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景

    陈白羽想了想,“最外一层种上刺木,然后再建十米或者更高的围墙在围墙的上面埋上碎玻璃”

    阿公看了陈白羽一眼,“碎玻璃就不要埋了,伤了人不好。多请两个守山人也可以养几条狗。”

    阿公抿抿嘴,“其实,建围墙就不好。”

    只是,家里养了这么多鸡,不建围墙还真不能放心。

    “要不,不建围墙了,弄个像京都大唐农场那样的带刺的铁丝网”阿公总觉得围着高高的墙壁,不太好看。

    陈白羽笑眯眯的答应,“好。听阿公的。”

    京都郊外的大唐农场为了方便管理,是用带刺的铁丝网围起来的。因为铁丝网是绿色的,融合在翠绿的果树里,的确会比硬邦邦冷冰冰的围墙要好。

    陈白羽立刻让人测量数据,然后定制铁丝网。

    除了橡胶园,其他养了家禽的果园都被围了起来。陈白羽还让李天朗介绍了十几个退五的兄弟来当守山人。

    这些人或多或少有点小残疾,否则也不至于找不到工作要来帮陈白羽守山了。李天朗说了,这些人虽然有点小残疾,但相对于普通人来说身手还是很好的,看守抓小偷足够。

    陈白羽还想找李天朗要一批因伤退五的犬大爷,但李天朗说找一个两个他可以有办法和路子,但一批,他是心有余力不足。

    李天朗建议陈白羽找顾延年。

    很快,顾延年就让人给陈白羽送来一批因伤退五的犬大爷,还有两个照顾犬大爷的人。

    陈白羽让人在山上建了一批房子,给守山人还有照顾犬大爷的人住。至于伙食,就和割胶的人一起吃。

    目前农场的固定工人只有割胶工,其他的那些帮忙喂鸡或者是修剪枝丫等等的人都是请来的临时工,都是农场本地人,一般会回自己家吃。

    陈白羽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些工人给固定下来。

    请一批人专职负责喂鸡,一批人专职负责修剪枝丫,一批人专职看管水库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

    但阿公摇头,否定,因为这些人还要照顾家里的田地,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才能有时间帮农场喂鸡或者修剪枝丫。

    “阿公。”陈白羽试图说服阿公,“现在,因为工作的时间不定,随意,所以即使我们给他们工资,但他们最先在意和忙碌的还是自己家里的事情。”

    “如果我们确定上班的时间和工资福利待遇,那他们就能在工作之余再忙自己家里的事情。侧重点就会不同。”

    “规定上班时间,就是想要告诉他们,既然领了工资,就应该以农场的工作为先而不是先忙了家里的再过来喂鸡。”

    “阿公,我开出的工资真的不低。他们在农场工作一年,可能比很多年轻人出外打工存下的还要多。”

    陈白羽早就想说这件事了。

    她请的人不少,但感觉她比那些人还要忙。

    很多工作都需要她来安排,否则,大家就不会知道自己做什么。这样的感觉很不好。

    “小五,那些人都是看着你长大的长辈。”阿公为难的看了陈白羽一眼,“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阿公,亲兄弟明算账,我觉得还是有规定的好。”

    阿婆突然说道,“我也觉得有规定的好。有些人,明明就领了工钱,却总喜欢在外面说帮我们家做了什么什么。听着就让人不高兴。”

    “小五,你把规定写出来,最好就是有奖励有罚钱。就好像在外面上班,做不好也是要扣钱的。”

    “把规定说出来,给大家看看,喜欢做的就继续做,不喜欢做的也不勉强。都是父老乡亲,我们肯定不亏待,但也不能当冤大头。”

    阿婆瞪了阿公一眼,“别学你阿公。即使是亲人,也要数目清楚才能感情好。”

    阿公脸色黑漆漆的,猛地喝一口汤。

    陈白羽偷偷的看了阿公一眼,赶紧低头吃饭。

    好一会,阿公把碗筷放下,“就按照你说的做。”阿公放下碗就快步离开了。

    陈白羽看向阿婆。

    “别管他。他心里清楚着呢。”阿婆慢悠悠的吃着饭,“那句圆规怎么说来着”

    陈白羽想了一会,“无规矩不成方圆”

    “对。就是这样。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规矩才好。陈的去做,你可是京都大学毕业的学生,比你阿公懂得多。”




360,做人客
    陈白羽花费了两天时间把工作制度理清,义务、责任、要求等等,一一的罗列出来。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工作好了,有奖励。

    工作不积极,懈怠或者是偷懒等等,扣钱或者直接开除。

    只听过陈白羽的工作要求和工资福利后,村里有很多人都愿意到农场来工作。

    经过筛选后,陈白羽请了15个人。

    这15个人,负责的工作很琐碎,主要有挖坑、喂鸡、修剪枝丫、施肥等等。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工作。

    这15个人是固定工人,领取的是固定的工资。每个人每月是1000元的固定工资,然后还有50元的福利补贴,50元的伙食补贴,10元的身体健康补贴。

    因为这15人是本地人,会回自己家吃饭,所以有伙食补贴。这一项补贴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守山人,一共有20人,都是从外面来的,需要包吃包住,所以没有伙食费补贴。但有一个工伤金的保证。

    就是说,如果他们捉贼受伤了,大唐农场会全额负责所有的医药费直到康复。如果无法康复的,会有赔偿。

    20个守山人,分早晚两班巡逻,确保果园的安全。

    陈白羽让他们自己推选了一个班长出来,以后负责排班,请假安排等等。一些琐碎的小事,陈白羽就不过问了。

    例如要请假回家,只要经过班长的批准,并且安排好值班的人,就可以回去。陈白羽不会干涉。

    至于割胶人,不变。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制度统统不变。但工资提高了30元每个月。

    割胶是很辛苦的一项工作,早上不到四点就要出门割胶,然后收胶,制胶等等。而且,把胶水制成胶片还是个力气活。

    因为割胶的时间早,早上的雾水比较重,很多割胶人来了都会有风湿。陈白羽曾经问过阿公,为什么会选择在下午割胶

    阿公说,因为早上雾水重,空气潮湿,胶水不容易凝固。所以,只在早上割胶,在中午太阳大之前收胶完毕。

    阿公还说,现在已经好了很多。以前,农场属于地主的时候,规定每天必须在太阳出来之前收胶完毕。

    那才叫辛苦。

    所以,在衡量再三后,陈白羽提高了割胶人的工资,目前割胶人的工资是1530元每个月。加上福利,在本市来说,已经算是高工资的标准了。

    有了工作规定后,陈白羽觉得自己终于闲下来了。

    闲下来的陈白羽给李天朗打电话。

    可惜,李天朗的号码显示关机,应该又出任务了。

    有些无聊,陈白羽干脆拿出相机拍照。农场的风景,怎么拍都觉得不够。即使是路边的一颗小野花,陈白羽也觉得它美得清新脱俗,绝对不是外面那些妖艳贱货能媲美的。

    陈白羽带着相机随便走走,遇到正在路边玩泥沙的小孩,停下来看看,然后拍照。小孩的鼻孔里还挂着两串鼻涕,眼看着就要落到了嘴巴,然后用力一吸。

    “呼噜。”一下就退了回去。

    很快,鼻涕又流了下来,然后再‘呼噜’一下。

    陈白羽笑了笑。

    小孩抬头看向陈白羽,“五姑婆。”

    陈白羽愣了一下,什么时候她的辈分又进了一步在她还以为自己是姑姑的时候,就已经升级到姑婆了

    陈白羽无奈的两眼望天。

    “五姑婆帮我拍照。”小孩子‘呼噜,呼噜’这两串鼻涕,实在厌烦了,直接抬起手臂,胡乱一擦。

    本来就有些脏的小脸全是鼻涕。

    陈白羽抿抿嘴,“好。”

    小孩站得身板直直的,一双眼睛闪着光亮。

    “你在玩什么”

    小孩很得意,“做人客”

    ‘做人客’顾名思义,就是玩一种到别人家做客的游戏,属于农场的口语,也叫过家家,是小孩子比较喜欢的游戏。

    “这是饭。”小孩指着一个装着泥沙的破烂的碗,然后指着另一个装着草叶的破了一半的碟子,“这是菜。”

    “别人来我家的时候,就吃饭和菜,还要喝汤。”

    左右看了看,没有水,干脆自己尿。

    撒尿和泥沙,然后可以做饺子。

    一会,又有两个穿着开裆裤的小孩跑过来一起玩。

    两个小孩假装敲敲门。

    ‘主人’开门,然后一脸惊讶,“你来了”

    陈白羽忍不住的笑了笑,都是演技派,比很多小鲜肉小鲜花的演技还要好。

    客人来了,主人开始招待。

    小屁孩们玩得高兴,陈白羽也看得兴致勃勃,好像在看一场话剧表演。

    陈白羽看了一会就走了,小孩继续认真的和着泥沙,准备做饺子招待客人。

    过家家,陈白羽也曾经和小伙伴们玩过。

    乐趣所在的是模仿。

    模仿大人招待客人,模仿大人说话的语气。

    陈白羽走出一段路后,回过头来,举起相机对着不远处正在认真‘和面’的小孩子,那鼻涕又落了下来。

    陈白羽准备去村口的芒果树看看,也准备去看看修路,给修路的人拍照,保存下来给后代子孙看。

    让他们看看,在机器工具稀缺的情况下,他们的先辈用锄头给开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路边的小野花开得正好。

    突然,陈白羽看到一坨形象的牛粪,还没有被标记,赶紧折下一根树叶插在牛粪上,然后继续走。

    一个转头,陈白羽看到草丛里一块已经半干的牛粪上爬着一个牛屎郎。陈白羽给牛屎郎来了个特写。

    后世的很多孩子可能都没有见过牛屎郎。

    “小五,去哪”

    “明叔,在犁田呢。我到处走走。”

    快到插秧的时间了,田里有不少人正在犁田。

    一头牛拖着一张犁在前面走,人扶着犁在后面跟着走,时不时的喊一声‘走。去。’

    陈白羽立刻给明叔,还有附近正在犁田的人拍照。

    “小五,再给我拍一张。”明叔举起剪刀手,“欧耶。”

    农场的田多在山涧里,不适合机器种植,只能靠人手。那些播种机、收割机什么的,不适合农场的现实。

    突然,一只小鸟从旁边飞过,“早禾早熟。早禾早熟。早禾早熟。”

    陈白羽看着已经飞远了的小鸟一眼,“春耕到了。”

    曾经,陈白羽很奇怪,怎么会有小鸟能清晰的叫出‘早禾早熟’几个字陈白羽也问过阿祖。

    阿祖说,这是在提醒大家要开始春耕了。

    至于小鸟为什么会说这几个字

    阿祖也说不明白。

    不过听说在很多年的农场流传着一个关于‘早禾早熟’的传说。可惜,慢慢的,再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传说具体是什么了。

    对于提醒人们‘早禾早熟’的小鸟,大家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361,受伤
    春耕到了,修路工作暂停。

    大家开始忙着插秧,陈白羽也是要下田插秧的。在她没有回来之前,家的田都是靠阿公阿婆两个人忙碌。

    其实,这在农场是很普遍的现象,家里的年轻人都出外去打工了,家里的田就只能靠老人和孩子。

    虽然小学有农忙假,但初中已经没有了。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是靠着家里的老人耕种。

    有些年轻人体谅家里的老人,会请假回来帮忙春耕。但老人并不赞成家里的孩子这样做,因为请假了就意味着没有工资。

    田里的活可以慢慢干,但工资没有了就是没有了。

    外面的工资越来越高,回来帮忙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因为或来一趟并不划算。一些孝顺的年轻人会给家里电话,让家里的老人花钱请人耕种。

    但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即使想要请人也不容易。大家都这样,慢慢来,先种完的,就会去帮家里的亲戚朋友。

    春耕开始,在公鸡啼鸣第一次的时候,农场人家就陆续起来,然后很快的各家各户就炊烟袅袅。

    炊烟融合在雾水里,分不清是烟是雾。

    阿婆也一早就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做早饭,然后还要准备中午在田间吃食的菜。因为中午不回家,要提前准备好猪食,然后还要把家里鸭和鹅赶到鱼塘去,还要把家里的鸡给翻出来

    忙忙碌碌。

    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大家不会觉得烦,不会觉得累,都心怀感激的去忙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事情。
1...334335336337338...4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