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温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码字猪
曹cào手下二夏侯的威名在普通人耳中可很是响亮,饭后闲谈也少不了他二人。
乍闻夏侯渊之名,胆怯者转身就跑,胆大点的也是战意大失。
城外的喧哗声,还快就蔓延到城内。本还在酣睡的袁绍闻听,顿时出去观看,只见东门方向已经是火光一片,暗叫一声不好,直往司徒府去。
还未到目的地,袁绍就发现那王允居然跟自己想的一样,也是寻了过来。
“本初,那夏侯渊杀进城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王允毕竟是个文人,虽然有些胆色但此时也是惊慌,毕竟那夏侯渊居然率军而来,非是入甍,而是破天。
袁绍怒道:“定是有人通风报信才会至此。王师,现在情势危急,你快快随我进宫面圣,才有机会挽救局势。”
“哎,现在只能依本初所言了。”王允应道。
就此,王允与袁绍一行人急忙往禁宫前去,希望能够借助天子的力量进行反击。
而在城外的曹军则在夏侯渊势如破竹一般,一直杀进城内,只遇到少许顶抗。
直至杀散看守荀彧府的看守,入得府邸,解救荀彧。
“军师,军师可安好?”
荀彧顾不得自己,只是问道:“将军何以至此?”
“前日收到军师来信”, 夏侯渊拿出一物交给荀彧继续道:“只是我帐下司马杨修却发现其中大有蹊跷。”
荀彧接过细细一看,书信内有四字不同与其它字的格式,为:京变,速来。
“定是元常与公达所为。”荀彧叹声,继而想起一事,却是急忙言道:“对了,你速速前往禁宫保护皇上,我担心袁绍不会就此死心。”
“那好,我率人先赶去,军师先请在此休息。”说完,夏侯渊本欲出发,但是却想起曹昂等人,便就询问荀彧的意见。
荀彧言道:“我估计他们这时候措手不及,应该不会有心思想到大公子他们,不如此时夏侯将军先去皇城,而我去牢狱之地前去解决大公子,这样将军陈兵在外,也可震慑袁绍等人。”
夏侯渊闻言,自然答应,其后比那就点齐人马,往天子禁宫行去,一路上三千将士皆是噤声,可见来着都是jīng锐。
荀彧看着离去的夏侯渊等人,心中却是闪过不安,暗道:“主公,你这计策是否真的能如你所想,除去那袁绍。。。”
天还是那么的黑,黑的连星星也看不见,但黑夜之后,总会是黎明的到来。。。
汉末温侯 第三五一章:一石三鸟谋三地,四通八达立霸业(十一)
第三五一章:一石三鸟谋三地,四通八达立霸业(十一)
袁绍与王允等人收得四,五千人涌进皇宫。
汉玄帝刘和虽然对袁绍等人所做的事也有所闻,日前也得到他们的肯定答复。当时袁绍只是说为了重振朝纲而不得已为之。刘和贵为天子,却无实权,也无这方面的经验,只得向自己的父亲刘虞寻求意见。
而刘虞在王允的劝说下也就默许了,其实他看着朝政大权不能够还与天子,心中也是大为不满,借此机会,也许匡扶社稷的大业不再是幻想了。
可是,事情到了这一步明显已经超出刘虞能控制的范围了,城外的夏侯渊根本就不愿意听取他的意见而是选择了包围禁宫,哪怕天子站在城头劝说。
“王允,袁绍,你们两个叛逆之臣,趁我家主公在陈留剿伐乱贼吕布之际居然敢与贼人里通外合,妄图挟持天子反叛起事。对面的将士们,难道你们就愿意为他们这,两个jiān贼卖命,做不忠不义之人吗?”
“呸,一派胡言。”城头上压阵的袁绍听了,也忍不住叫骂道:“夏侯渊,你莫要信口雌黄。天下谁人不知你家曹cào挟天子为己用,何尝把天子放在眼中。今日我与司徒大人不忍见天子再受辱才不顾安危一举正义,即便身死亦不枉也。”
身边的王允作为除去董卓的主要一员,虽然只是一个文官,但是他在军人中间也享有很高的威望。
王允见袁绍如是说,便接口道:“夏侯渊,谁是谁非,你我不必争论。现在天子就在城头之上,你居然胆敢发兵围困皇城,你可知此事是大逆之罪。”
夏侯渊闻言抬头一看,城头上一穿黄锦龙袍的少年不正是汉玄帝刘和吗?
王允对刘和说道:“陛下,现在贼子用兵包围了皇城,希望陛下能说几句鼓舞一下将士们的士气,也能够揭露曹贼的野心。”
王允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个老臣对汉室绝对是忠心耿耿,对刘和的态度一直以来也是很是尊敬。
而王允所做的一切,恰好与曹cào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刘和更加倾向于王允。
刘和点点头表示同意,挺直身板,对城下的夏侯渊与其部众说道:“夏侯将军,你们都是汉室的臣子,也都是为了汉室出力。王司徒忠心耿耿,袁绍将军忠勇为国,都是匡扶社稷之栋梁,岂会做出你所说的那种大逆之事,恐怕是当中另有误会吧。”
夏侯渊听了,只是在马上微微一拘,继而厉声道:“抓捕我曹氏家人,杀害曹家将士,难道只是误会吗?陛下,此二人包藏祸心,请让末将诛杀。”
“大胆”,刘和见身边有兵五千余,而夏侯渊这次为了达到偷袭的效果只带了五千人马,除去消灭外城顽抗势力的二千人外,在皇城底下不过三千人,也难怪刘和一反常态。不但怒骂夏侯渊,而且还大声道:“孤身为天子,难道还比不上你这小小的将军吗?想要擅自诛杀朝中大臣,都是跟那阿瞒学的吗?”
夏侯渊乃是曹cào本族兄弟,阿瞒虽然是那曹cào的小名,但是却常被人用来取笑之意。
现在夏侯渊听刘和口出辱骂曹cào之语,如何不怒?!
大怒之下,夏侯渊居然忘了他只有三千人,也忘了他攻打的是皇城,而那其中一人则是当今的天子。
“杀!”夏侯渊此时大怒之下,居然不答话,而是大叫一声,带领手下人马杀了上去。
皇城虽然也建得很是高大,俨然一座小城池,但是它花销多于实用,加上城头上的禁军与大臣们的私兵大多数只是一些未经历练的人。要是让他们欺负欺负百姓还行,要是用来对付像夏侯渊手下这样的百练之师,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还在袁绍手下一批人马颇有实力,暂时抵挡住了曹军的疯狂进攻。
“袁将军,怎么办,怎么办啊?”一边的刘和何尝见过这样的厮杀,忍不住向袁绍问道。
王允见夏侯渊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攻打皇城也是慌了神,如刘和一般就这样看着袁绍,希望这个被他赋予厚望的子侄能够有什么好办法,毕竟如今的局势有些出人意外了。
袁绍面不改色,强笑宽慰众人道:“我们城高兵多,夏侯渊想要攻进城内决无可能,只要支持到天明,城外驻军得知事情原委之后必定率军勤王,而且城中多有禁卫,也可调用。”
待众大臣与刘和安稳下来,袁绍又对手下仅有的一员上得了场面的大将韩莒子道:“韩莒子,夏侯渊人少,你速带千余人马从南门出冲击敌军本阵,若能擒杀此人,当为大功一件。”
韩莒子跟随袁绍多年,转战各地之后却被闲置在洛阳无所事事,现在有一个如此好的对手在,当然是欣然领命带着人马杀出城去,另有一将姓赵名睿,也是带了一军从北门杀出。
夏侯渊在城下督军,身为大将的他因为兵少也不好亲上战场,免得中的暗箭,这样不免会损伤士气,但是见敌军有人居然不知死活的杀来,见此大笑,继而顿时杀性大起,只带了百余人就杀向韩莒子部。
虽然不过百余人,但是着百人皆是夏侯渊军中最为jīng锐之士,在函谷关与马马腾,韩遂等人交战多年,力保函谷关不失,他们身上自有一番杀气,也仅仅凭借着这一股杀气,比便就bī得韩莒子部的人马节节后退。
夏侯渊一马当先,突然见前军有一将黄袍黑马被众人保护,知其为一大将,不愿久战,便叫道:“敌将可有胆与我一战?”
那韩莒子正憋着一口气,岂会怕了夏侯渊,便挺枪上前。
二人厮斗在一起。
可惜韩莒子虽然勇猛,却还不是夏侯渊敌手。
斗了十余回,韩莒子被夏侯渊一刀砍落头上铁盔,更见不及。
韩莒子心惊胆裂之下,渐渐生出败退之心,这念头一出来便就不可收拾,只坚持了数个回合,居然就弃了夏侯渊往后阵逃去,其亲卫则是挡住了夏侯渊的攻势。
眼见韩莒子即将逃走,夏侯渊突然大叫一声:“敌将!”,好似一声平地轰雷。
韩莒子以为夏侯渊追上来了,下意识的回头一看,只见银光一闪,韩莒子觉得头颅裂痛,落下马来。
而那夏侯渊则是收起大弓,厉声道:“敌将已死,随我杀。”
对面的见主将韩莒子被夏侯渊射杀,心中胆怯,纷纷丢下兵器各自逃跑。至于另一军的主将赵睿索性未战而退回了皇城。
夏侯渊不但善于游击战,手上的功夫更是不弱,当年对付黄巾贼的时候,与黄巾大将波才对射,一时称为美谈,而且如那荆州箭术名家黄忠一般,这夏侯渊也是能够连发三箭的高手,与乱军之中射杀敌将自然也不在话下。
袁绍见韩莒子战死,顿时心中一片悲凉,又见士气低落,只得暂时紧闭城门勉力支持着。
恰在此时,夏侯渊剩余的两千人解决了其他地方的反抗,在荀彧的带领下匆匆而来。
荀彧见夏侯渊居然已经开始攻打皇城,大惊,急忙劝阻夏侯渊退兵。
夏侯渊对荀彧历来敬重,又见其面色凝重,不便违抗,只得鸣金收兵,再给袁绍一日时间苟延残喘。
待得夏侯渊收了兵马,与荀彧准备共商此事时,荀彧进门就是一句:“妙才,你如何这般的糊涂。。。”
曹cào之所以能够在群雄中崛起,除了他本身的雄才伟略,招募各样的人才为己所用外,在政治上的至高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一大成功点。先且不说这能不能令诸侯,但是曹cào压着个天子却是事实。无论谁要去攻打曹cào,都必须承担一个形同攻打天子的罪名。也许过个很久时间,这招自然会失去他的作用,但是现在无论是西凉的马腾还是冀州的吕布,乃至荆州的刘表可都是关注着曹cào呢,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只是对刘表等人,对曹cào也是如此。
洛阳四战之敌,如果没有天子这张皇牌的掩护,曹cào又怎么能扩张地盘呢?
荀彧身为曹cào的“萧何”,自然比任何人都明白天子对于曹cào的重要性,皇家威严对曹军的重要性,因而见夏侯渊居然在攻打皇城,心中大急,不免埋怨。
夏侯渊也不是蠢笨之人,冷静下来的他在听取了荀彧的一番话后,自然也是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却还是为难道:“打都打了,又待何为?”
荀彧思考过后,叹气道:“明日,我准备入宫面见天子。”
“什么?”,夏侯渊不可置信的问道:“军师,现在那袁绍意图很是明显,就是要趁主公在陈留对抗吕布而分心不得的时候占据洛阳再做行事。军师乃是主公最为重要的内才,怎么能够轻易的冒险,更何况即便您去了,那袁绍,王允对那小皇帝的影响可比你大多了,天子是不会听您一面之词就让反贼投降的。”
“事已至此,我若顾惜一人之命,只怕这洛阳不免生灵涂炭,而且对主公的声誉更是要造成极大的损伤,主公将洛阳托付给我,我便有这个责任将一个完整的洛阳等主公来接受。”荀彧正色道。
汉末温侯 第三五二章:一石三鸟谋三地,四通八达立霸业(十二)
第三五二章:一石三鸟谋三地,四通八达立霸业(十二)
夏侯渊敬佩荀彧,但闻言之后,也是继续劝道:“袁绍狼子野心,若是军师前去,只怕为其所害,万万不可意气行事。”
荀彧叹道:“此事迫在眉睫,不必多言了。”
夏侯渊见荀彧态度坚决,也是无奈,只得道:“那本将挑选百名jīng锐护送军师入城?”
荀彧沉声道:“如此,这百名jīng锐不是在保护我,而是要杀我,天子在内,我若带兵前去,更是加重天子对主公的猜忌,而给了王允,袁绍等人借口,妙才你不必多言了,军中就我一人前去,不过我还需得一人相助。”
“谁?”夏侯渊问道。
“天子之父,刘虞。”
夏侯渊思量长久,终是下定主意,言道:“若是一个时辰内,不见军师,我便攻城,bī得袁绍他们不敢乱动。“
荀彧皱眉道:“万不可如此,便是见不到我,你也只许陈兵在外,等主公回来就是。算算时日,不过三五日后,主公的大军必然是从山阳等地撤回,如此洛阳可定,原本牵制主公的两大势力,只怕今日后便是瓦解,但夏侯将军所要做的就是安定民心,不可多生枝节。“
夏侯渊无法,只得应下。
另说皇宫之内,天子刘和,司徒王允,易亭侯袁绍,这些本该呼风唤雨的人物现在却是满面的忧郁。
其中的刘和最为苦恼,至从自己被选中登基为天子,本以为可以一展心中鸿图大业,但是没有想到这朝廷的事是这么的复杂,而自己是那么的yòu稚。
刘和看着更加苍老的王允,心里有着说不错的滋味。
那王允说他忠?可是他手下却又培植着一批势力,不能为己所用。说他jiān?可是在朝堂之上,能让曹cào顾忌三分而不敢妄动的也就只有他了。
而王允此时也在想啊,自己起兵意图攻击曹cào是否真的做对了?诚如荀攸所讲,曹cào除了有些时候咄咄bī人外,在忠汉的问题上并没有流露出什么野心啊。
难道这次自己真的做错了?
汉室老臣这般想着,却是越想越不对劲,不由看向袁绍。
反观另一人,袁绍,现在的心情可是最为复杂的。本以为自己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再建一份功业。想到自己袁家本是“四世三公”,却不料自己被吕布打败在幽州,弟弟被吕布扶植在汝南,加上当年父亲袁隗被董卓残杀在洛阳,现在的袁家已经败了,当年那个四世三公的家族已经不复存在,所剩下的便是藏于暗处的袁绍,还有那一份野心。
袁绍紧紧的握住手中的宝剑,向自己问道:难道我袁绍真的要当一辈子的丧家之犬吗?
正当三人胡思乱想之际,有卫士通报道:“陛下,城外荀彧求见。”
“荀彧!”三人都大为震惊,因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荀彧是什么人。
“王司徒,这荀彧不是那曹贼的心腹吗,怎么敢在这个时候还来面见?”刘和问道。
王允也是不解,只得道:“荀彧虽然是曹cào心腹,却常以陛下为重。我尝问荀彧:汝为曹臣?荀彧答道:天为汉天,地为刘地,何敢言他臣?”
“这么说荀彧倒是一个忠臣。”刘和叹道。。。
“来了多少人?”
“就两个人,一个是荀彧大夫,一个是刘虞摄政王。”
“父亲。。。”想起父亲刘虞,刘和突然想起以往刘虞交给他的帝皇之术,那就是平衡,但是今日所谓,只怕是已经打破了这种平衡,到底是好还是坏,就不得而知了。。。
一旁的袁绍突然chā嘴道:“陛下,不如先让荀彧进来,听听他有何事,反正量他一个文人也不敢做出什么事来。”
刘和被袁绍打断,虽然有稍稍的不悦,但是顾及到现在的局势,只能依其言传荀彧晋见。
不一会,荀彧与刘虞来到朝堂。
荀彧跪地请安,刘虞则是弓身道:“荀彧(刘虞)拜见陛下,望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万岁。”
刘和听到自己的父亲也来了,急忙下座来到刘虞面前道:“父亲。。。”
刘虞上前扶住刘和,暗叹一口气,低声道:“荀彧之言势必为善,我儿可听之。”
还不等刘和开口,袁绍已经发问道:“荀彧,你意欲如何?”
荀彧不答。
“你。。。”袁绍见荀彧一个区区的文官,居然也敢藐视自己,不由勃然大怒,就要上前。
刘虞冷声道:“天子还未发话,袁大将军未免有点越俎代庖了吧。”
袁绍一听,顿时暗骂刘虞,你这不是说我袁绍要当皇帝吗?可受不起这个罪名的袁绍只得向刘和请罪。
刘和总算找回一点当皇帝的面子,因然心情大为好转,对荀彧和颜道:“不知荀彧到此是为何事啊?”
荀彧这才回话道:“陛下,为我大汉天下,为我大汉百姓。”
“哦。”,刘和继续道:“荀彧啊,你可知道其实只要你家曹cào能够还兵权与朝廷,孤何愁不能在兴大汉啊。”
荀彧道:“陛下明鉴,非是曹将军不愿还权,而是因为现在局势混乱,群雄并起。陛下虽然雄才伟略,但万金之躯不能亲赴战场,否则稍有差池,则动我根本。而反观朝廷上下又有何人能比曹将军?战董卓,复洛阳,败袁术,连刘表,种种不都说明曹cào将军是最有能力为大汉的复兴做出成就的人。”
王允听了,也深感有理,更何况是那处世未深的刘和。
眼见荀彧口舌如簧,王允与刘和在此时居然是面有异色,袁绍便就急忙反驳道:“怕是曹孟德大权在握之时,便是汉室名存实亡之际。”
不想此时的荀彧却不像是一个文士,居然大怒骂道:“袁绍!你保藏祸心,擅自挑起战端,使内外不合。现孟德尚在陈留抵挡吕布之兵,若是我等不能齐心合力共敌之,且不说那吕布如何,你可知那西凉的马腾已经准备随时攻打洛阳吗?难道你还想再重复一次董卓入京的事吗?”
董卓,皇室永远的痛,汉臣永远的恨。
听到这里,刘和与王允终于醒悟过来,惭愧不已。
刘虞也道:“简直可诛。”
“啊。。。”袁绍再也忍受不住二人的冷嘲热讽,拔出宝剑道:“我袁绍‘四世三公’之后,难道还要听命与那宦官之子吗?我不服,我不服。。。”
刘虞大惊道:“袁绍,你要干什么!”
王允急道:“本初,不可鲁莽,快快放下宝剑啊。”
荀彧见此,厉声道:“袁本初,天子面前,岂能容你如此大逆不道?”
“天子?天子?”多日来的压力,多年来的委屈终于使袁绍爆发出来。袁绍已经管不得这些了,大笑道:“这个天下不是他们姓刘的打下来的,我们袁家也有份,为什么就他们是皇帝,而我们却只是过着提心吊胆,阿谀奉承的日子?”
看着躲在众人身后的刘和,袁绍笑道:“只要你死了,我就可以当皇帝了,当皇帝。。。”
“快走,袁绍疯了。”
因为先前刘和有令,不得让人擅自进入,因而里面只有这五人。
虽然荀彧已经大叫起来,但是当卫士急忙进来的时候,袁绍亦挥舞着宝剑杀向刘和。
护子心切的刘虞,不惧身为将军的袁绍,与其斗在一起。
可惜实力的悬殊,很快就让刘虞被袁绍砍中要害,倒在地上。
正当袁绍要取刘和项上人头之时,卫士们终于赶到,把袁绍bī退,连连进招之间,也是身负几处伤,血流不止。
见杀不得刘和,又被众侍卫bī近,袁绍只好一直退到龙座坐下,方才癜笑道:“你们谁也杀不了我,谁也杀不了我。。。”
“丝。。。”
望着那近在咫尺的天子宝座,袁绍勉力上前,便就坐下,继而用自己的宝剑自刎在龙椅之上,也算是了了他一个心愿。
“父亲,父亲。。。”另一边的刘和则是不断呼喊着刘虞。
刘虞艰难的张开眼睛,看着自己的儿子嘱咐道:“人总有一死,我儿何必伤心。”
“父亲。。。”
“为父唯一担心的就是汉室江山会断在你我之一辈上,如果真是这样,我就算死也死不瞑目啊。。。”
“父亲”,刘和坚定的说道:“孩儿一定完成父亲心愿。”
“我虽为汉室宗亲,本该留在洛阳,但老夫的根却始终在幽州之地,孩儿啊,你若是有心,待我亡去,便就派魏攸,田畴二人送我的尸身前往幽州,也好一解我心中思念。。。”
眼见刘虞难以支持,刘和不忍弗了他这最后的心愿,落泪答应。
“好好,那我也放心了。。。”刘虞含笑而去。。。
“父亲?父亲。。。”
公元二零四十二月,原幽州牧刘虞去世,幽州百姓闻讯,无不落泪。
他,一位皇家贵族,出身高贵。
他,一个清官,公正、仁和,政绩显著。
他,民族问题专家,深受其他民族敬仰,他死后,连这些外邦异族都要为他报仇。
他,一位忠臣,一生为国,从不背叛。
如果,他真的做了皇帝,三国的混乱局面也许就不会发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jī鸣”的惨状也就不会出现了。
他,就是后汉三国前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刘虞。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县人,虽然和袁氏兄弟、刘璋等人一样同属高干子弟,却没有倚靠祖辈的荫蔽,而是从基层做起,早年举孝廉,担任户曹吏之类的小官,任内“治身奉职”。后来又当过博平令,“治正推平,高尚纯朴,境内无盗贼,灾害不生”。当时甚至出现过这样的传说:时邻县接壤,蝗虫为害,至博平界,飞过不入。这个传说虽然不足为信,但也足以说明刘虞的杰出才能已经是广为流传。由于政绩显著,后累升至幽州刺史、甘陵相,汉灵帝时历升尚书令、光禄勋、宗正等要职,灵帝末年,以宗正复任幽州牧。董卓专权时期,董卓对刘虞也是极力拉拢刘虞,拜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又代袁隗为太傅。 位居三公之列。但由于当时的交通等方面的原因,远在幽州的刘虞并没有接到这项任命。以刘虞的生平情况看,就算接到,他也必定不会理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