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大唐中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子昌

    特别是在咸阳那次,寿王更是因此差点丧命,当初晋国公也都躲得远远地。这茶叶生意,寿王不也没有忘记陛下吗寿王是什么人,难道陛下还不知道若是寿王都有反心,那下面的大臣便没有一个忠心之人。”

    张隽宁这话说到了李儇的心坎上,当初也正是他被感动了,所以才重用寿王,让其统军,而且参与机要事务。一旁的刘季述明显感觉皇上表情有了变化,也不禁对寿王的运气感叹一二,没想到这淑妃娘娘居然也帮寿王说话。

    当然,寿王对于宫中的打点也没落下,除了田令孜没有外,杨复恭、他,包括眼前这淑妃娘娘应该也收到过寿王的钱财。而且寿王救过淑妃娘娘的命,对方帮寿王说话倒也不奇怪。

    “爱妃说的有道理,倒是朕小气了。可是寿王现在风头正盛,也是个麻烦事,那些大臣肯定会拿这个做文章的。”李儇头疼道。

    虽然身边之人嘴上说是大臣的原因,但张隽宁却感觉到对方对于寿王依然有些介怀,想到之前对方进献的那些宝物和钱财以及对方救过自己的命,她便说道,“陛下既然头疼,何不把寿王外放至其他地方。

    我朝从高祖以来,便有不少亲王外放的先例,把寿王外放也不算违背祖制。而且把寿王外放,不仅可以让对方发挥其才能,帮陛下平定叛乱,稳定地方,还可以让陛下不再烦恼。

    正好寿王




第115章 南诏求亲团(一)
    南诏,会川都督府。

    会川都督府,南诏行政区划之一,原属于西川节度使下辖的嶲(xi)州。唐懿宗咸通六年(865)五月,南诏攻陷嶲州,从此嶲州便脱离了唐朝的隶属,成为南诏辖地。同时南诏改嶲州为会川都督府,下辖三郡七州,成为南诏对抗唐朝的边境重镇,与西川节度使下辖的黎州相邻。

    此时在会川都督府,一支多达数百人的队伍刚刚抵达会川都督府,而作为会川都督府的大将军则是亲自前来迎接。之所以如此,因为这支队伍的带队人是杨奇肱。杨奇肱不是旁人,而是此时南诏六相之一的布燮(xie,四声),是当今南诏皇帝隆舜的心腹大臣,虽然作为会川都督府的大将军,地位也很高,但却是一个只有16岁的小孩而已。

    “会川都督府大将军段宝龙,见过杨布燮。”在一众文武官员簇拥下的段宝龙来到杨奇肱面前,简单的行了一个礼。

    别看段宝龙年幼,但其身世却不凡。其祖父段宗榜,诛杀权臣王嵯巅,官至六相之一的清平官;其父曾是南诏安南节度使,率军攻取大唐安南都护府大量土地,极大地拓展了南诏国土。不过在其出生后不久,其父便战死安南,虽然段宝龙被封为大将军,但段家势力远不如之前,要不是念在其父有功,隆舜不会让他继续待在会川都督府。

    可即便其名义上掌管会川都督府,但麾下将军听其号令者十不足一,他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所以面对布燮杨奇肱,自然不敢摆架子。

    “段将军客气了。”杨奇肱客气地回答道。

    “杨布燮此去是为了与唐人和亲”段宝龙显然之前也是做过功课。

    “没错,骠信(南诏陈国君为骠信)吩咐,杨某不敢不从。只有和唐人和亲,南诏和唐人才能彻底休战。”杨奇肱倒也没掩饰,如是说道。

    因为他没有掩饰的必要,因为和亲一事早在数年前就开始,但一直没有进展。大唐乾符六年,时任西川节度使高骈奏请李儇与南诏和亲,不过因为朝中反对便作罢。

    广明元年(880)正月,僖宗李儇下令以安化长公主许婚于南诏皇帝隆舜。中和元年(881),隆舜派使臣来成都来迎接安化长公主,贡献珍怪之物和毡罽一百床。但王铎、萧遘等人反对,李儇便以正在商量安化长公主所用之车服为由,拖延下来,南诏迎亲人员无功而返。

    今年,隆舜则是派六相之一的布燮杨奇肱,表明南诏对这次和亲的重视。

    之所以大唐屡次借机拖延,而南诏依然不放弃和亲想法的原因就是南诏已经没有跟大唐作战的实力了。

    现今南诏皇帝的父亲世隆,名字冒犯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名讳,而且其继位之年恰逢宣宗驾崩,世隆并没有谴使吊祭,也没有向大唐报告其父去世的消息,唐懿宗便不再册封南诏。于是世隆遂叛唐,咸通元年(860年),改元建极,改国号大礼,自称皇帝。

    随后世隆发兵进攻大唐的安南和西川,甚至一度攻破交趾和包围成都。不过随后高骈率军攻破交趾,收复安南,导致南诏数万大军战死安南。数年后,高骈担任西川节度使,再度大败南诏大军,迫使南诏征召全国15岁以上青年男子参战,依然战败,前任皇帝世隆因此跳河自尽,最终被人救起。

    后面世隆再次入侵西川,但皆被击败,连年的战争导致南诏青壮年锐减,国库空虚,最后只能罢战。之前南诏还能屡次入侵西川,但即便是黄巢攻破长安、阡能和郭琪占据邛雅二州,南诏依然不敢进犯,要知道唐军在黎州只驻扎了数千军队而已,可以说南诏的胆气在之前二十余年的战争结束后,基本没了。

    而新登基的南诏第二任皇



第116章 南诏求亲团(二)(二更)
    随着这一个道士率先欢呼,其他几个道士也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忙了这么多天,终于成功了,也没有白费他们多天的日夜操劳。闪舞一旁的青阳子看到这幅景象也有些惊讶,

    他虽然会炼丹,而且也听说过炼丹爆炸的事,但没想到爆炸的威力会有这么大。

    看着眼前这爆炸的威力,虽然有些差强人意,但起码是成功了,毕竟其中几人有着经验。而且李晔还是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的这个说法,所以火药很快就研制出来了,由于第一次试验,也不知道这威力如何,李晔便让人站远点,以免被误伤。

    只不过这火药的威力,赶tnt什么的,自然是差了很多,但在这个时候也算是威力巨大,没见除了李晔之外,其他人都惊呆了吗就那张大的嘴,塞下一颗鸵鸟蛋都没问题。

    虽然火药的发明源自于炼丹发生意外惹起的爆炸,但对于火药的威力,基本上没人认识,因为爆炸的当事人,基本都完蛋了,其他人只是知道炼丹发生了爆炸。即便如此,但很多道士依然对炼丹趋之如骛。

    但对于火药的威力,没什么人有印象,所以这些人看到火药这威力,都目瞪口呆。

    “殿下,这个东西你想用来干什么”青阳子突然侧过头看向一旁并没有多惊讶,反倒是有点失望的李晔,一脸疑惑。

    “没什么,用来作战而已。你觉得此物要是用到战场,成百上千的出现,会是什么情况”李晔淡淡道。

    “这。。。。。”青阳子吞了吞口水,也在脑补那个场面。

    眼前这威力,就把周围数丈范围内的东西炸的面目全非,要是炸到人的身上,岂不是。。。。。青阳子也不敢想象。他这才意识到,眼前这寿王根本就不是要炼什么丹,从一开始,对方就是想研制出这个东西。想要老观主在他临走之前说的话,也不得不佩服老观主看人之准,眼前这寿王若是以其年龄去对待,那就是很严重的错误。

    “这个东西威力还是有些小了,你们的任务就是改良这个配方,让其威力更大,用的时候,这么大并不方便。若是谁能改进这个配方,一律赏钱五百贯。

    本王之前答应的一定会兑现,青阳子道长拿三百贯,其他道士,一律两百贯,普通人一律五十贯。”之前李晔答应,只要研制出他想要的东西,他就有赏赐,现在东西研制出来了,他自然不会吝啬这些钱财。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如何把这火药用于实战才是最重要的,目前这只是把配方搞了出来,但运用于实战还是很难。李晔倒是想把火枪研制出来,可想想也有点困难,不过倒是可以用弩、投石机作为投射工具,虽然不如火炮等好用,但可以暂时用着。

    “多谢殿下。”听到一人至少有五十贯,道士们更是有两百贯,众人激动不已,这可是巨款,没想到寿王如此就打赏了。

    “谢就不用了,只要你们好好为本王做事,本王不会亏待你们的。不过后面一段时间,你们不能随处乱走,还有依然要炼丹,本王不希望这爆炸之物的事传出去。”李晔说到后面,神色变冷,众人听后当即明白其中的意思。

    “是,殿下!”

    “殿下,那这爆炸之物叫什么合适”在李晔欲离去的时候,青阳子突然问道。

    “叫什么”李晔停住脚步,眉毛一挑,“这本是炼丹产生,丹药本就是药,既然这物遇火则燃,就叫火药吧。”

    “火药”听着这奇怪的名字,青阳子虽然有些诧异,不过倒还能接受。

    &n



第117章 南诏求亲团(三)
    “既然你推荐他去,那就让他负责吧,不过告诉他,这件事对于本王很重要,不能把这个事泄露出去,否则即便是你也难逃责任。本王没有开玩笑,明白吗”李晔郑重叮嘱道,也算是警告对方,虽然对于这些太监,李晔不是很想用,但张威的义弟若真的是历史上那个张承业,倒也不是不可以用,不过这火药之事涉及机密,他也必须慎重再慎重。

    “是,殿下,等回到王府,奴才就把承业带去见殿下。”看见李晔这表情,张威便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以他这几年的总结,对方很少露出这么凝重的神色,可见对方对这个事是多么重视。

    “嗯。”李晔点了点头,便对一旁的赵雄吩咐道,“派一队亲兵来这里守着,不能让别人进入庄园,附近若是有可疑之人,若其不进入庄园就不用管,若是有人潜入庄园,一律处理掉。”

    “是,殿下。”赵雄重重的抱紧拳头应道,然后想到一个事,便忍不住开口,“殿下,既然此物已经研制出,那殿下是不是就不会来这里”

    “本王的事,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做好你自己的事,不该管的就别管,祸从口出,知道吗”李晔冷冷地瞥了一眼赵雄,不悦道。

    “请殿下恕罪!”见李晔脸色变化,赵雄便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请罪。

    “本王不希望有下次。”李晔也没空去追究是谁鼓动自己这亲兵统领问的这事,但无外乎是王府的那些官员,或许是自己这段时间一直跑炼丹所用的庄园,让一些人不满了。

    虽然现在李儇对他猜忌没那么深,但一些事情依然不让他过问,可见猜忌还是在,他就必须继续自污,就当是监督一下火药的改进工作了。

    对于赵雄受到责备,张威在一旁冷眼相关,对方倒不是跟他有多不对付,但也不是一路的,对方受到责骂跟他有何干系。跟殿下的时间也不短了,还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可以肯定,若是赵雄后面还这样,殿下肯定会免去对方典军一职,因为对方已经违背了作为亲兵统领不该违背的东西。

    回王府的路上,李晔在想如何掩饰这次爆炸。他现在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监视着,庄园的爆炸肯定瞒不过那些人,与其被那些人大做文章,还不如自己主动承认,尽量让结果有利于自己。

    不过一回到王府,就发现昌宁公主在王府等着自己,连穆王李倚也来了,而且神色匆匆,显得很着急的样子。

    “七皇姐,这是怎么了”看到自己这亲姐如此着急,李晔有些奇怪。

    “你跑哪儿去了”见李晔回来,昌宁公主便追问道。

    “去城外庄园看炼丹去了啊。”炼丹一事,李晔并没有对外说真实原因,知道的也不过少数人而已,就连庄园没有参与炼丹的下人都不知道。

    至于昌宁公主等人,李晔也没说,以免对方说漏嘴,而且涉及伤害姐弟之间亲情的事,还是让对方少知道些为好。

    “这个时候还有心思去炼丹,你知不知道南诏派人来迎娶二皇姐了。听说南诏那边派了个宰相来,看样子是真的想把二皇姐迎娶到南诏去,二皇姐不想嫁到那蛮荒之地,在宫里一直哭。”昌宁公主跺着小脚,来回走着,神色充满了担忧。

    “南诏来人了什么时候的事”李晔不仅有些好奇,他怎么没听说这个事。

    “今上午的事,不过人才到雅州,几天后就会抵达成都府。要是二皇姐真的嫁到南诏,岂不是这一辈子就完了到底是炼丹重要,还是二皇姐的幸福重要”昌宁公



第118章 南诏求亲团(四)(二更)
    “殿下,你没事”

    就当李晔打算出门进宫的时候,刘晨妍不知道怎么突然来了。一见到李晔,就对他上下打量,脸色也由之前的担忧,变成了奇怪。

    “我能有什么事”李晔没好气道。

    看见对方用狐疑的眼神看着自己,李晔也觉得有些奇怪,自己出事怎么他自己都不知道。

    “不是说殿下你炼丹发生意外,死了不少人,殿下也。。。也受伤了吗”刘晨妍迟疑道,她正是听到这个消息,所以才急急忙忙地赶过来,不过看到跟个没事人的李晔,她就有些奇怪了。

    “谁说我受伤了的”李晔一愣,然后想到什么,神情有些奇怪,沉着脸问身后的张威,“张威”

    听到李晔的询问,张威吓得一激灵,连忙回答道,“回禀殿下,老奴怎么敢说殿下受伤,估计是有些人以讹传讹,故意诋毁殿下。”

    “谅你也不敢。”李晔冷哼道,看到在那儿迷糊糊的刘晨妍,便咧着嘴解释道,“妍儿,别听那些人的谣言,炼丹是出了点意外,不过我没什么事,又不用我亲自去炼丹。”

    “殿下。”刘晨妍有些迟疑,“我听说炼丹乃害人之术,既然这么危险,殿下能不能不要炼丹了”

    “妍儿就不要管这个事了,这只是一时感兴趣而已,等过段时间我不感兴趣了,就不会炼了。”对于刘晨妍,他既不能如实说,也不能一股脑忽悠对方,只能说的模棱两可,等时机到了再给对方说清楚。

    “哦。”刘晨妍有些失望,但看到李晔这一副要出门的样子,不禁问道,“殿下这是要出门”

    “我要去趟宫中,我七皇姐在里面,你可以去跟她聊聊天。”李晔笑着道。

    说完,李晔便让下人把刘晨妍带进王府,门外赵雄让亲兵拉来马车,他便快速上了马车,朝着行宫的方向而去。

    来到宫殿前,李晔对着外面一位宦官说道,“麻烦公公给通报一声,就说小王有事求见陛下。”

    “寿王稍等。”见是李晔,那位宦官淡淡的说道,语气很生硬。

    李晔并没有生气,而是笑了笑,然后不动声色地从袖中摸出一块银铤递给了对方。对方看了看周围,然后快速地收起来揣好,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便快速额进去为李晔请示。闪舞看到离去的这个太监,李晔脸色转瞬变得很冷。

    以前他到行宫,基本上是可以直接进,不需要通报,现在却必须老老实实地等着。对于这些细节,宫中的太监都感受到了,虽然李晔这个亲王态度很好,但他们也能体会到皇帝李儇对李晔的疏远,自然会懂得趋利避害,就连杨复恭都对李晔的态度都有了细微的变化。

    之前杨复恭跟李晔交好,那是因为李晔受到皇帝的重用,圣恩正隆,而他也是被田令孜打压,自然要与李晔交好,共同对抗田令孜。不过现在田令孜的敌人不少,郑畋、萧遘成了对抗田令孜的第一梯队,他的压力也小了很多。

    而且他的从弟杨复光在平定黄巢叛乱的战斗中表现卓著,在李晔平定阡能叛乱期间,杨复光劝降了朱温。同时还引沙陀军南下,准备汇集其本部、沙陀军、王重荣、王处厚,与黄巢军队决战,一举收复长安。

    杨复光在前线屡立奇功,杨复恭在朝廷的地位越来越高,李儇对其也愈发信任,自然不惧田令孜。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复光便不需要冒险与李晔联合,不过念到今年又给了十万贯的孝敬,




第119章 南诏求亲团(五)
    李晔的看法对于和亲,李晔一直不赞成,认为这是一种屈辱。不过和亲这个陋习却是汉朝带头做的,虽然春秋战国也有和亲,但跟汉朝的和亲又不同:春秋战国时期那是诸侯国相互之间的和亲,汉朝却是对外和亲,特别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1...3132333435...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