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只有高温能够彻底的杀死病毒以绝后患。
鼠疫这种烈性传染病的传播能力是很强的,深埋也不一定能够彻底压制住病毒的传播。
这个时代防疫主要还是靠动员和执行力。一旦蔓延开来基本就是回天乏术了。
朱由榔写了一份防疫手册要求官员们必须全部学习一遍,至于百姓也要给他们进行科普。
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
总体来说现在爆发疫情总比冬天爆发要好。真要是冬天爆发鼠疫,病毒存活更容易,要想根除会很难。
但现在正值夏秋之交,只要能够下狠心牺牲一部分经济,是肯定能够把疫情扑灭的。
防疫期间任何大规模的聚集都被禁止了。
为了以身作则,朱由榔也取消了朝会。
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走形式,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一连十几年不上朝一样朝政能够正常运转。
只要按时看奏章批阅奏章做到对朝政了然于心,天下就乱不了。
何况朱由榔又不是打算长期不上朝。只是疫情期间避免大规模聚集而已。
等到疫情过去,届时再恢复早朝就是。
疫情期间朱由榔会单独召见一些重臣商议国策,如有必要可能召开一些十人以下的小规模会议。
有道是上行下效,天子都以身作则,其他人更没理由聚众滋事了。
就在防疫工作稳步推进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道晴天霹雳。
文安之病倒了。
在朱由榔的印象中,文安之的身子骨一直很硬朗。
虽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但实际上文安之的身体很好,连风寒这样的疾病都很少得。
这次突然病倒,据家人禀报病情很是凶猛,请了郎中诊治竟然是叫直接准备后事了。
这让朱由榔一时不能接受。
文安之对他的意义很重要,如此一位重臣理应看到大明中兴的那一天。
朱由榔不顾危险当即带着太医、太子前往文安之府中探望。
以韩淼为首的内侍自然是极力劝阻。
理由嘛无外乎天子乃千金之体不可轻易犯险。
如今文阁老尚不能排除感染了鼠疫,万一传染给了天子岂不是大明的噩梦?
但朱由榔却不认为文安之会感染鼠疫。
理由也很简单,首先文安之这几日一直入宫,又和太子密切接触。
如果文安之感染了鼠疫,那太子肯定也感染了。
太子感染了,朱由榔自然也不会幸免。
而朱由榔和朱慈煊现在一点事情都没有,证明文安之的病是不传染的。
这种时候朱由榔如果不亲自前去探视,未免显得有些无情了。
朱由榔一再坚持韩淼自然不好再劝,只好命人准备车驾,由锦衣卫、虎贲军开道护驾。
文安之的宅邸距离皇城并不远,用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天子的车驾就抵达了文宅外。
朱由榔神色匆匆的下了车,韩淼连忙上前叩门。
文家的管家打开大门一看是天子,整个人都傻了。
“陛下,陛下...”
他跪倒在地哭泣道:“我家老爷他,他快不行了。”
虽然朱由榔心中早有准备,但真的听到这句话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快,快让朕去看看。让御医给文卿诊治一下或许还有转机。”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子妙手回春(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
御医诊治的时候朱由榔便在屋外等着。
韩淼担心文安之得的是传染病,怎么也不让朱由榔进屋。
理由嘛自然是天子乃千金之体,不可轻易犯险。
韩淼认为虽然文安之得鼠疫的可能性不高,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在弄清楚这病究竟是什么之前,还是不要轻易犯险的好。
加之一众亲随阻拦,朱由榔也只好作罢。
在这件事上他确实不能表现的太自私。
毕竟朱由榔代表的是大明。
大明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好势头,如果因为朱由榔染病而衰败那就太可惜了。
朱由榔不仅需要对文安之负责,更要对天下人负责。
等待的时间十分煎熬。
不知是不是朱由榔的心理作用,他感觉御医诊治了很久才出来复命。
御医一露头,朱由榔便关切的问道:“文卿得的是什么病?”
太医张璠毕恭毕敬的冲朱由榔拱手道:“回禀陛下,文阁老的病症很奇怪。臣仔细观之,文阁老额头冒汗,似是虚热。又问了府中下人,文阁老这几日忽冷忽热,常伴有腹泻。从这些症状看,没有一种病症能与之完全吻合。臣才疏学浅,一开始以为文阁老得的是风寒,但现在看来应该不是了。”
张璠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这种车轱辘话是太医们最爱用的。
因为他们诊病的人非富即贵,如果因为他们的诊治有了个三长两短,他们赔上性命也赔不起。
当然这次他确实看不出文安之得的是什么病。这个病的病症太奇怪了。
朱由榔听罢眼中却是一亮。
这症状不就跟疟疾一模一样吗?
当初他率部横穿大水泽时,明军将士们有很多就感染了疟疾。那些将士们的症状和文安之的症状完全一致!
朱由榔当时依靠前世积累的知识,命令将士们去寻找一种叫黄花蒿也就是臭蒿的植物,碾碎之后服下。
结果还真让他给找到了!
黄花蒿一经碾碎熬制给士兵们服下,军中的疟疾情况立时就得到了控制,明军也顺利的走出了大水泽。
只是当时文安之远在四川,当然不知道黄花蒿的事情。
这些御医也对疟疾没有任何认知,诊断不出也就不奇怪了。
“韩淼,快去命人取一些黄花蒿来。”
朱由榔说罢韩淼立即心领神会。
当时韩淼可是一直伴驾左右的,对于天子神来之笔命人取黄花蒿治疗疟疾的事情记忆深刻。
当时将士们对天子可是奉若神明一般,毕竟天子的一句话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
他也觉得太医说的症状和疟疾的症状很吻合,当即拱手道:“奴婢遵旨。”
疟疾这个病在古代还是很可怕的。主要是找不到特效药。
但是相比较于鼠疫这种烈性传染病,还是要弱一些的。
其主要是靠蚊虫传播,估计文安之是被水蚊叮了染上的病。
太医试探性的问道:“敢问陛下可是知道这病是什么?”
“这病叫做疟疾,朕之前在经过大水泽的时候也碰到了将士们大面积感染疟疾的情况。便是利用这黄花蒿治好的。”
朱由榔毫不犹豫的说道。
太医很是好奇,他自然知道天子不会乱说,越发想看一看这黄花蒿治疗疟疾的效果了。
对朱由榔来说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能够放下了。
文安之对他和大明的意义不言而喻,朱由榔实在接受不了文安之抱病离世的结果。
好在这个疟疾属于可治的,朱由榔又恰巧掌握了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若文安之真的感染的是鼠疫或者天花之类的烈性传染病,朱由榔也是无能为力了。
天子降旨,韩淼便调动了锦衣卫和虎贲军在全城范围内搜找黄花蒿,终于在半个时辰后把黄花蒿带到了文府。
按照之前在大水泽的做法将黄花蒿捣碎,然后加热淬汁给文安之服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了。
虽然文安之现在还是处于昏迷的状态之中,但朱由榔很有信心把他从鬼门关里拉回来。
文安之的家人们自然不敢说什么。
这毕竟是天子的主意,他们若是反对岂不是打天子的脸?
再说了,老爷子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便是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去?
死马当活马医吧。
朱由榔不忍离开,一直在文府等候。
又过了一个时辰文安之终于苏醒了过来。
“陛...陛下...”
文安之虽然醒了,但还是很虚弱。
朱由榔连忙上前攥着文安之的手道:“文阁老不要说话,多休息好好养病。”
文安之感动的热泪盈眶,哽咽道:“这药是陛下给老臣赐下的吧?”
朱由榔微微颔首道:“这药取自黄花蒿,正好可以治疗文阁老染上的这疟疾病症。文阁老不要怕,只要按照药方定时服药,是一定能够痊愈的。”
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即便在后世也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唯一的区别就是现在的萃取提纯技术不及后世,但只要按时服药还是能够治好的。
有大水泽的例子摆在前面,朱由榔很有信心。
文安之嘴唇微微张合,喉头耸动道:“老臣谨遵陛下旨意。”
朱由榔为了让氛围好一些,哈哈笑道:“文阁老快些好起来,朕还等着你到内阁处理政务呢。你若想乞老朕可不准。”
说罢朱由榔冲朱慈煊使了个颜色,朱慈煊立即冲文安之拱手道:“老师一定要快快好起来,孤还等着您授课呢。”
文安之此刻已经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了。
天子、太子同时来到他的府邸之中,亲自探望他。
这是何等的荣宠啊。
文安之其实已经七十多岁了,早就活够了。
若不是想看到大明中兴的那一天,不会支撑到现在。
天子和太子的关爱让他再次坚定了信念,无论如何一定要活到大明中兴的那一天。
“陛下、殿下放心,老臣会照顾好自己的身子的。便是为了陛下和殿下,老臣也会好起来的。”
“这就好,这就好啊。”
朱由榔欣慰的点了点头。
“既如此,朕就不打搅文阁老休息了。张太医你便留在文阁老宅子里,若有情况随时来报。”
张璠立即拱手道:“臣领旨。”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四百八十八章 李国英入寇(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
在川陕总督李国英的策划下,陕西清军在八月末经由汉中入寇四川!
李国英的目的是劫掠而不是攻城拔寨。就像当年满清还没有入关之前时一样。
只要能够捞到金钱和女人他的这波入寇就不亏,更不用说还能刷一波威望出来。
眼下大清急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站出来撑住局面,李国英觉得他是最适合代替洪承畴的人选。从汉中入川,首当其冲的就是保宁府。
明军在保宁的驻军并不多,一共只有万余人。而这次李国英入寇带了足足三万人,号称五万。气势上确实很唬人。
保宁府的守将名叫马忠,是巩昌王白文选的手下。
照理说庆阳王冯双礼和巩昌王白文选都是原西军将领,关系还算不错。
但近来穿出二王不合的消息。
据说是因为白文选认为冯双礼应该把驻军往北推到保宁,把整个成都府的位置留给他。
冯双礼很是不满。
二人同是当年大西军五军都督之一,又都是大明天子册封的郡王,凭什么他白文选可以这样霸道?
成都府在整个四川的位置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其他府县都完全无法和成都府相提并论。
保宁是四川的北大门,地理位置和重要。
但是相较于成都,保宁可是穷的很。
白文选自己想把嫡系安排在成都吃香喝辣,让冯双礼去做他屏障,冯双礼自然感到不爽。
其实二人没能跟着天子东征心里多少都有些不爽。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跟李定国有关。
冯双礼当初是艾能奇的部下,白文选则是孙可望的人。
艾能奇死的早就不必说了。
当初孙可望叛明,白文选是坚决站在天子这边的。
李定国奉天子回云南之后白文选也因公封王。
但是二人毕竟不是李定国的嫡系下属,李定国心里肯定还是有些忌惮。
这次天子东征,原西军之中几乎都是李定国的心腹。
白文选和冯双礼却被留了下来镇守四川,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两个人心里都不舒服,结果白文选还要搞事情欺负冯双礼,冯双礼自然不服了。
冯双礼坚决拒绝移镇保宁。
白文选无奈只能命心腹马忠驻守保宁。
马忠这个人还是比较求稳的。一共只有万余人,故而他把兵马全部收缩到了保宁城中。至于外围的戍堡全部放弃。
如果在兵员紧缺的情况下还一味的散兵出去,敌军若真的进攻很可能哪里都守不住。
在马忠看来只要保宁城没有危险,其余的戍堡丢了就丢了。
结果还真让他给料到了。
明军哨探发出示警,清军大举入寇保宁。
据初步估算,此次入寇保宁的清军人数应该在几万上下。
这个兵力不可谓不多了,足足是明军的几倍。
马忠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他在原西营中的资历很浅,不过是白文选麾下一偏将。
虽然现在白文选封王,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可马忠实际上并没有独自率部打过什么硬仗。
一下子就来了几万清军,这让他很是惊慌。
马忠第一时间派人给成都方面送信求援,同时紧急组织人手准备守城事宜。
保宁府是成都的一个重要屏障,绝对不容有失。
要说李国英可谓是四川清军的老对手了。此人阴狠毒辣,手段残忍,为了达到目的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他憋了这么久,终于憋出了一肚子的坏水。
不得不说李国英选择的进攻四川的时机很完美,恰恰是在太子和文阁老离开四川之后。
天子和晋王东征时几乎带走了大部分主力。
太子和皇族东迁又带走了几千锦衣卫。
如今整个四川的驻军加在一起也不过几万人,十分捉襟见肘。
李国英若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要拿下四川,那真的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归根到底还是汉中的位置太关键了。
方眼历史,历来是谁控制了汉中谁就占据了主动。
如今汉中在清军手中,他们便进可攻退可守。
明军则只能被动防御,而且不知道清军什么时候会突然杀出。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这次李国英入寇就是这样。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的示警。直到清军进入保宁境内,斥候才发出报告。
马忠心里将李国英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但还是得亲自去视察城头防务。
要是保宁城有失,巩昌王还不得把他的脑袋砍了。
“都把石块滚木搬上来,仔细着点。鞑子若是来了,这些就是救命的家伙事。”
马忠厉声下令道。
在他看来清军是一定要拿下保宁的。
没有保宁这个桥头堡,清军就是无根浮萍,立不住脚的。
绕过保宁去打成都?这绝对是找死的行为。
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没有接应点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包饺子一波吃掉。
李国英又不是蠢材,这个道理还是应该懂的。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李国英都会尽力拿下保宁,再以保宁为中转站和补给点进一步向成都方向挺进。
对明军来说保宁也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所以马忠才会去向成都求援。
只要成都多派一些军队来,守住了保宁那样成都也不会有危险。
但如果保宁守不住,成都怕是也悬了。
马忠最担心的是吴三桂在这个时候也派兵北上攻打建昌。
建昌如今的兵力怕是一万都没有。
若是只应付李国英明军勉强还能扛得住,再加上一个吴三桂,就真的顶不住了。
好在吴三桂眼下已经和清廷翻了脸,跟李国英之间应该是不会有什么联系的吧?
马忠摇了摇头不再去想。
即便吴三桂真的要北上进攻四川也不是他能管得了的。
他还是想想怎么抵挡李国英的攻势吧。
保宁城中的百姓一共只有两万人,是一座真真实实的边关城池。
马忠能够征集的民壮不多,不过他还是征集到了五千人。
他下令命这五千民壮协助烧制金汁并搬运一些守城器械。
若是清军攻城,这些民壮多少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中计了(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
李国英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望着眼前一片金黄色的麦田,心里十分得意。
这个攻打四川的时机他卡的特别好,正好是秋收之前的时节。
如果时间稍早一些,粮食还没有成熟。若是来的晚了,粮食已经被人收走了,他们一粒也抢不到。
现在这个时候将将好,可以把粮食进行抢收。
比起银子,现在陕西清军更需要的是粮食。
关中赤地千里,粮食连年欠收,这种情况下基本都是靠外省输入粮食来续命。
之前主要是靠湖广,现在湖广被明军夺了,李国英断了奶只能另寻出路。
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抢。
四川是紧邻陕西的明军控制地区,又是明军控制地区中相对的软柿子。
选这里下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国英的目的既然是抢粮食,那自然是抢了就跑。
他并不会恋战,至于什么攻打府城就更不会了。
最多打打县城的主意。
这些县城基本都是夯土城墙,没有包砖。
城墙的高度也很有限,攻打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当然李国英也只是打着看,如果势头不对立刻就会跑路。
毕竟攻打县城的目的也是为了抢粮食,因为县城的粮仓里粮食储备很多。
但李国英是不会守城的,因为他知道不可能守得住。
明军是不容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的。
李国英很识趣很识时务,抢了就跑是最好的选择。
清军们看到金黄色的麦子就像是看到了金子一样,双眼冒光十分兴奋。
他们提着横刀前去抢割麦子,然后放到身后的背篓里。
若是被人看到简直要跌掉下巴,这哪里是什么军队啊,分明就是一群农夫。
不过清军们似乎却毫不在意。
他们只关心能够抢到多少粮食,这关系到他们今年能否吃饱肚子。
仅靠关中的存粮肯定是熬不过这个冬天的。
李国英对目前的情况很满意,貌似明军还没有出城求战的意思。
明军对他畏惧如虎,看来只敢龟缩在城中了。
这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李国英不想在这个时候开战。
他不想打就不会主动打。他若是想要主动打才会求战。
“总督大人,这保宁府都如此富庶,成都府就更不用说了。以属下愚见,不如我们抢完保宁后直接去抢成都府吧。”
冯恩光满脸写着得意。
事情比他们料想中的顺利的多,照着这个速度抢完这一票之后不仅今年的粮食够吃了,明年上半年的粮食有着落了。
如今朝廷自顾不暇,青黄不接,根本没有精力留意陕西这等偏僻之地。
他们只能靠自己,不能把幻想寄托在朝廷身上。
“嗯,成都是肯定要抢的。不过成都的驻军肯定要比保宁多很多。如果我们贸然前去,会不会引起冯双礼和那白文选的警惕,主动出城寻战?”
这二人可不比保宁府的守将,是明军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双方真要是野战李国英可没有什么必胜的把握。
但是成都的诱惑确实很大啊。
就像是一只烤好的金黄透亮的烧鸡,让人垂涎欲滴。
“他们应该不敢这么大胆吧?毕竟成都府的重要性远超其他各府县,他们就敢保证出城寻战一定能够打赢?如果打不赢那成都可就有危险了。”
冯恩光分析的头头是道? 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
就看胆子够不够大,赌上一赌了。
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李国英确实很想去成都走一遭? 这诱惑实在叫人拒绝不了啊。
“今天抢收完粮食? 便去成都吧。”
最终李国英还是下定了决心。
来都来了? 若是不去成都实在是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走的这一遭。
...
...
“军爷行行好,军爷行行好啊。这些粮食是我家最后的口粮啊。若是你们抢走了,那就真的揭不开锅了。”
一个妇人拽着一个干瘪的粮袋死活也不松手? 一名清兵在另一边狠狠拽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