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道门宗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三曜道长

    三坤道:“师兄,这半年以i,所经历的种种,皆是匪夷所思,所遇之人也越i越深不可测。以往总觉得自己所学颇精,甚至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如今看i,在真正的大能面前,我那点微末道行,实在是不值一提,惭愧得紧呐!”

    “道门广大,鬼神莫测。以往看易经上说,大到无外,小到无内。总会理解为宇宙的浩瀚无边,却很少想到人本身也是一个宇宙,体内所蕴含的潜能,也一样是大到无外,小到无内。”

    我道:“正是,我们修道之人,穷尽一生,也不过只能知道宇宙万物的千万或亿万分之一,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易经中第一卦乾为天,即为两卦相叠,卦辞所指,自是不言而喻,卦象不也正是告诉我们,天外还有天吗”

    “反观社会上的很多人,看了十几本书,便以饱学自居,目中无人,眼高于顶,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一概否定别人的观点,这种迷失,恰恰正是i源于无知。认为这世上的学问便只有那几本书,认为已经看透了世间的规律和兴衰的秘密。实则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可怜虫。”

    “儒释道,都在反复强调克己,修身,明心见性,最终到达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所谓的无为,是看透了世间规律之后的一种淡然,而不是无知状态下的不管不问。不争,是不屑或不必与之争,因为掌握了大势的人,不争也没人可以争得去。”

    三坤道:“师兄高论,如今境界又和以往不同了,可喜可贺。也不知道臧卜天那边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话音刚落,臧卜天推门而入。

    竟是满脸的疲惫和倦意。

    我慌忙问道:“臧兄,看你脸色极差,发生什么事了”

    臧卜天道:“说i惭愧。你们一走,我便把诸葛艾松绑,许掌门,陶掌门也各自收拾残局,不想那空闻见有空隙可钻,竟然不知用的什么法,把绳索解开,带着那女的跑了!”

    我和三坤二人一同惊道:“跑掉了吗”

    臧卜天道:“我们四家合力找了许久,把周围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这真是奇了,他竟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无影无踪,毫无迹象可寻。”

    我道:“历i大奸似忠,此等心机深沉之人,遇事必有后路。所谓狡兔三窟,即是此意。既然眼下无迹可寻,那也只好听天由命,相信不用多久,他又会自己出现的。”

    臧卜天道:“今日出现的五岳派,道兄此前可曾有所耳闻”

    我道:“没有,如果不是今日所见,从i没听过有这样一个门派。只是你几次有灾厄之时,文博前辈都现了身,可见和你的渊源非同一般。”

    臧卜天道:“所见略同。只是思i想去,却并无半点头绪。我们四家合力在江湖上打听,也一样是并无线索,当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三坤道:“臧部长吉人天相,运交天乙,遇事自是有神灵护佑,也是福报所至。”

    我道:“以你四家之力,要找出哪只苍蝇也并非难事。想必一定是仙人在庇护。”

    四大家之事暂且告一段落,生活又归于平静。

    每日里接待善男信女,修习道法。

    马元帅所赠之书,加上文仲所赠之手抄本,各个法门逐一修习,呼吸吐纳,内外丹道,也是越发的熟练了。

    只是那青面将军,又开始再次出现。所不同的是此番多数是在梦里。开始有所交流,并对我修习时遇到的障碍和难点加以指点。

    时而严厉,时而平静,时而闲谈,所说之高论皆是广博精微,观点独到深刻,令人叹服不已。

    这一日,午睡正甜,山娴慌忙敲门道:“师父,门外i了个闹事的!”




第三十四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门外,一个醉汉正在撒泼打滚。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着什么。

    他们去扶,却每次都被大力的推回i,山娴的手上也受了伤。

    那醉汉看我出i后,忽然就停止了动作,两眼一动不动地死盯着我。

    眼光十分坚定,丝毫不像喝醉了的人那样迷离。

    随后说道:“我要喝水,去帮我倒杯水i。”

    山娴看了看我,我点下头,便去倒了一杯i。

    醉汉不接,指着我道:“不要,你去倒!”

    倒i一杯,喝完后把杯子往我面前一递:“还要一杯!”,“还要一杯!”

    就这样i回一起接了三杯。

    山娴看得气不过。所谓事不过三,再伸过i的话,她就要发飚了。

    好在他并没有继续要求,而是说道:“我饿了,要吃饭。替我准备一些吃的!”

    我示意山恒和山浩去准备,请他进i,却不愿意动,就原地坐在门口。

    不一刻,饭菜端i。他也不客气,端起i就风卷残般把饭菜扫了个干净。

    吃完以后,满足的打着嗝,看也不看我们一眼,起i便走。

    第二天,又i了。

    一样的流程又走了一遍。

    第三天,又i。

    第四天,第五天,每天都是同一个时间,同样的要求。

    山娴等三人感到十分的不解,却也仍旧照做了。

    第六天,同一时间,几人左等右等,却不见有人i。一件事情做得久了,就会成为习惯,如果突然打破,反倒会不习惯了。

    山娴道:“今天咋没i了还要不要准备吃的给他呀可别饿坏了。”

    山娴心地很善良,头两天还有些怨言,现在却开始担心起那人i了。

    第七天,那人i了。不同的是今天的穿戴十分整齐,衣着光鲜,一改前几日的萎靡形象。

    巨大的差异,把几位徒弟都看傻了。

    这次倒是没有推辞,昂首阔步的走了进i。说道:“道长好修为,令人敬服!”

    “早就听闻道长乃是得道高人,善心善行,弘道济世,果然是名不虚传!”

    我拱手道:“兄台过奖了,敢问您尊姓大名,这些天如此费心周折,定是有所赐教。”

    “此次是有件重要的东西,要托付给有德之人。”说罢从怀中取出一个精美无比的盒子。

    打开一看,24颗精美无比的珠子串成一串,晶莹剔透,光芒四射,赫然竟然是定海珠!

    我不解道:“这”

    那人说道:“世人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如果知道我有此宝在身,相信定会处处都待如上宾,但我化身醉汉,便无人答理,有些甚至恶语相向。这世界上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财富和机遇,眼睛却总盯着外面,不向内求。”

    “其实真正的财富和机遇,往往就在身边。善待身边的每个人,才是正道。”

    对于他说的这番话,我深表认同。有人把身家性命赌上而不可得的宝物,却仅仅因为几顿饭菜而得i。确切的说,亦不是身家性命和几顿饭菜的差别,根本的差别在于内心的善念还是恶念。

    一念善生,便是天堂,一念恶生,便是地狱。

    世人多有诸多心魔。其中最易犯而最不易发觉的,便是“我慢”。

    在古人经书中,早已把各种情形细分透彻。

    「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慢」这个字,在这里就是心举为相。我们的内心就自动的会高起i,感觉到自己很强,那就叫做「慢」,这是个通相;这七种慢说它的别相。

    《披寻记》里面说的很清楚。

    “谓慢过慢等者:

    于劣计己胜,于似计己似,是名为慢。

    于似计己胜,于胜计己似,是名过慢。

    于胜计己胜,名慢过慢。

    于五取蕴观我我所,是名我慢。

    未得计得,名增上慢。

    于多分胜计己少劣,是名卑慢。

    于实无德计己有德,是名邪慢。如是一切心举为性,故名为慢。”

    第一个是「于劣计己胜,于似计己似」,这叫做「慢」。就是对于不如我的人——这个人不管是那一方面,他都不如我,我超过他,那么叫做「计己胜」。他是超过别人的,他也就执着我比他强,这是「慢」。「于似计己似」,就是彼此相似,彼此的程度是相等的,我也就认为是相等的,我不是不如你,那么这里面还是有高举的味道的,所以叫做「慢」。这是第一个慢,叫做「慢」。

    第二个慢是「于似计己胜,于胜计己似」,对于彼此的程度是相等的,但是认为自己超过他。「于胜计己似」,事实上那个人的程度是高过我的;但是我感觉我和他是平等的,一样,这叫做「过慢」,就是超过了。头一个慢是相等的意思,在相等上执着是相等的;现在是不如人家,他认为和人家一样,这就是过了,这是「过慢」。

    「于胜计己胜」,事实那个人的程度是超过我的;但是我认为我超过他,这叫做「慢过慢」,这是太过了,这种高慢。

    「于五取蕴观我我所,是名我慢」。这个慢,这倒是一个根本的,在色、受、想、行、识的五蕴里面,经过观察的,不是一般的分别心,经过了观察,感觉到五蕴里面有一个我可得,有一个我,有个常恒住不变异的我。有了实体的我了,这个心就自然的会高起i,那么这叫做「我慢」。

    「未得计得,名增上慢」,我没有成就这样的功德,我没得初果,我认为我得初果了;我没有做到,却我认为我得到了,这叫做「增上慢」。

    这个「增上慢」,是一个修行人,不是一般的人,他真实是用功有多少成就的;但是错认了消息,对于这个法相认识得不够清楚,认识不够清楚,自己所认为的境界超过了事实的境界,叫做「未得计得」,这叫做「增上慢」。

    「于多分胜计己少劣,是名卑慢」,就是那个人超过我很多很多;而我认为,我只是小小的不如他而己,那么这叫做「卑慢」。

    「于实无德计己有德,是名邪慢」,自己实在是一点功德没有、一点优点也没有;但是自己感觉自己有功德,那么叫做「邪慢」。

    「如是一切心举为性」,这一共是七种慢,总而言之,就是心里面高,就有这个味道,所以叫做「慢」。

    古圣先贤的智慧的确是广大,对于烦恼的相貌说得非常的微细、说得非常的清楚。

    需时时刻刻看着自己的心,能发现有分别,有你我他之别,就能保持觉知,循序渐进,做到无我。

    一番交谈之后,那人并未留下姓名,只说日后定会相见,留下定海珠便走了,颇有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感觉。

    定海珠就这样到了我手上感觉也太不真实了吧!

    通常的电视情节里,不是应该打i打去最后才有收获吗



第三十五章 福地洞天
    按照文仲所赠书中记载,这定海珠有通天地幽冥之功,常人得之,亦能有万佛随身护佑。或被道门或释门中人得之,可以召唤天兵神将,随意念而动。遇有邪祟,其亦能自放光芒,驱邪缚魅,修行一日,可比常人修行一年之功。同时亦能照见五蕴,洞悉内观,功力大增。

    若与尘嚣剑相对决,则二者皆是功效大减,许多功能无从发挥。如阴阳之相互依存,又相互克制。

    若持有之人功法足够将二宝相合,则又可使各自功效无限倍数增强,可以通天彻地,呼风唤雨,意动则其功随之而动。达到物我两忘,合而为一的至高境界。

    眼下功力修行尚未至臻化之境,故而两者共置一室,则剑亦颤动不止,嗡鸣声不绝于耳,定海珠亦会暂时失去光泽,黯淡无色。

    这一日,臧卜天从山东寄来一封邀请函,刚接到手,他的电话也同时打了过来,如同是约好了一样,分秒不差。

    却是36洞天,72福地共108位洞主将于三个月后,于青城山顶举行会盟,届时将会有各路大能齐聚老霄顶,推选新任盟主。

    老盟主古之善老先生于一周前突然羽化登天,因此众洞主决议推举有德者担任新盟主。

    我问道:“臧兄可是已有主意”

    臧卜天道:“三曜兄通透,什么都躲不过你的法眼。此前古老洞主曾经有言,百年之后,当传位于我。谁知他竟然突然离去,未留下只言片语。眼下各洞洞主都是虎视眈眈,跃跃欲试,所以需要你前来助我共商大计。”

    洞天福地一说,历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形容和概括,但实际上,中国的古圣先贤们早已将中国的山河大地容纳于心,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将这些龙脉所及的山川和平地一一细分。

    儒家在山林建立书院,收纳弟子,传授性理之学;道教以名山胜水为洞天福地,修建宫观楼宇,炼丹服药,得道升仙;佛教也以僻壤幽境为传教道场,在丛林建造庙宇,讲经说法,禅定成佛。

    在华夏大地上便有了各种各样的书院、道观、庙宇和形形的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及风景名山。

    36福地,72洞天,均是有所实指,且有非常清晰明确的排名。

    神仙们居住在十洲三岛和无数洞天祸事地。十洲三岛在海上,三岛是蓬莱、方丈、瀛洲,洞天福地在陆地之内,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道教的先贤们洞若观火,天福地都有仙人或真人领治,其间大多是仙人和真人得道之所,历史上许多道门中人到这里结草为庐,修道成仙,后来这些地方又相继建立起修道、祭祀和举行宗教活动的道教官观。

    道家经典《抱朴子内篇》和《真诰》中都讲到,欲求神仙,须登山请乞、入山居住或合药。

    葛洪仙师按引仙经,其中提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緌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等数十余座,并说:“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其中不少就是道教中的洞天福地。

    臧部长既然开了口,这忙自然是非帮不可的。

    转眼间,三个月的约定期限就要到来。

    山娴留守道观,山恒山浩和我一起踏上了去往成都的飞机。三济师兄听闻此事,亦要同往,有师兄作伴,自是欣喜无限。

    沿路不表。

    到得成都后,早有臧部长派来的人接住,稍事休息后,一行人便直奔往六十八公里外的青城山。
1...1516171819...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