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说是批阅奏疏,其实也就过个目而已,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说一个奏本里说五台山的主持圆寂了,还有个官员上奏南京有位一个妇人拾金不昧......

    “这都什么事啊.....”朱慈烺有些无语,合着当官的天天都上奏这些破事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啊!

    难怪明朝实行票拟制度,让内阁去处理,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大学士“用小票墨书”,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以供皇帝参考。

    即便这样,皇帝也懒得研究,除了亲自操笔批红几个军国大事的奏疏,剩下的都让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代笔,照着内阁票拟的建议用御用朱笔照抄一边。

    这样也导致了明朝刘瑾、魏忠贤等太监专权的事情发生,皇帝要是懒,什么都不看,事情自然就交给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去做,朱笔、玉玺在手,也算无限接近皇权了。

    朱慈烺在崇祯皇帝身边翻看着这些奏疏,忽然听到崇祯有意无意的问道:“朕听说你组建了五百人的东宫卫队,是怎么回事”

    朱慈烺一听,倒也光棍,看着自己的皇帝老子,认真道:“父皇陛下,如今大明北有建奴肆虐,南有流寇作乱,皇儿想替父皇陛下分忧,有朝一日上阵杀敌,荡平天宇。”

    崇祯对朱慈烺的回答很意外,心道,朕这个太子还真是个七窍玲珑心,这么小就懂得有孝心。

    崇祯并没有多想,叹了口气,道:“你才几岁,还是个孩子,等你长大后再替父皇分忧,现在的大明,父皇会尽力替你扫平,让你以后登基能做个太平之主。”

    闻言,朱慈烺忍不住想要翻白眼,心道:“你得了吧,你再折腾下去大家都得完犊子。”

    他当然不敢说出来,不仅没说,反而在内心深处还有些小触动。

    不管这个便宜老子做皇帝合不合格,但做为一个父亲来说,是一个好父亲,从点点滴滴来看,崇祯对自己的教导还是比较到位的,对自己的也是充满了殷切希望。

    至于亡国后砍杀女儿的事情,朱慈烺表示理解,在那些习惯了抢掠的流寇攻下皇宫后,会如何去对待一个公主,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结果。

    最起码崇祯没有砍死他的三个儿子,这就证明他并非丧心病狂之人。

    即便心中有些触动,但朱慈烺还是问:“父皇陛下,怎样才算长大”

    崇祯一愣,沉吟了一会儿,道:“有自己成熟的思想,独立有效的解决问题,学会忍耐和承受痛苦,这样才算长大。”

    十七岁,这是个美好的年龄,而十七岁的崇祯皇帝,因为一系列的机缘,登上龙座,成为日薄西山的大明帝国的掌舵人。

    此时内忧外患层出不穷,积重难返,帝国风雨飘摇,奄奄一息。

    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勉力支撑了十年,才撑到了现在。十年的时间,他真正的长大了。

    “父皇陛下,孩儿已然长大了。”朱慈烺认真道,他在争取。

    如果真等自己身体长大了,大明也就凉了,自己的下场会很惨的。

    闻言,崇祯笑了笑,也不生气,看了一眼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王承恩。

    王承恩会意,从另一边的几份奏疏中抽了几份,呈给了崇祯。

    崇祯接过后没有打开,直接转手递给了朱慈烺,让他分析和提出建议。

    其中一道奏疏是从宁夏发来的,驻守宁夏的士兵,因兵饷无措,发生兵变。

    饥兵群起围攻官署,巡抚右佥都御史王楫因不能措饷,饥兵索饷无着,乃鼓噪而杀之。

    兵备副使丁启睿率军镇压,捕获为首者七人,立即处斩,兵变才被抚定。

    还有几道奏疏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有不少地方又发生大饥荒,这些灾民没有粮食吃,只能食树皮、草叶,树皮、草叶,吃完了就互相吃人。

    山西、河南南阳饥荒尤为厉害,其中唐王朱聿键奏河南南阳饥,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

    朱慈烺看了批红,崇祯下诏发三千五百金赈济山西、河南南阳,并免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

    这让他眉头一皱,三千五百金也就几万两银子,到下面估计也被盘剥的剩不了几个子,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就像崇祯四年的时候,陕西饥荒,崇祯派遣御史吴甡带十万金赈灾。

    结果到了地方,被一层层的盘剥,真正用在赈灾上的连三分




第五章 东宫卫队
    期间,崇祯皇帝又问了下朱慈烺为何要读《孙子兵法》,朱慈烺趁机又提到了军事,隐晦的表达出自己想训练一支军队。

    崇祯却说纸上谈兵可不行,实际操作很难,比如京营,比宫中的内操都不如。

    “父皇陛下,您如果有时间,可以到寿皇亭亲自检阅我的东宫亲卫队,我想他们会给您惊喜的。”朱慈烺笑道。

    “哦也好,朕批阅奏疏也乏了,就当去散散心了,现在就走吧。”崇祯皇帝对朱慈烺的话有了一点兴趣。

    王承恩对着值守太监喊到:“摆驾万岁山寿皇亭!”

    等崇祯和朱慈烺走出乾清宫后,皇帝的銮驾已经准备好,有一千多名锦衣卫的大汉将军随从扈行。

    崇祯登上銮驾,想让朱慈烺上来一同前去,朱慈烺婉拒,连称不敢僭越。

    朱慈烺跟在崇祯銮驾身边,对身边的大汉将军徐盛道:“去传令孙应元,让他带领东宫卫队立即到寿皇亭校场集合。”

    “是!”徐盛抱拳领命,飞快奔去。

    崇祯听到后笑着道:“皇儿,你这临时集兵,只怕朕到了寿皇亭也不一定完成集结吧。”

    寿皇亭在万岁山上,也就是后世的煤山,历史上崇祯自挂东南枝的地方,距离乾清宫只有一千多米,步行到那也就一刻钟的时间。

    现在朱慈烺才叫人通知下去,哪怕那位大汉将军腿脚再快,也要费时一小半时间。

    东宫卫队需要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在皇帝驾到之前完成集结,难度着实不小。

    “请父皇陛下宽心。”朱慈烺淡笑道。

    崇祯皇帝见朱慈烺一副自信的样子,便不再言语,坐着銮驾,在一众锦衣卫的簇拥下,前往万岁山寿皇亭。

    东宫卫队是朱慈烺花了一年的时间打造出的,之前没争取到组建军队的指挥权,朱慈烺只好去腾骧四卫挑选了五十个善战的精兵,充当东宫亲卫。

    腾骧四卫的选拔标准是“天下卫所官军年力精壮者及虏中走回男子”,基本个个都是精兵。

    只不过到了崇祯时期,这只军队战斗力已经不行了,但兵源的底子还在,其实主要就是缺乏训练。

    按照朱慈烺亲自书写的操点和训练科目,经过半年的训练,这五十名士兵已然形成了战斗力极强的亲卫队。

    不敢说在战场上的实战能力,最起码做了令行禁止,纪律严明,比京营里那些混吃等死的士兵要强多了。

    见到了训练成果,朱慈烺又向曹化淳新建的勇卫营要了五百名精兵,自己亲自带人去挑选,又训练了半年,这才形成如今的东宫卫队。

    身为已经出阁的皇太子,组建一个几百人的亲卫队,还是丝毫没有问题的。

    声势浩大的皇帝銮驾穿过紫禁城北门的玄武门,直入万岁山寿皇亭。

    寿皇亭是崇祯修建的阅兵台,专门用来阅视内操。

    一行人来到校场之上,以崇祯为首,护卫崇祯的锦衣卫和大汉将军们分两边站好,朱慈烺则站在崇祯的身旁。

    他们一来就看到了在校场之上,有着数百军士早已列好了队伍立身站在那里。

    整个队伍整齐划一,丝毫不乱,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条直线。

    所有军士一动不动,就连看到銮驾从他们眼前经过也没人转头,像是被定住了一样。

    东宫卫队五百多人皆是一色的壮汉,个个腰板挺直,目不斜视,身上散发着一股英武之气,五百多人都是如此,让人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护卫崇祯的一众锦衣卫和大汉将军们的脸上都是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陛下,这些军士军姿整齐,比京营中的任何一营都不逊色。”王承恩在一旁称赞道,没敢把话说的太大。

    这种气势,让崇祯眼前一亮,他也见过京营的兵,那种麻木不仁、强打精神的面孔与东宫卫队毫无可比性。

    崇祯眼睛发亮,半天才说出一句:“好!”

    闻言,朱慈烺松了一口气,同时感叹,苦训了一年,还杀了七八个不听军令的刺头兵用以震慑,这才让东宫卫队有今日的面貌。

    崇祯满脸都是欣赏之色,他对朱慈烺道:“皇儿,朕很好奇,你这东宫卫队是如何操练出来的”

    朱慈烺道:“回禀父皇陛下,皇儿查阅了许多兵书,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重新编写了一套训练之法,然后严格操练。”

    兵书皇家收藏的兵书多的去了,前段时间还有人呈上来一本新编的兵书。

    不过想要按照兵书严格操练出想象的军队,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其中的阻力太大了,能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朱慈烺继续道:“他们每天至少训练四个时辰,还不包括晚上的紧急集合.....”

    “哦.....”崇祯听了不再言语。

    这样的训练强度,让人望尘莫及,京营中那些兵,一个月的训练量加起来能有



第六章 准备收个锦衣卫当小弟
    回到钟粹宫,朱慈烺准备在这几日对京营大动手,他先是让人从宫中调来了京营的卷宗,想在动手之前熟悉一下京营的情况。

    结果朱慈烺发现,几年前的兵部尚书李邦华曾经整顿过京营,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三大营兵力十多万人,有一半是老弱之人,每天只有二三百人在训练。一些将官,宦官让自己家的仆人冒充军队中的壮丁,每月来领饷。各种糜烂,吃空饷,匪夷所思。

    经过李邦华的大力整顿下,每年省下二十二万石粮食,风气也有所好转了。

    不过因为李邦华的大力革新,也得罪了京营很多人,那些失利的人对李邦华怀恨入骨,各种造谣诽谤。

    李邦华最终被人排挤陷害调走,京营没多久又变成以前那副德行了。

    “这李邦华倒是个能人,貌似历史上主张太子到南京监国的也是他吧!”朱慈烺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开始对李邦华所有关注了。

    朱慈烺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李邦华已经被人排挤,回老家喝茶去了,他前前后后被罢官,在家里闲住过二十年,官路真是惨到不行。

    “徐盛,随我去京营校场看看。”

    朱慈烺招呼了一声徐盛,打算出宫,如今他领了总督京营的差事,完全可以自由出入宫门。

    “小爷,留步!”吴忠慌慌张张的小跑了过来,手中拿着一份谕旨。

    “怎么了”朱慈烺狐疑道,接过吴忠手中的谕旨。

    打开一看谕旨内容,朱慈烺顿时就火了,什么情况啊这是,皇帝老子居然撤销了他总督京营的旨意!改督勇卫营。

    这才两天的时间,怎么说变就变了说好的金口玉言呢

    “小爷,韩三传达谕旨时偷偷告诉我,说是皇爷的圣旨被兵科给事中光时亨驳回了,理由是殿下年幼,掌握军权,过于儿戏,于理不合。”吴忠小声道。

    朱慈烺的目光越发变冷,怒骂道:“一个七品的给事中,连条紫禁城中的一条狗都不如,胆敢动用封驳权,驳回父皇陛下的圣旨!”

    “还有谁上疏反对的”

    吴忠看着满脸怒意的太子殿下,连忙道:“成国公朱纯臣......”

    “原来是他,也难怪,他成国公今年刚总督京营,却被我挤了位置,怕我砸了他的饭碗,断了他的油水吧!”朱慈烺深呼了一口气,让自己慢慢平复下心情。

    这两个白眼狼,真是狼狈为奸。

    成国公一脉,自第一任成国公朱能靖难有功,被封成国公,到朱纯臣整整十二代了,世受皇恩,崇祯皇帝还把京营大权交给了他,可见对他信任有加。

    结果呢,在历史上,李自成刚进京城,他就开门投降,还上表劝进表忠心,让李自成当皇帝。

    至于那个兵科给事中光时亨,李自成快要打到京城的时候,李邦华等人劝崇祯皇帝南迁,这孙子跟条狗一样在朝堂上咬人,正气凛然地反对南迁,还拍着胸脯保证,要与京城共存亡。

    结果李自成一进来,立马改头换面喜迎新主,三百六十度姿势跪舔。

    “还好父皇陛下争取,把勇卫营给了我,不然我可真寒心了啊。”朱慈烺长叹了一口气,千算万算,把这帮外臣给忘了。

    勇卫营虽然只有五千人马,却好过没有,最主要的是朱慈烺能借着巡查军营的理由随时出宫。

    朱慈烺心中暗道:“得在外廷安插自己的人,不然不容易收拾这两个贼臣。还有,得找机会搞搞情报系统了,在宫里简直就是睁眼瞎。

    要不是之前花了五十两银子,韩三那小太监怎么会给他暗中传话



第七章 未来的情报头子
    明末时期的北京城分为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四圈,后世北京内城的大致布局,其实就是在明代开始形成。

    在嘉靖年间,北京城常住人口超过百万,到了天启年间,人口更是突破到一百二十万,在这个时代,北京城不仅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的第一大城市。

    只不过到了崇祯年间,往日繁华的大都市出现了萧索,这一切要从己巳之变说起。

    崇祯二年,建奴大汗皇太极率军千里绕道蒙古,入关肆掠,在京畿附近,乃至山东境内,无不受到兵祸。

    这一日,李廷表有些担忧地来到状元楼前,只见这座酒楼门面装修豪华,但又不失雅致。

    状元楼前站着两位堂倌,摆着笑脸招呼着来往的客人,出来的笑脸相送,进去的热情相迎,非常的敬业。

    李廷表也是一个内心高傲之人,今天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来到这里显得有些寒酸,怕被堂倌看不起。
12345...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