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暮看云
全军都组成了步兵阵型,瓦连京中校一声令下,第一排的火枪队端起武器随时准备应付对方的冲锋。呯呯的枪声首先从对面的骑兵手中响起,已经装备燧发长枪的蒙古骑兵们首先开始了射击。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七百九十章 声东击西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在对付满清的时候,北方唐军依然打起三角旗顶着朝鲜军的名头作战,在欧洲因为与大明距离遥远消息不畅,就没有了这么多顾忌了。对俄国作战的方向上,唐军都是亮明自己的白虎旗作战。此时高举军旗发动冲锋的就是满桂率领的第七骑兵团,他们是作为试探和袭扰部队打探对方实力的。本来满桂对袁崇焕如此小心的做法不以为然,但事实上却很有必要。
当唐军骑兵进入到一百二十米的距离,燧发长枪就开始发射了。然而令满桂感到吃惊的,是对方很快就进行了还击,枪管长达八十厘米的簧轮步枪,在射程上也不比对方缩短枪管的专用马枪差多少。
双方的对射很快造成了伤亡,因为骑兵只有第一排能够射击,这与处于中央阵地的第三火枪队射击人数相差不大,因此在远程射击上,他们算是打了个平手。然而当骑兵冲入对方火绳枪的射击范围内时,更多的俄军开始了射击,骑兵的伤亡开始猛增。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多久,俄军仅仅来得及射出一枪,唐军骑兵已经冲到了近前。
装备有胸甲的唐军骑兵,丝毫不惧俄军长矛手,他们用马刀拨打着矛尖,奋勇冲入了对方阵型之中。俄军没有想到,唐军的一次冲击就打乱了长矛兵的阵地,结果很快有许多唐军骑兵突入俄军火枪兵阵中,随着马刀的落下,立刻变成了一场屠杀。
刚才还在发射的火枪兵们手忙脚乱的将塞入式刺刀从刀鞘里拔出来,塞入了自己的枪管之中。这种最古老的塞入式刺刀比之唐军使用的卡榫式刺刀要落后一代,其最大问题就是刺刀必须塞入枪管内使用,这就造成一旦上刺刀火枪兵就成了冷兵器部队,战斗中无法再行射击。另外枪管在射击中会发热膨胀,再塞入刺刀作战,随着枪管的冷却刺刀会紧紧卡在枪管内,这是热胀冷缩原理的具体表现,因此每次作战后都有大批火枪因为刺刀无法拔出枪管而报废。
尽管有种种的弊端,但此时的塞入式刺刀,是俄军近战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武器,他们必须忍着火枪报废的危险,使用刺刀与对方硬拼。骑兵与步兵顿时交缠在一起,双方都在拼命的挥砍刺杀,只有唐军骑兵时不时将已经压好弹药的两支燧发短枪轮流拿出来,对着俄国人放枪。
俄国一个步兵团人不少,足有八千人的配置,唐军一个团只有五千多人,但唐军装备精良,而骑兵又天生就克制步兵。在兵力数量相差如此多的情况下,唐军依然能够压着对方打,俄军疲于应战渐渐不支,步兵有了崩溃的迹象。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了战鼓声,这是俄军的增援部队到了。
首先增援上来的是一个团,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的抵达预示着另外几个团也将陆续到达,如果满桂不能尽快撤退,必然会遭受惨重损失。见到对方的增援兵力已经到了,满桂大喊一声:“撤退。”随后他带着身边的数百骑兵首先调转马头,用马刀开路向着北方冲去。
各队骑兵都在盯着满桂的动向,见到他已经开始转头撤退,其他各队骑兵也纷纷调转马头,向着北方撤走。吃了亏的俄军却是紧追不舍,1713团与刚刚增援上来的援军一起,向着满桂的骑兵团包抄了过去。
俄军打算利用两面夹击的战术,牵制住满桂的兵力,等待后续兵力的到达,就能合围这个骑兵团了。满桂打了那么久的仗,如何不知道俄国人的那点小心思,见到俄军援兵开始包抄,他立刻摆脱了与俄军1713团的接触,率领骑兵团扬长而去。
“唐军撤退了?”瓦连京中校感到有些意外,刚才的交战己方的确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对方的伤亡应该也在两百人以上。如果就这样结束了战斗,似乎有些说不通。
瓦连京中校还在发呆,突然在西方传来了隐隐的炮声,根据经验可以判断,战场距离此地很远。他惊呼出声:“遭了,中了敌人的诡计。”
这个时候俄军五个团的团长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方首先进攻1713团根本就是调动各部前往增援,然后将主力部队放置在另外一侧袭击最靠西边的那个团,这显然有预谋的。
实际上早在1713团的方向传来枪声之后,各团就开始向着东方运动,去解救遭到袭击的瓦连京所部。然而他们实现所规定的作战模式中,每个团之间都开来五公里的空挡,也就是说最靠西部比邻北德维纳河的1711团,与最靠东部的1713团之间有着超过二十公里的距离,这个距离上燧发枪的枪声很难传得过去。
在交战中双方都没有携带大炮,完全是轻武器的交锋,因此除了最开始动用了火枪之外,满桂率领的骑兵团与俄军1713团基本上属于冷兵器作战。俄军都是听枪炮声增援的,结果1711团没有听到枪声,增援就晚了一步。
等到友邻部队将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其他各团已经开始向东前进了,这无形中让各团与1711团拉开了不小的空挡。指挥1711团的叶戈尔中校听说1713团遇袭之后,立刻命令全军转向东方前进,然而刚走了不久,他们就发现道路上被唐军骑兵洒满了铁蒺藜。
铁蒺藜是用来防御骑兵的,对步兵的伤害并不大,只要看准了落脚的地方,或者提前将铁蒺藜扫除,这对他们没有任何伤害。然而唐军本来也没想利用铁蒺藜对付俄军步兵,这纯粹是用来迟滞他们行动的。
等到俄军1711团清除了道路上的铁蒺藜,可以再次出发的时候,他们距离最近的友军也有十公里以上的距离了。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布置好炮兵阵地的两个骑炮营开始发射了。
2公斤的行营炮很快发挥了作用,密集的炮弹落在俄军1711团的队列中,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叶戈尔中校也被打懵了,本来他是要前往1713团增援的,没想到半路上自己却被敌军打了而且还是如此猛烈的炮火,这让他意识到己方可能中计了。
这次唐军的打击1713团明显只是个幌子,1711团才是对方真正的目标,否则佯攻部队打他没有多少效果,也不会动用大炮。叶戈尔中校发觉上当,立刻命令全军不理对方炮击,加快行军速度向东部的友军靠拢,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样做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在两翼的平原上,出现了大量骑兵的身影。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七百九十一章 俄国手雷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赵率教集中了五个骑兵团的兵力,从两翼向着俄军1711团包抄了过来。在东欧大平原上,步兵想要与骑兵赛跑等同于找死,不等他们找到有利的防御地形,队伍就被骑兵彻底撕裂。
本来冒着对方的炮火,叶戈尔中校还想尽快逃出对方火炮射程,避免过大的伤亡。不过以现在的情况看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冒着对方不断射出的炮火,在此地结阵对抗骑兵了。
如果能够支持二十分钟以上,1711团还有等到援军的希望,如果被骑兵冲散,他们就只有被俘和战死这两条路可走了。俄军士兵们冒着炮火迅速结阵,哪怕密集的炮弹不停歇的砸向自己,他们也不为所动。
如果时间充裕,赵率教真想等在外围,利用炮火一点点的将对方消耗掉。然而这个作战机会,是满桂利用骑兵佯动给对方造成错觉,生生创造出来的。这个战机转瞬即逝,如果不能迅速解决这些俄国步兵,等到对方援军抵达就很难打出歼灭战了,因此他必须率领骑兵发起冲锋。
五个骑兵团很快分成多个箭头,从四面八方向着俄军冲去,赵率教亲自指挥着一个团从正面冲击,战士们凭借着高超的马术,将队伍宽度尽量压缩以保证冲击威力,同时第一排的战士已经抽出了燧发枪,准备在冲击前发起一轮射击。
呯呯的枪声响了起来,赵率教遇到了与满桂同样的问题,对方少量装备的簧轮枪竟然能与己方对射,这让他吃惊不小。幸好对方使用簧轮枪的部队很少,对骑兵根本构不成威胁。然而当骑兵冲动距离步兵很近的时候,对方的阵型中突然扔出了一批手雷。
随着剧烈的爆炸声传来,骑兵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对方已经没有时间再扔第二轮了,借着这个时机他们已经冲入了俄军步兵阵中,双方再次形成了混战。原来在多次遭受唐军骑兵的手雷攻击之后,俄军也开始研究这一个先进武器了。
手雷的结构简单没有多少高科技含量,只需要将引线的燃烧时间固定下来,就能轻松制成。俄国人没有那么高深的物理学家,也从未计算过爆炸威力和杀伤面积,这个还处于古老的经验科技时期的国家,对这种武器没有任何理论研究,直接要求工匠仿制并试验。
结果与唐军的试验相同,四公斤的装药量以俄国人的身高体力也难以扔得太远。这样的距离很容易让投掷者遭受损失,在不考虑使用效果的情况下,俄国工匠们擅自将手雷的重量降低,这包括将手雷外部容易造成破片的生铁雷壳换成薄皮熟铁,将装药量从四公斤降低到一公斤。
这样设计的手雷从破片杀伤完全变成了爆炸杀伤,威力与唐军手雷不可同日而语,但因为这些减重的措施,让俄军手雷只有一公斤半左右的重量,人高马大的俄军士兵很容易将其扔出三十米外,这样手雷变成了步兵的实用武器。
这样的手雷1713团也有装备,只不过满桂骑兵团来得太急,让俄军没有时间动用手雷,对方已经冲入军阵之中。而1711团先是遭受炮击,后来赵率教的骑兵又在外圈游弋的几分钟才发起进攻,这才让他们有时间准备手雷,点燃引火的火绳。
俄军手雷对骑兵造成的损失并不算大,但也有至少三百人伤亡,其中大部分都是被黑火药烧伤的。这些伤员多数还能忍着疼痛加入到战斗中,不会影响骑兵的战斗力。
骑兵迅速的冲入了俄军阵地内,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这一次唐军骑兵是俄军的三倍多,对方根本无法抵挡。依靠着更加先进的武器和骑兵优势,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叶戈尔所部的1711团就死伤殆尽了。
唐军骑兵迅速打扫战场,然后拉开一个半圆形的阵势,向着东面疾驰而去。半小时之后,唐军骑兵迎面撞上了增援而来的俄军1719团。尽管没有炮兵火力掩护,唐军还是对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俄军再次陷入了苦战。
1719团结阵抵抗了十分钟,另外一个俄军步兵团就到了,很显然对方的增援正在源源不断而来。赵率教可以将这些俄军步兵全部歼灭,但摄于对方的新式武器,他不想造成己方太大的伤亡。更何况如今练兵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没必要再与对方耗下去,因此他很快命令撤退,全军向南而去。
赵率教和满桂的联手作战,让俄军疲于奔命,结果一个团被歼灭,两个团遭受重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尼古拉伯爵吓得赶快命令部队返回城市死守,同时向伊里奇侯爵告急。
接到尼古拉伯爵的告急文书,伊里奇侯爵感到心头无名火起。尼古拉伯爵实在太无能了,见到敌人就要增援,他在南方苦战数个月,将对方的主力军都吸引了过来,尼古拉伯爵却还在北方喊着要增援,这让他难以忍受。
可是冷静下来之后,伊里奇侯爵有感到这种情况不寻常。虽然他们在作战中,不断将农奴投入军队,致使原本二十万的军队除了阵亡者以外,已经扩建到了五十万人以上。
如今伊里奇侯爵利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对乌法、彼尔姆等几个主要城市发动猛攻,为得就是牵制对方主力,在攻防战中消耗对方的兵力。可是从尼古拉伯爵的信件来看,对方在北方的兵力显然不少。一个能够打垮俄军三个团的骑兵部队,应该不会少于两个师了。这可是根据俄军侦察中,唐军在欧洲前线的全部骑兵力量,他们竟然敢在三万多哥萨克处于南线的情况下,将其全部抽调出来前往北线,这说明对方尚有余力。
伊里奇侯爵结合这些情报最终得出结论,对方在增加兵力,似乎打算给自己一个致命的打击。伊里奇侯爵知道自己恐怕面临了一个巨大的危机,一旦谋划失误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然而这也是一个机遇,几个月来对方凭借坚固的堡垒死守,让他损失了大量兵力,如果对方愿意进攻,与俄军在野外作战,他就机会消灭对方的主力。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七百九十二章 主动决战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只要将唐军在欧洲的主力部队消灭,伊里奇侯爵就可以长驱直入,至少夺回鄂毕河以西的全部土地。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他的功绩足以让他达到俄国陆军总司令的职位,他的家族也会因此而兴旺起来。
想到此战的巨大利益,伊里奇侯爵立刻下达命令,要求南部各部队停止进攻,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他同时命令尼古拉伯爵谨守城市,不得外出作战。为了确保优势,伊里奇侯爵还给国内发出了求援信,他以唐军正在增兵为借口,要求国内给他再抽调三万哥萨克骑兵,同时将新一批到货的簧轮枪调拨过来使用。
看到了伊里奇侯爵的信,国内几大掌权的贵族与沙皇米哈伊尔一世商量此事,大家都认为这是个机会。只要给伊里奇侯爵足够的兵力,说不定他们就能反败为胜,将唐军占据的土地全都夺回来。
俄国人始终不明白,大明帝国距离乌拉尔山千里迢迢,唐军派出这么多军队,他们的后勤是如何解决的。不过在懂军事的贵族们商讨之后,他们一致认为唐军至少征调了五十万民夫参与到武器弹药的运送工作中来,这样的补给线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俄军一战消灭对方大部分有生力量,唐军将难以在短时间内补充兵力,这样俄国的胜局可期。
为了达到伊里奇侯爵所说的战役目的,俄国政府几乎是倾其所有,不但给他从西部战线抽调了三万哥萨克骑兵增援,还将最新一批的六万支簧轮枪全都调拨给了他,同时国内甚至将最精锐的皇家近卫军团十万人调往东方,交给伊里奇侯爵统一指挥。
俄军可谓是一场豪赌,将所有能用的机动兵力全都压了上去,希望能够一战定乾坤。在接收这些兵力和武器之后,伊里奇侯爵信心大增,他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决战的实力,遂决定主动出击。
这一次伊里奇侯爵的进攻选在了乌拉尔山的中路,这里虽然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中间却有一片开阔的丘陵地带,这里地形的平均高度还不足一百米,地域宽阔没有河流阻隔,是大兵团作战的理想战场。
更让伊里奇侯爵满意的,是此地处于整个战线的中间点。如今他们在南部几个城市遭遇了激烈抵抗,显然有大量唐军驻守,而在北部唐军骑兵又发动了几次大战,说明人数也不少。根据伊里奇侯爵的判断,对方在南北两线构筑重兵,中路必然是兵力空虚的。
如果俄军能够从中路突破,甚至占领乌拉尔山脉中路一线,就能够拥有一块稳定的防线,挡住对方的反击。同时将唐军南北两路的重兵分隔开,到时候他再集中大军各个击破,唐军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为了达到这个作战目的,伊里奇侯爵将所有机动兵力都调动了起来。北方有尼古拉伯爵的十万人防守,只要他们谨守城市,唐军也无法攻破。
南部俄军战线是沿着卡马河布防的,这里留下十万人,也足够抵挡唐军可能的渡河进攻了,这样他就能抽调出三十万步兵和三万哥萨克骑兵用于中路突破。如果再加上国内支援的皇家近卫军团和三万哥萨克骑兵,他就有了四十六万大军的兵力。
拥有这么多的军队,伊里奇侯爵认为根本不用怕唐军,因为根据他的判断,以唐军如此绵长的补给线应付高强度作战,就算他们调动百万民夫,最多也就只能保障前线三十万大军的作战物资补给,再多恐怕就无法支撑了。
对方需要留下部分军队挡住南北两线的俄军,所以他们能够用于正面的至多不过二十万兵力,这样他就有了一倍以上的优势,胜利是没有问题的。
伊里奇侯爵的判断没有什么大错误,因为处于前线的唐军的确只有三十万人,这还是算上刚刚编组完成的两个骑兵军。当然这些部队并非依靠什么百万民夫提供补给的,而是利用已经修到彼尔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依靠着复线铁路强大的运输能力,沿线各省生产的物资得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保证了唐军作战物资的充足。但是唐军的土地太过广大了,处处都需要防守,尤其是在南方还有一群来去如风的满蒙骑兵,这是现在唐军无力去管,但又不得不重兵防守的。
在沿线被牵制了大量兵力之后,唐军能够投入欧洲战场的,也只有三十万部队了。这其中包括袁崇焕的第四军和刘体纯的第七军,这是两个战斗力很强的野战军,也是步兵的主要力量,另外是满桂的第二骑兵军和赵率教的第三骑兵军,还有负责防守城池的第三守备军和第二预备役军,就是唐军的全部兵力了。
负责前线侦察的血狼团和负责情报的夜枭很快传来了侦察情报,这些情报全都汇总到作为临时前线总指挥的袁崇焕手中,他与副总指挥刘体纯研究了大半夜,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俄军准备用大军中央突破,一举撕裂唐军防线分而歼之。
在得出这个情报之后,袁崇焕立刻发出紧急命令,抽调两个野战军和两个骑兵军在索利卡姆斯克做好战斗准备,迎击可能到来的俄军部队,至于南北两线的防守任务,则交给了第三守备军和第二预备役军执行。
与此同时,血狼团全部以小队为单位渗透进入对方境内,随时监视俄军的动向。这支朱聿键手下最强大的特种部队,能够以单人携带武器弹药和口粮的情况下,不依靠任何后勤支援,在外执行两个月以上的任务,足以承担深入敌后的侦察。
唐军已经和俄军都在积极准备着,一场东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作战即将展开。唐军首先在乌拉尔山一线布防,两个骑兵军分别派出一个师,以营为单位沿着两河中间的狭长地带前出。他们承担了试探俄军虚实,寻找敌人作战弱点的任务。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七百九十三章 正面阻击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首先出击的两个师是由何剑率领的第二骑兵军第五师,以及巴特率领的第三骑兵军第九师,全都是骑兵部队之中响当当的拳头部队,两个骑兵师一南一北,向着情报中俄军的集结地出发了。
此时的斯捷潘子爵志得意满,以为他在东方作战日久,熟悉此地的地形与唐军实力,因此在没有派出更高级指挥官的情况下,新到的哥萨克第四骑兵军就归他暂时领导了。此时手中有了六万哥萨克骑兵,斯捷潘子爵感到自己已经无敌了。
对哥萨克的信任让他感觉,只要凭借手中的六万哥萨克骑兵,就能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敌人,也包括那个可恶的,令他损失了上万部属的唐军骑兵部队。当初他曾经判断,这支骑兵部队深入死亡之海,应该再也出不来了。可是随着俄军多方面情报搜集之后他才发现,对方竟然奇迹般的突破了死亡之海返回乌法了。
这个仇恨斯捷潘子爵始终深深的埋在心底,不过这次他感觉报仇的机会终于到了,有了六万哥萨克骑兵的帮助,他必然能够横扫一切挡在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敌人。
伊里奇侯爵的兵力部署中规中矩,四个步兵军团平行推进,六万哥萨克骑兵夹杂在中间,掩护步兵的侧翼。这样的平推阵型没什么新意,根本就是让对方避无可避的硬碰方式,讲究以力胜敌。
这并不能说是伊里奇侯爵的指挥艺术低能,其恰恰反应了指挥官的头脑非常清醒。在拥有兵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玩各种新颖战术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让对方有机可乘。在这个时候,最保险的作战方式,反而是最优的选择,让对方避无可避的与他硬拼,发挥俄军长处才更容易获得胜利。
就在全军以平常的行军速度,向着乌拉尔山方向前进的时候,前方突然尘头大起,很显然有大批骑兵正在冲来。负责护卫的哥萨克骑兵立刻出动,三千人分为两队,向着对方截杀了过去。
此时冲来的骑兵正是何剑手下的第十三骑兵团,他们作为试探对方兵力的先锋部队,首先对俄军行军中的队列发起了进攻。然而哥萨克骑兵的迎击,有效的阻止了他们的快速奔袭,让俄军步兵有着充足的时间布置防御线,根本不怕骑兵的冲击。
第十三骑兵团没有恋战,他们与哥萨克骑兵稍加接触,只是将燧发枪全部放空就退了回去。对于还在使用火绳枪的哥萨克骑兵来说,马上放枪几乎是不肯能的,面对唐军骑兵的无耻战术,他们只有干瞪眼的份。
这一次哥萨克骑兵吃了点小亏,对方在毫发无损的情况下,将哥萨克人打死打伤了三十多人,但这并不能影响双方的兵力对比,哥萨克骑兵付出这样的代价也是可以容忍的,然而袭击并未停止,很快各个骑兵团都发起了对俄军的冲锋。
唐军骑兵不厌其烦的骚扰行动,让伊里奇侯爵非常恼火,然而对方打一下就撤,根本不给俄军反应的时间。面对这些来去如风的骑兵,俄军的步兵完全用不上力,只能以哥萨克骑兵与对方周旋。
整整一天时间,唐军骑兵都没有停歇,他们始终在从各个方向发动突袭。如果哥萨克人出动的数量多了,他们就直接撤退,如果少了就打一下。甚至有一次哥萨克骑兵只派出了一千人,结果被对方突破过去,朝着步兵队伍发动了一轮袭击,虽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但却让斯捷潘子爵被伊里奇侯爵痛骂的一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