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之大国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暮看云
唐军的一路高歌猛进很快攻克了莫卧儿帝国首都,沙贾汗被迫带着皇室成员和军队残部向东撤退。这一战彻底打垮了莫卧儿帝国的脊梁,将中央政府的威望降低到了地方政权的位置,从而激发了更多地方势力的野心。从这一战之后,唐军从快速突进变成了步步蚕食,同时将莫卧儿土著居民大量驱逐出占领区,加大了莫卧儿帝国依然控制地区的人口密度。
莫卧儿帝国上层都是蒙古人,他们与下层的达罗毗荼人等诸多土著人中血统不同,信仰也不同,自然不会体恤下层民众的苦难。为了胜利,他们以消耗大量人口为代价与拉其普特人和马拉特人展开大战,双方的战斗非常激烈。
在吃了几次亏之后,这两族人也开始抓捕那些没有太多反抗能力的达罗毗荼人和尼格利陀人当炮灰,结果本来应该是战术与武器比拼的战争,被莫卧儿各方势力打成了人数的堆砌,这哪里是战争,简直成了一场屠杀。
驱逐原住民的行动,对于这种炮灰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原本达到数千万的莫卧儿帝国百姓数量在迅速减少。对于莫卧儿帝国内部的自相查杀,朱聿键是乐见其成的,至于已经在唐军保护下的近六百万锡克教徒,政府已经派出了官员,正在与他们洽谈移民问题。唐军以莫桑比克的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作为交换,并支持锡克教建立自己的国家,以换取如今在南亚次大陆上锡克教掌控的土地。
本来锡克教的圣地金庙在此,锡克教上层是不愿意迁徙的,不过国内的战事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激烈,锡克教徒很难置身事外。此外唐军也做出说明,当初锡克教支持唐军的条件是建立国家,唐军也可以在原地为他们建立国家,但是一旦锡克教国家建立起来,唐军也就没有了保护他们的义务。
如今在南亚次大陆上的战争如此惨烈,如果真的波及到锡克教的领土上,必然造成重大的损伤。锡克教本来人数就不多,如果真的被卷入战争很有灭教的危险,因此他们最终答应了要求。
政务院派出的官员和相当为他们着想,不但同意由政务院出钱,在莫桑比克修建一座完全相同的金庙,并且还帮助他们将历代祖师的遗骸转移过去重新安葬,同时唐军同意为他们免费提供两万支火绳枪和五万把精钢弯刀,作为他们锡克教国家建立的军队保证。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九百五十五章 锦州被围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锡克教同意迁徙之后,唐军所控制的地域就完全成了可以兑现的土地。这片已经超过一百七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超过了南亚次大陆的半数,此地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种植农作物的好地方,很受农民们的欢迎。
有唐军守在实际控制线上,根本不怕莫卧儿帝国的战争波及到移民,因此兑换战争债券的热情很高,大批人口通过各个海运公司的往返客轮前往南亚次大陆,接收自己的土地。
看着唐军一片片的收取肥沃土地,东林党人也是眼热无比,有人向崇祯皇帝提出将这些土地收归大明朝廷国有,结果被新派官员当场反问,皇上的话还要不要作数?难道让天子食言而肥?结果将其堵了回去。
最近在朱聿键的资助和整合下,新派官员组成的新党已经正式成型,成为了朝堂之内的第二大势力。尽管他们的势力还非常稚嫩,官员大多处于中下级,但有朱聿键的扶植,又都是务实肯干的年轻官员,发展前途还是不错的,至少他们如今在朝堂上已经能够发出声音,为朱聿键辩护了。
就在他们堵住东林党人关于将土地收归国有的论断之后,东林党又提议作价购买,结果新党官员们给这些不通术数的老糊涂们算了一笔账。
就算将那里以国内最便宜的耕地价格购买,崇祯皇帝购买那么一大片土地,也至少需要五亿两白银。更何况朝廷没有海军,就算买下那块地方,朝廷也是鞭长莫及,又如何去管理那块土地,结果东林党人集体哑火了。
崇祯也的确有将那些土地收为国有的打算,只是报纸上说得清楚,唐军历经血战才拿下的土地,而且有自己亲自盖章的圣旨,他又如何去反悔。这件事情崇祯也是毫无办法,眼看着朱聿键的名望节节上升,甚至被人夸成是大明柱石天降星宿,他就心塞得不行。
崇祯的危机感越来越重了,八贤王朱聿键的文治武功,已经达到了大明立朝以来的最高点,没有一个皇帝能够达到如此的高度,就连明成祖朱棣也不行。就是这样的威望高度,让崇祯充满着危机感,尤其是在李自成突然再次冲入甘肃,并凭借积石关的险峻堵住了杨嗣昌的追击,将整个甘肃一股而下之后,他就更加忧心了。
唐军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这与官军屡战屡败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很羡慕朱聿键手下有那么多将才,那么多善战的军队,这些人如果决定拥护朱聿键登基为帝,恐怕整个大明都将山河色变。崇祯为此整夜睡不着觉,甚至连登基后从未出现过的怠政现象也开始出现了,朝中诸人都觉察出了不对。
朝中诸人虽然都知道,崇祯的怠政很有可能是因为朱聿键的声望日渐高涨,但谁也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因为崇祯最喜欢迁怒于人,虽然谁敢将这件事情堂而皇之的提出来,恐怕会惹恼了崇祯成为替死鬼。一时间就连策略破产连吃败仗的杨嗣昌也没人去弹劾了,这让他躲过了必杀的一劫,得以着手加强对甘肃的攻势,希望能够弥补错处。
然而有些事情怕什么就来什么,正在朝中不敢弹劾杨嗣昌,以免崇祯想起唐军战绩而恼怒的时候,北方却出了大事情。原来就在这一年的十月,已经完成蒙古八旗整合的皇太极,突然出兵锦州,将锦州总兵祖大寿所部团团包围了起来。
锦州作为宁锦防线最重要的据点,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如果此地失守,那么防线以南的大片村镇都将受到满清铁骑的劫掠,山海关将直接暴露在对方骑兵的铁蹄之下。
对于皇太极的想法,以及锦州的重要性洪承畴知道的一清二楚,但心急也没有用,因为洪承畴能指挥的军队实在太少了。自从袁崇焕被崇祯“冤杀”之后的几年,祖大寿为首的关宁军始终游离在中央政府之外,甚至连崇祯六年皇太极率军入关劫掠,关宁军也没有出兵勤王。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崇祯开始重视起关宁军的问题来,当时他借着洪承畴清剿农民军声名鹊起的机会,将其调任蓟辽总督,希望利用他控制住这群骄兵悍将。洪承畴也算是个人物,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空手上任没有亲信,对付关宁军就只能以分化为主。
洪承畴故意挑拨各地将帅不和,借以插手关宁军内部事务,又利用九边戍军将领的正常调动给各部掺沙子。经过一年多的谋划,他的手上已经掌握了一万多精兵,算是初步在辽东建立起势力。然而洪承畴如此做法却没有意识到,随着他不断挑拨离间,关宁军内部已经出现了裂痕,再加上他不断往里面掺沙子,渐渐造成关宁军各部离心离德,再也无法形成合力了。
如今辽东最重要的锦州城被围,竟然没有人主动请缨去救援,关宁军内部分裂就可见一斑了。不管现在关宁军内部是否分裂,锦州城都是必须救援的,这一点洪承畴非常清楚,可是凭借他手中的一万多人去救援,无异于送羊入虎口。
这个时候洪承畴就打起了九边精兵的主意。所谓九边,就是来自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北部防线上的九个重镇,其中包括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这其中辽东镇、蓟州镇和宣府镇本就归属辽东,所以也合称三边,另外的六个军镇中,延绥镇和宁夏镇已经失落与李闯之手,剩下的四镇精兵都在杨嗣昌手中。这些精兵本来洪承畴都统帅过,也算有些香火缘分,所以他打算抽调这些精兵过来,借用他们压制蓟辽的三边精兵,共同去对付皇太极。
然而杨嗣昌虽然是崇祯最为看重的臣子,战略上却极其短视,本来他们无法攻入甘肃,根本用不到那么多精兵进攻关隘,但作为自己五省总督辖区内的军队,他却一点也不想外流,因此就直接拒绝了洪承畴。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九百五十六章 大军增援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无奈之下的洪承畴只好将此事上报京城,希望崇祯皇帝能够有个决断,给他增派精兵以救援锦州。这份加急军情送到京城,内阁的诸人不敢压下。这是求援军情,一旦耽误了情况让锦州被攻破,敢压下军情的人必然被崇祯当做替死鬼斩首。
这些年他们也都清楚,每次如果明军大败崇祯都会下罪己诏,但最后倒霉的却都是大臣。因为崇祯下罪己诏就会窝囊得生气,如何将这口气发泄出来,对于他来说就是杀一两个大臣,因此如今在这个国家中,很少有人敢让他生气。
这份紧急军情一到,崇祯想怠政都不成了,他接过军情看了一遍,脸上顿时变色。“锦州城高墙厚,又有八千精锐驻守,是否需要这么多援军?”崇祯感到似乎是小题大做了。
礼部尚书王应熊出班说道:“臣以为此乃前线将官惯用之手段,他们夸大其词请求援兵。如果胜得就是自己指挥有方,如果败了就是敌军太过强大,增援实乃不可取。”
“王大人此言差矣。”刑部右侍郎张志发说道:“根据军报所知,此次满清势在必得,他们不但动用六万满清骑兵,还有十万蒙古八旗,另外叛逆孔有德也率领他的三万汉军步兵参战,他们还携带了二十门大炮,以如此军容祖大寿区区八千之众如何抵挡。”
“此乃洪承畴惑君虚言如何作数?必是守军怯懦不敢应战,才故意夸大其词请求援兵。若各处被围即求援,兵何以有死战之志,将更无必胜之心。”钱士升又是一顿胡侃,显然是又犯了东林党的老毛病,在这里不懂装懂了。
“以八千对二十万,何等死志能够力保城池不失?若是锦州失守,此则谁来承担?钱大人可敢担保这是夸大其词?”因为提出改革方案最多,如今赵光抃已经升任户部左侍郎,如今他在朝中的发言权也大了许多。
钱士升被赵光抃这么一挤兑,憋得脸色通红,可是他又不愿意认输,当即故作轻松的说道:“锦州只是一城而已,又何必危言耸听,失去夺回即可。”
“夺回即可?”赵光抃冷笑道:“钱大人说得轻巧,你可知锦州乃是何地?”
不等钱士升回答,赵光抃首先解释道:“锦州乃是辽东宁锦防线命脉之所在,一旦锦州失守,山海关以北将无险可守,两百万辽民任人宰割。山海关守军皆是辽民招募,如果建奴驱赶这些辽民攻击山海关,军队必无法反击。到时候山海关陷落,京师就摆在建奴骑兵的眼前,大明江山将岌岌可危了。”
“你……你简直是危言耸听。”钱士升被辩得哑口无言,只好用厉喝掩饰自己的心虚。
已经升任兵部尚书的陈奇瑜却叹气道:“钱大人不通军事也是正常,但赵大人所说并非虚言,锦州之重非同小可,的确应立即派出援军。至于援军人手,臣建议从洪督师之言,抽调九边精兵往援,希望可以借此战灭敌让建奴大伤元气,可让我大明多些时间筹练精兵。”
陈奇瑜知道最近财政比较宽裕,崇祯正谋划着训练新军,但远水不解近渴,练兵是需要时间的,而现在大明缺少的就是时间。
崇祯听着双方的辩驳,心中也渐渐有了判断,他对着陈奇瑜点头道:“好吧,就将九边精兵尽赋予洪爱卿,让他务必击退建奴,保锦州城不失。”经历过太多次的失望,崇祯可不敢奢望让洪承畴一战灭尽皇太极的八旗军,只要能够将其击退,他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崇祯的旨意被迅速发往各地,很快接到圣旨的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东协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以及宁远总兵吴三桂联合纠集副将以下官员两百余名,步骑兵十三万,战马四万匹听从调遣,随洪承畴火速驰援锦州城。
洪承畴从接到锦州求援,与杨嗣昌扯皮再发出奏折,到崇祯同意后将旨意发给各镇,又让各阵调集物资起兵,时间已经耽误了六个月。此时已经是崇祯九年的四月,整个冬季满蒙联军的攻势并不猛烈,只是时有时无的攻击,让祖大寿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也正是这段时间满蒙联军进攻不激烈,更兼因为天冷许多军队被撤回,才让锦州城坚守了这么长时间。
虽然锦州尚无城破的危险,但祖大寿却一点也不轻松。城市被围六个月粮食柴薪极度紧缺,城中已经到了断粮断炊的边缘,对此祖大寿也是无能为力,除了咬紧牙关死守城池之外,就是期盼援军到达了。
然而情况的发展不容乐观,随着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满蒙联军的进攻将会越来越急,而援军却遥遥无期。实际上此时的洪承畴已经纠集了大军,趁着冰雪融化的时节,全军从山海关出发,向着锦州城的方向展开了急行军。
面对着清军的大举进攻,洪承畴也不敢怠慢,他之前的几个前任下场都很凄惨,其中杨镐因为萨尔浒战败入狱被杀、回师勤王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被陷害斩于市曹、沈辽大战让统帅袁应泰兵败自杀、广宁大战致使经略熊廷弼传首九边。他们都是因为作战不利而死,这次锦州大战事关重大,也可能将是他命运的转折点,由不得他不谨慎小心。
洪承畴文官出身,实际上对军旅作战也不算熟悉,他当初对付农民军的那些手段,多是从上看来的,自己也仅是一知半解。如果依靠那些微博的兵学知识对付皇太极,恐怕会死得很惨。
理论知识或许不足,但现成的例子就摆在那里,当初萨尔浒之战中,杨镐分兵五路突进,结果被努尔哈赤抓住机会各个击破,才造成了那次大败。这一回洪承畴吸取了杨镐战败的经验教训,坚决不肯分兵,十三万明军抱成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缓缓前进,目标直接指向了锦州城的方向。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九百五十七章 洪承畴的失误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清军之所以对锦州城的进攻不紧不慢,是因为皇太极在查看锦州城的城防布置以后认为此城高墙厚,如果硬要攻击非常困难,哪怕动用火炮也不是一时能够攻克的。但是如果将这个重要的城池为诱饵,吸引对方援兵过来加以歼灭,却不失为更好的对付明军策略。
皇太极就是这么做的,他一面包围住锦州城,不紧不慢的打击祖大寿,一面组织兵力准备对付明军官兵。本来皇太极以为去年十月援军就可以抵达了,消灭了这一批援军也就下雪了,到时候明军的第二批援军无法到达,他就有了一个冬天的休整机会。
没想到明军办事如此拖沓,直到春暖花开才派出了真正的援军。济尔哈朗和萨哈廉负责率队试探援军,然而洪承畴的诡诈,却让他们无从下口。十三万大军挤作一团,两人率领的六万骑兵无论如何进攻,都会遭受重大伤亡。
这支大军可不是什么鱼腩之师,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可以说是大明国内除唐军之外的全部精锐力量。这次因为五国条约的刺激,崇祯急需一场对外的胜利,以消减国内对自己的不满,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的,为洪承畴提供如此之多的精兵。洪承畴也是知道厉害,所以才如此小心翼翼,结果清军骑兵冲了几次,自身损失超过一千,对方的死伤连一百也没有。
洪承畴一路小心谨慎,尤其在队伍周围发现八旗侦骑之后,明军的行军速度就更慢了。这一路直走了大半个月时间,到四月底才抵达了锦州外围。自从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之后,明军已经失去了锦州外围的全部据点,洪承畴率军前来也不可能直接进入锦州城增援,所以他只能将军队囤积在了松山城城内。
依锦州附近的地形,松山城和杏山城与锦州城呈掎角之势,屯兵在此处可以与锦州城互相支援,攻防都相当便捷。只不过如今锦州城最缺的是粮食,这一点却无法支援过去,洪承畴也只能寄希望于尽快破敌,为祖大寿解围了。
一路上济尔哈朗和萨哈廉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他们只能尾随明军到了松山城,如今明军已经占据了地利,让他们感到不好办了。明军兵力并不少于清军,如果任由对方据险而守,时不时来一次突袭,清军很有可能被击败,无奈的两人只得返回营寨,向皇太极汇报洪承畴的动向。
这两天皇太极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经常流鼻血不止,如果到了后世肯定会有人告诉他,这是血压高到了一定程度,造成鼻孔内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的。这种病症非常危险,一旦进一步加重,就可能造成脑出血或者中风的现象。然而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发达的医疗理论,也没有什么治疗高血压的特效药,皇太极甚至连改变饮食结构以降低血压也不懂。
尽管身体极度虚弱,但事关清帝国的成败,皇太极也不敢稍有懈怠。听闻洪承畴亲自率领大军前来,他拖着病躯到了前线,亲自查看军情。
皇太极登上清军占据的杏山城头,远望洪承畴的大营,发现对方立在松山城周围的军营布置严整配置合理,显示出主帅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再看营中兵士精壮,巡逻队步伐整齐显然也都是训练有素之兵,这让皇太极禁不住暗暗吃惊,看来这次要打硬仗了。
“明军驻扎在松山城的有多少人?”皇太极询问道。
旁边的济尔哈朗连忙回答:“按照沿途计算,已经超过十万了。”
“这么多人?”皇太极不禁沉思,双方兵力相差不大,如果让八旗军与这样一支精兵死磕,那么刚刚恢复元气逐渐强盛起来的清军可能陷入另一次休养生息的沉寂。
最近几年“朝鲜军队”在北方连连得手,占据了大片土地,这一点他是清楚的,而且朝鲜军连城据守,让清军进攻也难以下手。最近朝鲜军队又开始以北海为据点,慢慢向南发展,沿着色楞格河修建堡垒,同时以战船策应。
蒙古八旗攻了几次,自身遭到了不小的损失,对方的堡垒却巍然不动。有一次对方甚至利用船只在后方登陆,打了蒙军一个措手不及,险些遭到两方军队合围,自此之后各蒙古部落再也不敢进攻对方堡垒,任由朝鲜军步步逼近了。
朝鲜军队的战略很明显,步步紧逼控制蒙古大草原上的水源,压缩蒙古人的游牧范围,将他们或驱逐或逼降。朝鲜军的这种做法,是在削弱满清对蒙古的控制力,如果任由这样下去,恐怕很快就会让蒙古八旗崩溃的,到时候满清实力大损,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进攻大明的部署。
正是因为朝鲜军队的压力越来越大,让皇太极很清楚,他已经没有另外一个六年去休养生息了。他现在只有两条路走,第一就是打破明军的防线,进而侵占南方大片肥沃土地,取代明朝成为中原之主。等到自身修养数年之后,再倾全国之力与朝鲜开战。如果他无法做到这一点就是是第二条路,让整个满清部族被消灭。
正是因为有着这一连串的想法,让皇太极不可能与明军硬拼,他必须找到对方的弱点,轻易击破这支明军。皇太极思索着应对洪承畴的方略,随口说道:“如此规模的大军,不可能携带太多粮食,他们的屯粮之所在哪里?”
“在笔架山。”济尔哈朗回答道。
“那里有多少人驻扎?”皇太极又问了一句。
“大约五千人。”这次是萨哈廉回答的,那次侦察是他亲自带人去的,他最清楚人数。
“什么?只有五千人?”皇太极惊呼一声看向了萨哈廉,仿佛不太相信他的话。
萨哈廉点点头:“没错,只有五千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辎重老兵,战斗力应该不强。”
皇太极闻言大喜:“真是天助我也,洪承畴有如此疏忽,此战必败。”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九百五十八章 敌军隐现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皇上,我们该怎么做?”济尔哈朗听出皇太极有所想法,当即询问道。
皇太极看了看旁边诸将说道:“洪承畴大军虽众,但粮秣草料消耗必然也大,只要切断粮道其军心必乱,当年曹操就是这么战胜袁绍的。可惜华夏人写出的《三国演义》,他们自己却不细看,否则洪承畴如何能犯这样的大忌。”皇太极始终对华夏文化很关注,才成书两百年的《三国演义》他竟然也是如数家珍。
“皇上英明。”众人听了皇太极的分析,都是心中大喜,他们知道这次大胜已经没有太多悬念了。
“皇上,臣请进攻笔架山。”济尔哈朗带兵阻击没有成功,心中颇为惭愧,如今有了将功补过的机会,他第一个主动请缨。
“臣也愿同往。”阿济格也想要表现一下,当即表示愿意前往。
皇太极点点头道:“好吧,你们两个领本部两万八旗前往,务必全歼敌人烧毁粮草。”
“遵命。”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大声应命。
作为笔架山的镇守副将,张存仁并没有什么紧迫感,洪承畴率领着十三万大军抵达锦州前线,他这里就没有多少作战的压力了。当年跟随赵率教袭击满蒙联军兵败溃逃,他带着五百多弟兄逃回山海关,结果却没有了主将赵率教的下落。
那一次他虽然逃得性命,但也遭到了严厉的申斥,他和那逃出来的五百多弟兄都因此而抬不起头来。随着袁崇焕被崇祯冤枉,祖大寿和满桂分道扬镳,关宁军全部撤出关外不再听从朝廷诏令,他的罪责一直没有人再提起,但是张存仁很清楚,周围轻视的眼光依然很多,而他也因为这个污点,始终得不到升迁,如今七年过去了,他依然是个副将。
自那之后,张存仁也就死了争雄之心,甘心当这个副将混日子,每次作战他都会申请到安逸的后方驻守。这里虽然没有上战场的艰辛,却也没有了立功的机会,每次他带着那五百多同样抬不起头来的弟兄,与大群身体衰弱的老兵在一起,心情都十分低落。
1...255256257258259...3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