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三国之群芳寻踪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金之天狼
陈琳笑道:“太史慈因为得罪州府,已经避难辽东,我们派去的士卒已经将他母亲接到襄阳,太史慈侍母至孝。得知他母亲在襄阳,必然会前来襄阳至于北海诸贤,皆不愿来襄阳”
金良皱起眉头:“分别是什么原因?”
“我们第一次前去征召王修的时候。他正在南阳游学,在张奉家暂住。张奉全家得疾病,无人照料,王修亲自照顾至病愈,我们第二次前去征辟,王修已经被北海相孔融召为主簿,王修感念孔融知遇之恩,所以不愿过来”
金良知道王修以整治世家大族豪门大户而著名于历史,有意委任他为一方郡守。整治地方豪门,现在看来王修才初入仕途,年纪尚幼,还是等自己打到青州以后,再委以重任
陈琳说道:“自先帝宠信十常侍以来,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却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屡次拒绝公府与州郡征辟,此人清高自诩,主公两番征辟都被他拒绝。亦在情理之中”
金良想到自己身边已经有陈琳、路粹、阮瑀、蔡琰等诸多才华横溢之人,徐干虽然是建安七子之一,但他以诗赋散文见长,在政治文章上他远不及陈琳、阮瑀、路粹等人,他不来投,金良也不稀罕,汉献帝刘协已经被金良宣布为伪帝,他的建安年号也不可能重现了,所谓建安七子。也不可能重现了
“至于管宁、邴原之辈,早已跟太原王烈等人一起避难辽东。主公的征辟书信送至辽东,却被管宁、邴原无视。传说管宁、邴原之辈在辽东大兴私学,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颇得民心,所以他对主公大兴官学深为不满”陈琳越来越崇敬金良,敬之若神,对于那些无视、蔑视主公的人,他没有任何好感
金良淡淡一笑道:“素闻管宁、邴原、王烈之辈皆向颍川陈寔求学,这等饱学之士,在辽东等蛮夷之地,可推行我汉人儒家教化,便于我们日后收取边地,管宁等人居功甚伟既然他们不愿意来我们这里做官,就让他们终身都在边地为我大汉推广教化”
金良对陈寔、陈纪、陈群这祖孙三代都没有什么好感,一直觉得他们是道貌岸然的世家子弟,特别是陈群那个“九品中正制”,让金良讨厌透顶,因为讨厌说窃贼是梁上君子的陈寔,金良对管宁、邴原、王烈等孤高自诩之辈也没什么好的看法,不过金良也不否定他们在推广教育上确有功劳
金良又问道:“那些荆州贤才呢?”
陈琳叹道:“只有神医张机张仲景接到主公欲委任他为太医令的书信来到襄阳,其他人,如蒯良、蒯越、李通、李严之辈都拒绝了”
金良已有几分清楚,但他还是照样问道:“他们为什么拒绝征召?”
陈琳回道:“蒯良、蒯越乃是秦末辩士蒯通之后裔蒯家乃是荆州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户,蒯良精通天文,极善相马蒯越为人深中足智,魁杰而有雄姿,大将军何进闻听蒯越之名,辟其为东曹掾,蒯越曾劝何进尽诛诸宦官,何进犹豫不决蒯越知何进不能成事,乃求出为汝阳令以吾观之,主公欲得蒯良、蒯越兄弟为下,必要得到荆州方可不然蒯良蒯越兄弟必定不会放弃家业千里相投”
金良点点头,他虽然一直不明白曹操为什么要作书与荀彧云“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但他觉得刘表在蒯良、蒯越兄弟的辅佐下,单骑定荆州又保荆州在曹操、孙策等诸多强敌侵扰下,百姓安居乐业,足以证明这蒯良、蒯越兄弟的智谋非同一般,不过这蒯良、蒯越兄弟跟那陈珪、陈登父子一样都是地方一霸,若是他们肯全心全意为金良出谋划策并放弃对地方百姓的欺压金良还是愿意放他们一马<人以游侠名闻名于江汝,和同郡人陈恭起兵讨伐黄巾,归附者甚多他们有个盟友周直,麾下有两千多人,想要吞并李通、陈恭,李通决定先下手,陈恭优柔寡断,李通独自设计,请周直来喝酒,乘周直酒醉,将其杀掉,侵吞周直人马后来陈恭被他妻弟陈郃杀了,被李通大破。枭了陈颌首级祭在陈恭坟上随后李通生擒黄巾大帅吴霸并降其众,却遇到大灾荒,李通散其家财买糟糠与士卒共甘苦。于是士卒用命,黄巾不敢轻犯主公。像李通这样的地方豪强势力,必定不愿轻出本土,须得主公打到江夏,李通才能归降”陈琳对这些拒绝主公征辟的人调查的很详细,他知道主公肯定会问
金良不由得想起了他历史上那个听调不听宣、看似部下似盟友的臧霸,臧霸原本从属陶谦,击破入侵徐州的黄巾,拜为骑都尉。后来臧霸不满陶谦,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再后来便是跟金良成为盟友,共同对付曹操,那段历史上金良被曹操消灭以后,曹操要对付袁绍,不敢侵吞臧霸部曲。而是以臧霸为琅邪相,又各任用吴敦等,割青、徐二州委任于臧霸。一直到曹操灭了袁谭,彻底平定北方,臧霸才乖乖地自己以及麾下诸将的家眷送到许都为质
曹操对付李通、张绣等地方割据势力都是如此,在没有除掉袁绍之前,容忍你们的存在,等除掉袁绍以后,你们要乖乖屈服,所谓招降纳叛概莫如是
金良以后是不是也要采用跟曹操一样的办法,现在还不好说
“至于李严。现年只有十三岁,他父母不愿让儿子去千里之外的襄阳”
金良对本身心术不正又跟心术不正的孟达为友的李严没啥兴趣。也没有派人再继续跟踪
金良又问道:“那凉州、雍州一带的贤才呢?”
陈琳的脸僵硬了,便呈现出面沉如水之状:“杜畿侍后母至孝。董卓为祸京兆,杜畿便携后母避难荆州,我已派出士卒多番寻找,刚刚有些踪迹,他与赵俨为友,两人皆是能臣,主公不可错过,可再派人征辟”
杜畿的祖先是杜周、杜延年,他的孙子则是大名鼎鼎的杜预,而杜畿为治世能臣,特别在河东郡治理有方,金良准备调卫觊入户部,便想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怎奈他现在躲在荆州,不知道能不能在第三次征辟中把他找到并请到荆州
“张既,虽然出身寒门庶族,家中却甚为殷富,为人又有容仪,十六岁就在冯翊郡担任门下小吏,后来屡次升迁,被郡里举为孝廉,但他并未前往京城入郎署为官,依然在家乡冯翊郡为郡丞,他也连番拒绝我们的征辟依属下判断,张既试图让他张家在他的关照下,成为冯翊郡的世家大族,他已经将冯翊郡看成他的势力地盘,在用力地经营着”
金良同意陈琳的判断,不单单是张既,三国时期大部分的世家子弟或寒庶子弟都很重视家族的经营,他们都会优先选择家族附近的势力,并通过出仕来增强家族的实力在千里之外的主公,即便再牛逼,也不会被他们看在眼里
金良极端反感这样的情形,但他不得不承认,因为凉州的苏则、杨阜和益州的董和、秦宓,扬州的刘晔、鲁肃均是如此
陈琳继续说道:“凉州南安郡的庞德原为南安郡从事和凉州从事,后来跟随武威太守马腾,在他帐下任校尉,以一臣不能事二主拒绝我们的征召
益州的严颜已经被益州牧刘焉重用,现在刘焉帐下担任校尉,已经断言谢绝我们的征召”
金良本来就对征召到庞德、严颜没报多大希望,他在乎的是另外一个猛将:“甘宁来了没有?”
陈琳摇摇头:“主公既然命人征辟甘宁,应该知晓他的底细,甘宁年原是纵横于巴蜀荆楚之间的锦帆贼,可就在数月前,他忽然洗心革面,通读诸子百家,并接受益州本地豪强沈弥、娄发的推举,成为蜀郡丞,可谓意得志满,不愿离开巴蜀故土前来千里之外的襄阳”
金良淡淡笑问道:“益州牧刘焉身体如何?”
陈琳愕然,不明白金良的意思,照实回答道:“年老体迈,又有痈疽之症,恐怕没几年活头了”
金良沉声说道:“我想发展水师,谋取江南,甘宁便是统领水师的前锋悍将你去军情局贾诩处,让他派人密切盯着益州的局势,刘焉一死,益州必然会有骚乱,那时便是得到甘宁的最佳时机扬州的贤才呢?”
陈琳回道:“周泰、蒋钦为九江巨贼,聚拢数千水贼。纵横江淮,横行一时,周泰回说。不习北方水土,只愿寄身江南。若是主公大军兵到江南,他周泰必定望风景从
陈武家乃庐江郡松滋豪门大户,陈武为人仁厚,喜好施舍,很多乡亲以及远来的客人都来投靠他,麾下人马足有两千人,他的说辞跟周泰一般无二,不愿离开庐江一带
凌操为人侠义有胆气。为吴郡余杭的豪强,许多乡人均依附于他,麾下部曲过千,不愿北上
贺齐家乃会稽山阴大族,贺齐曾为郡吏,又任剡县长,曾大破县吏斯从勾结的山越族人,又大破太末、丰浦两地的贼乱,被任命为太末令,仕途大好。不愿北上
刘晔乃光武帝之子阜陵王刘延之后,刘家在淮南成德乃豪富大家,汝南许劭曾路过淮南。见到刘晔,称他有佐世之才,自此之后,刘晔声名大振,公府与地方州郡屡次征辟,均被刘晔拒绝,以我观之,刘晔尚在洞察世局
鲁肃家乃临淮豪富大家,麾下部曲近千人。鲁肃幼年丧父,全赖祖母抚养。现在他祖母年迈,他要在家照顾。所以屡次拒绝公府与地方州郡征辟”
金良脸都绿了:“诸州郡的贤才里,难道就没有几个愿意投奔我金良的吗?”
陈琳笑道:“主公,其实各个州郡都有一些人才前来,只是多不在主公的贤才名册里主公的贤才名册里,实际上也有将近二十余位答应了主公的征辟”
金良大喜,连忙问道:“是那些贤才?”
陈琳笑指招贤馆:“主公的大汉贤良册上虽有二十余位答应前来襄阳,可因路途遥远,现在到达襄阳的,只有六七位而已,主公入内便知。”
金良迈步入了招贤馆,陈琳忙命人呈上登记的花名册,金良展开一看,共计有五百四十七人里面,金良认得有九位,分别是徐州琅邪郡阳都人诸葛玄及其侄子诸葛瑾、诸葛亮,雍州扶风郡眉县人法衍及其子法正,雍州扶风人马钧,豫州颍川阳翟人枣祗,兖州山阳昌邑人凉茂,荆州清河东武城人崔琰。
金良拿着花名册,面露喜色:“想不到竟有这么多贤才慕我名而来!”
陈琳看金良一副志得意满状,忍不住说道:“主公,诸葛玄前来,是因为主公推举他为魏郡太守,魏郡太守在如今朝廷的地位不亚于昔日的河南尹,诸葛玄自然心甘情愿;法衍前来,是因为主公推举他为九卿之一的廷尉;马钧家境贫寒,又有口吃之病,屡遭世人白眼,主公却青眼之,给予中央军军械曹兼内阁工部郎中之职,可谓一跃龙门,马钧感恩戴德,怎会不来;枣祗前来,乃是他的同乡好友郭嘉、徐庶的联名书信感召而来,主公又准备给予屯田校尉之职;凉茂前来,乃是他的同乡好友满宠推荐而来;崔琰又是他同乡好友朱灵举荐而来。”
遭受陈琳的直言打击,金良不以为惮,反而哈哈笑道:“不管怎样,他们来了!只要来了,我就有信心让他们留下来,全心全意为朝廷效力。”金良并不说这些人是为他金良效力,而实际上,这些人都要为他的皇朝霸业鞠躬尽力。
金良又看了看那些前来投奔的默默无闻的贤才,陈琳在每个人名之后注明籍贯、家世、才能。
不出金良所料,这些贤才多半都是寒门庶族之后,他们多数擅长武艺,有些还通晓兵法,可能这跟金良武功大于文治的处世风格有关吧,换那个喜欢治学通晓易学的刘表,投奔他的多半都是饱学的儒生,而来投奔金良的多半是赳赳武夫。
金良将花名册放下,抬头看了看招贤馆外的天色,夜幕已经低垂,便叹道:“孔璋,你看这天色已晚,不如我明天再来与他们会面吧。”
陈琳摇摇头:“主公,他们这里面有很多人都等着主公召见,已经等了二十多天,再等下去,我就怕有些人心灰意懒,离开襄阳,那将是我中央军的莫大损失。”
金良稍微想了一下,将心比心,若是他是那个前去求官的,最高领导半个多月不留面,其他部门头目也没有权利给自己安排,一直晾着自己,自己也会心寒的。
陈琳见金良陷入思索,以为他挂念家中妻女想急于归家,自己这个做下属的也不能太不像话了,便笑道:“主公,您只需要跟他们一起见个面,跟他们做个保证,让他们心安了,以后再抽空跟他们逐个会面详谈就好了。”
金良皱起眉头:“我不是推举诸葛玄为魏郡太守,法衍为廷尉吗?他们不去就任,为何还待在招贤馆?”
陈琳脸上浮现一股奇怪的笑意:“主公,您有所不知,按照朝廷制度,被荐举人须在荐举人陪同下,面见上司,荐举人还须立下保函,被荐举人才能就任,主公一日不回襄阳,他们就一日不能就任。”
金良诧异地问道:“这是谁设立的制度?”
“是太傅卢植、太师蔡邕、太保马日磾共同设立,公文也发到河东交由主公确认,主公当时被卫仲道所陷,便搁置下来,但襄阳这里已经开始施行。”
金良想到后清和谐年间吏治败坏,跟毫无荐举连带制度大有关联,想想那些贪官污吏被查出来以后,那些在此之前保举他们还从他们那里得利的上层领导安然无恙,如此自上而下毫无制约的垂直荐举任命制度,又怎能不产生呢?
但是,在襄阳朝廷里面,受这个荐举连坐制度影响最大的当属金良,论荐举的人才之多,朝廷诸公皆远不如金良。金良麾下这些将领,除了高顺、赵云等寥寥几个人格比较完美的人物之外,其他的将领在四德上多有瑕疵,若是被政敌揪着不放,金良将来恐无法面对天下,无法在朝堂立足,那些世家大族恐怕会众口铄金地把他说成第二个董卓。
金良又想了想今天卢植、马日磾、杨彪等人在金良迎娶蔡琰上面的消极态度,金良心生警惕。(未完待续。)





三国之群芳寻踪 第二百二十一章:荐举贤才(2合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三国之群芳寻踪最新章节!
卢植、蔡邕、马日磾、杨彪、黄琬、刘弘等朝廷大臣,在金良兴兵平定河内郡、河东郡、并州匈奴的一个月里,他们已经看得清楚,中央军俨然成了金良的私军,朝廷诸大臣手无军权,全成了金良拿来蒙蔽天下的摆设,他们不甘于这样的命运,便挖空心思来限制金良的权力,他们看得出来,金良麾下文臣武将甚多,但是多有行为不检之辈,若是沿用先秦和前汉的严格荐举连带制度,必能在剪除金良党羽的同时,有效地限制到金良的权力。
金良眯着眼睛,细细想了一会儿,心道,我现在身兼司隶校尉之职,手下亲信满宠又任襄阳令,均有监督刑拘朝廷与地方百官之权,你们这些老家伙想跟我玩这样的计谋,怕是想把你们自己玩进去吧,你们自己这些人互相之间也荐举了一些世家子弟,我就不信这些世家子弟都是清正廉洁的。
荐举连坐制度是要实施,但不是现在,而要等到时机成熟才可以的,现在金良正是用人之际。
金良知道陈琳是世家子弟,便不跟他说自己的真心话,而是笑赞道:“几位老大人真是英明,早就该实施严格的荐举连坐制度了,不然任由那些官吏滥举,对大汉无益。”
金良在陈琳的引导下,先是来到了诸葛玄的房间,诸葛玄早已得到通知,便跟两个侄儿诸葛瑾、诸葛亮守候在那里,本来他们全家一百多口是居住在招贤馆旁边的馆驿里面的。
(诸葛玄(?―197年),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叔父,曾为刘表的属吏。东汉末年官员,官至豫章太守。
初为刘表的属吏,奉刘表之命出使汉廷传达荆州概况。出发前获知兄长诸葛珪病逝,向刘表请求完成使命之后赴泰山照料诸葛圭的后事。获刘表准许,任务结束后赴徐州照顾诸葛圭的遗孀及子女。
入徐州之后,适逢曹操出兵徐州征伐陶谦,为躲避战祸携带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位侄女,并与往江东的诸葛瑾分散,辗转逃往庐江一带。
诸葛玄曾受袁术荐表为豫章太守,后来被朱皓取代,兴平二年(195年)便带着孔明及其姊弟去襄阳投靠刘表。因路途遥远。诸葛玄生病落脚河南平顶山,后来诸葛玄一直病至去世,死后葬在平顶山金鸡冢。卧病期间由“医圣”张仲景(南阳人,当时诸葛家之大夫)照顾。死后葬在平顶山金鸡冢。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不愿投靠刘表,便带其弟妹去南阳卧龙岗躬耕。)
诸葛玄约莫三十多岁,面容俊朗,仪表堂堂,但面有愁苦之‘色’,此前他宦海浮沉。并不顺利,是做过一个县令,还好他官声甚好。没有丢他先人司隶校尉诸葛丰的脸面,朝中其他大臣对他印象也好,再加上现在适合做魏郡太守的人选大多困在洛阳伪朝廷,所以金良荐举他做魏郡太守,并没有得到多少反对。
诸葛玄见金良第一个便前来看望他,心情非常激动,连忙起身,躬身施礼:“卑职诸葛玄谢过贤霆公荐举之恩。”
金良什么都不说,冷冷地看着诸葛玄。
诸葛玄这才会意。在这个年代,被荐人应该拜荐主为主公的。诸葛玄凭空得到魏郡太守这个官职,全靠金良荐举。若是他自矜世家身份,不愿拜金良为主公,金良便会马上取消对他的荐举。
诸葛玄自恃乃一代名臣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诸葛家乃琅邪郡有数的世家之一,便不愿屈身于金良之下,金良甚是反感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世家人物,因为他身高九尺开外,而诸葛玄只有八尺不到,金良便冷冷地俯视着诸葛玄。
诸葛瑾脸上颇有愠怒之‘色’,他看得出来,金良是在‘逼’迫叔父拜他为主公。虽然金良对朝廷立下汗马功劳,诸葛家未有尺寸之功,金良却并非世家子弟,仅凭这一点儿。他们就实在拜不下去。
金良知道,在历史上,诸葛玄是拜袁术为主公,得他荐举,才得到豫章太守之职,换言之,今‘日’若是袁绍、袁术等人站在这里,诸葛玄肯定是毫不犹豫就拜了下去。
两人正在僵持。年仅九岁的诸葛亮笑道:“叔父,尊贵若韩国公子张良,却也拜在时为一介亭长、其父为一农夫的高祖膝下,叔父之尊贵何若张良。贤霆公之卑贱何若昔‘日’之高祖!”
金良大喜,诸葛亮小小年纪,便看得如此通透,前途实在不可限量。
诸葛玄听侄子如此一说,细想一下。甚有道理,以金良今时今‘日’取得的文治武功以及麾下数十万人马即将取得的战功,自己拜他为主公,也没辱没了自己的身份。要知道金良现在年不过三十,却已经做到了他诸葛玄的先祖诸葛丰一辈子的仕途顶峰司隶校尉。金良的前途实在不可限量,没准他能够一揽朝政。做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
诸葛玄便躬身下拜:“诸葛玄愿拜金良为主公,终此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也躬身下拜,十六岁的诸葛瑾无奈,只好跟着叔父和弟弟一起躬身下拜,拜金良为主公。红粉妆玉砌的九岁小正太诸葛亮,心里有几分怪异,又有几分激动,要知道这八个字是来源于历史上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金良伸手将诸葛玄三人扶起:“世家循例如此,我也不能坏了规矩。诸葛太守若是觉得金良才轻德薄,不堪为诸葛太守之主公,金良也不勉强。”
现在拜都拜了,还能反悔吗,诸葛玄只得躬身道:“主公才兼文武,武略非常,保太后、天子退出洛阳,败白‘波’、黑山、牛辅、杨定、南匈奴。声名远播,乃力挽狂澜之朝廷股肱之臣,我对主公早有敬仰之心。”
金良微微一笑。摸着诸葛亮的小脑袋:“诸葛太守,亮儿年幼丧父。甚是孤苦,我见他天资聪颖,冰雪可爱,而我膝下现无儿子,想认亮儿为义子,不知诸葛太守之意?”
诸葛玄愕然,他到现在才恍然明白,为什么金良在给他的书信里多次提到要他带着侄儿诸葛亮前来襄阳。原来金良早就知道侄儿诸葛亮的聪慧,诸葛玄愣了一下,方才说道:“亮儿与均儿都有我抚养,并不孤苦,主公‘日’理万机,就莫要为这小儿费心了。”
金良道:“诸葛太守如此推辞,怕是亮儿拜我膝下,改姓为金,无法跟九泉之下的长兄‘交’代?”
诸葛玄点点头:“不瞒主公,我正有这样的担心。”
金良朗声笑道:“我收他做义子。他依然姓诸葛,依然叫做诸葛亮,依然承袭你们诸葛家。如此可好?”
诸葛玄见金良如此宽宏,没有‘逼’着诸葛亮改姓,他诸葛家便可以通过诸葛亮得到金良这个稳定的靠山,何乐而不为呢,便笑道:“如此甚好,亮儿,还不见过你的义父。”
诸葛亮却仰起脸,细细打量了金良一番:“主公,您今年贵庚?”
金良笑道:“我现年二十有八。”
诸葛亮道:“我今年九岁。主公二十八岁,相差十九个年份。做我义父从年龄上足矣。可亮儿听说,做人义父。须得在道德操行上有教导之责。我常听人讲,义父虽然在文韬武略上远胜于人,然而私德有亏,不足以为万民表率。”
诸葛玄听诸葛亮这么一说,连忙喝道:“亮儿,休得胡说,主公高风亮节,堪为师表。”又对金良抱歉地笑道:“主公,我家亮儿年纪幼小,童言无忌,主公莫要介怀。”
金良轻轻皱起眉头:“诸葛太守,亮儿如此说,必有缘由,亮儿,我想知道我是如何地私德有亏?”
诸葛亮不惧叔父诸葛玄的凌厉眼神,脆声说道:“我听说主公在河东郡闻喜县因贪恋一个舞姬的美‘色’,中了卫家二公子卫仲道的圈套,险些丧命,如此‘色’令智昏,怎的不是私德有亏?”
九岁的诸葛亮竟然把金良说得哑口无言,诸葛玄和陈琳也在一旁默不作声,金良在杜秀娘的事情上确实做得不够有明主的样子。
诸葛亮却嘻嘻笑道:“虽然主公私德有亏,犯下如此过错,然而主公从善如流,知错能改,在河东颁下的四个亲民主张里面就有一项,不仅是对广大中央军将士,还是主公对自己的约束。主公如此贤明,堪为我诸葛亮之义父。”
1...117118119120121...2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