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所以程老货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若是有人知道石涅的事情和李承乾有关,在中间使绊子的可能性还真不小,李承乾很有必要和山东的坐地户孔家打好招呼。
只有得到孔家的强力支持,他才有可能彻底的没有后顾之忧,把计划执行下去。不得不说,姜还真就是老的辣,老程的建议的确是一针见血的准,直接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先把东西弄回来吧,我的人现在不方便出面。”李承乾当然知道老程说的有道理,但是作为一个上位者,总不能下属说什么是什么,一些必要的矜持还是需要的。
“成事儿老程给你办了。”程咬金也没有过多犹豫,左右不过是些女人画眉用的石头,在没有发现其价值之前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过军校的事情你可得给我好好说说,别忽悠俺老程。”
“呵呵……”李承乾见老程又把话题绕了回来,不觉有些好笑。
“笑啥,快点说。”老程压根就不知道啥叫不好意思,瞪了李承乾一眼之后催促道。
“这军校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可以理解成一个大的学堂,就像太学之类的差不多,不过这里教的都是军事方面的知识。”
“教授主要是十六卫的大将军和将军,讲的是一些经典的战例等等,另外就是培养基层军官,培养他们小规模战斗的指挥能力。”
“还有一点就是告诉他们为什么打仗,打仗的目的是什么,教给他们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李承乾把跟老头子说的那些东西又重新拿出来说了一遍,不过重点放在了军事方面。
程咬金很认真的听了半天,直到李承乾停下来之后,才闷声说道:“你说的这些俺老程听不懂,能具体说说不?”
敢情刚刚说的那些白说了?李承乾无奈的看着老程。
结果程老货反而振振有词的说道:“看俺干啥,你又不是不知道俺老程没啥文化,你这样说俺当然听不懂了。”
这特么还没有说理地方了么,没文化还有道理了,真特么是大唐一绝,李承乾暗暗吐槽,半晌之后才说道:“军校的意思就是让当兵的知道怎么打仗,培养更多的军官,然后从那些学的好的里面选择精英,再重点培养。”
“现在大唐有很多新武器,军校的作用是教会士兵如何使用这些武器,同时也要研究新的战斗方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打起仗来一窝蜂的往前冲。”
这已经是李承乾最大的能力了,如果老程再说听不懂,那么对不起,爱咋咋地吧!
老程这一次却没有再说什么听懂听不懂的事情,在李承乾的注视下,老货靠在车厢上,陷入沉思,半晌之后才缓缓说道:“陛下对此事怎么看?自古以来兵法不得轻授,你这样做若是将来这些人里面有人……”。
“若是父皇不同意,这件事情根本就不会传到你的耳朵里,既然现在军方全都知道了,那就证明父皇是支持的。”
李承乾并没有说自己跟老头子费了多少口舌,也没有说将来军校具体需要如何运作,这种事情并不是说说就可以的。
教出来的学生将来如果造反怎么办?李承乾只能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难道不开办军校,就没有人造反了么?既然不开军校一样有人造反,那么就说明是否有人造反与开不开军校没有关系!
这就是李承乾给老头子的答案,虽然有些歪理邪说的嫌疑,但并不是没有道理,也正是因为这样,老头子才会倾向于开办一所军事院校,同时答应亲自出任校长。
老程在下午的时候离开了咸阳,他只有三天假期,来的时候用了一天,回去还要一天,加上在李承乾这里聊天一天,时间刚刚好。
只是老程回去的时候和来的时候心情截然不同,带着李承乾答应将程处默、程处亮、程处弼全部招入军校的答复,老程志得意满。
而李承乾则是开始安排人回长安召集人手,为将来开采石涅作准备。
在这里或许有朋友不知道石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石涅就是现代人口中的石墨,也就是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石墨,主要成份是碳,但它却是最软的一种碳,很容易就可以被弄成粉末,所以用它来制作铅笔再好不过。
当然,它的作用并不止于此,如果仅仅用它来制作铅笔,李承乾完全没有必要费这么大的力气。
石墨的另外一种功效就是耐热性和导热性都很好,是制作坩埚和模具的极好材料,比如说烧制玻璃的模具之类。
另外石墨也是一种很好的润滑材料,一些起到润滑作用的油脂在高温的环境下往往很难保持原有的作用,但是石墨却可以承受最高达到两千度的高温。
综合上面这些因素,李承乾决定利用自己隐遁的这段时间,好好把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弄的东西弄出来。
蒸汽机已经研究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小型化和提高其功率,而在其功率提高的情况下,润滑便成了重中之重,所以他才想要把开采石墨提上日程。
军事上,那些侦查兵不可能总是随身带着毛笔或者蘸水笔,如果有铅笔这种东西无疑会解决很大的问题。
玻璃制品也是一样,现在玻璃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的大唐的各个方面,玻璃坊连续不断的扩建却依旧不能满足需要,所以玻璃制品的模具也必须提上日程。
左右将来已经没有办法离开长安了,李承乾认为已经到了可以发展科技的时候,若是发展速度够快,说不定将来还有可能开上汽车之类的东西。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099章 大唐长公主(上)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便是五月时节,大唐旬报登出了一则公告:大唐公主长乐在大唐医学院举办全国性的医学大会,邀请大唐全国所有医生共襄盛举。
联系到前一段时间在大唐全境展开的全民免费医疗,一时间整个大唐都沸腾了起来,无数人奔走于街市之间,也有无数人在坊间讨论着这一政策的执行力度。
唐俭已经从民部被调了出来,主抓这一全国性的项目,每天收到来自全国的各种情况汇总多不胜数,让老唐每天除了睡觉整个人都被埋进了故纸堆。
征地、补偿、材料供应、质量监督……数不清的事情围绕着老唐,把好好的一个民部尚书逼的差点没投了河。
太极宫里,唐俭找到李二陛下诉苦:“陛下,臣可以换一个差事么?这差事臣是实在干不下去了,您看看,这才半个月,老臣的头发就掉了一半啊!”
“茂约,朕也知道这个担子很重,所以才会选你来做这件事,换其他人来朕不放心啊!”老李同志语重心长,颇有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思。
李二的手下有情报科,有影卫,外面的传言和百姓的期望他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正是因为知道了百姓那种无形的期望,所以老李对全民免费医疗充满了信心,认为这是一个增加大唐全国百姓凝聚力的一件好事。
而既然是好事,那老李自然不会让唐俭撂挑子,在逮住蛤蟆攥出尿的思想指导下,如果不把老唐的最后一点‘油水’榨出来,李二怎么可能放过他。
“可是陛下,您道是给臣安排点人手啊,臣这里现在每天送过来的资料堆成山,根本看不完,而且各地的事情又都很急,再这么下去您就是把臣给累死,也不可能三年完成全部工程。”唐俭的诉求得不到满足,索性耍起无懒。
“人手你可以自己选嘛,这件事情既然朕已经交给你了,就不会管你选什么人,只要三年之内把所有医学院分院建成便好。”李二老神在在,丝毫无所唐俭所动。
不过在说完之后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再次开口道:“对了,有些事情你可以让长乐负责,朕这个女儿可是孙神医的高徒,全民免费医疗的主意也是她想出来的。”
长乐公主?唐俭只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一点点的崩溃,完全抓不住事情的重点。什么时候大唐公主可以走向前台了?什么时候大唐公主可以参与朝政了?这是女权兴起的征兆么?
本着为皇帝陛下负责的态度,老唐在纠结了半晌之后,终于开口:“陛下,您,您是不是可以换一个人选?臣觉得蜀王(李恪)、越王(李泰)哪怕是晋王(李治)殿下都可以,长乐公主实在是……”
贞观九年的时候,李恪还没有被封为吴王,李泰也是在贞观十年的时候封的魏王,所以唐俭才会以蜀王和越王称之。
不过很明显事情的重点不在于如何称呼这几个小王爷,唐俭真正的意思是不想开后宫干政的先例。
长乐公主虽然是老李嫡长女的身份,但她终是女儿身,将来总是要嫁人的,那么如果让她出来参与这种惠及全国的大事,对于大唐来说那简直就是灾难。
不过很明显,李二的态度是坚决的,并没有因为唐俭的建议而有所动摇,一声轻咳之后说道:“全民免费医疗是大唐是一个善举,朕不想让那几个小混蛋沾了血腥的手来碰这件事情。”
“长乐自小就懂事而且心地善良,由她来参与这件事情对全国百姓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交待,可以提高公信度。”
“另外一点就是,长乐的身份足以代表朕,足以代表皇室,让她以皇室长公主的身份去参加这一善举,也可以让百姓放心,让他们相信我大唐皇室一定会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坚持到底。”
李二是一代雄主,他决定的事情一般很难被改变,但是这并不等于他是一个专制的人,很多事情他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用语言来说服下属。
不过这一次他的说法信息量明显有些大,‘大唐长公主’五个字把唐俭雷的外焦里嫩。
要知道‘长公主’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称呼的,这是一个封号,和正常公主的称呼不一样,若是长乐被李二封了‘长公主’,那么整个后宫除了长孙皇后那么便是长乐,等于是力压后宫所有妃嫔。
最后唐俭还是没有拗过李二,不过从他也从老李的解释中得出一个结论,长乐只不过是一个晃子,一个‘代言人’。
虽然老唐到最后都不知道啥叫‘代言人’,不过李二也说了,领会精神就好不必刨根问底,所以,‘代言人’就‘代言人’吧,大不了回头找那个在咸阳隐居的家伙去问问。
很显然,老唐的思想现在已经被‘大唐长公主’占据,没有心思来分析‘代言人’究竟是个啥意思。
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唐长公主’的事情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所有大佬全都知道了李二陛下有了一个新的决定。
不过事情真的这么容易么?
以往‘大唐长公主’的事情只是大家在私底下说说,李二并没有表态,现在他既然提出来了,那么很明显这是准备要下诏书赐封号的节奏。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热血青年,所以同样也不缺热血老汉,比如魏黑子、比如于志宁,这帮老家伙在听到李二亲口说出‘大唐长公主’的消息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办法阻止,绝不能让老李把这个诏书发出去。
为什么?很简单,长乐还有一个年龄比她大两岁的姑姑——李渊的六女儿永嘉公主。
如果长乐获封大唐长公主,那么让永嘉公主怎么办?虽然她并不是嫡出公主,但至少年龄上比长乐大,若是长乐获封大唐长公主,岂不是乱了辈份!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00章 大唐长公主(中)
老家伙们总是打着天家无小事,天家无私事的旗号,夜以继日的不断插手皇家事务,每多事情本来是与他们无关的,但他们偏偏喜欢伸手去管,结果弄到最后大家全都不开心。
长乐的长公主封号就是这因这帮老货的不断谏言被拖了下来,弄得上至李二下至李治没有一个高兴的。
李治更是跑到正在编写《括地志》的李泰那里,哭丧着脸告状:“四哥,他们竟然不同意大姐的封号,这帮老家伙手伸的太长了。”
李泰放下手中的笔,胖胖的脸上带着愠怒:“这事儿我也听说了,而且他们也找到过我这里,希望我劝说父皇收回成命。”
“啥?他们竟然来找你了?四哥,你不会是答应了吧?”李治惊讶的抬起头。
贞观二年出生的李治此时已经是一个半大的少年,八岁的他因为有哥哥们为他在前面遮风挡雨,脸上还带着孩童的稚嫩。
“这种事情我怎么可能答应,而且家里还有大哥在,我就算答应也没用不是。”李泰脸上愠怒转为坏笑:“我把这件事情告诉大哥了,很快就要有好戏看了。”
“大哥不是在咸阳么?他正在给皇爷爷守灵,根本不可能回来。”李治疑惑的说道。
“大哥回不来不等于就传不回消息,我已经派人去了,一切等明天就知道结果了。”李泰在弟弟头上拍了一把,嘿嘿笑着说道。
李承乾的确不在长安,但是咸阳离长安很远么?四十多里路真的很远么?快马加鞭一日可至的距离而已。
想到李承乾,李泰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现在长安城中流传的各种关于大唐太子的传言,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屠夫’的名号!
谁都不是傻子,李二能做出的统计,其他人也可以做出来,短短十年时间直接或间接死在李承乾手中的人数竟然不下五十万人。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由这个数字来推断,大唐太子杀心之盛简直古之未有。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一个杀心如此之盛的太子,到目前为止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拿这个为理由来攻奸他,这是为什么?
李泰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但是在老家伙们找到他,告诉他长乐不应该获得长公主的封号时,他突然想明白了。这些人不敢,他们在害怕,手握重兵的大唐太子现在大势已成,已经不是他们可以搬得动得了。
柿子要挑软的捏,面对杀星一般的李承乾,没人喜欢去找他谈论他妹妹的问题,所以他们找到了自己,希望自己站出来给他们当枪使。
可是他李泰真的就是软柿子?真的就傻到任由别人摆布?长乐与他一母同胞,同一个爹同一个娘,如果他李泰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否定长乐长公主的身份,那他还是个人么?
历史上的李泰对皇位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期待,但是现在的李泰已经完全没有了这样的打算,不为其它,只因为他的那个大哥太过强势,根本不可能给他任何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泰很好的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自从听说李承乾屠了数百吐蕃人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和他一较长短的心思。
所以这次老货们找他,希望由他出面劝说老李时,李泰果断的以需要编写《括地志》为名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同时在老家伙们离开之后将消息通知了那位远在咸阳的大哥。
时间就像是一个小偷,总是会在人们不自觉的情下偷偷溜走,就在李治与李泰诉苦的第二天中午一条从咸阳传过来的消息传遍长安城!
大唐太子李承乾言说:“大唐立嫡、立长、立贤,什么时候开始按年龄论封号了?若是这样是不是本宫也需要把太子之位让出来?”
这里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到长乐,但只要听到的人立刻就会想明白李承乾这句话里人含义是什么。
魏黑子是强项令、于志宁也的确不怕死,杜正伦甚至做好了死谏的准备。可就是李承乾的这样一句话,有关长乐的言论在长安城一扫而空,再也没有任何人敢提一句。
为什么?李承乾难道会比李二更有震慑力?难道这帮老家伙会怕他甚过怕李二?不,事实并不是这样!关键在于李承乾的不择手段与心狠手辣。
民间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魏黑子和于志宁、杜正伦等人在李二那里敢死谏,那是因为李二是皇帝,他们死谏可以得到好名声,就算是被老李给砍了脑袋,也能换一个名留青史。
可是李承乾算什么?他只是一个太子,而且还是一个根本就不在乎名声的太子。
事故说到这里再引出一句老话,那就是宁和明白人打一架,不和糊涂人说句话!
李承乾或许不是糊涂人,但是不管从哪一方面讲,他的身份与李二比起来都要差上好多,这就注定了如果他不在乎名声,非要搞一个人的话,这个人注定会身败名裂。
为什么?因为李二在乎名声,皇帝陛下的身份注定了他必须做到事无不可对人言,也就是说李二不管想找谁的麻烦,都必须有正当理由,必须用阳谋。
但是李承乾不一样,他是太子,他不在乎名声,他可以玩下三滥的手段,事后最多被李二教训一顿也就算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只要李承乾一天没有登基称帝,那么他就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为所欲为,虽然不能想杀谁杀谁,但是坑起人来还是没有什么顾虑的。
想想李承乾以前干的那些破事儿,想想他的那些个外号,魏黑子等人果断的缩了回去,不再拿长乐的事情出来说事儿。
李承乾十年打拼终于算是有了回报,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实力震慑整个大唐,一句话力压服群雄,让无数人噤若寒蝉!
当然,这也是李承乾在向所有人宣誓自己的存在,或许他此刻身在咸阳,但只要他在一天,就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的家人指手画脚!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01章 大唐长公主(下)
太极宫甘露殿,李二与长孙相对而坐,眼中满是深深的无奈。
“二哥,乾儿这么闹不会出什么事情吧?”长久的沉默之后,长孙皇后轻轻问道。
“能出什么事情,朕就是想知道这小子什么时候能够安份点,什么时候能不这么张扬。”李二摇了摇头,轻轻转动桌上的茶盏:“不过现在看来,狗改不了吃……想让他消停怕是难了。”
“可乾儿也是为了长乐……”长孙皇后说道。
“朕知道,所以朕才没有说什么,他能关心妹妹朕很欣慰,不过这小子的方式有些过份了,竟然以势压人。”老李同志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判断李承乾的行为,最后只能再次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小子为了他长乐简直就是不遗余力,甚至连事情的对错都不顾,这种行为让老李很为难。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代表了李承乾可以在他百年之后很好的照顾他留下来的这些娃,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种不问对错的无休止宠溺似乎有些过了,一个不好就会宠出毛病来。
“要不然长乐的封号还是算了吧,必竟魏征他们说的也对,永嘉的确比长乐要年长,若说长公主也得确是她比较合适!”长孙皇后在犹豫了一阵之后,终于开口了。
她不是李承乾,作为大唐皇后,她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这里面不光是君君臣臣的问题,还有女子相夫教子的问题,所以长孙皇后考虑的事情总要比李承乾多一些。
当然,若是从本心上说,长孙皇后还是希望长乐能够获封大唐长公主的,必竟有了这个封号将来不管到什么时候,长乐都等于有了自保的本钱,就算是李二和长孙百年之后,也不需要为女儿担心。
“不必考虑那些,既然承乾把这个锅给背了,那朕也不能让他失望,长乐长公主的封号朕给定了。”李二看着老婆略有些遗憾的面庞,淡淡一笑,坚定的说道。
儿子已经做到这个份上了,他这个当爹的也不能怂了,否则怎么对得起一直宠爱着的女儿,再怎么说自己这个当老子的也是皇帝,不能在娃面前弱了气势。
于是乎,两天后的朝会上,李二当众宣布,长乐大唐长公主的身份,同时也宣布了由长乐负责全国免费医疗的宣传工作。
这一次没人反对,魏黑子数次想要站出来,最后都没有成功。
至于说长孙无忌?被封的是他外甥女,他还有什么可说的;杜如晦和房玄龄则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毕竟是李家的家事,人家父子齐心,他们这些外人根本就没有置喙的余地。
“姐,姐姐,你的封号下来了,大唐长公主!大唐长公主!”李治、兕子两个小家伙在得到消息之后,风风火火的跑到东宫找到长乐。
“你们两个跑慢点,小心摔了!”苏玫正在与长乐聊天,看到跑的满头是汗的两个小家伙,摇出丝帕给他们擦干脸上的汗水。
李治有些不好意思的躲过苏玫伸过来的手,脸色红红的,不过很快就被兴奋冲淡:“嫂子,哥真厉害,只说了一句话就把大姐的事情给定下来了。”
“那是啊,大哥当然厉害,这还是大哥不在长安,若是在长安的话不吓死那些老头子。”兕子到底年龄比较小,看不懂其中的关键,只是觉得哥哥特别厉害,连父皇都摆不平的事情都可以搞定。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以后不要提这件事情了,在先生那里更是不要提,知道么?”长乐把李治和兕子拉到身边,轻声嘱咐。
一群强项令被李承乾一句话压服,没有提起还好,若是提起来那可是很没面子的事情,李治和兕子如果继续到处宣扬的话,必然会在魏黑子等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对他们两个的将来是很不利的。
不过真的说起来长乐还是很开心的,不为长公主的身份,而是为了李承乾的那句话,有一个如此宠爱自己的大哥,长乐觉得自己必须把哥哥交待的事情做好。
而苏玫则是略有些吃味,身为太子妃,与李承乾见面的机会竟然屈指可数,受宠程度也比不过长乐,这让苏玫有些不舒服。
“嫂子,不如你来帮我吧,大哥安排的事情我有些忙不过来。”长乐也看出苏玫情绪有些不对,善解人意的她很快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便对苏玫发出邀请。
“这,这不好吧,母后那里……”苏玫没想到长乐会邀请自己参与,有心答应又怕贸然同意会在长孙皇后那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