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昏侯纸一面世,大楚的书生们定然会有一波尝鲜的抢购。
沈家父子却依然待在沈府造纸作坊,不断的进行纸张的试验,一个个蓬头垢面,像烧炭工一样,心头焦急无比,眼红耳赤。
死活就是造不出来。
这可怎么办啊?
沈大富急的嘴角都起泡了。
沈家已经砸了一万两银子,上百亩地的新作坊都造好了,十多名匠人和几百名工人嗷嗷叫等着开工,甚至连树皮原料都屯满了一个木屋仓库。
可就是没想到,小昏侯轻而易举研究出的昏侯纸,他们一群人却还是没研究出一点影子来。
沈万宝也是急的眼睛赤红...。
这是他金陵第三大纨绔鼓起勇气,和小昏侯这金陵第一大纨绔,在金陵城造纸擂台,进行的一场旷世大战。
想要一举斗垮小昏侯,让小昏侯没面子。
他此刻却是急的挠头....他发现自己,居然上不了战斗擂台。造不出纸来,他还跟小昏侯斗个屁啊。
最后没辙!
总不能让沈氏作坊,就这样一直闲着不开工吧。
沈万宝想到了一个歪招。
既然麻纸匠人们造不出昏侯纸来。
那就是对现有的麻纸进行改良,把麻纸的品质提升的更出色,并且大幅压缩麻纸的各种成本。
这些麻纸匠人各有所长,手里都有一两门独有的绝活,把各种法子凑起来,对麻纸工艺进行改造。
竭尽全力提升麻纸的品质。
只是,不管怎么改进,新麻纸终究还是麻纸。
色泽偏黄。
质地依然有些粗糙。
辛辛苦苦改进了不少的工艺,品质提升了一倍。但一眼看上去,依然比漂亮的昏侯纸差了一个大档次。
“完了...咱们的沈氏纸,成本高,质又低,肯定拼不过昏侯纸!下次遇见小昏侯,定然遭他奚落。”
沈万宝心哀。
“万两银子都已经花出去了,总要回本吧。罢了,昏侯纸卖十文的话,咱们就卖个五文。
我们沈氏纸,底价卖。很多穷书生,出不起高价买昏侯纸,便会来买我们的低价沈氏纸...总能挣一笔钱!”
沈大富痛惜的咬牙道。
麻纸的成本尽量压缩,节省工人费,在自家的店铺卖纸,省掉竹简店铺的中间商差价。
他五枚铜钱的价格卖纸,还是能赚个一两文钱。
原本指望着,沈氏纸和昏侯纸品质一样,他跟小昏侯打价格战,凭借雄厚财力击败小昏侯的作坊,独吞大楚造纸业。
到时候他再去请沈太后,给皇帝出主意,“令天下以纸代竹简”。大楚上百郡国的书生们狂求纸,沈府一夜赚个大爆啊!
可惜无奈,沈氏纸的品质不行。
现在也只能和小昏侯平分造纸业,让小昏侯去占高档纸,他靠低廉的价钱去占领中、低档。
两家平分秋色,各吃一口肥肉。
19 拜访王府者络绎不绝
金陵城四大纨绔之首小昏侯楚天秀,再一次成为金陵城儒生士子,百姓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原本世人都以为,小昏侯被皇帝贬入赘,遭到这番史无前例的惨痛打击,终于要消停了一会儿了。
可是没想到,才刚上门入赘没多久,他便又干出了一件轰动性的大事。
小昏侯拿了李虞郡主的五千两银子,去改造麻纸工艺,造出了新一代的“昏侯纸”。
你造纸就造纸吧,低调一点,大家也不说你。
可是,小昏侯偏偏拿纸去填茅房。
招惹的全金陵城的儒生们,无不对小昏侯这等纨绔行径,恨其不争,高声痛骂。
但这不是重点。
市井坊间,最好奇的,无疑是那神秘的“昏侯纸”本身,而这昏侯纸目前只有小竹林才有。
随后的数日。
“学生欣闻李敢年兄才学极佳,特来拜访讨教!”
“在下听说平王府李治陇兄诗赋惊绝,羡慕不已,特来请求指点。”
金陵城的儒生、士子们,便纷纷打着各种幌子,开始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而来,拜访平王府的某位李氏子弟。
他们谦虚的称,要跟平王府的李氏各位子弟们讨教经书、诗赋。
李氏子弟哪里想到,居然有这么多金陵城著名的儒生士子来拜访自己,探讨学问,不由诚惶诚恐,探讨起来。
忽然,他们面色一变。
“哎呀,肚子痛!”
“且容小弟,去上一趟小竹林。”
待这些儒生、士子们从小竹林茅房回来,一个个面色红润,仿佛得胜一般得意洋洋。
也懒得讨教了,很快便告辞,“此番与兄商谈,受益良多,来日再与兄讨教经书文学!”
“不敢不敢,欢迎再来!”
平王府的李氏子弟们一个个面带惭愧,更加谦逊。
李氏门阀虽是金陵十大门阀之首,但乃是尚武之族,哪里有多少文学底子可以切磋讨教。
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过是金陵城的这些儒生、士子们,名正言顺拜访王府的一个借口。
这些全冲着小竹林的昏侯纸来的。
君不见,小竹林外面,还排着一条长长的儒生队伍,一个个翘首以盼,激动的像是去朝见圣贤一样。
金陵城市井坊间都有了传言,手里没有一张昏侯纸,都没脸去跟同道儒生打招呼了。
这是炫耀的资本啊!
...
这日,平王李荣正在府中歇假,见一群群的年青儒生、士子们,在李氏子弟的陪同下,在王府里进进出出,竟有络绎不绝之势。
他惊诧之余,不由大慰。
“本王在平王府建私塾,供我金陵李氏众子弟读书,请贾老先生在私塾苦心教授长达二十年之久。
今日终于得见,金陵城的文人士子们争相来我平王府拜访,和我李氏子弟讨教文学。可见我平王府的文风大盛,不同往昔了。
我平王府不仅武风鼎盛,更兼有文脉气象,大幸之事啊!”
李荣站在王府堂前,见到远处往来的儒生士子们,不时朝他恭敬的鞠躬行礼,心中感慨。
不过,让他略为疑惑的是。
这些士子、儒生们要告辞离去之前,似乎都有些肚子不适,都往偏僻的小竹林方向的茅房去了。
莫非,是王府上招待客人的茶水有问题,让这些文人才子们都闹肚子?
李荣皱眉。
这可不行。
众青年儒生士子前来王府拜访,和李氏子弟切磋文学,乃是大好事。因为茶水把好事变成坏事,岂不是成了平王府的大笑话?
李荣立刻遣人叫来钱大总管,面色严肃的过问平王府的井水可有问题,可有异味,为何这么多儒生士子们在王府闹肚子?
“王爷...这...跟井水无关啊!”
钱大总管顿时惊吓的一副面色猪肝,一副唯唯诺诺,不知该如何向王爷解释这件事情。
“怎么,有何事藏着掖着,本王不知道?”
“王爷,他们...其实是为昏侯纸而来。”
“昏侯纸,是何物?”
李荣疑惑。
“王爷忙着朝廷要务,极少在府中,有所不知。姑爷上门之后,找郡主要了几千两银子去造了一种新纸,此纸质地颇佳,适合书写,取名为昏侯纸。
但姑爷也不卖纸,只是命人将昏侯纸放在小竹林的茅房当拭秽的纸具,随意取用,一文不花。
金陵城的儒生士子们风闻昏侯纸质地极佳,可以制作成轻便的书籍。一个个求纸心切,想要一睹真容。
儒生、士子们前来平王府偷纸,已经成金陵城...一时风潮!”
钱大总管面色发苦,一五一十的禀报。
小昏侯虽曾经明令,“许用不许偷”,甚至派了三个仆人守住茅房。
可是,这能管束的了金陵城的这些儒生、士子们吗?!
儒生们充满了不屑,就是要和小昏侯对着干。你说不许偷,我就偏偏要来“借”。
士子们也毫不在意。
王府的仆人能去搜他们的身吗?
这些士子里面,可是有金陵十大门阀、朝廷高官的子弟,各个金贵得很。总不至于为了这几十个铜板的纸,得罪这一群士子们吧。
甚至连小昏侯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管这事。
他们这些仆从们就更不愿意去管了,只当自己眼瞎了,什么都没看见。
王府上发生这种大事,金陵城的儒生风闻而来王府上茅房。钱大总管也管不了,感觉自己都没脸出去见人了。
“天下...竟有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
李荣神情错愕。
小昏侯花了几千两银子,造出了一种好纸,这本是一件大好事。小昏侯却将纸,丢到小竹林茅房当纸具?
众儒生士子们争相来拜访李氏子弟,前来讨教文学,这本也是一件他期盼已久的大好事...结果,这全都是找借口,就是为了去小竹林偷纸?跟李府文脉没有半点关系!
平王府的名声....岂不是跟着昏侯纸,成了金陵城门阀士族、百姓们,津津乐道的荒诞话题?!
他平日忙着太尉府的军政,对小昏侯楚天秀了解的不多。
小昏侯没上平王府的门,他也没觉得昏侯府有什么纨绔。
这忽然间感觉有了切身体会,小昏侯这位上门女婿才来几天就出了这样的大事,还真是...金陵第一纨绔!
“二夫人呢?她在府里,就没管管?”
李荣奇怪道。
钱大总管这个下人,自是不敢管。
但二夫人谢丽元,乃是平王府女主人,总能管一管女婿吧。
“二夫人哪里管得了啊!姑爷可是小昏侯,郡主的夫君,王府上下哪敢半点怠慢他,都当爷一样供着。他性子倔,纵然是将王府捅了一个窟窿,二夫人也不敢去管,只能赔笑啊!”
钱大总管顿时叫苦,趁机加油添醋的告了一状。
“去,将二夫人、郡主和小昏侯都叫来。整个金陵城,怕是已经在议论我们平王府了。此事涉及到我平王府的声望,不可等闲视之。”
李荣皱着眉,道。
“是!小的这便去请几位主子。”
钱大总管快步离开王府正厅,乐开了花,王爷总算要亲自出手管一管这纨绔的小昏侯了。
20 岳父大人的心病
平王府。
正午时分,恰是午膳时间。
楚天秀来到正厅,见到膳桌首席,端坐着一名年约四五十岁,身穿金边锦袍,面相英武的青须男子。
正是当今皇帝项燕然最信任的义弟,执掌天下军政事务,武官之首,品秩万石,金印紫绶,权倾朝野的太尉,平王李荣。
在大楚王朝,平王李荣无疑是一尊军神。
十余年前,皇帝项燕然率领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匈奴,御驾脱离主力,不慎被匈奴大军围困于边城。
李荣率一千李氏子弟和五万铁骑,拼死杀入数十万匈奴重骑包围圈,将皇帝项燕然御驾救出重围,成为传奇般的存在。
楚天秀以前还是“小昏侯”的时候,曾在皇宫里见过李荣,对这位军神一直深感敬佩无比。
只是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平王的上门女婿。
不过,自打楚天秀进了平王府,还是头一次在府内见到这位忙碌的岳父大人。
李虞和楚天秀是一起从虞园过来的,也不知道李荣为何派钱大总管,召唤他们过来用膳。
但是,看到二夫人也在,一副淡然的神色。
楚天秀顿时感觉到,这几天的昏侯纸一事,有人怕是要向王爷告状了。王爷这才让钱总管,将他们招过来。
“虞儿,见过爹爹!”
李虞朝李荣一礼,瞥了一眼二夫人,便自行落座。
她冷清的眸中,已经充满了警惕。
“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楚天秀拜见。
李荣微微点头,让他们三人入座。
既然已经是午膳时间,当然是边吃边谈。
能在平王府正厅入席膳桌的,只有王爷李荣、二夫人谢丽元、郡主李虞,以及楚天秀这位上门姑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