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子昌
“静海军”李晔沉思了一会儿,“若是按照覃王你的建议,那静海军也需要改改了,恢复安南都护府吧。
都护依旧由萧遘担任,不过得增强安南都护府的实力。下令从湖南、岭南、江西等地抽调五千兵马,填补安南都护府兵力缺口。”
“陛下,萧遘毕竟是文人,安南又远离朝廷,其境内反叛的情况也不少,臣担心萧遘不一定能控制得了安南的局势。若是影响了陛下的谋划,臣以为。。。。”李嗣周没有说完,但其话中的意思很明显。
若是朝廷对南诏不打算用兵,萧遘倒是能胜任,毕竟只要能确保安南还是大唐的领土就行。
但现在朝廷打算对南诏用兵,那么萧遘一介文人就有些不合适了。
“陛下,萧节度使能力不差,其对安南也算是比较熟悉。若是现在改派其他人去接替其,又要重新了解安南的局势,这样对于陛下的谋划才是会带来不利影响。”李磎争辩道。
李磎就是文人,李嗣周这话无疑让他很不爽,即便对方是亲王,也照怼不误。
看到两人又要争起来,李晔随机微笑道,“李爱卿说的有些道理,不过覃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还是派一两个得力的干将去协助萧爱卿,把安南的不稳定因素给解决了,以免影响朝廷对南诏的布局。
至于人员,由枢密院和兵部各推荐一名可担大任的武将。
既然已经决定把静海军恢复为安南都护府,那么吏部这边也要好好考虑一下各个职位的人员任免,后面也拿出一份完整的名单。”
“陛下放心,吏部这边会尽快拿出一份名单。”李磎无奈地点了点头。
圣上又是这招,不会完全听一个大臣的建议,但也不会不听。这样的后果就是和稀泥,为了平衡,意见不同的大臣都可以推荐人选。
这招虽然老土,但是却很有效,可以平衡大臣的权力,不至于其中一人独大。除此之外,还能让有争议的大臣都能接受。
没一会儿,一个太监来到张威身边说了几句,后者便来到李晔面前汇报道,“陛下,鸿胪寺卿前来求见。”
“归仁绍他来干什么”李晔有些疑惑。
“回避下,应该是与新罗使团有关。”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李简低声回道,“昨日归仁绍三子娶妻,新罗使团的正副使崔致远和朴景晖都受邀参加了。”
“新罗使团还没回去吗”李晔有些惊讶,“那个崔致远是谁朕怎么觉得有些耳熟。”
“回陛下,崔致远是咸通十五年的进士,颇有才名,后在淮南节度使高骈麾下任过职,中和四年返回新罗。”一旁的李磎解释道。
“李爱卿倒是如数家珍,难道与这崔致远相识”李晔随口问道。
“回陛下,前些日子对方派人送过拜帖在臣的府上,不过臣并没有见他,却也让人去打听了一下。”李磎解释道。
李晔点了点头,李简则是继续说道,“陛下,李大学士所说不完整。据锦衣卫打探,此人于乾宁七年曾奉前新罗王真圣女王金曼之命,率领使团出使大唐,但因当时朝廷正在平定朱温叛乱,新罗使团最后折返,没能抵达长安。
而且崔致远和邕管经略使归仁泽是同科进士,应该有些交情。”
“原来是这么回事。”李晔恍然大悟,“让他进来吧。”
东内苑虽然不算后宫,但除了特殊时间会对外开放外,其他时候都有禁军把守。归仁绍这个鸿胪寺卿本就不是位高权重的官职,又不是内阁大学士,只能在延政门外等候。
“你们觉得这新罗使团一直不归是为何事”李晔好奇道。
“可能还是因为希望大唐出兵协助新罗平定内乱,如今的新罗可是内乱不断,新罗朝廷现在应该是平定不了内乱,只能借助我大唐。”裴荣猜测道。
“新罗内乱”李晔摇了摇头,“若是朝廷水师强大,朕倒是有些兴趣,可朝廷水师羸弱,暂时不便出兵。况且新罗这个属国也不是多安分,真要是没记错的话,安东都护府就是被新罗逼着从平壤迁到辽东的吧
趁着大唐衰弱的时候就原形毕露,如今陷入内乱,这才想起大唐天下可没这么好的事。
等他们打吧,最好是打的四分五裂,等朝廷解决了南诏,再把新罗收拾了。好好的属国不愿意当,那就当我大唐的一部分领土吧。”
裴荣、李磎等人暗暗惊讶,自家圣上的野心很大啊。这是动了要灭了新罗国的念头啊,这开疆扩土的野心,貌似比大唐历任君王都要大。
“那陛下召见归仁绍是为何”李磎不解。
“不为何,只是想看看那个崔致远和朴景晖而已。”李晔笑了笑,特别是对后者很感兴趣,不过据锦衣卫所说,这是个男的,还是如今新罗王的女婿。
就在李晔开玩笑的时候,归仁绍则是匆匆进了东内苑,并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zhongshengzhidatangzhongxg0
。
第759章 镇南都督府(三)(二更)
“崔正使,圣上已经同意召见你们,后面会有内侍前往你们的住处宣旨,你们做好接见的准备。”
归仁绍从宫内回来的时候,崔致远和朴景晖还在其府上等候,他便把圣上要召见新罗使团等人的消息告诉了二人。
不过归仁绍的表情却是不大好,自然跟他今日面圣有关。
虽然圣上并没有说太多,但是其表露的态度却是对新罗的内乱并不关心,可以预见崔致远等人觐见并不能有什么收获。
但是这个事他也不想跟崔致远等人和盘托出。
他帮对方这一次,还是因为其弟归仁泽的原因,不然他不会冒着被内阁诸位重臣记恨的风险为了新罗使团一事去面圣。
之所以崔致远率领的这支新罗使团一直没能面圣,其实也跟内阁有关,内阁这边一直没有上报。
没有上报的原因可能也有新罗曾经数次反叛、趁火打劫的原因,也有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设立和南诏这边发生的事耽搁了的原因,没空处理新罗使团的事。
在以前,新罗是大唐藩属国之首,但随着新罗有了自己的野心后,新罗的地位就有些下降,特别是在李晔这个新君即为后对新罗表现出的不关心。
“多谢归上官。”听到这个消息,崔致远大喜过望,连忙对着归仁绍鞠躬行礼。
“不必谢本官,若不是因为你与舍弟有些交情,本官是不愿趟这趟浑水的。圣上召见你等估计也就是这两日,你们还是做好准备,免得到时候圣上问起你等一些事情,你等回答不上来。”归仁绍礼貌性地提醒了几句。
“敢问归上官,不知当今圣上喜好如何”崔致远态度谦卑地请教着。
“崔正使,你过了,圣上的喜好岂是我等可以去揣摩的你们的时间不多,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了。”归仁绍有些不悦,连忙对着大明宫方向拱了拱手以示告罪。
崔致远神色一凝,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道,“归上官教训的是,是在下一时口误。”
没能从归仁绍这里得到想要的内容,崔致远有些失望。
不过如今却是没法,若是不从这里打听消息,他们在长安就是两眼一抹黑。
虽说在长安也有不少新罗人,但能帮上他的却不多。
。。。。。。
“崔正使,请随奴婢来。”
大明宫,宣政殿外,崔致远和朴景晖正在这里候着,一个红衣宦官便走了出来,对着崔致远行了一个礼,客气地说道。
“公公客气了!”
崔致远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便跟随红衣宦官进去。
朴景晖也欲跟着进去,但一个青衣太监却是伸手拦住了对方,这让朴景晖有些愤怒。
“公公,这。。。”崔致远询问着红衣宦官。
红衣宦官微微一笑,“崔正使,圣上只是让你一人前进觐见,朴副使就不能陪你进去了。”
“这么回事。”崔致远有些意外,便安抚朴景晖,“朴驸马,那就麻烦你就在这等候下官。”
朴景晖虽然有些生气,但看到那身穿盔甲、手持精良武器的禁军士兵,还是怂了。
崔致远随着红衣宦官很快就来到紫宸殿。
紫宸殿内,一个穿着龙袍的年轻男子正在一个长桌上写着字,旁边一个紫衣宦官则是弯着腰磨着墨,另一侧则是由一个穿着紫色官袍的男子笔直地站立着。
看着那个正在写字的男子,虽然不能看清正面,但其身上一股英气勃发,显然这位就是脚下这个庞大帝国的主宰者、大唐如今的君王。
崔致远在乾符三年就离开了长安,前往溧水县担任县尉。
当时眼前的圣上还只是一位年轻的亲王,没什么权力,更没有什么知名度。
很难想象,时隔二十年再回到长安,长安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谁能猜到如今的长安居然在十年前被叛军攻破并占领了数年之久。
而这些变化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的帝国君王。
三十岁,对于一个男子来说,正是一个人年轻力壮的阶段。
崔致远也分析过这位年轻圣上登基以来做的事,励精图治,对内平定几大强藩,对外开疆扩土,都是奔着再造盛世大唐的目标而去。
面对一个励精图治的大唐君王,崔致远心里大致有了一些想法,只是他好奇的是对方写的什么。
整个大殿内,没人敢出声,就连呼吸都保持着克制,以免惊扰了那位正在奋笔疾书的君王,整个大殿只有那狼毫挥舞的声音和一阵阵呼吸声。
过了一会儿,李晔这才写完,大松了一口气,手里拿着笔看着自己又‘抄’的一篇作品,虽然有些不厚道,但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些年,他也在学写诗填词,不过他自己做的自然不如脑海中那些名人所作。虽然这诗词质量时高时低,但也没人敢质疑。
质疑皇上写的诗词,除非是嫌命长了。
不过他的书法却是很不错,这一点却是没人质疑。
“李简,你懂一点诗词,你看看朕的这幅作品怎么样”李晔提着笔看向李简。
“陛下这词豪放、大气,乃难得一首佳作,即便是京中那些自诩为才子的士子,也无法比拟陛下所作之词。”李简虽懂一些,但他是武将出身,哪里那么精通,看了一会儿就开始恭维了。
“李简,你这看完了吗就开始点评”李晔一脸无语,看向张威,对方直接低着头,显然也很心虚。
随机李晔在殿中看了一下,除了一众太监宫女外,倒是有个中年人站着,还穿着官袍。
李晔在脑海里回想了一下,想起对方是谁了,“你是新罗使团的崔致远是吧朕倒是忘了你。”
“新罗使臣崔致远,参见陛下!”
见圣上终于想起自己了,崔致远心里也大松一口气,连忙行着礼。
“平身吧。朕听说过你,咸通年间的进士,有些才名,高骈在世的时候,那篇《檄黄巢书》是你写的吧那一句‘不惟天下之人皆思显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议阴诛’挺不错。
还有你写的《深夜秋雨》,‘秋风惟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特别是后两句的意境,朕很喜欢。”
李晔想起自己看过的崔致远资料,笑着说道。
zhongshengzhidatangzhongxg
。
第760章 镇南都督府(四)
听到圣上念出自己所作的诗,崔致远那真的是有些不知所措,连忙解释道,“陛下过誉了,外臣的诗作不过是闲暇之余所作,当不得圣上如此夸奖。”
“你这《秋夜雨中》是你当初思念家乡所写吗朕看这前两句,‘秋风唯苦吟,举世少知音’,倒是流露出一丝乡愁的意味。”李晔点评道。
“陛下慧眼。”崔致远拱了拱手,“当时外臣远离家乡,所以才有感而发,倒是让陛下见笑了。”
“见笑倒不至于,不过你既然文采不差,你来看看朕写的诗词。一首诗和一首词,朕自我觉得那首词不错,所以你就先看看诗。
张威,把前些日子朕为上元节晚宴所作的那首诗拿过来。”
在李晔的吩咐下,张威带着两个宫女来到大殿旁边的一个架子上取下一副裱好的字画,然后来到崔致远面前,让两个宫女慢慢打开这幅字画。
很快,一副字画便呈现在崔致远的面前。
这幅字画上的确写着一首诗,不长,就四句。虽然崔致远还没看诗的内容,但那字却是让他有些眼前一亮,很独特,跟他熟悉的颜体和柳体等有很大的不同。
不过想到圣上的吩咐,他便看起了那四句诗。
诗名《上元侍宴》。
刚才便听说是在上元晚宴作的,倒是没错。
淡月疏星绕建章,
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
一朵红云捧玉皇。
这首诗描写的上元之夜群臣在殿前等待皇帝驾临的景况。
诗人借仙风、通灵殿、红云、玉皇来比喻大明宫景象以及当朝皇帝,虽为歌功颂德之作,亦可见其构思之奇巧。
若是这首诗是大臣所作,倒是没什么惊讶的,毕竟是歌功颂德的作品,只是这首诗是眼前的圣上所作,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自己歌颂自己
“崔爱卿觉得如何”看到对方陷入了沉思,李晔不禁笑道。
“陛下此诗乃是难得的佳作,全诗设境肃穆隆重,明朗壮美,语言自然而形象,如身临其境,即便是没能参加这次上元侍宴的人看到这首诗,也能想象出大唐升平时期的一次皇家盛典。”崔致远连忙恭维道。
“崔爱卿这话没说完吧”李晔笑了笑,“这诗是当时,朕还未到的时候,以一旁观者的角度写的,也可以理解为朕在自夸。”
“陛下之才,外臣不能及。”崔致远谦虚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