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在外面实在太危险了,武昌府就在附近不远,那里驻扎着大量明军,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就要被官兵砍了脑袋祭旗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马守应不敢冒险,决定还是回霍山,最起码山里比外面安全一些,等风头一过再出来浪。

    马守应先是派出已经死了首领的各营人马分别攻击武昌、新洲、红安等地,比如蔺养成、贺一龙、贺锦三人部下的老营,这些人马现在就好比是后娘养的,他们不当炮灰谁当炮灰

    为了避免兄弟部队起疑心,马守应传令自己老营各部,假装攻击麻城,在半路上直接拐弯上了英霍山区的龟峰山。

    进入英霍山区后,马守应让自己手下的两千多老营各部自己分散在山中隐蔽,化整为零,等天武军撤军了再出来集合。

    同时,马守应也派人去武昌和新洲打听,看看兄弟部队是否和天武军接上火了,在第二天他就得到消息,乱世王刘希尧的人马被天武军发现了,双方干了起来,刘希尧还被官兵干掉了。

    马守应闻迅之后大喜,又一个炮灰王帮他吸引了火力。

    朱慈烺在前往武昌的半路收到龙骧夜不收暗中传递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了军议,讨论进山搜寻马守应的作战计划。

    英霍山区就是后世的大别山,方圆数百里,仅山头就数百座,如果没有龙骧夜不收在老营中当细作,天武军想要搜山没个四五个月根本就不可能。

    朱慈烺估摸着马守应不会深入山里,只会在英霍山区边缘躲藏,他身边最少有两三千老营兵,若是躲在深山里,得不到补给就只能靠打猎和采集野菜野果,过着野人的生活了,这还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老营的战马养活不了,只会饿死。

    没了战马的老营,就像没有牙齿的老虎,也就没有多大的威胁。

    朱慈烺下令孙应元率天武军皇家第二旅前去支援皇家骑兵团,以营为单位分布在霍山周围的村庄,一是等待龙骧夜不收传出流贼藏身的具体位置,二是守株待兔等待流贼下山打劫附近的村庄补充粮食和物资。

    果然,仅仅过了两天,一队流贼的老营兵下山到周围村寨抢粮食了,正当他们进了村,就发现自己被官兵包围了,看着周围满是黑洞洞的铳口,这些老营兵只能乖乖下马投降,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了,这些天他们被这玩意实在是打怕了。

    在经过一段刑讯后,这些老营兵终于交代了马守应躲藏的位置,不过有人说是在黑鹰涧,有人说在卧虎坡,地点虽然不统一,但位置却差不多在一片区域。

    孙应元知道后,立即传令第一旅进山,仍然以营为单位分开行动,在老营俘虏交代的那片区域搜寻,进山的部队之携带五天干粮,一旦发现流贼老营的营地,立即发出信号弹,附近的人马全速赶过去支持。

    不多久,马守应就收到了出去抢粮的队伍没有回来的消息,他心中大惊,狗官兵完全是要把自己赶尽杀绝啊。

    &n




第210章 老回回之死(为舵主飞踢狸猫加更)
    山路崎岖,马守应直接放弃了战马,往茂密难行的山林中跑。

    马守应着急之余扫向身后,只听“啪”的一声,他身后不远处的一个老营兵身子一软,中弹歇菜了。

    马守应不禁吓了一身冷汗,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也不再费力的招呼老营继续抵抗天武军的进攻了,现在他一心只想着保命,不管是什么深山老林,直接往深处逃窜而去了。

    一些奋力抵抗的老营兵们见马爷跑的比兔子还快,自然无心再战下去,各自寻路逃跑,有些忠诚的人紧跟着马守应逃跑的方向,更多的人则是另找他路逃生,还有一些沙雕被急昏头了,居然跑到了天武军追来的方向。

    老营已经大乱了起来,但天武军却依然有序,他们以哨为单位各自为战,无论怎么乱,士兵们都会跟随在自己的长官身边。

    “皇太子有令,杀马守应者,官升三级,赏银万两!”

    天武军的一个团总大声呼喝道,紧接着不远处的各营总、哨总、队长们都在呼喊着,激励士气。

    马守应听到身后对自己的悬赏,已经慌不择路了,全力奔跑,天武军也是不予余力,奋力追赶,双方你追我赶,不断的飙腿速。

    马守应跑了几里路后早已累的跟条狗一样,气喘吁吁的上气不接下气,两条腿更是像是灌了铅一样,抬都抬不动了,此时他最后悔的就是进山了,战马无法骑,体力又不支,真是悲催。

    他看了看左右,只见身边的几个老营兵也是长大嘴大口的喘着粗气,好像是在比赛谁喘的更厉害。

    马守应长呼了一口气,道:“兄弟们,此次我们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知道你们信不信!我老回回要是到了河南.......”

    他花还没说完,只听啪的一声,他的胸口激射出一道血雾,身体前后被打了个对穿。

    马守应满脸的不可思议,他拼命的捂着伤口,然而毫无卵用,鲜血很快染红了他的右手。

    “马爷!”几个老营兵凄厉的大叫着,他们都不知道哪里的火铳在开火。

    “啪!”

    不多久后,山林之中再次响起了枪声,马守应再次中弹,应声倒下,脸色满是不甘与郁闷。

    “有埋伏,快跑!”几个老营兵再也顾不上挤眼泪,连忙丢下马守应的尸体跑路了。

    一百步外的一处山岩上,一个军士拿着望远镜仔细打量着道:“贼首被干掉了吗”

    赵景麟呵呵笑道:“本队长出手,哪有不死的道理一起去收人头吧!”

    这名士兵笑道:“队长,你怕是整个大明官职最大的队长了,此次立功后,还得要我们叫你队长吗”

    狙击大队中,人人都很羡慕队长赵景麟,自从皇太子设立狙击大队,他屡立战功,击毙的敌方将领一个又一个,冷口之战中,他就击毙了鞑子一个贝勒,听说算郡王,朝廷封赏连升了他三级,又赏赐了大量的钱财。

    这次赵景麟又击毙了流贼的总掌盘子,按照皇太子的令旨,官升三级,赏银万两,这次最起码得封个将军吧,真是令人羡慕。

    赵景麟呵呵笑道:“做人不能忘本,我们是狙击大队,那就叫我大队长吧!”

    二人边说边聊,来到了马守应的尸身前,从怀中拿出一副画像,仔细的对照大量了起来。

    赵景麟笑眯眯道:“不错,是他,这次稳了!”

    不多时,李少游等天武军的各路人马也都赶到了,他们仔细打量着马守应的尸体,脸色复杂道:“怎么老是被你们狙击大队占便宜了啊!”

    “是啊,我们骑兵团一路追了几百里了,这就过分了啊!”

    “哎,白忙活



第211章 楚王
    距离武昌城北门十里外,官道上有一个迎官亭,湖广巡抚方孔照正率领湖广各文武官员、士绅宿老在此迎驾。

    为了显示湖广官员的热情,巡抚方孔照还特意请了一个仪仗乐班在一旁吹吹打打,等待着皇太子的仪仗,很是喜庆。

    在众官等待了两刻钟后,前去江边迎驾的礼仪官策马匆匆赶来,道:“巡抚大人,皇太子的船队沿江东进了!”

    巡抚方孔照满脸疑惑道:“皇太子改变行程做什么”

    偏沅巡抚纪浩言和几卫武将脸色微变,额头隐隐冒汗,暗道皇太子是发现了什么吗

    两刻钟后,一个勇卫营的亲卫策马而来,洪声道:“皇太子令旨,众官前往东门迎驾!”

    方孔照只好带着众官员去东门迎官亭等待,众人边走边议论着,偏沅巡抚纪浩言心中不停的打鼓,皇太子改变路线了,埋伏在江中的那些水底龙王炮就没用了,怎么办呢!

    湖广的官员们在东门又等待了将近一个时辰后,只听前方步声如雷,一大片列阵方阵的铁甲军队黑压压而来,足有万人。

    那种气势让湖广文武各官皆是骇然,有如此多的强军,难怪皇太子能将十万流贼击败,追出千里。

    很快的,大军便到了东城的迎官亭前,各部停止前进,一千勇卫营护送龙辇继续前进,湖广众官见到龙辇后这才欣喜着上前见礼,仪仗乐班开始了吹吹打打。

    得到消息的武昌百姓们纷纷到东门前,沿着官道护城河一直到城内的楚王王宫,都布满了迎接和看热闹的人流。

    朱慈烺从龙辇中走出,随便说几句场面话后,便让大军进城,前往楚王府驻跸。

    湖广有不少藩王,其中在武昌的是楚王,也是湖广最有钱的藩王,第一代楚王是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目前已经传到了第九代了。

    说起这个第九代楚王朱华奎,还颇有些故事,他的生世曾经被质疑,有人说他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

    第八代楚王生前没有儿子,死后留有遗腹子,是王宫中一个宫女所怀,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其中一个就是楚王朱华奎,朱华奎年幼时是叔叔辅政,代理宗藩,他长大亲政之后,对有过错的宗人严厉打击,引起了楚王一脉宗人的强烈不满。

    万历三十一年,素以强悍著称的楚府宗人辅国中尉朱华赿,因事被楚王朱华奎训斥,于是联合同宗二十九派人到京师告御状,说现在的楚王是个冒牌货,是一个姓王人家的儿子,并不是皇家血脉。

    冒充皇家血脉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件伪楚王案很快闹大了,万历皇帝震怒,派钦差专门去调查,最终也没查出什么,没证据就只能口水了,因大臣们党派不同,卷入争论,最后引发了朝廷党争。

    搞到最后,万历皇帝直接宣布不查了,还把挑事告御状的朱华赿一家废为庶人,关入了凤阳高墙。

    楚王朱华奎劫后余生非常气愤,收拾了同宗一大批人,还指使手下把与自己结怨的湖广巡抚赵可怀殴打致死,很是强横,这事情也就慢慢过去了。

    .......

    明朝的藩王府邸就是一座城中城,不仅占地面积极大,还有一套专门为藩王服务的机构和从属于藩王的散官、校尉、内侍等,人数多达数千人,他们都有相应的俸给



第212章 向楚王行礼?
    在楚王府门口,两扇高大显赫的朱漆镶铜钉大门尤为显眼,在大门两旁还有着两尊高达丈许的石狮,更是显得威武不凡。

    王府台阶下,已早已站着一群王府的内待从人,他们正簇拥着一个穿着红袍的男子。

    当仪仗来到楚王府前,朱慈烺走下龙辇时,那名穿着红袍的男子立即迎了上来,躬身施礼道:“臣参见太子殿下!”

    湖广巡抚方孔照在朱慈烺身边小声提醒道:“殿下,这位是楚王世子。”

    朱慈烺点点头,道:“世子免礼!”

    楚王世子大约三十多岁,身体微胖,长得白白净净的,为人有些雅气,在朱慈烺看来,他更多的是傻气,看着还算比较顺眼。

    朱慈烺身后的一些亲随和武将心中忿忿,楚王那老东西让世子来迎接皇太子,自己却躲在王府,这楚王的脸挺大啊。

    世子见完礼便领着众人向王府内走去,除了湖广各大员、楚王府的内侍、校尉、左右拥护等一群人,黄得功和徐盛等一大群勇卫营亲卫也随之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楚王府。

    王府内的规格和皇宫颇为相似,也在中央建立前中后三大殿,在各殿两厢周边有其他宫室、宗庙、书院、仓库、等房屋,这些建筑比紫禁城中的规模要小一些,不过比朱慈烺曾经住过的端王府要阔气的多。

    朱慈烺在紫禁城中住了好几年了,见惯了规模宏大的宫廷建筑,对楚王府的建筑并没有多大感觉。

    一行人通过端礼门,进入承运殿,这时楚王朱华奎正坐在金座上,二十多个楚王府的属官分站在两边,还有一些太监、侍女、校尉,一共差不多六七十号人。

    楚王朱华奎今年五十七岁了,须发花白,身体也胖的跟头猪一样,被当猪圈养了五十多年,也难怪有这体型。

    楚王的穿着和朱慈烺的几乎一样,头戴翼善冠,穿着盘领窄袖的红色常服,前后和两肩各有一团金织五爪盘龙,腰缠玉带,脚穿皂皮靴。

    在看到朱慈烺进入大殿,楚王朱华奎这才从王座上起身,站到一旁平静道:“太子殿下请上座!”

    朱慈烺看了眼上首那个裹金王座,下意识的笑了笑,他想起了历史上的记载: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张献忠进攻武昌,湖广地方大员齐聚楚王府,跪求楚王朱华奎捐资助饷,朱华奎却指着太祖朱元璋赐下的裹金王座说,这个拿去充军饷吧,其他没有!

    被楚王这么一怼,众官员还能怎么办呢,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宗室藩王都不出力,有什么资格要求当官的和老百姓出钱出力呢

    等武昌被张献忠攻陷后,楚王宫中的百万金银尽数被张献忠拿走了,用几百辆车都没装下。

    张献忠骂了楚王一句狗娘养的,又嘲讽了一番,然后把他绑在石头上扔进长江中溺死了。

    后来张献忠又把楚王一脉的宗室全部驱赶到长江边,让他们投水,一时间长江岸边哭声震天,飘尸数里。

    只有一个叫朱盛浗的宗室漂了三十多里还没淹死,爬到岸上逃进山里了,并改名谢世仁,后娶妻生子,他的儿子活了九十岁。

    按照大明典仪制度,先国后家,皇太子与藩王见面时,无论藩王长多少辈,年龄多大,都要奉皇太子为上座,藩王以臣礼参拜,然后再讨论族中辈分排行,行家礼。

    因此,朱慈烺也不客气,径直走到金座上,接受众人的参拜。

    朱华奎当了将近六十年的楚王,还没向别人参拜过呢,如今看着自己的宝座被人坐着,自己还得向他参拜,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众人



第213章 震慑
    楚王父子坐在朱慈烺的左下首,父子二人在几个宫女的服侍下,吃的很是畅快,边吃边欣赏着歌姬舞乐,时不时的还点头评论了几句,很会享受。

    世子一边吃着,还问向朱慈烺身边站着的徐盛,流寇长什么样,厉不厉害,不断的在那刨根问底,问的话题感觉就像个不懂世事的二傻子一样,搞的徐盛都不想搭理他。

    朝廷对这些藩王宗室限制很大,这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世界那么大,就连出去看看的机会都不给,就像住进了五星级的豪华大监牢一样。

    整天游手好闲的藩王们只能吃喝玩乐,并且凭借着优渥的经济待遇,搜刮财物,吸民膏髓,严重损耗了国家财力。

    明成祖与明宣宗的削藩政策虽然消除了藩王对皇权的威胁,但也产生了庞大的寄生团体,说白了就是朝廷通过赡养的方式用钱财换取了宗室的顺从。

    藩王扎推的河南后来成为了流寇的重灾区,光是河南一省,就有麓王、福王、周王、赵王、唐王、伊王、郑王、崇王和徽王登九个藩王,这些金疙瘩们所占的庄田占据了河南田地的十分之一还多。

    这还是仅仅是九个藩王的庄田,藩王下面还有较小的宗亲,这些小宝贝们都有各自的庄田。
1...5657585960...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