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YTT桃桃
一句话,打不下江山,就不能回家。
至于逃退缩不敢想。
每只队伍中都有一支特殊的支队,就是俗称的督战队,冲锋时跟在他们后面,看谁胆怯,谁敢临阵脱逃,马上手起刀落,格杀勿论,绝不手软。
怎么都是死,冲上去还有一丝生的希望。
“杀,杀!”
……
户部的毛大人,正站在院子里。
老爷子望着晚冬凛蓝的长空,慨叹道:自己默默地为这场战争做了这许多年的准备工作,终于可以验证一下自己的设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了。
魏大人找来时,看到的就是上司捻着胡须抬头望天的场景。
他是来请示第一批运粮队伍是否立即跟随大军出发,这个已经由尚书大人做了批示,现在只待毛侍郎一声令下。
“准!”
打仗,打的绝不只是前方将帅们的运筹帷幄和士兵们的浴血厮杀,更是打的后勤保障,拼的永远是王朝由上至下的动员速度和能力,各个官僚体系间的协调能力与运转效率,一言蔽之——综合国力。
随着毛大人的这一声准,各城池蓄势待发的运粮队伍也鱼贯而出,紧紧跟随着先前出发的作战队伍。
肩挑手推。
民夫们在随后的长长岁月中,就要靠着双手双脚,每日不停地跋山涉水,露宿风餐,行走在这场旷世大战的历史画卷中。
与此同时。
任家村的早上。
妇女们坐在一头头奶牛旁边,开始了挤奶的工作。
用自家刷洗干净的木桶接奶,没管组织要新桶,可给宋福喜他们省了很多力气。
妇女们拎着牛奶桶出门时还会打听几句:“你家三头接出几桶”
“就这桶,我家能挤出四桶。”
“你家咋那么多呢,回头我可得向嫂子你取取经,这牛养起来是不是有啥窍门呀”
“恩那,昨下黑,我还让几个丫头用自家麸皮拌草喂了一顿。”
前方婆子回头喊:“快别唠了,集合啦。”
妇女们连忙带着家里能帮干活的孩子,拎着牛奶桶加快脚步朝前走。
村口这儿,进村后往各家去的主路上,昨个就搭好了长长的油棚子。
家家都出力了,你一块我一块地搭好了油布。
马老太率着几位老姐妹,拉开了架势,正站在八口大锅前。
锅在正前方,老太太们量过距离,保证自儿在展示时,那一百多户妇女能看清她们的动作。
“到齐了没”
九嫂子:“队长,到齐了。”
“好,咱们
第四百六十九章 我的团长我的团(二更)
一台台粮车进村,推车的都是村里的小子。
宋福生在县里特意派人回来给传的话。
任族长接到消息,立即召集人手去了童谣镇。
马老太她们互相你攥我手,我攥你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听说,是县令大人号召童谣镇数得上名的乡绅地主捐的粮食。
一夜过后就凑了这么多,是捐。
乡绅富户们在县令大人的带动下纷纷表示:任家村只管甩开膀子卖力干,全县都在后面支持。军需村,是整个县的荣誉。
据推粮回来的这些小子们说,且今日童谣镇人很多。
县令大人正喊的口号震天响,又组织了好些富户,不止那些数得上名的。
喊出的口号大致意思是:一支竹篙,难渡汪洋,众人划桨,猛龙过江。
开战了,让富户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
县衙的官差也全部出动,像捕头齐鸣不仅要维持刚被征兵过后的治安,而且还要向百姓们宣传:
从现在开始,各家各户从嘴里省出的每一粒粮,救的不是别人,救的或许就是你家在前线的孩。
胡县令要以童谣镇的名义,凑粮,向朝廷捐送。
“我三儿啥时候回来”
任族长骄傲地告知马老太:像这样的动员大会,福生是要列席的,被要求发言。这不嘛,他就回不来。最起码他得和那些送咱粮的人客气一番哪。别着急,城门关他也能出来,都认识他。
说完就急匆匆往河对岸去。
任族长现在和宋阿爷越来越配合默契。
宋阿爷负责管具体干什么活,由河对岸那伙人新选出的各小队长带头,宋阿爷指定到小队长头上,从早到晚一样样活计安排。
任族长认为自己就是负责管人的,村里人,河对岸那伙人,具体干各种活的人手安排。
而宋福生作为他们任家村的“团长”,是负责一系列大事,有事拿不定就请示。
虽然任族长搞不懂为啥叫团长,但是既然人家要求了,就别大兄弟大侄子大孙子的叫了。说实话,不习惯,他也正在慢慢改,慢慢就能不别扭的将福生叫成团长。
八个老太太听任族长讲完这些,那个骄傲劲儿就别提了。
回过头就冲一百零七户的妇女同志们喊话:“好好干,卖力干。”
任公信病了,但他家之前也领养了奶牛,两头。和村里女人一起熬制奶豆腐的是任公信的二儿媳。
任子玖的婆娘,让任子玖的小妾留家照顾任公信那大肚子小媳妇。
这个决定,很出乎那位小妾的意料。以为任子玖不在家,那婆娘逮到机会得往死里使唤她。
没想到那婆娘竟自个挑重活去和村里人一起熬制奶豆腐,挤牛奶、喂牛。
而且还将孩子带出去,让任子玖唯一的根帮着干活。那孩子平时在家都不干活,就知道傻玩,现在竟让干活不是应该对那孩子更好吗毕竟任子玖不在家,那就是她的命啊。
别说这名小妾想不通,就是任公信的大肚子媳妇也看不懂。
任公信也有问过,二儿媳缓过来没有。
本以为二儿媳会作闹一番,但是听说,只抱着孙子哭了大半宿,也不知与孙子讲了些啥,娘俩就和村里人一起干了。
这一出搞得任公信更是听完心难受,让他大肚子媳妇和二儿子纳的小妾务必家里的活计不准累到二儿媳,煮饭什么的,让吃现成的。
“你要去哪”钱佩英放下手里的针线,瞪眼看着四壮。
四壮很简单地比划了两下。
住在一起这么久,钱佩英居然能从这敷衍的动作中,看懂四壮要去哪,“去奉天城干啥呀。”
四壮像堵墙杵在门口,抿嘴不吱声。
钱佩英:“……”这要是她儿子就得骂两句。那怎的,还不能问问啊。
你瞅她一天天的,老宋不敢给她气受,却总受孩子们的气。
看闺女脸色,时刻观察米寿的小情绪,跟在四壮后面墨迹。
从洗头洗脚让吃饱饭,到问四壮去哪也不告诉,经常性对她带搭不理。
钱佩英下了炕,去女儿那屋翻包,掏出一两碎银子。
大小伙子出门,身上不带钱哪能行,别再是有啥东西要买。
男孩子不方便与她说
“我会和阿爷打招呼,那你明天愿意进城就去吧,我告诉你啊,不准太晚回来。你要是晚回,下次我就不准你出去了。”
四壮急忙点点头。
“带着本子笔,能对付写出字了吧外面查的严,一看你这小年轻怎么没被征,要是被询问,好好写纸上告诉你是谁家的,别动手。”
四壮没听完就已经出去了,接着帮家里干活。他在主要劳动力里还格外突出,谁也没有他干的多。
&
第四百七十章 被赖上了(一更)
宝珠进村。
马老太很吃惊,拎着木勺带小跑赶过来,还问哪:
“四壮,你是啥时候走的我怎么不晓得。”
“宝珠,咋样啊,我还惦记呢。但想着你没啥大事,你哥也不会被征,这一天天给我忙的,脚打后脑勺。你们俩是搁哪碰见啦怎么是一起回”
田婆子亲切地拽住宝珠的手,“这小胖手冰凉,走走走,回家,到家说。”
路上。
马老太给宝珠介绍葛二妞她们:“这都是你奶奶。”
有村里婆子们好信儿问,“队长,谁呀”
马老太没说是以前店里小丫鬟之类的。
她是晓得的。
别看村里人只是农民,但是对丫鬟啥的,还低看一眼呢。
村里要是有哪家过不下去,将孩子签契卖到大户人家当丫鬟,往后即便穿着绫罗绸缎回来,让娘家真借了光,在正经过日子人家眼里,也仍被瞧不起。是一件被人戳脊梁骨的事。
正经人家眼里,家里再穷,也不能让孩子出去伺候人,签了契,就生死不归自家人管,那可不行。
不过,话说回来,宝珠不属于被父母卖与陆家的情况,是根上爹娘就是陆家的家仆。
可咱没必要和村里人废话不是他们别再听不懂,好好的闺女,给瞎传一通犯不上。
再说,与外人讲话,那么实在作甚。
“啊,奉天城里来的,亲属家的孙女,我干孙女。”
……
“胖丫啊,胖丫”
宋茯苓从点心房出来:“宝珠”一眼就看到了奶奶身边的宝珠。
女孩小脸红扑扑,被冻的累的,走了老远的路才到村里。瞅着宋茯苓笑。
当天,大伙就都了解到宝珠的情况了。
这就是那个在封城期间,兄妹俩掏出积蓄不去排队抢粮,很是实在,死守点心店给垫钱,且父母早亡的苦命宝珠。
哥哥大德子,这回又干了一把实在事,没被征兵却主动给前线养马去了。
这俩孩子的心性,一听就顶顶好。
阿爷说,“住下吧。一个小丫头,自个在家可不中。明儿将口粮拉来,大门锁好,就在这干活。你本就是点心店的,这里正好缺人,跟着姐姐妹妹们一起挣俩钱,也不算白在这里呆着。”
住在哪呢。
马老太让大丫二丫带着宝珠,和李秀她们都住在河这面,方便干活。
一炕的小丫头,也没那些讲究。
总是比去三儿家和胖丫住一起强。
三儿家虽然有地方,但是隔着炕墙,宝珠又不是三儿的闺女,女孩这么大了,不是那么回事。再说牛掌柜岁数大了不算,三儿家还有个四壮呐,那得隔开,对不
所以,看马老太这态度就晓得,她误会了。
老太太以为四壮今日进城,是小孙女不放心宝珠,打发四壮跑一趟腿。
其实,不止老太太,宝珠也是这么认为的。
茯苓姑娘,对她一直是,唉,该怎么形容呢她很幸运。
她宝珠也早已将茯苓姑娘放在了心窝窝里。
茯苓姑娘:“……”
晚上。
宋福生、宋茯苓、钱佩英在灶房里,望着四壮。
一家三口思想同步,用眼神交流,在心里响起了吉祥三宝的音乐:
“老妈”
“嗳。”
“你知道他是去接宝珠了吗”
“不知道啊。”还给揣上了一两银子哪。
站在中间的宋茯苓,又看向左手边的宋福生:
老爸
嗳。
你知道他拿我撒谎了吗
不知道啊。
他这是相中人家了吧
是个有正事的。
那这时候能结亲吗
不能吧。
宋茯苓:噢天么的。
一家三口,望着四壮,三脸懵逼。
宋福生双手叉腰,扬了扬下巴,示意四壮跟他去小屋。
孩子大了,操心的地方就多。
尤其是四壮,更是需要多嘱咐,因为这小子“三观不正。”
没错,在宋福生心里,四壮真就属于“三观不正。”
&nbs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