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三国之群芳寻踪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金之天狼
沮授看金良如此凝视着自己,就知道主公心里已经有了芥蒂,连忙涕泪叩头道:“主公,请您相信属下对您的忠诚,属下虽然对主公铁血清除部分世家有不同的看法,但也知道有些世家罪恶滔天,必须清除,不然大汉永无宁日。请主公相信属下,若属下若有不轨之心,就不会将这个消息告诉主公了。”
金良点点头,沮授若真的参与到这件事情里面,他完全可以守口如瓶,甚至劝说金良再在这里逗留一些日子,好便于郑泰等人发动政变。
金良想到这里,便笑道:“公与,莫要担心,郑泰这些人都是坐而论道不通实务之辈,他们成不了事的。我们既然已经击败了董卓十万大军,董卓现在在虎牢关里只有两万人马,我们就乘胜攻击。争取一举拿下虎牢关,然后乘胜拿下洛阳城,到时候再挥师北上,挟此大功。郑泰之辈怎能匹敌?!”
沮授并不知道金良跟董卓有了私下的约,听金良如此漫不经心,急得脑门直冒汗:“主公,董卓在虎牢关虽然只有两万人马,但他在洛阳周边区域有七八万人马,一旦虎牢关被主公攻击,那七八万人马必定会星夜救援,主公虽然能在野战击溃这些人马。但是攻打虎牢关这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攻不下来的。而郑泰之辈纠合许多世家武装,顷刻间就能把冀州搅得天翻地覆。主公,不能再迟疑了。我们必须要撤兵回去了。”
金良还是一脸笑容地看着沮授,沮授方才醒悟:“主公的意思是,我们兵分两路,一路虚张声势地继续攻打虎牢关,一路速回襄阳?!”
金良哈哈笑道:“公与。你看如此可好?!”
沮授一直忧心忡忡,听金良这样一说,他心忽然放了下来:“属下相信主公一定能够像击败董卓一样,摧枯拉朽般地扫平那些蠢蠢欲动者。只求主公能够把我们沮家那些没有牵涉在内的家属保全!”
金良点点头:“我的政策一直不变。我只铲除世家内部的害群之马,不搞大规模的株连!公与你在军务院一天。我就保证沮家里面你这一支的利益不仅不受侵犯,还会得到增长!”
沮授跪拜:“沮授多谢主公宽厚仁义!”
金良将沮授扶起:“公与。你我君臣同心,其力断金!”
沮授刚离开金良的中军帐,郭嘉便带着一个人,匆忙来见金良。
那个人是中情司满宠派来的使者,他接连跑死了几匹马,一天一夜间,从襄阳赶到前线,带来了满宠的最新情报:“杨彪、郑泰、边让等人最近几日频频出动,跟冀州各地世家联络,他们还秘密会见了卢冲、高览、陆骏三人。”
杨彪、郑泰等人联络各地世家,金良并不担心,因为不论是前一阵子冬季大练兵清除那些世家,还是跟袁绍袁术等世家诸侯讨伐董卓,金良都看出这些世家空有大量家兵却没有很好的练兵人才,大部分世家子弟空有骄傲的身世却无骄傲的才能,但卢冲、高览、陆骏就不一样了,卢冲守襄阳内,高览守襄阳外,陆骏守襄阳四门,如果这三个人都被杨彪、郑泰等人收买,那襄阳必定不守,而中央军中高级将领的家眷全在襄阳内,若是襄阳失陷,金良真不知道中央军还能不能存在!
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危机!
金良突然好恨自己,他对卢冲并没有透彻的了解,就因为卢冲是卢植的侄子又有些才能,自己就推举他为持金吾丞,让他领兵守襄阳;他对陆骏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就因为陆骏是陆逊的父亲,自己就推荐他做城门校尉,领兵守襄阳四门;他对高览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只因为高览跟张颌齐名,是好友,自己竟然就让高览防守襄阳的卫城。
郭嘉见金良表情异样,连忙大声说道:“主公莫要多虑,我们中央军高级将领的家属都在中央城堡里,中央城堡有陈到领兵防守,皇宫有吴崇、王越领兵防守,他们对主公忠心耿耿,跟杨彪、郑泰等世家大臣素无交情,中央城堡和皇宫短时间还能守得住,只要我们回军及时,定能清除这些叛乱,更何况他们只是与那三人会面,会面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属下断定这三人不可能全都投靠杨彪等人,只要有一个没投靠他们的,我们就有希望!”
金良这才镇定下来,迅速就撤兵回襄阳做好准备。
金良先命贾诩再悄悄地前去虎牢关,秘密通知董卓,中央军还要继续假打虎牢关三天。
董卓猜到金良得知襄阳有变,便得意一笑,应诺不会因此改变跟金良的约。
金良迅速命赵云负责整顿那五万六千名西凉俘虏,先整编出一万战兵、一万辅兵做一个师,这个师的师帅由赵云担任,华雄任副师帅。
徐荣和赵云的两个师团虽然号称骑兵师,却也只有二个骑兵旅团而已,剩下三个旅团分别是弓弩旅团、刀盾旅团、长枪旅团。
金良军中现在骑兵师团只有飞虎近卫师、张辽、徐荣、赵云、鞠义、朱灵六个师团而已。除了直属金良的飞虎近卫师团之外,其他五个师团都是这样的布置,鞠义那里稍微不同的是弓弩旅团的装备不是一半弓一半弩,全部是强弩。
之所以这样布置。一是战马虽有但没有迅速培养起大量的合格骑兵,农耕民族想要变成游牧民族没有一两年的苦功是不成的,连董卓的西凉军中真正精锐的骑兵也只有两成而已,二是纯粹的骑兵缺点非常明显,很容易被敌人以车步骑的联合战术破解,正如金良两次大破徐荣的西凉骑兵一样,金良也是在最近几个月的军事实践中领悟到一个师团要想作为一个**的战斗单位,不能只有一个兵种。一定要步骑混合。
所以金良在领军前来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做了一番调整,张辽、鞠义、朱灵的师团里辖有两个骑兵旅、一个弓弩旅、一个刀盾旅、一个长枪旅,其他的师团里都辖有一个骑兵旅。剩下的弓弩旅、刀盾旅、长枪旅都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张颌也善于用戟,在历史上也统领过大戟士,他的师团里面便有一个大戟旅团,所有的大戟士都是重盔重甲,挥舞大戟。所向披靡。高顺的师团里亦是如此,有一个精锐的陷阵旅团,所有的陷阵士卒都是重盔重甲,挥舞斩马剑。黄忠善用弓。他的师团便有一个精锐的弓兵旅团。
金良的近卫师人数扩大两倍,两万人。下辖十个旅团,分别为三个骑兵旅、一个教导旅、一个宣抚旅、一个强弩旅、一个鸣镝旅、一个长枪旅、一个刀盾旅、一个霹雳战车旅。威力最大的霹雳战车旅因直属于金良的近卫师,其他师团都需要经过金良批准方能征调配合作战,教导旅和宣抚旅实际上也是骑兵旅。
所有师团里面的队长以上军事主将都要从金良近卫师的教导旅里挑选,队参军以上的各级参军要从宣抚旅里挑选。各级军事主将和参军则负责荐举人才入教导旅、宣抚旅,他们荐举的人才一般情况下都会回到他们的麾下,特别优秀的会被金良留在近卫师。
剩下的三万六千名西凉俘虏,再整编出一万战兵、一万辅兵去补充到其他队伍。
中央军出动了四万战兵四万辅兵讨伐董卓,除了刚刚那场战役战死了四千七百多战兵和四千二百多辅兵外,在前两次战役里,还有一部分因伤致残的将士,另外还有一些老兵年过四十,体力跟不上。金良便让这些伤残兵、老兵在这场战役之后,领着丰厚的退伍费和数十数百亩不等的军功田契约退伍,回到各地郡县兵做教官或回到地方做保长、亭尉。这些伤兵、老兵退伍之后,他们的档案还在中央军军务院留存,他们依然是中央军的弟兄,他们在地方上若被世家豪强、贪官污吏欺负了,中央军必定为他们出头。
最后剩下的一万六千名西凉俘虏兵,多半是身上有油滑习气、以前有过劣迹、对董卓尚存忠心,金良觉得与其留这样的人,倒不如招募一些朴实的农民重新训练。
历史上戚继光有感于明代军户兵的油滑、懒惰、贪生怕死、难以训练,便在义乌招募新兵,他招兵的标准是四要四不要,四不要是,不要城里人,不要在官府里任过职的,40岁以上的和长得白的不要,胆子特别小的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要。四要是,要标准的农民,要黑大粗壮皮肉结实的人,目光有神的人,见了官府还得有点怕的人。用这样的标准,他才选出适合的兵丁,才练出百战百胜的戚家军。
金良整编俘虏兵,也有参考戚继光的选材标准,他规定不要在官府任过职务的人,因为在官府里呆过的人一般油滑、贪生怕死又容易贪图小便宜;四十岁以上的人不用,他们体力跟不上中央军的实战训练;眼光飘忽不定的人不用,这样的人意志薄弱,难以抵抗压力。
金良悄悄整顿了十个骑兵旅,包括宣抚旅和教导旅,他准备带着这两万骑兵连夜赶回襄阳,一人双马,连夜启程。而在金良启程前,他还有几件事情要办。
第一件事情,主持对阵亡将士的火葬仪式,将中央军阵亡将士的尸首火葬,然后将骨灰葬在汜水岸边。
火葬,在这个时代,只是被佛教徒和少数几个异族认可,大汉子民都崇尚入土为安,特别是这个东汉时期,推崇孝道已经入了魔,大量的金银珠宝都给死人陪葬了,在这样的风气下推行火葬,金良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金良在过去的五个月里,强力宣传东汉无神论大学者王充的《论衡》,宣扬人死后灵魂入了天国或下了地狱,人世间存在的肉身毫无意义,陪葬品亦无意义,在这个宣传被人慢慢接受以后,金良才又开始宣扬火葬的意义,金良特别在三军将士面前跟将士们公认的神医张机张仲景展开了一段对话。
金良指着远处的阵亡将士遗骨:“我们的阵亡将士若是没有得到及时掩埋,会怎么样?”
张仲景沉吟片刻:“恐生瘟疫。”
瘟疫?!下面的将士议论纷纷,都带着一脸的惊惧,自从黄巾起义以来,这四五年时间,大汉到处都有瘟疫,特别是张仲景家乡宛城一带,十室九空,这些将士谈虎未必色变,但谈起瘟疫,他们都无法镇定。(未完待续。)





三国之群芳寻踪 第二百七十四章:回去之前的拉拢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三国之群芳寻踪最新章节!
金良又问道:“把阵亡将士的遗骨埋入土中,有很大可能会被野狗、老鼠啃咬。而老鼠是最容易传播瘟疫的,而且腐烂的尸体上面的毒会渗入土里,会被雨水带入到江河里,带入到井里。你说会怎样?”
张仲景脸色一变:“非常容易传播瘟疫。那主公你说该怎么办?”
“将这些尸体火葬,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尸体上的毒素,”金良指着医护营:“我之前叮嘱你们,一定要把水烧滚了,才能饮用,一定要把麻布、手术刀蒸煮过才能用,一定要用烈酒、盐水擦洗伤口,一定要把死人身上的衣物蒸煮以后才能再用。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张仲景答道:“主公之前曾说,人死后身体上马上会有毒素,人受伤了伤口上也有毒素,若是水里面有死尸。水里面也有毒素,而这些毒素是造成一切疾病和瘟疫的源泉,只有烧滚的水、烈酒、盐水才能消毒,火也可以灭毒。主公,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阵亡将士的身体用蒸煮、烈酒、盐水消毒然后入殓呢?”
在没有显微镜出现之前。金良很难跟这个时代的人讲解什么是细菌,他只能用毒素这个词语带过,却没想到张仲景有这样奇葩的想法,金良赶紧摇摇头:“人死后。身体内部死去的器官会源源不断地排出毒素,这也正是尸体会腐烂的原因。光是消毒一次根本无法清除毒素,难道你能一直把这些尸体在盐池里在酒坛里吗。即使那样也只能消除人体的一种毒而已,人死后身体内部毒素源源不断,用那些方法根本无济于事,最好的方法只有火葬了。”
金良见中央军将士都一脸不认同的样子,便大声问道:“入土为安,这是祖祖辈辈传来的风俗,我也认同,但这些尸体上面的毒素被那些野狗、老鼠带出来怎么办,被雨水带出来带到了河水井水里,造成了大片瘟疫,该如何是好,人死如灯灭,土里的骨头毫无价值,我们难道要为了保全那些骨头而让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们过不多久就变成骨头吗?!”
当金良宣扬的火葬深入人心以后,战场的清理便容易多了,把所有将士身上的衣物剥去,行了火葬,每一个营队阵亡的将士合在一起火葬,将骨灰草灰一起放入坑里,修成坟墓,立起墓碑,上面刻上阵亡将士的名字,以供战友和他们的后人拜祭。
中央军将士的尸首如此处理,西凉军将士的尸首也是如此处理,火葬的风俗很快传遍了大汉境内的各支军队,军队盛行火葬,民间为了避免大规模瘟疫的爆发,也开始流行火葬。
跟火葬一起流行的是金良的毒素说,中央军医护营的做法推行到冀州、并州,继而慢慢地流传到整个大汉,大汉百姓都慢慢地接受了生水煮沸才能饮用、烈酒盐水消毒、污物用火烧等一系列做法,配合着华佗、张仲景等名医在全国各处的宣讲和推行预防治愈瘟疫的良方,大汉境内的瘟疫将会逐渐绝迹了。
金良之所以很重视治理瘟疫,因为毁灭大汉元气的除了战争、饥荒之外,更可怕的便是瘟疫。
历史上,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瘟疫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却不到十年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
当然,瘟疫产生的根源,不仅仅在于不讲卫生、随意丢弃尸体,更在于战争和饥荒,只有天下一统,人间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再大讲卫生防疫,瘟疫才能彻底断绝。若是大讲卫生防疫,天下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经常有人饿死,那瘟疫还会时不时地出现,消耗大汉的元气。
金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想凭自己的努力,把这个混乱的大汉天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整顿一统,影响一统的绝不仅仅是董卓这样的寒门军阀,还包括甚至主要是袁绍、袁术、刘岱等等世家诸侯,金良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世家的统治,他就要拉拢一切能够拉拢的力量,共同对付世家。
金良没有一棍子把董卓打死,就是出于这样的深谋远虑。
金良主持了火葬的仪式,便准备率领二万精骑连夜回襄阳。
金良正在寝帐收拾东西,邹晴柔柔地走过来,从背后抱住金良:“夫君,你是不是回襄阳平乱?!”
金良见她猜出了,也不隐瞒,点点头:“是。”
邹晴娇嗔道:“夫君,你怎么不带我回去?!”
金良摇摇头:“我这次回军平叛,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自己足以自保,带着你怕连累你!”
邹晴却一直搂着金良的虎腰不放:“夫君,妾身一定要跟你一起走!你这次回去,风险难测,便是死,妾身也要跟你死在一起。”
金良将邹晴推倒,在她肥美的******上啪啪几下:“休要说这样丧气的话!”
邹晴眼泪掉下来,显得非常地楚楚可怜:“夫君,你一定要带我走!我不想呆在没有你的地方!”
金良受不了女人的眼泪,仔细看了看邹晴,觉得那里不对劲,再看看自己的一身戎装,方才察觉出不同,伸出魔掌抚摸着邹晴硕大的****:“你是可以打扮成亲卫跟随我左右,可你前面这么饱满,无法掩饰啊。”
邹晴拿出一长段白绫,脱下衣服,用力一一缠,再穿上衣服,整个人变得胖大一些,胸前却平平的。
金良笑着点点头:“如此甚好,那你会骑马吗?”
邹晴点点头:“妾身家中有练马场,有跑马道,曾练习过骑马。”
“练习过骑马?!”金良摇摇头:“我们这次回去襄阳,一天一夜,人不离鞍,你吃不了这个苦,还是坐马车回去。”
邹晴美眸流盼,态度却非常坚定:“夫君,这次我一定要跟你回去!”
金良无奈道:“那你下面多垫些布,我担心你大腿会被磨伤。”
金良将自己平时的装扮交给亲卫携带,自己换上普通武将的盔甲战袍,将赤兔马身上裹上黑色麻布,将它伪装起来,披挂整齐后,就准备领兵往襄阳而去。
典韦在门外通报:“平原相曹操、济北相鲍信、陈国相孙坚、平原县令刘备求见!”
金良很想推辞不见,但见他们四人一起到来,怀疑有什么大事,只好暂缓起兵:“让他们进来!”
金良大败董卓后,在关东诸侯心目中,恍然成了当年在巨鹿大破秦军的项羽,金良坐在中军帐里,曹操、鲍信、孙坚、刘备等人都恭恭敬敬地进了中军帐,大气都不敢喘。
金良一脸严肃地问道:“已近傍晚,你们不去安歇,找我所为何事?”
曹操拱手道:“我们四人是向温侯辞行的。”
金良大吃一惊:“连你们也要撤退,那岂不是只剩下我们中央军孤军奋战了。”
鲍信叹息道:“温侯,我们何尝不想继续追随温侯一起攻打洛阳消灭董贼,怎奈其他诸侯都回到治地,唯有我们没有回去,青州、兖州两地黄巾见我们治地没有主官镇守,他们便肆意抢掠,我们不可为了讨董,而失了根本,请温侯谅解!”
金良宽容一笑道:“我完全能够谅解,实际上,我再攻打虎牢关几日,若是攻破不了,我也想撤兵。”
曹操等人一起拱手笑道:“多谢温侯谅解。”
金良看着矮胖黑的曹操,看着彪悍雄壮的孙坚,看着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一副娘娘腔的刘备,忽然一个难以抑制的极其诱人的想法闪现在脑海,孙坚、曹操都是三国的始作俑者,如果自己现在把他们两个杀了;再让刘备恢复正身合并军团,可真的应了自己的志向,金良之后,再无三国。
这个想法无比地诱人,让金良心里砰砰跳个不停,该不该动手呢?该不该动手?!
曹操见金良的脸色变来变去,阴晴不定,吓了一跳,以为金良最近征战频繁单挑太多身体有恙,连忙说道:“温侯,您最近征战频频,实在是太辛苦了,还是早些歇息吧,我等告退了!”
“慢着!慢着!”金良连忙把他们拦住,强笑道:“你们先在这里坐着,我还有事想请你们帮忙!”
“有事请我们帮忙?!”曹操、孙坚、刘备、鲍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威震华夏的金良有什么事会求到他们的头上?!
金良稳定心神,仔细权衡了一下利弊得失,便摇了摇头。
在原来的历史上,公元191年到公元200年这段历史上,华北有一个霸主是袁绍,曹操只能仰他鼻息,华南有一个霸主是袁术,孙坚父都跟着他混,刘备更是一个到处跟人屁股后面转的小角色。
而在现在这个时空里,袁绍、袁术兄弟虽被金良坑了好几次,却还是那么强大,毕竟他们是天下第一世家汝南袁家的弟,分布大汉各地的世家如果全部合力起来,占有大汉一半以上的人口,有三千多万,能组织起三百多万的军队,而这些世家大多都是唯汝南袁家马首是瞻,袁绍、袁术前期爆兵爆得贼快。
根据金良最新的情报分析,袁绍已经对韩馥的荆州产生了兴趣,袁术也对荆州产生了兴趣,袁术竞争不过袁绍。就会跑去扬州。图谋袁家故吏陈温的扬州,从此之后,袁绍定荆州,袁术定扬州,这是大势。金良纵然有心阻止,也鞭长莫及,因为冀州后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公孙瓒,还有鲜卑、乌桓、刘虞、公孙度,更大的威胁来自内部的世家,等他腾出手。大袁小袁都在荆州和淮南坐稳了,除非他们日后出昏招,否则自己无法阻止袁氏势力坐大,除非扶持曹操、孙坚、刘备去跟两袁斗。
现在杀了曹操、孙坚、刘备。十几年后的祸患是没有了,但眼前的祸患却产生了,自己杀了在讨董上很积极用力的曹操、孙坚、刘备,让天下有识之士怎么看自己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让那些关东诸侯怎么想,他们必定人人自危,非常有可能会组织一场讨金联盟,这次讨金联盟恐怕就跟讨董联盟不一样,因为董卓只是占据了洛阳还没有主动进攻这些关东诸侯,而金良却是杀了他们中间的三个诸侯。他们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唇亡齿寒,攻打起自己恐怕会把所有精锐都用上,到时候自己内忧外患,就有些危险了。
自己若杀了曹操、孙坚、刘备这三个跟自己并肩作战讨伐董卓的盟友,王允若宣称自己勾结董卓伏击其他关东诸侯,恐怕那些关东诸侯也就相信了,到时候一起攻打金良是肯定一定以及确定的了。
而且这么一来,自己背信弃义、残害盟友的名声是跑不了,不但以后没有任何势力愿意跟自己结盟。便是现在的襄阳朝廷里的盟友皇甫嵩、朱儁、刘虞等人也都会考虑,没准他们在杨彪、郑泰等世家大臣的怂恿下,跟自己分庭抗礼,到时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大好局面就会丧失了。
最关键的是,自己杀了曹操、孙坚、刘备。用什么理由去告诉天下人,难道告诉天下人就是这三个人把大汉分成了三分。搞得百年混战,大汉元气大丧吗?这不扯淡吗?
金良觉得非常荒谬,面前这三个人在讨董时最积极,看似都对大汉朝廷忠心耿耿,最后却也是大汉四分五裂的罪魁祸首,历史真是一个怪异莫名的玩意。
既然杀不了他们,那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呢?
金良想起自己跟郭嘉之前定好的大势,就是扶持曹操、孙坚、刘备对付以两袁为首的世家诸侯,同时暗地跟董卓结成联盟,也是对付世家诸侯。
让他们对付两袁,互相争斗,彼此发展都受限制,金良腾出手以后,便可以逐个收拾,若是现在把曹操、孙坚杀掉,黄河以南几乎都是仰袁家鼻息的世家,两袁没准能迅速统一黄河以南,然后合力对付自己,那就不太好了,所以必须要扶持曹操、孙坚、刘备对付袁绍、袁术。
不过,金良想扶持曹操、孙坚,似乎也是一厢情愿,曹操在过去跟袁绍的关系那么好,孙坚跟袁术的关系那么好,他们凭什么跟金良混,而不去跟袁绍、袁术混呢?
1...156157158159160...2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