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道人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弦月下花

    内心有的没的想着,不知不觉间,吴勉已经吃完了早餐。

    这个时候,一个人走到了他身边,笑道“吴勉贤弟,你已经吃饱了吧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学堂”

    吴勉看了那人一眼,就认出是昨日和他互相报过姓名的永嘉学派弟子,长孙权。

    他记得长孙权和他一样是出身岳州,不过是丽县人,和他出身的山北有些距离。

    在长孙权的身后,还站着几名永嘉学派的学子。

    “原来是长孙兄啊。”吴勉站起身,抬手微微作揖后,笑道“正好,我也想着该去学堂了,大家同去同去。”

    一路随意聊着,众人来到了永嘉学堂。

    虽然此时还未真正到辰时,不过也已经有人开始晨读了,只是读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的读诗,有的读书,也有的读礼易或者春秋诸史。

    吴勉等人也不聊了,各自找了个位置,拿出书便开始读了起来。

    吴勉拿出的是前朝史书。

    永嘉学派尤重史学,讲究欲永嘉者,以史为镜知兴替,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出过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缘由,结合圣人之说加以理解,保证自身学说可以从历史中得到或好或坏的教训,不会流于僵死空妄。

    他既然已经拜入永嘉学派,那就要着重于历史,免得到时候先生们考问起来,他来个一问三不知。

    不过各人读各人的也没有维持多久,等先生来了之后,便统一了众人早读的内容尚书。

    尚书者,上古之书也,重史的永嘉学派规定以此书为晨读之书,倒也合了永嘉学派的宗旨。

    晨读之后,并没有像地球的学校那样给了休息的时间,而是先生直接讲起了经义,学子在下面仔细倾听,并做笔记,一直到午时,才放学子们去午饭和休息,到未时的时候又开始下午的课程,直到酉时。

    就这样,转眼十几天过去。

    余家村,三个穿着短打,头戴斗笠,腰佩刀剑的江湖客乘马而至。

    “这里是余家村了,我们今儿个在这休一宿,明早快马加鞭就可以到长商城。”

    其中一个江湖客道。

    “老张,长商地界你熟悉,就按你说的办。”

    另外两个江湖客也没有意见,三人便打算下马入村之时,之前说在余家村休一宿的江湖客老张突然喊道“慢着有问题”

    有问题

    另外两个江湖客疑惑的看向了老张,随后又看向了余家村。

    这一看,他们也发现问题了。

    看起来不小的余家村,就只有三道炊烟

    现在已经是申末了,再过不久就是酉时,天都快暗了,余家村这类村落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时候应该是做饭烧菜的时间,现在居然只有三道炊烟




第二十二章 瘟疫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个史,该如何解释”

    “此乃今日功课,尔等回去之后,好生想想。明日与我答复。下课。”

    讲台上,先生布置了课题后,就离开了教室。

    底下学生也纷纷起身,或伸懒腰,或锤胳膊,放松着坐了一天身体。

    吴勉同样如此,伸了伸懒腰后,他就想离开教室,但是邻座的长孙权却喊住了他。

    “阿勉,你觉得这个史该如何解释”

    “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掩饰装饰之类的意思呗。权哥,先生考我就算了,你咋也考起我了。”

    经过十几天相处,吴勉和班上的人也都混熟了,喊起了各自的昵称。

    长孙权笑了笑,道“单单只是这样解释,先生可不会满意。你该解释的更加透彻一些。”

    “那权哥觉得该如何解释”

    “照我说啊,现在的读书人,大多都是文胜质。你我现在也是如此。”

    长孙权背负着手,微微扬起脖子,吟诗一般道

    “文辞繁杂超乎本义,便是史。好似南城学派那些人,整天谈着大仁大义、道德天理,一派夸夸其谈,总是不切实际,少有作为,便是史。那些道士和尚将佛陀天尊捧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也是史。”

    “史之本义,乃古人记录历史之官忠实记录历史,但是史终归是人记的,不免有偏差,所以有文过其实,文不符实之意。”

    “绕了一圈,那还不是掩饰装饰文饰之类的意思”吴勉翻了个白眼。

    “非也,这里面还是有区别的。”长孙权摇了摇头,一副你怎么没听懂的样子道“你想有些人是否看起来文质彬彬,礼仪有加但是其背后却别有目的,而这个目的便是为了让人做些对他有好处,对人有坏处的事情,这便是文胜质则史”

    这家伙说啥呢

    吴勉不免有些头痛,他可不想对着一个文字穷根追底,对他来说,经义只要了解,没有大错就行了。

    而这长孙权就有些掉书袋了,虽然对人还是不错,谁有问题就会上去帮忙,但是也喜欢钻牛角尖,死扣字眼。

    “对对对,权哥说的对”

    “你”

    “好了,权兄,你也别在文字上穷纠结了。”周玉笑着为吴勉解围道“这句话里,勉兄的解释也没错。我们还是早点去食堂吧,去晚了,怕就只有残羹剩饭了。”

    周玉也是今年才入学的永嘉学派弟子,同时也是长商本地人,同样坐在吴勉边上。

    见周玉这么说,长孙权的肚子也适时的咕咕叫了起来,只能吞了口口水,叹气道“算了,你们不研究就不研究吧,以后考到经义,可别后悔。”

    吴勉和周玉相视一笑。

    随后,三人就向食堂的方向走去。

    他们三人坐的近,住的也近,长孙权在一四一,周玉在一四六,是同一排,所以平时都是走一块的。

    路上,周玉突然问道“勉兄,你家几代为医,可知道那些对付瘟疫的好法子”

    “瘟疫怎么突然问这个”吴勉疑惑的看向周玉,长孙权也是如此。

    周玉面色有些严肃“家里早上托人送了封信进来,说长商周围有几个村子闹瘟疫了,死了不少人。”

    吴勉的脸色也瞬间严肃了起来“瘟疫可知道是什么症状可是风邪伤寒官府可进行隔离了”

    此时是二三月,天气回暖,恰是一些致病细菌繁殖的季节,一不小心就会患上感冒之类的病,本不稀奇。但是若有人患上了流感,在这个类似古代的世界,没有什么抗生药消炎药,很难处理流感之类的热病,一个处理不当,流传开来,那就是瘟疫了

    据说宋国第四代孝宗皇帝时期,秦州就发生了一次瘟疫,病状为先头痛或骨节疼,与伤寒、时气、冒暑、风湿及中酒之人其状皆相类,流传开后,死伤无数,可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吴勉自负两仪功已经平人大成,不担心流感之类的瘟疫,但是瘟疫一旦在长商城蔓延开来,长商书院势必也会受到影响,认识的人若因此死去,他心里也不好过。而且长商书院也势必会停学。

    “据说有些类似,知州大人已经下令封锁了那几个村子,不让进出。”

    长生师兄的老爹还是挺给力的嘛,反应够迅速。

    松了口气的吴勉想了想后,道“瘟疫这事,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佩戴一些香药,如辛夷、桂、花椒之类的,还是能起一些预防作用的。同时家中最好也时不时烧烧艾叶菖蒲,煮些醋熏熏,可以杀菌可以驱疫气。还要勤洗手,多沐浴,衣服也不要一回暖就脱了,热出痱子也比不小心冻出病好饮食记得一定要将菜洗干净,煮熟煮透,水也不要喝生水,多喝开水多运动,身体强健了,自然百病不生少去人多嘴杂的地方,免得被传染”

    这个世界的吴勉出身医家,自然有着医学方面的知识,一些简单的病症也能治疗,对瘟疫之类的预防也有了解,而吴勉继承了这个世界的吴勉的所有记忆,对其医学方面的了解自然也全部接收了,结合前世普及的卫生知识,立马噼里啪啦的给出了一堆建议。

    随着他不断述说,他周围竟围了不少人,一个个就像是听先生们讲学一样,认真的听着他说预防瘟疫的事。

    等他说完后,周玉笑道“不愧是医家后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勉兄的话我记下了,待会儿我写封信给家里,让他们照着做。”

    长孙权也道“我也写封信去可惜阿勉的家在山北,我家在丽县,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不然我都想让爹娘去拜会一下令堂令慈了。你都能讲出这么多手段来,令堂令慈一定更有手段。”

    吴勉笑了笑,正欲虚伪的谦虚两句,却忽见人群外站着一个他朝思暮想的人刘云霄

    来到北院十几天了,他一天都没有见到刘云霄和孔文轩。

    打听之后,他才知道刘云霄虽然是永嘉学堂的堂长,但是很少讲学,而孔文轩是去年解元,马上要参加春闱了,现在正专心经书,也没时间来永嘉学堂,让他好不寂寞。

    没想到现在说一下预防瘟疫的事情,居然引来了刘云霄参观。

    见吴勉看到自己,刘云霄对吴勉笑了笑后,招了招手,示意吴勉过去。

    吴勉当下也不迟疑,直接走了过去见礼道“刘堂长。”

    刘云霄笑道“没想到你还懂医术,不错。”

    “学生也只不过是受家中耳熟目染,略懂一二而已。”

    “那也不错了。你刚才说的详细,确实都是些防瘟疫的好法子。”笑着说完,刘云霄上下打量了吴勉一二,眼中露出惊异之色“不错啊,四象护身功都快被你练成了。我记得之前你才第二层吧”

    吴勉憨厚的嘿嘿一笑“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转练四象护身功后能够如此迅速,或许是因为当初吃过保命丹的缘故吧。”

    他可不敢说出自己是吸了日晷的力量才进步的,不过他也早想好了说辞,推说是悟空给他的保命丹。

    保命丹也蕴含阴阳力量,吃了之后就相当于两仪功平人大成,推说是炼化药力导致功力大进,倒也不会多突兀。

    “原来如此。”刘云霄点了点头后,又想了一会儿,道“吴勉你既然懂得医术,可否应下一事”

    来了大腿给抱的机会了

    “什么事学生定当全力以赴”

    刘云霄笑道“不用那么严肃。后天三月初二,公车送举人入京会试,书院要安排学子们送行,以为榜样。只是近来长商附近发了瘟疫,难免让人心慌,你既然懂得医术,那在送行的时候帮忙照看一下学子的情况,避免意外。可否”

    “学生愿意”吴勉重重的点了点头。

    能有一个在刘云霄面前表现的机会,他怎么不愿意

    见吴勉答应,刘云霄的笑容更加温和“好孩子。这事本是你长生师兄,还有其他学派的师兄负责,不过多一个懂医术的人,他们也会轻松些。你现在若是没要紧事,就随我去议事堂吧,我们现在正谈着此事。”

    “学生无事,但凭先生差遣。”

    议事堂,北院四大学派中,三个学派的堂长已经到了,正在商议着商议着送行之事,其他先生们和学子们只是在听着,不敢插话。

    鹤山学堂堂长孙庆道“城外发了瘟疫,此次送行之事还是不要大张旗鼓了,送到城门口就行了。”

    辛城学派堂长朱玉连连摇头“不可十里送行乃是书院传统,东院已经确定了送行十里,南院一般都跟着东院,我们北院就送到城门口,岂不让人笑话”

    孙庆冷笑道“笑话又如何学子安全重要还是名声重要你们辛城学派近些年和南城学派走的近了,也重名轻实了”

    朱玉眉头一挑,眼露怒色“孙堂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你说呢”

    “好了好了,两位堂长还是不要动怒了。”古诚学派堂长高铭古插入针锋相对的两人中间,苦笑道“现在谈的事送行之事,你们吵什么”

    朱玉冷哼了一声“哼我可不想吵,只是孙堂长所言太过难听了。”

    北院四大学派之所以被分在北院,就是因为四大学派都重实际,现在孙庆所说的话,分明是在动他辛城学派的根,他岂会不气。

    孙庆同样冷哼了一声“难道我说错了吗”

    “你”

    眼见两人又要掐起来,议事堂外突然响起一阵轻咳“两位堂长何至于此”

    这声音轻轻柔柔,温和淡然,顿时让议事堂内的火药味一消。

    众人向门外看去,就见永嘉学派堂长刘云霄领着一个学子走了进来。



第二十三章 态度变化
    默默站在墙角,周长生也不理会互相扯皮的北院先生和堂长,低垂着头,好似恭敬垂听的模样静静的想着邱明志送来的情报。

    六魔山没了

    不是六魔山那个江湖门派没了,而是整个六魔山,一座山都没了

    秦州到底发生了什么

    六魔山应该是正元七年没的,现在才正元五年,六魔山怎么这个时候没了

    不断想着六魔山没了的原因,周长生蓦然听到了一声熟悉的声音。

    “两位堂长何至于此”

    师傅

    他抬起头,就见刘云霄带着吴勉皱了进来,不由愣了愣。

    能来议事堂议事的,除了堂长先生,就是身世不俗,自身也在学子间有些名望的大学子。

    就算作为知州儿子的他,也是在过了一年,在学子间建立了人望之后才被带到议事堂参与议事。

    而吴勉是一个新入学没几天的学子,本身也不是有什么大来头的人,只是岳州边陲小镇的医家后人

    医家后人

    周长生瞬间有所明悟,知道了刘云霄带吴勉来的用意。

    现在长商周围正闹着瘟疫,一个懂医术人,哪怕懂得不多,也会让人安心许多。
1...121314151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