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武侠之战尽群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谁伴我远行

    “战时他们会被随机分配到需要保护的军将身边,没战争时他们都会回到警卫队集中训练。这是军师安排的,说是这样不会生乱,还能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庄铮答道。

    谢无忌看了看,问道“你不会把警卫队的大高个都挑来了吧”

    “没有,我只挑了二十五岁以下的。”庄铮答道。

    谢无忌疑惑的问道“警卫队有多少人,大高个有这么多”

    庄铮回答道“警卫队一共有四千三百二十六人,被我招过亲卫队一百零六人,现在还有四千两百二十人。”

    谢无忌不解的问道“你对警卫队很熟”

    庄铮回答道“平时警卫队是由我们亲卫队来训练的。”

    看着清一色八尺以上的亲卫队,谢无忌有些无语。上次刘伯温给他挑选的亲卫全是八尺以上,这次庄铮挑选也全是八尺以上,都不知道为什么。

    刘伯温之所以给他挑选八尺以上身高的人为亲卫,是他觉得这些亲卫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他抵挡冷箭、流箭,毕竟身高体壮,能挡得严一点嘛。庄铮就是知道这一理由,才会按这要求挑选的。

    谢无忌率先上马,头戴潘龙盔,身穿潘龙甲,腰间一如既往的系着紫薇软剑作为腰带;披着紫色大披风,腰上挂着游龙剑,手里倒提一把长柄大刀,缓缓朝着长江渡口而去。在他胯下的马身两侧,还挂着一张雕着两条潘龙的大弓,两壶箭。




046初临战场
    谢无忌一行五千人马缓缓行军,花了三天来到长江渡口,李善长的水军早就在那等着了。谢无忌一行人登上渡船,等到达江北,已近黄昏。

    在锦衣卫的带领下,一行人迅速来到一个隐蔽的小山谷,安营扎寨,埋锅造饭。谢无忌则向锦衣卫卫讯问江北情况。

    一夜无话,谢无忌一行人早早整点行装,朝着预定地点行军。为了保持体力跟隐蔽行踪,花了五天时间,才来到牛头山这预定的临时营盘。在营盘里还有扬逍范遥先行带来的五千人马。

    通过三天的打探,谢无忌总算对江北的形势了解的一清二楚,刘一通四人分布在徐州淮南一带。刘一通在寿春,王权在汝南,徐寿辉在焱城,孟海马在颍川。每人麾下有三万到七万人马不等。

    离谢无忌最近的是汝南的王权,人马有四万多人。颍川的孟海马最多,人马有七万出头。寿春刘一通有五万左右人马,焱城的徐寿辉人马则最少,只有三万出头,但也最安全,因为焱城周围都是山。

    在了解清楚情况后,谢无忌将所有军官召集起来,打算布置一系列的作战任务。等众人都入座后,谢无忌开口道“我们这次来江北作战,不是要跟元兵硬碰硬,而是骚扰他们。所以我们这些人要分开,或分为三部,或分为五部。我们的目的是不能让元兵放心大胆的去剿灭了江北义军,我们的任务是不能让义军轻易的被元兵所剿灭。”

    谢无忌顿了顿,接着说道“所以我们明天就分兵为四路,扬左使带三千人去寿春一带,范右使带三千人去颍川一带,殷野王带一千五百人去焱城一带,我自带两千五百人留在汝南一带活动。我们要跟元兵玩‘猫抓老鼠’,要死死盯着元兵,一旦发现他们的弱点,就突然袭击,给以致命一击。”

    谢无忌扫视众人一眼,面带笑容的说道“比如偷袭他们的粮道;在他们跟义军交战正酣时,偷袭他们的侧翼跟后方;遇到小股敌军突然袭击;遇到大股敌军,你们知道该怎么办吧”

    “避开他们。”

    “联系义军,聚而歼之。”

    “找合适的地方埋伏他们。”

    ……

    谢无忌抬手压了压,喧嚣的议论音戛然而止。说道“遇到大股敌军,在不暴露我们身份和能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埋伏他们一下,或者联系附近的友军,围歼他们。

    好了,任务说完了,现在说说注意事项。在战场上受伤或死亡的士兵,我们不可以扔下他们。受伤的尽量救冶,死亡的我们不可能将他们的遗体运回江南,但我们可以把他们的骨灰带到江南,交给他们的家人。

    要是有人投军,合的就都收下,如果他们的家人愿去江南,就联系锦衣卫把他们的家人集中起来。俘虏的敌军要是能控制,尽量不要伤害他们的性命。

    你们两个月后要回江南休整,到时一并护送那些江北参军的家人和押解俘虏到江南开矿。江南那么多地主豪绅被清剿,现在有大量的土地,同时还缺少大量的矿工开山采石。都记住了吗”

    “都记住了。”

    “好了,都下去准备分兵,明天就开拔。”打发走众人,谢无忌开始仔细研究起地图来。

    第二天扬逍等带着人马走了,谢无忌也没闲着,让人随时关注着元兵的动态。

    又三天过去,谢无忌找到了机会,一个上阵杀敌的机会。元兵可能想速战速决,所以打算分兵出击义军。

    而牛头山在汝南北方偏东,谢无忌打算集中兵力从汝南西北方的西平县开始攻打元兵,围着汝南绕一圈,最后从东北方向的上蔡收兵回牛头山。

    主意以定,谢无忌带着人马朝西平出发,赶了一天路到达元兵身后二十里的地方停下安营扎寨。随后派人打探军情。

    第二天凌晨。探马来报,元兵打算今天攻打义军,谢无忌赶紧叫人埋锅造饭。吃过饭后就带人尾随在元兵身后五里远的距离缓缓行军。

    到了巳时,探马来报,元兵与义军已开始对阵厮杀,谢无忌让部队再前进两里后休息。这时谢无忌他们距离两军交战的战场只有二里地了,已经遥遥在望。

    元兵一方有五千来人,义军一方有六千来人。义军虽人数占优,但装备和精锐程度跟元兵相差甚远,已隐隐处于下风。

    谢无忌看着两军厮杀的场景,面上古井无波,心里却有些震撼。虽说谢无忌这些年杀过人,而且还不少,但看两军对决,才感慨生命的脆弱,乱世人命如狗啊!

    半个时辰后,谢无忌看时间差不多了,再等下去义军就将出现巨大的伤亡,谢无忌退回到大军阵前,翻身上马,手中长刀斜指天空,大喝一声“杀”



047上阵杀敌
    谢无忌骑马率先跑了起来,庄铮王铁他们赶紧率领亲卫队跟上,然后是两百骑兵小队,最后是两千多步卒。

    两里来地,纵马狂奔下不过盏茶工夫都不到,谢无忌就来到了战场边上。

    清醒过来的元军大将,不及多想,急是大喝道“全军结阵,准备迎敌……”

    号令传下,却为晚已晚。

    本来跟义军战斗了近一个时辰,很多人都受了伤,没受伤的也已筋疲力尽。完全是靠胜利在望,凭借最后一囗血勇之气在坚持。

    谢无忌又在这个关键时刻冲来,元军上下见义军来了援军,早已斗志瓦解,哪里还能迅速结阵。

    不等谢无忌铁骑冲来,就有少数的士卒就开始丢弃兵器,擅自逃跑。更多的是惊慌失措,都各自打算想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战场。

    “不许逃跑,谁敢逃跑,立斩不赦!”元兵大将扬起长刀,大声嘶吼。

    元兵大将的吼声,却被无情的淹没在了明军震天的杀声中。

    几秒钟后,谢无忌铁骑冲到。

    他一马当先,手中大刀疾舞如风,将眼前几个手持盾牌的元兵轻松震退,刀锋所过,顺势将三名敌卒的人头收割。

    滚滚铁骑紧随而入,刀枪无情的斩向惊慌的敌卒,马蹄如草芥般将他们踏为肉泥,一路狂冲,无人能挡。

    顷刻间,谢无忌带着两百多骑兵杀进混乱的战场,遇到元兵就手起刀落,而那些被空下来的义军士卒也纷纷转身找上其他元兵,缺口越撕越大,元军是土崩瓦解,狼狈而逃。

    这时明军步卒也已赶到战场,如虎狼一般扑了上来。

    谢无忌冲锋在前,刀锋所过,绝强的武力斩杀之下,数不清的敌卒如纸扎的一般被斩飞上天。

    紧接着,成千的明军将士,则如洪流般席卷而至,以辗压式的杀戮,将敌卒全线摧垮。

    兵败如山倒!

    元军大将望着崩溃的己军,欲哭无泪,焦黄的脸上深深刻着无力二字。无奈的对身旁的亲兵吩咐道“撤吧!传令下去,撤军。”

    然而他却不知道,谢无忌早就盯上了他,正朝着他的位置奔马而来。再说在这混乱的战场上,岂有说撤就能撤的

    等元兵大将发现的时候,谢无忌离他不过几丈距离,在谢无忌全速奔马之下,不过一眨眼的功夫。谢无忌从马上一跃而起,将手中的长刀高高挥起,狠狠的砍向元军大将。

    元军大将忙将手中长刀横举,想以一招霸王扛鼎来抵挡谢无忌的刀锋。可谢无忌借着马力,再加上从高空用尽全力挥下的一刀,简直如雷霆万均之势而来。闪电般的砍在了元兵大将的刀柄上。

    “咔”

    刀锋顺势而下,将元兵大将从左肩到右腰斜切成了两段,一时鲜血狂飙,肠流满地,好不凄惨。

    而谢无忌从高空落下,刚好骑在自己的战马身上,好不潇洒。举起手中粘满鲜血的长刀,大喝一声“你们的主帅已死,降者不杀。”

    “你们主帅已死,投降不杀!”跟在谢无忌身后的亲卫队齐声高喝道。

    明军步卒听后也高声喝喊起来,一时间整个战场都是‘你们主帅已死,投降不杀’的声音。

    其他元兵一看。“得,主帅都死了,还打什么劲”慢慢有元兵放下手中的刀枪,跪在地上举手投降。

    看着投降的元兵越来越多,谢无忌吩咐庄铮等亲卫道“打扫战场,收拢俘虏,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见大局已定,义军士卒纷纷坐在地上休息,而明军士卒也不管他们,自顾自的打扫着战场。

    一刻钟后,明军士卒打扫完战场,押着俘虏的两干多人扬长而去。等那些义军士卒休息好后,已失去了谢无忌一行人的踪迹。

    看着满地除了元兵和自己同袍的尸体外,就是一地的鲜血。其他什么都没有,就连元兵尸体上的甲胄都没有。最后只能挖了两个大坑,将尸体草草埋葬后回城了。

    谢无忌回到之前的军营,让人埋锅造饭,吃过午饭后留下一千人马看守俘虏,带着两个俘虏中的小军官和其余人马直奔元兵军营而去。

    元兵大营的战斗很顺利,让带着的两个俘虏在营寨前一喊,营中的一千元兵没犹豫多久就投降了。没投降的少数人马自然被全歼了。

    “将元军大营里用得上的东西都收集起来打包一并带走。”谢无忌见一切尘埃落地后吩咐道。

    “诺。”

    过了一个时辰,谢无忌领着明军押着俘虏跟战利品走了,原地只留下了大寨的栅栏跟一根高高树立着的旗杆,还有元军挂在旗杆上的一面将旗。

    等再度回到明军大营,已近戌时。明军士卒负责造饭的造饭,负责清点战利品的忙着清点战利品,负责统计伤亡的忙着统计伤亡,一切都紧条不絮的忙禄着。



048欲攻荆襄
    吃过晚饭,庄铮来报“教主,我们此战共计伤亡八十二人,五人重伤,七人阵亡,阵亡的将士遗体已火化完毕。共俘虏三千二百一十三人,其中有十三人重伤。共缴获粮草八万石,铠甲四千副,大刀三千柄,长枪四千条,盾牌一千面,弓一千张,箭矢十万支,帐篷六百三十二顶,锅铲等伙房用具若干,战马八百匹,其中有七十四匹受伤。”

    谢无忌听着庄铮的汇报,满意的点点头。心里想着“这庄铮不错,做什么都一丝不苟的,可以让他做亲卫副统领了。”

    谢无忌听完汇报,想了一下说道“骨灰要妥善保管,伤兵伤马尽力医治,不管是我方的还是俘虏的。将缴获的好铠甲好兵器挑出来,让将士们换上。将其余的粮草、帐篷、战马留下,盾牌、弓箭等好的留下,那些淘汰下来的废旧兵器铁器运到炼器堂回炉重造。”

    “是”

    第三天清晨,谢无忌带着部队押着俘虏跟留下的战利品朝着牛头山大本营进发了。你道为何行军途中带着那么多俘虏和战利品不方便啊。即使将淘汰下来的废旧兵器铁器让好运来客栈弄走了,可留在手中的还是不少。

    回到牛头山,有了这次带兵经验后,谢无忌也就不在心大的连着攻打几地了。谢无忌决定哪里义军吃紧,哪里元军攻得急,他就带兵打哪里。

    转眼大半年过去了,谢无忌将淮南徐州等地都逛了一遍,找了七八处隐蔽之处做为大本营。谢无忌身后的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有少数阵亡了,大多数都经过战场历练合格后回江南休整,准备进攻荆襄跟四川。

    现在江北的明军不再是如开始时的一万人马了,而是六万多人。每十天半月就有一批新的土卒到来,同样每十天半个月就有一批从战场上历练合格的士兵回到江南。

    俘虏和百姓是送了一批又一批,差不多为江南增加了两万多矿工跟四万多户百姓。之所以有这么多,是因为有的百姓不想继续生活在战乱的江北而选择搬迁到江南,有的是在江北所招收的士兵的家眷,大部分是之前俘虏的元兵士卒投诚后,将他们的家人迁到江南的。

    经过炼器堂三年多的不停生产,谢无忌麾下军队基本都换装完毕。现在在江北的部队,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除了战马粮草帐篷外,基本都要回炉重造,即使箭矢的箭头也不例外。因为装备精良,最近做战伤亡都很少,有时还会出现零伤亡。使得明军作战,士气越来越高昂。

    这天谢无忌正打算招集属下攻打濯阳的元兵,常遇春却亲自送来了两个消息,让谢无忌放弃了自己带兵的打算,反而让常遇春替代自己,谢无忌则带着自己的一百二十亲卫赶往了江南。

    怎么说都打了大半年仗,亲卫咋就没伤亡呢一个是谢无忌的亲卫都功夫了得,再就是他们的装备是最精良的,最惨的一战也不过有两人受了重伤而已。那还是战马被射杀,摔断了腿脚罢了。

    谢无忌昼夜兼程的大清早赶到了江南,明教高层一如既往的迎了出来。大家问候过后一起回到天鹰教总部。

    大家在大堂坐下后,谢无忌看向刘伯温问道“常遇春给我传消息说攻略荆襄跟四川的时机已成熟,不知军师可否细细道来”

    刘伯温微微一笑,抱拳说道“教主,荆襄跟四川一带从三月前就开始陆续被抽调兵力,现在以经是荆襄跟四川兵力最空虚弱的时候,我们只要速度够快,完全可以在朝廷没反应过来之前达到战略目标。”

    谢无忌一听,笑了。“看来这大半年在江北投入作战人次不下十六七万,战死两千多,致残一千多,效果不错啊!保守估计歼敌十万,各路义军怎么着都能歼敌六七万。再加上我军俘虏的六万多人,义军俘虏也应该有个三四万,算下来朝廷损失了差不多二三十万大军啊。”

    谢无忌想了想,对徐达问道“大都督可有把握要是没把握,我们可以在江北继续加大投入。”

    徐达站了起来,对谢无忌抱了抱拳。一脸坚定又自信的说道“教主放心,我保证在朝廷反应过来前拿下荆襄跟四川,属下愿立《军令状》。”

    “《军令状》就不必了,尽力就行。以后还有许多地方要仰仗你呢,你可不能有损伤。”谢无忌摆了摆手说道。心里却想“《军令状》‘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万一出现意外,我去哪里找人给我统兵打仗不能每战都我自己上吧那我还忙活个什么劲还不如洗洗睡吧!再说你可是中国史上的十大名帅之一,为了区区荆襄跟四川,万一把你弄死了,我哭都找不着地啊!”
1...1314151617...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