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朱慈烺感慨万分,从大明隆庆开关以来,这七十年来通过海外贸易流入大明的白银总数不过三亿五千三百万两,现在全世界的白银总量也就十亿两,八大晋商手中的现银居然占了大明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

    难怪后世经济学家说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没钱,财政赤字太多,收入没有花的多,最后彻底垮台。

    众所周知,明朝的灭亡并不是简单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占了重要的因素,这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的重要案列。

    大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自隆庆开关到崇祯上位的之时,商品经济已经发展的十分发达了,商品经济的标志就是货币,大明的货币主要就是白银。

    明末天灾不断,朝廷想要赈灾就必须有银子,没有银子即便朝廷有多少计划经济,户部做多少财政报表预算,都是瞎扯淡,崇祯皇帝的赈灾圣旨送到陕西灾区也换不来一个铜板,甚至连厕纸都不如。

    大明一直很缺白银,全国银矿一年的总产量只有十八万两,百姓也只认白银,朱元璋发行的大明宝钞没用多久就凉了,再先进也没用,不管多么牛,都要按照经济规矩来。

    因此大明在隆庆开关发展海外贸易时,要求外国商人支付白银换取商品,隆庆开关后大明赚走了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加上走私和其他渠道,可以说大明拥有了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一半,然而为什么还是没钱没银子呢

    大明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经济越发达,需要的白银就越多,然而明末用于市场流通的银子有限,根本不够用,最大的原因就是那些白银被集中到少数一小撮官商手中,要么被投资到土地、房地产上,要么被窖藏在地下。

    大量白银流入大明,却没有形成新的购买力,创造新的价值,更没有促进创新,反而带来了新的问题,先是白银大量流入致使物贵银贱,导致通货膨胀,后来白银大多被权贵掌握以至于市场上流通的白银不多,又形成通货紧缩,这两个问题大明的高层都没有解决好。

    繁荣的海外贸易让欧洲各国在全球贸易中获得了大量海外商品,这些商品刺激着新的市场,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纷纷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明朝却止步于资本主义萌芽,最终与国富民强擦肩而过。

    除了八大晋商囤积的大量白银,朱慈烺通过历史还知道,京师的权贵也有七八千万两白银,江南的江浙财团、广东财团所积累的白银恐怕不比晋商少,往深处说,大明的资本家已经把朝廷踢出局了。

    无论是大明初期设定九边贸易关口还是郑和下西洋,都是为朝廷控制财富,然而大明的资本家联合起来慢慢控制了北方贸易关口,也就是丝绸之路,又通过一些手段废掉了郑和宝船团队,控制了海上丝绸之路,甚至土木堡之变都有可能是他们一手策划的,就是为了控制北方贸易关口,把朝廷踢出局。

    所谓的欧洲大航海,一定程度是国际价值链分工,其实就是为大明的资本家在海外寻找银子,也就是出口白银给中国,完成白银资本的离岸铸币。

    八大晋商用地窖来窖藏白银




第400章 这是给父皇的养老金
    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皇帝的态度,崇祯得知消息后,先是震惊,震惊朱慈烺居然真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对八大晋商对手。

    接着他开始愤怒,恼怒朱慈烺太冲动了,完全不给自己面子,不过他的愤怒中还隐隐有些小激动,貌似陕西剿寇的军饷有着落了。

    朝廷在陕西用兵剿寇,又需要大量的银子,还有安抚陕西百姓都要花钱,这些银子户部是一个铜板都拿不出了,辽东之战早已榨干了国库的老底,崇祯不仅把皇宫里的奇珍异宝变卖了许多,还欠了勋贵和大臣们一屁股债,他如何不慌

    崇祯为了平息外界的愤怒,召见了朱慈烺将他狠狠的呵斥了一顿,又下旨将朱慈烺迁出皇宫,搬入信王府居住,并不准其三个月参与朝政。

    住进了崇祯登基前居住的信王府,朱慈烺暗暗佩服皇帝老子的手段,什么事都能借力打力。

    如今他和崇祯的关系很微妙,特别是在皇宫中,双方寝宫隔着不到百米,钟粹宫和乾清宫周围一直布置着各自大量的亲军,很是尴尬,现在朱慈烺搬往信王府,崇祯不仅能睡个安稳觉了,还能给外界一个交代,可谓是两全其美。

    朱慈烺没有理会各方的反弹,山西的抄家行动依然在继续,他也不在意住在信王府,相反的,住在宫外可以随时召见自己人,更有利于他接下来的部署安排。

    此时的朱慈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刺激,一场酝酿已久的计划正在一触即发。

    第二日,王承恩领着四个侍女和四个小太监来到信王府拜见了朱慈烺。

    王承恩含笑道:“殿下,皇爷和皇后娘娘说您长大了,觉得您身边伺候的人太少了,特地赏赐八个奴婢来伺候您,照顾您的起居!”

    “哦”朱慈烺眉头一挑,扫了一眼这几个太监宫女,尤其是四个宫女,年纪和自己相仿,长得还挺俊俏的。

    朱慈烺知道清朝时有个规矩,皇子确定为皇储后,在选立正式的太子妃前一年,宗人府要先为太子选一位比他长一岁的宫女试用,教他学会怎样做丈夫,如果皇子愿意,还可以立这位宫女为太子妃。

    虽然有这条规矩,但清朝的皇帝基本都是政治联姻,想拥有自己的爱情,只能在梦里找。

    康熙皇帝十一岁时就大婚了,娶了索尼年仅十二岁的孙女赫舍里,虽是政治联姻,但因为两人都还小,正值青春冲动的时期,感情维持的很好。

    朱慈烺从小熟读《皇明祖训》和各种礼制,大婚和性生活这块倒是没注意,属于知识盲区,也不知道大明有没有这种规定。

    不过他很敏感,皇帝老爹应该没这么好心,只怕送这几个奴婢是为了监视自己吧。

    朱慈烺点点头道:“既然是父皇和母后选出的人,那就留下吧。”

    王承恩满脸堆笑,摆手让几人下去后,又道:“殿下,皇爷口谕,让老奴问您此次抄家晋商查抄了多少家产”

    不仅崇祯心急想知道,外界也早就开始打听,特别是想知道晋商大案有没有牵扯到其他人。

    面对王承恩的询问,朱慈烺风轻云淡道:“不多,发了一点小财而已。”

    王承恩凑上来,躬身道:“殿下能给个准数吗,老奴也好回去复旨。”

    朱慈烺摆出一只手,道:“可抵大明五年赋税!”

    “五年赋税!”王承恩当场愣住,显然被惊到了。

    他掰着手指开始计算:大明每年的农业赋税有四百余万两,加上辽饷每年实征银五百二十余万两﹐剿饷每年征收的二百八十万两银子在去年李自成钻进深山时就停征了,不能算,另外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大明每年的赋税一共差不多一千万两白银,五年的话就是五千万两.......

    王承恩收起手指,暗暗吸了一口气,在心中狂叫,五千万两啊!

    朱慈烺笑而不语,他自然不会把抄来的财产数目全告诉王承恩,要是全部交给了国库,天知道会被怎么挥霍光。

    朱慈烺正计划把这些钱用在发展海军和科研上呢,往后还有科举和改革,



第401章 等死吧勋贵!
    自从朱慈烺住进信王府,王府周围便出现了不少的乔装打扮的眼线,这些眼线以各行各业作为掩护,监视着信王府的一举一动。

    然而他们使错了劲,殊不知已经一头扎进了朱慈烺情报网的老巢,全程暴露在情报部的监视之下,李廷表顺藤摸瓜搞清他们背后的势力后,二话不说下令抓人,将这些眼线全部拿下。

    经过一番严刑拷打后,这些眼线死的死,招的招,咬出了大量的勋贵。

    皇城东安门外的澄清坊信王府,朱慈烺拿着这些招供的证据暗暗点头,京师的勋贵们倒是有几把刷子,情报网搞的不错。

    随后他又拿起另一份名单,这份名单是从八大晋商府中搜出的,上面罗列着一大批收受晋商贿赂的官员名字,勋贵、文臣武将都有,其中还有不少京中三品以上的高官。

    朱慈烺咧嘴一笑道:“难怪这帮人疯了,连大礼仪都不管了想要废掉本宫的太子之位,真是有趣!”

    徐盛询问道:“殿下,他们中的不少人正在午门外闹事,我们是否现在开始拿人”

    朱慈烺摇头道:“不急,等等李廷表那边的进展,勋贵谋害皇子的证据找到了再一起动手。”

    李廷表正通过招供的奶娘和宫女顺藤摸瓜,调查她们周围的所有人际关系,尤其是皇子遇害前一段时间她们去过那里,见过哪里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即然是阴谋诡计,就不可能没有一丝的破绽。

    朱慈烺并不着急,有些事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比如调查畏罪自杀宫女和奶娘的背景,这些可不像在后世上网就能查出来的。

    午门那边就让他们闹吧,闹得越欢越好,既然决定动手,朱慈烺就准备将他们一锅端了,现在掌握的证据只能干掉收受贿赂的官员们,想要彻底收拾勋贵们,还差得远了,这帮人精完全可以让各自府上的管家背锅,自己独善其身。

    第二日上午,朱慈烺正在书房中看书,李廷表匆匆走了进来,面带喜色,说道:“殿下,案情有了重大突破!”

    朱慈烺欣喜道:“快说说!”

    李廷表道:“情报部通过调查得知侍奉五殿下的奶娘,在五殿下出事的三天前出宫见过一个女子,那女子是京城金凤楼头牌苏雨姑娘的使唤丫鬟,也是奶娘的远房侄女。”

    见朱慈烺面露奇色,李廷表接着道:“那苏雨姑娘原是秦淮名妓,一向卖艺不卖身......”

    朱慈烺翻了个白眼,道:“说重点。”

    李廷表讪讪一笑,道:“金凤楼是武定侯的产业,苏雨姑娘虽然卖艺不卖身,却私下侍奉过武定侯......通过下面兄弟的深挖调查,武定侯等几个侯伯曾着便服在金凤楼暗中聚过一次,当时就是苏雨姑娘作陪的,而在他们聚会后没几日,苏雨的贴身丫鬟就和奶娘见面了,接着五殿下就出事了。”

    朱慈烺算理清楚了,勋贵是通过苏雨的贴身丫鬟联系上了五弟的奶娘,做了一些交易。

    他问道:“可掌握了证据”

    李廷表道:“事发之后奶娘的家人就搬出了京师,臣已经派人将他们捉拿回京,目前正在审讯之中,料想他们撑不了多久就会开口。”

    李廷表又道:“情报部的一名锦衣卫潜入春雨姑娘的闺房之中,在她的床下连蹲了三天三夜,终于发现了实质性的线索,武定侯的长子在昨日夜里在其闺房住了一宿,二人**之后提到了此事。”

    朱慈烺惊讶道:“那春雨姑娘侍奉过武定侯,武定侯的长子也......他们父子俩可真牛逼!”

    最重要的是,那名锦衣卫在人家闺房中蹲了三天三夜,那秦淮名妓平日洗澡什么.......

    此时的朱慈烺是真佩服这些玩情报的人,毅力惊人,心志坚定,不为所惑......

    李廷表也是笑道:“根据他们的谈话,应该是武定侯家的小侯爷早对春雨姑娘有意,常被武定侯训斥,趁着武定侯在午门前蹲点闹事他才有机会夜宿金凤楼,春雨姑娘担心自己被灭口,就告诉了自己参与了谋害皇子的事,小侯爷信誓旦旦的说要带走春雨姑娘,让她脱离苦海......”

    朱慈烺听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并砸了砸嘴道:“真是个令人感动的爱情故



第402章 大清洗
    二月初一,信王府,天武军众将和东宫所属官员济济一堂。

    皇权社会,皇权的顺利交接尤为重要,为此历朝历代在储君设立后都会为太子配备相当完善的官僚系统(清朝除外),教育和辅佐储君熟悉朝政工作,保证太子顺利接管朝政。

    东宫属官作为国家储备干部,分配的极为完善,几乎对应着朝廷的所有部门,也被称为小朝廷。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经常因事亲征,考虑皇太子监国时再设官僚制度会生嫌隙,于是命朝廷命臣兼顾东宫职务,原本的从一品太子三师和正二品的太子三少等辅臣都变成的虚职,不过其他政事官署依旧存在,只是品阶不高,最高不过正三品。

    朱慈烺的所有辅臣也都由崇祯亲自所选,变相的控制了东宫属官,然而朱慈烺近几年发展迅猛,立功无数,掌握的势力越来越大,东宫属官们纷纷表示效忠,现任凤阳府知府杨廷麟就是朱慈烺的东宫属官之一。

    不止东宫属官表示效忠,六部中也有不少官员暗中投帖效忠,连都察院一些御史、江南各地巡按御史都有投帖。

    朱慈烺坐在正殿的主位之上,抬眼扫了一下众人,道:“众位,午门外的事情想必大家应该知道了,本宫虽然不才,但在数年间镇守京畿、南下平叛、北上平辽,收复漠南蒙古,扭转我大明危势,此诸多功劳皆赖在座诸君扶持,然而现在有人为了一己私利,妄图要挟父皇废掉本宫,另立太子!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

    众人齐齐呼喝一声,天武军众将更是挥着拳头呐喊:“敢言废太子者,杀之!”

    “这些狗屁大臣屁本事没有只会拖后腿,杀了他们!”

    “对,清君侧,杀光他们!”

    天武军众将人人慷慨激昂,很是激动,惹得一些东宫所属的文臣惊骇连连,暗道这帮不要命的武将太疯狂了。

    朱慈烺虚虚按手,待众将士平静后,接着道:“如果他们个个都是为国为民的忠臣,本宫也无话可说。”

    朱慈烺顿了一下,猛然喝道:“然而这些在午门情愿闹事之人,个个心术不正,一些奸臣勾结卖国奸商,贪赃枉法,出卖国家利益,跳梁蛊惑君王,甚至有侯伯勋贵暗中串联,谋害皇子,意图谋逆!”

    说着,朱慈烺将罗列出的证据扔在地上,又道:“此皆奸臣罪证,桩桩证据确凿,本宫身为大明储君,不敢怠遑,决意维护皇明纲常法纪,重振朝纲,尔等愿往呼”

    “末将愿往!”

    “臣等愿往!”

    殿中文臣武将皆是高呼,决意清君侧!

    朱慈烺点头叫好,再次喝道:“孙应元听令!本宫命你调内教场五千天武军,协同锦衣卫即刻捉拿谋逆勋贵!”

    孙应元接过名单,立时行礼喝道:“末将领命!”

    “周遇吉听令!本宫命你调德胜门大教场天武军入城接管京师九门!任何人不得出入,如有人要强行出城,视同谋逆,一起抓了!五军都督府如若阻挠,立即将其拿下!反抗者,杀!”

    “徐盛听令!率三千勇卫随本宫去午门拿人!”

    “末将领命!”

    待分派完毕之后,众将都是一脸的兴奋之色,这帮狗日的勋贵大臣险些误了辽东之战,此时拿办他们,众人压抑多日的心情终于可以释放出来了。

    拿人的命令下达后,驻扎在内城各教场的天武军全副武装齐齐出动,将勋贵聚集的各街道全部封锁,突击入府拿人。

    武定侯郭培民等几个勋贵此时正在侯府上商议着金凤楼被封一事,当他们得到眼线报道说天武军正在封街时,一队锦衣卫和天武军已经冲进了侯府。
1...118119120121122...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