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子昌
想到先前的张造,再想到如今的布政使王抟,朱友恭心里突然有些愤恨,这明显是针对自己。
旁边的几人看到朱友恭那难看的脸色,也不敢插话,生怕触霉头。
最后朱友恭是拂袖而去,而大街上此时到处传来‘圣上万岁’的欢呼声。
不仅是今年面前两税钱,从今以后不再征收青苗钱,对于这些普通的百姓来说,压力会小很多,家里的余粮也能多出不少。
本来他们就对于伪梁没什么归属感,反倒是长安的朝廷给了他们实惠,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自然他们就更加认同大唐了!
。
第659章 民心所向(二)
江淮道因为距离长安较远,所以得到的消息时间较晚,而在其他地方,在听到朝廷下令免去青苗钱的时候,也都很激动。
青苗钱是唐中叶政府于苗青时征收的田赋附加税。唐肃宗以后,连年用兵,国库空虚,以至发不出官俸。代宗广德二年,规定向每亩苗征税钱15文,用于发放官俸,为田赋附加税。
到后面,涨到了每亩35文,而且还在逐渐增加。
李晔登基的时候,青苗钱已经涨到了每亩100文。
这是李儇在位的时候,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才涨到这个数值的。
李晔登基后,一直没有变动,但这么高的青苗钱,对于百姓来说,的确有着不小的压力。
“这位阿爷,怎么就你们两位这么大年龄老者的在耕田,你的儿子呢”
同州城外的官道旁,看着周围有些荒芜的农田中只有一些年龄较大的人在更重,而这一路来,基本都是这样的情况。
对于这种现象,李晔自然有些疑惑,所以便让车队停下,来到两个正在忙碌的老夫妇面前询问。
“这位小郎君是出自大户人家吧”老者看了看李晔身上的服装和身边那几十名仆人和护卫,连忙放下手中的农具,试探地问道。
其实李晔一行人的穿着打扮也的确像是这样,除了李晔外,刘晨妍和李佑等人都是便装,就连监门卫的士兵都把身上的衣物和刀剑这些外在饰物做了掩饰。
所以在普通人看来,那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带着家人出来踏春。
“算是吧,阿爷不会因为在下的身份就不敢说了吧。”李晔笑着道。
“小郎君说笑了,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不方便说的。老朽其实有三个儿子,不过大郎在黄巢打到关中的时候就死了;二郎几年前参了军,据说是禁军;老三在城里读书,要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
所以家里面就老朽夫妇和几个儿媳、孙子这些人。”老者笑着道。
“不是听说朝廷下令免除了青苗钱,以后阿爷家里应该可以少些负担了吧”想到免除青苗钱的事,李晔就忍不住提及。
“青苗钱倒也是当今圣上登基以来做的第一个好事吧!”
听到老者说话的语气和内容,张威、裴荣、李简等人就有些不满,不过被李晔瞪了一眼,才缩了回去。
老者也注意到了张威几人的反应,但没有多想,继续说道,“虽说青苗钱没多少钱,不过免掉也不错,一年下来也能省下不少钱。”
“阿爷,你先忙,在下这里还要急着赶到州城去,就不叨扰阿爷了。”大致了解到一些东西后,李晔也就没有继续在这里停留的意思。
“小郎君客气了!”
在李晔一行人走后,老者看着那车驾,有些羡慕,然后笑了笑,“这小郎君倒是挺斯文的,跟三郎一样。不过三郎以后若是能跟这个小郎君一样,就好了。”
。。。。。。
“父皇,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里玩”
作为从懂事开始就在皇宫长大的李佑,看到外面这些事物,就觉得很新奇,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感。
“妍儿,你带着佑儿去那边玩玩,不要跑太远。”
看着周围环境,李晔指了指一个空旷的地方,吩咐着。不过他身边并没有带多少人,不便走的太远。
这次出来,其实是去同州那边待一段时间。
之前本来是建议去华清宫,但李晔觉得太近了,所以选了稍微远一点的同州。
刚好这里也有一处中牧,不过却是皇家牧场,用于饲养皇室专用的骏马,在这里游玩一段时间再好不过。
而且同州距离长安也近!
“一路走过来,朕才发现,关中地区的壮年男丁有些少啊。”李晔感慨道。
一路走来,在农田里干农活的,基本都是上了年龄的或者妇女,很少看到青壮男子。
这其中的原因,也让李晔的心情有些沉重。
之前碰到的那个大爷家里情况还算好的了,其他的家庭大多都没男丁了,基本是死于战乱。
“陛下,这些并不是陛下造成的,陛下不必自责。都是之前黄巢为祸关中,导致青壮都被强征入伍,后面关中一直战乱,大量的青壮都死于战乱,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裴荣解释道。
“裴爱卿不必为朕辩解,有不少人也是死于朕登基以来的几次征战中,说起来朕还是有些责任。
看来后面几年,能避免征战就避免,最起码也不能像这次平定朱温叛乱这样的规模了。
还有两税钱,看来还得降低,光靠免去青苗钱,还是有些不行。”李晔沉声道。
“陛下,臣有一些看法。”一旁的李简突然说道。
“说吧,这里也没其他人!”
“陛下,其实在臣看来,陛下已经算得上明君了。假日时日,陛下必定能成为汉武帝、我大唐太宗一样帝皇。
但两税钱这些,虽然臣不熟悉户部的情况,但是在臣看来。若是短时间取消青苗钱,然后又降低两税钱,容易让百姓产生一种不好的心理。
而且减免的太多,对于国库的收入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没想到李爱卿倒是对这些挺了解的!”李晔淡淡笑道。
“臣只是闲来无事的时候去了解的,陛下谬赞了。”李简小心翼翼道。
“锦衣卫在你的手上,倒也还可以,没有让朕失望。不过朕倒是听说了一个事,说是朱温身前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叫灼灼的,是锦衣卫派去的。
据说后面这个女子还被朱温处死了”李晔突然问道。
李简大惊,不知道圣上怎么知道这件事,连忙道,“陛下所言极是。灼灼此人的确是锦衣卫派出去的,只不过这女子后面有些不听使唤,直到后来朝廷与叛军的局势明朗后才又听指挥,但其为何被朱温处死,臣也不是很清楚。
当时汴州的局势混乱,很多锦衣卫的探子都被波及,损失很大,而锦衣卫在汴州的负责人也身死。
只是没想到这件事居然惊动陛下,臣有罪!”
。
第660章 改革伊始(一)
“李爱卿不必紧张,锦衣卫在爱卿的管理下,倒也还算可圈可点,没有让朕失望。
而且在平定朱温的叛乱中,锦衣卫立下不少功劳。跟其他的将士不同,锦衣卫的探子基本都是生活在黑暗之中,见不得光,所以对于有功之臣,不能不管。
其他的将士都嘉奖了,锦衣卫这边等这次回去,让人拟一个功劳清单出来交给朕,然后论功行赏,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不在人世的,真不能让他们寒心。”
李晔沉声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按照陛下的旨意,尽快把名单拟好。”李简连忙回答道。
“尽快就是!”
说完,李晔就没有在这件事上追问太多。
但是李简的心却是安静不下来,灼灼的事,圣上怎么知道的难道是锦衣卫内部有人绕过他向圣上汇报
想到这种可能,李简也有一种无力感。
不过对于灼灼的身后事,看来得把当初的承诺兑现了,虽然其已经身死,但其家人还在。
本来对于灼灼,锦衣卫内部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
原因很简单,在后面,灼灼甚至可以说是已经叛离了锦衣卫。毕竟其并不是锦衣卫从小培养的,所以对于锦衣卫的忠心度并不高。
若不是朝廷这边先后数次击败伪梁大军,灼灼见势不妙,这才重新恢复跟锦衣卫的关系。
所以在灼灼死后,对于其身后的事的处理,锦衣卫内部就出现了分歧,一直拖着。
但如今圣上知道了这件事,那这件事就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不过是一个承诺,兑现就是!
“李爱卿,朕简单说一下锦衣卫后面几年的重点。”李晔想到自己的一些想法,认真说道。
“臣洗耳恭听!”
“后面锦衣卫的重点,要转移到新平定的中原地区,还有那些依然割据一方的藩镇。
这是对内。
对外方面,要加强对吐蕃、西州回鹘、南诏和契丹的情报,这些都是我大唐后面的敌人,朕需要了解这些地方的情况。”
“臣遵旨!”
目前大唐的外敌,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和东北。
至于北边的草原上,目前并没有强大的游牧政权,反倒是契丹,很有可能是未来几十年,大唐最大的敌人。
想来如今耶律阿保机也开始崭露头角了,就是不知道其还有多久会掌握契丹大权。
若是让其掌握契丹大权,那就是大唐最大的敌人。
可惜目前朝廷的实力还不足以征讨契丹,现在北方地区,还有夏绥、天德、振武、卢龙等藩镇存在。
李晔有心收拾这几个藩镇,但是却没有太好的借口。就像是夏绥和天德,之前朝廷数次征战,都是站在朝廷这边,朝廷如何好去直接夺权
所以李晔也在想如何处置剩下的藩镇。
反正也不急,等朝廷恢复了元气后再说,到时候就算是兵戎相见也无所谓。
。。。。。。
“韩伯,你怎么还在这里你家出事了!”
这边,韩伯送走李晔一行人后,继续在田里干活。本来按照他的打算,是要干到天黑才回去的,至于午饭,则是待了干粮凑合着。
没办法,他们家没有男丁在家,不抓紧干活,怎么能种完这些田地。
黄巢为祸的好处就是让关中地区的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人地矛盾的问题。
当然对于土地问题,李晔暂时还没有丈量土地的打算,目前时机还不是很成熟。
就在韩伯和妻子在那里认真干活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神色匆忙地跑了过来。
“我家出事了李三郎,到底怎么回事”韩伯连忙放下锄头追问道。
“是你家惠娘子,那恶霸又找上门来了!”李三郎着急地说道。
“什么是黄老幺那个杂种”提到这个黄老幺,韩伯就气不打一处来。
黄老幺是他们隔壁村的一个恶霸,就是隔壁村黄家的人,因为在家中最小,所以被称为黄老幺。
黄家在附近几个村可是一家独大,占了几个村大半的土地,其中不乏是黄巢为祸之后趁着那些土地没人,强行抢过来的,加起来几千亩还是有的,都赶上朝廷大员的永业田标准了。
黄家的跋扈是出了名的,但是如今黄家家主的几个儿子基本都很成气,除了这个黄老幺。
黄家一共五兄弟老大在家主持大局;老二则是在城中经营店铺;老三虽然进士不中,但也在大荔县衙里干着差事;老四最有前途,在乾宁四年考中了明经,如今在外为官;唯独这个老幺不成器。
因为家境丰厚,黄老幺也不认真读书,虽然已经成婚,但经常在外胡作非为,特别是强抢民女的事。
不过因为黄家在州城附近有些影响力,家里也还有人在大荔县衙为官,即便是黄老幺惹出事,也都能很快摆平。
惠娘子是韩伯二儿子的妻子,但长得貌美如花,自然就被黄老幺惦记上了。
但是之前黄老幺被韩家二郎教训过,所以后面一段时间便老实了不少,没来骚扰了。
当时黄家不是没想过找韩家麻烦,但韩家二郎是禁军出身,还是天策军的人。
当地县衙也不敢得罪禁军,所以这件事便不了了之,要知道当时黄老幺的腿可是被打断了。
“除了他还有谁韩伯,您快回去吧,我看黄老幺的架势是来者不善,您快去看看吧!”李三郎催促道。
“快,我们快回去!”
韩伯拿着锄头对一旁的妻子说着,然后三人便快速地朝着家中跑去。
就在三人跑回去的时候,韩家门口可是热闹无比。
一边是一群穿着人模狗样的年轻人,大约有十几个人,都骑着马,拿着刀枪弓箭。
因为大唐并没有禁止刀枪弓箭这些,只要不是制式的横刀和弓弩等武器,还有盔甲这些就行。
横刀和弓弩都还好,盔甲是绝对不允许私人拥有的。
反观另一边,同样也是拿着武器的一群人,不过就五花八门了有木棍、锄头,当然也有粗制滥造的刀这些。
。
第661章 改革伊始(二)
“你们这群刁民想干什么居然敢挡本公子的路,速速让开,不然别怪本公子不客气!”
那群年轻人前,一个鲜衣怒马的公子哥腰挂宝剑,趾高气昂地指着眼前的人,语气傲慢无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