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而既然西域是主战场,那么大唐无疑会将全部力量都压在西域,这样一来如果自己留在长安……。
明白了,全明白了。
老头子是担心自己留在长安会在战事失利的时候借机谋反,所以才会略施手段把自己弄到漠北,而之所以只给一万兵马,也是因为大唐实在无兵可调。
至于军令状什么的,那些都是扯蛋,根本没有任何实际用处,若是在莫北战场上失利,那么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除了战死沙场只怕他李承乾没有任何退路。
辽东战场,面对三面被围的情况,李绩带着一卫的人马应该免强能够守一下,但是为了防备万一还是要准备一卫来给他做后援。
西域战场,只怕没有四十万人根本就不够,这样一来等于是填进去近八卫,若是再去掉薛仁贵带入吐蕃的那一卫,长安的守军便只剩下五卫。
这五卫人马还要负责大唐境内的突发事件,若是万一有谁想要借机生事,还是要派他们出动。
这样一来能够继续调动的也就只有留在河套地区的原西域军团与辽东军团。
可是老头子会把这两支嫡系放在长安之北么?这根本不可能,只要战事一起,两支军团必定会被调走,也就是说自己带走的这一万人便是自己最后的力量,只能胜不能败。
想到这里,李承乾不由摇头苦笑,感觉这李静仙说的大祸临头似乎还真的一点错都没有。
“殿下想通了?”李静仙神色已经恢复到了开始时的平静,淡淡的笑容挂在脸上。
“无所谓想不想通,总之拼命一战也就是了。”想通了一切之后,李承乾也释然了,他不相信一万在军校训练了很长时间的新军会干不过薛延陀二十万乌合之众。
“秦王殿下怕是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场战事或许并不像想的那么简单,漠北一战若只是薛延陀,又何必老夫现身?”老头子似乎知道很多东西,但却不想一次说出来,说完之后又看着李承乾,像是在等他表态。
“世家与士族而已,跳梁小丑不足为惧。”李承乾或许开始没有想到世家的问题,但是在李静仙的提醒下,瞬间脑中灵光一闪有了那么一丝猜测。
听着李承乾的回答,李静仙眼中露出一抹赞许:“秦王殿下打算如何应付?”
“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有些人只会背后算计,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些算计不过是土鸡瓦狗。再说他们就算是再厉害又能如何?有仙长助我,我又何必惧怕他们。”
李承乾现在算是看明白了,眼前这老头儿估计一是来报信,二是来考校自己,如果觉得满意,出手相助那是一定的,正是因为这样,李承乾才表现出了迷一般的自信。
“秦王殿下何以知道老夫一定会出手相助呢?”老头子对于李承乾迷一般的信心报有怀疑,笑着反问。
李承乾与老头儿对视着,一字一顿的说出四个字:“黎、民、苍、生!”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461章 安排(中)
“松赞,这次出征我需要你也留下,你的意思呢?”安排完李佑,李承乾又看向松赞干布。
“我没意见,不过我想知道为什么,按说你这个秦王就是个摆设,一个小小的薛延陀怎么也用不到你来出面。”松赞干布目光紧盯在李承乾的脸上,似乎要从他的脸上看出一些什么。
“不仅仅是薛延陀。”李承乾看了一眼黑子,嘴角微微挑起:“你来说吧,别说你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殿下,臣是真的一点消息也没收到,甚至就连薛延陀的事情也是散了早朝之后才收到的。”黑子一脸苦涩的解释道。
“为什么?别告诉我你的手下都是吃干饭的。”李承乾脸色不愉。
‘七组’是他最看重的情报部门,如果这么大的事情他们都没有收到消息,那么‘七组’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消息被封锁了,似乎陛下还有一套收集情报的路线,所以……”黑子解释道。
“此事并不怪他。”就在黑子不知如何解释的时候,李静仙开口了:“如果老夫说得没错的话,你的人应该只是将搜集到的消息直接发回来,在前面收集消息的人并没有分析情报的能力,所以没有情报传回来并不奇怪。”
“李老先生,什么意思。”李承乾扭头问道。
“眼下不管是西域还是辽东都还没有实际动作,他们只是在暗中布局,你的人根本看不出其中有什么门道。也就是说,只有东、西两边真的发动的时候,你的人才会有反应,就是这么简单。”李静仙老神在在的说道。
“那为何父皇会知道?”虽然没人告诉李承乾,但根据早朝时老头子表现来看,老李应该已经知道了其中的猫腻,所以他很纳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这就是皇帝陛下的高明之处,从一些蛛丝马迹中看出端倪可不是谁都有的能力。”李静仙用审视的目光看着李承乾,隔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边境的贸易你有注意过没有?往来的使团你有关心过没有?周边各国的内政你收集了没有?这些都没有干过,你又怎么会知道别的国家想要干什么?”
“这……”李承乾被老头儿数落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毫无疑问,这些东西他从来都没有想过。
在他看来只要搞好自己国内的事情就可以了,其他国家与他无关,只要他们不来入侵一切都不重要,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这样。
“打仗不是过家家,若想发动一场战争,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尤其是几个不同的国家想要联合的时候更是如此,你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大唐这样随时可以开战的实力。”李静仙像是在教育孩童一样把李承乾说的面红耳赤。
亏得自己还总是觉得智力过人,原来这仅仅是一些小聪明,想要治理好国家自己只怕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李承乾沉默着,良久之后才站起来,对李静仙一揖到底:“多谢仙长教诲,承乾受教了!”
李静仙端坐不动,受了李承乾一礼,末了调侃道:“你这小子好生刁滑,用到老夫便是仙长,用不到的时候便是先生,真真不当人子!”
“呃……”再次被老头儿噎住的李承乾尴尬的摸摸鼻子。
好在李静仙并没打算怎么样,调侃之后大度的摆摆手:“行了,你还是继续安排你的事情吧,不必在意老夫!”
真的不必在意么?有这么一个老家伙坐在这里,怎么可能不在意。
李承乾暗中翻了个白眼,坐回自己的位置,扫了眼身边诸人解释倒:“仙长刚刚带来消息,若是没有猜错,西域和辽东近来必有大乱,而薛延陀这边则是吸引我们上当的引子。”
“所以这次漠北之战不会有大军出动,只有一支万人偏师,而且只能胜不能败,明白了么?”
“什么?!”
“这,这怎么可能?”
一瞬间松赞干布等人的脸色就变了,尤其黑子的脸色再是一片惨白,‘噗通’一声单膝跪倒:“殿下,请殿下治臣失察之罪!”
“罢了,这件事情我也有错。”李承乾摆摆手,叹了口气恨声说道:“只恨吴辰这个混蛋,若是他不跟着玄奘那老和尚离开,只怕多少也会收到一些消息,可偏偏……,等他回来看老子不打断他的腿!”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不如研究一下如何应付才是正经。”松赞干布从刚刚的震惊中恢复,严肃的说道:“若真是如你所说,西域和辽东都有入侵的打算,那么你这次很可能出征会没有任何后援,若是战事不利,你打算怎么做?”
“还能怎么做?我刚刚已经说了,此战只能胜,不能败!”李承乾苦笑说道:“所以这次我会带着军校的那一批人走,他们用的全都是装式装备,希望能够应付下来吧。”
“不妥,此事不妥。”松赞干布坚定的摇摇头,否定了李承乾的想法。
“为什么?难道这一万新军还能战败?或真是这样只怕带上其他军队也是一样。”李承乾反问道,在他看来一万人的新军,完全可以阻拦薛延陀人的进攻。
“不,我不是新军战力不行,我是说你的新军太依赖后勤。”松赞干布沉声说道:“这场战争如果只有薛延陀,别说你带去一万新军,就是五千可能也够了,大唐有足够的力量对你形成支援。”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若真的西线与东线同时开战,你的后勤必然会受到影响,到时候没有火药的支撑,你的新式军械和烧火棍没有任何区别,你的新军别说一万,就是十万只怕也不够薛延陀人杀的。”
松赞干布到底是一代枭雄,在吐蕃的时候十二岁便征战沙战,战场上的经验远比李承乾要多的多,想都没想就指出了火铳和火炮的缺点。
李承乾在松赞干布的提醒下眉毛几乎拧成了一个疙瘩,死死盯着眼前的茶杯陷入沉默。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463章 李象(上)
中年文士到底与卑路斯说了什么没人知道,而且他在驿馆中也并没有停留很长时间,只过了大概有小半个时辰便带着两个随从悄然离开,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卑路斯曾想过派人跟上去,但是考虑到带来的护卫与唐人迥异的长相,最后还是放弃了跟上去的念头。
……
而此时的太极宫,则完全是另外的一番景象,四下里到处到是跑来跑去的宫女和内侍,李承乾深夜中被召进皇宫,此时正一脸焦急的等在一间宫殿的外面,时不时的看一眼大殿中的情形。
“乾儿,放松些,女人都要过这一关的。”长孙皇后陪在一边,看着没头苍蝇般的李承乾,含笑劝道。
“母后,这……,您说苏玫不会有事吧?这,这叫的声音也太大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情啊?”李承乾听到长孙皇后的声音,像是找到了主心骨,愁眉苦脸的靠过去问道。
“能有什么事情啊,母后生了你们好几个了,不也是好好的。”长孙皇后瞪了儿子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对于李承乾这种慌乱,长孙皇后多少能够理解,这毕竟是他的第一个孩儿,当初听说自己生李承乾这个大小子的时候,自家老头子似乎比他还不堪呢。
可是理解是一回事,看的顺不顺眼又是另一回事,你说一个大老爷们儿,马上就要出征去打仗了,结果竟然为了老婆生孩子将所有的事情都抛到了一边,专心的等在外面,这好像有些因小失大,若是被家里老头子知道了,只怕又要被教训一番。
“母后,真不会有事情么?”可是李承乾却根本顾不得这些了,安静了没一会儿,又拉着长孙皇后追问。
“放心吧,宫里最好的稳婆就在里面,孙神医也被你找来了,你还想怎么样?若是还不放心,你干脆进去替她好了。”长孙皇后没好气的说道。
“如果能替,儿臣还真想替她,总好过傻傻等在外面。”李承乾苦笑着说道。
前世二十多年,这一世十多年,加起来李承乾怎么也有三十多岁了,对于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激动、紧张、害怕、开心,所有的情绪综合到一起,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孩子生下来是否健康?会不会长了八根手指?这么长的时间还没有消息,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有了自己穿越的事实,甚至李承乾还在担心自己这个孩子会不会也是穿越来的!
总之等在外面就是一种煎熬,对于李承乾来说就像是在等待法官进行最后的宣判一样。不知道以前是谁说过,死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等死的那一段时间。
李承乾对这一句话有了深深的体会,如果不是长孙皇后一直在看着他,此时他真想冲进房间里看看。
但奈何在大唐这个时代男人是不能进产房的,这会被人看成是不吉利的表现,尤其是在他马上就要出征上战场的时候。
……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就在李承乾按捺不住心中那份煎熬,想要不顾一切冲进产房的时候,紧闭的房门终于打开,一个三十许的妇人抱着一个龙袱从里面快步走出来,一脸喜意的来到长孙皇后身前:“恭喜皇后娘娘,贺喜皇后娘娘,是个小皇孙呢!”
“苏玫怎么样了?怎么用了这么长时间?”李承乾顾不得许多,相比于儿子不儿子,他更在乎的是大人。
“秦王殿下放心,王妃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刚刚生产有些累了,现在已经睡了。”妇人将怀中龙袱交到长孙皇后的怀里,回头又笑着恭喜李承乾,不过总算她还是明白事理,把苏玫的情况说了一下。
“我去看看……”李承乾才不想信什么没有大碍的说法,迈开大步就要进产房。在后世生孩子如果不是剖腹产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在大唐怎么可能没有大碍。
结果还没走上两步,身后已经传来长孙皇后努力压制住的愤怒声音:“站住,你敢进去看本后不打断你的腿。”
“可是母后……”李承乾保持着迈步的姿势,回过头有些郁闷的看向长孙皇后。
“过来看看你的孩儿,想看你老婆等明天再看。”长孙皇后再次瞪了李承乾一眼,低着声音训斥着,像是生怕惊醒了怀里的孩子。
“孩,孩子有什么好看的,皱巴巴的像只猴子。”李承乾有些忐忑的探首看了一眼长孙皇后怀里抱着的娃,生怕自己看到的是个长着三只眼睛的小怪兽。
“胡说八道,有这么说自己孩儿的么。”长孙皇后横了儿子一眼,心中却暗叹一声,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当年自家老头子好像第一句话也是这样。
李承乾被老妈说的有些不好意思,挠着脑袋嘿嘿傻笑两声。
不过经过这几句话的缓解,他已经从刚刚的忐忑中放松了下来,望着老妈怀里那睡的正香的小人儿,心中突然火热起来。
这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血脉延续?又或者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
想想后世自己母亲每每总会念叨想要抱孙子,李承乾突然觉得心里有些堵得慌,只想仰天大吼,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自己后世的母亲。
“我来抱抱!”血脉相连的感觉让李承乾情不自禁的伸出手……。
结果手刚伸出去就被长孙皇后躲开了,同时狠狠瞪了他一眼:“你这是准备抱狗呢?笨手笨脚的滚一边去。孩子这么小伤了骨头怎么办。”
“啊?”叉着双手的李承乾呆呆的一时反应不过来。
“要这样……”长孙皇后纠正着李承乾的动作:“把手环过来,用上臂托着孩子的头,手托着臀部,另一只手也环过来,用你的胳膊托着孩子的腿,手托着腰,对,就是这样。”
一边教导着儿子怎么抱孩子,长孙皇后一边将怀里小小的人儿放到了李承乾的怀里,满足的看着儿子在那里逗弄她的小孙孙。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464章 李象(下)
抱着孩子的李承乾傻傻的笑着,也不管孩子是不是睡了,直接就是一句:“来,叫声父亲听听。”
“你这孩子,怕不是乐的疯了吧,孩子那么小,怎么可能会说话。”长孙皇后被李承乾的表现气的哭笑不得。
“母后,万一会叫呢,您说是吧。”感受着怀里孩子与自己血脉相连的那种温馨,李承乾嬉皮笑脸的说道。
“若真是现在就会叫人,那还不被人当成妖怪!”长孙皇后瞪了李承乾一眼,随后伸出手将孩子重新抱了回去:“去你父皇那里吧,估计你父皇正等着消息呢。”
“那个……”李承乾不自觉得向产房的方向看了一眼。
“你这孩子,怎么说都不听,不是说了男人进产房不吉利么,你马上就要出征,更不应该进。”长孙皇后以为李承乾还在惦记着要进去,面露不悦之色。
“不是,儿臣的意思是,孩子是不是放在母亲身边比较好些?若是饿了也正好有奶吃,再说孩子刚刚出生,有母亲陪着会比较有安全感。”
相比于大唐的迷信思想,李承乾还是比较相信后世的科学神教,后世都说母乳喂养好,那就一定是,后世说孩子靠近母亲有安全感,那也一定是。
长孙皇后有些无可奈何的看了李承乾一眼,叹气说道:“你这孩子,就算是你心疼媳妇儿、孩子,可是你总要让你父皇看一眼吧,再说孩子还没有起名字!你总要让你父皇给起个名字吧!”
“呃……”李承乾有些傻眼,这一点他还真没有想到,刚刚光顾着高兴,竟忘了孩子起名字的事情。
……
两仪殿,李承乾搀着长孙皇后来到老头子的书房,孩子由一边的宫女抱着。毕竟长孙皇后此时也要临产,大着肚子不可能抱着孩子走上那么远。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吉祥!”有了娃的李承乾心情大好,又恢复了以前的搞怪。
“你这孩子,什么时候能正经一点,都已经当父亲了,还没个正形!”长孙皇后在一边戳了李承乾一指头,走到老李身边:“二哥,苏氏刚刚诞下一子,乾儿来找您讨名子呢。”
虽然已经是深夜,但老头子依旧没有休息,也不知是在等自己孙子的消息还是睡不着。
“长子长孙,好好,好啊!”李二陛下先是把孩子接过来,抱在怀里认真看着,随后感慨的叹了一声。
“父皇,您看这小子叫什么名子合适?”虽然李承乾早就知道老头子会给这娃起什么样的名字,但还是主动问了一句。
“看这孩子如此壮实,不如就叫……李象吧。像一头小象一样结实。”李二陛下琢磨片刻,一边摆弄着怀里孩子的小手,一边说道。
原来……李象的名字是这么来的?不过想想小妹兕子(小母犀牛)的名子,李承乾随即又释然了。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老头子怀里的孩子却突然醒了,也许是被老头子的大手弄的有些痒痒,竟然‘咯咯’的笑了起来。
孩子的笑是最纯粹的,不含任何一点杂质,李二陛下被笑声感染,不由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哈哈哈,看来这孩子还真是与朕有缘。”
有缘么?若真是有缘不如给个皇太孙啊!李承乾心中吐槽,但脸上却没有丝毫表现,只是陪在一边笑着。
……
不过轻松、愉快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孩子见过了,名字也赐过了,应李承乾的要求,宫女将孩子抱着送回苏玫的身边,而小李则留在了李二陛下的书房。
“出征的事准备的怎样了?”李二陛下收拾心情,正色问道。
“儿臣打算带一队飞凤军出去,另外需要从军校调一万新军以作后勤,主力部队打算从西域军团那里调集一万兵马。”李承乾把下午商量好的事情说了一下。
“两万人?应付得来么?”虽然老头子对李承乾留在长安表示不放心,但战场之上生死由命,也由不得他不担心。
毕竟老李只是想把李承乾从长安支开,不想让他这个皇位最有力的继承者在大唐最空虚的时候留下,但这并不等于他就想让小李去死。
“儿臣不会与他们正面对决。”李承乾摇摇头,看着窗外的夜色沉声说道:“儿臣打算学学霍骠骑,去莫北断了曳莽的根,看他二十万无根之木是否还有实力来牵制我大唐数万大军。”
牵制,这个词让李二陛下皱了皱眉头,啧了一声问道:“你都知道了?”
“有一些猜测,不过关于西域,儿臣希望父皇能把西域军团派去作前锋,毕竟他们熟悉那里的地形。”李承乾并不打算掩饰自己已经知道西域、辽东将要叛乱的消息,同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觉得你能牵制住薛延陀二十万大军?”李二陛下反问道。
牵制这种东西从来都是相互的,薛延陀陈兵边境二十万,威慑大唐北境的同时的确可以让李二陛下有所顾忌,不敢将全部兵力都投入到东、西两线。
但是李承乾出征漠北对薛延陀同样是牵制,若他真能狠下心在草原上杀个血流成河,老窝被掏的曳莽估计也没有能力向大唐发起进攻。
“父皇,牵制二十万薛延陀人容易,在儿臣看来他们只不过是想要投机罢了,若东、西两线守不住,则薛延陀人一定会乘虚而入,若是东、西两线能够打出反击,估计儿臣就算不去漠北,薛延陀人也会主动退去。”
“所以儿臣此去漠北要做的就是彻底击溃他们,让他们永远也不敢有南下的念头。而且若是时机掌握的好,儿臣认为此行完全可以绕道西域,给西域诸国一个两面包抄,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随远必诛。”
李二陛下终于知道李承乾的心到底有多大了,原本他还认为把李承乾派出去只是让他牵制一下薛延陀,只要能把薛延陀人挡在阴山之北便可以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李承乾混小子竟然并不打算正面迎敌,而是打算从背后来一场偷袭,这样算下来虽然略有胜算,但对于定襄城来说,压力便等于大了无数倍,因为他们必须防止薛延陀人的拼死一击。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465章 告别
第二天一早,李承乾瞪着一双红通通的眼睛来到了苏玫休息的房间,看着床上躺着的母子两,满是杀意的心瞬间被柔情填满。
“殿下,您回来了!”苏玫还有些虚弱,不是过精神还不错,应该是昨天晚上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你不要起来,好好躺着。”李承乾将挣扎着要起来的苏玫按回原来的位置,顺便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儿子,伸出手在他小小的耳朵上轻轻捏了捏:“这小家伙还听话吧?”
“嗯。刚刚才吃饱了。”苏玫侧过头,看着身侧熟睡的儿子,眼中满是柔情。
“父皇刚刚给这小子起了名字,叫李象,你知道了吧?”李承乾斜坐到床榻边上,将苏玫鬓角的发丝理了理,同样看向榻上躺的那个小小的人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