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哦?”
胡全才闻言眼前一亮。
“快来说说看。”
“总督大人请附耳过来。”
胡全才这便贴了过去。
“这样,再这样...”
周培公最是工于心计,他提出的这个计策可谓极为狠辣。
就连胡全才听了也不免倒抽了一口凉气。
他背负双手在屋子里踱起步来,边走边想。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计谋可行,若真成了就是一石二鸟啊。
“培公啊,这件事你可一定要稳住啊,切莫要走漏了风声。”
周培公连忙拍着胸脯保证道:“总督大人请放心,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再有人知道了。”
“培公啊,你跟我多久了?”
周培公略想了想和声道:“七年了。”
“这么快啊。”
胡全才感慨道:“你放心,本督不会亏待你的,等到这次击败明贼本督便亲自向朝廷为你请功。”
周培公连忙道:“培公愿意一辈子跟在总督大人身边,为总督大人鞍前马后!”
不管周培公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这话说的胡全才很是舒坦!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五十三章 老兵不死,军魂传承(第四更!求订阅,求月票!)
按照朱由榔的要求,黄花蒿被捣成汁液给患了疟疾的将士们服下。
事实证明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除了患有重症的士兵没有明显好转,其余士兵症状都有减轻。
这下将士们对天子十分感激,若是没有黄花蒿,不知道要死多少弟兄。
天子这是真真切切对他们有救命之恩啊。
至于那些重症的士兵就没有办法了,天子下旨继续对他们用药并且由医疗兵对他们进行悉心的照顾。
这个时候医疗兵的作用便体现了出来,朱由榔很庆幸当初的决定。
总之朱由榔不会轻易放弃每一名士兵,他们都是朱由榔的子民。
因为有病号的缘故,明军的行军速度便降了下来。
不过朱由榔并不后悔,他一定要让士兵们有一种安全感,不会因为生病负伤就被抛弃。
至于这沼泽总归是能够走出去的,无非早一日晚一日罢了。
闲暇时间朱由榔沉下心来思考明军扩军事宜。
现在他手头能打的主力还是川军和滇军以及夔东诸镇。
这些士兵虽然正值当打之年,可朱由榔还是得未雨绸缪。
不然万一断档了怎么办?
湖广人口众多,哪怕几经战乱依旧排在全国前列。
而且湖广十分富庶,百姓良家子弟的居多。
这简直就是优秀的兵源啊。
毕竟朱由榔只要良家子弟,地痞无赖一律不要。
在征兵这点上朱由榔的原则一直是宁缺毋滥。
要征兵自然要拿出相应的福利来。
之前朱由榔给虎贲军定的福利是一月二两银子,顿顿有肉吃。
但是按照这个原则招募大军,便是金山银山也得被吃空了。
所以福利上朱由榔肯定要做一定削减。
毕竟这次招募的是一般的常备军而不是虎贲军那样的精锐军。
一开始朱由榔不想强制征兵,想先试试水。
如果效果好就全面推行。
针对应征士兵朱由榔会给他们的家属赠予一些土地。
毕竟经过战乱一些士绅大地主逃往南方,他们的土地自然就成了无主荒地。
朝廷可以名正言顺的支配这些土地,把他们赠予这些士兵之家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一开始朱由榔还想给这些家人一些猪羊,但一想到朝廷一时拿不出这么多东西还是作罢。
朱由榔的初步目标是招募十万军队。
以湖广的人口招募到这个人数并非什么难事。
以后每打下一地朱由榔都会在当地募军,以实现分别驻守的需求。
不然现在仅打下湖广一地时明军还驻扎的过来,将来若是打下来四五个省真就是分身乏术了。
对那些投降的绿营军朱由榔是不可能重用的。
这些都是老兵油子,见风向不对随时可能投降跑路。
还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士兵用来顺手。
这也是朱由榔为什么一定要建皇明军校的原因。
招募新兵是打好基础,培养将领则是拔高。
不论是基础还是金字塔尖,朱由榔都必须要保证控制在自己手中。
做一个实权皇帝,这一点尤为重要。
“陛下,张柱国求见。”
朱由榔正自沉思间内侍韩淼恭声道。
“宣他进来吧。”
对这些老兵朱由榔是很尊敬的,这个张柱国应该是这些老兵的首领,朱由榔自然要以礼相待。
“草民拜见圣人!”
须臾之间张柱国已经进入账内,按照朱由榔的要求他没有行大礼,而是躬身行礼。
“朕说过你们是大明的英雄,不是什么草民。你可以自称臣。”
“臣谢过陛下。”
张柱国十分激动的说道:“臣见王师军纪严明,十分欣慰。只不过...”
朱由榔见他话锋一转,遂和声道:“爱卿觉得有什么不妥尽数可以指出来。”
“将士们虽然军纪严明,但似乎缺乏一些经验。譬如长途行军必须绑腿,一是避免疲劳,二是防止血水淤积。”
张柱国思忖了一番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这些虽然都是细节但若是不注意,很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后果。
“是朕疏忽了。”
张柱国提到的绑腿问题朱由榔确实没有注意到。
哪怕是崇祯末年,正规军都是实行绑腿的。
只是现在这支明军主力乃是当初的大西军。
大西军的身份虽然随着拥护永历皇帝而转正,但骨子里的那股劲却并没有扭过来。
说白了就是流贼的习惯。
流贼是没有正规军那么多的讲究的。
在古代这种细节都是靠口耳相传。
没有师傅带,谁也不会凭空想出绑腿这样的细节。
至于其他细节肯定也有很多缺失,只是一时还没有体现出来罢了。
朱由榔细细一想顿时觉得有些可怕。
这些老一辈的军人还是业务能力强啊。
思忖了一番朱由榔朗声道:“不知爱卿可否有意出任军队的教官,教授他们这些细节?”
传承这种东西还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明军缺的就是这些细节。
一支强军和无敌之师的区别也在于此。
张柱国直是愣住了。
他已经六十余岁,同伴们也基本都是这个年纪。
他实在没有想过这辈子还能再入军营担任教官。
这真是无上荣宠啊。
“怎么,爱卿不愿意?”
朱由榔见张柱国迟迟不发声遂追问道。
“啊,不老臣愿意!老臣愿意为大明做任何事!”
此时此刻张柱国那股要强的劲头起来了。
酉阳军人有啥不敢做的?
大明的军人无所畏惧,不会有任何事情把他们击倒!
“这就好。朕会命晋王去安排一应事宜。”
朱由榔对张柱国的态度很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老一辈的军人还是值得信赖啊。有张柱国这样的老兵担任教官,朱由榔便能放心了。
有了传承这些将士就会被赋予一些额外的东西,将来他们就可以再把这些东西传下去。
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大明的军队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有凝聚力。
这些都是为长远计,眼下未必会立刻就显现出来。
但是朱由榔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大明必须树立自己的军魂,唯有如此大明王师才能做到真正的天下无敌没有对手。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五十四章 滇军入川(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成都府近日来了一支军队。
只是不是想象中得胜的明军主力,而是从昆明辗转北上,经由建昌回到成都的昆明明军。
这支明军由庆阳王冯双礼和黔国公沐天波统领,人数在两万人左右。
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才走过崎岖的山路来到都府。
皇太子朱慈煊接见了他们,首辅文安之全程陪同在旁。
在了解到吴三桂的突然杀出后,朱慈煊对冯双礼和沐天波的决断表示赞同。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二人求援朝廷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前去救援。
即便有,他们能否撑到那个时候也是个问题。
所以及时撤离保证有生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文安之多少有些失望。毕竟是一省之地,就这么被吴三桂捡了漏,让人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虽说皇上和晋王打下了湖广北部,但如今东虏云贵连成一体,互为犄角之下明军再想进攻便很难了。
为今之计只有固守蜀中,等到天子主力班师再做打算。
“太子殿下,依老臣之见,建昌乃是云南入川门户,必须牢牢控制在我军手中。既然庆阳王长期在建昌驻扎颇有经验,不如辛苦庆阳王一趟,让其驻扎在建昌好了。”
朱慈煊闻言转向冯双礼道:“不知庆阳王意下如何?”
冯双礼连忙抱拳道:“殿下折煞臣了,臣休整两日便带兵进驻建昌!”
当初刘文秀还在世的时候,冯双礼便长期在建昌经营军屯,对建昌的情况可谓是十分熟悉。
如果必须有一个人去守好建昌,他自然是最合适的。
而且他刚刚丢掉昆明乃至云南,急于戴罪立功。太子殿下给他这个机会,他怎么好拒绝?
朱慈煊闻言却是长松了一口气。
他还担心冯双礼不同意。真要是那样,他总不能逼冯双礼。
“至于黔国公这些日子便先在成都住下好了。”
对于这个老搭档文安之可谓是十分的了解。
沐天波十分好面子,云南又是他沐家世代的封地。就这么丢了,沐天波面上无光别提多难受了。
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文安之打算先让他冷静冷静再慢慢开导。
“我都听老哥哥的。”
沐天波点了点头,显然情绪很低落。
“如今陛下拿下了湖广北部,忠王又夺下南京,形势正是一片向好的时候,丢掉云南也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事情。”
文安之好言安慰道;“黔国公,若是有时间可以和我一起主持今年的恩科。”
谁知这句话却是激到了沐天波,他情绪激动道:“陛下御驾亲征,我连后方都守不好,还有什么颜面在这里主持恩科。文阁老,你这不是叫士子门用刀戳我的脊梁骨吗?”
文安之摇了摇头道:“黔国公,你不要这么敏感嘛。”
“我想了想,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这样下去整个人都要废掉。庆阳王可以守建昌,我也可以去川东督军。有文阁老在蜀中坐镇辅佐太子殿下,我是放心的。”
文安之叹息道:“你现在即便去川东,也没有什么用啊。奉节除了少量驻军都被陛下带去湖广了。”
“谁说我要靠那些驻军了,我要去川东募军!”
沐天波的自尊心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他沉声道:“我沐家在四川土司中的影响力虽然不及云南土司,但好歹还是有几分薄面的。我想去招募一些土兵。”
这句话倒是没错。
川兵的战斗力在大明军队中首屈一指。
实力最强的当属其中的土兵。
土兵即土司之兵,最著名的是当年的白杆军。
秦良玉本身就是出身土司之家,其族人子弟个个骁勇善战。
秦良玉把他们集结在一起,训练出了一支堪称无敌的白杆军。
白杆军所向披靡,每战必胜,是明军的王牌。
要说白杆军唯一的败仗,可能就是浑河之战了。
不过那也是虽败犹荣,若是明军个个都是白杆军的战力,也不会让东虏窃取了天下。
文安之见沐天波的态度十分坚决,知道自己继续劝阻也没什么用便点了点头道:“若是黔国公执意如此,那便去吧。奉节那边老夫会打个招呼,让他们全力配合你的。”
“多谢文阁老了。”
直到此刻沐天波才觉得把心结打开,现在能有一件事做实在是太重要了。
不管这件事能否做成,只要他尽力了,心里的负罪感就会轻一点,将来见到天子他也不至于无颜面对。
“既如此,黔国公和庆阳王便先回去歇息吧。”
二人车马劳顿,一来到成都便入宫面见太子,想必是累极了。
文安之考虑到这些,建议他们早些回去休息。
二人也正有此意,纷纷向太子和文安之告辞。
二人先后出殿后,朱慈煊叹声道:“老师,孤好怕。”
文安之皱眉道:“太子殿下缘何害怕?”
“吴贼攻下昆明,随时可能北上。洪贼控制贵州,也可能对四川发动攻势。孤觉得就像坐在一个火盆上随时可能被烤熟。”
文安之心道太子说到底还是个孩子啊。
少年心性,平日里在人前还能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但真到了紧要的时候,那种恐惧感却是无从掩饰了。
“太子殿下莫慌,有老臣在不会让太子殿下有事的。”
文安之安慰道:“蜀中的兵力虽说不算太多,但有白文选将军在还是很稳的。”
白文选人称小李定国,十分之能打。
如今冯双礼又率部驻扎在建昌,仅仅是一个吴三桂还不足以威胁到四川的安全。
如果洪承畴倾主力而出,湖广明军可以随时进攻贵州端了他的老巢。
是以明军与清军之间的关系现在十分为妙,属于连环套的情况。
谁先出手反而是露出破绽的一方。
“老师,你说父皇将来有没有可能再次迁都?”
朱慈煊和声道:“如今父皇打下了武昌,忠王又打下了南京。不管是武昌还是南京都更适合做国都啊。”
文安之耐心的解释道:“太子殿下,有一句话老臣要跟您说清楚。不管是成都还是武昌都不是大明的国都,最多只是行都。大明的国都只有两个,其一是北面的京师,其二就是南京!”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五十五章 皇太子的担忧(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孤受教了。”
朱慈煊露出一副羞愧的表情,垂手说道。
“太子殿下一定要记住,东虏只是窃国巨贼,大明才是天下正朔。陛下如今做的努力便是拨乱反正,让天下重归大明。南京如是,将来京师亦如是。所以陛下如果要迁往南京,臣是支持的。”
文安之这么说其实态度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他觉得天子目前不会迁都。
因为南京现在虽然在郑成功手中,但和明军的控制范围是割裂开的。
这就好比当年的四川和夔东诸镇。
天子总不可能为了拉拢夔东诸勋而主动前往兴山、巫山一代定都吧?
“孤总是觉得若能和父皇在一起会更好。”
朱慈煊叹了一叹道:“老师,你说如果我没有做好,父皇会不会怪罪于我?”
“陛下这是在考验太子殿下啊。”
不得不说皇家子弟个个都是早熟。朱慈煊虽然才十来岁,却有着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成熟。
在这点上,文安之是能够明确感受到的。
而且太子殿下生性敏感,对什么事情都很在意。这既是好事,有时也是坏事。
陛下令太子监国,也是希望太子能够多多磨砺吧。
毕竟陛下百年之后,太子是要继承大统的。如果心性不够成熟,天下交到太子手中,天子也不会心安的。
作为太子的老师,文安之自然是倾囊相授。
从为君之道到一些权御之术都毫无保留的传授。
一国储君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太子很聪明,但文安之不确定他是否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东西全部学会。
文安之毕竟已经上了年纪,不确定自己还能够活多久。
在他有生之年他是希望太子能够学有所成的。
“不管将来陛下作何打算,太子殿下都无需担心。血浓于水,陛下是您最亲近的人。”
听了文安之一番话,朱慈煊的心里才算是舒服了一些。
这些日子以来宫里不时有人在他耳边念叨,说皇上把太子留在蜀中是因为想要甩掉这个包袱,将来另立新储。
还有人说皇后娘娘已经怀有身孕。
这些流言听到朱慈煊耳中却是十分扎心。
他也不禁担心父皇是不是真的这么想的。
至于母后是否又有孕了,他实在不敢去想。
生的若是女孩还好,大不了封个公主。
大明如今虽然非全盛之时可比,但养活几个公主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若是生的是个男丁怎么办?
若是父皇把爱都倾注在这个皇子身上怎么办?
朱慈煊之所以能够成为太子就是因为他的两个兄长都在战乱中和永历离散了。这样身为老三的朱慈煊才能够成功上位。
作为永历的唯一男丁,朱慈煊是毫无疑问的太子,根本不用为自己的位置发愁。
但是如果父皇又有了一个皇子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那样父皇可能会考虑重新立皇储,即便父皇没有立即下决定,总归是多了一种可能。
对朱慈煊来说,他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大明能否夺回本属于它的天下,还需要考虑将来这份江山能否由他来继承。
若是折腾了半天,最终皇位落不到他的头上,一切不都是白折腾吗?
文安之当然明白朱慈煊的担忧。
自古皇家最薄情,许多寻常百姓家的亲情人伦放到天家那里就变成了奢望。
照理说皇上对太子很好,但万一将来有了别的选择,确实难以保证不变心。
但眼下若是皇太子因为不在天子身边而患得患失,未免有些显得过于小家子气了。
“殿下请放心,只要老臣一日还在,就会力挺太子殿下的。”
文安之是一个很传统守旧的人,在他看来嫡长子继承制是一种最好不过的制度。
自古便有立长还是立贤之争,历朝历代因此而起的纷争不断。
文安之觉得立贤是导致王朝分裂的罪魁祸首。
因为贤能本身是很难断定的。
到底什么算是贤?
为什么你算是贤我就是昏庸?
肯定会有不服气的,不服气自然就会兵戎相见。
而立长就不会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了。
谁的年龄大是从一出生就决定的。而嫡子则是正宫皇后所出,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完美的皇位继承制度。
当初崇祯皇帝如果把太子派去南京监国,后来大明也不会为了一个皇位诸多藩王并争。
争的最凶的时候,永历帝和绍武帝甚至兵戎相见,打的不可开交。
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如果有崇祯帝的太子在,谁敢争?谁会争?
所以文安之是怎么也不会让这一出闹剧再次上演的。
如果天子动了易储的心思,那文安之就是拼上这条老命也会谏言到底。
“多谢老师!”
朱慈煊感动道:“有老师在,孤的心里便踏实多了。只是忠王打下南京,孤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文安之知道朱慈煊担心的是什么,笑声道:“这点太子殿下就放心好了,郑成功是个忠君爱国之人,他不会起反心的。”
“他或许不会,但他的儿子呢?”
朱慈煊神色一黯道:“曹操也只是做了魏王,并没有称帝。可是曹操一死,曹丕就篡汉了啊。”
文安之摇了摇头道:“太子殿下多虑了,且不说那些。如今郑成功正值盛年,这些都是没影的事。”
虽然文安之这么安慰朱慈煊,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如今郑成功的影响力有些太大了。
功高震主这种事情可不是好事。
当初岳飞也是因为功高震主被宋高宗杀害。
他当然相信当今天子不是这种自毁长城的昏君,但如何处理和郑成功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个难题。
“至于晋王,应该还是拥护大明的吧。”
长期生活在李定国的庇护下,使得朱慈煊对于李定国较为信任。
“有晋王在,即便忠王真的有想法也应该会有所忌惮的,对吧?”
文安之被问得哑口无言,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太子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多的顾虑?
“晋王也好,忠王也罢他们都是大明的臣子。”
文安之沉默了片刻朗声道:“就和老臣一样。殿下切莫要听信了小人谗言,作出让忠良心寒的事情啊。”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