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反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野狼獾
如果世界的命运需要一次赌博,那么现在正是时机。弗林斯的坦克前锋在15分钟前,已经与从新德里杀出的一支印度侦察部队会师,这意味着中国人可能会迎来一次重大的败仗。如果能因势利导地利用好这一趋势,将中国人的败势扩大,当然是最好的结局。
作为一种能够执行纵深突防任务的战略轰炸机,b1b被设计出来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它们在人类命运处于重大转折中的关键时刻,去执行一些有去无回的任务。
普通民众可能无法理解这样的现实,但是政治家却深谙这些牺牲的价值,当然萨米并非政治家,却差不多也能猜到这样的结果,所以他留在了空中,而不是根据一般判断去加油区。实际上,如果坎贝尔的偷袭成功了,美国空军或许还有取消后续攻击,削减风险的机会,而从他将炸弹胡乱扔掉,屁滚尿流逃走的一刻起,已经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了。
由于无法融合进中国空军的数据链体系,刘兆林的苏35只能干一些简单的截击任务,一旦他的编队出动,就必须出动一架额外的预警机进行复杂的指挥和早期预警,加之印度空军大部分被消灭,新德里上空几乎没有了空战,所以他的部队一直留在了巴基斯坦,警戒可能从沿岸出现的f35。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巴基斯坦南部显然不再成为焦点地区。几天前,他们被调到了印巴边境的拉合尔机场,应对新出现的f15c的威胁。根据空军分析,在制空能力方面,只有苏35可以对f15c形成一定的优势,不考虑飞行员因素,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f15c的综合空战能力,是苏30mki的1.5倍。
刘兆林一升空,就发现今天是大阵仗,损失了f22而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他根据指令,从西面绕行,小心保持与鹰眼的距离,新德里西面有一些山区可以利用,保持1000至1500米高度,不容易被敌人空中和地面的雷达发现。他等待着机会,做一次快速突击,力求利用加速优势,压缩敌人反应时间,消灭一架f15c就收兵。
最终冒出来的,竟然是一架b1b。由于没有数据链,直到预警机里有人告诉他,一架b1吧可能从他跟前逃走时,他才知道自己还能撞这样的大运。
他知迅速判断,敌人不会按原路后退,那是自投罗网,所以这架敌机多半会从自己这边过来,联想到敌人在30分钟前,派出一架野鼬鼠偷袭了运河南岸的导弹阵地,很可能就已经为退路做好了准备。
他从未想过应对一架这样的飞机,但是当b1b开始加速并维持马赫以上的速度时,这片空域还真的没有一架性能足够的截击机可以从容拿下它,所以他必须当仁不让地担起责任。
没有起飞前的简报会和战术分析,他按照常识和直觉行动。双机编队迅速爬升起来,没什么太难的,无非是与准备掉头突围的敌机比拼一下速度。
他不在乎敌人看到自己。敌人后撤必然依靠高空高速,别无它途。他并不急于将机头对准目标,尽管他很需要机载雷达看到对方,来弥补语音通讯方面的速度不足,但是当务之急是抢占敌机可能逃走的路线。他迅速作出判断,敌机既不可能从正南原路返回,也不可能从西面跑,那样必须跨越巴基斯坦领土,所以它只能从西南狭窄的走廊地区跑。
坎贝尔上校大约同时看到了新出现的敌情,预警机从尺寸判断是2架苏霍伊飞机或者中国的歼11战机,当然也有可能是从俄罗斯最新得到的苏35,如果是苏35情况会非常的不妙。他注意到,敌机正在试图截断自己的退路,而非直接指向自己,这确实是阴险的一招,他倒是不怕直追过来的敌人。
这架b1b已经扔掉了所有的炸弹,机内燃料还剩下52吨(大约半油状态),正适合高速飞行,他调整了航线,直接向西飞去,这必然出乎敌人预料,当然不可能直接穿越巴基斯坦领空,他只是期待迅速甩掉敌机,然后转向南方。2架f15试图护航一段距离,迅速被它甩掉了。
预警机提醒刘兆林,敌人没有向着他过来,转向270过去了。刘兆林迅速做了一个转弯,irst在70公里外就捕捉到了目标的热源信号,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体验,这个被动红外系统发现一般战斗机的距离很少超过15公里,只有占据后半球位置,同时对方还在使用加力燃烧,才可能在更远些的距离发现目标。b1b4台巨大的发动机同时加速,确实是一个叹为观止的巨大热源。
“狗日的,想从我眼前溜走?”
他不惜燃油,加力向西,但是仍然不直追2点钟方位的敌机。他知道敌人不可能这么容易就范,无非是想利用速度摆脱,然后在边境地带转弯溜走,自己不能太急躁,最佳方案是封死路线,不让它称心转弯,而非无谋直追。
雷霆反击 717 空中乱窜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雷霆反击最新章节!
预警机又告诉了刘兆林一个好消息,时隔多日空中无战事后,空军又有斩获,东面有2架f15c被击落了。
刘兆林心里想,击落几架鹰有什么稀奇的?猛禽我都打下过。他暗叫着劲,要再击落一架枪骑兵,只要逼迫得他无法转弯,拉合尔的红旗9导弹也有机会可以收拾掉它,当然如果剧本这样发展,他的个人战果势必缩水。
坎贝尔上校发现敌人非常老练,没有尾追自己,而是卡住了位置,在自己侧后飞行。他知道自己这次有麻烦了,随着距离的增加,后方鹰眼很快就会看不清尾随的敌机了,这样就无从掌握全盘信息了,如果自己继续直飞,必然会掉进拉合尔附近敌人防空导弹的攻击范围。必须赶紧做出决定才行。
副机长哈德森告诉他,电子战系统发现了300方向的新辐射源,s波段远程雷达,可能是红旗9或者红旗16的搜索雷达,距离不明,对照地图在拉合尔以北,dso人员马上可以定位并实施干扰。
实际上这架飞机并不具备长时间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即使在10000米以上,也无法保持太久的1.5马赫速度,更何况目前它的高度不到1万米,近炸弹药的破片对蒙皮的破坏,也使得进一步超音速飞行的风险在增加。
正西方向,新的雷达不断出现,电子防御开始捉襟见肘,而侧后紧追的敌人已经从显示器上消失。他觉得敌人可能已经被甩掉了。
他无法通过雷达告警来感知对手存在,因为后面的2架飞机从来就没有使用过雷达,他们应该是利用预警机或者地面雷达来跟踪自己。
与其去撞防空网,不如博一下。b1b开始大胆向西南侧转。如果一切顺利,几十秒内,他能回到正确航向上,然后一骑绝尘,逃离战区。从拉贾斯坦到旁遮普的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并没有中国军队,对他而言机溜走的机会很大。
刘兆林的irst清晰看到目标开始移动。从2点钟方位慢慢转向12点钟,高度有所下降。看来,敌人想溜走,当然他能够利用1马赫巡航,不是那么容易被甩掉的。
苏35缺乏数据链,不大利于复杂地区的混战,不过对于这种单打独斗倒是不怵。他与僚机立即使用雷达捕捉到目标。目标继续转弯,仍然企图从自己前方抢过去,显然目标即使知道危险,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蛮干了。
他等到距离最近的一刻开火,发射了2枚r77导弹,僚机随后也发射了2枚导弹。战机保持跟踪,希望看到击中。
b1b开始发射各种干扰,在它飞过的边界地区形成了一条很长的箔条干扰带,不过仍然不足以隐藏住庞大的机体。中距弹不足以在极限距离上攻击灵巧的战斗机,不过b1b显然称不上灵巧。过多的动作,除了降低速度外,没有多余的好处。目标几乎是笔直在逃跑,直到最先到达的2枚导弹击中其两侧。枪骑兵开始下坠,随后又是2次导弹攻击,这一下,它彻底完蛋了。
4次导弹攻击中,有2次近乎直接击中了机体,其中一次击中了一侧机翼下的发动机舱,将2台发动机彻底摧毁。
轰炸机呼啸着冲向地面,坎贝尔上校试图控制住飞机,机体后方已经开始燃烧,索性没有炸弹了。
他得等到适当的,飞机速度减缓的时候,将自己和机组弹射出去。如果能掉到拉贾斯坦靠东的荒漠里,至少能捡条命。不过巴基斯坦政府已经不承认北方边界了,有情报表明,拉合尔军区派出的部队以及巴基斯坦的武装平民,最近频繁地穿越这一带的边界,试图在战争结束前,控制更大区域。而印度几乎将该地区大部分的军队都调到了新德里,他希望自己不至于落到敌人控制的地区。
400公里外,萨米提醒其他战机注意燃油,随时准备返航,他尤其担心哈桑和其他新飞行员,他们从未经受过空中加油训练,并不适合在燃油告罄的时刻去加油区冒险,最好提前回机场。但是新的敌情很快出现,他被迫留着这些新手在空中。
大约2个目标紧贴着地面向地面集群冲过来,一架被拉提夫的下视雷达看到,已经到了眼前,另一架被萨米的光电雷达看到,暂时距离不明,它们都没有重复刚才那架b1b的航线,显然冲着其余地区想碰碰运气。
没有等到萨米分配任务,哈桑一头向着其中一架飞过去。这架枪骑兵被拉提夫的雷达惊到了,试图转变航向进行躲避,但是仍然没有放弃攻击,直接打道回府,显然对它们而言,这次轰炸并没有足够的情报支持,似乎具备一定的随意性。
中国的地面坦克群庞大而又随时运动,对它们那些可以大范围布撒的弹药来说,怎么飞都有机会。
这次转向使得这架枪骑兵,几乎迎面飞向了战场上乱窜的哈桑。哈桑手忙脚乱的操作,加上他的机扫雷达需要一些预热时间,使得他无法立即使用雷达看到目标,这反而使得对手无法察觉到他的存在。现在他处于了一个有利的位置,唯一的问题是哈桑只剩下了1枚导弹。
萨米决定放任哈桑拦截,自己飞向另一个目标。那个目标在战线的西侧,实际上是直奔自西向东攻击的另一股中国军队的头上。他从交战中的战线上空飞过,可以看到下方的印度部队还控制着的最后几十公里地带,这是新德里通向外界的最后一段距离。他从数据链上注意到哈桑处于一个极佳的位置,但是他担心这小子未必能处理好迎头射击的细节。
其实他很清楚哈桑的斤两,完全就是空军速成教学的产物,很多技巧都没有掌握,放在过去,只能留在训练中队磨练起飞和模拟器空战。
如果是尾追目标,还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专注于操作,有时候他乱来的动作,还会让对手不适应。但是如果与一架接近音速的目标,迎头相遇,只有电光火石的机会,反而容易把新手毛糙的本质暴露出来。不过现在刻不容缓,他只能期待哈桑能继续碰碰运气。
哈桑的雷达终于开始工作,实际上已经没必要了,因为目标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了,他的红外导弹随动雷达瞄准,目标蒙皮堆积的热量,足够使得它比一般飞机更容易迎头锁定,但是他确实如同萨米预料,出了一些岔子,忘记了冷却弹头。
目标在他的视野中迅速变大,他没有等到音频提示响起,仓促间就发射了导弹,导弹在咫尺间,被目标发射的大量曳光弹干扰,一路直飞,错过了目标。
巨大的b1b从他下方抢过,哈桑一下子失去了机会。他在空中有些愣神,意识到自己犯下了重大的错误,使得一架强大的轰炸机突破了自己的防御。但是他还有机炮可以用,似乎还可以一追?他刚才领教过b1b的速度,在其投弹前,自己不会有机会。
他的雷达显示器上,一个新的目标开始跳动。第4架枪骑兵出现了,看来这个早上,这些家伙完全是倾巢而出了,他们在整个战场上乱窜,到处都是。哈桑神智开始恢复,他的机会又出现了。
第4架敌机正在修正航线,试图避开哈桑的雷达。这一次他终于做出了果断而又正确的决定,没有被动追击刚才突破的那一架,他不顾燃油地加速,冲向了新出现的这一架。
hud上,目标越来越大,由于携带了几十吨弹药,使得那架b1b无法在仓促间靠转弯完全躲开,但是它的速度不减,似乎准备靠着迅猛的势头一搏。哈桑的漏斗状准星开始套住目标翼展,只等进入射程可以开火,可以预计机炮使用的时间会非常有限。
哈桑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如何使用机炮,他的其他马虎技能都要比这一项略强些。他曾经用23毫米机炮扫射过印度卡车队,仅此而已。根据刚才的经验,他知道自己只有一瞬间的机会,敌机会迅速从低空溜走。
漏斗状准星需要不断适应对手的翼展来计算提前量,不过对手的机翼是可变的,它正在不断变小,而视野中的敌机却在不断地变大。
他扣动扳机,弹药飞向了一片白雾,那是敌机提前发射的反红外曳光弹,如果美国飞行员知道这架雷电既没有格斗弹,也没有光电雷达,本可以将这些也省略掉,不过曳光弹确实也可以干扰目视瞄准。眼看敌机压低机头,企图抢到了下方,刚才那架枪骑兵耍自己的一幕似乎又要重演并得逞。他毫不犹豫地俯冲下去,向着敌机直飞过去。
“老头子,你看着我们普什图人是怎么打仗的。”哈桑笑着说道。
“中队长,他好像要撞击目标。”电台里传来拉提夫惊恐的声音。
美军飞行员刚刚躲过了一阵弹幕,眼看斜上方的那架失去了开火的机会,显然距离已经很近,即使他发射导弹,也无法击中自己了。导弹发射后仍然需要最小距离才能展开机动,否则与火箭弹无异。无论如何,一旦那架飞机妄想转弯,就会很快被甩掉。
他们从侥幸脱险的喜悦中警醒过来,那架雷电迅速回到视野,它正迎头撞过来。
萨米没有什么好说的,他不想干扰哈桑的最后决定,战争的本质就是让年轻人提前死去,无论是在空中,地面还是海洋上,这一点他已经司空见惯。
他现在必须拦截住自己眼前的目标,以防止它破坏战争的进程,一旦这个进程被破坏,意味着更多不必要的死亡。他一直在呼叫指挥部,有一架敌人轰炸机冲着西面去了,因为光电雷达截获的目标数据不充分,并不会通过数据链上传输,他需要提醒地面防空系统做好准备。当然由于指挥体系的纷繁混乱,这样的呼叫势必没什么用处。现在就要看那些地面防空系统的反应了。
王镇北的部队利用了不少现成的印度公路,这是他相对于贺凡的优势,并且他很清楚林淮生的指挥部,在物资分配问题上不会向自己倾斜,为了节省后勤,他的部队中没有那么多不必要的履带车辆,实际上他的中近程防空系统,完全由轮式底盘组成。
在贺凡部队遭遇到第一次轰炸后,王镇北就命令行进中的近程防空系统就地停止,准备作战。之前的巡航导弹攻击,已经使得这些系统已经进入了高度紧张状态,这些车辆都已经机动到了地势较高的位置。
6辆8x8载重卡车,停在了绵延的公路网边缘,这些平台携带着7x30毫米快炮和近程导弹,威力远强于履带底盘的双管35毫米自行高射炮,唯一的问题是,这些快炮没有很强的独立防空作战能力,需要依赖一辆携带搜索雷达的指挥车提供目标指示。不巧的是,指挥车正处于一个地势较低的,不利于侦察的山包后面,但是敌情发展很快。现在所有的防空战车,即使不成体系,也必须立即进入各自为战的状态。它们仍然可以利用电视热成像系统,和跟踪雷达,在较窄的范围内搜索目标。
第一辆陆盾系统发现了逼近的目标,与贺凡部队面临到的问题一样,它来不及在射击窗口内进行射击,但是目标的部分信息还是汇总到行进中的指挥车,并通过指挥车分发给待命的其余车辆,使得每辆战车的指挥员至少知道目标会从何处出现,有针对性地进行红外搜索,有利的一面是目标的红外信号非常强烈。
即使指挥车本身还无法发挥雷达作用,但是仍然可以通过通讯,发挥指挥作用。
随即第二辆制高点上的战车发现目标,并利用火控雷达跟踪到目标。低空突防固然可以使得防守方变得仓促,但是这些小型系统的反应速度,也已经不是设计b1b的时代可以预料到的。
7管快炮经过短促的跟踪,随即以每分钟4000发的速度喷射出大量的弹药,这些弹药没有35毫米炮发射的可编程弹药的近炸能力,但是完全由动能弹组成的密集到无法穿越的弹幕,足够对大型目标构成重大伤害。
b1b的航线真巧与这部陆盾的位置重合,7管快炮迅速跟踪并射击,直到仰角过大,错过目标为止。
轰炸机从快炮头上飞过,机体上已然被密密麻麻地扫中了上百发。它拖着浓烟爬高,任务显然失败了,能否捡回一条命,还很难说。
轰炸机打开弹仓,在勉强转弯过程中,将所有弹药倾斜下来。附近的陆盾系统,利用交叉火力,对这些散落的弹药进行打击,但是这些武器的垂直射界非常有限(仰角45°),无法射击头顶的轰炸机和缓缓落下的弹药。
最终末敏弹发射的自锻破片将下方搜索范围内的所有的6部陆盾摧毁,索性这些弹药的敏感器总是寻找显眼热源攻击,对于陆盾这样人员与武器平台分离的系统,还不至于伤及人员。另有一个驾驶越野车的侦察连,不巧正在附近也不幸落入火网,造成了损失,但是这次旨在扔掉载荷逃命的轰炸,所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并不构成战役上的影响。
雷霆反击 718 超级眼镜蛇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雷霆反击最新章节!
萨米在15公里外,就看到了轰炸机在空中留下的滚滚浓烟,这架枪骑兵正要向南逃跑,从雷达跳动的数字看,大概是没法儿加力跑了,按照老头子的判断,即使不去打它,它也可能跑不了太远。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对手一码的习惯,仍然加力赶过去。目标速度越来越慢,可能是飞行员准备跳伞,老头在2公里外发射了最后2枚pl8导弹。
两枚导弹先后击中了那一团火焰,轰炸机拖着浓烟一头栽倒地面上,没有看到机组跳伞。
此时在他的东面,唯一突破的一架b1b仓促飞到了地面上交战双方的头上,但是刚才哈桑的因为紧张导致失败的攻击,完全破坏了这架轰炸机上的武器控制军官的目标指示工作。
现在他们只能胡乱在战场上空打开弹仓投下炸弹,按照惯性导航数据投弹了。这么做更多的只是为了减速逃离,飞行员哪儿胆子,再盘旋一圈重新投弹?
飞机在爬升中,任凭这些弹药从3000米高度上扔下,炸弹在长时间的下坠过程中,势必被气流干扰,最终各种误差累积起来,使得炸弹落点,远远偏离了目标。
与第一架b1b提前投弹不同,这架轰炸机扔下的炸弹,扔到了更加偏北的方向。炸弹借助风势,散布在了大约20平方公里的区域,但是下面几乎没有任何的部队。这些炸弹依靠红外敏感器搜索目标,将自锻破片,射向各个可疑物体,大部分击中了那些被交战区堵在路上,无法逃离的难民车队。比起半个月前,就开始逃离新德里的人潮,这些后知后觉的难民,一直等到一天前,导弹碎片落下引发了城里大量的火灾,才意识到危险可能降临,结果半路又遭了无妄的天灾。
这架b1b没有采取之前那些轰炸机的任何一条逃离路线。任务准备虽然仓促,但是每一架飞机都预设了独立的撤退路线,以免对手防空系统摸到规律张网以待。
枪骑兵转过90°,向西飞行一段距离,然后突然在新德里上空再转了30°,向西南突破。这一次,它撞对了方向,只有拉提夫中校发现了它要跑,并且还有那么一点儿攻击的机会,但是中校的燃油告警已经响了一段时间,他原本就打算立即转往加油区,另外紧追这架轰炸机有可能掉进甘地国际机场附近紫菀导弹的射程内,权衡之后,中校决定还是先去空中加油区。即使在这场战争中,他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贡献,也已经得到了提升。他必须承认自己钦佩哈桑的勇敢,但是他自问,做不到那样。
“黑蜘蛛二号,有没有看到哈桑跳伞?”通讯恢复,萨米问道。
“没有,他直接撞上了那架飞机。地上的燃烧的残骸足有2公里长。”拉提夫回答道。
“他的牺牲很有价值,他选择了正确的方式。”
“他是我见过最……勇敢的年轻人。”
萨米在空中做了一个横滚,可以看到下方中国坦克已经突破过了铁路,印度军队根本无力阻挡。
这次拦截作战的成功,充斥着偶然性,如果有任何一架轰炸机准确投弹,都可能对战局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后果,尽管贺凡和王镇北受到的损失相加,仍然接近70辆坦克和大量的其他辅助车辆,但是这样的结果几乎是林淮生可以设想到的最好一种了。对手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升级对抗,还动用了本土起飞的,侦察能力之外的武器,却遭受了百分之七十五的损失,并且没有达到轰炸效果。
林淮生相信,很快美国空军很快就会通过卫星发现,轰炸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自然会有相应的军官遭到处分,这当然不是重点,重点是接下来他们制定计划将会十分棘手,大胆的计划不再受到鼓励。
美国空军应该认识到,他们看似压倒性的优势,在次大陆很难施展得开。即使他们有意调动更多的空军中队来到这里,也已经来不及了。
当然林淮生也同样必须面对复杂的局面,贺凡身后的漫长的战线刚刚被切断,整个后勤供应已经中断。这一局棋,双方看似各有胜负,都有机会弥补错漏,至于鹿死谁手,则还未可知。现在,他必须向上级要求更多的支持。必须要假设最危险的情况出现,如果敌人出动b2怎么办?似乎它们仍然可能打这张牌,尽管存在一些目标指示方面的技术问题。但是从料敌从宽的方面考虑,也需要新的应对方式,不仅仅是针锋相对的使用武器对应,而是让对手进一步看到对抗到底的决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