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YTT桃桃
可有些野果子之类的,过了果实成熟期就没了。
这些孩子,大多数是和大人们吃的一样,没有什么零嘴。
看到小娃子们只因分到一小块糖饼、分得一勺她煮的酸甜果子就能围着她欢呼到像过年。珍惜到将勺子舔的干干净净,拿糖饼的小手也吸溜到再没甜味才算拉倒。
每每看到这一幕,她就想再多存些,这样以后孩子们吃的花样越多,笑容就会越多。
二是,宋茯苓自己也很珍惜现在的日子。
虽然和现代比,简直没法比。
要是回忆现代生活,会感觉自己在这里好苦,太不容易了,能哭出声。
但是和这里的人对比,在这种世道的大背景下,即便老爸每次送货回来很少讲外面过的如何,宋茯苓也能猜到,任家村目前被称为世外桃源一点儿也不为过。
 
第四百八十二章 小道消息(一更)
宋福生之前有拜托一品轩掌柜的,帮他留意价银合适的门面。
那时候老陈不在。
掌柜的也一直没给信儿,就将买门面这事搁置了。
没想到陈东家才回来就帮他寻到。
俩人没有进去打听,倒是围着这门面外围好顿转悠。
初步估计,不算后面两间挺规整的小仓房,只前面就能有二百多平方。
“东家”
宋福生正扭头与老陈说话,就感觉有人在喊他们。
本以为是喊陈东家的,转回身一看,竟是叫他。
这不是那位在点心店的说书先生嘛。
那时,接手他说话本子的活,照猫画虎的讲,讲的还行。
怎么眼下造成了这样
“东家,有些日子不见了,您还好吗”
“还好。倒是你,这是”
说书先生苦着脸告诉宋福生:
他一共有四子,家里能干活的两子已被征走。
剩下俩还年幼。
说不了书了,各地茶馆早在封城那阵就关闭,他从过年一直到眼下就没挣过嚼用。
雪上加霜,平日里能干活挣钱的俩儿子离开,他就病了一场,身子骨从那开始就有些不中用,干重活干不动。再加上买粮,已给家里存项彻底花空。
现在小儿子又病了。
说书先生低头看了眼自个身上穿的衣服,“不怕东家笑话,实在是没啥可换银钱给小二治病的,就将家里的体面衣裳都拿去当了。小儿发热,土办法没有用。”
“那当了衣裳后够用吗”
说书先生脸通红,不仔细看,发现不到他在摇头。
宋福生看他那样,想了想,孩子病了可不是小事,耽误了可能会影响一生,别给脑子烧坏喽。从怀里摸出一角银,大约小半两:“给,拿着。”
“东家,我”
“拿着吧,速去给孩子抓药。”
说书先生好顿告诉宋福生他家住址,说赶明一定还,等能干活的俩儿子回来就还。
宋福生和陈东家已经结伴走出很远,说书先生还在原地攥着银子哭,泪眼模糊望着宋福生的背影。
“唉,他还指望他俩儿子回来呢。兄弟,你在这里,自然听到的消息都是好的。可我回老家有听说,前一阵,虽然捷报传回,但是攻城时也死了好些人,这个数。”
陈东家比了个八:“真的,只多不少,都那么私下传,我那位帮我寻关系的兄弟说的。也
第四百八十三章 有了新任务(二更)
宋福生进村就看见了米寿和一大帮孩子,正从任三叔家跑出来。
手里攥着那半截是甜杆能啃了吗就掰这些孩子,多能祸害人。
宋福生牵着马,站在村口望着欢呼的孩子们笑。
他很奇怪,米寿怎么又和村里孩子玩到一起去了看样子人缘还不错,离这么远都能听到他呼朋唤伴,前两天不是闹掰了嘛
咋回事呢。
前两日,不,是这一段日子,米寿就不是好嘚瑟。
与村里孩子一顿臭显摆都吃啥了,撩闲,让村里孩子就给揍了。
在米寿挨揍的这事上,宋福生有检讨过自己,认为米寿现在越来越淘气,有时讨狗嫌的样子,其实是有他和佩英故意惯着的因素。
因为他和媳妇的教育理念,一直是不希望孩子是懂事的。
包括对茯苓的教育也是。
在他们夫妻二人看来,人嘛,经过事,才会懂事。
每一个被贴上懂事标签的孩子,只能说明比同龄人活的辛苦。
或父母指望不上,或家里条件不行,总之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才会让孩子不得不尽快成熟起来,提早接过父母身上的重担,早早要为自己打算。
学着像个已经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大人一样,为人处世要面面俱到,然后别人见到夸一句:“哎呦,这孩子真懂事。”
懂事二字,宋福生认为,背后永远是跟着心酸二字。
如果他的孩子懂事,说明他和佩英当父母做的不到位,没有让孩子快乐。
所以,对米寿就很放松要求。
才五岁多,可不要懂事。
他们作为养育米寿,犹如亲父母般对待亲子一样,之前每每看到米寿像个小大人一样,并没有感到欣慰,这只能说明孩子还在小心翼翼,还在看人脸色过活。
很多时候看到那样的米寿,是心酸。
五岁多,就该有五岁的样子。
要与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不爱念书,屁股坐不住。可以撒娇,可以耍驴,可以莫名其妙疯起来像个小傻子。
其他孩子在亲生父母前能做的,咱米寿也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去做,那才说明他和佩英对孩子照顾的足够好了,也确实做到位了。彻底摘掉了米寿身上本不该有的束缚。
童年,它很短暂,本就该是快乐的。
倒是“懂事,”从长大成人一直到死,要伴着好几十年,想让孩子懂事着啥急,赶趟。
然后吧,宋福生觉得,可能是惯大劲儿了,度没掌握好,米寿现在有点太调皮。
太过自信,喜爱得意洋洋。
这不嘛,前两天就和任三叔家的孙子干了起来。
任三叔家那小孙子七岁多,也是从小被惯到大的,见不得米寿嘚瑟,据说孩子们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当谁家没糖啊我要想吃也能吃上。”
“你有糖没用,你姐不会做。”
“瞎显摆啥,就你有姐姐我有仨姐呢。”
米寿嘴皮子溜:“你仨也不如我一个。”
被人一拳头推出老远。
米寿往上冲,任三叔家的小孙子伙同九岁的哥哥就给他踹倒了。
没哭,干不过也没吃眼前亏,回家了。
见到茯苓就告状:“姐,有人欺负我。”
茯苓说:“欺负你,找我没用啊,我是女孩子,这事不归我管。”
宋福生想到这,笑了笑。
佩英和他学,米寿当即就挎着土篮子要上山。
问他干啥去。
米寿说,要去寻四壮,灭了他们。
“那你码人咋还拎土篮子”
“别白跑一趟,顺便摘些菜回来。”
钱佩英就给娃抱回家。
可不能找四壮,一出手真能灭掉一个九岁和一个七岁的。
后来据称是宋金宝解决的。
弟弟挨揍了走,干他们。
连李秀家两岁多的宝子也跟着去了,说要帮忙,要往任三叔家俩孙子身上丢马粪蛋。
小孩子打架,大人果然不该掺和。
你看,错眼间和好又凑一起玩上,这回还打入内部了,进了任三叔老爷子家混吃混喝。
“米寿”
米寿听到有人喊他,侧头一看是姑父,立马扔下小伙伴们,张着胳膊向宋福生跑来。
宋福生一把抱起飞奔过来的孩子:“哎呦老儿子,这是中毒了吧舌头都黑了。”
“我这是吃的幽幽(黑天天,学名龙葵),就黑了这么几个,给,”米寿跑的小脸红扑扑,一脸兴奋急呼呼从兜里往外翻,要给宋福生吃。
抓出来一看,手里仅存的几粒稀烂,“你挑两个吧,剩下的要给姐姐。”
倒是挺大方,还能给两个。
宋福生嫌弃地要给扔掉:“你姐不会吃,看你这手,脏的很。”
“别扔呀别扔!”
宋福生夹住米寿对着屁股拍了两巴掌,衣服都染上色了,越来越淘。
一手牵马,一手夹住孩子,宋福生又冲远处呼啸着来回跑的一帮娃子们喊道:“金宝,带头回家,你也控制控制,别满村里嘚瑟。”
村里要被这些孩子掀翻天,多少人家是看他们大人面子在忍。
村里好些老实孩子,也被金宝他们带的淘没边了。
就在这时,已然瘦了一大圈的任公信跑了出来。
任公信家,在本村的三十亩田包了出去,倒是在外村有好些地,没承包出去。
即使很惦记俩儿子,任公信也要去外村庄子,得守着干活。
也多亏他大儿子任子笙给寻了不少短工长工,帮老爹种田。
眼下这年月,招人干活,人家不要银钱,都要粮食。
任子笙就让老爹将曾经贪污宋福生他们的粗粮拿出来,分给长工,这些粗粮正经挺解决问题的。
这不嘛,任公信就只能隔一阵才能回趟村,“团长,又问了没”
“问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 战略,全中(一更)
仓储衙主官黎大人这里,宋福生正在接受着问询。
黎大人抛出第一个问题时,宋福生就觉得坏菜了。
果然是相中他了。
他怀才怎么跟别人怀孕似的,就那么明显吗
看来要怪,只能怪古代人真是太……落后了。
出过远门,有过远行经历,竟然也能算是一种人才。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都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没机会见识到外面的世界,就把他这种逃过荒的显得出类拔萃了。
话说,这逃过荒,算是啥优秀的事吗
一个没死,也能成为衡量他是不是人才的标准
半个时辰后,宋福生走出了黎大人的衙署。
被黎大人的属下带去了仓场衙的凌阴。
(凌阴,冰室建筑,地下,比百姓的地窖挖的深、规模极大,也被唤为冰窖。)
宋福生才下去就感觉冷意扑面而来,冰冰凉。
几名官差将草垫子一把掀开,摞得像铺大炕似的奶砖登时映入眼帘。
宋福生一瞅,好嘛,他之前运来的奶豆腐压根就没往前线送,一直存在这里。
这是要存够量,等着他这回往外运呢。
出了窖,搓了搓胳膊,当宋福生再看到存放着的一堆大列巴时,已经不感到意外了。
忙碌的身影,从这间屋子穿梭到那间屋子,开具各种单据。
比如即将带队多少人,要带走多少骡子车,要用多少草料,押运具体数量,以及过城的通关文书和押运凭据。
这些都要装好,让负责的人写的仔细明白。
因为最后他要拿到交货收据,才算押运结束,才可踏上归途。
将该办的手续办好,宋福生方才心事重重回了家。
——
“什么”钱佩英吓掉了手里的辣椒。
宋茯苓也惊讶至极:“啊”
宋福生点头:“你们没听错,我要走了,这算是政治任务,压根就没法拒绝,我先取地图册吧。”
宋茯苓急忙去将门反插,在等待老爸从空间出来的空档,跟老妈面面相觑,太突然了。
宋福生出空间没磨叽,拽过女儿先和他一起研究:
“闺女,他让我押运到耀州城,你看这是他给的路线图。”
宋茯苓接过古代路线图,又翻开现代地图册,比照来对照去,眼神两面转悠,只几个来回就确定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