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一旁跟随朱慈烺的吴忠早已转过身去不敢再看,此刻他胃里翻江倒海地犯恶心,却也要强行压住,唯恐吐出来乱了军心。
黄得功和孙应元等将领心中也是微寒,这种战术,真他娘的狠啊。他们看向朱慈烺,不知道东宫这么小,为什么能想出这么狠辣的战术。
终于,清兵步兵中有人受不了了,大叫一声,疯了一样往后跑,不少人在带动下,也纷纷掉头向后奔逃。
在谭泰和许多牛录章京的战死下,几乎没有人出来阻止清军的逃跑。
在慌不择路下,很多士兵与后面推进的清兵发生碰撞,顿时一片大乱。
朱慈烺见状,立刻下令黄得功率勇卫营骑军出击,追杀清军的败军。
勇卫营的骑兵数量虽然不多,但也有足足一千人马,一千人马追杀一千多人的步兵,那还不是跟切菜一样简单。
终于得到了出战的机会,而且还是痛打落水狗,骑兵们自然是人人兴奋,黄得功狼嚎一声,催起战马带着大队骑兵对着溃散的清兵杀奔而去。
这时清军步军被搅得大乱,面对着勇卫营骑兵的冲击,跟本就没有抵抗之力,因此也只能败退了下去。
在以往的明军与清军对战中,特别是野战,从来都是八旗军铁骑一路追杀明军。
 
第五十六章 谁敢问罪
皇太子擅杀了朱纯臣并私自领军出城的消息被内阁知道后,温体仁大喜,连忙让刑部尚书冯英上疏去弹劾皇太子,并扬言给他冯英一次机会。
刑部尚书冯英当场拒绝了这个老货,言称皇太子于陛下来说是臣,但于我们来说是君,以臣议君,乃不忠。并告诫温体仁,做事别过分,我忍你很久了。
冯英的不给面子,令温体仁大怒,决定利用郑鄤的事情将他办掉。
郑鄤的事情发生在去年,一个叫郑鄤的东林党官员在京城批评内阁首辅温体仁,被被温体仁指使常州府武进县中书舍人许曦,以“杖母不孝”和“奸mei”的名义弹劾。
郑鄤当场喊冤,表示继母虐杀府中几个婢女他才“杖母”以示惩罚的,至于“奸mei”纯属扯淡啊!
刑部尚书冯英经过审理后,知道郑鄤是遭到温体仁诬陷的。温体仁的小弟们劝冯英想好了再定案,冯英说:我不能因为要讨好首辅而无故杀人。
为了维护人间正义、律法尊严,冯英依然公开为郑鄤进行辩护,因此与温体仁闹僵,这也是温体仁为什么要扬言给他一次机会的原因。
温体仁作为内阁首辅,权势滔天,在朝中算是个说一不二的主,谁要不给他面子或喷他几句,那往往将会有生命危险。
历史上的郑鄤就是因为得罪他而被凌迟处死,千刀万剐了,据说被割了三千六百多刀,刑部尚书冯英也被其构陷,遭他弹劾发配边疆了。
温体仁针对朱慈烺并不仅仅是兵仗局的事情和光时亨的事,主要的是这位皇太子临朝听政已经威胁到他的地位了,特别是御门听政的时候提出的几项政策,更是牵扯到了他和他手下一帮人的利益。
温体仁作为政治高手,当了几年内阁首辅,他的心中早已确立了朝堂上除了皇帝和自己的两个声音外,任何人多余的声音都不能存在,哪怕是皇太子。
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都是皇权与相权的博弈,这东宫还没当上皇帝呢,就管得这么宽,将来还得了又是一个嘉靖帝温体仁很不开心!
温体仁特别善于揣摩圣意,对崇祯皇帝的了解,甚至多于了解自己,崇祯皇帝很多时候都被他忽悠的晕头转向的。
温体仁琢磨了半天,终于决定对皇太子出手。他想起了汉武帝时戾太子的事情,于是派人携带朝廷公文以朝廷的名义前去向朱慈烺问罪,为何擅杀勋贵,私自调兵。
在石景山一带,战斗已经结束了一个时辰了,勇卫营正安营扎寨修整。
内阁派出的官员好半天才找到皇太子,拿着刑部右侍郎张忻的公文在那霹雳吧啦的念了一大通。
朱慈烺皱着眉头听了一半,才听懂这是向他问罪啊,还是内阁盖的戳。
朱慈烺打断了这个六品小官的话道:“你今天出门看皇历了吗”
这名官员不解,皱眉道:“殿下这是何意”
朱慈烺冷笑道:“我的意思是,你今天出门也不看一下皇历,是否走错了方位,连本宫也敢问罪真是个不知死活的东西,来人,拖下去砍了!”
朱慈烺一挥手,这名官员在一阵大叫中被两个东宫亲卫拖下去直接砍了脑袋。
处理了这个问罪的官员,朱慈烺这才冷声道:“内阁胆敢问罪皇太子他温体仁是个什么东西脑子抽风了吧!”
勇卫营众将士颇为震撼,一言不合就杀官,先是成国公,这次又是内阁派出的人,这位皇太子怎么比流寇还肆无忌惮啊。
诸将纷纷被皇太子的手段所折服,无不服服帖帖的。
还没等处理这个使者的尸身,远方又来了一骑人马。来人四十来岁,蓄着一个小胡子,五官方正,形色匆匆。
在见到朱慈烺后,来人先是下马对着朱慈烺恭敬地行了礼,然后才道:“殿下,内阁要问罪于殿下,还请殿下不要冲动。”
来人是翰林编修杨廷麟,平日为崇祯皇帝和朱慈烺经筵侍讲,算是朱慈烺半个老师。杨廷麟从冯英那知道皇太子的事情后,连忙出城告知。
朱慈烺笑道:“杨编修,你来迟了,犯上逆贼已经伏诛,请看!”
杨廷麟顺着朱慈烺的手势看去,发现躺在地上的使者,以及散乱在地的朝廷公文。
他怔怔无语,这还是平日里他的那个乖巧学生吗,手段这么利索
第五十七章 圣意难测
温体仁等人知道官差被皇太子斩了之后,心中暗暗窃喜,在宫中的耳目传出皇帝醒来之后,连忙入宫面君。
待周皇后告退,崇祯皇帝坐好之后,才宣几人觐见。
“陛下,不好了,皇太子不仅私调京城兵马,还无故杀了成国公!”
几人一进来,刑部右侍郎张忻就风风火火的跑进来奏道。
等张忻说完后,内阁首辅温体仁几人才不紧不慢的走进了乾清宫,并也一一列出皇太子的各种越矩之事。
崇祯皇帝头疼不已,这多事之秋,已让他心力交瘁,本想私下处理皇太子的事情,结果现在连内阁都惊动了。
崇祯皇帝不堪其扰,刚准备下旨宣朱慈烺回宫问话,外面的值日太监进来,说翰林编修杨廷麟在外求见,并有重大军情呈上。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正在心烦之时,但还是传旨准他觐见。
崇祯对杨廷麟的印象还算不错,很有学问,几次筵席讲经都讲的很有深度。
杨廷麟进来之后,给崇祯皇帝行完礼,就见他面露喜色,说道:“陛下大喜,太子殿下在石景山大捷,自领军出城共歼灭奴贼三千人,缴获无数,这是战报,请陛下龙目御览。”说完呈上了朱慈烺写的战报。
朱慈烺在战报之中详细的说明了作战经过,并向崇祯皇帝请罪,私调勇卫营离开驻地。最后也说出了自己的分析与打算,并请求他继续作战。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立即就是精神一振,一扫刚才的颓废,面露喜色,忍不住说道:“五千勇卫营斩敌三千,太子真是用兵如神!”
温体仁见情况不对劲,连忙道:“陛下,皇太子虽有功,但私调兵马出城,还斩了前去质问的朝廷官员,这可不是小事啊。”
崇祯皇帝冷冷的看着他道:“你们是说太子斩了前去质问的朝廷官员,那么是谁派人去向太子问罪的”
温体仁一听崇祯皇帝的语气,感觉不对劲,然后给刑部右侍郎张忻使了个眼色。
张忻见状,只能硬着头皮道:“是臣派的人......”
崇祯皇帝一拍龙案,喝道:“你是什么东西胆敢向皇太子问罪,这是朕的家事,不是你刑部的事情!”
张忻被劈头盖脸的一骂,有些不服气,于是道:“古人云,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皇太子私斩勋贵,乃是大罪.......”
崇祯皇帝冷笑一声道:“大罪你这是哪朝哪代的律法我皇明的法度可不是如此,杨廷麟,你身为翰林编修,博学古今,告诉他皇明的法度是什么!”
杨廷麟大声道:“太祖皇帝之《皇明祖训》,曰:凡皇太子,或出远方,或离京城近处,若有小大过失,并不差人传旨问罪,止是唤回面听君父省谕。
若有口传言语,或是赍持符命、或朝廷公文前来问罪者,须要将来人拿下,磨问情由,预先备御,火速差亲信人直至御前,面听君上宣谕。是非明白,使还回报,依听发放,其诸王及王之子孙并同。”
不得不说,朱元璋还是非常疼他的子孙的,担心皇子皇孙受到奸臣所害,才留下祖训玩的这么一出。
刑部右侍郎张忻听完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颤抖,太祖洪武皇帝的祖训,他怎敢违背。
崇祯冷眼看着他道:“传旨,刑部右侍郎张忻,不懂法度,尸位素餐,私自传讯皇子,不可饶恕,着锦衣卫摘掉乌纱,押入诏狱,永不复职!”
张忻早已像一滩烂泥一样趴在地上,盯着地上金砖的眼睛空洞无神,绝望无比。
温体仁闻言,心中大震,感觉捅了大篓子了,想要救张忻,连忙道:“陛下,张忻是有过错,可皇太子毕竟先杀了勋贵,失了法度,太祖皇帝曾言,几个世袭勋贵除了谋逆其余皆不可杀,只能交给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崇祯皇帝默不作声,只是盯着温体仁看了半晌,看得温体仁莫名其妙,同时很不舒服,只好低垂着头颅。
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悠悠地道:“温卿,朕原以为你是个事事知晓的能臣,却没想到也是个半吊子。”
温体仁听到皇帝的这句考语,心中一颤,同时很是不解,于是道:“陛下何意臣不甚明了。”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看向杨廷麟道:“杨卿告诉他吧!”
&nbs
第五十八章 伪军为先锋
自从石景山首战大胜后,朱慈烺并不满足,又传令龙骧夜不收四个哨分散侦查,关注周围清军的动态。
自从知道第一哨的千总杨其礼被皇太子教训了之后,龙骧夜不收侦查起来更加的认真了。
在第二天的时候,夜不收第二哨在良乡附近发现了大量的清军探马。第二哨传出消息后,其他三哨的夜不收迅速合拢,对良乡城附近的侦察活动更加频繁。
同时对清军探马进行清理,只要附近的清军探马一出现,就立刻被龙骧夜不收发现了,偷偷的干掉了。
在石景山东侧的勇卫营大帐中,勇卫营的主要将官都齐聚一堂,朱慈烺正端在主座上查看着京畿的地图。
这个时候,龙骧夜不收第二哨的千总返回了大营,亲自向朱慈烺报道:“启禀殿下,鞑子大军已经攻破了房山和良乡,奴酋阿济格正南下涿州方向,只留下奴将扬古利所部万人留守良乡城。”
朱慈烺点点头,随后看了一下地图,道:“即可整军出发,向良乡城进军!”
第二哨的夜不收千总道:“殿下,留守良乡城的都是建奴的八旗精锐啊!”
还未等朱慈烺说话,一旁的黄得功叫道:“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朱慈烺立刻瞪向他,黄得功以为自己君前失仪说了粗话,连忙讪讪一笑。
他殊不知,朱慈烺是因为他抢了自己的台词而恼怒,李团长这句极具装逼特色的话,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说出,没想到却被黄得功给抢先了!朱慈烺怎能不气
朱慈烺生气之余,道:“让炮兵营回京城将意大利炮......不,将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都拉过来,老子要轰他娘的!”
帐中诸将闻言皆是呆呆的看向朱慈烺,谁也没想到这位斯斯文文的皇太子居然也会说粗话.......不过,我喜欢!
八旗军是由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三个组成的,很多人都误称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这次大举伐明,清军一共出动十万大军,不仅仅是八旗满洲,还有八旗蒙古,以及还未成建制的八旗汉军。
距离石景山三十里外的良乡清军大营中,扬古利右眼跳的十分厉害,他已经两天没收到谭泰部发来的消息了。
因为等待谭泰部的汇合,扬古利已经与阿济格部相隔了两天的路程,直到第三天,扬古利才忍不住派人去石景山打探谭泰部的下落。
扬古利脱去了最外层的棉甲,不停的擦着额头的汗水,这么热的天,让身穿三层重甲的他很是难受。
八旗军的特长是野外作战,并不善于防守,在攻下了良乡后,并对良乡城进行了大肆劫掠后,就将大营驻扎在了城外的一片高地上,只派少许清兵在城中看守洗劫的财物。
扬古利的亲兵找来了一张从附近富商家中抢来的凉席,铺在地上请扬古利休息一会儿,并端来了一碗凉水。
扬古利刚刚坐下,还没等他喝一口水,只见一个清兵探马来报:“禀报额驸,石景山的后队人马被明军全歼了。”
扬古利一激灵,坐直了身体,道:“胡说,哪来的明军怎么可能全歼后队”
八旗军一路上所向无敌,明军无不后撤,即便有些抵抗的也扛不住他们的强大攻击,纷纷弃城逃跑。
如果谭泰的人马遇到明军,只能是京营的人马,不过据扬古利了解,明国京营中都是些废物,怎么可能全歼谭泰的三千八旗精锐
“奴才也不知他们是哪部人马,不过远远看他们的大旗是红色大龙旗。”这名清军探马心有余悸地道。
他们好多些探马都莫名的死在了外面,他也是好不容易死里逃生逃了回来。
“红色龙旗......那应该是明国皇帝的亲军,谭泰呢”扬古利突然沉声道。
&nbs
第五十九章 前来送死
这些汉军跟随清军打了十多年的仗,早已熟悉清军的打法,依然是骑兵打头阵,步军跟随冲杀。
当汉军三百名骑兵冲击到距离勇卫营百步的时候,勇卫营阵中想起了一片枪声,随后速度生产大量的白烟。
这些八旗汉军只是鞑子的奴才而已,穿的自然没有八旗满洲的士兵好,身上的盔甲最好的也仅仅是一层铁甲,差的只穿着破旧的皮甲,就剩光着膀子了。
刚进百步之内,就遭到了勇卫营的强大火力攻击,奔跑在最前面的几十个骑兵,立刻发出一声闷哼,身上无一例外出现一个拳头大的血窟窿,纷纷从马背上落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