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杨门秘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手可摘星辰





杨门秘史 第81章 祸起萧墙
“杨大人可知道三国时刘表的两个儿子?”明德大君忽然问道。
我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
荆州刘表年老德衰,夫人蔡氏yīn谋夺取荆州权势,除掉刘表的长子刘崎,立自己的儿子为荆州牧,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封建大家庭内部争权夺势的一个缩影,尤其将诸葛亮卷了进去后,又为家们凭添了许多创作素材,看过三国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不怕杨大人见笑,现下明德遇到的情形同刘崎当初如出一辙。”明德大君苦笑着说道,“王兄身体不适已经有些日子了,本来国事都由我来处理,可是前些日子王后突然宣布国王痊愈,将我手中的权力收了回去,明德想要去宫中面见王兄,却又遭到了阻拦,正在踌躇之间,忽然有内线来报,说王兄可能已经病危了,王后正在密谋将我除去!因此,我只有舍弃了留在开城京中的打算,带领一些亲信来到了势力还算稳固的济州岛,向大宋皇帝求援。”
“王后有什么能耐,居然可以从你这个世子手中夺权?”我有些惊奇地问道。
“杨大人你有所不知!”明德大君解释道,“我国太祖国王是接受了新罗景顺王的逊位后才建立高丽王朝的,为了笼络新罗王室,他娶了一位新罗王族的女子为后,因此,新罗王族在高丽国中一直很有地位,而我父王的这位后妻,正是新罗王族之后.”
“原来如此,难道你们对新罗王族的势力就没有一点防范?”我仍是有些不信。
明德大君有些羞愧地说道,“倒不是说她本人的势力有多大,而是因为她的表兄徐熙,是我国的一位名将,此人虽然才四十出头,但是从军已经有二十年之久,常年在北疆与契丹人对峙,立下功勋无数,在军中威严颇盛,王后以此人为依仗,声势日壮,自然不把我这个世子放在眼中。”
“恩,典型的军权旁落,内忧外患啊——”我点了点头沉吟起来。
看来帝王都是不好当的,不论是大宋朝还是高丽国,在浮华表面的背后都隐藏着汹涌的暗cháo,稍微不慎就会泥足深陷不可自拔。算将起来,明德大君还是个相对jīng明一些的角色,一见情势不妙便知道及时抽身,比之一些冥顽不灵的偏执狂们要强多了,看着他,我忽然想起了远避蜀中的淮阳王,也不知道他现在到底如何了?
高丽内斗,很明显是人家内政,可是太宗皇帝为什么会隐晦地将我卷入其中呢?我的脑筋还是有些转不过来,索性不再去想它。
我看了看眼前的明德大君,相貌敦厚稳重,很有几分仁厚君子的样子,心中不由得有些动摇起来,虽然帮助他夺权的阻力必定不会很小,但是如果明德大君一旦在国内站稳了脚跟,必然会有所回报,高丽的那些珍稀药材,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哪!
“世子!”想好之后,我盯着明德大君的眼睛,有些为难地说道,“你也知道的,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自古以来疏不间亲,家事国事俱为一体,我们这些外人chā进来总是容易惹来是非的!即便我不怕皇帝怪罪我多事,可是你这里也要估计士大夫们的议论吧?若是给人知道一个大宋的官员在帮你,恐怕最先会起来反对你的便是那些朝中的被你扶植起来的儒生们!”
“谁说不是——”明德大君有些愤然地拍了一下桌子,有些气咻咻地诉苦道,“当初本君为了提高他们在朝中的地位,没有少费chún舌去说服那些王公大臣,谁知道他们的pì股还没有在朝堂上坐热,就先学会翻脸不认人了,真是——嗨!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应该——”言下颇有悔意。
“呵呵——”我哑然失笑道,“这很正常,儒生们讲求的是所谓的仁义道德,若是因为你给他们施以小恩小惠就毫无理由地支持你,那倒成了笑料了!肩大任者不谋小利,你完全没有必要同他们计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多承指教!”明德大君听了我的话后若有所悟,躬身道谢,然后非常恳切地求助道,“杨大人果然是智谋无双的儒将,大宋皇帝果然没有看错人!希望杨大人能够抛开顾虑,为明德指出一条生路来,则此生此世必然不敢忘记大人的恩德!但凡有什么需求,只要在明德的能力范围之内,任由大人取求!”
“嘿——”我干笑了一声道,“任由取求,这个却怎么敢当?若是世子他日登基为王,不要忘了我这个出谋划策的老朋友就行!”
明德大君将腰中的佩刀抽了出来,一刀将食指划破,任由鲜血顺着手指不断地流了下来,郑重其事地赌咒道,“若是明德口不对心,天厌之,地厌之!”
我点了点头沉声问道,“好!世子果然是做得大事的人,如此杨某也就不再兜圈子了!我只问世子一句,你是要名还是要利?”
“虚名于我何益?如果能够任我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实利!”明德大君非常干脆地回答道。
“好——”我鼓掌道,“杨某人就教给你一招釜底抽薪的办法,保你能够杀回开城并顺利登上王位,至于那位徐熙将军,暂时没有必要理会他,我相信,即使他有心支持王后,手下的将士们也未必会替他卖命,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做傻事的。”
“明德洗耳恭听!”明德大君神情振奋,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
我微微一笑在明德大君的耳朵边上低语了一阵子后说道,“世子只须如此这般,定然可以打破僵局,开创出一个新局面来。”
明德大君听了我的主意后,心神有些动摇,思索了半天后终于长叹一声道,“杨大人的计谋果然有如天成,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他日明德有所成就,全赖杨大人今日之教也!”
一时再没有其他闲话,我回到了馆驿安歇。
“夫君,怎么去了那么久?”公主见我归来后埋怨道。
“呵呵——”我神情有些诡秘地答道,“刚刚去教唆别人如何去做谋逆的事情,时间自然要久一些,这可是关系到很多人身家性命的大事呢,如何能够不谨慎行事?”
“难道明德大君准备——”公主有些吃惊地掩住了樱chún。
“嘘——”我将手指竖在嘴边说道,“有些事情只可意会,就不必说出来了!今天晚上好好睡觉,哪里也不要乱走,高丽国这里的人,风俗上很与我们那里不同呢!”
“哦——”公主有些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仍是盯着我直看。
睡到半夜的时候,果然外面有很多喧闹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天亮,我的手下们事先得到了严令,都很老实地在房间里面蒙头大睡,丝毫没有理会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天大亮后,我们起来梳洗的时候,就看到馆驿周围增加了许多守卫,街道上也没有几个行人,一队队的高丽军人正在挨家挨户地搜查什么。
“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何吵闹了一夜,扰得本官都没有歇息好!”我故意有些不满地向在旁边侍侯的高丽官员质问道。
那官员惹不起我这天朝上国的军政大员,有些惶恐地回答道,“请杨大人恕罪,小人侍侯大人惟恐不周,一夜都没有离开馆驿,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小人的确不知!”
正要说什么的时候,外面忽然有人高声通报说明德大君的侍卫将军李明昊有要事求见。
“请他进来吧——”我吩咐一声,然后在正厅上落座。
很快,一个身穿黑色重甲的高丽武士冲了进来,不等我看清楚他的面目,就一头扎倒在地上痛声禀报道,“杨大人——明德大君他——在昨天夜里——遇刺了——”
“啊——”在场的众人无不惊愕万分,顿时响起了一片东西落地的声音。
我装出一副非常震惊的样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上前去一把抓住那侍卫将军的手臂,急切为问道,“此事当真?!世子的伤势如何?要不要紧!快带我去看看——”
“暂时没有生命危险!”那李明昊见我如此关切他的主子,心中颇有几分感动,急忙安慰道,“我家大君也有要事请见杨大人,请大人随我来!”
“好!”我没有多说什么,直接随着李明昊出了馆驿,直奔明德大君在岛上的行辕。
来到行辕的时候,这里已经被围得里三重外三重了,屋子外面都是翘首以盼的明德大君的支持者们,脸上的神色都很不安,yīn郁的表情令人感到像是回到了冬天一般。
一路上的侍卫们见到李明昊后立刻将把守的通道给让开,我们直接来到了明德大君的寝室里。
不大的屋子里面尽是草药的味道,几名医生围在一旁正在商讨如何下药,明德大君正躺在大床上面,xiōng腹间蒙着白布,有些血渍已经浸了出来,看上去伤势颇重,最为严重的手臂上面的一道伤口,肌肉外翻,伤处有些黑紫,显然是凶器上面染了毒。
看过之后,我心中暗惊道,这个明德大君行事还真够狠,一次假暗杀都能下足了血本儿来做,这要是把他放到我们大宋去,受受中华文化的熏陶,还不知道会弄出什么惊天大事来呢!那个毒伤,我怎么看都像是真的哪!难道他就不怕留下个后遗症什么的?
“世子——世子——”我走上前去,轻轻地唤了两声。
明德大君的眼睛稍微睁了睁,然后又无力地闭上了,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大人——”一名医生有些畏缩地低声劝道,“大君的伤势颇重,现在还没有稳定下来,尤其是那道毒伤的毒性还没有辨明,实在不宜惊动!请大人见谅!”
“毒性没有辨明?!”我顿时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急忙坐了下来,一只手将明德大君的手腕抓了起来,三指按在脉门上,体内的真气转动,去探他的脉息。
果然,明德大君的脉息已然非常微弱,一道黑气隐隐已经攻到了他的心脉周围,肌体已经呈现出一种衰败的景象,我不由得大吃一惊,连忙同医生要来了银针,扎在了他的几处要xué之上,维系住生机不断,然后将长春真气运转,缓缓地注入到他的奇经八脉之中,将那些毒气慢慢地驱赶到四肢末端。
“起针——放血——”我沉声吩咐道。
几名医生在旁边见到了我这个架势,立刻明白是遇到了高手,连忙将扎在明德大君身上的银针拔起,然后用三棱针在明德大君的手足与后颈脊椎两侧等部依次放血,银针拔起时带出的都是黑紫色的粘稠血液。
放血之后,明德大君的气息很明显地强盛了起来,长春真气的运行也少了许多阻碍,毒性既已除去,人也清醒了过来,发出了微微的呻吟声。
“好了——好了——”屋子里面的人都露出了喜色。
“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皱着眉头问道。
明德大君显然身体还非常虚弱,没有缓过劲儿来,只能向站在旁边的侍卫将军李明昊微微哼了一声,示意由他来代答。
李明昊点了点头,将屋子里面的闲杂人等撵了出去,方才恭声解释道,“杨大人,昨夜大君回到行辕后,同小人商量事情,装备停当后单等着人来,谁知刺客忽然出现,若不是大君事先在xiōng腹间装了重甲,抵御住了刺客的第一波攻击,恐怕事情就难办了!饶是如此,臂上还是被刺客伤了一下,毒性蔓延,立刻就昏迷了过去,虽然说毒性暂时并不致命,可是若非大人有回天之术,恐怕最好的情况也得在床上昏迷十天半个月!”
“你是说——来的是真的刺客?”我苦笑着问道。
两个人都用力地点了点头,尤其是伤重的明德大君还咳嗽了一下,脸上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
“这样也好!”我拍手道,“既然他们先做了初一,也就不能怪我们去做十五了!大君受伤的消息要放出去,伤势要说得不是太重也不是太轻,总之是要在床上躺个把月才行!然后么,我们的事情,就可以提前动手cào作了!”
“杨大人所言甚是!不知道大君的伤势什么时候可以痊愈?”李明昊关切地问道。
“如果想要快一些,明日即可!”我看着面露期待的两个人,微笑着答道。
大宋太平兴国七月十五日,高丽国都开城王宫内。
“王后娘娘,事情办砸了,不过伤到了他的手臂。”一名大臣有些惶恐地对高丽王后禀报道。
“饭桶!”高丽王后有些不满地呵斥道,“不是叫你们小心行事了吗?这回没有得手,下次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是,是——小臣知罪——”大臣唯唯诺诺地应承道,偷眼看了看年轻貌美的王后。
停了半晌后,王后的怒气稍微平息了一些,用手理了一下鬓间的长发,沉吟着问道,“可知道他的伤势如何?按理说,那种毒性并不寻常,即使刺中了手臂,也不是好对付的呢!”
“听说尚在昏迷之中,具体情况还无法得知。”大臣老实回答道,然后有些不解地问道,“有一事臣下有些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不采用那些见血封喉的毒药呢?”
王后低声嘀咕了两句后,有些无奈地回答道,“你以为我不想用见血封喉的毒药?只是刺客前往济州岛时要经过层层盘查,能够方便携带的毒药也只有那么几种而已,还要自己涂抹在兵刃之上,这个过程复杂了一些。”
“小臣明白了!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请王后娘娘示下。”那大臣问道。
王后想了想后答道,“加强京城的进出盘查,把禁卫军将领都换成我们自己的人,同时密切注意南面的动静,再有,就是要尽快派人去同我表兄取得联系,若是有他支持的话,我们的大事可成,唉——”说完之后似乎有些不如意的样子。
“小臣明白,小臣告退!”那大臣见王后的心情似乎不是太好,赶紧退了出去。
“表兄啊表兄,你到底是站在哪一边儿的呢?”王后有些心烦意乱地用手指绕着长长垂下来的秀发,自言自语道。
连接几日之内,京城以南的各州县内都有谣言四起,说是世子被王后派来的间谍所刺,幸好上天庇护,没有危及生命,有说王后暗中联络边将,控制国王,意图复辟新罗王朝,这些谣言经过各种人等的口口传播之后,已经演化成了许多个版本,迅速地在民间广为流传,高丽国内,已经是暗cháo涌动,尤其是在南部支持明德大君的各州县更是掀起了公然反对王后bào政的声讨活动。京师开城暂时还保持着冷静,但是听到风声的士大夫们已经在暗自相互联系,讨论可能发声的一场政变会给自己带来何种影响。
就在这个最为敏感的时刻,一支来自大宋皇朝的庞大船队沿着高丽西部海岸一路北上,靠近了离开城最接近的江华湾附近。




杨门秘史 第82章 有客远来
“什么?!大宋的官船?在这个非常时刻,他们来凑什么热闹?”听到了大臣们禀报的高丽王后先是一愣,接着冷静下来,思索着其中的蹊跷之处,良久之后很不甘心地问道,“能够确定是大宋的官船么?”
“回王后娘娘,的确是大宋的官船无疑!”负责接待事宜的礼部尚书曹熏先是敬畏地看了一眼年轻的王后,然后非常肯定地回答道,“那种大海船,除了大宋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制造出来,况且他们的使者还持有大宋官府的批文,说是来自大宋的两浙路。”
“批文在那里,拿来与我。”王后沉声问道。
礼部尚书立刻将接到的批文呈了上来,王后拿在手中观看了一番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道,“恩,还好!原来是因为海上遇到了风浪,暂时在我们这里停泊一下,并不是专门来做访问的!”接着有皱了下眉头道,“可是其中居然有大宋朝的公主与驸马,这就有些难办了!”
“王后娘娘,按照礼仪,我们是不是应该将他们迎入京城呢?”礼部尚书有些试探地问道,“按理说,我们高丽是大宋的藩属,大宋的公主与驸马到了我们的家门口,不意思一下总是有些不妥当的吧?”
大臣们有的说国王病中不能视事,不便接待,有的说两国既为藩属,就应该相互来往,否则便是失了礼数,堂上众人都纷纷议论起来,良久都拿不出一个主意来。
王后坐在那里有些心烦地看着大臣们喋喋不休地争论着,心中却在考虑,如果能够同大宋的公主与驸马攀上关系,倒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起码以后在同世子明德大君的权力争夺中,会多一个为自己说话的人,要知道,身为藩属国的高丽王国的王位继承人选,也是要得到大宋朝廷的册封才能明正视听的。
“恩——”年轻的王后低声咳嗽了一声。
朝堂上面的喧闹声立刻安静了下来,众人都规规矩矩地站回了自己的位置,双手垂下,低眉顺目地准备聆听王后的训示。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王后的清越声音在朝堂中飘荡着,“我国向来为大宋的藩属之邦,不过因为路途遥远,一向少有交往,今日大宋的公主与驸马能够降临高丽,实在是饶天之幸!我们怎可因为王上身体有恙就闭门谢客?若是传了出去,岂不显得我们高丽无人上得了大场面?”
“王后娘娘所言甚是,是臣等愚昧了。”群臣纷纷俯首帖耳地称赞道。
“礼部尚书,传本宫的谕命,迎接大宋公主及驸马入城。”王后高傲地扬起了头颅,对立在堂下的大臣们说道。
高丽方面出动了仅次于迎接皇帝时使用的全副仪仗来恭请公主和我的大驾,这些人吹吹打打地来到岸边的时候,在船上商量事情的我同明德大君还真的被吓了一大跳。
“这是些什么东西?”我透过船舱上面的隔板缝隙,表情凝重地指着那些披红戴彩的吹鼓手们向明德大君咨询道。
明德大君只是略微瞄了一眼,便答道,“只是仪仗队罢了!可能是欢迎什么人来的!”
少时,便有人驾着小船靠近了我们的船队,要求上来答话。
梁兴初吩咐水手甩过软梯,搭在那小船之上,然后架起临时甲板,让对方的人上船。
“高丽国礼部尚书曹熏,奉王后娘娘谕命求见大宋公主与驸马殿下!”那人上得船来,抖了抖袍袖,将穿着薄底儿官靴的双脚在甲板上面顿了两下,然后就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不愧是礼部尚书,虽然年纪应该早就上了五十岁,可是看那个jīng气神绝对同年轻人有一比,我在船舱里面看得分明,忍不住暗自喝了一声彩,看来高丽弹丸小国也并非是没有人才的呀!整理了一下衣杉,我招呼了一下梁兴初,缓步走出了船舱,迎了上去。
在一众青衫之中,我的绯服显得格外地醒目,尤其是挂在腰间的双鱼,更是说明了主人的身份不同一般,手中的一把折扇,白玉为骨,扇面用金丝织就,一派儒雅风范。那高丽国的礼部尚书虽然没有接待过皇帝亲王,但是总在书谱上面见识过大宋朝的官制与着装区别,立刻认出了我就是这艘船上的最高官员,于是深施一礼道,“高丽国礼部尚书曹熏,奉王后之命,见过大宋天使大人,请教大人官讳。”
“呵呵,好说,好说!”我迈着方步,笑着走上前去,扶住他的手,热情地说道,“原来是礼部尚书曹熏大人,一路辛苦了!本官乃是大宋两浙路安抚使杨延昭,受大宋皇帝错爱,点为娉婷公主的驸马,贵国王后要大人见的,正是杨某人。”
“原来是大宋驸马当面,下官失礼了!”那曹熏一听我说自己就是他要拜见的人,心中一惊,急忙要重新见礼。
我一把将他拉住,摆出一副非常诚恳的样子劝说道,“无妨,无妨!楼船之上,哪里有这么多的礼数?说起来,本官没有告知贵国,就在港口停靠,却是失礼在先呢!贵国盛情相待,实在令杨某人汗颜不已呀!”说罢摇了摇头,非常惭愧的样子。
“驸马爷客气了!” 曹熏连称不敢,然后将高丽王后的意思非常婉转地向我说了出来。
“上岸啊——”我有些迟疑地看了站在身旁的梁兴初一眼,然后有些为难地说道,“本官虽然也很想到岸上瞻仰一下贵国风光,并向贵国国王与王后问安,可惜公主前日在海上受了惊吓,有些惧怕见生人,若是登岸,恐怕少不得要带卫队前往,如此必然sāo扰民众,恐怕引起sāo动,反为不美,因此我看就免了吧!失礼之处,还请尚书大人代为陈述。”
“公主的卫队?” 曹熏受了王后的谕令,自然不愿意将此事办砸,因此沉吟了一下道,“那是很自然的呀!其实王后也有交代下官,要招待好远道而来的上国客人,依下官的意思,不如这样,驸马爷同公主与卫队一起入宫城,剩下的官兵暂时上岸,到馆驿中稍事休整,补充一下给养如何?”
“这样啊——”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还是摇头坚辞道,“我看还是算了!平白地给贵国增添不少的麻烦,若是被皇帝知道了,肯定会严厉申斥本官的!王后的美意,本官心领了!”然后不等道明武分辨,就对身后的随从喊道,“来人啊——将我准备的东西呈上来!”
随从们立刻从船舱内抬出一个雕漆大箱子来,带到了甲板上。
我转动手中的折扇扇柄,在那箱子上面轻轻一点,箱盖立刻弹了起来,众人只觉得眼前一片金光灿灿,耀的几乎睁不开眼睛。
“呀——” 曹熏的注意力立刻被那金黄色的巨大琉璃造型花瓶给震撼在当场。
垫着软软的丝绸相衬的巨大琉璃花瓶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夺目的流光,看上去给人的震撼无与伦比,我在看第一眼的时候也有些神移目眩的感觉,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当初在建造钢铁基地的时候,我灵机一动开始了实验制造玻璃的计划,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收益,从琉璃向玻璃过渡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原料与温度上的细小差别,对于我这个拥有化学常识的人来说更是不值得一提。当然,为了将收益最大化,代表了以后发展方向的透明平板玻璃依然在严格保密之中,仅仅是牛刀小试的琉璃工艺品,就足以令世人震撼了!
1...5152535455...1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