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1983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杨叛儿
“我能想到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了,等和卫建国联系上后,你再听听他的意见,他是退伍老兵,还是基金会的负责人,想必应该有一些好的想法。”戈文被北岛打了一下叉,思路已经断了。
“有了这些内容,我想《同袍》作为基金会的会刊就当之无愧。至于你一开始说的要在杂志上做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栏目,也可以。不过要注意比例,不能头重脚轻,都是文学内容,和基金会有关的内容却很少。总之一定要合理的安排版面,不然就是读者们不说,到了新闻出版局那里也会通不过审核。”
“这点你放心,其实只要有诗歌版块就成,我也没想着要办一本纯文学杂志。再说现在哪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可以供我们选择啊,都奔着那些知名的刊物去了。当初我办《今天》诗刊还不是有很多滥竽充数的诗歌。”北岛一边苦笑一边答应。
被北岛这一说,戈文又冒出一个想法来,他问北岛:“你看过深圳那边的《世界之窗》杂志没?”
“看过几期。”
“其实吧,我觉得你没必要分的太清,文学也仅仅是文化的一种而已,你听的音乐,看的书,穿的衣服都是文化的一种。所以没有必要非得刊登文学,就像我刚才说的,《同袍》的读者估计多是些退伍老兵,他们可不懂什么文学,你可以像《世界之窗》那样,刊登点国内外的风土人情、奇闻逸事,可以把国外和退伍老兵、基金会有关的知识介绍给读者们。”
“这个思路不错,这样我就不用担心没内容填充版面了。”北岛听了眼睛一亮。
“既然你已经有了大体上的思路,那《同袍》就交给你了,一定不要辜负组织上对你的期望!”说着戈文就拔脚往书房外走去。
“哎,你做什么去?”
“我去看看读书会进行到什么程度了……”戈文的声音从书房门外传了进来。
“喔……哎……不对!这杂志可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戈文你怎么能撒手不管呢!”
北岛突然意识到戈文竟是甩下自己溜了,也赶紧站起身出了书房追了过去。
自己离不开编辑这个岗位,是喜欢那种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所有人的书稿,尽管周而复始,尽管可能会看到让人作呕的作品,可是发现了一部杰作时的喜悦,却让他一直都乐此不疲。
当放有稿件的信封尚未打开,当还未开始阅读投稿者的稿子,那种让人无比期待的心情,那种遇到精彩作品时的痛快,就像是毒瘾一般,令人着迷。
用他在一本外文书里看到的一段话来描述就是——
lifeieyou
egoingtoget.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得到什么。
这种未知的期待,永远都让人沉沦。
但是,我只是想做个编辑,筹备杂志这种大事,我是肌无力啊!
“戈文,你别想跑!”
……
……
最后,明天手机客户端有一个大推荐,希望书友们能来多多支持。
没有订阅的订阅一下,没有全订的全订一下。
同时也厚着脸皮向大家讨要点打赏,多少无所谓,只要打赏人数上去就成。
一切都是为了成绩。
(未完待续。)
大时代之1983 第283章 阅览室【第一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时代之1983最新章节!
很快的关于戈文、北岛要创办一本杂志的事情就成了四合院里公开的秘密。
创办一本杂志千头万绪,根本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别的不说,光是组稿、设计刊物的版面就能把一个人给累死,当年北岛编撰仅仅几百份的地下诗刊《今天》就已经动用了八九个人的力量,现在可是有刊号的正式杂志啊。
所以北岛见戈文这小子死活不肯出力,逼急了还振振有词的反驳说什么“这不是你的杂志吗?你可是总编啊!”之类的风凉话,便将主意打到了四合院里的各类精英身上。
之前一起编撰过《今天》的芒克、舒婷都被北岛拉进了现在还没有任何踪影的《同袍》编辑部。
像海子、顾城、李醒民、金冠涛、李丹青等人也不要想逃脱,每人必须提供一篇稿子,内容不限,原创或者是翻译都可以,稿费还抠门的厉害。
另外还免费征调了一群年轻人打杂,摄像、拍照、排版、校队……
至于戈文所说的要去退伍老兵家里采风,北岛也联系了一些朋友帮忙,总之《同袍》的筹办在紧张而又忙碌的节奏里向前推进。
这样的情况自然闹得四合院人尽皆知。
将创办《同袍》杂志的事情甩给北岛,戈文开始忙碌自己的事情。
《明朝的那些事儿》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龙绍一口气给戈文带来了十几套,占了书房很大一块空地。
除了在书架上放了两套外,戈文将一套书邮寄给了巴老。
在扉页上,戈文用正楷认真的写了一段话,意思就是请巴老品鉴指教。
除此以外,他又亲自拿了几套书给一些老前辈们送了去,冰心、萧乾、臧克家、沈从文、曹禺……。
当然戈文自然不会忘记远在甘肃的段文杰和王文斌他们,他同样裹一起的,还有他的一封信,除了感谢敦煌研究院众人给他的帮助外,戈文还鼓励了王文斌等年轻人一番,并信誓旦旦的说以后一定会去敦煌看望他们。
自然在四合院里,也要放一套书给大家看。
读书会的举办让戈文很受启发。
在读书会上,戈文听到了很多自己从未曾听说过的书,这些书大多都是大家各自的珍藏。
大家拿出来分享的书,都是曾带给各自力量和信念的源泉和动力。
而这些书五花八门,很多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有些书分明就是文-革前印刷的“白皮书”、“灰皮书”、“黄皮书”。
当然从国外引入的一系列书籍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科学的……
就是在和这些书籍的拥有者的聊天中,戈文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解放以后,中国曾有过多次禁书运动。
随着改革开放,每一次平反都带来了一批作品的解禁,譬如对胡适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导致胡适的作品解禁;“胡风案”的平反,导致胡风的文章又出现在各种刊物上。
此外,因改革开放,中国的海禁也开始放松。
过去,海关查的非常严,像书籍、音像制品等很难带回国内,甚至艺术家们带回来的梵高画册都会被扣留下来。
可是现在,很多图书和音像制品管控放松了很多,只要是隐蔽一点,图书和音像制品可以随意的携带进出,虽然这样可以让西方优秀的哲学、思想、文学流入国内,但也造成那些西方糟粕同步进入了中国。
《阅读》杂志在他们的创刊号上提出了“阅读无禁区”的口号,当初戈文是举双手赞同的。
可是随着戈文接触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才发现,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和未来不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能接触到的图书太少了。所以每拿到一本书后,他们都会如饥似渴的阅读和吸收书中的知识、思想,根本不去判断这本书到底是好是坏。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政府放任不管的话,那年轻人间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思想分歧。
连戈文都很难相信年轻人对书籍的判断力,更勿论政府了。
所以改革开放的这几年,中国屡次对图书进行打击查禁,前几天还在书店里销售的书籍,可能过一个阶段就会从书架上消失的无影无踪;昨天还能从海关通过的图册,今天就变成了违禁品,被扣留。
只是,这种做法却不成系统,没有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像狗熊掰玉米一样,丢三落四。今天把西方的糟粕思想图书查禁了,明天却又放开,后天就连最正统的科学著作都被封锁。
戈文就亲耳听一个北大的年轻老师说过一件事。
1983年初,这个老师的一个香港朋友从香港给他邮寄了一本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他收到了。后来这本书被人借走丢失,这个老师托那个香港朋友再重新邮寄一本,结果书到了海关居然被查封了,说是违禁品。
由此可见这时海关标准的瞬息万变。
所以戈文觉得自己有必要建立在四合院建立一个图书阅览室。
此前他已经将后院东厢房的两间屋子打通,拆除了土炕,摆放上书桌和椅子,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会议室,读书会就是在这个大屋子里举办的。
这几天,戈文又从外面找了几个工人,把四合院前院的东厢房间的砖墙也打通了两间,拆除了土炕后,找人将墙壁粉刷一新,然后在房间里放了少量的椅子和一排大书架。
戈文将自己收集的一部分图书摆进了阅览室。
《士兵突击》、《明朝的那些事儿》、《傅雷家书》、“走向世界”丛书、《鲁迅全集》、巴金全集、冰心作品集、张爱玲文集……
在穿越前,戈文一直以为鲁迅的作品集除了民国的白色恐怖时期外,在中国的任何书店都应该能找到。
没想到穿越后,他才知道,中国一直到了1981年才出版发行了《鲁迅全集》,这是中国第一次完整地出版鲁迅的全集。而这也是开了出版作家全集的先河,之后各种全集才被不断出版。
在四合院的图书阅览室里,只要是戈文认为有思想有价值的书,都会出现在书架上,至于一些思想倾向有问题的书,仍存放在书房里。
而随着戈文这样做,那些经常来四合院的年轻人都是大感有趣,并积极效仿。
大家你一本书,我一本书,没多久居然将慢慢一屋子的空书架摆满了。
于是除了后院的各种讨论活动外,前院的阅览室也成了很多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未完待续。)
大时代之1983 第284章 封面【第二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时代之1983最新章节!
时间进入二月,除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院子里的放了寒假的大学生们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就连海子这样不在北京居住的家伙也都回了老家,四合院一下子变得清净起来。
北岛就凭着他过去办《今天》诗刊的那点可怜经验,硬生生的将《同袍》创刊号的编纂工作完成了大半。
在知道戈文想要做一本杂志,上海那边不仅学历高的卫建国兴趣十足,便是陈红军也是竭尽全力的帮忙。
这时候的部队虽然已经和地方分开,可是关系依然融洽,卫建国陈红军两人拉虎皮做大旗竟十分管用,原本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办下来的手续居然不到一个月就完成。
《同袍》的刊号已经申请了下来,现在就等创刊号定稿,然后交付印刷厂印刷。
今天,北岛将创刊号的策划正式的摆在了戈文的面前,让他审核。
说起来这个还没有根据地的《同袍》编辑部的正式员工竟然只有北岛一个人,像芒克、舒婷等人都是在工作之余,免费帮忙的。
桌子上放满了稿件,照片,这些都是北岛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托人情求来的,作为一本还未发行的新杂志,根本没有稿件来源。
戈文坐在北岛的对面看着书桌上的创刊号大样,心里不由得感慨北岛对于编辑这份工作的痴迷。
大样上,封面、题刊词、目录一应俱全,显然下了一番心血。
经过北岛等人的商量,《同袍》会是一本32开80页的杂志,为了降低成本,就是封皮是彩页,其余所有内页均为普通纸张,戈文先前所提到的可以插入一些风土人情的照片以及对退伍老兵的采风照片,都是黑白照,朴素之极。
这是北岛和卫建国商量了很久之后才定下来的。
考虑到将来《同袍》杂志的读者大多是退伍老兵以及那些对基金会感兴趣的读者,这些人本身的消费能力并不会太高。而且杂志的发行不仅不能动用基金会的资金,等杂志发行顺利了,还需要每年向基金会上缴一部分费用。
所以《同袍》杂志必须尽快转入正轨,盈利起来。
这一点北岛倒是挺有自信。
创刊号的《同袍》封面上,同袍两个字宛如鹰勾铁画,看上去还有一丝铁血的味道。
说起这两个字的来源还有一段小故事。
退伍老兵基金会创立之初就已经在各大军区大佬们的心中挂上了号,基金会要创办内刊,自然要通过部队的内审,要知道基金会可是挂在南京军区的旗下。
当得知基金会要办一本刊物这个消息时,几位军区大佬亲自向新闻出版局打了招呼。其中一位在中国以敢打敢干著称的大佬更是亲自挥笔写下“同袍”两个毛笔字送给了基金会。
这才是卫建国和陈红军能够一路开绿灯的根本原因。
而这样的大旗自然没有逃过北岛的眼光,于是《同袍》的刊名便直接引用了这位大佬的书法。
在“同袍”两个字下,还有一行稍小点的字体,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八个字。这是用来解释刊名的,仅在创刊号上有,再往后编撰的各期杂志就不会再出现了。
除此之外,创刊号的目录前还有一页是题刊词,阐述《同袍》杂志的来龙去脉和创刊宗旨。这个倒是每一期都有,作为一本名义上的基金会会刊,对于基金会的宣传是不遗余力的。
彩色的封面上除了刊名之外,最抓人眼目的就是刊名下方的那张彩色照片了。
这是一张军人的正面照片!
战火硝烟中,这个表情冷峻的军人头上戴着钢盔,脸上乌漆墨黑,黑一块白一块,嘴唇紧闭流露出坚强,双眼被一块沾染着血迹的绷带缠着,长长的绷带尾巴被风吹起,在脑后飘飘荡荡。
他的右手用力的握着长枪的枪身,身上的军装上布满了尘土和血迹,挽起的衣袖里露出来左手腕处缠着绷带。
这个浑身是伤、满身血迹、双目失明的军人正脚步坚定的面对着镜头走来。
他前脚迈出,带起脚下的泥土,后脚有力的蹬在地上,虽然已经看不到东西,可却没有一丝盲人的迟疑,整个人散发着军人的冷酷气质,坚毅而沧桑。
这张照片的影像其实并不清晰,带着一丝模糊的焦距,可就是这张模糊的照片,因为照片中的军人变得格外的吸睛起来。
良久的盯着这张照片,会让人不由自主的留下眼泪,会让所有看着的人心里感到无言的悲壮和难受,会让人体会到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坚毅壮志。
没错,这张照片正是当初戈文在中央电视台看过的那部叫做《血染的风采》的纪录片中的一张照片。
这部《血染的风采》的作者是一个战地记者,亲身经历了老山战役,他在越南前线拍了一系列照片,回国后制作成了战争纪录片,还借用了戈文创作的那首《血染的风采》歌曲。
作为创刊号自然要精益求精,戈文让北岛通过一些朋友联系到了这位战地记者,想从他手中购买几张老兵们的照片。
当那个战地记者得知北岛要用这些照片作为退伍老兵基金会内刊的封面时,根本没有丝毫的犹豫,二话不说就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摄影作品全部拿出来给了北岛。
当北岛说要给他稿费时,这个战地记者连连拒绝,然后带着一丝敬意告诉北岛——
只有亲身经历了战争,才会明白电视里小说里的战场根本就是儿戏,真正的战场是鲜血淋漓、血肉模糊的,光是那突如其来的死亡就足以让人崩溃。
可就在这随时都有可能直面死亡的情况下,中国的老兵们谈笑风生,无所畏惧,勇于向前!
这是真正的视死如归!
我也想为那些老兵们做一些事情!
如果你们选用了照片的话,请把稿费转交给退伍老兵基金会,这是一个普通人对他们的敬意和支持。
北岛回到四合院后便和戈文转述了这个战地记者的话,当他动情的讲述完这个故事后,也第一次将自己的理想嫁接在了这本前途未卜的《同袍》上,北岛说:“我一定要把这本杂志办好!”
《同袍》最终选定作为封面的——
就是这张双眼缠着绷带的军人照片!
这个封面图片一定能够震撼到每一个第一眼看到的中国人!
……
……
全订群中有《同袍》创刊号的杂志封面,感兴趣的书友们可以进来一观。
(未完待续。)
大时代之1983 第285章 新的军事小说【第三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时代之1983最新章节!
翻过封面,翻过题刊词,翻过目录,戈文一篇一篇的看着杂志的正文。? 燃?文小? ?说 ? ? ?.?r?a?n??e?n?`
北岛将杂志编撰的很好,戈文提的几点建议他都完美的纳入到了《同袍》杂志中。
这期杂志有原创作品也有翻译作品,有关于创业方面的文章,也有政策解读,有农业方面的知识,还有基金会最近的捐助情况公布,有诗歌散文也有短篇小说,有对国外机械化农业的介绍,也有对退伍老兵的采访。
这些内容五花八门,根本就是一堆大杂烩。可是北岛却安排的很合理,他将诗歌和小说等文学方面的内容像报纸的副刊一样放到了杂志靠后的版面上。
刊登的创业文章写的是鹌鹑养殖,戈文一看作者的名字,果然是卫建国。他认真的看了看这篇文章的内容,然后就发现卫建国在文章中并没有丝毫的隐瞒,基本上将养殖鹌鹑的注意事项说的一清二楚。
看过这篇文章后,戈文对陈红军和卫建国的心胸感到敬佩不已。要知道此时江东养殖场的生意虽然已蒸蒸日上,可他们正处于一个极度扩张的状态,如果别人看过这篇文章也要进行创业的话,那势必会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
将这个疑惑向北岛提出时,北岛也是一脸的佩服:“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卫建国。他说,陈红军说了,既然要帮退伍老兵们创业,那自然要写些有用的东西。至于会不会由此产生竞争对手,他们不怕,对手强他们会更强。他们要做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呃……卫建国的原话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陈红军和卫建国两人已经脱下了军装,可是军人的气质从他们的话里显露无疑!
戈文点了点头,然后接着往后翻杂志。
在这期创刊号上刊登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很朴实,应该是北岛为了《同袍》的风格而刻意保持的。
诗歌是海子的新作品《哑脊背》。
散文是美国很有名气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这是北岛特意找人翻译的散文,正好和杂志的封面相对应。
小说则是一篇反映亲情的作品,作者居然是史铁生!
史铁生是中国文坛比较特殊的一位作家,他双腿瘫痪,后来更是患了尿毒症,日常是靠透析维持生命的。就是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作家,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在后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语文课外读本中曾刊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前两节,散文中所描写的母爱的伟大,曾影响了一代中学生,鼓励了无数年轻人。
将手中的样稿合上,戈文发现《同袍》应该说是一本通俗杂志,和后世的《特别关注》有些类似。
这应该算是一本比较完美的创刊号了!
自从北岛与那个战地记者联系后,他以前那种唯诗歌作生命的激情以及有些轻飘的性格一下子变得沉稳起来,看完杂志,戈文对他的转变很有些惊讶。
对着北岛比了一个大拇指,戈文赞叹:“不错啊,这本杂志编纂的挺好,我觉得完全不比现在市场上的那些一般杂志差。尤其是史铁生的那篇《奶奶的星星》,写的十分温罄,但又哀婉动人之极,看了几乎让人泪下。这篇小说完全可以作为穿刊号的主打作品!”
戈文的称赞并没有让北岛高兴起来,他从书桌上将这本样刊拿了起来,然后指着除了“同袍”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封面有些发愁的说道:“这么大的封面,光印上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是不是太空旷了?最起码杂志要有三四个主打作品!”
“确实是少了些。”戈文应道。
“你知道的创刊号的稿子都是我死皮赖脸求来的,可能够作为主打的作品却只有史铁生一篇,实在是太少了。海子的那首诗本来也可以做主打,可是《同袍》不是诗刊啊……愁死我了都。”
北岛有些郁闷的将样刊扔回桌上,然后接着说道:“创刊号这一炮要是打不响,以后就完蛋了!我可是向卫建国夸过海口的,要是半年后不能像基金会上缴挂靠费,我实在是没脸去见他。”
“半年?!”
在戈文电话介绍了卫建国和北岛认识后,关于《同袍》杂志的事情,他就没怎么过问,顶多是偶尔听北岛、舒婷他们聊起过。关于向基金会交纳挂靠费这件事情,戈文当然知道,这可是他说过的事情。可是戈文也没想到北岛竟然敢应承半年时间就让杂志盈利,这牛-逼可是吹得有点大了。
“《同袍》不是要刊登创业文章嘛,我就打电话向卫建国邀稿,顺便问了问现在基金会的情况。基金会成立你捐献的那笔稿费不是投入到江东养殖场了嘛,除了你那笔钱,基金会账上也就有部队上捐的一点钱,现在的基金会可以说是一清二白,卫建国说这个月基金会驻地的房租费都是他自己掏的腰包。当时我一时冲动就向他保证半年后,《同袍》就能盈利,到时候马上缴纳挂靠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