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歌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葱爆洋葱
……
我爷爷小的时候~
常在这里玩耍~
高高的前门~
仿佛挨着我的家~
一蓬衰草~
几声蛐蛐儿叫~
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
吃一串儿冰糖葫芦就算过节~
他一日那三餐~
窝头咸菜么就着一口大碗儿茶~
……
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
也许它最廉价~
可谁知道~
谁知道~
谁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儿~
饱含着泪花~
它饱含着泪花~
……
在场除李孝妮外的大部分人,都被林在山这首“莫名其妙”的歌给唱懵了。
在这么庄严传统的地界儿,大家以为林在山会来一首类似以《男儿当自强》的劲歌呢,谁能想到,林在山像唱戏一样自说自的唱了起来。
这是歌吗,还是戏啊?
这是原创,还是北京当地的民间小曲?
围观的北京粉丝听的倒是挺入味,这首歌在他们听来特别接地气,且是他们之前没听过的一种风格。
有的歌迷在底下低估了:“林大叔的爷爷是北京人?他这唱的是他自己的故事吗?”
这样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其他歌迷的回答,因为大家对林在山都不是那么的了解。
大家只知道他唱歌好,但对于他的祖籍,一无所知。
只有李孝妮知道,林在山确实是在唱林老爷子的故事。
林在山其实也是在唱他自己的故事,唱另外一个位面家人的故事。
也是在唱一个时代的故事。
小改了歌词,林在山越往继续唱着——
……
如今我东海归来~
又见红墙碧瓦~
高高的前门~
几回梦里想着它~
岁月风雨~
无情任吹打~
却见它更显得那英姿挺拔~
叫一声杏仁儿豆腐~
京味儿真美~
我带着那童心~
带着思念么再来一口大碗儿茶~
……
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
也许它最廉价~
可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它醇厚的香味儿~
直传到天涯~
它直传到天涯~
……
围观的粉丝绝大多数都是李孝妮的粉丝,他们接受和喜欢的是更新潮的文化,所以乍的听到这样一首很“老”的歌,大家伙心里的滋味都挺奇怪的。
他们本来很不喜欢这种老派的作品,但奈何林在山唱的太动情了,凭着他这条天赐的宝嗓,当他唱的动情时,那就算听的人再讨厌他或者讨厌这个类型的音乐,他仍能用感人至深的天声磁性,将他的情感传递到听者的心里。
以至于听到最后,很多年轻人都生出了一种五味杂谈的感触。
他们好像从林在山的歌声里听到了他们上上代长辈勤勉而心酸的人生,听到了深深的对于亲情的怀念。
人心都是肉长的。
就算是再新潮的小青年,好像很玩世不恭,好像很不在乎家长里短,但他们心里仍会有对亲人的感恩和牵挂。
林在山这首“老”歌,便触动了不少年轻人的心,甚至让一些只喜欢前卫的小青年,第一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好。
林在山这一曲唱罢,现场立刻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和喝彩声。
很多人都在喊让李孝妮献唱,两个人对唱。
但因为节目组有比较严谨的录影时间安排,林李二人不能再在前门这儿耗着拖整组的剧情了。
他们在前门前的录影份额差不多了,节目组便安排两人乘专车朝第二个游戏场地——钟鼓楼脚下进发。
林李二人一走,前门大街口的大批歌迷,也跟着转场了!
他们早就拿到今天的比赛场地安排信息了,知道林在山和李孝妮要去钟鼓楼,于是他们打车的打车,骑自行车的骑自行车,还有跑着转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的朝着钟鼓楼进发了!
前门的比赛场地,转眼间就只剩不到百人的路人围观,场面一下子就变得清冷了。
仍留在前门比赛的其他明星心里难免会有落差。
任强郁闷的哼着:“那些人都是来看李孝妮的吗?怎么全都走了?”
老影帝笑着拍了拍任强肩膀,以做安慰。
其他的像陈宝儿她们这种明星,在东海都算是小有名气的艺人,在东海时她们都觉得自己人气挺高的,走大马路上一定会有路人找她们合影。
却没想到,在天京特区,她们的星光和人气会如此遇冷。
和李孝妮这种红遍中华的超级巨星比,她们的人气简直要被爆成渣了。
甚至说,他们其他七组明星的人气加在一起,和李孝妮都没法比。
更别说李孝妮旁边还有个呈火箭窜天之势的林在山呢。
那俩人的人气那么高,比赛的成绩还这么好,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在变得奚落的围观路人加油声中,其他组合在前门前继续着他们的倒茶比赛。
任强等人起初都觉得林在山和李孝妮一上来就把通关卡给用在这么简单的关卡,很不明智。
但等他们自己挑战了,他们就都意识到林李二人的选择有多么果断和明智了!
这关前门茶壶战,远比林在山唱的歌残酷多了!
这关的难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其他七组人,排队赛了两轮,居然没有一组人挑战成功!甚至连一组接近成功的人都没有!
半个多小时耗过去了,他们竟一点进展都没有!
老影帝一看这形势不对头,当机立断的选择了罚时免战。
要这么赛下去,耗一个小时估计都比不出来结果,还不如直接选择罚时免战来的实惠呢,也省的浇一身水了。
其他组合也感受到这关的难度了,但他们还是想再试试,不想罚时免战,没准就蒙过去了呢?他们怎么都不舍得再在这耗多一个小时等着了。
而就在其他组合在前门遇困时,林李二人早已杀到了鼓楼前的烟袋斜街,开始了他们第二关的挑战。
和另一位面一样,这个位面的烟袋斜街也是一条很有传统特色的京味民俗文化街。
这个位面的清朝灭亡的很早,但北京城的发展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大华王朝还没交出政权的最后几十年,烟袋斜街就已经小有规模了。
到20世纪初,这条斜街内便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了。
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很有北城的特点,并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这样的文化底蕴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林在山一来到烟袋斜街,情绪就变得更亢奋了,他小时候就是从这边长大的,对这儿再熟悉不过了。
身处新的位面,从全新的角度看着曾经的家乡,那一丝丝的相熟和一面面的相生,让林在山心里交织出了一种特别神奇的感动。
有那么几个瞬间,他觉得自己好像回到家了,又回到了那个曾经的世界。
但晃晃脑袋,又像夜梦惊醒,他又能有血有肉的感受到这个位面的真实,这滋味太特别了。
心中带着难以压抑的激动,激动的他手都发抖了,很难控制。
而他和李孝妮今天要面临的第二关挑战,正要赛传统的手艺活儿——两个人一人要挑战吹糖人儿,一人要挑战捏面人儿。他们做出的成果要得到手艺师父的肯定,才能拿这关的过关卡。
两人商量的结果是林在山来吹糖人儿,李孝妮捏面人儿。
之所以做这个选择,是因为林在山的气更长,吹东西的火候儿掌握的更好。
但因为心情实在激动难抑,林在山在这关的挑战十分不顺利。
李孝妮那边早把面人捏好了,并获得了师父的认可,林在山这边还吹的乱七八糟呢。
-----
【跪求月票!跪求推荐票!跪求订阅!】(未完待续。)





歌王 第565章 《钟鼓楼》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歌王最新章节!
“大叔,你这是吹河豚呢还是吹猪八戒呢?你这肚子吹的也太大了吧!”
李孝妮笑呵呵的来到了吹糖人儿的林在山身边,笑话林在山的猪八戒主题作品很拙劣。
“唉……”
林在山笑着叹了口气,手抖依旧。
今天的他,很难将精力全部集中在比赛上。
周围熟悉又新鲜的一切,让他心潮澎湃,很难自抑。
林在山连续吹了两回糖人儿,都以失败告终。
李孝妮觉察到了今天的林在山心事重重,不由颦了颦眉,问林在山:“你行不行?要不我来吧?”
“这关好像必须一人完成一项手艺。”
“我去问问。”
李孝妮走到一边问工作人员,是不是能一个人把两个手艺都做了。却得到了否定的答案,这关两个选手必须各自完成一项手艺挑战。
也就是说,在李孝妮完成了捏面人的挑战后,林在山必须独立完成吹糖人的挑战。
“大叔,你别着急,慢慢来,我听说其他的队伍都被卡在前门了,还没有一组完成茶壶战呢。”李孝妮耐心的劝慰着林在山。
林在山兀自苦笑,他根本不在乎别的队伍是不是会赶上他们,他的思乡之心被这座跨越了时空的古老城市给唤醒了,很难再回到比赛里来了。
他想的都是旁边的钟鼓楼,曾经的生活,哪里能吹好糖人?
有点浑浑噩噩的,吹了四次唐人,林在山才终于被师父照顾着,勉强过了这关。
他们在这里耗了将近半个小时。
但即便如此,还是没有一组组合能赶上他们的进度。
其他明星仍在前门的茶壶战努力着,林在山则被李孝妮带着,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钟鼓楼。
坐在专车里,看着身后的钟鼓楼渐行渐远,林在山心情莫名的感伤。
“你没什么事吧?感觉你今天状态不太对啊?”
李孝妮在车里关心的问着林在山。
她怀疑林在山是不是想林老爷子了?
林在山笑着摇摇头,什么都没说。
李雅妮也看出了林在山今天的状态不太对,便问林在山:“林大叔,听您刚刚唱了那首《前门大碗茶》里有说您爷爷的故事,您爷爷是北京人么?”
李雅妮其实知道林在山的祖籍是北京,也从网上看过林在山的爷爷是从北京去东海的建设者。
在做这季节目前,得知要为林在山和李孝妮服务后,李雅妮早就给林在山了解了个底儿掉了,她细致的整理过林在山的资料,虽然那时她不怎么喜欢林在山,但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林在山微笑着讲:“是的,我爷爷是北京人,所以我对这座城市有着比较特殊的感情,我记得我爷小时候总给我讲‘家’的故事。”
“你之前来过很多次北京了吧?”这是李孝妮问的,她很不理解为什么这次来北京,林在山的态度会如此异常。
“来过几次。但每次来我都会有些新的感觉。”
李雅妮感兴趣的问:“新的感觉——意思是,您又有新的音乐创作灵感了?”她又想怂恿林在山唱歌了。
“新灵感谈不上,但我之前其实写过一些这样的作品。”林在山朝主动李雅妮伸手:“把吉他拿给我,给你们唱首歌。”
“什么歌。”李孝妮问。
“身后的那两座楼——《钟鼓楼》。”
回国录影,节目组给明星们配的专车都是从当地借调的保姆车,很舒服,也很宽敞。
李雅妮见林在山自请自来了唱歌的兴致,忙不迭的给林在山送上了他斑驳的老吉他。
随即,林在山弹着老吉他,拨动心弦,唱出了他最爱的《钟鼓楼》——
……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
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
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子的烟~
小饭馆里面辛勤的是外地的老乡们~
他们的脸色~像我一样~
……
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
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
水中的荷花~它的叶子已残~
倒影中的月亮~在和路灯谈判~
说着明儿早晨~是谁生火做饭~
说着明儿早晨~是吃油条饼干~
……
钟鼓楼吸着那尘烟~任你们画着他的脸~
你的声音我听不见~现在是太吵太乱~
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
虽然没有三弦儿点睛,但林在山伴着孤零零的吉他,柔情入骨的吟唱还是将这首《钟鼓楼》唱进了李孝妮等人的心。
李孝妮终于确定了,林在山一定是想林老爷子了。否则,他的情绪不会沉湎到这样的地步。
唱这首歌时,林在山的心情确实是有点沉重。
因为怀念,也因为一些再也回不去的情怀,再也看不到的故乡和亲人。
不喧嚣,却绝对感人。
就像这首歌的原创者何勇,一个号称中国朋克祖师爷的嘶喊者,将他最好的情绪抒发在了一首没有任何愤怒情绪的作品里,是如此的安静,如此的动人。
有时候想想这世界上的事真是挺神奇的。最愤怒的摇滚音乐人,却写出了最安静最动人的民俗作品,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对于何勇,林在山有着说不完的感慨。何勇的《垃圾场》专辑,一直是林在山最喜欢的几张国内摇滚乐专辑之一。
想要评述何勇的《垃圾场》专辑,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同时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说它困难是因为《垃圾场》的作品从创作到制作再到最后的发行,时间跨度长达十多年,音乐的风貌和作品承载的社会信息非常繁杂。
而说它简单是因为《垃圾场》相对于《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张楚)和《黑梦》(窦唯)来说并不艰深。
如果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玩的是“思辨”,《黑梦》玩的是“氛围”的话,《垃圾场》玩的就是“情绪”。
很多人在谈何勇时都喜欢用“愤怒”这个词来描述他,其实“愤怒”用在何勇身上并不恰当,建立在思辨之上的“怒”可以称之为“愤怒”,建立在情绪之上的“怒”只能称之为“恼怒”。
有人会问:“何勇恼怒的根源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恼怒”?这个问题问得好,搞清楚何勇恼怒的根源对于理解《垃圾场》这张唱片至关重要。
事实上,2000年之前真正代表“北京摇滚”这个概念的就两个人——崔健和何勇。支撑这两个人摇滚的是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北京亚文化——军队“大院文化”和草根“胡同文化”。
崔健的摇滚是“大院文化”的产物,何勇的摇滚是“胡同文化”的产物。崔健摇滚的那种红色理想主义,那种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批判在何勇这里是完全没有的。
何勇摇滚关注的是形而下的市井生活,是北京胡同草民们的喜怒哀乐。
如果说崔健的摇滚是一个形容词,那么何勇的摇滚就是一个动词。
如果说崔健的摇滚是一座雕塑,那么何勇的摇滚就是一段视频。
如果说崔健的摇滚是政治学的摇滚,那么何勇的摇滚就是经济学的摇滚。
崔健的“愤怒”是符号式的反抗,何勇的“恼怒”是引入日常生活的反抗。
崔健摇滚的根儿在******那里,何勇摇滚的根儿在老舍那里。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北京出现了一批体制外的无业游民,一批混迹于北京胡同的小混混,何勇就是其中的一员。
何勇当不了流氓,因为他心不够黑,也不懂得阴损。
何勇也当不了痞子,因为他不够世故也不够油滑。
何勇只有一张吱吱嘎嘎响的床,他骑着单车在胡同间游晃,他只能是一个北京胡同的小混混。
何勇的世界观就是一个北京胡同小混混的世界观。
何勇的“恼怒”来源于身份缺失引发的焦虑感和孤独感,来源于由于财务状况的窘迫和身份的可疑在泡妞过程中的挫败感,来源于北京胡同被“现代化”,自己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不安全感——《头上的包》、《姑娘漂亮》和《钟鼓楼》这三首作品说的就是他“恼怒”的三个根源。而同名标题歌《垃圾场》则是何勇多重“恼怒”叠加和放大后的一次情绪“井喷”,何勇的嘶吼相当蛮横,带着一种“义和团”式的暴力情绪。
《垃圾场》这张专辑一共八首原创作品,另外四首展现的是北京小混混的日常生活。《非洲梦》轻快的节奏会不会让你想到老舍《茶馆》里众茶客海阔天空的胡吹海侃?
《聊天》的市井语言会不会让你想到王朔《顽主》里顽主们渗透着机智幽默的贫嘴和饶舌?
《冬眠》的朋克味很浓,简单,直接,有力,会不会让你想到北京作为古燕赵之地,北京人身上那种千年传承的“狠”的遗风?《踏步》萨克斯营构出来的优美会不会让你想到老北京胡同午后的宁静和闲适?
《垃圾场》是何勇九十年代初对北京生活的一次富于个人经验的隐秘书写。
都市化进程使“胡同文化”逐渐丧失了生存的土壤。
胡同文化的本质是一个熟人世界,而都市化派生出来一个生人世界。
昔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街坊邻居被满大街的流浪汉,乞丐,小偷,与猪八戒厮混的按摩女郎,给人看吉祥的唐三藏取代,往日的宁静和温情被今日的喧嚣和危险取代,就像何勇歌中唱的那样:“人们就像虫子一员,在里面你争我强”。
北京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一个“胡同经验”让位于“街道经验”的过程。如果说“胡同”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那么“街道”就是为了交换而产生的。
胡同里只能养狗,不会有漂亮姑娘所需的汽车和洋房,只有在街道上才可能出现汽车和洋房。
胡同是一个熟人的世界,不需要警察掺合,而街道是个生人的世界,需要警察,而且是“拿着手枪”,随时准备出击的警察,国家机器对个人生活的干预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
街道取代胡同,城市空间就需要重建,城市空间的重建意味着秩序的重建和价值链的重建,在这个重建的过程中,“胡同小混混”是********和底层化的。生活空间的更迭,身份的丧失,“胡同文化”生活经验的全部作废,国家机器对个体生活控制的加强,利益再分配中受到排挤和打压,使得胡同小混混的社会竞争力下降,使得胡同小混混开始恐慌和暴怒。
所以何勇声嘶力竭地喊叫“还有没有希望”,其实他不是在喊“这世界还有没有希望”,而是在喊“我还有没有希望”。
他不是在做社会批判,而是在做自我呼唤——频临灭顶之灾时自救前的自我呼唤。这就是《垃圾场》的全部秘密。
《垃圾场》这张唱片如果没有《钟鼓楼》会逊色很多,只能算是一张优秀的唱片。但有了《钟鼓楼》就不一样了。
有了《钟鼓楼》,《垃圾场》可以跻身伟大唱片的行列。
《钟鼓楼》是使《垃圾场》从“优秀”迈向“伟大”的神奇催化剂。
林在山自己虽然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但他在音乐圈内不止一个朋友讲过:罗大佑号称“华语音乐教父”,经典的作品车载斗量,但达明一派的一首《石头记》可以横扫罗大佑的所有作品。同样的,崔健虽然号称“中国摇滚教父”,经典的作品不胜枚举,但何勇的一首《钟鼓楼》也可以横扫崔健的所有作品。
唐诗学专家、著名学者闻一多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认为就算张若虚这辈子只写了《春江花月夜》一首诗,他也有资格成为与李白、杜甫、白居易同级别的“大家”。为什么?因为文艺作品是靠质量而不是靠数量来说话,《春江花月夜》太精彩了,太牛逼了!
而在不少人看来,《钟鼓楼》、《石头记》和《春江花月夜》一样,可以用“孤篇横绝”来形容,这三首作品都属于那种梦幻般的,天外飞仙式的神来之笔,不但后人无法模仿,就算作者本人也无法复制!
现在很多人认识刘心武是因为他的《揭秘红楼梦》,刘心武用悬疑推理的手法解读《红楼梦》,相当好玩。
很多人只知道作为“红学家”的刘心武,不知道作为小说家的刘心武。
其实刘心武曾经是一个很优秀的小说家,是八十年代“京派”小说的代表性作家。
八十年代他出版过一部小说《钟鼓楼》,这部描写八十年代北京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小说被称为“八十年代北京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而名噪一时。
何勇用音乐创作了一首与刘心武小说同名的作品,意图很明显。
北京的钟鼓楼坐落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从实用价值上说,钟鼓楼是一座庞大的废墟,它早就失去了报时的基本功能。
1...341342343344345...4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