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子天下第一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小小一蚍蜉
“回陛下,十二月初八,金国,突厥两国遣使修书赴我大龙,递交修好盟书一封,对挥师南下犯我边疆之事深感羞愧,希望陛下不计前嫌,宽恕两国无礼之举。”
“金国进献黄金五万两,白银三十万两,参王五株,珍宝二十箱,美女一百人,绫罗绸缎一百箱,健马三千匹,天山玉璧一对!”
“突厥进献健马一万匹,牛羊各五千头,黄金五千两,白银十万两,天山雪莲子十颗,天山雪莲两株,玉如意十对,珍宝五箱。”
“两国使者代替金国乾龙皇帝完颜婉言,突厥泰昌可汗呼延筠瑶向陛下赔礼,希望陛下宽宏大量,宽恕两国南下犯边之行。”
“如陛下愿意谅解,两国愿意俯首称臣,尊陛下为宗主国,年年纳贡,以示修好之意。”
李晔因为西域诸国遣使兴奋的神情逐渐的平静了下来,端坐在龙椅上沉吟了起来。
跪坐假寐的柳大少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瞄了一眼王贺正,也若有所思起来。
我娘子天下第一 第五百一十三章两口子吵架
李晔沉吟了约莫盏茶功夫,心里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并未被西域诸国遣使来贺的消息冲昏了头脑,贸然接受金国突厥两国的修好文书。
一旦自己接受了两国的修好文书,等来年开春,再想用兵北疆就会变得师出无名,不在占有大义一方。
然而若是不接受,大龙现在到来年开春是否能够一帆风顺,顺利的用兵北疆还是一个未知数,其次不接受的话,万一两国被逼的走投无路,见到投降称臣无用,打算背水一战博取一线生机又该如何?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何况眼下两国还不是兔子,而是两只伤痕累累的饿狼。
心思百转千回,李晔也无法拿定主意,接受修好文书与否。
“诸位爱卿,以你们之见,我大龙是否应该接受金国,突厥两国的修好文书呢?”
自己拿不定主意,李晔便将心思放到了殿中诸多的臣公身上,集思广益总比自己一个人拿主意的要强。
“臣户部左侍郎潘云,参见陛下。”
“潘爱卿免礼,不知潘爱卿有何建议。”
潘云瞄了一眼静思的柳大少一眼,沉吟了片刻举着朝笏恭敬的看着李晔。
“回禀陛下,臣以为应该接受两国修好文书。”
“哦?不知潘爱卿有何高见?”
潘云错开身子举着朝笏朝着殿外一指:“回禀陛下,今年的雪势大的非比寻常,根据以往史料记载,大雪之后必有疫情发生。”
“前些日子,各地州府户部辖下官员纷纷上书户部,阐明了各地州府的情况,截止目前,据臣所知我大龙已有七成州府大雪封路,车马难行。”
“如此雪势,前所未有,疫情之事不可不防啊,尤其是积雪久久不化,来年的春税各地州府怕是将近五成地方无法按时缴纳国库之中。”
“一旦有大疫情发生,凭借五成国库的税收,治理疫情绰绰有余,可是若是再次想西北,东北两线用兵,只怕是有些力不从心。”
“自睿宗瑞安二年开始,截止陛下永平元年年底,我大龙年年有战,岁岁用兵,国库虽然日渐丰盈,可是却并无过多剩余。”
“倘若此时不接受两国修好文书,来年必定又要用兵,臣担心一旦战事与疫情同时发生,国库将无力支撑啊。”
“治理疫情的消耗比之北疆用兵的消耗相差无几。”
“如今户部姜老尚书致仕,代尚书不知所踪,右侍郎告老还乡,臣一个人苦苦支撑户部,不得不提前给陛下敲一个警钟,如有冒犯不妥之行,还望陛下恕罪。”
“臣说完了。”
潘云的话令朝堂之上的议论声消失了下去,纷纷陷入了沉思之中。
高坐龙椅之上的李晔也是皱起了眉头,他登基尚短,根本不知道治理偌大的一个国家是多么麻烦的事情。
吏治,民生,军事全都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才行。
若是如潘云方才说的那样,一旦大疫发生,来年自己想要用兵的话可就难了。
后方不稳,前线安能用兵。
民心安稳是一个大问题,若是疫情爆发,北疆补充新的兵卒更是一个大的问题。
若是不小心将染有疫病的青壮年征召入伍,只怕未曾平定两国,己方将士便先被疫情给干倒地了。
李晔看了一眼殿外宫殿楼宇上厚厚的积雪沉默了下来,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诸位爱卿,还有何高见?”
听着李晔的问话,殿中的百官没有一个出来答话的。
潘云方才的话语仿若一柄利刃悬在他们的心头之上,能坐在这里的都不是傻子,自然可以根据潘云的话联想到后面可能发生的问题。
说到底,最终还是一个钱字。
只有钱还不行,还得有粮食才行。
无论是治理疫情,还是用兵,都离不开钱粮。
你就算是有百万雄师,千万大军,没有粮草支持也不行,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乃至空着肚子去帮助朝廷打仗吧。
霎时间,大殿之中寂静的落针可闻,百官心思各异的想着应对之策。
然而小半天过去,百官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答案。
能否用兵的前提是大雪之后会不会有疫情爆发出来。
这种问题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保证,一切都只能看天意了。
“钦天监闫爱卿。”
“臣在!”
“你们钦天监占算天象地理,不知道你们能否占卜出来我大龙来年的国运如何?是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钦天监监正脸色悲苦的望着李晔求教的目光,无奈的摇摇头,这种事情谁敢胡说八道,一个不小心可就是掉脑袋的事情。
混口饭吃而已,把小命搭上就不值得了。
“回禀陛下,臣等无能,不敢妄言天道。”
“这..........”
李晔默然了,连钦天监都不敢保证的事情,还有谁敢说明年一定不会有疫情发生。
“诸位爱卿,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拿拿主意,到底该不该接手两国的修好文书?”
殿中的官员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了夏公明,童三思,还有柳大少,云阳这两位从北疆刚刚还朝的辅政大臣。
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这种事情还是由四位辅政大臣开口比较好点。
百官的目光,李晔自然发现了,深吸了一口气看向了柳大少四人。
“夏老爱卿,云老爱卿,童相,并肩王,你们四位爱卿意下如何?该不该答应修好之事?”
柳明志眉头一挑,将目光看向了云阳,夏公明他们三人。
论资历自己比起他们来差不了多少,论年龄就相差较远了。
三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家伙,还是让他们先开口的为好,这趟浑水自己跟着蹚过去就好了。
自己的账都还没开始清算呢,又何必再添新的是非。
夏公明感受到柳大少,童三思三人一副晚辈看前辈一样盯着自己的目光,花白的胡须抖动了一下,刚正不阿的老家伙心里也忍不住骂了一个操字。
彼其娘之,这个时候知道老夫是你们的前辈了,早他娘的干什么去了。
李晔顺着他们的目光朝着夏公明看去:“夏老爱卿,您是四朝元老了,在朝堂上德高望重,朕想听听你的高见。”
李晔点名了,夏公明不得不举着朝笏走了出来。
“回禀陛下,老臣以为,稳妥之见还是按照潘侍郎的意思来。”
“瘟疫之事非同小可,确实不得不防,若是急于用兵,耽搁了治理瘟疫之事,我大龙不知将要锐减多少人口,到时候国力必然衰退下来,若是金国突厥两国到时候在趁火打劫,从中作梗,只怕必然生出动荡。”
“故而,老臣也认为应该接受修好文书。”
“童相呢?”
“老臣回禀陛下,老臣附议夏老大人的意思,应该接受修好文书,陛下刚刚登基,正值青春年少,用兵的机会多得是,无须急于一时,应该先防止內患为本。”
“云老爱卿以为呢?”
云阳脸色犹豫了一会,权衡了片刻瞄了一眼柳大少,见其老神在在的模样默默的叹息一声。
“老臣也附议。接受修好文书,”
正在闭目假寐的柳大少听了云阳的话,嘴角抽搐了一下,他娘的,你们三个都同意了,本王怎么办?
四个辅政大臣统一战线的话,你们让皇帝心里怎么想?
“并肩王意下如何?”
“额.........额.....”
柳大少迟疑了起来,该不该附议呢?
李政的本意就是为了让自己五人相互节制,如今魏相致仕,只剩下自己四位了,若是自己四人意见一致,只怕李晔今天晚上势必要睡不着了。
“额.......臣认为不该同意修好文书!”
“哦?为何?”
“这......这个....这个..........”
柳大少望着李晔跟一干官员盯着自己疑问的目光抬手挠了挠脑门。
“回禀陛下,臣与金女皇我们两口子吵架了,我说先有的鸡,她非说先有的蛋,臣心里不爽,不灭了她的金国,臣心里不舒服,寝食难安。”
“啊?”
“啊?”
“啊?”
百官目瞪口呆的看着十根手指交叉一起不停的舞动的柳大少,一时间无言以对,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
虽说你跟金女皇的事情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这个回答未免也太草率了一点好不好。
敷衍的有些过分了吧。
我娘子天下第一 第五百一十四章不似当年
柳明志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令朝堂之上的气氛顿时诡异了起来,愣愣的盯着柳大少无所谓的神色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为好。
夏公明,宋煜,杜成浩他们这些老狐狸嘀咕了一会,反应了过来,总算明白了柳大少的打算。
是啊,四位辅政大臣无论如何都不能统一战线,否则等此间事了,以后的日子只怕谁都不会太好过。
虽然明白了柳大少的意思,可是一群老狐狸的心里还是有些怪异。
就算你是敷衍了事,也找个好点的理由行不行。
两口子因为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吵架了,不灭了人家的国心里不舒服。
这话让皇帝听着妥妥的忠心行为,可是在别人看来简直就是负心汉里面的王八蛋了。
不弄到昭狱里面鞭笞十天半个月,都难以消除众人心头的怨恨。
云阳无奈的摇摇头,叹息了一声。
他也是历经了三代帝王的老狐狸,岂能不知朝堂之上必须黑白分明的道理,他只所以附议夏公明的话语,就是希望柳大少也跟着自己走。
如此一来,李晔的心思定然要放到辅政大臣的事情上,从而放宽了对北疆战事的追究。
擅自调动四十万不属于自己的兵马,一旦摆到明面上来,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不可能的。
不处置柳大少,是无法堵住朝堂之上百官悠悠众口的。
若是柳大少领兵百万北征成功了,还可以与此事功过相抵,偏偏北征大业无功而反。
如此一来的话,云阳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样功绩能抵挡住擅自调动四十万兵马的罪行,本以为柳大少会领悟自己方才看向他目光中的深意。
事到如今,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柳大少的回答,令李晔同样踌躇了好一会,不知道该如何问下去。
自己总不能问,姑父你为什么认为先有的鸡这种无聊的问题吧。
李晔眼神复杂的望着柳大少的位置,转身看向了鸿胪寺卿王贺正。
“既然三位老大人都同意两国修好文书一事,那便同意修好盟约吧。”
“臣遵旨!”
“且慢!”
王贺正一怔,没想到李晔还有后话,恭敬的望着李晔:“不知陛下还有何旨意?”
李晔的目光望向了殿外:“既然大雪封路,想来两国使者此刻也回不去了,等到北地冰雪消融,道路通行,少说也得明年二月,既然如此,暂时先口头答应盟约之事,签订文书能拖就拖,万一没有疫情爆发呢?”
“王爱卿,你懂朕的意思了吗?”
王贺正嘀咕了一下,目光一亮:“臣懂了,陛下圣明。”
李晔的话不但令王贺正目光一亮,也让百官眼前一亮。
陛下这是要与天对赌啊。
赌的就是大雪之后会不会有疫情爆发。
柳明志目光欣慰又复杂的望着风华正茂的李晔,无声的叹息一声。
镇国书,治国策两卷书看来李晔没少苦心钻研啊。
想起当年那个缩在自己身后战战兢兢的少年郎,柳明志不由得思绪万千。
坐在龙椅上的这个少年郎,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已经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了。
终究不似当年模样了。
看到李晔成长如此之快,柳明志的心里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忧愁。
“既然两国遣使修好之事已经有了应对之策,此事便可翻篇了,列为臣公,还得别的事情启奏吗?”
“回禀陛下,臣户部侍郎潘云有本要奏。”
“准。”
“陛下,因为代尚书一事,我户部官员空缺眼中,许多事物因为人手之事难以及时处理,积压政务,奏折繁多,请陛下及时给户部补缺,以免因为人手不足贻误了国政。”
“准奏,此事朕心里已经有了章程,年后早朝马上便会施行。”
“陛下圣明。”
“还有哪位爱卿有事启奏?”
“回禀陛下,臣兵部尚书宋煜有本要奏。”
朝中瞬间寂静了下来,知道年底最后一次大朝会的重头戏要来了。
朝廷北疆用兵一年,终于到了汇报成绩的时刻了。
一时间,百官的目光瞄向了柳大少,云阳,六卫大小将领的身上。
尤其是柳大少身上迎接的目光最多,在座的官员心中明了,若非任文越父女之事,北疆粮草能够供应及时,或许现在大龙已经在并肩王统领的百万铁骑之下完成了天下大一统。
只是奈何世事无常,大龙雄师即将马踏天下,却因为后方不稳而功败垂成。
得知这个消息的文武大臣,一时间惋惜不惜。
一个陪着李晔在史书之上名垂千古的机会,就这样白白的在手指间溜走了,实在是令人叹息。
最主要的是北疆四十万大军的事情,不少官员也隐隐的听到了不少的风声,心中不由得感慨起来。
功勋卓著的并肩王这次怕是要........
柳明志瞄了一眼托着一本厚厚奏折走出来的伯父宋煜,仿佛没有察觉到百官的目光,颔首低眉摆弄起拇指上的碧玉扳指。
宋煜停到了殿中央,瞥了一眼颔首低眉的柳大少,目光复杂的翻开了手中的奏折。
奏折中整理出来的战报乃是各军随军录事整理上报,统一归纳。
随军录事虽然隶属兵部管辖,却也直接对皇帝负责。
有些事情纵然是自己这位兵部尚书想要隐瞒怕也是隐瞒不了了。
十几名随军录事记述的内容大同小异,又有数十万将士亲眼目睹,哪怕是自己这位兵部尚书想要帮自己这位视如己出的‘儿子’做点什么暗中的操作都没有丝毫的办法。
牵扯到了那么多人,已经到了谁都兜不住的地步了。
“大龙永平元年六月,金国,突厥无德,兴无名之师,再次犯边行无道之举,致使民怨沸腾,所到之处民不聊生。”
“我北疆将士在中路兵马大元帅并肩王柳明志,左路兵马大元帅靖国公云阳,右路兵马大元帅永安侯南宫晔三位大帅统领之下,力抗敌军。”
“至于大龙永平元年六月二十八日,左路兵马斩获敌军首级一万六千余人,七月初五,斩获敌军首级八千四百余人,八月十二,斩获敌军首级二万四千二百余人。”
“右路兵马六月二十四,斩获敌军一万七千余人,七月十四,斩获敌军首级两万二千余人,八月初四........”
“中路兵马六月十七斩获敌军首级三万六千余人,八月.........后突厥兵马忽然增兵二十余万铁骑,大龙北疆云州岌岌可危。”
“中路兵马大元帅并肩王柳明志执掌北疆二十七府军政要务,兹令抚州飞鹰卫,与麾下浮屠,破虏两位兵马千里驰援颍州解围城之困。”
“然突厥,金国两国兵多将广,来势汹汹,其兵力之多,已非北疆兵力所能相抗。故而.....”
“故而....故而并肩王柳明志持睿宗先帝金龙帝令,秘密调动西域都护府十五万安西铁骑及二十七万西域联军驰援北疆国战。”
听到风声的官员并无意外之色,不知情的官员登时哗然起来,目光紧紧地看着跪坐在那里颔首低眉的柳大少哑口无言。
未经皇帝旨意,仅仅依靠大行先帝的金龙帝令就能调动四十万兵马,并肩王的威势未免也太...........
百官骇然,眼光闪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东西。
李晔望着下面乱糟糟的官员,神色平淡如常。
“肃静,此乃朝廷,乱如市井成何体统。”
“臣等知错,陛下恕罪。”
李晔的脸色看不出丝毫的问题,仿佛听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一样,淡笑着看着宋煜。
“宋爱卿,继续说!”
我娘子天下第一 第五百一十五章长大了
宋煜瞄着李晔淡笑的神情,不动如山的姿态,大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势,心思复杂有些古怪。
微微怔然了一下,继续低头陈述奏折上面的内容。
“四十二万西域援兵及时兵至,使我大龙颓废之势一扫而空,士气为之大振,转守为攻的北疆大军诱敌深入,层层包围,一举打击了两国来犯之敌的嚣张气焰。
一月之余便在我大龙天军势不可挡的攻势之下折损十五万兵马有余。
至此,我大龙北疆边境危局顿解,军心振奋,民心激昂。
敌军将领见势不妙,心知难当我大龙兵锋之胜,遂生溃逃之心,故而并肩王传令北疆各部各位兵马开始了对两国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举,怀有一举歼灭来犯之敌之威势。
奈何天公不作美,兵力实属有限,两国敌军一路溃逃,无法完成有力合围,至此,歼敌之机会全权系于三十万赴北新兵之手。
然而,援兵迟迟不到,敌军趁机而逃,冲出我军包围,一路远遁北去。
敌军不乏慷慨赴死之豪杰,以十万兵马身死.............
...........
并肩王心有不甘,为报国恩,领兵百万北出边关,大举征讨敌国边城,我天军两路兵马,威势无可匹敌,五日下一城,六日落一部,区区月余之际,便攻陷金,突两国半壁江山,令蛮夷贼寇闻风丧胆,疲于逃命。
一展我大龙天军威武雄风,令敌寇.........
..........
粮草后继难支,为帅者安能不体恤麾下将士之性命,无奈之下,并肩王不得已下令班师回朝。
至此,两国南下犯边之危机告一段落,顿终。
此次北出,各部兵马战火颇丰,因敌人施行坚壁清野之策,无有缴获物资辎重。
然我大龙天军一举奠定我大龙一统天下,开创我万世之基业之根基。
陛下万岁万万岁。
大龙天军千岁千千岁。
大龙万胜!
宋煜久居兵部尚书之位,对于宣读战功自有一套。
几千字的内容被宋煜慷慨激昂,抑扬顿挫的语气宣读的令满朝文武热血沸腾,恨不得随北疆大军马上北出驱逐敌寇,杀敌报国。
龙椅之上的李晔也是神情激动,只是眼眸中错隐藏着一股无可奈何的复杂之色。
人生大起大落莫过于此。
百官从百万雄师北出边关无可匹敌的热血沸腾,到因为粮草后继难支,无奈之下班师还朝的惋惜哀叹只在宋煜的言辞之间。
百官虽然没有亲赴战场,但是在随军录事记载的军情之中,隐隐的也能感觉到战场之上的惨烈。
帅与帅之间你来我往波诡云谲的交锋,将与将之间你攻我伐的对决,将士与将士之间你死我活的交战。
像将帅之间的兵法对决,将领之间的慷慨赴死,在这次国战之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最让百官感到惋惜的莫过于浮屠卫段不忍部了。
如果那些百姓能及时施行坚壁清野的禁令,或许段不忍部尚有冲出包围的时机,可惜的是没有如果两字。
三国参战兵力近乎两百万人,两百万人的对决将是一种怎么样的惨烈场景。
有些官员,穷极一生都没有机会亲赴北地去看看,对于奏折里的战况,也只有依靠脑海的想象去实现了。
百官的目光落在了张狂,云冲这些北征将领的身上,望着他们听完奏折内容低落的神色,默默的叹息一声。
只能感叹一声造化无常,命运弄人。
若是能够全歼来犯之敌,朝堂之上将是王公名列,侯伯并起,子男多如过江之鲫的局面。
别的不说,起码以老国公云阳的德行,能够一摸异姓王干的宝座边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