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大唐中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子昌

    “回陛下,折子已经拟好,请陛下过目!”李简连忙呈了过来。

    跟其他大臣不同,李简是可以亲自把折子递到李晔手上的,这就是锦衣卫的不同之处。

    李晔又拿起锦衣卫的折子,大致看了一下,跟归仁泽的折子基本相符,只有一些小出入。相比于归仁泽的折子,锦衣卫的折子把黄家的三代都给挖了出来,包括如今的田地都是怎么来的,也一并说了。

    看到李晔在看折子,李简低声道,“陛下,那个韩三郎的阿爷,就是陛下来同州之前在官道旁与之交谈的那个韩姓老者。”

    “哦这么巧吗不对!”李晔有些惊讶,然后又急忙放开奏折看了一下,“事情就是那天发生的”

    李简回道,“回陛下,正是那天!”

    “可恶!”

    李晔猛地把折子一扔!

    “陛下息怒!”

    裴荣、李简和归仁泽几人连忙弯腰行礼,特别是后者,显然还不知道状况。

    “归刺史,那韩姓老者一家人现在何处”李晔脸色阴沉道。

    “回陛下,臣暂时把他们安置在大荔县衙,等候陛下裁定!”归仁泽连忙回道。

    “这件事一定要严惩,杀鸡儆猴给其他人看看。朕不希望朕的几十万禁军将士,在外为我大唐征战,而朕却保护不了他们的家人!

    裴爱卿!”

    “臣在!”裴荣连忙应道。

    “禁军归枢密院管理,你又是内阁大学士,等回到长安,务必让内阁牵头,拟出一个关于禁军将士家人的律法。

    朕只要求两点一,保护禁军将士家人的安全;其次便是只要禁军将士在参军期间,两税钱减征三成!

    其他的,由内阁负责制定,然后呈于朕。”李晔沉声道。

    “臣遵旨!”

    “陛下,这个案子牵扯甚广,臣不敢妄下定论!”归仁泽犹豫了一会儿说道。

    他开始以为杜晓只是失察,没想到其在其中也扮演着不太好的角色。其是京兆杜氏的子弟,还是四川道节度使杜让能的次子,归仁泽也不敢胡乱处理。

    “哼!不敢妄下定论”李晔有些不高兴,“大荔县县令杜晓,包庇属下犯罪,革去其大荔县县令一职,后面去湖南道、黔州等地给他找个下县县丞。

    四川道节度使杜让能教子无方,免去其四川道节度使之职,调回长安担任卫尉寺卿,由李英旭担任四川道布政使兼任节度使一职。

    归仁泽御下无方,罚俸三月。

    至于其他人等人,归刺史应该知道怎么处理了吧”

    “臣知道,请陛下放心!”听到一件这样的事,却带来这么大的后果,归仁泽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害怕。

    这个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是到了这个地步,他只是被罚俸三个月,也是幸运;可他没想到圣上处置了杜晓不说,还把杜让能免职了,这就。。。。。

    虽说杜让能也担任卫尉寺卿,但这能一样吗

    如今的九寺,就少数几个寺有实权,其他的都是虚职。

    从前中书侍郎、现一道节度使改任卫尉寺卿,不是贬职是什么

    圣上此举明显是借题发挥,恐怕杜让能都没能想到自己这个节度使当的好好地,结果因为此次杜晓的事而被贬职了。

    “韩家现在死了人,除了严惩相关人等外,让黄家拿出钱财赔偿韩家。还有黄家的地,是什么来的,都好好查查!”李晔沉声道。

    “臣遵旨!”

    “下去吧!”

    至于归仁泽怎么处置黄家和县衙其他人,那是归仁泽的事,他不会去干涉。

    在归仁泽走后,李晔看向裴荣,“裴荣,你觉不觉得地方州县主官的权力过于大了,这次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陛下想推行三级大理院”裴荣心惊道。

    “难道不行吗”李晔反问道。

    “陛下,臣以为可以先在京兆府、关内道、山南西道和四川道推行。一则,这几地朝廷的基础较好,阻力会小很多;其次就是可以借机培养人才,若是在整个大唐境内推广,相关的人才就会出现不足,还望陛下三思。”裴荣连忙解释道。

    李晔点了点头,“你说的倒是有些道理,等回到长安,这件事就提上日程吧!本来在同州多待一段时间,现在看来,还是算了,吩咐下去,五天后启程回京!”

    。




第670章 改革伊始(十一)
    李晔的同州之行草草结束,让很多人都不太理解。

    要知道之前圣上可是说的要去同州游玩一个月才回,可现在十来天就回了,自然让人很奇怪。

    不过很快他们就得知了一个大消息,杜让能从四川道节度使调到了卫尉寺卿一职。

    除此之外,关内道、河东道、四川道和山南西道四地也有很多人的官职做了调整,要么调至中原各道,要么被发配到闲职上,只有极少数人是提拔重用。

    而一些眼尖的人,则是发现这些官职被调整的人,大部分都是僖宗朝的老人。

    那些位高权重的基本都被发配到闲职,其中以杜让能和萧遘二人最为明显,其他的则是看能力。

    如今是圣上登基第八年,势力已成,借着平定朱温和河西叛乱的东风,终于开始清理僖宗朝的那些老人了。

    这些调动瞒不过有心人,但知道又有什么办法

    当今圣上对于朝廷的控制虽然不是很严,但重要部门的主官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军权也被其牢牢控制在手中。

    对于这点,其实很多人都猜到会有这么一天。

    之前也不是没有,从萧遘和杜让能先后被赶出中枢就是先兆,如今更彻底了。

    当然也有人不满,纷纷找到王徽、杜让能、萧遘等人,打算联名向圣上抗议。

    但王徽直接闭门谢客,根本不管这些朝中大事。

    至于杜让能和萧遘也都选择了沉默。

    这件事并不是仅仅是僖宗朝老臣,还有世家。

    在这些人被贬职后,接任他们的人基本都是寒门子弟,这就是一个趋势。

    当今圣上不仅要清理僖宗朝老臣,还要打压世家,而一系列事件的起因就是同州事件。

    虽说在朝中,世家出身的官员并不少,但是相当于宣宗朝和懿宗朝时期,规模下降了很多。

    如今军权被圣上牢牢掌握在手中,而军中的将领很少有世家出身,这就注定无人敢违背圣上的旨意。

    紧接着在圣上的推动下,朝廷开始了一轮新的改革。

    按照之前试点的三级大理院制度,在京兆府、关内道、山南西道、四川道全面推行三级大理院制度。

    在县级设立初级大理院,在州一级设立中级大理院,在道一级设立高级大理院。

    其中初级大理院只设立在中县和上县,以两千户为标准,每两千户配备一名官员负责案件审理,等级低于同级主官半级。

    即,中县县令为正七品上官员,那么同级负责案件审理的官员等级为正七品下。

    同时初级大理院直接归属上级大理院管辖,不受地方主官节制,并且五年一轮换。

    三级大理院在三道一府推行,对于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台的官员可谓是个好消息,同时得益的还有这几年科举考上明法科的士子。

    州、道一级的主官自然基本都是从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台抽调的,但是县一级的主力自然就是明法科的士子。

    而且跟这三司官员相比,明法科的士子更有前途,毕竟都是通过了科举,身份不同,升迁上自然要快上不少。

    例如,乾宁五年的明法科榜首张清风。

    其通过吏部选试后就被任命为三原县大理院主簿,结果这次改革后,就被提拔为大荔县初级大理院丞。

    大荔县本就是这次推行改革的源头,而他被调到这里,未尝不是对他的看重,不然也不会让去这个地方担任院丞。

    可以说,只要其在大荔县干出名堂,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张主簿。。。不,张院丞,恭喜恭喜!”

    三原县,原三原县大理院院丞微笑着对张清风道着贺。

    “王少丞就不要打趣卑职了。”张清风惶恐道。

    王院丞也是明法科出身,不过却比张清风更早的考中进士科。

    乾宁五年以前,明法科招的人并不是很多,但都成了这次改革的主力军。

    就像王少丞,是凤州中级大理院的少丞。少丞是新设的官职,一般初级大理院没有,存在于中级和高级大理院,为院丞的副手。

    凤州为下州,因此中级大理院的院丞便是从四品上的官员,而少丞则是正五品上的官职。

    三年前,王少丞不过是从六品上的官员,一下到正五品,自然是高升,而且比张清风还要快。

    王少丞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乾宁五年以前的明法科士子,最差的都是初级大理院的院丞。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缺人。

    虽然考中明法科不代表审案子的能力就很强,但这些人毕竟是熟悉唐律的人。只要挺过前几年的困难期,随着后面历年的明法科士子成长起来,这样的窘境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张院丞,本官并不是说笑。你我二人也共事有几年,对你,本官也算是比较了解。

    你的能力很强,如今正值圣上大力推进改革。虽说目前只是在三道一府推行,但是时机成熟后,肯定会在整个大唐境内推行,我们若是把握机会,未尝不能大展拳脚。

    接下来的几年中,好好干。大理寺这边调你到大荔县,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深意的,抓住机会,在大荔县好好干。”王少丞笑着说道。

    “下官多谢王少丞提点!”张清风认真道。

    对于王少丞和张清风这样的人来说,推行三级大理院自然是好事,但对于地方州县的主官来说,却不是好事。

    以为从今以后,他们手上案件审理的权力就被剥夺了。

    虽然关于治安、捕盗的事,还是归县衙这边管,但是只有抓人的权力,却没有审理案件的权力。

    而且各级大理院都是直接归上级大理院管,不受地方主官节制,意味着地方主官对同级大理院的影响力不会太大。

    手中权力被削,哪个刺史、县令会舒服

    但是三级大理院是圣上要求强制在三道一府推行,长安那边反对的声音就不大,地方的官员更加没法阻止这次改革。

    这就叫有人欢喜有人愁!

    看着忙碌的大理寺,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圣上推行的改革,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尾。

    从设立内阁,到弱化节度使权力,再到推行三级大理院,循序渐进,后面肯定还有一连串的改革举措。

    而随着这次大规模的改革,朝中的派系也开始分化,是支持改革,还是反对改革!

    。



第671章 夏绥之乱(一)
    夏州,夏绥节度使府。

    这天,夏绥节度使、夏国公李思恭因为生日,正在与家人欢聚一堂,而在宴席期间,李思恭突然晕倒。

    这可把在场的一众人吓了一大跳,连忙把李思恭抬到房中,并让大夫前来诊治。

    即便是节度使府上下找了不少大夫,李思恭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

    “国公醒了!”

    听到这个消息,节帅府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但看到李思恭那苍白的脸色和嘴唇,众人的心又悬起来了。

    “夫君,你好点没有,你这昏迷多天,妾身都快担心死了。”李思恭的发妻卫慕氏来到床前,小心翼翼地把李思恭扶起做好,然后关心着。

    “咳咳。。。咳咳。。。”李思恭很想用自己的力气坐起来,但是一点力都使不上,只能靠着后面的垫子,“老夫没事。”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可把我们担心的!”

    “老夫昏迷几天了”

    “已经四天了,要是夫君你再不醒,恐怕妾身还有昌儿等人都快要被拿着刀架在脖子上了。”卫慕氏哭泣道。

    卫慕氏口中的昌儿就是李彝昌,是李思恭的嫡孙。

    李思恭不是没有儿子,但是儿子李仁佑早逝,所以他只有一个孙子。

    不过李彝昌年幼,现在只有七岁。

    “祖父,祖母没说错,这两天有不少人都凶神恶煞的,好吓人!”李彝昌躲到卫慕氏身边弱弱道。

    “怎么回事”李思恭神色阴沉道。

    “还不是因为夫君一直昏迷不醒,就有人眼馋这个夏绥节度使的位置。”卫慕氏趁机告状道。

    “都是哪些人”李思恭脸色有些难看,若不是他的身体有恙,他估计早已发飙了。

    “东山部,还有下面几个汉人将领,态度都有些不对。夫君,你可要快点好转起来,不然妾身和昌儿,根本撑不住。”卫慕氏担忧道。

    “祖父,你会好起来的是吗”李彝昌看着李思恭低声道。

    “当然!”李思恭摸了摸孙儿的头,勉强露出一个笑容,“夫人,你先带昌儿去休息,为夫想要安静地待一会儿。”

    “夫君,那你可要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卫慕氏说道。

1...244245246247248...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