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从1983开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睡觉会变白
另有其他种种。
哥伦比亚的大卫决定买断《风声》的海外版权,此类片子不吃香,但也能卖点钱,何况许非开的价贼便宜。
新影联的领导在嘀咕如何将《风声》收益最大化,并下死心要防盗版。
更有赵宝华一票电影师爷,沉着脸走出大厅。
他们之前都在讥笑,认为许非不可能拍好主旋律,结果官方背书,接下来肯定要大力宣传。
他们还得写文章称赞,跟吃屎一样。
再说大领导出来,仍很有兴致的跟秘书讨论剧情。
八、九十年代,高层对文艺事业是真重视,动不动就亲临观影。秘书明显是个影迷,道:“《风声》真的不错,今年票房前三又没跑了。”
“前三?”
“对啊,从94年施行分账起,许非出品的电影就没跌出过前三。
95年《阳光灿烂的日子》6千多万,排第三。第一是《真实的谎言》,这个您知道,拿了一亿票房。
96年《有话好好说》5千多万,排第二,把《龙卷风》都压过去了。
他那几部贺岁片也不错,皆在年度前七。”
“那今年呢?”
“今年目前第一的是《侏罗纪公园2》,7210万。第二是《鸦片战争》,7200万,就差了10万。”
秘书忽然兴奋起来,张了张嘴却没言语,免得瓜田李下。
《风声》,极可能冲第一啊!
“……”
领导倒没想这回事,因为票房数据最直接,他听进耳朵就一个想法:
好嘛,我泱泱大国50万电影工作者,就这么一个能打的!
…………
“《风声》以扑朔迷离、悬念迭生的情节结构,为我们展示了抗战时期一段悲壮寂寞的英雄史,以及他们对祖国与人民的忠诚信仰。
是一部水准极高,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影片。”
“《风声》贡献了几年来最惊艳的群像表演,巩丽、张蔓玉、葛尤、姜闻、梁佳辉这些名字汇聚在一部电影中,我们难以想象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表演这个词,从未如此清晰的呈现过。”
“开头的特效令人炫目,我们总在吹捧好莱坞大片的视觉盛宴,却不想着自己这块土壤仍是荒芜一片。
剧组请来香港公司操刀,据称短短几分钟,花了一千余万。
学习先进技术,拍出我们自己的东西。
落后就要挨打。”
“《风声》以强大的演员阵容,扎实的剧本,先锋的拍摄手法……几乎让人忘记了它的性质,一部主旋律电影。”
国家宣传的力量,是谁也比不了的。
许非享受到了《鸦片战争》的待遇,甚至还要强大,铺天盖地的媒体赞誉,睁眼闭眼全是《风声》。
而大领导听取意见,指示道:“不建议组织中小学生观影。”
天下也在呼吁:“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本来就是儿童不宜的东西,结果起了反向宣传的作用。越不让看,越想看,因为提到“儿童不宜”四个字,成年人总会想到黄暴上。
首映过后三天,《风声》开始第一轮上映。
刚一亮相,就霸占了京城、魔都、羊城等地的电影市场。或冲着明星来,或冲着黄暴来,或闲着没事来的……
总之,很多人是看下去了,且非常喜欢。
“最令人惊喜?葛尤吧,我一看他就想笑,后来一看他就害怕,太变态了!”
“哭了,对,哭了!”
“怎么说呢?虽然也是爱国主义什么的,但跟以往的完全不同……说不好,反正我挺喜欢的。”
“我觉得多拍点这样的电影特棒,观众不是不爱看主旋律,主要是吸引力不够。”
搜狐迅速推出《风声》专题,bbs更是热火朝天,尺度大开。
“有生之年!我的梦想居然实现了,巩丽和张蔓玉!”
“我和朋友们看完,讨论了一宿里面的酷刑。尤其是绳子,现在看到绳子就兴奋,啊呸,害怕。”
“赤果果的性暗示,不,应该是通过x虐待来获得快感,以前的人真变态。”
“我怎么觉得巩丽和张蔓玉有点小暧昧呢?”
“不是小,是大大的暧昧,楼上的我们细聊。”
9月5号上映,跟着教师节,中秋,国庆。
在国庆前夕,上映两周半的《风声》反而又迎来了观影高峰。因为包场开始了,各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等等,都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也没落下,学生不让看,老师可以看啊。
政策绿灯最霸道,以前许非出片子,仍要一个省一个省去谈发行。这次爽快的让人害怕,分账怎么算、几号上映、用什么海报、明星见面会……全盘接受,畅通无阻。
包括一直不对付的那个省。
老总已经换掉了。
外面喧嚣阵阵,许老师也没闲着,只是有点蛋疼——他忙着参加各种座谈会。
电影协会的、文联的、市部门的、中央部门的,级别一个比一个高,推不了。车轱辘话反复说,议题就一项:
“主旋律到底该怎么拍?”
“我觉得任何电影,都要分三个步骤:让观众能掏钱进影院,让观众能看下去,然后才会有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风声》说白了很简单,明星造势,观众见着大明星了,诶,第一步就成功。
他们愿意掏钱去看,然后片子质量好,这就能看下去。”
“有人说《风声》是个例,投入太大,制片厂承受不了。那我想问问,以前的主旋律大片花的钱多不多?
不亚于《风声》吧,为什么市场表现一般?”
“思路啊,不能再固步自封,必须要创新!”
“……”
有的赞同,有的反对,但反对的也说不出啥,人家成功了。
举国气势,吊打今年的所有作品,包括《鸦片战争》和《侏罗纪》
总之,业内对主旋律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还可以这么拍……
(还有……)





从1983开始 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个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呜呜呜……”
杭城的一家电影院里,银幕上滚动着演职员名单,片子已然结束。
这些观众有第一次看的,也有二刷的,皆是眼圈通红,坐在椅子上没动。约莫过了一会,门忽然被推开,一行人走进影厅。
“哗哗哗!”
“张蔓玉!张蔓玉!”
“姜闻!”
“巩丽!巩丽!”
掌声欢呼声刹时间响起,正是《风声》剧组的见面会。
“好了,安静一下。”
“大家安静!”
主持人说了好几遍,才渐渐平息,道:“首先要解释一下,剧组刚从蓝鲸过来,车坏耽搁了一会,所以迟到,希望大家谅解。”
“没关系!”
“那就多待一会吧!”
“对,多待一会!”
“哈哈哈!”
场子火热,跟着自我介绍,导演加五大巨星,外加付彪、辛白青全在,许监制站在下面看。
自上映以来,他领着主创到处跑,让三位香港人苦不堪言。
香港那么大点地方,哪需要路演啊?可没办法,写在合同里的要配合宣传。
其实痛并快乐着,他们体验到了非常新鲜的,内地观众对自己的热情和喜爱。每到一处,铺天盖地欢呼雀跃,让两个出道十几年的老演员也不免心潮澎湃。
到了互动环节,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抢到机会:
“张蔓玉姐姐,我特别喜欢你!我想问问,你参演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呃,普通话好了一点。”
张蔓玉开了句玩笑,正经道:“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电影做法,受益良多。还有认识了新朋友,像阿丽……”
“阿丽?听着像刚进城的乡下姑娘。”姜闻插话。
“叫小丽就挺好。”葛尤道。
“小丽还没进城呢。”姜闻道。
“哎,你们别打岔……”
巩丽搂住张蔓玉肩膀,惹得阵阵尖叫,笑道:“你接着说。”
“我还讲什么,就是以前不熟,现在蛮好的。”张蔓玉翻白眼。
“哈哈哈!”
港台明星在内地观众眼里,一向如天上的星星,遥远神秘。结果亲眼见到,哇,不是那回事嘛!
时间有限,半小时的见面会。
很快到最后一个问题,一男子道:“请问陈可新导演,听说您是泰国……”
“我出生在香港,12岁到泰国定居,但后来的事业发展全在香港,我觉得自己蛮算个香港导演的。”
“哦,不好意思。我想问问,您可能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是怎么理解并拍摄出这么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电影?”
“呃,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人的共通性。当一件感动的事情出现,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感动。
当然你讲的问题也有,在这里我想感谢大陆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许非先生。他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让这部电影得以向正确的方向行进。”
“好的,感谢大家,今天见面会就结束了……”
人们陆续往出走,现场也有记者,拍了好多照片。《风声》可是社会话题,只要有相关文章,销量都能升上去一些。
一哥们嘀咕道:“陈可新怎么老提许非啊?”
“怎么了?”同伴问。
“他在魔都、蓝鲸都提过,哎哟那个吹捧啊,他自己不是导演么?”
“不懂了吧?”
旁边一位同行接茬,道:“据说《风声》从立项、剧本、选角、投资建组,再到具体拍摄,都是许非一手包办。
陈可新是导演,但现场也得听他的,没看他挂的是监制么?”
“哦?合着陈可新就是打工的?”
“可不。听说都是许非在片场镇着,不然那么多大明星,谁肯乖乖听话?”
……
一行人从蓝鲸来,马不停蹄的直奔影院,晚上才找酒店入住。
吃了饭,聚集到一个大套间。
巩丽毫无形象的脱鞋,盘腿一坐,抱怨道:“累死我了,没有你这么折腾人的。”
“我也好累啊!”
张蔓玉瘫在椅子上,一个劲摇头:“比拍王家卫的电影还累。”
“我拍了那么多片,还第一次跑这么多城市,大陆果然大。”梁佳辉感慨道。
“时代变了,懂不懂?你看看你们,巩丽,自以为国际巨星……”
“滚!”
“你就算国际巨星也得宣传啊。我已经给你们降低强度了,你问问葛大爷,他宣传贺岁片得跑多少地方?”
“全国,全国。”葛尤捏着个苹果,不忍提及。
“其实好莱坞早就有这种形式,1912年的《伊丽莎白女王》就是第一部搞巡回首映(路演)的电影。后来《一个国家的诞生》《音乐之声》也搞过,盛极一时。”
陈可新在美国念大学,比较了解:“只不过他们更有仪式感,像戏剧表演,整场有序曲、幕间转换、中场休息和结束音乐。
我们这种,呃,更有效率。”
“好莱坞现在还有么?”许非问。
“现在很少了,都是直接送去公映。因为以前讯息不发达,如今他们的宣传、发行体系已经非常强大。”
陈可新推了推眼镜,道:“许先生,我冒昧问一下,《风声》的票房达到多少了?”
“六千万。”
“哇,那么劲?”张蔓玉惊讶。
“你傻呀!”巩丽道。
“我哪里傻,香港六千万能拿第一了。”
“大陆这么大,六千万还多么?”
巩丽说着说着没底气,道:“不过我们产业不行,第一也就七八千万的样子。哎许老师,你目标多少,能超过侏罗纪么?”
“侏罗纪多没劲,起码拿一个亿吧。”
“你真的假的,别吓唬人。”葛尤一脸惊恐。
“差不多能行。”姜闻点头。
“要说之前,我还犹豫,看现在这势头,不喊一亿都对不起你们。”
许非笑了笑,道:“明天我就让公司放出消息,定期统计票房,咱们实打实的,说一亿,就一亿!”
……
后世银幕块数多,全国统一上映,周末两三天就好几亿。
这年头银幕少,还分区域上映,票房增长慢,放映周期长。像《鸦片战争》六月公映,过三个月才统计,约莫有7200万。
《风声》一个多月,六千万,已经是奇迹了。
但许非觉得远远未够,90年代国内最高天花板,泰坦尼克3.6亿!以当时的市场环境,能逼出3亿多票房,那才叫变态。
所以《风声》肯定还有潜力,肯定还有很多人没看。
于是这边继续路演,那边媒体不停放消息:
“《风声》誓破侏罗纪,力争年度票房冠军!”
“本周票房六千万!”
“鄂省全面上映,本周票房六千九百万!”
“巴蜀全面上映,本周票房七千九百万!”
“《风声》超越侏罗纪,锁定冠军,票房还在继续增长!”
观众看电影,有时会有一种从众性,你看我看,大家都看——当然首先品质得好。
一时间,许非感受着影迷热情,仿佛穿越时空到了《战狼2》那个年代。当时自己跟犯病一样,每天都刷一遍票房数据。
看着《战狼2》打破一个又一个记录,莫名觉得骄傲。
《风声》也如此。
而事实上,当它突破八千万,还在稳定上升时。谁都清楚,一亿已经唾手可得。
(感谢新萌主……)




从1983开始 第六百六十九章 第一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
11月6号,星期四。
初冬微寒,京城的行人已裹上外套,行道树落叶纷纷,颇显衰败。
张总已经换车了,皇冠换成了大奔,从亚运村开出来,没两分钟就停下。蹭车的陈总摆摆手,走进汇宾大厦。
蛮开心的样子,蹦蹦跳跳的跑进大厅,活像一个32岁的小姑娘。
“陈总早!”
“陈总早!”
几个员工正在等电梯,小旭眯着眼,“你们看见什么了?”
“什么都没看见!”
“嗯。”
嘁!
员工们交换眼神,明明就逗比傲娇,偏对外装高冷,呸!
上七楼,小旭穿过大大的办公区,随口问:“报纸来了么?”
“还没呢。”
她进了办公室,不多时林乐怡也冒泡,问:“报纸来了么?”
“没呢。”
又过一会,其他几个中层也问:“报纸来了么?”
“应该快了吧。”
众人正常工作,只有些心不在焉,像藏着什么事情。
今儿周四,是《中国电影报》发行的日子。每周一刊,上面有独家权威的票房数据。上周公布的《风声》票房,九千一百万。
等了十几分钟,一个员工忽然跑进来,手里扬着一份报纸喊:“破亿,破亿了!”
“哈,我就说嘛!”
“快拿来看看。”
大家凑过去,一人念道:“截至上周日,《风声》的票房正式突破一亿元大关,达到1.01亿。
90年代以来,国产片过亿的只有一部《焦书记》,今年终于诞生了第二部。据悉,《风声》上映刚好满两个月,同时打破了票房累计最快纪录……”
不长的一篇文章,众人看了颇久。
最近一段时间,传媒员工个个挺胸抬头,莫名自豪,出去说话都大声。这不是“别人家孩子”,这叫“别人家老板”。
“电影还在放映吧?你们说会不会破两亿?”
“两亿太难,一亿几千万吧。”
“哎,快给里面送去,不然又被骂了。”
一人赶紧拿着报纸,敲开办公室门:“陈总,报……”
“行了,那么大声早听到了,给影视城去个消息。”
“好的。”
员工悻悻出去,小旭给张俪打电话,刚接通就忍不住乐:“你知道了么?”
“知道了。”
“哎呀,许老师果然争气。”
“是呀是呀,我都觉得光荣。”
“他几号回来?”
“犒劳犒劳他……”
…………
象山,影视城。
除了《大宅门》,其余剧组都接近收尾。这边降温不明显,演员穿着单薄的古装衣裙也无所谓。
最近《风声》动静太大,影视城也受影响。
专门放了一天假,去县里影院看片,看完哭天抹泪。周逊哭得最凶,忽觉气运被夺……嗯?
《还珠格格》仍然在,要12月杀青。
期间去了一趟坝上草原,去了一趟避暑山庄,余下全在象山。大家混这么久不说熟,平时也能聊几句。
此刻拍摄间隙,周逊正跟一个小胖子聊天。
说着说着,忽听那边欢呼起来,忙问:“怎么了?怎么了?”
“风声过亿了!”
“哇!”
她嘴巴咧开,比别人更开心,因为这是粑粑的电影,赶紧过去参加庆祝。制片人也捧场,高声喊:“今天提前收工啊,晚上好好吃一顿!”
“哇哦!”
“许总我爱你!”
“他不在你喊什么?”
“不在我才敢喊啊!”
“……”
《还珠格格》那边习惯性沉默,对这种等级差,早就见怪不怪。
正嚷嚷时,忽见一个制片跑过来,急慌慌道:“迅哥儿,快跟我回酒店!”
“怎么了?”
“收拾收拾,回京城,你得去趟日本。”
“啊?”她懵。
“东京电影节,《苏州河》!”
…………
《苏州河》剧本没过审,直接走的香港制作。
不算禁片,因为压根没打算在内地上映,从香港报的名。东京电影节好歹是a类活动,有一定含金量。
本届入围的影片都不太熟,只记得许鞍华的《半生缘》。
《苏州河》在历史上只拿了几个乡镇企业奖,其实品质并不低,美国时代周刊评年度十佳电影,它排第四。
典型的先锋作品。
周逊稀里糊涂的被送回京城,跟楼烨、段龙一块准备出国。
与此同时,《风声》破亿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没办法,近几年被好莱坞压得太狠,难得有一部国产的,还是主旋律电影,占据年度第一。
意义重大。
天下虽然出品了那么多电视剧,好几部贺岁片,都没这次来的干净利索。毫无争议,大陆第一制作公司!
尘埃落定,在外漂泊宣传的许老师也终于返家。
“老板,你太牛逼了!”
“太牛逼了!”
“行了行了,好好开车。”
从机场奔市区的路上,小莫一路口吐芬芳,兴奋的不得了:“我自己看了一遍,又跟几个战友看了一遍。”
“哦?他们怎么说?”
疲惫的许非强打精神,挺好奇战士的想法。
“呃,什么潜伏、情报、接头啊,感觉有点假。但没关系,电影嘛……”
他一手扶着方向盘,一手比划,“我说不好,反正就热热乎乎的,从心里往外,黏糊糊的……”
“咋还看吐了?”
“啥啊?是感动,我们最喜欢吴大队了,真爷们!”
小莫是位好战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的战友想必也一样。能得到这些人的认可,许非还是很开心的。
“滴滴滴!”
眼瞅着到家了,手机忽然响,里面传来某个秘书的声音。
“喂?小许,回来了么?”
“刚回来,有事么?”
“不是过亿了么,最近好几位领导都看过了,刚才谈起这事,就想见见。我说你可能刚回来,领导说正好啊,给你接风。”
“别别,我可受不起,见个面就行……”
说了几句挂断,许老师头疼:“掉个头吧。”
“去哪儿啊?”
“中南海。”
……
夜深,北风忽起。
许老师跟一帮大领导吹水哈拉,比干什么工作都累,好容易完事,被小莫送回家。
爬上楼,咚咚敲门。
“吱呀!”
张俪开门,笑靥如花:“呀,大英雄回来了。”
“好香啊,你俩没吃呢?”
“等你呢!”
小旭哼道,打量一番:“我瞧瞧,没少块肉什么的。”
“说点好的,我都快饿死了……”
他洗了手,往桌前一坐,全是自己爱吃的,忽生感叹:
1...7677787980...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