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天渊大道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普小通

    “这算不得证据,最多算个疑点。行走江湖之人断不会把兵器轻易扔掉的。”张慎凑到史老七身旁,用火折子细心的引燃了杂草,火苗越来越亮,随后又填上了些枯枝,一个小火堆终于燃起。

    史老七用枯枝拨弄着火堆,火光映着他憔悴消瘦的面颊,这几日已是满脸胡茬:“侯家集被我们杀光的突厥人毫无防范,简直就是来送死的,紧接着你就来了,这未免太巧了吧”

    “不错,那群突厥人是我领来送死的。半路上我寻了个借口走了,临走时跟他们说侯家集不是大唐地盘,尽管放心去过夜。”张慎默默叹了口气,似乎对那些突厥人有些抱歉:“我跟这帮突厥人很熟,这次当向导去探路还多亏了他们帮忙。但是公主北上事关重大,我不能走漏一点风声,所以借你们的手杀他们灭口。至于侯家集的人是谁杀的,我就真不知道了。”

    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众人都不及去想那日侯家集的疑点,现在听张慎这么一说不禁恍然大悟。可到底是谁屠的侯家集又是为了什么至于那些胡人该不该死,他们才不去管呢。

    张慎当然是在突厥人那里有路子,否则当什么马贼,又做什么向导史老七沉思片刻,觉得与他所料相符,“这次方岩只带了五十人北上,为的就是目标小、行动快,哪怕突厥人发现了蛛丝马迹,我们也早就不知去向。可当日突厥人是事先布下陷阱在等我们!这只有一种解释,突厥人早就知道我们要来!”这次任务方岩是主将,史老七是副将,他自然要考虑这些问题。

    “我早就知道你俩起了疑心。”张慎不慌不忙扭头道:“史老七,方才你从我肩上接过烽火的时候瞅我肋下,是不是找地方下刀”

    史老七也不遮掩:“是那么想来着。不过公主在侯家集说过你绝对可靠,我才忍住了没动手。”

    张慎哦了一声:“公主都说过我绝对可靠。你只是疑心,没有证据,为何就敢下手”

    “事事讲证据,早死了不知多少回了!我们身入绝地,不敢冒半分险。杀错了只能怨你倒霉,这年月冤死的人有的是。”史老七语气很淡定,好像在说一件极小的事情。

    韩利却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这便是他熟悉的史老七吗那个嘴极碎,看起来整天没正事的史老七

    张慎苦笑一声:“倒是我幼稚了。”

    史老七猛地抬头,紧紧盯着张慎,缓缓道:“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突厥人怎么知道我们要来”

    张慎深吸一口气:“不错,路线是我告诉突厥人的!不过……”

    五十个兄弟就这么白死了!史老七只觉一阵血涌上头顶,抽刀就向张慎刺去!想不到张慎伸手架住史老七的胳膊,夹手把刀抢了过去。

    张慎是把刀一扔,冷冷看着史老七:“你想不想知道实情

    史老七口气:“你究竟是什么人”

    张慎没有回答,环视了一遍在场所有人才说:“些事情绝不是你们该知道的,知道




第二十六章 黄雀在后
    右武卫大将军王君廓离开幽州突然出现在定北,据说是奉旨入长安觐见,途中染病,只好借道定北暂时修养。

    可他在定北的这些日子事事透着蹊跷。先是定北方面的态度,苏定方的官职、声望、年纪都较王君廓差了很多,却没有一点恭迎上官的架势。不但接风洗尘之类的起码礼仪都没有,还在游记醪糟铺搞出了两军摩擦,在校场比了武。这是演的什么戏码,演给谁看的然后就是王君廓突然离开定北,可以说是不辞而别,去向不明。

    直到进了山洞史老七等人才意外得知,王君廓的幽州军就潜伏在于都斤山脉之中!侯家集屠杀的元凶已经昭然若揭,王君廓率幽州军偷偷潜入草原,在侯家集进行了最后的补给,然后把侯家集人全部杀光灭口。为了掩饰行踪,还特意用突厥人的传统方式虐杀平民。

    四个意外出现在棋局上小人物开始了谋划。

    萧皇后一方兵力薄弱,目前已经有两支军队觊觎于都斤山。突利可汗陈兵山下打算来个螳螂捕蝉,王君廓潜入山中多日,则是黄雀在后。眼下螳螂和黄雀都还没有动作,就说明蝉还在。蝉只可能是公主殿下!也就是说,公主殿下应该早已脱险,很可能现在就在于都斤山里!

    分析出这一点,让四人精神大振,只要主将不死,他们回去就不会被斩首!

    不过还有王君廓这个阴险的猎人,他在深山里隐忍多日,就是打算最后出现进行收割!如果不是自己这几个人误打误撞来到这山洞里,如果不是史老七听出是幽州口音,那么一切都在王君廓的算计之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究竟哪一方是黄雀?……

    ……

    《孙子兵法》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意思是急行军百里会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

    遮天大雪中,幽州铁骑连续行军八百余里藏身于都斤山脉之中,不曾掉队一人!放眼世上有几只军队能做得到这一千二百幽州铁骑不愧是精锐中的精锐,铁军中的铁军!

    王君廓对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幽州精锐很是满意,对自己的运气更是满意。风雪与寒冷让儿郎们体力下降,但完美的隐藏了他们的行迹。率孤军千里奔袭突厥大漠,绝对没有人敢这么做,甚至没有人敢这么想,我王君廓便是要让天下人知道,什么叫飞将军,什么叫做神兵天降!

    幽州铁骑在山谷中修整了两日。这是葫芦状的山谷,既可躲藏、又可迅速奔赴战场,王君廓当然知道屯兵于此是兵家大忌,可这一趟本就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所以这个险必须冒!

    月光昏暗,积雪映照下仍然有不错的视野,适合夜间行军。王君廓骑在黑马上,注视着正沿山路行进的人马,一千二百骑皆裹白色披风,行军途中也几乎无声无息,他很满意。

    明日便是冬至,多日的谋划很快就要见分晓了。幽州军夜间拔营向山外行军,要赶在天亮前进入预定的潜伏地点。王君廓深吸了一口气,清冽的空气让他精神振奋,也让他的思绪飘到了远方。

    旁人都以为他王君廓性格粗豪、行事率性,他却明白那些粗鲁豪放全是骗人的,自己从来都是个小心翼翼走夜路的人。这黑暗的乱世里,自己总是能从蛛丝马迹中看出大势所趋,然后提前一步果断出手。

    当年自己是庐江王李瑗的心腹,乃是太子李建成一系。玄武门之变时,自己正与李瑗密谋造反,而且已与其女定下婚约。得知秦王李世民已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高祖皇帝李渊禅位后,果断诛杀李瑗,这才以平叛之功升为左武卫军大将军。但这些功劳在陛下面前算不得什么,自己能在幽州肆意妄为,都是因为另一层身份:道门弟子!

    李唐江山是靠道家帮助才打下来的,自己作为出身道家的大将军狂妄些又如何

    可最近风向有些不对,陛下似乎针对道家开始谋划布局了。豫章公主就是陛下落的第一子!豫章公主北上于都斤山看起来是件小事,可于都斤山就是魔教的圣山!豫章公主就是魔教的下一代圣女!

    魔教山门已有数百年未开,今年冬至正是山门开启之日。李天师曾说过,山门不开,魔教无主,当年魔道决战才能险胜,若魔王再世,天下修道之人皆为齑粉!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手握重兵的右武卫大将军是道门弟子,陛下怎么可能不猜忌我太了解这位伟大的大唐陛下了,他召我入京一定会杀我!所以此次魔教开山门就是最后的机会,若有什么秘法秘宝我便抢了,陛下必然投鼠忌器。实在不行我就杀了豫章公主,投奔突厥!

    无论如何不能坐以待毙……

    王君廓的思绪突然被打断了,前军传来一片喧哗打斗之声!王君廓气的须发戟张,前军的冯天青在搞什么看我不斩了他!

    一阵号角声猛的响起!这是突厥人的号角!中埋伏了!

    王君廓再也顾不上发怒,催马上了高处,借着月光雪色张望。只见无数突厥人也在山中逶迤而行,这些突厥人也都裹着白色披风,牵着马匹潜行。很明显他们是半夜来偷袭的,没想到幽州军也正半夜出击。

    这不是中伏,是遭遇战!

    冯天青统帅前军,王少阳则亲率十几人走在最前面。转过一处山脚时王少阳突然跟十几个突厥斥候撞了个满怀,双方相遇不禁愣住了!

    狭路相逢唯有放手一搏,突厥人一面用号角通知后军,一面嚎叫着向王少阳冲来。

    王少阳回头冲冯天青吼道:老大,我顶住,快布阵!说罢率十几个兄弟冲上去与突厥斥候搅在一起。

    冯天青毕竟身经百战,他没有热血上头下令冲锋,而是指挥前军整体后退,退回到山谷最宽阔处结成一个方阵。这是此时唯一正确的做法,让幽州铁骑占据宽阔处可以展开阵型,而突厥人只能从狭窄的山路发起零星冲锋。

    此时两军前军已经杀在一处!突厥人的号角越传越远,后面的人也扑了上来。山路崎岖狭窄,宽处可容数十骑并行,窄处只容不足



第二十七章 大隋铁甲
    当突利可汗率三千兵马陷入苦战的时候,彻辰的传讯蝙蝠也飞回突厥大营,把贺逻鹘遇袭的消息传了回来。现在大营中负责的指挥的是突利的大儿子,乌鲁颉。乌鲁颉是一个标准的草原勇士,勇猛、诚实,是一个可以托付性命的人。

    当然,阿史那家族中人都知道乌鲁颉勇力有余,智计不足。所以突利可汗在出兵前就再三叮嘱他,自己率领三千狼骑去突袭王君廓不会有危险,真正危险的是你的兄弟贺逻鹘!如果他在神殿中有意外,你必须立刻前去解救。

    乌鲁颉虽然极为讨厌弟弟贺逻鹘的那套汉人做派,但阿史那家族的子孙只能死在争夺狼王的角逐之中,不应该被软弱的汉人杀死。所以在收到彻辰传来的传讯后,他立刻率兵倾巢而出,强攻圣山山口!

    圣山其实是于都斤山脉前方的一座活火山,它高耸入云,像是来自洪荒远古的巨大龙头,其后的群山蜿蜒千里连绵不绝,构成了龙躯。位于龙嘴部位的是一个巨大的盆地,周围一圈陡峭的岩壁让这盆地成了一座天然的城池。盆地被天神用巨斧劈开了一道山口,山口两边的悬崖被雕成了两座巨大的神像,守卫着通往盆地的狭长山谷。

    寒风刺骨,山口和草原的交界处两方人马沉默的对峙着,乌鲁颉率领五千突厥狼骑逼近了山口,而韩世谔率领不足五百的步骑兵列阵相候。出发前王承恩领着千余牧民正在拼命施工,挖掘神像的根部,他要韩世谔务必把突厥人拖在山口,时间越长越好。

    突厥通译用带着明显口音的汉话呼喝着,让圣山的护教骑兵交出特勤贺逻鹘,大家不要生误会云云。

    韩世谔根本不去理会突厥人的聒噪,仰头看着头上的军旗,斗大的隋字正迎风招展。三十年前大隋越国公杨素杀的突厥达头可汗远遁大漠、不敢南顾,当时突厥人看到大隋战旗无不望风而逃,现如今居然无人识得这面战旗了!我纵横天下的大隋铁骑竟被当做了什么护教骑兵!一瞬间,羞辱和自豪这两种情绪轮番涌上心头,韩世谔用马鞭指着突厥人怒吼:“何须聒噪,要战便战!”

    韩世谔一声令下,步骑兵在山口的坡上迅速布成一个方阵。弓箭手在前,每人一壶箭插在地上。这是大隋全盛时期产的破甲箭,比普通羽箭略长,也略重。箭尖黑蓝色,是冷森森的四棱锥,每条棱两侧都有极深的血槽,箭杆都用油浸过,又韧又滑。跟箭一样,这些前隋的老兵都不再年轻,却浑身散发着森寒的杀气。五百对五千算什么更凶险的恶仗老子都打过!?乌鲁颉猛一挥手,一个骑兵千人队缓缓向前发起了冲击。战马起初是小跑,随之速度越来越快,二百步、一百八、一百五!战马冲到了极速,大地轰鸣震颤者,突厥骑士吼叫着,要一股作气冲垮面前这帮杂牌军!

    这上坡不算陡,却能有效的减缓马速。当突厥骑兵骑兵突进至一百步时,韩世谔高声断喝:“放!”只听蓬的一声,五百支破甲箭齐声没入敌军阵中!

    这是大隋士兵的典型射术。当年越国公杨素炼兵,对武将和士兵的射术要求完全不同。武将要准,五十步内射中地面野兔头颅者为优。士兵要快,在最短时间内将最多的羽箭射到指定区域为优。所谓临敌不过三发,意思是从敌军进入弓箭有效射程到突进至身前,最多可以射三箭。

    作为轻骑兵的突厥人虽不着重甲,接敌前却会用熟练的镫里藏身来躲避箭矢。可惜他们今天遇到的是又长又重的破甲箭,强健的马身被箭矢轻易的刺穿、撕裂。战马哀鸣着栽倒在地,巨大的惯性使得突厥骑士着地的瞬间便骨断筋折,失去了战斗能力。

    对老兵们来说,临阵发三箭不过是应有之意。三箭射出后他们从容弃弓,长矛在前、陌刀在后,五百人的方阵瞬间变成了一片雪亮的钢铁丛林!

    撑过三波箭雨后,突厥骑士们刚刚坐正身体,发现马上就要撞上一片钢铁丛林!马背民族的优异骑术拯救了他们的性命。刻不容缓间他们强行拨转马头,擦着寒光闪闪的矛尖逃了开去。第一次接触的短短一瞬,突厥人就损失了三百骑!

    乌鲁颉面无表情,手一挥,又是一个千人队飞奔而出!就当急速而至的骑兵前锋就要进入弓箭射程的时候,骑兵们突然做了一个极为漂亮的变向,与步兵方阵擦过。这是突厥轻骑兵对付步兵百试不爽的招数,没人可以面对排山倒海的骑兵冲锋而无动于衷,如果步兵判断失误或者紧张就会盲目的开弓放箭,这样会极快的消耗步兵的体力和箭矢。一旦步兵露出破绽,那么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另一个千人队就会全速冲刺,进行致命一击。

    突厥人面对步兵方阵有着丰富的经验,可惜这帮大隋老兵的经验比他们丰富的多!甚至不需要韩世谔的约束,方阵不动如山!老兵们冷笑着看突厥人的马术表演,还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恢复了一下体力。他们也不必担心对方的骑射,步弓射程一百步,骑弓射程最多六十步。如果突厥人胆敢使用骑射骚扰的战术,就是主动送上门来当靶子!

    轻骑兵遇上这种象刺猬一样的步兵方阵,最好的办法就是绕过他们,然后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慢慢寻找破绽。然而对面的步兵背山而守,搬不掉这块石头就进不去山口。

    五千骑兵竟然被五百步兵阻挡了半个时辰,而且对方一人都未损,这实在是极大的耻辱!

     



第二十八章 惊天一剑
    狂野的杀戮在进行着,在这铁与血的绞杀中,无数滚烫的鲜血撒满大地,无数不甘的灵魂飞上了天空。步兵的三角阵被骑兵潮一层层磨掉,就像潮水一样不停的打在礁石上,激起了一层层的血浪,而骑兵的战损率则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韩世谔如同一头被血染红的怪兽,在马上咆哮着左冲右突,补充每一个被冲破的缺口,搜索击杀着那些武艺高超的突厥头领。可是突厥人毕竟太多了!他发现自己的手臂开始发软,长朔的每一次挥击都变得越来越沉,跟随身后的亲兵慢慢的所剩无几。此无论是突厥军还是隋军都在忘我的厮杀,没有人后退,没有人畏惧。时步兵阵型已经被压缩的很小,就象被洪水冲击着的石块,摇摇欲坠,随时可能被卷走!

    终于,一声悠长的号角声在山顶响起!如同刺破迷雾的一道晨曦,将韩世谔从厮杀的疯狂和迷醉中唤醒。

    “前队顶住,后队上马撤退!”韩世谔高声发布着军令,他以自己为刀尖,率领身边十余名骑兵为刀刃,组成一个小型骑兵阵列,专门拣敌我双方胶着处进行切割。敌骑正与步兵搅在一处,一下子就被冲的乱了阵脚。韩世谔挥朔如风,连斩两名突厥人落马,周围突厥人一阵慌乱,不自主向两旁避开。

    “后军上马,撤!”韩世谔一面朝突厥人迎面冲去,一面扯着嗓子高呼。他必须顶住突厥人,制造空间让身后的弟兄上马。今天韩世谔率领的是步骑兵,步骑兵是专门对付轻骑兵的重步兵,他们骑马行进保持机动性,作战时则下马列阵,成为一团极强悍的铁蒺藜。之所以是步骑兵,就是要给山谷之上的王承恩争取时间,然后把突厥人引进山谷。

    人数悬殊毕竟太多,转眼间三角阵型前面的长矛手已经全部阵亡,马朔步兵顶在了最前面,陌刀兵在苦苦支撑两翼。那些受伤的那些老兵放弃了回身撤退的念头,他们呐喊着发起了最后的冲锋。甚至连重伤者也挣扎向突厥人扑了过去,他们或者飞身抱住突厥人希望同归于尽,或者蹒跚着挡在突厥人马前,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其他兄弟争取一点撤退时间。

    靠着这一波亡命反击,两军稍稍脱离,已经有百十个隋军上马往谷内撤退。韩世谔依然在挥朔苦战,他已疲惫不堪,只想尽量的掩护兄弟。然而他发现身边的兄弟们都抱着跟他相同的想法,如果他不走这些兄弟只会陪他血战到底,他只好咬了咬牙,拨马往谷内驰去。突然,他觉得肋下像是被什么东西叮了一下,一支尖利的箭簇在腰间透甲而出!
1...910111213...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