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睡觉会变白
结尾就是之前说过的,秦王把刺客一顿忽悠,让其甘愿赴死,被射成刺猬,然后众大臣齐道:
“恭贺大王又逃过一劫!”
他合上剧本,道:“我已经把它列入五年计划,别再搞什么艺术片了,变成大片的路子。”
“大片?”
张国师挺心动。他这种地位的导演开新戏,要么碰到好故事,要么想尝试点新花样。
大片自己没试过。
“能赚钱么?你别赔本了。”
“现在市场好,东方武侠热,你尽管拍。需要多少人,多少马,多少道具,我给你找。
演员也没问题,程龙、李连结、周闰发、张蔓玉、张国荣、葛尤、巩丽、章子仪、周逊随便挑。”
嚯!
张国师都开始心跳了,“那我试试?”
“试试!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就一点……”
许非提要求:“《卧虎藏龙》是赚美刀的,但我们看太闷了。
这片也是要赚美刀的,我不要求你平衡海内外观众,那太难了。你别拍的那么闷就行,国内也得有点票房。”
“有点是多少?”
“嗯,怎么也得2亿吧。”
张国师:“???”
(还有……)
从1983开始 第八百三十三章 我的话讲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
数日后,还是昆仑饭店。
签到处热热闹闹,于佳佳亲自接待。每个来签到的,都要扫一眼名单,末了心里一惊,面带复杂的微笑。
于佳佳就见他们一写,一看,一抽,一笑,流水化作业。
其实也没啥,她抖了抖名单:
《京城晚报》《京城青年报》《三湘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华商报》《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扬子晚报》……
无非全国发行量较大的晚报、都市报都来了嘛,外加一个京城电视台。
今天的会比上次规格高多了,时代传媒的几位高层都在,现场像模像样,每人都有大枣茶。
许非穿了西装,准时到场。
众记者瞧着他,心思莫名。
假如许老板没提设奖,南都也就偷偷做了。
可许老板先提了,南都的计划暴露,偷偷摸摸的事变得大张旗鼓,各家盯着这块,无形中已是风口浪尖。
谁再想振臂一呼,就得考虑服众的问题,否则你凭什么牵头?各家想推他出来,黄袍加身,实惠是均分的。
那有人问,媒体自己联合不行么,为啥拽着许总?
你评的是电影奖,还是新奖,正需要明星助阵。80%的明星都在他旗下,100%的大片都是他在做。
他不陪你玩,评个什么劲?
“好了,开会。”
“今天针对设奖这个事,第一次跟大家碰头。别的方面不谈,先聊聊两件事:评什么、怎么评?
我的意思是囊括大陆和港台地区的作品,初期不采用报名制,每年1月-12月上映的自动纳入范围。
然后在次年上半年,评出这个奖。”
“那难度很大啊!其它的不说,港台地区的电影怎么选片,评委怎么看?”
“不如就大陆的,港台多麻烦。”
“对啊,还得报内阁批准。”
“没意思!没意思懂么?”
许非敲敲桌子,道:“要评这么一个奖,我在网上就能搞投票,随随便便几百万点击,但有价值么?
入世在即啊朋友们!明年又是十六大,电影改革肯定向前发展,而不是后退。内地与港台的合作必将更加紧密,猜都猜得到。
香港金像,台湾金马,在很多人眼里都比金鸡奖重。
但他们的市场在萎缩,我们在慢慢好转,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一旦崛起不可估量,必须要有个匹配的奖项。
另外强调一点,我不是非得做这个奖,只是事情赶到这了。谁想做,先听我的意见。”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说说评选规则。
金像奖分两轮,第一轮由选民和初选评审团负责。选民就是观众,评审团是业内人士和媒体人员。
他们投票选出入围名单,每奖五个。
第二轮由专业评审团和十三个协会成员投票,评审团还是业内人士和媒体,协会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灯光、美术等等。
两轮的评审不可重叠。
金像有点学奥斯卡,两级架构,协会成员居多。”
“金马奖则是三轮。
初选评审比如18人,负责挑选一个大的入围名单。
复选还是这些人,但人数缩减,比如11人,选出各奖项的具体提名。
终选在复选的基础上,另加入终选评审团,比如6人,达到一个单数人数,17人。
当然,金马奖以前由于评审团长期不变,屡遭抨击。这点我们要避免。”
许非介绍完,道:“各有各的优势,我综合一下。
我准备分两轮,在港台发展自己的初选评审,由他们进行港台的首轮选片,择出每奖三个提名。有特殊情况,或少或多,可申请增减一个名额。
大陆也由业内人士和媒体组成,每家媒体可以出一名评审,同样择出三个提名。
即内地、香港、台湾各有一份提名名单,综合为首轮提名。
第二轮单独邀请评审团,投票得出获奖者。有至少两周的审片期,非引进片怎么办?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在北电、中戏放映。
最终获奖者只有一个。
而第一轮的评审,隔几年换一批,避免长期占岗。”
“为什么是三个提名?”记者问。
“初期阶段,简便为宜。如果搞五个,审片量巨大,周期会拖长,以后可以增加。”
“假如我是初选评委,看电影花钱么?”
“选片期内,凭票报销。”
“主办方给报么?”
“对,有执委会和评委会,执委会不可参与评审,评审也不可评与自己相关的作品。在讨论、投票的过程中,要请公证人员公证,保留视频、文字资料,甚至可以公开直播等。
这是大概,细节还需完善,尤其是公正公开原则。”
“您决定设几个奖?”记者问。
“最佳影片、导演、男女演员、剧本、男女配角、新人导演、新人演员九个,技术类暂且不设。”
“少点吧,比如一部电影票房高,一部电影艺术性好,那怎么选?”
“对啊,而且没有观众票选。”
“有的演员红,只是差一点没拿奖,要不要搞个安慰性的?比如最具人气男演员?”
“再搞个传媒奖,突出性质,比如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
“可以啊!”
许老师拍桌子,笑道:“这些还不够!最好再来个最具才华奖,最具实力奖,最佳全能奖,最佳飞跃奖,年度最受瞩目奖中奖!”
“呃……”
众人尴尬。
“诸位,扔掉过去的习惯,别特么分猪肉了!
你怕不给奖,明星就不来?放心,他们不敢不来。”
许非一条一条反驳:“票房高,艺术性好,怎么选?评审团怎么选就怎么选!没有一个奖可以让所有人信服,只要过程公正,奖就是公正的。
我也从未要求偏袒商业片,只求公平的竞争环境。
你觉得这部片可惜,应该给个奖;你觉得这个演员可惜,干脆并列影帝吧……那跟分猪肉有什么区别?
观众票选更不能搞,太假了!我们无法保证观众看到所有的入围作品。
传媒奖有意义么?形同鸡肋……”
停了两秒钟,又道:“哦,差点忘了,还有一个奖,这名字我取好了。”
他对着底下惊愕的目光,笑道:“金扫帚奖,评选方式与上面类似,颁给每年最烂的电影,最烂的演员,最烂的剧本,最烂的导演!”
“我的话讲完,给你们时间研究,能接受的来找我,我们往下聊。”
(征集奖项名称,另外谁看《姜子牙》了?)
从1983开始 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开露面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
4月6日,香港。
机场出口处,老宋坐在车里看早晨的报纸。上面除了日常的明星八卦,还多了几条大陆消息:
“大陆版《天龙八部》首轮热播结束,以最高21.74%,平均18.31%的成绩创下央视有收视率统计以来的纪录,更拿到单集274万的广告天价。
台湾的中视早已购买版权,日前开播两集,3.58%的收视率同样喜人。中视表示,有信心夺得8点档第一的收视佳绩。
该剧两地火热,更赢得金庸先生亲口称赞,香港电视台亦有引进意向……”
老宋啧啧称奇,单集274万,40集1亿多。
这就是体量啊!他在香港待的越久,越明白体量的概念。
还有别的:
“据大陆消息,天下影视爆出即将开机一部四地合拍的商业巨制,已确定张国荣、巩丽,及多位日韩明星出演,徐克执导,投资逾2亿人民币。
该片保密措施到位,迄今才揭露一角,不禁让人好奇……”
嘁!
老宋表示不屑:你以为你是位面之子,其实只是为王前驱,我才是集大气运于……
“老板,许总出来了!”司机忽道。
“哪儿呢?”
他赶紧下车,见一人走出来,高大帅气,满满的36岁男人成熟魅力,正是许非。
许老师bia的一个拥抱,笑道:“又要叨扰了,这次得待上一段时间。”
“那正好跟徐导他们一块,反正月末开机。”
俩人上车,老宋道:“你最近的风头都吹到香江来了,全港的狗仔都盯着那部片,还有记者问我,我说等一等,该公布的时候自然会公布。”
“香港跟日本合作挺多吧,至于这么激烈?”
“市场不景气,周星弛求3千万都求不来,何况是2亿……”
“号称号称!”
“哦,号称2亿的大制作。”
“那他们得淡定,后面还有一部2亿呢。”
“还有?”老宋惊了。
“我这次来,六件事。
第一,我想见见港台的一些电影学者和媒体人员,聊聊新奖初选的事情。
第二,这个。”
许非摸出一张帖子,老宋一瞧,是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和金像奖的邀请函。
“嗯?”
他莫名一顿,把前两条联系起来,隐约猜出点意思:“你现在要公开露面了?”
“早晚也得露,这个阶段最好。”
许非没细说,道:“第三,跟你研究研究下面的工作。第四,准备张艺某的2亿大片。第五,顺道去日本。”
“……”
老宋等着,等半天没动静,问:“剩下那个呢?”
许老师神色微妙,凑近了一点,悄声道:“哎,你说懂王真的假的?”
…………
香港金像、台湾金马都有配套的电影节,通常在颁奖礼之前举办。
香港国际电影节是非竞赛影展,以展映、首映、交流、鼓励新人新作为主。每年都有一批菜鸟导演过来,或者文艺片进行首映,好歹是个宣传的机会。
许非收到了影展和金像奖的双邀请。
前者出席一个“中华电影在21世纪的定位”座谈会,后者作为《卧虎藏龙》的出品方。
他在酒店简单收拾,便前往举办地。今天刚好开幕,有两部开幕片:杨凡的《游园惊梦》、让雅克·贝纳克斯的《死亡转账》。
这种影展纯属艺术交流,毫无商业性。
他到的时候,《游园惊梦》已经放完了,进入采访环节。但无所谓,上辈子看过很多遍了。
大概讲一个姨太太爱上丈夫的表妹,表妹却喜欢男人,男人最后跑了的故事。充分揭示了“姬爱直女”的悲惨道理。
“许先生!宋先生!”
坐在前排的徐克招招手,给他们让出位置,低声道:“你怎么也来参加?”
“我接到邀请了,刚下飞机不久。”
“那你应是讨论会,今天可以休息的。”
“看看老王嘛。”
徐克目光转到台上,青涩的吴彦祖居中,王祖贤和宫泽理惠一左一右。
记者拍疯了,90%集中在老王身上。她93年拍完《青蛇》,便告别港台影坛,《游园惊梦》是时隔8年的回归作。
其实还有一部《东邪西毒》,戏份全被墨镜王剪掉了。
“……”
许非也看着台上,老王年纪并不大,34岁而已,但已显出疲态。再过两年,她拍完最后一部戏《美丽上海》,彻底退隐。
反观另一边的宫泽理惠,28岁还在巅峰,美艳动人。
他一副怀旧的神情,徐克误会了,笑道:“她好久不回香港,我今天来捧场的,等下介绍你们认识。”
“不必认识。”
许非摆摆手,道:“有些人距离近了,就没意思了。”
“嗯,许先生高境界。”
徐老怪点头,王祖贤啊!当年跟林建岳也是沸沸扬扬……
采访结束,陆续离场。
老王挺着172cm的虚报身高跳下来,给徐老怪一个拥抱:“多谢你能来。”
“我一直在等你啊,现在有没有心情出来拍戏?”
“我……”
她顿了顿,道:“其实我准备息影了。”
徐克也一怔,认真道:“除非你对电影完全失去兴趣,否则不要这么讲。你想拍戏了就告诉我,有些角色别人演不了的。”
“我会考虑的。”
老王抹身走了。
徐克瞧着她离开,忽道:“有没有一种,一种……”
“黄金时代消亡的感觉?”许非接道。
“唉,就是这样喽。我就算再想拍武侠片,都找不到演员啊。”
徐老怪叹了口气,心里又想,或者这部片找她客串一下?
王祖贤三个字,在日韩也是风靡过的。
…………
许非休息了一晚,7号去逛影展。
今年分好几个单元,影迷嘉年华、世界之窗、亚洲视野、中南美洲风情画等等。其实都是展映。
没什么含金量和竞争力,价值就是宣传,片商也能挑一些独立电影。
所以很多亚洲电影人过来,许非见到了两位后世熟知的韩国导演,带着作品参展:《漂流欲室》的金基德、《绑架门口狗》的奉俊昊。
奉俊昊,韩国扛旗的人物,《杀人回忆》《汉江怪物》《雪国列车》《寄生虫》。
《绑架门口狗》是他的处女作。
跟着便是那个“中华电影在21世纪的定位”座谈会,意外碰见了陈国傅,作为哥伦比亚公司的亚洲区代表参加。
还有港岛的一些业内人士,包括《电影双周刊》的创办者舒琪。
此舒琪非彼舒淇,乃香港著名的电影学者,金像奖便是他发起的。
从1983开始 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水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
“每年金像奖典礼的花费,要四五百万港币,包括嘉宾的接待、典礼、酒会活动。
这笔钱通常来自电视转播权和赞助,近些年行业衰退,经费上很拮据的。今年电视台只肯出50万,根本不够嘛!”
“电视台为什么压价呢?”
“收视率低,低就招不到广告,招不到广告只好压转播费。最后由香港电影基金拨出二百万,才解了燃眉之急。”
“那也不太够啊?”
“对啊,所以一切从简。有个颁奖嘉宾,我不讲是谁了,她就很体谅,表示自己拿一半的接待费。
哇,以前怎么敢想?就很尴尬。”
在刚落成的香港电影资料馆内,文化沙龙的样式,底下有些媒体和观众。
台上五人,包括许老师。
讲话的正是舒琪,他虽然发起了金像奖,却早已远离了组织者角色,由“香港金像奖协会”全权负责,现任主席是程龙。
他直言不讳,道:“去年票房第一《碟中谍2》,3613万。第二《玩具总动员2》,3573万。第三才是本地片《孤男寡女》,3521万。
这种情况一点不奇怪,整个行业都在下滑,民众对电影的热情消减。原因老生常谈,海外市场丢失,不守商业信誉,作坊式生产等等……
其实港片的水准并未下降,但外部变化太快,我们没有跟上,还是老脑筋。”
“那你对今年的《少林足球》怎么看?”
“票房肯定会爆,但治标不治本,我对香港电影持悲观态度。”舒琪道。
“陈先生有什么看法?”主持人问。
“我想说体量这个概念,现在各地市场都受到好莱坞冲击,香港、台湾的体量都不够强大,争不过人家,市场只能被抢走。
但并不完全是坏事,华语电影,我指的是商业片,缺乏专业精神和工业化制作。我们要学习好莱坞的长处,用来发展华语片。
比如哥伦比亚,我担任亚洲区的制片总监,我们出资金,集合华语电影人才,拍摄优秀的本土作品,或国际化作品。
我觉得是目前的出路。”陈国傅道。
“那你不怕对好莱坞形成依赖,尾大甩不掉?”许非笑道。
“等我们掌握了先进的理念和制片模式,自然就不用依赖嘛。”
“可你没资金啊!你现在靠好莱坞投资,等自学成才把人家一甩,拍拍胸脯说行了……可钱呢?钱从哪儿来?”
“我认为是这个逻辑,我们交流一下……”
舒琪扶了扶眼镜,道:“陈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先借助好莱坞的力量学习、提升,先出好作品。
既然好作品有了,投资方的信心也会增加,到时候环境也会变好。”
“对对。”陈国傅点头。
“环境指什么?”
“市场。”
“哪里的市场?香港?台湾?干掉好莱坞,抢回最高票房1.14亿的本土市场?你们有信心打赢《铁达尼号》?
还是说服老板投资5千万,拿个6千万的票房?或者抢回东南亚自留地,或者像嘉禾那样进军美国?”
“……”
全场尴尬。
香港票房最高的是《铁达尼号》,1.14亿,被本土电影人视为天堑。而台湾、东南亚以前是港片的主要销售地,现在也被好莱坞攻占。
许非毫不留情的揭短,让底下议论纷纷。
主持人见状,赶紧道:“这位许先生我再介绍一下,大陆的著名电影人,出品过《风声》《天下无贼》《天龙八部》等等。
许先生,你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我想说,跑题了,前面几位讲的跟今天主题不挨着。
中华电影如何定位?
答案就在题目里,中华电影,当然定位成中华了!
我的观点是,华语电影在21世纪的发展,将会以大陆为基础,囊括三地的优质资源,共同创造一个市场盛景。”
嗡嗡嗡!
底下又议论,这靓仔是谁啊?
主持人忍不住问:“你的根据是什么呢?”
“简单,我们先来看现在缺什么?”
许非伸出手指头,一样样道:“缺理念,缺工业化,缺人才,缺好剧本,缺市场,缺观众热情,缺拍摄资源……总结一个词,刚才陈国傅讲的,体量。
陈先生说先向好莱坞学习,然后自己单干。可以,但单干之后,你何去何从?你还是需要市场,需要资源。
只有大陆有这个体量,整合华语电影资源,并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对抗阵地。”
“恕我直言,你的《天下无贼》拿到1.4亿票房,但对大陆的人口来讲,你口中的市场并没有说服力。”一人道。
“1969年,香港票房冠军131万。79年是786万,80年首次破千万,是《师弟出马》。
82年《最佳拍档》首破两千万,85年《福星高照》破三千方,90年《赌圣》破4千万……到95年《红番区》,5691万,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之后逐年下滑。”
许非做了充足准备,数据张口就来:“这是一条很明显的抛物线,从起步阶段慢慢提升,到顶点,又盛极而衰。
诸位心知肚明,此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大陆也如此,从1994年才开始有规则的票房统计,相当于你们的起步阶段。
去年刚刚施行了院线制,首批30条院线,1581块银幕,第一部试水片《天下无贼》,两天3200万票房!两周9000万!
而今年到现在,不断有影院加盟,已经达到了1680块银幕。江志强先生,他在大陆的影院就在我的院线里。
由此可见,大陆绝对是一个强大的市场,拥有无穷潜力。
你们研究香港电影,客观真实;研究大陆电影,就别如此双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