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反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野狼獾
雷达将外形无法与数据库对照完全识别,但是高度疑似的目标交给飞行员来分辨,他觉得那像是一部雷达折叠向下的道尔m 1系统,当然也不能排除是一辆坦克修理车,如果在第一轮攻击中,将导弹射向一辆战场辅助车辆,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就如同用猎枪轰死了一只癞蛤蟆。
飞行员决定继续侧移一下,从更理想的角度展开观察。此时战场上巴基斯坦侦察营已经损失过半,他们开始不停地发射热烟雾和信号弹,请求支援,虽然其退路仍然存在,但是已经完全被印度坦克从1公里外,用炮火封锁住了。
出于某种原因,那辆道尔系统的顶部监视雷达开始竖起,并旋转起来,这使得它与一辆坦克修理车从外形上得以迅速区分开来。
道尔导弹,大概是印度人在本次战争中用的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如果不是战前,印度国防部追加的,连续三批的订单及时到货,中国的武装直升机本该在这次战争中,获得更大的建树,并且也理应会使得大部分的地面战役进程变得更快。事实上,只要查明有道尔系统存在,直升机和低空飞机的使用,就会被加以限制,大部分时候,它只是存在,就已经起作用了。
由于中国空军的战斗机一直不善于在夜间打坦克,这使得斯潘加在作战时有意将机动防空系统与他的坦克群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具体在战术上,他总是将道尔系统隐藏在坦克集群后方几公里内的植被覆盖地区。通常这些武器只使用电视设备监视空域,其顶部的战场监视雷达总是处于收起,或空转待命状态,它们被动接受上级指挥车的目标指示,而非主动搜索;它们放任对手对己方的坦克部队先下手,然后才使用制导雷达展开致命一击,并立即转移阵地。攻击期间,这些武器并不通过无线电,向上级请示攻击许可,甚至也不进行必要的敌我识别,这些措施减少了反应时间。总的来说,斯潘加的新战术,将这种武器的独立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发挥到了极致,尽管总有一些己方的直升机和无人机被它们击落,但是这样的代价对斯潘加而言,是无所谓的。
现在这种行之有效的作战模式,将要受到携带毫米波武器的中国武装直升机的挑战,尽管这种直升机在林淮生部队的序列中还很少。
武直19透过战场上热烟雾以及树木遮挡,锁定了4.5公里外的目标,直升机稍微升高了一些高度,然后发射了导弹。
一枚导弹拖着火舌,擦着战场上所有低矮的t72坦克顶部飞过,它不负所托,开机一次锁定目标。
此刻直升机迅速地向侧面转移,但是并没有瞄准下一个目标,飞行员很清楚,这种在极限距离上,透过树林的攻击,其命中率不会太高,所以做好发射第二枚的准备。
果然导弹在穿越林地后刮到一颗大树上,随后翻滚着掉落到地面,索性没有爆炸,这使得敌人并没有警惕起来,并立即逃离。
那辆道尔m1继续留在原地,武直19一直没有接受到它顶部搜索雷达发出扫描信号,可见仍然在待命状态。
虽然毫米波雷达有很好地穿透植被的能力,但是导弹未必能很好地穿透这些树木。飞行员决心冒险提高高度,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展开第二次攻击。通常躲藏在丛林里的防空武器,会选择一片不大的林间空地,空中的高速平台,容易迅速地错过开火机会,但是直升机如果能飞高一些,可以找到让导弹避开树木的角度。
后方四架武直10已经很近了,他们携带了太多弹药,以至于姗姗来迟。不过他们其实也帮不上什么忙。直19将高度提升到250米,雷达的视野内,已经没有遮挡目标的树木了,这是一次考验人品的对赌,悬停的直升机是最理想的目标,如果对手突然醒过来,它可以在几秒钟内发射导弹,并且其导弹到达的时间,远比反坦克导弹击中它的时间短。
提高高度的过程中,这架直升机感知到了更多的战场雷达,大部分距离不明,也许其中就包含这辆道尔的上级指挥车,没工夫再多等,直升机迅速发射了第二枚导弹。
导弹拖着一道讨嫌的火光,飞向目标,如果敌人车长用心的话,他是可能第一时间就通过电视系统看到的。不过发射后不管的优势,可以让这架直升机迅速地向低空逃离,在下降到100米时,告警器开始报警,那部蛰伏的防空系统终于开始复苏了,现在就看那枚毫米波导弹的了。
飞行员一边乱想一边加速俯冲,这期间,顶部的毫米波雷达丢失了目标。接近5公里的斜距,对于反坦克导弹而言是要飞上一会儿的。他转过头去,看到远方朦胧的森林里,升起了一个不起眼的火球,较之于更近战场上的坦克战而言简直微不足道。随之而来的,敌方雷达扫描也消失。直升机重新转过头来,毫米波雷达看到了一堆东倒西歪的残骸。
飞行员随后在所有发现的敌人目标中,选择了2辆躲在后方的印度坦克,这是那些看似肥壮勇武,但是仍然使用红外光电系统的武直10很难发现的目标,所以他得受累来解决。
2枚导弹先后飞离挂架,飞向目标,由于目标处于开阔地上,导弹迅速将其摧毁。现在这架直升机的机动能力恢复到了最佳状态,它必须继续留在战场上一段时间,通过数据链来为其他单位提供必要的信息。
即将遭遇全歼的巴基斯坦第一装甲师的侦察营,突然间获救了。中国武装直升机虽然来得有些迟缓,但是投入作战后的效率却是极高的,在对手的第二辆道尔m1赶到前, 20余辆茫然无措的t72被倾泻而至的精确弹药摧毁,那些为了选择好的视野,过于突出的印度坦克,惨遭第一轮屠杀,后退不急暴露在烟雾掩护外的,被第二轮攻击消灭,巴方侦察营的残兵败将则得以逃脱。
斯潘加在指挥部内汇总各方信息后,下令部队后撤重组,他已经看出这一口咬不下去了,所以没必要继续硬拼,他丝毫不迁怒与手下将领,却也不在乎这点损失,实际上如果能用2、3辆战车换敌人1辆,这场战役他铁定要赢得,而这次反击的交换比只是略高于1比1而已,对于他摸索出的一套,在缺乏制空权条件下的,完全依靠地空防空火力支撑坦克进攻的模式,也是一次有益的实践。当然在他还在磨砺战术的时候,林淮生想要的已经是新德里了,所以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短时间内,他必须面对一次决定性的大规模战役,否则就将坐视印度灭亡。
“你们看,巴基斯坦人的战斗力提高到了让我吃惊的地步,10天前,当他们刚跨过边境的时候,他们还是一群只能给中国装甲部队打打下手的乌合之众,而现在已经成了一支颇能打的部队了,中国人甚至用他们投入到夜间搜索作战中。我很担心,帕夏尼塔的第一装甲师未必能应付巴基斯坦的第一装甲师。”
“那些挑战者坦克在松软的地面以及一定坡度的起伏地带,总是跟不上其他坦克,无法形成配合。而敌人的武装直升机,最近出动的总是很及时。”马卡尼中将说道。
“出动很及时吗?继续让第15机步师和第2、第23装甲旅,从南面攻击巴基斯坦第6装甲师。今天夜里,我要反复给他们找点儿麻烦,看看他们是不是每次的应对都很及时。”他抬头看了一眼主显示上的时间,刚刚晚上6点45点,时间还很充分,现在对他而言,夜幕是最好的朋友。
“不让我们白虎师上吗?”马卡尼中将跃跃欲试道,尽管他不认为昌迪加尔是理想的战场,但是既然上将主意已定,他还是很想打一仗。
“你部继续待命,只要中国人的主力坦克集群没有出现,你就不能动。记住,你的对手不是这些曾经的手下败将。”
“明白了。”马卡尼稍微有些遗憾,但是总司令这么捧高自己,还是让他颇为受用的。
斯潘加的部队此时已经加强到了空前的地步,他调派进攻的3支部队,原本属于第11集团军,现在也归其指挥。某种程度上,他的第21集团军司令部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下辖4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又5个独立旅的集团军群,这些还不是全部,还有一些部队仍然在赶来的路上,等待加入其序列。
尽管斯潘加从边境开始的总退却,让新德里政府失望,但是国防部长辛格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的能力,努力将能调集到的最好的部队和装备调整到他这边,而将二流部队留给帕斯阿德正在筹备中的新德里保卫作战指挥部。
命令下达后,一直拖到晚上10点,第15机步师才排开拖沓的阵势发起进攻,该部队将各个营团从防御状态收缩成正面较小的攻击队形耗费较多的时间,这使得林淮生及时将炮兵重新调整准备应对。
深沉夜幕中印度方面展开了规模惊人的火力准备,而他们在北方突击时没有使用太多的炮兵,这也足见斯潘加用兵总是带有外人难以窥破的复杂意图,不是一般印度将领那样容易被识破想法。
空中待命的空军立即向测量到的敌人炮兵阵地发射卫星制导炸弹,但是敌人投入了机动干扰设备,使得这些炸弹大部分偏离的目标区域1公里以上。干扰北斗导航信号的战术,最先出现在了阿克赛钦,是以阻止中国巡航导弹为目的的信号压制,但是干扰的效果并不理想,一部分被噪音干扰的导弹总是能在通过干扰区后,重新找到目标。
随后在美国技术支持下,印度使用了新的欺骗式干扰,这种技术存在诸多技术限制,但是在保卫一些重要设施的场合格外有效,即使被第一次欺骗的导弹重新修正回来,当它再次进入干扰范围后,仍然会失去准头,解放军方面的对应措施正在研究当中,但是眼下的策略,只能是投入成本高昂的地形匹配武器。
林淮生决定不冒险使用自行榴弹炮进行反制,如果面对是另一位平庸的印度将领,他会毫不犹豫地投入05式榴弹炮群将敌人的炮兵撕碎,但是面对斯潘加,他心里有些打鼓,他担心斯潘加会留着一些凯撒或者as90这样射程足够的火力,随时准备进行反反制,好在他还有另一张牌。
林下令巴军放弃攻占机场的作战,立即向后撤退,并且将防空阵地前推继续,限制对手无人机在浅近纵深的渗透,以此来限制其炮兵威力。
印度缺乏纵深侦察能力,果然炮火准头大减,完全来不及跟上后撤的巴军部队。同时中国的高空无人机开始展开大范围地侦察,随时监视敌人的变化,林淮生注意到,斯潘加的牛皮糖一样松垮却又不破的防线开始起了变化,他的部队开始集结起来。另外,即使斯潘加在无线电通讯方面使用了大量的假番号和其他诈术,但是直属于徐景哲的电子侦察部队仍然通过印度人不知道的方式,判明了在这一带出动的所有敌人单位。可以看到,除了一个机步师以及2个装甲旅以外,其他的部队也在向这边移动当中,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发现斯潘加的部队这么密集地汇聚到一起过。
雷霆反击 636 计划再次得逞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雷霆反击最新章节!
中国的超远程火箭炮已经部署在了拉达克地带,其覆盖范围在地图上以一道以射程为半径的圆弧线显示,这道线就画在了昌迪加尔南面几公里的地方。目前,排成密集队形的敌人正快速穿越过这道弧线,但是林淮生最想一次性解决的白虎师没有集结,甚至找不到几个团的位置,如果这次不能够解决掉它的话,今后斯潘加势必在调动上更加的小心,更加难缠。不过好像没有时间多犹豫了,因为当面巴基斯坦部队有些抵挡不住了。几个钟头里,他们已经损失了大量的技术装备。
大量的印度步兵战车以及坦克,正会和以连、营为单位的集群,不过一切地冒死冲锋,印度军官向士兵们灌输了一种新的理论——敌人的技术优势,在夜里就不存在了,所以印度军队应该发挥善于夜间战斗的优势。
在30公里宽的正面上,近千辆战斗车辆,4万名士兵嘶吼着投入了战斗,其支援炮火可以打到距离突击部队前方不到六十米的距离上,随着部队推进而推进,这种勇气和协同上的技巧,是其他印度军队很少表现出来的。
林淮生知道,要么把王镇北的主力调上去硬拼,要么选择一次远程覆盖;空军还不能太指望了,在更多情报汇总,使得情况明朗前,他们始终得留下至少一半的兵力提防美军,因为美军隐性化的空军一旦钻进来,有可能把摧毁一些关键性的节点,另外还有一些空中兵力得用来压制梅内亚姆的军队,让他在自己的防区内也无法调动自如。
最终林淮生决定双管齐下,但是还的让巴基斯坦人后撤一些,这样可以增加一些敌人的混乱程度。有迹象表明,斯潘加会在天亮前,将他的部队撤回出发阵地,继续与中国军队恢复隔着昌迪加尔大约10公里有弹性的对峙态势,像他这样一个精明而又狡猾的人,有可能看得出中国军队想要机场,所以他应该利用他的部队反复在机场周围争夺,以达到他消耗对手的目的。
巴基斯坦军队开始快速沿公路后撤,以逃脱对手延伸炮火。尾随的印度军队则紧紧跟随,丝毫不放松。这些部队的各种车辆渐渐地向公路靠拢,而巴基斯坦人的后撤显然太过慌张,竟然没有破坏或者堵塞道路。
印度第2装甲旅的旅部,在凌晨时分在几个连的战车簇拥下,越过了林淮生划下的无形的生死线,但是该指挥部仍然维持着无线电静默,使得电子侦察部队暂时无法察觉到其存在。
印度亚洲新闻通讯社的战地新闻主任阿贾南,也随同该部队一起向前突击,他站在一辆军队提供的4驱吉普车上,可以望见前面闪烁不定的火光,旅部安排的司机告诉他,这里距离敌人后卫大概只有4到5公里。阿贾南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用口述的方式向后方现场直播这场关键战役的进程,他是印度目前最靠近战区而又没有失踪的记者,由于保密上的需要,他无法携带转播车辆和摄像设备。
阿贾南用一部海事电话向新德里的总部大声吼叫,以压过周围的枪炮声,实际上全世界的不少媒体机构都在同时转播他的现场声音:
四周到处都是敌人燃烧的坦克,我们的炮火足足打了2个小时,现在情况已经明朗了。在摧毁了敌人的干扰设施后,通讯开始畅通。副旅长告诉我,中国军队总是牢牢控制战场制电磁权,除非他们有支持不住的迹象,所以现在他们的战线有崩溃的征兆。
军方告诉我,我们追击的正是巴基斯坦第6装甲师,是的,你们一定记得这支魔鬼部队,过去2个星期,他们的骇人听闻的暴行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包括在旁遮普袭击运送平民的列车,在博坦科特屠杀战俘,在他们到达的各个地方对平民犯下各种罪行,其已经被记录在案的暴行,仅次于巴基斯坦第1装甲师。
值得一提的是,司法部已经在昨天早上,认定了6支巴基斯坦军队犯有组织犯罪以及反人类罪行,根据这项新的司法解释,如果其成员被俘,它们将会被当做犯罪组织成员,而不适用于日内瓦战俘公约。
他正说着,刺耳的榴弹炮弹从他头顶飞过向西面飞去,山后面又是一片光芒,十几秒后爆炸声传来。
“这里是亚洲新闻社战地新闻主任阿贾南。你们听得见吗?”
“我只能看到斯潘加将军全面反击的一部分,但是可以看得出,我军士气高昂,你们能听见士兵的呼喊声吗?太振奋人心了,旅部的车队和通讯部队士兵们一起在前进,是的,刚刚从我右侧50米的泥泞中过去,萨福里准将向所有前进的士兵挥手,士兵们则报以呐喊,显然这样的亲临前线的举动会激励起我军更加高昂的士气。”
750公里外,徐景哲的办公室角落里放着一台电视机播放着cnn的直播,但是他一直埋头分拣各类情报,从不抬头看一眼那台电视。cnn直播室内里可听到通讯卫星传送过来的印度记者在前线发出的报道;此时正是华盛顿时间的下午2点,但是鉴于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战局变化,各大电视台仍然不停地插播各种消息。
记者阿贾南仍然在激昂地向全世界宣告印度的反击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徐景哲停下手上的活儿,慢慢抬起头,从老花眼镜上面看着对面的一名军官。
“听见他刚才说,他看到了第2装甲旅旅部的车辆了吗?你们不是一下午都监听不到呼号?”
“是的,我们可以立即确定他的电话位置,调整火力重点。”
军官说完,立即起身离开,他必须立即联系火箭炮旅,将一些备用的,准备投入第二轮打击的火力加强到敌人指挥部头上。
中国无人机一如既往地继续监视敌人的冒进,完全不顾及损失,飞行高度不高的中型无人机在战场上空的平均生存时间,不过几分钟,这是斯潘加加强机械化部队随行防空火力后的成效,但是15000米以上空域中的大型无人机,则可以很好地生存下来。敌军越是向东推进,远在安巴拉的s300系统就越无力对抗高空目标。而高空无人机很好地空中观察到那些防空管制不利,灯火通明的部队很快聚集在了一起,随后挤在了向西而去的每条公路,轮式战车上了公路,而坦克则在两侧农田里行驶,形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长龙。队列虽然有些混乱,却没有堵塞在一起无法行动的情况,可见斯潘加加强国夜间追击的科目训练。
在一部机动部署的山毛榉监视雷达的支撑下,整支进攻部队有恃无恐,在其周围还探测到一些靠前部署的近程防空系统,其中有在本次战争中表现优异的道尔m1,和表现平平的铠甲s1系统。另外就是时常腾空而起的肩扛式导弹,让小型无人机在这么密集的火网中求存,实在是勉为其难。
喜马拉雅山上的毁灭之火正在降临中,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远的一次火箭炮攻击,较之之前在阿萨姆的那一次,直线距离280公里,消灭印军一个营的牛刀小试,要远100公里;在规模上更是相差甚远。
在如此远的飞行距离上控制横向圆概率误差,实在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印度军队冗长的行军队形,与覆盖区域形状高度地吻合起来。
另外数千米高度差的优势,带给中国炮兵的并非只有射程上的优势,本次攻击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中段修正技术,部署在雪山上的雷达一直监视着所有这些火箭弹,随时根据其位置和姿态信息,利用燃气控制系统对其弹道进行修正,通常这种方式只能用于初始段,但是随着雷达自身视野的增加,炮兵对火箭弹的控制距离也被向推向了极致。火箭覆盖范围的精度控制,差不多能掐头去尾,罩住中央扭曲移动的密集车队。
正在做战地报道的战地新闻主任阿贾南突然听到了爆炸声,不过距离很远,差不多有一公里,旁边的司机很淡定的告诉他,凭他的经验,那只是敌人的122毫米榴弹炮。随后阿贾南听到了更多的炮击,他可以看到这些跑弹是从西面的山丘后面飞来的,并且每次的落点都越来越近,他有些奇怪既然敌人已经奔溃为何还能聚集火力进行反击?
“我必须告诉你们,看来敌人还没有完全屈服,他们仍然在用炮火反击。不过看得出他们的炮打的很仓促。对我军丝毫没有造成威胁。”主任突然注意到,正北方的天际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云层正在泛红,如同喷薄的太阳要从喜马拉雅山颠跃起一样,这是奇怪的体验,因为太阳不会从那个方向升起,只有见到过的人,才能在那一刻觉察到其中的诡异。
火箭弹劈头盖脑地从天上落下, 立即形成了一片火海,将行进中的车队覆盖到,最先到达的是燃烧子母弹和破片杀伤弹,这些弹药可以杀伤暴露在装甲车外部的人员,随后落下的是足够消灭车辆内部人员的云爆弹;而具备智能寻的能力的末敏弹仍然飘在空中,搜索着目标。
林淮生这边也开始集中火力向敌人展开反击,他之前没有投入所有火力,就是让对手产生对手正在溃败的虚假感觉,事实上巴基斯坦第6装甲师还真的一度陷入恐慌,仓皇向后面撤退,一路丢掉了很多装备,绝对不是什么佯装后退的样子。
正在焦急等待卫星连线的不少观众,都听到了连续的爆炸声,但是无法等到阿贾南的声音,随后什么声音都没有了,现场的主持人开始猜测记者遭到了不测,这将在中国军队伤害记者的不良记录上增加一笔,但是又有嘉宾表示,企图利用无力消灭不同声音的做法,永远不可能得逞。
几枚携带电磁脉冲弹的,毫不起眼的巡航导弹,在敌人车队集群附近爆炸,它们尽可能精确地控制时间,在末敏弹完成袭击后,最后登场,否则就有可能会破坏这些精确弹药的电路。
这些曾经神秘的,地位不明的弹药,已经不止一次地在战场上运用;由于在追杀洛桑的核弹时,使用该弹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当时的世界媒体还没有被有组织地运用起来,齐声挞伐这种武器,中国军队趁机将其运用战场拓展,并抢先将其公开定义为非杀伤性弹药;如果不是担心损伤己方装备,这种武器运用的场合还会更广泛得多。
电磁脉冲的作用范围并不大,但是足够使得敌人失去关键节点的通讯,使得大部分部队的行动完全脱离斯潘加的指挥,为接下来的各种火力的持续打击拖延时间。不过也不是没有负面的作用,林淮生的炮兵部队,就因为无人机被电磁脉冲弹破坏坠毁,而失去了准头,只能进行一系列盲目的急促射击。
斯潘加站在指挥部内,他面前的3排20几部显示器有一半变成了雪花状,原因是前面的信息来源断掉了,但是他大致能猜到敌人使用了什么武器。
墙上的电子地图上各方的箭头,也因为失去了前方的信息而在几分钟内都没有变化。他倒是个处变不惊的人,没有人看得出他内心的急躁和愤怒。实际上,他早有准备,自己面对的,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敌人无疑在技术上占据优势,但是不公平的程度还是超乎了想象,如今能让他稍感慰藉的,是没有就白虎师派上去。
“他们把这半年里,所有在地面战争中用过的手段都用上了,远程火箭炮,末敏弹、电磁脉冲武器,或许还有空气燃烧弹。”他叹息道,显然骨子里还是不服输的样子,“从梅内亚姆丢失了列城的机场开始,我就预感到他们会对高海拔的拉达克地区加以利用,作为远程武器发射场,只是没想到这么快,美国人的卫星太让我们失望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