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俞荣昌的功劳,面对自己唯一的孩子,他也不想让她过多的参与到一些本不该她参与的事情中来。
所以在面对女儿询问的眼神时,俞荣昌笑着点了点头:“去吧,父亲这里没事儿,只是和太子殿下讨论一下东西。”
“嗯!”俞茵茵也在犹豫了一下之后,乖巧的站了起来,对李承乾施了一礼之后,聘聘婷婷追着杨雨馨的脚步离开了会客厅。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034章 收下一个‘地头蛇’
“好了,俞城主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将一些闲杂人等全都赶出去之后,房间中只留下了程琳那个怪力萝莉,李承乾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俞荣昌是见过程琳大发雌威,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家伙知道,这样的小丫头别说现在的自己,就是再年轻十多岁,估计百十来个绑在一起也不够她一个人杀的,所以对李承乾自然不会动什么歪心思。
“外臣认为,如果太子殿下真的想要一统高句丽,最好的办法还是将百姓区分一下的好,否则若是一视同仁,将来必然会出大乱子。”俞荣昌含糊其词的说着,他并没有说将来会出什么样的乱子,也没有说如何将两国百姓区分开。
李承乾却在听完之后缓缓点头:“阶级的存在,的确是一个可以让人上进的动力,你说的不错,一视同仁的确不是好办法。”
“太子殿下若真的能领悟到这一点,实为高句丽百姓之福。”俞荣昌眼中闪过一抹异样,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不过最后全部化为一声深深的叹息。
“这个世界很大,并不是只有大唐和高句丽,不知道俞城主想不想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李承乾也明白现在的俞荣昌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在背叛与忠诚之间徘徊,于是乎便产生了将这个老家伙收归已用的想法。
俞荣昌自嘲的笑笑:“殿下是在招揽俞某?”
“你可以这样理解,当然,如果你觉得如果这样无法说服自己,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救世主,舍身饲虎,拯救万千高句丽百姓于水火之中。”李承乾摊了摊手,对俞荣昌说了一个他认为比较合理的理由。
身处异国他乡,虽然情报还算充足,但总是不如有一个熟悉高句丽的本地人当向导。
而且单从俞荣昌没有跟着那些撤走的高句丽人一起离开这一点来说,这个家伙明显是一个比较有担当的人,在生与死的大事情上面并不糊涂。
他应该是算计到如果他跟着百姓一起逃走的话,很可能会引起李承乾的不满,若是引大军来追,那些逃出城的高句丽百姓根本不可能有活命的机会。
所以这家伙留了下来,准备一个人面对李承乾的怒火,打算用自己那条老命来帮城中的百姓拖一拖时间。
“殿下过于高看俞某了,俞某只是不想让身在长安的族人受到无妄之灾罢了,并没有殿下想的那么高尚。”俞荣昌一边说着一边苦笑,忽然发现似乎自从见到了李承乾之后,自己苦笑的次数竟然远远超过去年一年。
聪明人之间说话不需要太多的弯弯绕绕,俞荣昌知道李承乾的意思是想让自己出面帮他稳定高句丽这边被大唐占领区的局面。
但是他真的能答应么?还是刚刚那句话,伪长安那边还有他的族人,只要他们还在高建武和泉盖苏文的威胁下,俞荣昌就不敢真的背叛。
毕竟他还不是圣人,不可能为了那些现在是高句丽百姓,将来不知道是哪里人的家伙们把自家老头子都献出去。
“如果俞城主是在担心族人,本宫认为大可不必,只要派人把族中重要人物接出来,那些并不重要的人估计没有人会为了他们大动干戈。”
“况且俞城主认为那些已经离开的人会怎么说?难道他们还会认为你能活下来?机会只有一次,本宫希望俞城主能够好好把握,如果俞城主想要为高建武尽忠,本宫也送你一程也未尝不可。”
一手大棒,一手甜枣,李承乾将两条路摆到了俞荣昌面前,任由其选择。
但他李承乾不是刘备,做不到三顾茅庐这样的事情,如果今天俞荣昌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用一颗人头来领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可以答应归顺大唐,但是,但是希望殿下能够尽力帮助俞某将族人救出来,尤其是家父。”李承乾给他的理由已经足够充分,如果再不答应那就是不识抬举,所以只要不是傻子,基本上都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好了,救人的事情一会儿我会安排你见一个人,到时候他自然会帮你把事情办了。”李承乾十分满意俞荣昌的答复,再次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之后说道:“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安排高句丽的百姓,让他们更好的适应新生活。”
“太子殿下,臣还是那句话,必须不能一视同仁。”俞荣昌舔了舔微微发干的嘴唇,沉声说道:“您必须考虑到大唐百姓的感受和高句丽百姓的接受能力。”
“在大唐百姓看来,高句丽战败了,那么高句丽的百姓如果和他们享受一样的待遇只会让大唐百姓心生不满,从而加深两国百姓间的矛盾。”
“所以臣以为应该制定一个标准,高句丽百姓如果能够达到这个标准,那么就会被承认,可以享有与大唐百姓一样的待遇,反之的话,那就只能是被剥削的那一部分人。”
俞荣昌说了好长的一段话,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高奸,但是李承乾知道,这老家伙还是在为高句丽的百姓考虑。
人心是一种很难琢磨的东西,如果高句丽全境被占领之后,高句丽百姓享有大唐百姓的一切待遇,那么很可能会催生他们心中的侥幸心理,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人,认为大唐是软弱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暴乱之类的事情便很容易发生,毕竟一个软弱的‘人’总是很好欺负,欺负完了大不了认个错也就算了。
可是大唐会软弱么?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如果高句丽人真的敢造反,等待他们的只有屠刀,绝不会有宽容。
李承乾是什么性格,俞荣昌目前来说还没有琢磨明白,但是在他看来这个少年绝对不是一个良善之辈也就是了。
甚至就连刚刚所谓的‘一视同仁’,俞荣昌估计也在试探自己,用来考验自己的能力或者说忠诚度。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035章 恶名传天下(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同样是警示语却表示着不同的含议,比如说一个是建设,一个是毁灭。但是无论如何,这两句的中心思想都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的意思。
李承乾从没有想过征服高句丽可以一蹴而就,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怎么说高句丽都是一个国家,一个存在了数百年的国家。
虽然高句丽国中大部分都是汉人,但是怎么说呢,两个国家就是两个国家,和是不是汉人没有关系。就像春秋战国,‘七雄’尽是汉人,最后还不是人脑子打出狗脑子。
所以在高句丽的问题上,李承乾从来都是高举轻放,别看咋呼的挺欢乐,但事实上做起事情从来都是小心谨慎,努力争取不留后患。
就像这次安市城之战,尽管他一直在强调着屠城、坑杀,但最后真正死掉的,也只有守城时死去的那些高句丽人,其余人等并没有受到一丝的伤害。
在城破之后,包括那些在城外挖坑的高句丽人都算上,连个受伤的都没有。当然,昨天晚上的事情是一个意外,这个不应该算在里面。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俞荣昌算是暂时被李承乾收服了,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对下手的那些士兵宣传上依旧还是安市城城主拒绝投降,被太子殿下一怒之下在城主府中处死。
至此,安市城之战宣告结束,随着大批的流民不断向东逃亡,整个辽东陷入了不可避免的恐慌之中。
一个大唐太子是满手血腥的刽子手,是吃人的狂魔的流言也开始在高句丽的城市间传扬开,让无数高句丽百姓人心惶惶。
“我是亲眼看到老孙家三哥被放进锅里的,当时孙三哥叫的那个惨啊,不过没一会儿就安静了,然后第二天一早城外就多了一堆白骨。”某难民誓言旦旦的在给同伴宣传着自己在安市城的所见所闻。
“你知道什么,孙老三还不是最惨的,我还见到过那个大唐太子活吃人的惨状,城主家的闺女就是被他给活活吃了!”另一个叫花子打扮的高句丽人不甘示弱的抢过话头。
“切,你们知不知道自己的说些什么?大唐太子会吃人?也不看看你们一个个骨瘦如柴的样子,就算是要吃也不吃你们吧?”
“你根本就没听懂老子说的是什么,告诉你,唐军这次是真的发狠了,一路过来根本就是寸草不留,所有高度超过一尺以上的活物全部杀光,这才是老子要说的重点。”
“都别废话了,没累着是吧?今天还要再赶五十里路,有那个力气说闲话,不如留着走路。”
流言越传越广,难民越聚越多,一万、两万、十万……,无数高句丽人背井离乡,向着鸭绿水东岸而去。
抢劫、偷盗、斗殴等等事件在逃难的一路上不断上演,无数人因为出来的太急没有带上足够的粮食和衣物,最后冻死、饿死在路边,以至于最后整个辽东饿殍遍野。
但是不管怎么说,辽东军团的恶名算是传出去了,从安市城往东,几乎是整个镇子,整个镇子的高句丽人在逃命。
家?!不要了。地?!也不要了。
面对如此凶残的军队,高句丽人自认在辽东已经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与之抗衡,只有逃过鸭绿水,依靠鸭绿水这道天然屏障才能有效的阻止其前进的脚步。
辽东城,李道宗正悠哉游哉的摆弄自己的棋谱。
入冬至今,李承乾那边除了前一段时间小小的做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再就是整军整军再整军,并没有搞出什么新鲜玩意儿,以至于让这位任城王无所事事。
“报,启禀郡王,辽东军团紧急军报!”就在李道宗琢磨着是不是要躺下好好睡一个下午觉的时候,外面亲卫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
“什么?!”刚刚躺下的李道宗猛的坐起来,头上冷汗涔涔冒了出来。
现在的时间是大年初五,整整一个冬天没有动作的辽东军团,按照李道宗的估计应该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行动。
那么紧急军报送来的原因只有一个,高句丽人反击了,李承乾率领的辽东军团很可能在高句丽人的袭击之下伤亡惨重。
甚至很有可能李承乾……。
想到这里,李道宗再也坐不住了,一个箭步从榻上跳下来,光着脚跑到门口,薅着亲卫的衣领:“辽东军团怎么了?太子殿下怎么了?快说!”
“啊?!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没怎么啊,就是,就是辽东军团把安市城打下来了,这,这不是刚刚送来消息么。”亲卫被李道宗吓了一跳,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的说道。
“什么?你重新说一次?”李道宗本以为自己会听到辽东军团大败,李承乾被擒之类的汇报,结果没想到,亲卫竟然说的是安市城被占领的消息。
“辽东军团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对安市城发起总攻,并且在晚上占领了该城的南城墙,现在,安市城已经是我们的了,只是太子殿下……”亲卫理了一下思路,就这样被李道宗提溜在半空,几乎是一定一顿的把李承乾安排人送来的消息重复了一遍。
“只是什么?接着说。”李道宗经过这么长时间心神稍定,将亲卫放开之后追问道。
辽东军团能够在一日之内拿下安市城的的确确是超出了他的预料,不过李道宗现在关心的并不是这些,他只想知道李承乾那小子到底有没有出什么事情。
“只是太子殿下似乎下了屠城的命令,安市城里好像死了百姓,而且,而且听说殿下似乎还吃了好几个人!”亲卫犹豫着,把听来的事情传言说了一下。
“胡说八道,那小子连吃肉都挑挑拣拣,还特么能干出吃人的事儿来?”李道宗瞪了亲卫一眼,示意他不要再胡乱说话,转而问道:“送消息的人在哪里,把带他来,我要见他。”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036章 恶名传天下(下)
“末将参将大将军!”作为飞凤军的中队长,荆宇辰在没有任务的时候,兼顾了传递消息。
“你是什么人?为何以前没有见过你?”李道宗认真的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严肃的问道。
黑白相间的迷彩与以往李道宗见过的那种黄绿黑相间的完全不同,插满全身的各种战术装备更是让任城王眼花缭乱。
“末将是飞凤军三中队中队长荆宇辰。”说话间,荆宇辰从身上背囊中拿出一封书信,交给了身边李道宗的亲卫。
“飞凤军的人……”李道宗盯着荆宇辰看了一会儿,这才转头接过亲卫递上来的书信,顺便吩咐道:“如果没有其他事情,你就先跟他下去休息,我这里如果有什么事情会找人通知你。”
“喏!”举起右手,在自己左胸轻轻一敲,荆宇辰跟在另一个王府亲卫的身后转身离开,该说的东西信里面都说了,他完全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这里。
“将军,这飞风军太牛了吧?”看着荆宇辰离开的背影,刚刚负责递交书信的亲卫有些不屑的说道。
“啪”李道宗用手中的书信在亲卫的头上敲了一下:“不服气是吧?老实说,本王也不服。不过人家能在天上飞,这就是本事,不服又能如何?所以,认清现实吧小子。”
“可是……”亲卫缩了缩脖子表情讪讪,想要解释什么。
“什么都不用可是,当初飞凤军招兵的时候你也参加过,知道那些标准都是什么,如果你能全过的话,你也有牛逼的资格。不过既然没有过关,那就说明你确实不如人家,所以你就没有资格来评论人家。”
李道宗并没有因为亲卫与自己的关系近一些而给他留面子,反而是把这个家伙骂了个狗血淋头。
当了一辈子的兵,李道宗性子直的要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绝不会因为是自己亲信的关系就姑息迁就。
骂够了不争气的手下,李道宗扯开手中的书信,入眼的便是如同鸡刨一样的字迹。不用说,这信一定是李承乾亲自写的,因为据李道宗所知,整个大唐根本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能写出如此可以防伪的字体。
道宗叔父,见字如人:
今安市城已为大唐领土,小侄尚需纵兵追赶高句丽溃兵,安市之地不会久待,望叔父速速发兵接管。
另,小侄这里有万余高句丽奴隶,不日即将押送至叔父处,望叔父妥善处置,万万不可走失一人。
……
洋洋洒洒千字余,李道宗硬是看了大概多半个时辰才算弄懂了里面写的是什么,喘着粗气犹豫了半天才忍住脾气,没有把手里的书信揉成一团丢出去。
这该死的混球,为了下一步的行动,竟然不惜自污,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嗜杀成性的刽子手,难道他就不知道作为一个大唐太子,这样的名声对他来说是致命的么?
不过气归气,李道宗却没有任何办法,李承乾已经把事情都办完了,现在就算是大罗神仙来了也是回天乏术,还是先把安市城处理好了再说吧。
所以,在一个时辰之后,辽东城城门大开,一府之军大概五千之数策马而出,向着安市城的方向疾驰,领头的自然是李道宗。
没有李二看着,李承乾折腾的毛病又犯了,作为叔叔李道宗认为自己完全有必要去好好教教这个侄子什么叫‘天高地厚’。
但是尽管如此,李承乾的名声刽子手的名声还是传了出去,使得正月里的长安刚刚过了上元节便开始暗流汹涌。
世家、勋贵、学子……,无数人明里暗里的都在讨论着身处辽东的大唐太子李承乾。
“身为儒家子弟,竟然如此滥杀,简直不当人子,这样一个残暴之人将来如何能够成为一国之君?”
“不错,如此恶行与夏桀、商纣、杨广之辈又何异。”
“吾要上书陛下,弹劾此子恶行,不知哪位联名!”
一瞬间刚刚还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房间里变的落针可闻,所有人都目光诡异的看着最后一个发言的家伙,眼中满是同情与怜悯。
有些事情说说也就算了,真的要做却需要莫大的勇气。
现在的李承乾可不是当初那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可以任由他人摆布,见了谁都叔叔、伯伯叫个不停。
如今的太子殿下羽翼已丰,手握数十万大军,麾下能人异士不知多少,如果再像以前那样说弹劾就弹劾的话,指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吃饭的家伙就会换一个地方待着。
谁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眼下是什么情况,如今能够制住李承乾的人除了太极宫里坐着的那一位,也就只有后宫里的那位**。除了这两人,再无第三个人敢说一定有把握能把李承乾搬倒。
这样的一个人,加上其在高句丽的‘凶残’表现,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必须有多远躲多远。
平时讨论一下,批判一下或许没有问题,人家大唐太子高高在上并不屑与和这些要官没官,要爵没爵的人一般见识。
但是如果上殿弹劾可就不一样了,那等于是在向辽东的那个‘凶’人发出正式的挑战,后果到底是什么很难想象。
正是因为这样,最后一个发言的家伙被众人嫌弃了,所有人都缓缓的与其拉开了距离。
最后一个发言的家伙也终于醒悟到自己刚刚说的是什么,连忙改口说道:“你,你们这是干什么?我,我就是开个玩笑,太子殿下为国征战、扬威域外,我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扯殿下的后腿。”
不过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再怎么解释也是没用的,看着四周的人一个个摇头离开,最后发言的家伙欲哭无泪的颓然坐倒。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个喜欢折腾来折腾去,整天笑嘻嘻的家伙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么大的影响力?竟然可以远在万里之外就震慑的长安众人不敢开言!难道真的就无法搬到他了么?
郑家的公子哥儿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想起数年前的那天晚上,那句‘我等你十年’,小郑除了颓然苦笑,再也没有一点力气去想什么其它。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037章 祸水东引
自从上次上元节的那个晚上,郑家的这位小公子尝试过无数次,诗也好词也罢无数次的尝试最后换来的只有无奈与愤怒。
奈何!天赋如此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尝试的,如果随随便便来个人都能写出一首《青玉案·元夕》,那么老辛的这首词也不会流传千古了。
现如今少年已经长成青年,地位虽然没有什么改变,但势力与当初绝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再一次相遇,郑秋林相信自己根本连靠过去的可能都没有。
时过境迁,所有人都在发生着改变,似乎只有他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此时此刻的他已经再也没有与李承乾对面的资格了。
年青一代讨论着李承乾的行为,指责着他的残暴,但是老一辈中,李承乾的行为却是毁誉参半。
十六卫大将军认为李承乾做的并没有什么不对,身在异国他乡,手中只有十万兵马,如果不狠一点如何能够彻底压制高句丽的反弹?
大军远征,粮草补给本就困难,如果再养一些闲人,那么不用高句丽来打,只要高句丽不断派兵前来投降,就能把辽东军团给吃垮掉。
所以屠城之类的事情在程咬金、侯君集等人看来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如果李承乾没有屠城才是他们最不能接受的。
而反观那些世家的老家伙,这些人则是绝口不提此时,就算是被人问起也只是慧深莫测的笑笑,最后不置可否的摇摇头。
很显然,这些老家伙也被李承乾的手段吓到了,这个年龄只有十七岁但是手下人命却已经不下数十万,手段如此凶残狠辣使得世家、士族不得不重新考虑应该如何对待这位大唐太子。
大安宫,老李渊养病的地方,长孙皇后静静地注视着身边的李二,足足过了大概有一刻钟才缓缓问道:“二哥,乾儿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什么事情?”正在出神的李二一脸茫然,扭过头看着已经年过三旬,但却依旧貌美如花的老婆。
“就是乾儿在安市城屠城的事,您不知道?”长孙皇后提醒道。
“这件事啊。”李二顿了顿:“我知道,怎么了?”
怎么了?长孙皇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二哥,乾儿在辽东大肆屠杀,难道您就不管管?”
长孙皇后能理解李承乾屠城的理由,但这并不代表着她就能接受自己的儿子变成一个嗜杀成性的刽子手,所以如果有可能,她想要让李二把李承乾调回长安。
“管什么?他不是做的很好吗?”老李用力在自己的脸上揉了几把,恢复了一下精神。
这几天老头子的病情急剧恶化,眼看时日无多,这让李二心里多少有些难过,毕竟父子连心,抛开皇位的问题不谈,有一个老爹想吐苦水也能找到一个地方不是。
想及这些,李二就觉得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总是像有什么东西在堵着一样,所以自打过了上元节开始,他就一直都在大安宫里待着,公务也在这里处理。
平时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守在李渊的身边絮絮叨叨说一些以前的往事,还有一些时下大唐的变化,用这样的方式来减轻自己心中的那份愧疚,这也是为什么李二会显得那么疲惫的原因。
“二哥,妾身就是觉得不放心,你说乾儿在外面杀了那么多人,这一身的厌气……”长孙皇后实在是太过担心儿子,尽管看到李二憔悴的样子有些心痛,但还是把心中藏了好几天话说了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