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论一妻多夫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十九楼
"锦娘,你还真是年轻不懂这些啊,你说这一个家庭里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子以后会嫁到妻子家去生活,如果是女孩子自然是继承家业,奉养长辈。你说父亲是哪一个重要吗"
这话说来,孩子亲生父亲是哪一个还真不是特别重要,而且锦娘好多年前就发现,这里的孩子长大后的长相都比较偏母亲,似乎遗传父亲基因很少,比如她和她那便宜姐姐陈繁华就和她母亲长得很像,她是见过她母亲那些丈夫的,其中肯定有一个是陈繁花的亲生父亲,但从长相上确实是完全看不出来。
"我看有些儿子带了父亲去妻子家生活的啊"
"那也未必是亲生父亲,只是从小跟着这个父亲,感情好而已,而且这样奉养丈夫父亲的妻子并不多。"
"那那些没有生出女儿的家里,嫁出去的儿子就不管父亲吗"
"有些和妻子感情很好的自然会多少补贴,甚至是带去妻子家,但若是没有女儿继承家业,家里母亲过世以后那些父亲们可以改嫁啊,但咱们天朝本来女子就少,他们改嫁的机会不多,除非是有能耐的,大多数其实最后都是没了家业辛苦过活的,这也是保证家里妻子和女儿得到绝对的疼爱和照顾啊"
.





论一妻多夫制 |第28部分
.
<
第二十八章继续探讨
锦娘沉默了,其实这样来看一妻多夫制是有其合理的,如此丈夫到了妻子家只有一心一意把力和心思扑在妻子身上,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娘家还是在妻子家,男人都被鞭策着要奋发图强,努力养家,在社会上争得权势和钱财,为妻子提供更优越的环境,自然更受妻子的青睐,而妻子自然会和他更亲近,孩子自然也会和他更亲近,这属于良竞争得来的良循环啊。
男女分工十分明显,几个男人集合力量在外面为妻子家打拼争取地位钱财供养一个妻子,妻子负责生育,教养孩子。
这里面有一个弊端问题就是,如果妻子对其中某一个丈夫偏颇或者是专爱,那家中就该永无宁日了,是不是应该也会上演后宅斗呢
"李姐姐,那你五个丈夫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啊"锦娘贼兮兮地问到。
李夫人神秘一笑,看着她不接话。
"我猜是二丈夫。"锦娘想她那二丈夫既体贴又能干,把李家的生意做得这样,李家现在的生意基本上都是他在管。
"我猜错了"锦娘一看李夫人的神色就知道自己猜错了。
李夫人也不说是错也不说是对,就那样笑着。
锦娘想自己还真是一筋了,偏好哪一个其实是在所难免的,人心本来就长偏了的,但只要是聪明的女人肯定是不会做得明显,毕竟这些丈夫都是那样掏心掏肺地供养着她。
"你知道黄夫人家吗"
"黄夫人"锦娘想了下才记起来这么个女人,"是不是那个脸胖胖的,喜欢戴金首饰的那个快三十岁的夫人"
"是,就是她。"李夫人顿顿声,压低嗓音说到,"你知道她家的事吗"
锦娘摇摇头。
"六年前她家本来可是个大户,以前咱们江洲城十户有九户人家的绫罗绸缎是出自她家的,她的大丈夫和二丈夫都是她的父母亲给她做主结的,先前那些年也还不错,他们也是尽力发展黄家的生意,后来黄夫人娶了一个刚成年做小丈夫,对那大丈夫和二丈夫不理不问的,他们二人心中肯定有怨啊,就合伙把那个小丈夫害死了,这个黄夫人也是个直子,非要给那个小丈夫报仇就把那两个丈夫告了,最后官府也没抓到什么证据也就不了了之,但那大丈夫和二丈夫再不愿为家里拼打努力了,现在她们家在江洲也就是个普通小户,生意全叫白洲的白家抢走了。"
锦娘问到,"可是白洲四大家族之首的白家,他们家还做绸缎生意"锦娘在京都就听说过他们家,但好像他们家是做漕运和粮食生意的啊
"他们家的生意遍布全国,什么生意赚钱他们就做,哪里还管什么绸缎生意还是什么生意的"锦娘笑着说到,语气中似是对白家极为推崇,"我告诉你黄夫人的事,是想要你明白,不管你心里偏爱哪个丈夫但都要公平对待,不要太过偏颇强,否则轻的家宅不宁区,重则家破人亡。"
锦娘听了也是一个劲儿点头,她早就知道无论是一妻多夫制还是一夫多妻制,最重要的是不要偏颇个别,一碗水要端平。
"李姐姐,我可要向你多多学习这驭夫之术啊,看看他们对你可真是体贴备至啊"
锦娘笑眯眯地说着,因为此刻李夫人其中一个丈夫进来送蜂蜜水她喝,一看就是怕她们聊天口聊干了。
李夫人笑得甜蜜得象朵花儿。
锦娘也喝了口蜜水。
李夫人看锦娘又要调侃她似的,连忙说到,"你呀,还是早些怀上孩子,尽管咱们生的孩子大多是儿子,但只要生个四个五个的,还是会有一个女儿的,我若是这一胎真能是女儿,我们家几个丈夫也就安心了。"
最后又说到原主题上了,"所以,锦娘我劝你早些生养,只要生了女儿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锦娘听完心中默默想着,这里男尊女贵中女人的贵就是体现在能生孩子上啊,她也逃脱不了当母猪的命啊。
如此说来她要是不能一举生下女儿也是要不停怀孕不停生养的想到这里她直接打了个寒颤
锦娘坐着马车回桃花源的路上忽然想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王叔口中的公子,也就是锦娘的父亲,留给她开心农场产业的父亲也未必是她的亲生父亲啊
也就是说,陈国公府里那几个爹里头有可能有一个她的亲生父亲,锦娘想着想着后背出了一身冷汗。这里人不讲父系血缘只讲究母系血缘,但她骨子里是现代人还是看中父系血缘的啊
一路上她慢慢地回想陈国公府里的那几个老男人,左右思量到底哪一个和她会有血缘关系呢。
陈国公夫人剩下还活着的丈夫有两个跟着出嫁的儿子生活,有一个出家做了和尚,还有一个在后院养病,到底会是谁呢
想了好几日,头都想昏了,这事儿也不能问王叔和李三的,她都觉得自己憋在心里想的都头晕脑旋的啦。
终于有一天她在下楼梯的时候头昏了一下,眼前一黑就要昏倒,还好身后李三一把扶住,抱了起来,李三也是吓得脸色煞白,王叔急得都快要流老泪了,最后还是墨迹和微毫赶忙着套了车去城里请了王大夫回家,顾长风得到消息也是煞白着脸火急火燎地赶回来。
众人围在床前等着那王大夫把脉,个个面上如临大敌,气氛一下子就凝重了起来,李七都不敢出声了,在一旁乖乖地坐在旁边,看着双目紧闭的锦娘,小脸上也是慢慢的担忧。
"恭喜恭喜啊,夫人这是有孕了已经差不多有四十多天了。"王大夫起身对着众人说了这句话,众人的神情真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啊,刚刚所有的担忧焦虑一扫而空,怀孕这个喜讯让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滋滋的。
等锦娘醒来后看到王叔合不拢的嘴和顾长风脸上欣喜的表情差不多都猜出来了。
李三坐在床头衬着她的后背,她手边就是顾长风微笑着要给她喂汤喝,连王莽也似乎是从山上赶回来的,身上脏兮兮的,不敢靠近床前,在一边远远盯着锦娘,两个丈夫和一个预备丈夫都是满心欢喜的样子。
锦娘忽然觉得自己确实想的太多了,他们都没有纠结她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到底是他们两人中谁的血脉,就连李三他本还没有和她同房,这个孩子百分之一千不会是他的,但他仍旧是这样开心和激动,他们都认为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孩子。而她还是个现代人,更何况她也只是魂穿,这个身体的亲生父亲她又何须去纠结呢
想到这里她豁然开朗了,心绪顿时明亮起了起来,人也显得神了些,一口气把一碗汤喝完了。
因为锦娘是第一次怀孕,所以王大夫交代了许多注意事项,李七勤快的去拿了笔墨,李三都一一记在纸上。
顾长风第二天就决定对府衙里告假陪锦娘度过最先的三个月不稳定期。他现在是要和李三全天护卫锦娘。
王莽只说他要一个人把神女庙修好奇,以示诚意,这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很快锦娘有孕的消息江洲和她交好的几户人家都知道了,顾夫人是最先过来看她的,估计是顾长风向王玉大人告假惊动了她们,而顾夫人圈中好友又多,自然城守林夫人和李夫人也知道了。
顾夫人还带来了她家顾小姐小时候用的尿布和贴身小衣,"锦娘,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小孩子的衣服就要别人穿旧的,这样孩子才好生养"
锦娘只好接过了,谢谢她。
李夫人挺着肚子被三个老公簇拥着护送过来专程看锦娘,,她现在已经有五六个月了,肚子大的狠了,锦娘难免也和她讨讨经,"李姐姐,我这胎能是个女儿吗"
说完心底不由把自己嘲笑一把,前世求着生儿子,现在轮到求生女儿了。
李夫人笑了起来,"你是不是被我前几天说的话吓到了,第一胎就能生下女儿的可是凤毛麟角的啊,不过也说不准,你们陈国公府不就能生出两个女儿吗说不定你也是有福的,一举中女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锦娘天天吃辣的,不是说酸儿辣女吗
她天天想着千万要是个女儿啊,她不想这样总是处于怀孕的状态啊
但凭良心说她在这个女尊的世界怀孕明显比她前世怀孕的日子要舒坦太多了,一妻多夫制的优势这时候体现的尤为明显,撇开王叔百般照料她的饮食不说,包括李三这个预备丈夫,顾长风和王莽真是把她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口中怕化了。
白天顾长风和李三交替着陪在她身边,喝口水,吃口饭都是端到嘴边,恨不能喂她,上茅厕都不离身,这点倒是让锦娘尴尬得很,中午午睡顾长风都要给她打扇。
晚上睡觉怕睡梦中碰到锦娘的肚子,现在都是她在自己房间一个人,李三和顾长风都搬到她的外间守夜。
王莽知道锦娘喜欢吃新鲜的鲫鱼,每天晚上半夜去抓。
这段日子下来,锦娘圆润了不少,这两人倒是消瘦了些,但顾长风和李三这段时间的感情确实革命同志的感情,迅速升温了,现在两人没事还经常调笑几句呢。
倒是王莽,每天中午下山吃饭都要去锦娘房间偷偷看一眼她,黑壮的面上神抖擞,干起活儿来更是劲头十足。
说也奇怪自锦娘怀孕的日子以来,她似乎并没有什么壬辰反映,既不呕吐也没有吃不下饭,就是爱睡觉,沾了枕头就睡着了。
等到锦娘怀孕三个月以后已经是八月份了,桃花源来了一辆十分豪华的宝盖马车。
.




论一妻多夫制 |第29部分
.
<
第二十九章 恩威并施
来人正是荣贵珠宝行的东家荣大少爷,当他拿出九千两银票时锦娘觉得他真是比第一次见面时看到的还要帅还要美,眼睛都喜眯了。
"第一批货卖得不错,我今天来一是送银票,而是跟你要第二批货。"荣大公子端坐在偏厅瞅瞅她身边一脸平静喜乐的顾长风一边打量锦娘一边说到。
锦娘自己的脸,"我是不是胖了许多我怀孕了,嘻嘻"
荣公子一愣迅速拱手道贺,"恭喜恭喜啊,我不知道你怀孕了,这货"
天朝女子怀孕可是大事,他总不好因为货的事情这个时候催她。
"不要紧,我早就准备好了的,今天你就可以拿去,"锦娘说着吩咐李三在她房间的书桌柜子里去出一个锦盒,"这批货一共二十件,我建议你分两次销,这次的底子做得更细腻透明了,颜色做得也更丰富,最好是在第一批货价钱的基础上往上再提提。下一批货要到年底,我会在首饰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小摆件的样式,有带颜色的,也有纯白净色的。"
荣大公子这个时候心里还真是不由地对锦娘刮目相看了,她说出的正是他将要说出的打算。
如此他也不多话,拿了锦盒打开来一看,果然和上一次没有雷同的,不但瓷片底子更细腻更透明更薄以外,那蓝色也渲染得更漂亮,依旧没变的是每块下方还是有锦瓷两个字,而且上面的丝线编成的绳结也是那样好看致。
"这些绳结都是你编的"
锦娘点点头。
"我们珠宝行也有一些绳结,但都没有你这样的样式。"
"我这绳结最好还是只配锦瓷"锦娘说到,荣公子点点头不再说什么,起身告辞。
锦娘想想说到,"荣公子,我对你有个请求。"
"说。"
"锦瓷总有一天是会享誉天朝的,我希望你永远不要说出锦瓷与我锦娘的关系来"
"功成名就的机会你也不要"
"我要的从来不是功成名就。"锦娘看着他一字一句说着。
荣公子也紧紧盯着她的眼睛,深深地望着她说,"好,我答应你"
豪华的宝盖马车里,香炉袅袅静燃,端坐锦垫中的男子鬓若刀裁,眉如墨画,冥神静思。身侧清秀的少年跪坐在铺垫上,轻轻打着扇,月的天气正是秋老虎肆掠,一点凉风都没有。
"公子,那夫人为什么不要我们透露出她和锦瓷的关系"荣大终是没忍住开口问到。
许久荣公子睁开双眸,面上顿时华光绽现,"不要功成名就,你没听到吗"
"那她要什么"
"她是个聪明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说远的,就是如今白洲白家对江洲也是虎视耽耽,又刚刚和皇家结了亲,势头正盛,一旦被他们盯上,这锦瓷只怕也要被他们分一杯羹去"
"如此说来,那夫人是不想被盯上夺了财路"
荣公子点点头。
"怪不得公子答应她不透露是她家出的锦瓷呢"
"答应她一是不让别人找到锦瓷的源头,毕竟我们手上没有那样的技术和工艺,二来若是公开来说锦瓷是我们荣家出的,对我们荣家也是增声势的好事"
"嗯,那到是"荣大想到京都白家的玉石铺子掌柜的看到他们荣贵珠宝行高价卖锦瓷眼珠子都要绿了他就觉得得意。
"所以千万不要透露出桃花源来,回头你仔细祝福江洲这边铺子的掌柜和伙计,那天看货的时候他们都在场,肯定会认得夫人的。"
"恩,我知道怎么做"想想又说到,"那夫人长得十分貌美,她那几个丈夫我却听说不怎么样。"荣大语气中有些忿忿,见公子没说什么,继续说到,"大丈夫虽然是知府王大人的妻弟,但丧妻丧女过,二丈夫是个家徒四壁的村夫。"
荣公子默默听了半晌没说话,斜身靠在垫子上闭上了眼睛。
荣大诺诺看着塌上公子略显孤寂疲倦的神色再没说话。
此刻桃花源的大院却是兴奋异常,有人因为那九千两银票着迷,有人因为刚刚的马车美男吃惊。
"小财迷"顾长风看着锦娘的样子好笑地说着。
"夫人,刚刚那位公子是谁啊"入画在锦娘身后小心翼翼地打扇。
"怎么,还没成年就开始留意男人了"锦娘心情好了自然喜欢逗逗她。
入画一下脸都红了,"哪有,夫人又取笑我了,不过那公子长得真是,啧啧"
"小心别口水流下来了把我衣服搞脏了啊。"
堂上几人哄笑。
"入画,还不干活儿去"王叔一声喝她赶忙乖头顺手地下去。
傍晚时分,王莽回来匆匆洗了下就冒着在楼梯口等着顾长风,看他一个人下来了连忙凑上去,"大爷,今天家里是不是来了位贵公子啊"
"怎么了"
王莽挠挠头,支支吾吾,"没什么,就问问,他们都说那贵公子有钱得很,长得更是好看"
顾长风心里有些好笑,想了想,好脾气地给他解释到,"那是锦娘以前在京都的朋友,看锦娘怀孕了来探望的"
"哦那就好"王莽仿佛如释重负,道了谢正要转身离开,顾长风说了句,"都是一家人,以后还是叫大哥吧"
王莽讪讪地点点头,他自己是先斩后奏来到这个家的,总觉得有愧似的,只能用越发勤快奋力地干活儿来表示对这个家的付出。
他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心底坦诚,为人诚挚的格,其实自从在王家村顾长风和锦娘李三救下他以后他们都已经彻底接受了他,在他们心里未尝不觉得王莽是个实在人,只是处于想到妻子又要被一个人分享的心里,多少总会有些不舒服的。
过了几天,窑上的白师傅带着他的儿子小泥巴来找锦娘报告。
"入画,这是白师傅的儿子小泥巴,他和你同岁,你带他下去逛逛园子,吃些新鲜瓜果。"锦娘说到。
入画乖巧地引着小泥巴出了偏厅,入画长得算是清秀,又正是豆蔻年华,那小泥巴虽然有些木纳不爱说话,但也是斯文的模样,两人一前一后走着,锦娘看着也是有些养眼的,白师傅更是盯着她们两人目光闪闪。
锦娘喝了口茶,慢慢说到,"上次叫你印的坯都修好了。"
白师傅连忙站起来回话,"是,东家,都印好了,又仔细修过了,按照您说的法子捺水了,现在就等着您过去上釉呢"
"上釉不急,过两天我就去。"放下茶碗,锦娘正色说到,"白师傅,这大半年以来我在这个窑上投的银子也有几千两了吧"
"是,是的。"白师傅不知道她要说些什么有些惶恐。
"窑上烧出了稀罕物件难免惹得他人觊觎,你的嘴可要把严了,若是人家也知道了个什么,不但我这些银子打了水漂,你和你儿子对我来说也就没多大用了。"
白师傅心头一颤,心下明了,"东家放心,老朽就是个哑巴,只懂干活,不会说话。"
"不但你,还有你儿子。"
"是,是,我一定把他教好看好。"
锦娘笑了笑,"我也就是说说,未雨绸缪总是要的,你也不必紧张,你是靠手艺吃饭的人,心里自然明白绝活儿传了出去就要没饭吃的道理。"说完,转脸笑眯眯地让白师傅坐下喝口茶,他哪儿敢真坐啊,爱着椅子沿儿勾着身,倒是端起大口瓦碗灌可一大口。
锦娘看看他又说道,"小泥巴今年也有十五了吧。"
"是的,到今年年底就要入十六了。"
锦娘状作无意地说到,"哦,那他和入画年龄还真是相当的。你看入画怎么样"说完,又补充到,"就刚刚粉色衣服的小姑娘"
白师傅高兴了,激动得连点头,"好,好"
"过了年她也该成年了,她先前是我隔壁庄子里做事,虽签了卖身契,但人很是机灵为人也不错,我就留在了我这园子里,让她识识字,管管事,她母亲已经过世,只有两个爹,是园子里的采办。"
说了这么多,白师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东家这是暗示他,可以将小泥巴配给入画。他心中激动不已,他现在最后的心事就是小泥巴的婚事,象他们签了卖身契的人要是能尽早婚配有家那是天大的好事,更何况刚刚那个姑娘也算是在东家这里有头脸的。
他喜笑颜开,立即起身跪在锦娘脚边,"东家大恩大德老朽没齿难忘,就是有人拿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决不窑上的事情说出分毫。"
"好,我相信你"锦娘就等着他这句话,"明天我们就去窑上釉,你趁着天热赶紧烧,一烧好我马上拉走,然后你就用陶土烧陶,等待我再叫你烧瓷,你再烧"
"好,一切听东家的。"
等他们走后,锦娘找来入画,"你过了年也该成年结亲了,我要把小泥巴配给你做丈夫,以后他要是再来你要和他多亲近亲近。"
入画脸又红了,低着头说,"夫人,他不是和我同岁的吗"
锦娘差点忘记这遭了,男子成年是十八岁,才能结亲,"也就比你成年晚两年而已,你先结一个,让小泥巴做你的二丈夫。"
一边的李三心里不淡定了,这小泥巴的处境不是正和他一样的吗
.




论一妻多夫制 |第30部分
.
<
第三十章家长里短
第二天锦娘起了个大早,叫上李三,又拉上正值休沐日的顾长风,还要他带上大中小号的狼毫毛笔,几人上了马车直奔窑上。
经过内城又买了许多吃食和衣物带给白师傅父子,还有王莽那瘸腿爹。
锦娘现在已经有四个月了,王大夫每隔几天就被请进桃花源把脉,他也说胎象稳定,现在也可以多走动走动,所以她这日才能如此痛快地出门。
马车里顾长风垫上了厚厚一层被褥,棉蒲团子都围着她,尽管软棉但实在也是热,李三只得不停地在马车里打扇。
到了窑上,马车进了院子,锦娘一出马车就觉得舒服些了,天气热了马车里挺闷人的。
顾长风扶着她在一边休息,李三拿出马车里的东西分给他们。
除了一些吃食,白师傅父子和王莽的爹都有新衣服,还有一些生活用品,锦娘对窑上的开支都交给了李三还特意吩咐过要宽裕些,所以李三东西买得也很周全。
分了东西,三人都十分高兴,王莽的瘸腿爹更是千恩万谢,锦娘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好歹也算是她的公公。
白师傅带她看了泥坯,锦娘觉得确实修得很巧,挂坠和耳坠,戒指修得十分薄,造型也更别致,特别是几个书桌上的小摆件,两个笔架和十二件动物生肖小巧玲珑得十分美可爱。
等白师傅把瓷坯搬进上釉的房间后,锦娘带了两个丈夫进了房中,让李三守在门口。锦娘拿出一个小酒杯样式的密封瓦罐,扒开油布塞子,这正是用氧化钴调制出的上釉用的颜料。
1...1112131415...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