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雷霆反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野狼獾
在纳尔河以东布置一座足以覆盖到奎达的防空阵地,是斯潘加的参谋部能够拿出手的,最具攻击性的计划,因为从阿克赛钦战线最新的情况来看,地空导弹在于战术飞机的对抗中,往往处于下风;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简单地,从武器射程上得到的,而是中国军队目前所掌握的武器多样性决定的。
诸如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之类的可以在gps失效后,使用的武器,对于不常机动的防空导弹阵地而言,是最致命的。而反辐射武器在本次战争中,也表现除了其对防空导弹阵地的巨大威胁。
斯潘加修改了参谋部保守的计划,他走的更远一些,要将一座s300阵地布置到纳尔河以西,如果部署成功,几乎可以达到一剑封喉的效果。当然他也知道,现代战争系统与系统的对抗中,绝不会有这么轻而易举的胜利。所以,他的计划还有后手,他将一个较为落后的s300v阵地,机动部署在纳尔河以东,同时在铁路桥周边部署了高射炮以及近程防御系统。
在斯潘加的设想中,当一座s300阵地处于机动或者雷达关闭的状态时,另一座可以进行掩护,一旦敌人空军大举反击,至少还可以保证纳尔河以西的部队通过铁路撤回东岸继续作战。实际上,这是他借鉴了中国军队在苏莱曼山区的做法后作出的决策,中国军队的红旗9阵地就经常处于交替掩护中,步步后撤,很少有完全被动挨打的时候。不过,中将忽视了两点,其一是中国空军拥有比印度空军更有效的对地攻击武器;中国廉价的卫星制导滑翔炸弹,已经在北方的交手中证明了它的巨大价值,所以没有理由不在巴基斯坦南部出现。诸如铁路桥之类,坐标固定不变的目标,在这样的炸弹威胁下,已经变得极难防守了。
他忽视的第二点,是印度陆军的战线过长,且前方的单位又过于的集中,这给了林淮生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校军官,一次与他对赌的机会。最后,林淮生将斯潘加的疏忽利用到了极致,他一个将营一级的机械化部队塞进了薄弱的后方。
林淮生的运气确实要比斯潘加要好一些。林淮生出发前的情报并不完备,具体目的也不甚明确,基本属于走一步看一步,他发起的攻击甚至有些混乱,但是,他打中了斯潘加的软肋,印度陆军在杰布里附近集中了太多高价值目标,却无力防守。20分钟内,一个导弹营和纳尔河上的一座铁路桥都完蛋了,另一个营在向北逃窜中。
杰里布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印度陆军指挥部内的参谋军官一个个面面相觑,他们突然发现,中国装甲部队已经深入到了这么后方的区域,似乎有切断整个第21集团军的退路的企图。
斯潘加一个人呆坐在地图前不说话。周围的参谋开始谋划着,准备将周围的部队调回来支援杰布里,从杰布里周边雪片一样飞来的求救电报里,敌人的数量被描绘的非常之大。
“我判断这不绝不可能是敌人的主力”中将终于开腔说话了。“这只是从我们指缝漏过来的一支小部队。”
指挥部内其他人都望向他,等着他接着说下去。
斯潘加站起身,来回踱了两步。
“我们在吉尔吉特的兵力短缺,没有封锁所有的道路,这给了敌人这样的机会,至于敌人还使用了什么手段,我不知道。不过,我不相信这是一支大部队,他们在奎达能够集中起来的坦克,只有不足60辆。”
“但是将军,杰布里的部队看到的敌人坦克,就超过了70辆。”
“士兵们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夸大敌情,更何况是在夜里。”斯潘加说道,“如果他们有重兵,为什么不直接攻占杰布里?”
参谋中有几个人在点头,觉得斯潘加的分析也不无道理。
“我决心,只将集团军直属的反坦克部队调往那里,接应地空导弹部队到胡兹达尔,凌晨对奎达外围的进攻计划不变。另外,告诉杰布里的部队,坚守到天亮,一切都会好的。”
“天亮后,敌人就会消失?”
“是他们不会坐等被合围,天亮前一定会离开,也许向南边。如果我们放弃主要方向,回头追击,那么整个局面就搞糟了,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杰布里以西5公里的山上。
林淮生和他的指挥部,正等待着各部队的战果。指挥部同时也通过附近的无人机了解敌人的动向。他期待着的敌人全面收缩,并没有出现,不过附北面有几支部队正在蠢动,破让他有些担心。将战斗打成僵持显然不是他的本意,但是现在还不能撤退,因为老丁仍然没有追上那个沿河逃窜的s300部队。
参谋长手上的所有人马都已经撒出去了,此刻身边只剩下了一个加强排的战斗部队,以及直属指挥部的通讯/电子保障部队,这些人负责通讯以及几架无人机的侦察。
山脚下沿着公路乱闯乱撞的印度步兵,距离林淮生的指挥部已经非常近了,近到可以听到他们大喊大叫。不过林对这样的没有夜视装备的部队倒是不怎么担心,他担心的是老丁过于深入而吃亏。
一架无人机沿着纳尔河向北飞行,这架飞机通过数据链向远在海岸的指挥部以及地面上的林淮生提供情报的同时,也通过卫星通讯通道,向国内的总部机关提供视频图像信息,与本地区其它无人不同的是,这架无人机还携带了2枚红外制导的反坦克导弹。
飞机上在较高的高度上飞行,以便于机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同时监视地面上正在移动的几支车队。它的首要任务,也是找到那支地空导弹部队。
远在南方的指挥部将那些向错误方向移动的车辆剔除掉,最后发现了一支向着杰布里接近的车队。飞机立即掉转了几度方位,试图用装在飞机头部的前视红外设备捕捉到目标,以确认目标的性质。
林淮生的一名参谋正在不断地切换着各个单位发送回来的视频信息,他瞄了一眼这架飞机发回的红外增强图像,发现这支部队非同小可,立即请求进行跟踪。林的部队可以共享数据链信息,但是却无法接管这架隶属于余振东所属部队的飞机指挥权,暂时只能干着急。
飞机调整了航向与高度。不时有低空云层飘过挡住视野,大致可以判断出这支车队离老丁还有8公里,很可能是一支装甲部队。
无人机降低到了足够低的高度,确定了这是一支轮式底盘的装甲车部队,不过这些装甲车底盘上安装的并不是炮塔,而是方形的导弹发射架。
“纳格导弹?”
林淮生失声说道。山脚下突然枪声骤起,似乎印度人发现了什么。他直起身子看了一眼山下,印度人正在向亚希尼的坦克胡乱开枪,显然并没有发现自己。他招呼通讯兵过来,直接向余振东的指挥部呼叫。他来到巴基斯坦的这几天内,还没有与猫在莫克兰海岸山脉的这支部队联络过,自从卡拉奇防线崩溃后,炮兵上校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收拢溃退的巴基斯坦地面部队,组织起对海上的临时防御;印度有一支5000人的海军陆战队,战争中还一直没有出动过。
林淮生只知道,余振东对人员以及物资的要求很低,但是他对各种侦察器材以及无人机部队很重视,这是他率先得到新型侦察/攻击无人机的原因。也许站在他的炮兵立场上看,只要侦察得当,大部分地面威胁都可以用炮兵的办法解决。
沟通很快完成,对方立即答应了林的攻击请求。随即,这架无人机开始了新一轮的位置调整,并试图用多频谱瞄准系统截获目标。指挥车不愿意继续冒险降低高度,因为铁路桥附近有一些印度人的近程防御系统,这些武器是无人机很难察觉到的。
林淮生焦急地等待着这架飞机开火,如果它错过时机,可能会给下一步行动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无人机的反应总是慢吞吞的。他可以看到画面中的十字准星一直在第一辆和第二辆装甲车之间缓慢游移,可见瞄准有些困难。当然另一方面,参谋长也能体会到,远在120公里外指挥车内的那名操作员,并不像自己那么的着急。
十字瞄准终于套住了第一辆战车,在大约临界距离上,多频谱红外扫描抓住了它,尽可能地攻击车队的第一辆目标,是各部队默认的做法,虽然很多时候指挥官不会坐在第一辆车内,但是大部分时候,可以使得整个车队停下。
在操作员与他的上级冗长的对话后,终于发射了导弹。林淮生看到一阵烟雾过后,视野歪向一边,过了好一会儿才改平,显然对于一架轻巧的小飞机而言,控制姿态是有些困难的。、
导弹始终没有出现在窄视野的画面中,直到最后它击中目标的一刹那。可以看到巨大的爆炸将战车吞没,它迅速减速,然后停了下来。和预料的一样,后面恶大约20辆装甲车也依次刹车,随后车队出现了混乱,有的战车开始掉头,有的乘员开始弃车而逃。
由于战争资源的枯竭,在越接近西部的战区,印度的防空部队就表现的越差,这直接导致了地面部队对防空部队失去了信心。机械化部队对那些看不见,甚至听不见的空中敌人尤为恐慌,部队里甚至流传着一个经验之谈:遇到空袭时,弃车而逃是最保险的方法。因为敌人只攻击大的目标。
无人机慢慢地围绕车队飞行了一圈,升高了高度重新在云层上方,使用合成孔径雷达进行广域搜索模式。林淮生对这种过分保守的做法十分的不理解,他不知道操作员在怕什么,为什么不能接着将第二枚导弹也打掉?
山下的印度步兵一直没有消停,他们不计射程地对着2公里外亚希尼的坦克胡乱开火,显然并不知道几百米外就藏着一个重要的指挥部。
林淮生不为所动,他继续通过显示器观察无人机慢吞吞地移动。成像雷达的分辨率低于05米,可以清晰地看清整个地面的状况。敌人正在恢复过来,一些车辆已经重新发动起来,准备继续向目的地进发。显然他们认为袭击他们的空军飞机已经返航了。





雷霆反击 324 冷启动的代价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雷霆反击最新章节!
无人机再次降低高度,使用红外传感器为另一枚导弹引导目标,这一次截获了第二辆装甲车。这种红外制导导弹的缺点很明显,它的截获距离有限,无法如半主动的激光制导武器一般,在很高的高度发射;这使得这架中国无人机无法在侦察高度发起攻击,而降低高度意味着飞机的风险大大增加,好在印度陆军在这一带没有防空火力。
导弹毫无悬念地击中了目标,装甲薄弱的轮式战车,根本抵挡不住如此一击。爆炸再次引起了印军车队的一阵混乱,刚刚振作起来的战斗意志,瞬间就消失无踪了。林淮生知道,这样的攻击必然会导致部队士气瓦解,这支部队的威胁大致可以解除了。
此刻,老丁在颠簸的坦克中紧紧跟随着狂奔中的s300营,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一公里内,他相信敌人应该可以听到他了。老丁爬出炮塔,不断地用手电发射莫尔斯码试图与敌人联络,他生怕漏掉敌人车队中的任何一辆,所以想把自己伪装成前来接应的自己人。
慌不择路的敌人竟然开始减速,但是没有完全停下,显然还在惊魂不定当中。
老丁是一个绝顶谨慎的人,即使面对这些毫无反击能力的重型卡车,他也不想在远距离上草草发起攻击,他通过车际电台,命令几个车组悄悄拦截到前方,其余车组呈扇形包抄上去。他真的将这群敌人当做一个坦克连来对待了。
眼看事情成了,将电台调整到预设的与林淮生的通讯频道上,这部电台是他唯一可以和10公里外林淮生通讯的工具,也是林淮生一直禁止他使用的,不过事急从权,他必须冒一下险:
“参谋长,我们追上了,10分钟内可以结束战斗。”他直接用中文说道。
“很好,我们在预定2号区域等着你们。”
90公里外的印度指挥所内,斯潘加等着一旁的翻译,逐条翻译截获电文的内容。
“他们竟然在用我们的坦克电台交谈?”
“从数字电台的战区识别码看,是南部战区的是一辆坦克。可能是一辆t90指挥型。我们在奎达确实丢失了一辆指挥型坦克。”一名参谋说道。
“我真的低估他们了,”斯潘加大摇其头,“他们竟然还有这么一手,怪不得能够轻易突破到我们的后方。”斯潘加一直不清楚这支部队是怎么突破到后方的,现在总算找到了一点头绪。
“如此说来,最坏的情况还不在于他们的穿插,他们现在可能掌握了我们的所有的加密通讯?”
“他们弄到坦克,但是不等于他们掌握了密码和跳频图谱,也许只是利用坦克本身而已。”
“不不,必须做最坏的打算,通报国防部,建议立即实变,更密钥的工作。”
“是!”
丁克广率领部队,以扇形队形,痛杀毫无还手之力的敌人防空部队的时候,他并没有注意到,他在无意中的几次通讯,已经暴露了一些信息给敌人。
t90指挥型上的这部使用的战术电台,等同于一部战场数据终端,只要一开机,就会被指挥部通讯部队的接收机察觉到,并开始收听其通讯;如果卫星定位不出问题,指挥部甚至可以知道它的具体位置。
当然,即使不使用这部战术电台,这些伪装的t90s型坦克完全暴露出来,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老丁刚刚下令先用机枪对车辆底盘进扫射,尽量不要杀伤人员。他网开一面,将能够逃命的印度士兵全部放走。他可没有巴基斯坦内务部队那样的铁石心肠;毕竟对他来说,这只是战斗任务,不是国仇家恨。
1。 十分钟内,一个昂贵的导弹营就这么被坦克炮和机枪撕成了废铁,这是印度花了大价钱,直接从俄军而非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手中,接受的现役装备。
原本辛格想要的是一套射程更远的s400系统,那样的话,他几乎可以将导弹部署在卡拉奇,就足够威胁到中国的运输线。但是秘密谈判的最后阶段,彼得罗夫摄于中国的压力,没有同意。
战前,大部分人都认为印度在外交上会占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中巴在国际上都不如印度来得讨人喜欢。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忘恩负义的俄国人在天然气合同上拿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价位后,立即就开始刁难印度的武器合同。而这些要紧的装备都是印度在战场上奇缺的;相对而言,中国在武器上受制于他国的关键部分要少得多,这反而使得中国在同时期进口俄制武器方面,很少受到要挟。查曼甚至打听到,中国以很低的价格从俄罗斯进口了一批空对面武器,因为俄国很担心,随着中国自制的卫星制导炸弹的大量投入使用,那些只能配备双座飞机的电视制导的导弹,很快就会失去市场了。
林淮生躲在战场的一角,焦急地等待着老丁到达指定区域汇合,他对老丁的拖拖拉拉有一些不满,如果让吉亚姆来干,应该会利索得多,也不会追击到那么远的地方,以至于暴露了秘密。他知道,国内的情报部门一直在研究印度的陆军通讯系统,但是只要印度人加注新的密钥,一切都会随之前功尽弃了。
又一个黎明即将来到藏南腹地。王铁川和他的侦察兵们,已经趁着夜色接近了敌人山头的碉堡群下方,并潜伏了很久。
距离天亮只有2个小时了,但是敌人计划中的通讯保障演习,仍然没有开始。如过捱到天亮,雪狼的夜间侦察优势就将不复存在,这让王铁川左右为难起来,他必须趁着夜色搞到一些情报才行。他能凭着直觉,感受到周围潜藏的危险,后山的那架北极星直升机一直没有离开,这说明有一支印藏特种部队还留在附近,这是他最忌惮的一股敌人。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星空隐藏到了乌云后面,看来一个绝好的侦察机会正在出现
咆哮的雅鲁藏布江一直没有消停过,即使在夜里这条大河也喧闹之极,巨大的水声,将王铁川向上匍匐前行的动静全部掩盖住了,他不由得想,林参谋倒是有一些小聪明,这里奔腾的河水,大概足够掩藏直升机的旋翼发出的声响。当然,上面的碉堡群是一个大麻烦,因为它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河面。
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漫长的雨季正在临近终结,不过王铁川一直通过卫星通讯,更新最新的气象情报,他知道,这场雨的持续时间会很长,实际上,他一直在等着这场雨。
侦察兵的头上突然亮起几道光柱,然后是一阵咳嗽声。巡逻的敌人又出动了,王铁川清楚地记录着他们的行动,这些人每2个钟头出动一次,一般走出500米,然后就开始磨洋工,45分钟后就会回来较差,非常的准时。
与之前的几次巡逻不同,这些士兵都穿起了从头遮到脚的雨衣,显然这样的装束让他们非常的不舒服,士兵们用土话骂骂咧咧地出发了。
眼看打着手电的印度士兵走远了,王铁川做了一个手势,让几名部下原地待命,他从背包里也抽出了一件印度陆军制式雨衣,套在头上,然后只带了一把带消音器的手枪,就一个人摸了上去。
他慢慢来到了,敌人巡逻队出来的地方,那里是一道狭小的壕沟,里面已经积了一些水,不过印度士兵早于防范,在里面铺了木板。
王延秋一跃而下,朝前走去。他事先无数次研究了山上的壕沟与碉堡结构,所以很清楚每条通道都通向哪里?他最担心的,是突然从坑道里钻出来的人,这些坑道大约有一点五米深,一个身材矮小的印度士兵从附近走过时,很难察觉到,选择雨天的一个好处是,他可以套着一件雨衣从敌人眼前走过。
远远地,他看到一名固定哨在一座砖石结构的守备室里抽烟。王铁川知道那里面有一部电话,十几个钟头前,他在对面山上,观察到一名印度少将莅临视场时,,就不停地有人进去打电话。
他是一个老资格的侦察兵,所以没有刻意地躲避敌人眼线,而是径直从前面走了过去。整个白天他都在观察敌人的动向,这里远离控制线,所以守备十分的松懈,当然洛桑嘉措的人马除外。抽烟的印度兵朝王铁川挥了挥手,他也随便招了招手以示回应。
走到碉堡门口,他侧过身向里面观察,里面的过道漆黑一片,但是他的夜视仪可以看到一片浅绿色的景象,看不到半个人影。
他走了几步,听到前方有一些悉悉索索的声音,显然不是人在说话,而是一种混杂着大量电报码和无线电呼叫的声音。长期以来,军区情报部门就确认印度情报单位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无线电监听点,主要监听当面中国军队和地方的无线电通讯。看起来情报是正确的,山头上林立的天线也不是没来由的。
王铁川继续朝前,一名拎着裤子的印度兵突然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几乎撞到中国侦察兵。王铁川不动声色地站在原地,攥着手枪的手就藏在雨衣后面,那名印度兵,不满地嘀咕了一句,然后钻到一边的一扇门后面;他拉开这扇门时,一股恶臭扑面而来,显然那里是碉堡内的厕所。
王铁川继续在狭窄的过道里穿行,向着声音进发。最后他来到了一闪大门后面,里面有微弱的灯光。他探头张望了一下,里面没有人,似乎唯一值班的家伙上厕所去了。他摘掉头上夜视仪,直接走了进去。
房间很宽敞,也很潮湿,墙壁上甚至有些渗水,可见碉堡里的日子并不好过。他走过一排监听设备,看上去并不怎么先进。从座位上看,足够20个人同时坐在这里。他随手拿起一叠记录本翻看了一下,内部全部是记录下的频率以及该频率下的呼号、内容。显然不会是不重要的内容,于是将其放回原处。他知道真正机密的部分往往经过加密,然后同时用不同频率发送,并不容易截获,即使截获,也不容易破译。当然,这些问题是双向的,中国军队截获/破译印度军队的加密电文也是很困难的,似乎至今还没有成功过。这也是双方经常要派侦察兵,到对方的区域侦察的一个原因。




雷霆反击 325 借尸还魂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雷霆反击最新章节!
王铁川知道,印度陆军在最近5年内,已经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战术通讯系统的改造工作,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取代老旧且功能单一的模拟通讯设备。理论上,新系统可以覆盖所有的陆军单位,从区区10瓦的单兵电台,到营连一级指挥所/战车电台,一直到集团军指挥车的大容量电台,其战场终端,可以在不同战区形成战区局域网,在语音通讯外进行图像数据传输,使得各节点间可以共享战场信息。当然这个宏伟系统的大部分功能,还都停留在蓝图上,但是各个战区从几年前开始获得的新电台,这些电台至少都拥有了保密话音功能,在外接保密模块的情况下,可以在传统加密手段外,增加保密跳频模式。
为了同时打赢东西战场的两场战斗,在冷启动计划中,一些主力部队还必须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随时在两线部署,如果没有同步的加密通讯能力,这样的跨区调动是不可想象的。于是国防部决定在整个陆军中实行各战区加密互通的方法确保冷启动的实施。
最终,残酷的现实证实了 “冷启动计划”,隐藏着的巨大隐患。当印度陆军察觉到了远在阿富汗边境的一辆t90指挥型坦克可能落入敌手之后,整个陆军被迫提前进行更换密钥工作,这是一项劳师动众的工作,但是不做又是万万不行的。
王铁川穿靠着一件雨衣遮挡住他那张中国人的脸,快步穿过潮湿的监听室,下面是一排黑漆漆的阶梯,不知道通向哪里。他胆子奇大,就这么提着手枪走了下去,甚至不会说一句印度话。
当然,他并非完全靠勇气来完成任务,这里的情况他大致已经有所了解,包括这个碉堡群的大致内部结构和各建筑间的主次关系。他来到的这座主堡,是整个监听站建筑的核心,所有的山顶天线最后都连接到这里。他知道这里是整个雅鲁藏布江下游,印度最坚强的防御节点,这从这座堡垒拥有自己的直升机场上,就可以得出结论。
1...127128129130131...3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