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十年代之农家好女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五女幺儿
平心而论,他对她够好的了,她是有生以来遇到的对她最好的一个男人,不光事事听她的,处处为她着想,甚至还能为她拼命,恐怕,穷其一生,她也只能遇到一个这么爱她的人了……
可是,不管他对她多好,她就是无法爱上他,也不喜欢他那欢脱不稳重的个性。
即便是他已经很努力的向她喜欢的类型转型了,也为她改变了很多,可是,她依旧无法爱上他。
这个现实让小静很沮丧,也很内疚,好几次,她都差点儿点头答应了,然而,往往在想要点头答应的时刻,又控制住了自己,不让自己冲动。
她也不止一次的为自己开脱,不能为了偿还欠下的人情,就付出自己的爱情……
有时候,她又想彻底的拒绝他,断了他的念想,不让他再为自己动情。
可看他对自己那么好,她又不忍心,觉得那么做对他来说太残忍,毕竟他为自己拼过命。
就这样,她一边纠结,一边挣扎着,一直在接受与不接受之间徘徊不定。
可是,奶奶的意见倒是很坚定——那就是接纳大乱,千万不能错过这么好的小伙子。
在大乱跟奶奶相识不久,奶奶就非常喜欢上这个他了。后来,察觉出大乱喜欢她,就不止一次的为他说好话,想让孙女接受他。
因为奶奶的坚持和自己对大乱的那份感动,才让小静一直不忍心拒绝他,一直在努力的让自己喜欢他。
哎,好痛苦好纠结啊,要是她能真的喜欢上他,或者他乱能放弃她,去喜欢别人就好了……
……
正月初十那天,韩明秀正在家里陪着高大爷针灸呢,韩明翠忽然打来了电话,哭着告诉韩明秀,说老太太没了。
据说昨晚睡觉时,老太太还好好的呢,今天早上大姐做好饭后,见老太太迟迟不起来,就过去叫她,结果喊了半天他她都没动,去她它时,发现她已经死了,也不知死几个小时了,人都硬了。
“秀儿啊,我知道你跟玉俩都看不上奶,可是不管咋说,她是咱们的亲奶奶,这些年她也变好了,你跟玉俩能不能别跟她计较了,好歹回来一趟,送她最后一程……”
韩明秀想了想,说:“好吧,那我跟二姐商量商量吧,要是我二姐不同意回去,我自己也回去一趟。”
“行,那我等着你们啊,你可好好劝劝玉,千万叫她回来一趟啊……”大姐哭哭啼啼的说道。
韩明秀答应了。
其实,她现在已经不讨厌老太太了。
虽说一开穿始的时候,她确实非常讨厌老太太,但是这几年,老太太的变化很大,人不说变好了,还帮了大姐不少的忙,对她跟二姐也不错,所以,韩明秀也已经放下从前的芥蒂,不再怨恨老太太了。
虽然不再怨恨,但也谈不上尊重和喜欢,毕竟老太太从前做过的事儿摆在那儿呢,想让她忘记是不可能的。
不过,看在爹的份儿上,韩明秀还是决定回去一趟。
正好现在是寒假期间,学校放假,饭店和工厂都不忙,她回去一趟也不耽误什么事儿,不然要是赶在开学期间正忙的时候,她就是想回也回不去。
放下电话,韩明秀去找二姐商量了一下,二姐果然不大想回去。
倒不是因为还记恨奶奶的原因,而是因为她要是回去的话,林宏伟也肯定得跟着回去,要是两口子都回去了,就不好不回婆家一趟。
二姐委实不愿意再见她公公婆婆和小姑子了,所以纠结了一番后,为难的告诉韩明秀,她就不回去了,让韩明秀帮她在老太太坟前多烧点纸,替她尽尽心得了。
韩明秀也了解二姐的苦衷,见二姐不想回去,就也没就说什么,自己一个人收拾了一下,就坐上了首都飞往春市的飞机。
飞机的速度比火车快很多,她中午坐的飞机,傍晚时就到春市,下飞机后,她又乘公共汽车来到了车站,上了回农安县城的客车。
风尘仆仆的赶回到农安县城时,已经很晚了,天都黑了,也没有回哈拉海的客车了。
韩明秀想了想,决定先到旅店去住一宿,明天早上起早坐客车回老家。
于是,她凭着记忆,往县城的红旗旅社赶去。
这会儿正是正月,天又很晚了,街上的人很少,昏暗的路灯下,只有星崩的几个人从她身边匆匆的路过。
韩明秀正裹着大衣匆匆的走着,忽然听到有人叫她:“秀儿你是秀儿吗”
韩明秀回过头,路灯下,看到一个包裹严实的妇女,只露着一双精明的眼睛,正盯着她看呢。
见韩明秀转过头来了,那个女人把围在脸上的脖套往下一拉,露出了整张脸来。
“真的是你!秀儿,我是你老姑啊,你不记
第725章 耍韩丽娟
韩丽娟问的理直气壮,目的也显而易见——就是找她那个“没良心”的闺女要钱,要好处。
韩明秀见她这么不要脸,心里十分生气,就想教训教训她,便停下脚步,回首道:“老姑啊,我们早就不往来了,我也早就忘了他们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了,不过……”
她笑了笑,继续道:“我就记得他们家是住在淮海路那儿了,苏阿姨家是名门望族,你只要是到那边儿随便一打听,就能打听出她家在哪儿……要不,你跟我老姑父亲自去找找吧……”
苏阿姨家当然不住在淮海路,而且,淮海路是上海的一条著名街道,两旁的商铺、民宅数不胜数,便是住在那儿,想打听也打听不到啊。
韩丽娟本来听到韩明秀说不记得地址和电话了,心里还挺失落的,正要开口责备韩明秀呢,后来又听到她给提供了这么重要的线索,便又眉开眼笑起来。
“行,行,那我回头跟你老姑父商量商量,不行的话我们就去一趟,我们好不容易养大的闺女,总不能就这么白白丢了呀……”
这话说的,像她把闺女白给苏阿姨,没跟苏阿姨要钱似的。
韩明秀呵呵一笑,附和说:“是啊,确实应该去找找……”
说完,心里暗戳戳的笑起来:去吧去吧,去上海一趟的路费和花销,都够你们两口子大半年的工资了,去了又找不着,白跑一趟,活该气死你们……
“哎,对了,是上海的啥地方来着你看我这记性,总这么不好,前边儿你刚说过的话,我一调腚的功夫就忘了。”韩丽娟道。
韩明秀说,“是淮海路,要不,你去找个纸笔,我帮你写下来。”
“对对,是应该记下来,要不然回头我又该忘了……”韩丽娟四下撒摸着,想找一个能弄到纸笔的地方。
此时,街上的各家商铺都已经关门了。因为今天是大年初十,大正月的本来就没几家店铺营业,即使白天有营业的,没等天黑人家便也早早关了门,回家过年窜亲戚去了。
“哎呦,你看这也没个地方找纸笔,这可咋整”韩丽娟焦急道。
韩明秀也四下看了看,最后捡起地上的一根树枝,在马路牙子旁的雪堆上,写下了“淮海路”三个字。
“老姑啊,我把这地址写这儿了,你明早拿纸笔过来抄一抄就好,反正这大晚上的,这字儿也没人动弹。”
“好,好……”韩丽娟看着雪堆上那三个大字,像是已经看到了她闺女,看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似的,眼睛一下子都亮起来了。
“那我先走了,不然等会儿旅店关了,我就没地方睡觉了。”韩明秀扔掉树枝,拍了拍手上的雪沫子,提步又走了。
这次,韩丽娟没再拦着她,只是在她走出十几米远后,才象征性的让了一下。
“哎,你真不上我家去睡呀”没等韩明秀回答呢,韩丽娟又接着道:“好吧,不去就算了,那我先走了,你明儿个回屯子,别跟别人说看见过我了,省得他们又扯老婆舌……”
这是怕别人听说她知道自己老娘死了还不肯回去奔丧,怕人家鄙视她,骂她狼心狗肺呢。
看来,韩丽娟还是知道要脸的,只是没良心罢了。
韩明秀没搭理她,头也不回的走了。
不一会儿,韩明秀找到了红旗旅社,还不错,还开门营业呢。
由于旅社是国营的,正好今天初十刚上班,韩明秀不已庆幸,向服务员要了个干净点儿的单间,就住了进去。
第二天一早,韩明秀从空间里拿出点吃的吃了,吃饱后搭乘最早的一趟客车回了哈拉海。
到哈拉海镇后,她又在车站旁雇了一辆带棚子的毛驴车,坐着毛驴车一路向孙敖屯赶去。
回去的路上,她一边看着沿途的村落,一边暗暗的感慨着: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
不得不说,领导人在华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确实是一项伟大的壮举啊。
短短几年光景,全国上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经济都在迅猛的发展,城市(乡村)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从镇上回村子路过的各个村子,基本上都是土坯房,很少有砖砌的房子。可现在,这一路上,她见到的房子几乎都是砖瓦房了,土坯房半天才能看到一处所。
可见,现在农民的日子确实比从前好多了,生活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了。
看着老家变化这么大,韩明秀心里既高兴又忐忑,她既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感到高兴,又为以后国民日趋物质而感到担忧。
往后的日子,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一天比一天的变好,但是精神世界却一天比一天糟。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都将原本的质朴本质抛在脑后,变得日趋物质化,没有信仰,没有底线,只认钱不认人,只要能挣到钱,什么事都肯做,甚至,很多人把金钱至上奉为人生的信条。
为了钱,地沟油、毒大米、毒奶粉不断的出现,各种对人体有害的食品和假冒伪劣产品满天飞,甚至连给孩子打的疫苗,都能成为那些贪婪无底线的人的捞金渠道……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虽然社会发展了,经济腾飞了,但许多人的道德品质,在金钱至上的理论中迷失了。
记得她上辈子的父母就常会怀念六七十年代的质朴和纯真,那会儿虽然穷,但吃的都是纯天然的绿色的健康食品,也不用担心会买到质量低劣的假货,更不用担心出趟门儿就被宰被敲……
当然了,凡事都有两面性,人性的堕落,可能就是社会发展需要付出的代价吧。
……
她一路天马行空的想着,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孙敖屯。
到了大门口,她付了车费就去敲门。
门是小丽开的。
看到韩明秀回来了,小丽高兴的一把抱住了她:“小姨,你回来了,真是太好了……”
韩明秀拉着小丽的手,往院子里撒么了一下,奇怪的问:
“人呢,你太姥姥不是都搬过来跟你们一起住了吗,这会儿灵柩在哪人都哪去了”
此时,院子里冷冷清清的,一个人都没有,根本不像办丧事的样子。
小丽说
第726章 又见孙英梅
老叔听到她这番话,本来露出一半儿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修砖的坟茔地,还要立大理石墓碑,更要请全屯子人来哭丧……这得多少钱呀
别的不说,就拿请全屯子哭丧这事儿来说吧,这大正月的,大伙谁不嫌白事晦气呀想把大伙都请来,还不得大摆宴席才请得动人家呀
现在是大正月的,谁家都不缺好吃,要是一桌不整三五个肉菜,谁乐意来呀
村里现在有八十多户人家,都来吃酒席的话,连酒带菜的没有三百块钱都吃不下来。
酒席花三百块钱,加上那砖的坟茔地和大理石墓碑,再加上棺木寿衣钱,喇叭匠子钱,老太太这丧事里里外外的加一起,咋地都得四百多块钱能办下来。
老太太的全部家当加起来也就值五百块钱,他要是按韩明秀说的标准给老太太办丧事,办完这场丧事基本上也就不赚什么钱了,那他不是白忙活了吗
看出老叔在犹豫,韩明秀又说:“虽说照老规矩是儿子扛灵幡,但家宝已经改了老韩家姓,算是我爸的孙子了,也算是老韩家的子孙了,咱们屯子之前不也有孙子给爷爷奶奶扛灵幡的先例吗,老叔要是不愿意承担我奶后事的话,那这灵幡让家宝扛也行。”
韩二姑见弟弟犹豫了,有点儿急了。
当初弟弟找她当说客,说好了让她帮着把老太太的房子和地都要到他手后,把老太太的房子分两间给她家的强子结婚用的。
这会儿,眼看着韩明秀给老弟出了难题,诚心不想让老弟继承老太太的房子和地,那强子结婚的房子不就打水漂了吗
要是没有房子,可叫她拿啥给儿子娶媳妇啊
韩二姑着急了,这一着急,就忍不住开口说道:“小秀啊,叫我看,就没必要这么大张旗鼓的安葬了吧咱们可都是八辈儿贫农,整得太出格了,万一被人给揪住了,说咱们是地主老财可咋整啊”
被她这么一提醒,老叔也如梦初醒,连连点头道:“就是就是,叫我说,咱们就随大流好了,别整太出格了,免得惹事儿。”
韩明秀微微一笑,说:“这点你们不用担心,现在都已经改革开放了,国家的政策也放宽了,领导人都说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咱们厚葬老人是咱们自己家的事儿,国家是不会管的。”
“可是,花这么老多的钱办一场丧事,有点犯不上啊!”韩二姑看了她老弟一眼,继续说道。
韩明秀说:“二姑,这怎么能说犯不上呢钱是我奶的,她用自己的遗产换钱来给自己办身后事,又不用动用咱们晚辈一分一毫,都是她老人家自己的钱,有啥犯上犯不上的呢难不成,咱们这当晚辈的,还要在老人身上克扣点钱不成”
“看你这孩子,把嗑儿唠哪去了谁想克扣老太太的钱了我的意思是说,咱们老太太的丧事该随大流,别人家的老人没了咋办,咱们就咋办,别整的太显眼了。”二姑辩解道。
韩明秀嘲讽的说:“人家的儿女还都孝敬父母呢,这点你咋不跟人家学学呢咋人家简简单单的办丧事你就想跟着学呢从前我奶活着的时候,跟你们处的都不好,难道你们不想在她老人家最后一重事儿上把名声挽回来要一辈子担着跟老娘断绝关系的名声”
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老叔的心了。
前年的时候,他家的小儿子结了婚,娶的是司家洼子屯王满仓的大闺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