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更倾向于天庭示意的。”赵敏眼神灼灼生辉,一副自信的模样。
“为何?”明霞郡主有些不解。
这句话要不是出自于赵敏之口,她根本连听都懒得听。虎踞原一战,要不是天庭大军出动,恐怕此时云王府纵然没有覆灭,恐怕日子也绝对不会好过,绝不会有如今的辉煌。更遑论如今天下已然公认云王府是天庭下属的势力,更有人说云王府已然沦为天庭的傀儡。
“不知郡主可训练过走狗,既不能让它太饿了,免得追逐猎物的时候没有体力。可是也不能让它太饱了,免得追逐猎物的时候不用心,天庭和云王府也是如此。”赵敏嘴角含笑,说出的话语却是让明霞郡主心中发寒。
“而且,底下的走狗喂得太肥太壮了,难道走狗的主人就不担心会引起反噬吗?”
。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高山仰止
“……天人一族的高傲都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天生看不起人类,哪怕现在天庭的辉煌大部分都是由人族提供的,可是这些不但不能让天人一族对人族有所改观,反而越发的不喜,其中就有着对人族的忌惮……天帝固然才智高绝,修为通天贯地,可他毕竟还是天人一族的族长啊!”赵敏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璀璨,心中对天庭和天帝的敬畏瞬间消失了大半。5s
只要有弱点,那就不是不可战胜!
“敏姐你的意思是说,天庭有意抑制云王府的实力?”明霞郡主虽然擅于军略,但是对于政治也不是完全一窍不通,当下眼眸一亮,急声说道。
“正是如此。”赵敏嫣然一笑,脸上带着自信的神情,分外的光彩耀人。
“云王府的实力已然在元界中是数一数二的,真要比起来,吞并了南方五州和中央三州后的云王府的实力已然不在四海龙宫和灌江口之下,谁又敢说拥有数百年底蕴的云王府中没有半步大道境界的强者存在呢?更何况云王府还是元界中少数拥有战将的势力之一,人数还不少,单凭这一点,四海龙宫都比不上云王府和灌江口,我们和妖族最弱,就连新崛起的云龙宫中据说有着不少的战将,更有着顶尖战将……”
听到赵敏提及云龙宫,明霞郡主脸上的神情一变,不知想到了什么,眼神变得极为的复杂。赵敏一早就在暗暗观察,却又不动声色,仍然高声叙说。
“……要是让云王府成功的吞并了中央十二州,整个元界大陆云王府已占其半,还尽是精华膏腴之地,人口又繁密,到时天下又有哪方势力能够抵挡得住云王府的大军。届时大势已去,云王府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如此种种,天庭又怎么可能不忌惮云王府!他们好不容易搞垮了大夏皇朝,又怎么容得下元界中再出现一个大云皇朝呢?还是一个有可能统一人族,甚至统一元界大陆的皇朝存在?”
“……云王府的实力已经到了一个天花板,天庭绝对不容许云王府继续壮大下去,甚至有可能要削弱云王府的实力,这样天庭才能够对麾下的走狗任意驱使,打骂由心。”
明霞郡主默然,原本她心中还对天庭有着三分敬意。可是随着她的地位越来越高,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对于天庭的感官也是与日俱下。到了如今,她才真正的明白天庭与人族之间那复杂的关系,互相依存是有的,不过更多的是对立和敌视,直到有一方真正的倒下或者臣服为止。
这是种族之战,无关善恶,却是生死之争,容不得半点的犹豫和侥幸!
可是整个人族中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点,更多的人将天庭视作仙神,毕恭毕敬。甚至有人要是对天庭稍有不敬,无数被蒙蔽的人会先行一步‘惩罚’。
如此种种,再加上数百年来人族征战不休,为了自身的利益打得你死我活,更加不会有人去管这些‘陈年旧账’了。哪怕偶尔有人得知,可是面对高高在上的天庭,很少有人能够生出对抗之心。
人族不仅在实力上被严重削弱,更是在精神上被牢牢的奴役。
这是天庭千年来的筹谋,如今已然见效,效果简直是出奇的好。要是这样继续下去,恐怕不需千年,整个元界就是天庭的天下了。(注意是天庭,不是天人一族。)
可惜,天人一族似乎有些不愿意继续等下去了,也有可能是他们对于天庭的掌控也开始渐渐的有些无法得心应手了。所谓有利必有弊,毕竟,天才在哪里都是天下,人族的精英有相当一部分被天庭吸收,在将天庭不断壮大的同时这些人纷纷被压制后也开始学会抱起团来。这一股力量相当的庞大,恐怕就连天帝都有些头疼,总不能一股脑的全杀了吧。
要是那样,天庭恐怕就要先行崩溃了。
没办法,天人一族的族人数量永远是他们心中的痛,因此他们无法像人类那样包容,消化其他种族。再加上天人一族与生俱来的骄傲,让他们看不起除他们以外的任何种族,注定了天人一族想要真正的称霸天下是难上加难。
要不是有着天帝的诞生,以天人一族的秉性,别说称霸元界,恐怕早已将如其他上古种族一般默默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不见任何的传承,徒然留下一段段的传说。
“也幸好天人一族不甘寂寞,否则只要继续等待下去,终有一日让天帝腾出手来,恐怕未来人族还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赵敏凝声说道。
千年前天人一族虽然获得了三族之战的最后胜利,可是天人一族不仅人口大减,天帝本身更是身受重伤,千年来一直无法复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闭关中,只是偶尔出关处理一下政务,或者提出几点意见。不然的话,以天庭的强势,人族暂且不说,妖族恐怕已然是十不存一了。
即使如此,天帝也留下天庭成立和吸收人族的策略,同时主持了天庭的创建,这才造成了如今天庭的强大,也让天人一族得以休养生息。
不得不说,天帝着实可怕,不仅是在修为上,更体现在谋略和胸怀上,实乃是万古难得一见的英主。
不过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天帝越是如此,对人族的危害也就越大,这终究是所有人族想要真正壮大永远无法避开的一道壁垒,不打破这道壁垒说一切都是多余的。
“明白了。”明霞郡主点了点头。“从今天开始,我们除了要强大自身之外,还要开始有限量的传播一些特别的信息,就像牛魔王那样,让人族自身的觉悟慢慢开始觉醒。只有等到人族跟妖族一般,真正认清了最可怕的敌人的真面目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具备有着跟天庭一战的实力。否则不说其他,我们自己人拖后腿都能够将我们给拖死。”
。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人口和人才
随着云王府收兵回云州,大夏皇朝残余势力死守中央九州,云龙宫一统西方,妖族也不在肆虐,而是龟缩在北方六州不出。5s一时间,天下似乎由烽烟四起变得风平浪静,好似马放南山、刀兵入库,偌大的元界好像一下子重新恢复了太平。
可是只有真正了解的人才知道,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前难得的平静,迷惑一些普通人罢了。实际上现在元界的局势不但没有松缓,反而越发的紧张明显,各方都在厉兵秣马,随时都有可能掀起更大的波澜。
不过这难得的平静却给了天下百姓一口喘息之气,随着战乱的平息,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开始陆续的回归,开始重新建设新的家园。
一眨眼,三年的时间过去了。
这三年来,因为人族势力三分(大夏皇朝、云王府和云龙宫),各方势力都不是轻易之间能够消灭的,所以彼此之间反而互相克制了许多。虽然边境之上的风波不断,但是却没有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反而因为各个诸侯的减少变得安宁平稳了许多。
三方势力的首脑都不是简单的角色,自然不会做出什么饮鸩止渴的事情来,这三年中无一不在轻徭薄赋,苦修内政,训练兵马,这样让普通的老百姓们很是过了几年的安宁生活。5s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大战过后的创伤已经开始复原,吞下的东西也已经消化完毕,府库也变的充盈,士兵们经过大战后更是一等一的精锐,压下的矛盾变得逐渐尖锐起来。各方势力再一次厉兵秣马,虎视眈眈的望着周围,随时都有可能掀起再一次的波澜。
只不过这一次一旦掀起了战争,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停下了!、
云龙城中。
秦云一个人独坐在酒楼上,自斟自饮,自得其乐,看上去就如一个普通的年轻书生,与大部分云龙城中的云龙书院学员一样,一点也没有人族三大霸主之一——云龙王的霸气。
望着街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情景,秦云的嘴角不禁勾起了一丝的笑容。虽然云龙城比起渝都城和织云城(云州的首府城池所在,也是云王府的王城)还是有着差距,可是却超过了天下绝大多数的城池,有着天下第三大城池的美称,对于西方这样一个原本的偏僻之地来说已经算是十分不错的了。5s
这也代表着西方终于被中原正式接受了。
随着云龙宫实力的凸显和重要性的逐渐增加,尤其是覆灭佛门和逼走翠云山后,天下势力对云龙宫这个流星一般崛起的势力不得不刮目相看。不管是大夏皇朝还是云王府,对云龙宫都是采取拉拢的策略,如今云龙宫在元界中也算是一个不的势力,也使得西方六州开始步入世人的眼中。
有着西海龙宫的相助,西方的一些特产很快被运往了中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巨大的利益也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来,对于这种情况,秦云等人自然是乐见其成,甚至是有意为之。
无商不活这句话可是十分有道理的。
一时间,西方吸引了大量的人流,让西方六州越发的繁荣起来。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秦云高兴的,最让秦云高兴的是西方终于被大部分人族所接受,因为各种原因前来西方六州定居的人族也是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高深的修行者和各种各样的人才。
元界平静近千年,即使偶有争端也是打闹,最多的战争还是北方镇妖关对抗妖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战争是一个很遥远的词汇。即使几年前的夏皇之乱造成了不的风波,可是那也是局部之乱,对于大部分元界人来说还是没有对战争感到切肤之痛,自然也不会知道战争的残酷性。
而对于秦云、刘晋元和南宫成来说,战争一点也不遥远,他们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之辈。因此,他们十分了解,对于战争来说,最重要的永远不是什么灵丹法器之类,甚至连粮草都不是最重要的,元界那广袤的土地和肥的流油的土壤,再加上修行者的普及,让元界从来没有缺少过粮食。
对于战争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人。
既是人才,也是人口!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永远不知道战场上的残酷性,也永远不了解人口的重要性,战场上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完全是由人命堆积出来的。越是到了后面,人口的重要性也就越是突出。华夏三国的百年战争让一个拥有四五千万人口的帝国在战后变得只有不到八百万,由此可见一斑。
这还是没有修行者的普通战争,一旦修行者加入其中,结果不言而喻。
正因为了解这些,秦云和刘晋元等人才对西方因内乱造成的人口巨大损失痛心不已,也使得云龙宫在战后疯狂的吸收中原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流民,更是险些直接派兵过境抢掠人口。
可惜这种好事没有持续多久,等到云王府和大夏皇朝停战,云龙宫就再也吸收不到大量的流民,就连部分的人口也是越渐越少,直至最后的没有。
不止如此,因为战争的平息,很多从中原流失的人口又纷纷的想要回乡,毕竟落叶归根是每个人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轻易不会改变。要不是云龙宫授田,奖励人口,开办书院等一系列政策,恐怕还真的无法留下大部分人。
即使如此,也还是有着一部分人执着的回乡,对此云龙宫也没有强留,甚至礼送出境,给予了每个离开的人一定的粮食。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再说,西方蛮荒之地的名声实在太过于深入人心,放这一部分人离开,也可以将西方的情况散播出去,一改以往的形象。
也正是当初的举动,才使得战后西方迅速的被大部分其他州府的人族所接受,不说立刻让所有的世人改观,却也让云龙宫在人族中备受好评。
实力是一部分,名声也是一部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书院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留下的,除了云龙宫的一系列政策吸引了不少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其他各种不同的原因留下的。尤其是云王府吞并沐王府后,许多沐王府的死忠和看不惯云王府的,抑或者是担心遭到云王府清算的人纷纷远渡,向着西方而来,很是给西方六州增添了不少的人口和财富。
还有着大量的人才。
西方六州建立于蛮荒之地,强武而弱于文。带兵打仗的将领和中间的修行者云龙宫并不缺,缺的是大量的文官,尤其是有能力主管一地的文官。而没有强大的后方支持着,就算军队再怎么强大也是越打越弱,这方面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就很好的给我们展示了这点。
刘邦屡战屡败,却因为有着萧何相助和汉中这样一个大后方,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一统天下。西楚霸王连战连捷,却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一败而失天下,再也无法复起,最后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为此,刘晋元险些没有急白了头。他再能干,可是要让他一个人干数百人的活,不说能不能够干好,累也累死了他。
从南方五州迁移而来的大量人才解了云龙宫的燃眉之急,为此秦云等人甚至不惜囫囵吞枣,凡是发现有点才干的都敢任用,浑然不顾对方之前到底是什么身份,心中又是如何想的。5s
实在是底下没人用给逼的。
反正先用着再说,实在不行的话以后再换,总归先要让云龙宫的文官系统运行起来。为此,秦云他们不惜从原本就稀少的库存中抽出了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来建立书院,就是为了将来而做准备。
如今西方六州百废待兴,需要用到资源的地方很多,因此无法将书院进行全面推广,只是在六州各自建立了一个书院,同时还在云龙城建立了一个最大的书院,总共七个书院,向着整个元界招收学员,并不仅限于西方六州。
建立书院不仅是为了给云龙宫提供治政人才,其内学科繁多,儒家,医家,法家,名家,纵横家不一而足,更有着兵家传承和修行方面,可谓是一个另类的百家之学的治学圣地,一个异界版的稷下学宫。
而这些后来从学院出来的学员们也成为了云龙宫最为忠心的中坚分子,其中不少人身居高层和核心层,也是云龙宫日后不断扩大的基石。5s学院的重要性也是与日俱增,成为了云龙宫脊梁一般的存在,不可或缺。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同时,学院的建立也有效地打击了西方六州门派繁多的问题。相比起桀骜不驯,不服管教,山头林立,向来以武犯禁的门派来说,书院这种给当权政府供血的松散组织更赢得当权政府的欢迎。
更别说书院还是云龙宫亲自建立的,天生具有其他门派难以具有的巨大优势。
因此,书院一成立,立刻迎来了汹涌的人潮。大家都不是傻子,虽然不一定完全看出学院的作用性,可是只是露出来的零星半点,就让所有人明白学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