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影帝重回十八岁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纵马昆仑

    “喂,你俩准备哭到我们收工吗?赶紧去补妆!”

    “哦。”

    随着宁远一声吆喝,两人擦了把脸,屁颠屁颠的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按照计划,在十二月初的时候,这一部分的戏份也全都拍完了,宁远请他们吃饭,并把这阶段的片酬,用红包的方式发给他们。

    之前的脾气和哭笑,这会儿都烟消云散,大家互相说着明年再见,一边东倒西歪把酒言欢。

    而宁远结束了这边的工作后,除了偶尔抽时间去盯后期制作外,就是全力以赴参与到《川省好人》的排练中。

    因为在排练时发现的问题,留比莫夫也有了很大的调整,所以进度也加快了。

    按照节奏,大概元旦前后,就能在华夏话剧院进行首演了。




338、试演顺利
    十二月中旬的时候,话剧《川省好人》终于彩排结束,要开始完整的演一遍。

    这是试演,等到演出成功了,接下来再查漏补缺,没有问题之后,才会进行正式的首演,然后再是巡演。

    因为这是试演,所以并不公开,只有话剧院内部人员到场。

    尽管这样,台下也坐了不少人,不仅有话剧院的人,还有他们的家属。

    对于这部由留比莫夫亲自导演并改编自他的成名作的话剧,所有人都非常期待,不过更多的还是好奇。

    盛名之下,会是什么样的剧?

    有人抱着学习的心态,有人纯粹是看新鲜,也有人想看看,这种国际大腕,能导出什么花样儿出来,这就是有点不服气了。

    之前孟辉和曹如龙都问过宁远打气,让他们不要紧张,而宁远他们则相对一笑。

    紧张?

    好像不存在的,虽然是第一次试演,但在他们这里,早就不知道演过多少次了,只不过没有完整的演一遍罢了,但里面的台词,他们早就背得滚瓜烂熟。

    甚至已经不能叫背,这么长时间的全身心投入,就像角色融入自身一样,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该说什么话,就像是自己的思想一样。

    比如某种触发装置,听到你这句词,脑海里立刻就出现自己要接的话。

    这就是留比莫夫的严格要求了,当然也有他的方法,他让每个人都写对自己这个人物的分析、理解,甚至变态到,在一些关键的情节和台词时,每一句都要问个为什么。

    其实也相当于人物小传,但更细致。

    就跟宁远那边的金粉差不多,正是这种细致的磨刀功夫,才能有砍柴时的麻利,分析和讨论几乎占了一半的时间,但排练的时候,就非常快了。

    你一句我一句,流畅自然。

    今天演的是华语版的。

    当初排练到三分之一的时候,留比莫夫发现节奏太慢,毕竟他们不懂俄语,纯粹靠死记硬背,那就太消耗精力,如果某一次疏忽,忘了这句的意思,就有可能接不上了。

    所以,留比莫夫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排华语版,如果首演成功,演员们这时候也熟练了,再排英文版。

    毕竟这个语种的接受程度高一些,明年就用英语版来参加那几大戏剧节。

    至于俄语版,则可以放到最后,甚至不排也可以。

    毕竟,他们国内也有一班《川省好人》的团队,他们演的也是留比莫夫亲自导演的。

    虽然情节上,和台词上有些区别,但整体来看,差别没有那么大,更多体现在融合了一些华夏元素,以及舞美和装束的改变。

    既然如此,也没必要非得弄出一个俄文版的出来。

    “我承认,当初这个想法没有考虑全面,其实更多是我个人的因素,只想着新的尝试,对于这出戏,以及俄国观众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毕竟,俄语版的,也只有俄国观众能听懂。”

    “所以,我向大家道歉,请大家原谅我个人的一些执着,可能年纪大了,反而更追求一些名誉上的高度,你们华夏有个词,叫好大喜功,就跟当初我们俄国的玉米运动一样,这是盲目的,对不起。”

    玉米运动,是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他受到艾森豪威尔的邀请访美。在访问期间,他参观了以种植玉米而驰名于世的加斯特农场,目睹了北美洲的辽阔大平原一望无际的玉米丰收景象,赫鲁晓夫羡慕不已。

    而在回国之后,他就开始下令大面积推广玉米种植,根本不考虑俄国的地理和气候,最后自然失败,这也成为他的笑柄,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古古鲁沙”,在俄文里就是“玉米棒子”的意思。

    面对留比莫夫的道歉,包括宁远在内所有人,都有些不可思议,到了这样的地位,甚至都开始执着了,但却依然能反思,并察觉其中的不妥而纠正,这是非常难的。

    这个难,不在于他的道歉,而是一般人一旦陷入某种狂热中,很难会思考这么做的利弊,反而一心只想完成。

    留比莫夫的做法,也让宁远他们对留比莫夫更加尊敬了,包括对留比莫夫的‘高压’偶尔有些情绪的刘叶,都震撼到了。

    “《川省好人》是一部立足于华夏题材的故事,但它又不完全属于华夏,就立意来说,是全人类的问题,这种世界性的文艺作品,如果想在各地传播,就必须得有各个国家的版本,否则普通人民也没办法理解,更不会去观看。”

    “你们是华夏的演员,如果不用华语来演绎,那为什么还选择你们,干脆选择俄国演员不是更好?所以,你们就以华语版本为主,等到你们演好了,再可以尝试英语版本。”

    换成华语版本后,他们的进度自然而然的加快了。

    即使这样,从八月份开始,到现在也排演了四个月。

    虽然看起来宁远没他们排练的时间多,毕竟这期间他还去拍了《金粉世家》一部分的戏份,但宁远的记忆力,让他比刘叶他们省了太多的功夫,所以其实真正的排练,宁远并没有缺席什么。

    不仅曹如龙,连其他几位院长,只要没外出的都到了,还有很多华夏话剧院的退休艺人。

    这时候李雪刀在外地拍戏,也赶了回来。

    就是在这么多同事、前辈和领导的关注下,宁远他们这场戏,总共两个多小时,圆满的结束。

    甚至结束的时候,台下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好久。

    这并不是宁远的主角光环,毕竟他能管到自己,却管不了别人,之所以有这个效果,还在于留比莫夫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全身心的投入。

    所以最后,宁远他们一起朝舞台侧边的留比莫夫深深的鞠了一躬,最后由宁远代表,过去给留比莫夫献花,这一幕,再次让台下掌声雷动。

    “我宣布,《川省好人》,将在2002年的元旦,正式首演。”最后,院长在台上正式宣布。

    而在这个时候,今年的金雉奖又再次拉开帷幕,不过依然没有宁远的份,而且今年虽然同样给宁远发了邀请函,不过宁远见不需要担任颁奖嘉宾,所以也没打算去,全力以赴的准备首演。



339、闹起来!
    好的演员,拍戏不让导演操心,再好的演员,不仅演好自己,还能带好搭档,甚至还有演员,连剪辑点都能给你想好,比如陈稻明。

    当然,陈稻明最自豪的,不是他拿过视帝、影帝,或者演的戏大火,而是麻将。

    98年的时候,首届竞技麻将名人赛在京城国宾馆举行,一些老军人、老将军和老部长,以及一些社会名流参加,最终陈稻明拿下冠军。

    还是体委给颁的奖。

    这大概就相当于……男明星参加lol名人赛,拿到冠军的水平?

    大部分人的爱好,都在工作之外,毕竟当把爱好变成工作,日复一日的做时,很少还能有玩乐时的那种基情。

    陈保国也差不多,不过他不是麻将,而是喝酒。

    之前拍《那山那人那狗》的时候,藤汝俊跟宁远他们聊天,说起过陈保国一件事。

    当初藤汝俊跟陈保国一起拍《北洋水师》的时候,他演丁汝昌,陈保国演邓世昌,导演冯小宁对剧组工作要求很严,会上宣布过“任何人不许喝酒打麻将”。

    既然是导演要求,陈宝国当然也服从了。

    但没过两天,冯小宁忽然发现了一件事陈保国的眼袋肿了,影响化妆造型。

    冯小宁以为他没睡好,但谁知道陈宝国却说:“你又不让我喝酒,我不喝酒眼袋就肿。”

    冯小宁:%φ#¥%φ)~

    陈保国好酒他是知道的,但他真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

    但冯小宁也没办法,为了人物形象,只好再开会专门宣布:“剧组内只允许一个人喝酒,那就是陈保国,因为他不喝酒肿眼袋。”

    所有人:%φ#¥%φ)~

    于是,陈宝国成了特例,《北洋水师》剧组中只有他可以每天饮上几杯了。

    因为藤汝俊跟陈保国很熟悉,又都在京城,所以藤汝俊也时不时的去陈保国家,很多时候都是陈保国下厨。

    最后藤汝俊总结出来一点:喜欢喝点的人大多喜欢捣鼓饭菜,因为老婆不一定每次在自己想喝的时候在家,没点下酒菜,还怎么喝酒。

    至于没老婆的,就更需要自己捯饬了,否则总不能顿顿喝酒就着花生米吧。

    宁远一想,还真是!

    宁大强做菜就不错,尤其是他的豆腐,比如麻辣豆腐、酸菜炒臭豆腐卷、蒜苗炒千张,都是下饭的好菜。

    哦对了,以往过年的时候,他也会弄点胖头鱼,做鱼头豆腐汤,那叫一个好喝。

    只不过自从宁远他们大了之后,宁大强做饭的次数就少了,倒也不是他吩咐让做的,是宁远他们主动做的。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因为想疼疼不了,宁大强需要挣钱,孩子看他忙不过来或者累着了还要给他们做饭,也会心疼父亲,就主动去做。

    而宁远的爱好……如果是他前世这个年纪,还真没有。

    时间都用来为生活奔波了,又哪有爱好,或许,收摊之后看会儿电视,泡个脚、舒舒服服睡一觉就是最好的消遣了。

    不过在沙城生活了很久后,偶尔下雨的时候,宁远也会被旁边卖臭豆腐的小哥带着去打台球,宁远学会就是他教的。

    就是很普通的那种绿色毛茸茸的桌布,上面可能还会有几个烟头烧痕,一般都在地下室,摆放着几张球桌,只要满员了,里面基本都是烟雾缭绕的状态。

    很多人说国外打桌球都是高大上,而国内就是城乡结合部,大都上不了台面的脏乱差。

    但实际上,国外能被你看到的,也都是比赛场景,国内的比赛场景不也是小马甲穿着,小领结系着,同样很精致?

    实际上,国外的情况跟国内没太大区别,有高档的,也有普通的,看看杰克逊的那首《beatit》的mv,一开始不就是那种脏乱差的台球厅,也是混混们的天下。

    当初那臭豆腐小哥教宁远的时候,虐宁远如菜鸡,经常宁远还有五六个球的时候,他已经在打黑8了。

    每当黑8落袋,他总会捻起那小方块的巧粉,优雅的在球杆上摩擦摩擦,一边摇头叹息:

    “唉,那一杆手滑了,要不然能打你七星,也不愧我台球小王子的称号。”

    但没过几个月,宁远虽然还做不到一杆清台,但打他七星也跟玩儿似的,让他瞠目结舌。

    这还是宁远打球次数少,否则超过他的时间更短,毕竟宁远不出摊也只是下雨,而且小雨他都会披着雨衣,虽然一天也卖不了多少。

    话剧院里的职工活动中心也有桌球,无论配置还是档次都比当初那地下室好太多,宁远跟他们排练累了休息的时候,偶尔也会去。

    宁远跟孟辉、廖帆,以及后来的刘叶、袁荃都打过,没人是宁远的对手,除了有一次夏宇过来,宁远被他给盖了,但在话剧院里,宁远应该算是高手了。

    而这一天,宁远又被留比莫夫给盖了,还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当时就让刘叶欢呼:让你以前还嘚瑟。

    宁远也不以为意:“反正在话剧院里,我还是最厉害的,不服你可以来试试,也不用多,就一个月的衣服,怎么样?”

    刘叶立即装死。

    一般华夏话剧院的票都很好卖,毕竟这时候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也不多,而且对于京城这种城市的消费来说,票价也不算太贵。

    更何况,这次是宁远主演的话剧。

    最关键的,宣传里还有宁远一人分饰两角的惊喜,而且还是男女反串,就更让看到宣传的观众感到新鲜虽然只是文字介绍,海报里并没有照片,但也依然激起大家的热情。

    所以,在正式发售后,当时窗口就排出长队,而且没过多久就销售一空,连着三天的票都卖光了,这还是每人购票有张数限制,否则绝对更快。

    当然,这个票价收益,肯定要给留比莫夫一部分,毕竟这是他的作品。

    有人猜测,如果能卖七天的,估计也是这个结果。

    宁远的号召力,那真不是盖的。

    但当元旦这天到来,观众落座,话剧正式开演后,演出不到半个小时,观众就差点闹起来!



340、宁远女装
    因为观众看了半天,忽然发现,不对啊,特么宁远呢?

    我是奔着宁远来的!

    人呢!

    刚刚看剧情还真把他们吸引住了,直到看了二十多分钟才回过味来。

    所以,就有人不满了。

    有人叫嚷挑头,就有人跟着附和起来。

    大家一想对呀,特么人呢,不会挂羊头卖狗肉吧?

    于是乎,动静越来越大,让台上的宁远他们也被迫打断。

    话剧不像电影、电视剧,大部分观众都没法把台上演员的脸看得那么清楚,除非你1.5的视力还坐前两排。

    更何况《川省好人》是大型话剧,不再是以前宁远出演孟辉的那种在小剧场的实验话剧。
1...150151152153154...1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