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狂妃:妖孽王爷宠妻无度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做的雪茄
如今能让莫北如此匆忙的,也就只有西北战事了。
慕容瑾放下调羹,示意莫北禀告。
莫北也不含糊,应声开口:
“琉璃阁的人从西北前线转来的消息,大历军的统帅是大历太子胤锦。王爷率兵抵达云城之前,蒋大将军已经与大历军交手一次,并没有讨得半点好处。”
意料之中。
半个月前,大历皇后薨逝,大历皇帝胤霆悲痛不已,与太子胤锦在皇后寝宫守着一具冰冷的尸体整整一宿。
隔日全国悲恸,胤霆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攻打大萧。
按照常理,国丧期间,除了禁宴乐,也不宜大动干戈。然而胤霆不顾朝堂上下的反对,毅然命太子胤锦率五万精兵,即日出发。
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竟让胤锦连灵堂都没守就出征
西北驻军仅有三万,即便是驰骋沙场多年的蒋大统领,也无法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取胜。
更何况五万大历军皆是精兵,别说讨到好处,能不损失惨重已是大幸!
“……王爷到了之后迅速整肃军队,休整数日,七日前与大历军一战,不眠不休打了整整三天,最后大历军撤退到驻扎地。”
慕容瑾闻言秀眉微蹙,莫北说得隐晦,但她却听得明白。
大历军虽然撤退,但不代表大萧占了上风,两军苦战三日,恐怕均是双方将士皆是精疲力竭,故一方撤兵,另一方亦无力追击。
不知,萧衍可曾上战场
慕容瑾眉头皱得更紧,“嗯,我知道了。来人可还有说什么”
为何送情报的人没说大萧迎战是哪位将军,伤亡如何
莫北闻言一怔,知道慕容瑾必是想问萧衍如何了,但送情报的是琉璃阁的人,他也不好多作打听,想着再过两日,萧衍派的人也该到了,便没有多问。
于是沉声回道:“没有!”
然后抬头,见慕容瑾面无表情,莫北犹豫了一下,从袖中掏出一个信笺,信笺上没有写是给谁的,重量很轻,他掂量估摸里面应该是有书信的。
他顿了一下,把信笺递到慕容瑾跟前,“不过,和战报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封书信,说是王妃亲启,属下便没敢拆开!”
送消息的是一个马夫,他语速很快,三两下把情况一股脑儿地吐了出来,然后塞给莫北这么一个信封就鬼鬼祟祟地走了。
莫北实在不习惯琉璃阁各式各样的探子眼线,那马夫最后的眼神也值得怀疑,所以便没把这封信当一回事儿。
然而慕容瑾却似乎不在意这封信是否存在危险因素,“我看看!”说着便打开了封口,从中抽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
即便只从背面看到墨迹,慕容瑾也不由心跳加速,这是萧衍的字迹!
前几日才停了站,萧衍应该忙于军务才是,没想到还有空与她写信,一时有些欣喜,双手捏住书信的一角便抖了开来。
“阿瑾,京都一别,已有一月。每每惊醒,恍惚似是隔世,不由惊慌伸手,却摸得一手空荡,身旁微凉……”
慕容瑾全神贯注地看着信上的内容,仿佛周遭的一切都离她而去,她的耳边,萦绕着萧衍写在心上的内容,低沉而富有磁性。
莫北原以为那是卿夜离,甚至是某些不轨之徒趁送情报,浑水摸鱼掺进来的信,却不料,竟然是萧衍的信!
王爷不是不喜欢任何跟卿夜离有关的人与事么怎么会把信交由琉璃阁的人送来
莫北一时有些庆幸没把这信私下处理了!
但这怪不得他啊,信笺上也没写字,否则他看到萧衍的字迹,必定第一时间把信交给慕容瑾。
然而慕容瑾却没功夫理会莫北心中的苦,她看得极慢,一字一句地读者,仿佛要把每个字都刻进眼里:
“
第七百零二章 敌袭,需支援
又五日,西北传令兵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把最新战报送入宫中:夜半敌袭,粮草尽毁,死伤惨重,亟需支援!
这封战报是在早朝快要结束的时候送到皇帝手中的,皇帝看完,当场白眼一翻,便晕了过去。
朝堂上下惊慌不已,自从皇帝重新执掌朝政后,太医就在一旁随时待命,这时连忙上前给皇帝施针。
折腾了许久,皇帝终于重新睁开了那双满是沧桑的眼睛,看着底下文武百官,只觉身心俱疲,虚弱却不失威严地下旨:
“户部与兵部尽快筹集军粮,送往西北前线!”
圣旨一出,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当初萧衍率兵出征,国库就差砸锅卖铁了,如今国库就是个空壳子,上哪筹集粮草
然而皇帝金口玉言,圣旨已下,哪里容得反悔
更何况大萧与大历是宿敌,若是对上其他国家还好说,对上大历,皇帝即便是倾国荡产,也绝不会示弱半分的!
于是,两位尚书虽有疑虑,却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要他们的命的圣旨。
与此同时,相同的战报也传到了身在姑苏沈宅的慕容瑾手上。
“砰——”
捏着茶杯的手指忽然失去了力气,青花白瓷的茶杯一直直坠落在地上,碎成了绽放的花。
“王妃!”小凌见状连忙上前拉着慕容瑾的手,“伤着了吗”
慕容瑾闻声回过神,扯出一丝笑容,“无事!”
汇报战况的莫北见慕容瑾脸色有些难看,眉头皱了起来,送战报来的人,并没有提到萧衍如何。
小凌见慕容瑾没伤着才松了口气,又想起刚刚莫北说的战况,犹豫着开口:
“这……王妃莫急,王爷必定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然而慕容瑾却恍若未闻,还保持着刚刚的动作不变,在这暖和的屋内,她的脸色竟然愈来愈苍白了,秀眉微蹙,沉默不言,教人心生恐惧。
“王妃”小凌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慕容瑾的手,却发现她的手指冷得跟冰块一样。
小凌脸色突变,猛地抓住了慕容瑾的手,焦急地唤道:“王妃!您可别吓我!”
慕容瑾有些茫然的眼神对上小凌急得红了的眼睛,好一会儿才恢复清明。
她刚刚只是在想敌袭这件事,有些入了神,但在外人看来,她看上去就像因为战报而受到了惊吓。
看着小凌泪眼婆娑的模样,慕容瑾抬手替小凌擦了擦眼泪,语气不冷不淡:
“无事,外祖父在府中吗”
莫北闻言立刻回道:“在!”他刚刚接到消息时,正好碰上沈浩天从外面回来,沈浩天也知道西北军营遭袭一事。
慕容瑾拍了拍小凌的手背,似是安慰,随后站起身来,“好,我去一趟静园!”
两日后,笙歌坊,雅间,高朋满座。
无人发现,雅间角落屏风后面,竟有一个小小的密室,此时敞开门来,桌子旁坐着一位身穿素色华服的女子。
一手执着茶杯,一手透过屏风看着外面的情形。
这面屏风乍看之下是一面普通的琉璃屏风,近几年口岸通商繁华,江南一带有不少从西洋传来的玩意儿,五光十色的琉璃便是其中一样。
隔着雅间与密室的屏风便是凹凸不平,红蓝相间的琉璃制成的,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
只有坐在屏风后面的人才知道,这面屏风有“机关”,能从后面透过琉璃片看到前面的情形,而从前面看就是一面普通的琉璃屏风,与现代的单向镜原理是一样的。
此时坐在屏风后面的女子,便是慕容瑾,而她此时透过屏风后面看着的,是江南有头有脸的人物集聚一堂的情形。
卿夜离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王妃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
慕容瑾闻声偏头
第七百零三章 筹资,共救国
此人便是,江南第二富人,秦鹏。
秦鹏四十左右,一向把沈家当作自己追赶的目标。
两年前自沈浩天突然宣布要退出商圈,秦鹏原以为这是个超赶的机会,没想到在别人眼里,就算他坐上首富的位置,也是因为沈浩天退让的,与他的财力和实力无关!
因此,秦鹏对沈家一直耿耿于怀,但圈子就这么大,难免相见,每次秦鹏都会在众人跟前对沈家含沙射影,冷嘲热讽。
沈浩天比秦鹏多活了二十年,自然不会与他一般计较,“秦兄说的不错,沈某人已经退隐了,哪还有什么事儿可告的”
在座的各位也是明白人,秦鹏不就是咽不下那口气,所以才逮着机会就酸几句,于是谁也没把秦鹏的话放在心上,皆是一笑而过。
“不过,沈某人确实有几句话要对诸位说。”
沈浩天不去在意秦鹏那不屑的神情,而是说出了今日把在场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的原因:
“不知各位可有听说,前几日大历敌军偷袭咱们大萧军营,粮草尽毁,朝廷已经在紧急筹备了,但这两年战事不断,朝廷想必也是捉襟见肘。”
说到这,众人神色各异,他们多少听了些风声,但却不知道详情。此时听到前线竟然遭此袭击,有担忧不已的,也有露出疑惑的。
沈浩天看了一眼在座的神情,继续道:
“在座的诸位也是明白人,知道安稳的世道对咱们做生意人有多重要。咱们能否安居乐业,全靠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但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上阵为我们挣一片安宁天地不是”
不错,虽说乱世亦有商机,可他们大部分是正经商人,也不想在刀尖上赚钱,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更何况还有一家老小!
大历与大萧的恩怨全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大历下此狠手,恐怕不与大萧拼个你死我活,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虽然西北与江南相隔十万八千里,可若是西北守不住了,那战火蔓延至江南也是早晚的事。
到时候,遍地饿殍,百姓困苦,还谈何商机
不得不说,沈浩天果然是个商场的老狐狸,一口场面话说得那些商人面露愤色,纷纷点头。
慕容瑾从屏风后面看到这情形,不由勾了勾嘴角。
沈浩天趁热打铁,“沈某人活了大半辈子,年轻时靠着国泰民安发家,如今碰上国难当头,想上阵杀敌却有心无力了。”
众人听到这,大概已经明白了沈浩天请他们来是何意了。
停顿了一下,沈浩天看着众人有些犹豫的神情,庄重地开口:
“所以沈某人打算倚老卖老地牵个头,号召一下诸位同行,出一份力,为了国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音落,雅间一片寂静。
“我们”两个字挠到了众人的痒处。
他们是无利不起早的商人,虽然沈浩天一番陈词确实振奋人心,可若是让他们平白做这些“善事”,还是有些牵强的。
但是,沈浩天最后一句却是说到他们的心坎了,他们若是伸出援手,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
青年商人听完之后激动地开口:
“沈老爱国之心令人敬佩!”
“应该的!应该的!”
“……”
众人反应过来,纷纷附和。
唯有始终冷着一张脸的秦鹏,阴阳怪气地开口:
“鄙人听闻这次西征统帅是燕王殿下,敢情沈老这次设宴,是为外孙女婿解忧啊可当真是操碎了心!”
众人顿时一怔,“这……”
不由心中疑虑,原来,是这样的吗
而在屏风后面的慕容瑾,闻言皱了皱皱眉,不由多看了那秦鹏一眼。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他们商人的地位最低。
平时,前三者在他们跟前,一口一个“财神”地喊着,背地里都是一脸不屑!
如今国家有难,前三者无动于衷,却要他们这些平时饱受欺压的商人出力,难免教人不服!
第七百零四章 陈阳,做担保
众人闻声皆是一愣,呆若木鸡地看着姑苏城的郡守陈阳,一身便服地从那蓝红相间的琉璃屏风后走了出来。
青年商人难以置信地叫了一句,“陈大人”
颇有威严的中年商人也惊讶地问:“陈大人怎么会在这儿”
虽说笙歌坊以曲艺为主,里面的姑娘卖艺不卖身,但到底是烟花之地,朝廷命官出入这种地方实在不怎么好。
更何况是陈阳!
陈阳四十出头,祖籍就是姑苏,从京都回姑苏城做郡守已经将近十年了。
姑苏城男女老少都知道他们这位土生土长的郡守,没有不良嗜好,是个时刻替百姓着想的父母官,信得过,靠得住,还公正得很,深受父老乡亲的爱戴。
别说烟花之地了,连个酒楼都没去过——全姑苏城的人都认识他,出现在哪个地方都能立刻被人认出来。
此时他出现在笙歌坊的雅间,别说从杭州来的商人,就连姑苏城本地商人也十分诧异。
陈阳似乎也知道自己的出现有些唐突,看了刚刚出言不逊的秦鹏一眼,不缓不急地走到宴席中间解释:
“诸位不必拘谨,昨日,沈老太爷派人到府邸,说想替朝廷出一份力,不瞒各位,朝廷征令已经下发了,本官正为此事发愁呢!”
陈阳身上有上位者该由的威严,亦有身为父母官的宽容,众人认真地听着他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