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子昌
第837章 郑买嗣的困境
“蠢货,五百象兵,还有六千精兵,就这么被你给败完了你可真是的败家啊!。
当初可是你向朕建议偷袭唐军的,现在好了,全军覆没,还丢了赵川城和品澹城,唐军都直接杀到太和城了。
若是太和城丢失,朕就可以向唐军开城投降了,仅靠一座阳苴咩城,能守住”
想到如今的局面,郑买嗣也有些后悔了,为什么当初要那么心急,那么固执
若是当初他掌握大权后,便跟唐人拉拢关系,以自己唐人后裔的身份,再怎么也比南诏皇室要容易得到唐人的信任。
现在好了,一步错,步步错。
先是让唐人跟舜化贞取得了联系,然后舜化贞就引来了唐军。
自己因为一时气愤,杀了舜化贞全族,导致内部不稳。偏偏这个时候唐人册封隆腾那无能之人为新的南诏王,让他建立的大长和国一下变得名不正言不顺了。
而且北边还有个段宝龙,让他陷入了两股势力的夹击之中。
“陛下,不是臣无能,而是有人出卖了臣,导致臣的大军在途中遭遇唐军伏击。
唐军有一种可以发出火光像天雷一样的武器,威力巨大,臣指挥的五百象兵就是这么折损掉的。”赵善承解释道。
“什么天雷朕看你是疯了,说些疯言疯语。”郑买嗣有些不悦,但也听到了赵善承话中的其他内容,“还有有人出卖你怎么可能你率领的军队只是增援赵川城,谁能知道你只是借道赵川城偷袭唐军的”
“陛下,若不是有人出卖臣的行踪,唐军怎么会在那山谷中设伏定是朝中有人勾结蒙氏余孽和唐人,把臣的行踪泄露了出去,这才会遭到伏击。
还望陛下彻查,若是内贼不除,我们的大军什么行踪都会被唐军得知。”
赵善承反正是认定了自己是被伏击的,自然就想到有人出卖他,为了脱责,他便把郑买嗣的注意力往这上面引。
“岂有此理,这些贼人,居然吃里扒外!”
本就得位不正的郑买嗣,心里也有些虚,对于赵善承的话,选择了相信。
于是乎未来一段时间,阳苴咩城等地一些偏向蒙氏一族的官员纷纷遭到清洗,连带很多不是蒙氏死忠的官员也遭到清洗。
“陛下,当务之急还得想办法守住太和城,我们的兵力可能有些不足。”
“若不是你太无能折损朕六千精兵外加五百象兵,朕岂会陷入如此不利境地”郑买嗣面露愠色道。
本来他还有三万兵马,可折损了六千精兵和五百象兵后,他手上也就剩下两万多人,其中还有五百象兵。
可这是他仅剩的部队,永昌府那边虽然还有上万大军,但要防备段宝龙,之前就没调过来。
“陛下,永昌府那边还有一万兵马。”赵善承连忙道。
“那要防备段宝龙,朕岂可随意调动”郑买嗣不悦道。
“陛下,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跟段宝龙和解了。唐军势大,若是我们战败,段宝龙肯定难逃一败,他手上的军队并不是唐军的对手。
反之我们可以与他和解,他不会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若是有段宝龙相助,我们未尝没有反败为胜的可能。”赵善承劝道。
“若是赶走唐军后,你让朕怎么处理段宝龙”郑买嗣问道。
“陛下,当务之急是赶走唐军。待唐军败退后,陛下有的是机会对付段宝龙。”赵善承有些着急,“若是段宝龙不相助,我们恐有灭国之险,还望陛下三思!”
想到自己才刚刚建国,他还不想还没怎么做皇帝就当亡国君,在思考了许久后,他最终还是点头。
。。。。。。
在前线战事正酣的时候,王建正在后方大肆扩充势力。
云南都督府为中都督,下面可以设州或者下都督府。
目前,云南都督府下设昆明都督府、姚州都督府、通海都督府、开南都督府(即银生节度使),外加朗州、盘州、麻州、曲州和恭州。
其中盘州和麻州为羁縻州,照理说曲州和恭州也该是羁縻州的,但朝廷直接派了人员前来担任刺史,驳回了王建的人事提议,这让王建在这两地建立自己势力的想法落空了。
恭州为新设,即原南诏东川郡。
之所以朝廷会直接任命的原因,是李晔的意思。
原因嘛,也很简单,因为恭州和曲州的铜矿占据整个南诏境内的七成,恭州的铜矿又是整个南诏境内最丰富的。
目前,由于火器的影响,朝廷对于铜矿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还有维持货币体系的原因。
这样大的一个铜矿,李晔是不可能让王建占为己有的,所以才会驳回王建的提议。
恭州和曲州是朝廷派的刺史,盘州和麻州又是羁縻州,于是王建想要扩充势力,也就朗州和其他几个下都督府。
其中田师侃被任命为昆明都督府都督,王宗佶被任命为朗州刺史,王宗黯和吉谏留在他的身边,王宗弁则是调任开南都督府都督。
王建倒是想把所有都督都换成自己的亲信,他想想可以,李晔也不是傻子。
他会让王建暴露野心,但却不会让王建割据一方,所以姚州都督府都督和通海都督府,朝廷就从其他地方抽调的人前来担任。
“义父,前线送来的消息,说是大总管已经率领大军攻克赵川城,想来很快就能拿下太和城,攻克大长和国国都。”
作为王建外甥兼义子的王宗黯对于王建自然是忠心耿耿,王宗佶调到朗州担任刺史后,他便成了王建身边最亲近之人。
“让他们打吧。大长和国不过是一个短命小国,注定不会长久的。据说朝廷已经下令让四川道在五年内向我云南都督府迁徙十万户人口,可有消息”王建关心道。
这云南都督府啥都好,就是人口太少,当然他指的是汉人。
他已经给朝廷上奏,希望可以在云南实行军屯制,并把他们的家人迁到云南,这样就可以扩充云南的人口。。
当然这个奏折才送去,等朝廷回信,可能得一两个月后。
因此他更关注朝廷之前下令让四川道迁徙人口过来的消息。
第838章 段宝龙出兵
“义父,还没有这么快!义父,有一点,孩儿有些担忧。”
想到一个事,王宗黯犹豫道。
“什么事直接说吧!”王建并没有放在心上。
“就是朝廷的政策,让我云南都督府以东宁州的方式实行,就是给迁徙到云南的我大唐之人丰厚的土地。
孩儿仔细了解过,东宁州那边是规定,成年男子50亩,老人和妇女20亩,孩童10亩。”王宗黯解释道。
“这有什么不对吗”对于这个,王建有所耳闻。
他作为郡公,有自己的永业田,对这个倒是不是很在意。
“义父,孩儿的意思是,我们这边是不是可以修改一下这个年龄限制。把老人的年龄降低,孩童的年龄太高,这样就能义父,还有一众兄弟匀一些良田出来。”王宗黯说道。
王宗黯这建议摆明就是钻空子,这样一来,有些年龄本来不算老人的,他就给算成老人,但给朝廷报的时候又按照朝廷的标准。
这样一来,就可以多得30亩,还能把这30亩应交的田赋这些转移到这些移民的身上,因为收税的人不知道,依然按照50亩收税,但移民却只是得到20亩地。
因为前两年免税,后面肯定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钻一个老人的空子就是多得30亩,若是钻一个孩童的空子,就可以多得40亩。
虽说这十万户不可能全部到昆明都督府来,但哪怕是三分之一,每一户就可能损失几十亩良田,总得加起来那可能是几十万亩的良田。
这数字可不小。
这事,王宗黯不说也可以自己操作,但他也怕闹大不好收场,所以这才向王建汇报,意思就是想把这位义父拉下水。
精明的王建一下猜到王宗黯的意思,心下对这个外甥的胆子也有些惊讶,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你自己看着办吧,也别太贪心。”
“义父放心,孩儿也只是为义父和一众兄弟谋点好处。”见王建不反对,王宗黯心中便放心了。
“朝廷直接向恭州和曲州派刺史的原因查清楚了没有”王建好奇道。
对于这个事,他一直很好奇,本来他是想把这两个州也安排他的义子或者亲信的,但朝廷直接派了刺史,让他的愿望落空了。
王宗黯解释道,“义父,好像是因为铜矿。据孩儿的大厅,工部,还有几大皇商,都派了人在勘察铜矿,开矿采铜。
可能就是因为铜矿,所以朝廷才会直接派人担任两州刺史,还驻扎着军队的原因。”
“铜矿难怪了!”王建点了点头,也明白了原因。
目前朝廷的铸币都是铜钱,据说那神机炮也都需要大量的铜,这样一来,倒也说得通了。
“义父,要不要孩儿派人盯着那边”王宗黯试探道。
“盯着吧,若是有什么重要的消息,记得向为父汇报。”王建点了点头说道。
“是,义父!”
其实王建暴露出的野心早已被李晔察觉,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李晔并没有刻意遏制王建的野心,反而让其担任这云南都督府的都督。
剑川城这边,在郑买嗣的使者到来后,段宝龙陷入了犹豫之中。
他也在考虑是否要出兵相助,下面的人也是意见不一。
忠于南诏蒙氏一族的认为郑买嗣是逆贼,现在段宝龙既然打的是匡扶南诏的旗号,就不该跟郑买嗣合作;还有一拨人却是赞成段宝龙出兵,因为郑买嗣若被唐军消灭,段宝龙也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那个时候,有隆腾这个新的南诏王在,段宝龙如何自处
套用唐人的一个成语就是,‘唇亡齿寒’。
郑买嗣若亡,段宝龙建立的势力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想了想,段宝龙最后还是出兵了。
为表示诚意,他便打算亲自率领两万大军增援郑买嗣。
得知这个消息,郑买嗣自然大喜,这算是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不过郑买嗣和段宝龙还没高兴多久,一个坏消息就传来了。
唐军左武卫攻占了邆川睑,正好这个时候段宝龙的大军刚刚在宁北城完成集结。
宁北城,是十睑地区通往剑川节度使的必经之路,位于一条狭长河谷的口子上,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也是剑川节度使的门户。
其实宁北城和邆川城相距只有十余里,正好邆川守军知道郑买嗣这边要出兵协助,就放松了戒备,结果被唐军一举攻陷。
等段宝龙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邆川城的城墙上已经插上了大唐的军旗。
“可恶!居然被唐军抢了先!”
看到远处邆川城楼上那飘舞的大唐军旗,段宝龙用力地挥舞着马鞭抽在自己的战马身上。
战马吃痛,想要迈步疾驰,却被段宝龙死死地拉住马缰而无法动弹。
段宝龙其实也忘了,他也曾短暂属于唐军的,虽然说只有一年的时间而已。
不过他对大唐并没有归属感,他又不是唐人,也不是唐人后裔,从小在南诏长大的他,对于大唐不仅没玉归属感,还有一股憎恨感。
至于投靠大唐也不过是为了自保,在有机会脱离大唐机会的时候,就立即叛出大唐。
让这样的人对大唐有归属感,想来也不是多容易。
“大都督,我们现在怎么办唐军已经攻占邆川城,我们还否要履行诺言,帮助郑买嗣对付唐军”旁边的部下有些迟疑。
“可知道是眼前的哪支唐军”段宝龙问道。
“好像是左武卫!”
“左武卫”
对于左武卫,段宝龙只听说过其名,并没有真的见识过。
毕竟段宝龙叛唐的时候,左武卫还在成都府。
在段宝龙仅有的印象中,左武卫是最近两年才成立的,想来也不是什么精锐。
虽说都是唐军的禁军,但也有强有弱。
想到若是坐视唐军占领邆川城,在唐军南北夹击下,郑买嗣必败。
若是郑买嗣败了,他估计也讨不到什么好下场。。
“传令下去,制作攻城器械,准备攻城!派人经小道去告诉郑买嗣的人,若是他们还想赢,就让他们的部队从邆川城以南对邆川城发起进攻。”
段宝龙一咬牙,下定了决心。
第839章 离间
“什么段宝龙在城外叫阵他不应该退兵吗”
邆川城里,本来刘鄩并没有打算跟段宝龙打,他只是想留左厢和后厢留守邆川城,顺便防备段宝龙,然后带着剩下三个厢的主力南下龙口城的。
没想到便听到不下来报,段宝龙在城外叫阵!
“大将军,那我们是否应战”
“为什么不应战难道我们左武卫还怕了段宝龙这个叛将”刘鄩冷笑道。
“大将军,大总管有令,是让我们南下,并没有说跟段宝龙纠缠。而且末将怕这是段宝龙的诡计,若是影响了大总管的作战计划,末将担心闹到圣上那里,会对大将军不利。”
“无妨!”刘鄩摇了摇头,“段宝龙无非就是怕郑买嗣被我大唐消灭后,他孤木难支,所以才会出兵南下相助。
如今邆川城被我左武卫占据,主动权在我大唐手中。而段宝龙注定会成为我大唐的后患,若是能借这个机会消灭或者重创段宝龙,未尝不是一个削弱敌人的好机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