文退了下去。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934章 倒驴不倒架
高建武现在的状态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瘦驴拉硬屎,倒驴不倒架!
别看他现在嘴上叫嚷着要让李世民有来无回,但实际上这家伙已经怕的要死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想要找个地洞藏起来才好。
想当年李世民来找他要回前隋将士的尸骨,结果被他一句免谈给的,倒驴不倒架!
尽管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是为了面子,为了还是要硬着头皮撑下去。总不能像高昌国那个鞠文泰一样,大唐军队还没到就被吓死,丢了江山不说,这名声传出去也太不好听了!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935章 老李想儿子了(上)
打仗拼的是综合实力,并不是你有勇气就可以的。武器装备、大型军械、粮草物资、医疗保障等等哪一样不考虑到都不行。
而说到这些,就不得不提到李承乾这个太子。
这几天越来越接近边境,李二就越来越喜欢念叨那个被自己留在家里的大儿子。
这一天安营扎寨之后,老头子看到外面巡逻的那些左府(左千牛卫的前身)军卒,不知怎么就开心的笑起来,看得一边的长孙无忌一头雾水。
“无忌,你说朕的那几个儿子要是都像承乾一样该有多好,何必朕这么大年龄还要出来征战沙场!”笑过之后,李二叹了口气,卖乖似的说道。
“啊?”长孙无忌愣一下,半天没有反应过来,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如果你那几个儿子都像李承乾那样,估计你根本就活不到今天,怕是几年前就被气死了。
李二并没有等长孙无忌回答,叹过气之后,指着那些正在巡逻与警戒的军卒:“你看看,若是当年我大唐有如此军威,何至于连那薛举都拿不下来,又何至于让窦建德、王世充之辈占据半壁江山。”
身为皇帝陛下的守卫亲军,战斗力怎么样先不说,左、右两府的军姿、军容那绝对是全军第一,再配上一身帅气的07式军服,威武雄壮之气透体而出。
“不错,承乾这练兵之法也不知从何处学来的,当真是非同小可,以此法训练出来的军卒与以往相比的确是强上一倍不止。”长孙无忌此时就算是再傻也知道,老李这是睹物思人想儿子了,便顺着他的话说了下去。
反正李承乾也是他外甥,夸上一两句也没啥大不了的,并不像其他人有这样那样的顾忌。
“何止是强上一倍,若是单兵战力或许是强上一倍,但若是一火之军怕是要强上两倍,一什之军甚至可以达到三倍不止。”李二摇摇头否定了长孙无忌的说法。
毕竟李二也是杀场之上的老油子了,知道军队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某一个人有多能打,而是在于合击、配合之法,之所以当初三国时期的陷阵营能够所向披靡,所依靠的多是这合击之技。
回想当初,李承乾让这帮家伙去站队列,去扛圆木,去练习高台背摔……,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十六卫的老将军们一个个也是颇有微词。
但是到了后来看到训练之后的成果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校军场上三千对一万的战斗让这些老家伙们意识到,不能再坚持以前的观点了,必须掌握这种新的训练方式。
所以从那一次校军场上的演武之后,十六卫尽皆一改往日的训练方式,改为更接近实战的训练,同时也开始注重军卒之间的配合问题。
这也是现在任何一卫走在路上会两人成行,三人成列的原因。
当然,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并不现实,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出现于后世的现代。但是大家别忘了,大唐并不是现代,在大唐可没有什么不能体罚的说法,十七律五十四斩那可是真的会要人命的,所以队列、军阵之类的训练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效果却远比后世要高。
“二郎,你看的是军容,可知道某看的是什么?”身边没有外人在,私底下的时候,长孙无忌并没有对李二称呼什么陛下,只是像朋友一样直呼其名。
“哦?舅兄看重的是什么?”李二心情正好,见长孙无忌卖关子,顺势捧了一下。
“后勤啊!”长孙无忌长长吸了口气,咂咂嘴说道:“四轮马车远比以前装的粮食要多,而且速度并没有慢;新修出来的水泥官道把原来需要一个月才能达到的地方,缩短到现在的旬日之间;义仓的修建让我大唐多了许多存粮……”。
既然李二想儿子,念着儿子的好,长孙无忌便投其所好捧着说呗,老李想夸儿子,总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总要有一个人在边上陪着一起唱才好听。
不过说着说着老李和长孙无忌的脸色就有些变了,沉默中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
从贞观二年到眼下的贞观八年,六年的时间里看看大唐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吧,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问题,在这次东征中全都暴露了出来。
首先是路,以前的土路现在基本上都铺上了水泥,这使得无论是行军还是运输物资,速度都比以前快了数倍。
而近几年一直不断疏通的运河在这次东征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方的粮食可以通过运河以及快的速度运到后方的大本营。
其次是粮,有了林邑这个大粮仓,再加上大唐境内遍布的义仓,使得这次东征根本就不用发愁筹集粮草的问题,只要把各地义仓中的粮草拉出来装车或者装船便可以了。
以上这两条看似并不重要,但真的打起仗来,那可真是身后有粮收中不慌,哪怕是僵持李二也敢堵着高句丽的国门耗上几年。
再有就是装备,各种各样的新式装备现在层出不穷,工匠们一个个都在拼了命的研究威力更大,结构更简单,使用更方便的武器和军械。这两年甚至新研究出来的装备还没有来得及装备部队,就已经成了过时的装备。
拿床弩来做例子来说,现在的床弩拿出来之后李二甚至都不知道那东西叫什么,可在组装好了之后,老李同志甚至觉得自己就算只用一只手也可以把这东西玩的贼溜。
至于说刀箭等武器更不用说了,现在百练钢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有了水压机,打一只百练钢刀用不了多少时间,而且还不用浪费太多的人力。
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大唐的工匠会这么聪明了?而且对研究新装备的积极性会这么高?难道是吃了什么聪明药?
李承乾,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小子,床弩是他第一个去改的,炼钢之法也是他第一个提出改进意见的,至于水压机那东西不用说了,除了那小子根本就没有人会想到那个东西。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936章 老李想儿子了(下)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蹲在中军大帐里的老李与长孙无忌算了一下。这几年下来,李承乾竟然不知不觉中从民计民生到军事装备搞出来如许多的东西。
甚至有很多物事只是这小子提一嘴,不光是他自己,就连李二和长孙无忌等人也都没有往心里去,时间一长就都抛到了脑后。不想到了东征高句丽这个时候才发现,当初那些‘不经意’,竟然派上了大用场。
就说当初那个不着调的三轮车吧,那东西运送物资方面远比人力推动的独轮小车要强上许多被,不说装东西的多少,单就在平整的水泥路上一天一个人可以蹬上百十里地这一点,就比前隋要快上三倍,如果在算上单车运量的话八倍甚至都不止。
良久的沉默之后,长孙无忌神情颇为失落的叹了口气:“陛下,您说臣是不是老了?为什么总是觉得军政方面的事情有些力不从心了呢!”
李二心有戚戚的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不是我们老了,而是现在的年轻人太厉害,你永远都不知道这帮年轻人一天都在想些什么东西。”
虽然伟大的皇帝陛下口中一个会儿一个‘年轻人’,但在长孙无忌看来,他这个妹夫不过是在炫耀自己有个好儿子,所谓的‘年轻人’多半也是李承乾的代名词。
不过没办法啊,不说人家老李是皇帝他不敢比,就算不是皇帝,能力方面的东西如果真的拿来比较那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的结果。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也不知道那小子在长安能给我折腾出什么事情来,只希望不要在东征的时候拖后腿吧。”两个老汉蹲在一起长吁短叹,李二的思绪很快又转到了长安,开始担心起被他安排监国的李承乾。
“不会的,承乾虽然喜欢胡闹,但还是有些分寸的。”长孙无忌接过李二的话头:“现在已经离京一月有余,后勤供给方面并没有出任何问题,这足以证明承乾在京城还是很尽则的。”
“尽则?”老李同志嗤了一声,随手抓起身边的桌上的一份情报拍在长孙无忌的怀里:“仅仅一个月时间,吐蕃贵族被他弄死一半,不过这帮家伙死就死了,反正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可是罢朝半月算是怎么回事?人口谱查又算什么?”
“这……”长孙无忌一时哑然,看着手里那份长长的白纸,脸上如同开了染坊,五颜六色变个不停,半晌之后才说道:“陛下,这人口谱查似乎很重要啊,若是真的有八十万户的逃民,三百万人口这几乎相当于我大唐五分之一的人口了。”
“朕也知道,可是这小子就没有想过现在国内空虚么?他这么搞……”李二话说到一半突然住口不说。
要知道,那些逃民有一部分是逃进了山里,当起野人,但是更多的是跑去了那些富户的家里,而大唐最大的富户就是那些世家还有士族。
李承乾这样的作法无异于在抽那些世家与士族的血,如果把这些逃民全都统计出来了,收容他们的那些富户们怕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才可以。
毕竟养一个逃民只要给口吃的就可以,等于是变相的养了一个奴隶,若是这个逃民突然有了户口,再想用他们最低的标准就是要付工钱。
而且逃民有了身份之后,就要有土地,有了土地之后,这些逃民还会去给富户当奴隶,任由其剥削么?谁都不是天生的贱骨头,这样的事情怕是很少会有人干吧。
正是因为这样,李二才揪心,生怕自己不在长安镇不住场面。
若是东征的时候国内再发生什么暴乱、反叛之类的事情,那老李很有可能会走上杨广的老路。
长孙无忌不管怎么说也是身居高位数十年,对于李二担心的事情他多少也能猜出来,这让他本来有些郁闷的心情突然间好了一些,看着李二开口劝道:“陛下,承乾会有分寸的,既然这件事情他敢鼓捣出来,想必一定会有应对的办法,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有所得必然有所失,老长孙的儿子虽然脑子不行,比不过李承乾,但同样也不会折腾出这么多麻烦事,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让长孙无忌在无形中省了不少心。
想到这些,长孙无忌怎么可能不老怀大慰。
两老汉在一起研究着李承乾,身在长安的主人公则是连打了数个喷嚏,郁闷的揉了揉自己的鼻子,看着快要哭出来的倭国归化人秦吉胜:“本宫还是那句话,拿下对马岛一切好说,要什么有什么,拿不下对马岛……那就只能有啥算啥。”
“太子殿下,您,您就抬抬手吧,所谓皇帝不差饿兵,就算是让我们去送死您也得给点安家费啊!”自称秦吉胜的服部吉胜急的口不择言,完全不知道自己这话说的已经犯了大忌。
毕竟李承乾现在只是太子,并不是皇帝,他这一句‘皇帝不差饿兵’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只是一个比喻,但是放在李承乾这里就会引起无数人的遐想。
所以倒霉的家伙果断的被李佑一脚踹了出去,拉出站在一边侍卫的腰间横刀就往他的脖子上捅了过去,口中怒斥:“你特么安的什么心?想害我哥?”
“老五,回来!”李承乾被李佑的举动吓了一跳,间不容发的时候一声大喝,将李佑砍人的动作叫停。
“哥,这混蛋想坑你。”刀子擎在手中,李佑拧着眉毛说道。
“他不是故意的,你先把他放开。”势态得到控制,李承乾对自家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招了招手,将他叫回身边,小声说道:“吓唬吓唬就算了,你别真把他给弄死了,没得失了身份。”
“唉,哥,我是真搞不懂你。”李佑眼睛眨了半天,最后摇摇头以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说道:“好吧,我不管你,我去找那个松什么松玩儿去了。”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937章 可怜的松赞
松什么松指的是松赞干布,只不过李佑觉得那个名子太咬嘴,所以用松什么松来代替。
“你去玩吧,等我这边忙完了再找你。”李承乾点点头,他现在是巴不得李佑快点离开。
这小子就是一把双刃剑,乖张的性子用的好了是一大助力,用的不好很容易给自己找来无数的麻烦。不过好在直到目前为止,李佑还没有给他捅出什么大娄子来,这是李承乾比较庆幸的一点。
“太子殿下,给点装备吧,否则对马真的很难打下来。”等到李佑离开之后,秦吉胜没事儿人一样从地上爬起来,继续死皮赖脸的在李承乾这里磨叽。
隔了一会儿,轻过短暂的沉默,李承乾突然开口说道:“你是不是想说,如果不给你装备,对马岛的事情就和你们无关?”
“臣没有那个意思。”秦吉胜失口否认,不过脸上的表情却是坚定而执着,分明实在告诉李承乾,你说对了。
李承乾并没有如他想的一样大发雷霆,只是看了他一会儿,突然笑着说道:“好,你不错,本宫很喜欢,装备的事情的确可以谈,明天早上你去找唐善识吧!”
“啊?”已经有了被赶出去的思想准备,结果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这让秦吉胜短时间内失去了正常思维。
直道离开东宫之后还有些晕晕乎乎的,有一种身在梦中的感觉。
而就在他离开不久,唐善识就被李承乾叫进了宫里:“善识,有件事要交给你,明天……”
“不干!”唐善识灰头土脸的坐在一边,一身污渍不说整个人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就像是好多年没有洗过澡一样。
“为啥不干?你就不想知道安排你干啥?”李承乾并没有因为被唐善识打断发言而生气,也并没有因为他一身的味道而厌恶,只是有些奇怪的看着这个一起玩到大的损友。
“不想。”唐善识脑袋一摇,怀里抱着从李承乾那里抢来的水果盘,大口大口的吃着葡萄,竟然连皮都不吐。
“你个驴日的就不能听我把话说完么。”再次被拒绝的李承乾恼羞成怒的问道:“去把倭国来的副使搞定,只要搞定了我就把你从研究署调出来,如何?”
“不,我在研究署待的挺好。”唐善识翻了个白眼,用鄙夷的语气说道:“连你都搞不定的事情,我又不是傻子,干嘛要接手?还是研究我的蒸汽机好了。”
这下李承乾尴尬了,舔着嘴唇咂了半天嘴,一个字都没有憋出来,最后终于祭出撒手锏:“信不信我去告诉唐伯伯,回家让他打你板子?”
唐善识听到李承乾说要找唐俭,脸色狠狠白了一下,放下手里的水果盘,吐槽着说道:“高明,你怎么这样呢,这明明就是咱们两个之间的事情,你找家长干啥?”
“就说你去不去,你如果不去我就找唐伯伯去。”李承乾嘿嘿的笑着,一点不在乎唐善识脸上的郁闷。
“去,去还不行么?说吧,什么要求。”被戳到软肋的唐善识闷声说着,语气中带着满满的不甘。
“要求只有一条,归化人必须拿下对马岛,而且武器装备什么的一件都不给,明白吧?”李承乾起身拿起被小唐放到一边的水果盘,重新放回到他的手中,哄小孩一样拍着他的肩膀将他送出了书房。
至于说把他调出研究署的事情只字未提,左右这小子也不想离开,那就让他继续留在那里好了。
而就在李承乾与唐善识磨嘴皮子的时候,李佑则是带着人满世界的寻着松赞干布的麻烦。
“武大,本王让你去买的蛇买回来了没有?”松赞干布所居的藏国公府外面,李佑对身边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青年问道。
“王爷,早就买回来了,全都是手腕粗细的。”武元庆涎着脸指指身后跟着的几个侍卫,示意由他们拿着的口袋里面装的全都是。
1...244245246247248...4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