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生物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别山农民
穆楠致说道:“在第一次考察结束后,我为了研究单独带人去了几次,通过对地面一些残留物的分析得出来的,就算是我的分析有误,也没有关系。”
“这是因为我计算过,用生物的办法确实可以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标准,就算是以后二氧化碳因为别的原因大量减少,还可以通过别的办法来补充,并不会影响后面星球上的居民生活。”
对穆楠致回答,虽然大家还没有拿到具体的数据验证,但想信他不会算错,正如他所说,就算是出错也有弥补的办法。
看到众人点头,他继续说道:“降温这一步主要用冰冻行星撞击,之前的撞击同样也可以用这种行星,反正现在的奇迹星上面需要海量的水。”
“在这个降温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改造空气的过程,经过我的计算,现在的奇迹星大气层中所含氮气总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
“所以在降温过程的后期,我们也要适当投放冰冻氨气的行星到上面,增加大气中的氮元素的含量。”
“当地面形成液态水后,会加快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这是因为水流的作用会加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碳酸盐,从而降低大气的温室效应。”
“到这时,整个撞击改造过程就基本结束了,此时星球的自转,磁场强度,重力等指标调整必须到位。”
“后面的改造主要是大气成分改造,必须通过生物来实现,就算是前面对大气估算出现了问题,需要调整也是调整,不会改变星球以上的指标。”
“有液态水以后,就开始往水里投入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了,像奇迹星这里,因为之前就是生命星球,上面有很多无机盐聚存在地表,会直接形成咸水海洋,只要照正常投入海洋植物就行了。”
“因为撞击的初期可能地表的地质活动还比较多,星球内部还没有冷下来,所在陆地的温度下降肯定比海洋慢一段时间,所以陆地投放植物种子的时间当然也会比海洋慢。”
“等海洋植物发展起来后,就可以投入海洋动物了,这样海洋就慢慢形成生物圈,后面陆地上同样如此。”
“这个过程中既是生物繁植的过程,同样也是改造大气的过程,因为植物繁植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施放出氧气,逐步固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且这个过程中,也把先期投入的氨气也转化成氮气施放到大气中,这样的一来,大气成份就会整体向着预定的目标靠近。”
大家听完穆楠致对于整个星球的改造过程的解释说,都鼓起掌来。
不管这个方案是否真有可行性,但是他的解说合情全理,为大家打开了一扇窗户,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事这下就有了一个指引,有了方向。
何况接下来大家都会拿到具体的详细资料,里面肯定有每一步的分析数据,刚才也只是讲了一个步骤而己。
=
第四百一十章 采矿业调整
对于穆楠致解说,王星海从头听到尾,一直没有出声,总体来说基本思路是正确的,只是在具体细节上面还有待改进。
对于星球的改造,其实王星海早就看过卡尔文明及迪尔文明的资料,所以早就有星球改造计划,因为现在的帝国人口少,面积大,暂是还没有改造的必要。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炎黄星这里的矿物消耗这么快,早前莉娜提醒过他那个没有生命星球的龙渊星系的重要性,没想到这么快就要用到了。
于是对穆楠致说道:“楠致,你的思路大体是正确的,荒芜星球有很多种类,你可以成立一个星球改造研究院,组织更多的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以后这项技术我们肯定会大量的应用,过两天我会更新一下帝国科学院的资料库,里面有些资料你们去看一下。”
“好的,陛下,我们正缺这样的资料,毕竟我们的研究也没有得到实践的证实,我们自己心里也是没底,改造星球是个大工程,控制起来太难了,怕出差错。”穆楠致双眼冒光,他可是知道王星海拿出来的资料肯定经过证实的。
“宏光,政府这边在今天的会议结束后,要马上组织人论证一下星球的改造,我的见意是,第一颗改造的星球就选在龙渊星系,这既是现在采矿的需要,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星海,我们肯定会马上讨论,拿出方案这都火烧眉毛了,没有矿石,可是个大问题。”
“之前因为生产“使途号”使得两个太空工厂没有生产民用飞船,己经让民用飞船吃紧,现在肯定要解决,不然影响各地发展。”
章宏光确实心里比较急,他都经常听到下面的人抱怨,飞船太少,各项运输任务太多,不能及时完成。
现在是太空工厂空是出来了,但是矿物又不够,采矿难度加大,导制建造速度肯定受到影响,于是对穆楠致问道:
“如果我们现在计划在龙渊星系选择一个星球改造的话,大概要多长时间才能改造得能住人”
“这个我现在没有办法回答你,我手上没有龙渊星系的资料,根本无法估计这得看具体目标星球的情况及周边行星分布情况才能估计出一个大概的时间。”穆楠致无奈地摇了摇头道。
确实,这种事,在没有资料,又没有实际的实施的经验的情况下,谁也估算不出来。
可是章宏光此时必须要知道大概时间,因为接下来的一系列安排与这个时间有关。
不管如何,炎黄星系这里的矿产必需要继续开采,不然不光是飞船没有办建造,就是炎黄星这里的建设发展都也不能断钢材的供应。
“那总能估算出如果改造奇迹星大概需要的时间吧”章宏光顺口问道。
“奇迹星的改造如果只是达到短时间住人的话,大概要五六年左右,虽然现在行星带那里矿物行星比较少,但是普通岩石星球可不少,冰冻的含水,含氨行星同样也很多,很多方便拉过来。”
穆楠致提醒道:“但是,章总理,我得提醒你,你千万不能以奇迹星的改造时间来估算龙渊星系那边的改造时间,这完全没有可比性。”
章宏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也病急乱投病,一时没有往这头上想,他还想通奇迹星的改造时间还估算龙渊星系那里的改造时间。
不过经穆楠致一提醒,马上反应过来,通过之前穆楠致的讲解,他也明白这中间是没有可比性。
这时王星海开口说道:
“行了,宏光,之前讨论的炎黄星这里的采矿计划就按你说的来,到柯伊伯带及更远的奥尔特云带去开采吧。”
“并且比较近的行星及卫星挑几个适当的也开放权限开采吧,短时间龙渊星系那里不可能改造出生命星球的,估计最少得上十年,毕竟那里离我们这里比较远,往来不是很方便。”
章宏光点了点头,目前也只能这样安排了。
在听到奇迹星改造只是短期住人就要五六年后,如果完全改造好时间更长,他就知道短时间内矿物短缺是解决不了的。
当然现在说是短缺是有点过了,只是距离远,开采难度有大点,费用高点而己。
这次借大家对出征的“使途号”送行,顺便参观药王星太空工厂,结果听到这么一个不好的消息而引发的讨论到此为止。
显然大家也明白改造星球的必要性,不管是应对眼前这个短暂的缺矿的情况,还是为帝国以后的长期的发展,星球的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现在早一步计划而己。
大唐帝国成立之前,炎黄星刚刚稳定下来之后,除了一些至关重要的科技,他就没有拿出多少外星科技术了,全靠科学家们自由发挥,大大完善了整个社会的体系。
可以说如今的大唐帝国,凡是地球上找得到的东西,不管是科技产品还是手工艺产品,帝国也能找得到,而且更高级更全面。
现在的大唐帝国可以完全独立于地球,除了还需要从地球移民外,己经不需要从地球获得任何东西了。
有了这样的底蕴,现次进行星际扩张己经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人少了点而己,但不会因星际扩张而出现任何商品无法生产的情况,星球改造技术随着星球扩张,肯定会大量用到。
回到炎黄星后,仅仅两个星期,通过多次讨论,帝国政府就做出一系列决定,这些决定对帝国内部的各个行业影响可不。
第一个决定就是帝国停止所有的行星带采矿活动,只允许科研性质的采矿活动在行星带进行,但必须提前申请。
同是开放除奇迹星外所有非生命星球的采矿活动,这当然包括其卫星,鼓励所有的采矿组织往更远的柯伊伯带及奥尔特云带采矿。
针对这些地方距离远,费用比较高,帝国也适当提高了收购矿物星的价格,同时降低了在这些地方采矿的税率。
就目前而言,收购矿物的只有两个太空工厂,别无第三家,但这两个太空工厂现在全部撑控在帝国手中,可以说帝国完全有矿物星的定价权。
针对这种情况,帝国也知道绝对的垄断不利于市场竞争,使市场陷入一潭死水,于是之前把早就提出把卡尔文明留下来的太空工厂出售的事再次提上议程。
在帝国准备改造星球的当口,旧的太空工厂却实没有抓在手上的必要,反正以后这个工厂也不能生产战舰,就算是生产也只会是部分零件。
再说新月亮的旧太空工厂位置限定他将来主要是有来生产民用产品的,因为没有办法供应大量的低价矿产。
要知道大型战舰的生产与民用飞船的生产不可同日而语,战舰需要非常强的结构,超强的防御,在用料上面根本是不计成本,材料消耗量非常大,民用飞船根本做不到。
在这次的太空工厂拍卖会中,旧太空工厂被分成几个部份拍卖,这是因为除了星海公司,恐怕没有那一家公司有实力吃下整个太空工厂。
参与竞拍的公司达到十多家,不过星海公司只是拍得一个很的部分后,就没有参与竞拍了,星海公司己够大了,王星海一直压制着不让邹倩大力发展。
这次竞拍最大的赢家是早就有准备的刘伟他们的大刘联合采矿公司,他们获得了包括太空治炼场在内的主要工厂治炼区,其他的公司通过合纵连横多多少少获得了一些份额。
=
第四百一十一章 改造计划
穆楠致在回到炎黄星后,马上行动起来,立即把原来跟自己一起研究有限的几个人的召集起来,以些人为骨干成立星球改造研究院,挂靠在帝国天文学院下面。
对于他来说,这是个机会,现在帝国科学院每年都有大量的科学家诞生,竞争无处不在,由不得他不卖力。
帝国科学院继承了之前星海科学院的管理模式,只要带头的科学家达到相应标准,就可是自行组建的独立科学院。
对于这些独立组建的科学院,只要是挂靠在帝国科学院下面,帝国科学院只会负责这些科学院的标准工资,基础组建的一部分费用,至于其他的,一切靠自己获得。
平常的时候,凡是帝国科学院体系内的科学院,科研所及其他科研组织,如果接到上级指定的科研任务自然有费用下拔,不过费用的使用方面会有专门科学院独立部门负责监控。
在这方面帝国控制非常严格,没有人这敢在这上面动手脚,别看平常这些科学家们好像一头钻进科研中,不通人情,智商高情商低,但实际上,这些科学院没有一个是傻子。
如果有人敢对帝国科学院下拔的费用动什么手脚的话,是不会逃过众人的眼睛的,再说这完全没有必要。
正是因为帝国科学院对这些下属科学院费用管理的方式,让很多下属科研组织与市场上的各个公司有密切的联系。
有非常多的公司自己没有科研部门,他们不是直接购买这些科学院的发明就是与这些科学院合作开发新产品,或者购买技术服务。
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些科学院都非常富有,不但自身有大把的经费,每个科学家也身家不少。
当然这种下属科学院一般是那些研究应用科技的,对于像穆楠致组建的星球改造科学院,可以说暂时基本上不会接到多少与社会合作的订单。
这些主要是研究理论及重大保密科技项目的科学院,主要还是以完成帝国科学院下达的任务为主,这些任务往往比较重,有连续性,是长期性的任务。
以帝国的发展速度,可以想像得到,帝国科学院是个多么庞大的团体,凡是科学家,基本名义上都是受帝国科学院管理,包括那些没有在帝国科学院体系下单独成立的私人研究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科学院对下属科学家的管理方法就显得非常恰当,既抓住了重点科技项目的研发及理论研究,也抓住了应用科技的发展。
让相当大的一部分下属科学院这样一个事业性的研究机构参与到社会建设及市场竞争当中,使他们显得生机勃勃。
穆楠致花了一个多月的是时间,把从科学院拿到的资料吃透,他对星球改造更有把握了,按理说他应该实地去龙渊星系去具体考察一下,获得那里的第一手资料。
但这次他获得的资料中就有龙渊星系的详细的天文资料,这么多年去了,帝国虽然没有派人进驻龙渊星系,但龙渊星系完全在帝国严密监控中。
这些资料特别详细,对于初步确定目标星球是完全不成问题,现在他正在综合所有的数据写出一个书面的分析报告出来。
龙渊星系那边有三颗星球适合改造,两颗是卫星,一颗是行星,其中这颗行星的改造优势非常明显,具体决定要改造那一颗星球肯定要综合考虑。
他现在的任务主要是把这三颗星球的改造利弊以技术角度分析出来,其他的东西可不是他考虑的问题。
最终的决定权不在他这里,他只需要把这个分析报告做得尽可能全面就行了,这个决定必须要经过帝国开会讨论的。
当穆楠致向内阁提交了这个报告后,很快有一份转发到王星海手上,看着这份报告,王星海不由点了点头。
这份报告又之前关于奇迹星的改造报告明显高上一个档次,这当然是穆楠致研究过他给出的资料,考虑问题更全面了。
一个星期后,内阁组织相关科学家讨论龙渊星系改造生命星球的问题。
像这种重要的战略性问题,特别是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必须要有帝国科学院参与进来。
大唐帝国是一个以科技发展为本的星际国家,自然帝国科学院的权力非常大,帝国的重大决策,涉及到技术方面,帝;科学院是有一票否决权的,这又是一个限制内阁权力的机构。
本来帝国科学院成立后,大家一致要求王星海来当这个院长,但是王星海拒绝了,现在的院长由林卫国担任。
本来他作为帝国皇帝就己经分得了廉政公署的监督权,如果再当这个院长,那么权力就太大了。
对于他而言,明面上的权力并不是越多越好,相反,明面的权力太多,反而对自己及以后的子孙不利,毕竟在当今社会,皇帝权力过大是非常认人忌讳的事情。
事实上,他不需要太多明面上权力而实际权力也不,正是因为这样,帝国成立这几年,他尽可能地不参与内阁行政方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