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汪公子在年
“柳先生,这位想必就是霍会长了吧!”
“不错,冉经理,这位就是我们慈善教育基金会的霍耀文霍会长。”
霍耀文两人刚进了交易所的大门没多久,不远处就有一个戴着圆边眼镜,身着灰色西装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面带微笑的自我介绍道:“霍会长您好,鄙人远东交易所证劵交易经理冉兴邦。”
霍耀文同对方握了握手笑道:“冉经理你好!”
三人寒暄了几句,冉兴邦道:“霍会长、柳先生我们进办公室再说,这外面人多嘴杂的。”
霍耀文轻嗯了一声,扫了眼大厅围聚的人潮,他们一个个都眼巴巴看着一睹墙壁上放满的电视机,电视机内播放的画面是里面交易的情况。
霍耀文跟着进办公室前,瞥头瞧了眼,只见电视中播放的交易所空间很大,除了有二十多个小的电话交易员的办公桌外,最远处还有一个巨大的约有十几米长的黑板,七八个出市代表(证券交易员)一边叫喊售卖,一边在黑板上面写写画画。
跟《大时代》里初期的交易所一样,还是个“写黑板的年代”,没有电子屏幕,上市公司的股价或者售卖,都要靠那些红杉仔帮忙一一写上去。
片刻,三人进了办公室。
柳序彦直言道:“冉经理我知道你很忙,我也就长话短说了。”
冉兴邦笑道:“柳先生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
“柳顾问。”此时霍耀文打断了柳序彦的话,在对方疑惑的眼神中,跟冉兴邦笑道:“冉经理,我想问一下,现在香港的股市怎么样?”
“一片大好!”冉兴邦说道:“最近一段时间整个香港的股市都很旺,不提香港会,单单就我们远东交易所,上个月成交量高达三千七百次,涉及的资金有二千三百万。”
霍耀文问道:“是吗?那看来现在香港股市的确很旺,不知道冉经理有没有什么好的股票证劵推荐推荐的?”
“霍会长是为了基金会来的吧!”冉经理笑了笑说:“最近倒是有一家公司要新上市。不知道霍先生听没听过长江工业有限公司?”
长江工业!
霍耀文瞳孔一缩,霎时又放大了两圈。如果没记错的话,长江工业应该就是那位李首富的公司了,好像是做塑料花生意的。
“倒是略有耳闻,是不是做塑料花生意的?”
“不错,长江工业是一家主做塑料生意的公司,不过他们的业务不仅是在香港,还发展到了海外,南洋一带多数的塑料花生意就是他们公司的。”
冉兴邦说到这,略微顿了顿,又道:“其实长江经营的这么好应该早就上市了,只不过霍先生你也知道之前香港会上市的大都是有英资背景的华人公司,纯粹的华人公司几乎没有一家。这不我们远东会成立以后,不少华人公司纷纷谋求上市。如果霍先生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帮忙提前购一部分股票。”
“那就多谢冉经理了,到时候等长江公司上市了,我会让柳顾问联系冉经理的。”
没过多久,二人走出了远东交易所。
“会长,你之前不是说想要把港大出版社上市吗?”柳序彦在身后不解的问道。
霍耀文微眯着眼道:“嗯。不过不是现在!”
刚刚在跟冉兴邦聊天的时候,霍耀文突然想起一件事,差点被他忘记的事情,那就是再过不久,还会有两家新的交易所成立,分别是金银交易所和九龙交易所。
到时候这两家一旦成立,香港股市难免会有一点下降。霍耀文倒不是在意这点股价,而是他想要把港大出版社上市,那就必须要让香港大学的校董方面清楚,出版社上市会带来很大的利益,从而让校方抛出更多的股份。这样一来,日后股灾爆发也好方便回笼股份。
...
果不其然,等霍耀文回去后,没过一月,金银、九龙这两家交易所,分别在1970十二月和1971年一月份成立。香港本来蓬勃的股市,因为多出了两个竞争者,一时间跌了不少。
可是随着大量的皮包公司上市,那初始发行价一两块钱,只需短短个把月就能涨到两三块,这种纯粹的捞钱数字游戏,不仅让那些炒股的人赚了满盘翻,就连好多不炒股的市民在听到这种好赚钱的方法后,也是投入了全部身家,一时间香港股市又再次蓬勃发展起来。
霍耀文也趁着这股东风,跟港大校长乐品淳以及校董会的人沟通了一番,顺利的拿到了他们那百分之六十的股份证明后,让柳序彦找人帮忙运作,只花了七天的时间,就把港大出版社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了!
初始发行一百万股,其股价按照出版社历年来的盈利和营运,最终是定价在每股一块五块钱,一上市便被炒到了两块。这次出版社总共放出了四十万股,霍耀文拿出来了十五万,港大拿出了二十五万股。
霍耀文剩下的股份折算是二十五万股,换成现在的股价是50万港币。对比两年前,只花了二三十万不到的价格,霍耀文现在也算是赚了一倍了。
至于港大校方那就更高兴了,他们一毛钱没花,只出了一个港大的招牌和薄扶林那块废弃的旧制衣厂,就赚到了这么多钱!
除了港大出版社上市外,霍耀文也悄悄的让柳序彦替他买了五十万港币的长江工业股份,现在股价只有三块多点的长江股价,霍耀文一下子就拿到了十七万股,几乎占据了长江发行的四分之一了。
年底的校务委员会上。
“哈哈,霍委员最近辛苦了!港大出版社上市,没几天就涨到了两块钱,我早上去看,发现已经涨到了两块二,这要不了多久,恐怕就要涨到三块了!”
另一校委道:“是极,是极。出版社还是多亏了霍会长,否则也不会那么顺利的上市!”
“还不是全赖霍会长经营有道,七年前我们不也是成立了出版社吗?可是怎么着?倒闭关门了,全都是因为经营不好,可现在在霍委员的手上,不仅焕发了新春,还能够上市!”
这些校委们仿佛是跟不要钱似得,一个劲的拼命夸赞霍耀文能干,实际上夸赞的确不需要钱,但霍耀文却也是带给了他们不少利益,出版社上市,不少股票都是提前学校内部认购。霍耀文手上的股票当然没有卖,但学校方面却是卖了不少给学校的老师或者校委。
“诸位客气了,出版社的经营我管理的并不是很多,还都要多亏伍老先生、黄主任和严总编。”看着这些人高兴的劲,霍耀文心里暗想,先让你们得意两年,如果聪明的话就早早的抛售出去,一直拽在手里面,可别吃了亏才好!
“好了!现在还在开会呢!”
乐品淳咳嗽一声,扫了一眼安静下来的众人,这才满意的说道:“最近两个月多事之秋,马上要放假了,学校方面管不到学生了,不过还是希望各位委员们回去后,多多督促学生们好生在家,以学业为主,切莫参与任何政治!一旦发现,直接开除处理!”
...
记住手机版网址:
281【祭拜】
1971年的一月,香港不光股市繁荣热闹,街头巷尾也都慢慢的充斥着即将步入新年的喜悦。
九龙塘霍家豪宅。
一大早,霍耀文便被楼下的吵闹声给吵醒,打着哈欠换好衣服洗漱一番后,下了楼一看,这才发现舅公一家、大爷爷一家、还有三伯霍成光和堂妹霍秀芬等人全来了。
舅公和大爷爷笑道:“耀文起来了!”
“耀文表哥早上好。”
张婉君立马起身说了一句,旁边的霍秀芬也是站起来说:“堂哥好。”
霍耀文刚起床没多久,还有点发蒙,只是迷糊的跟众人一一回应。
等都问好以后,霍耀文扫了眼屋子,发现母亲在厨房,立马溜了进去,问道:“妈,今天什么日子?舅公和大爷爷他们怎么来了?”
“嘘!”霍母立马捂住儿子的嘴巴,白了他一眼道:“你难道忘记了?今天是你爷爷的忌日。”
“已经十三号了吗?”霍耀文霎时睁大眼睛。
每年1月13号都是爷爷霍宗雄的忌日,这麽大的事情霍耀文怎么可能会忘,只是昨天夜里面忙着把《洪荒》最后一点稿子给写完,忙活到夜里三点多才睡觉,今天一大早又被吵醒,难免有些脑子不清醒、迷糊。
“昨夜让你早点休息,早点休息,你非不听!”
霍母心疼儿子昨日熬夜,说道:“不行你先上楼再睡一会儿?等到了九点祭祀开始的时候我喊你?”
霍耀文摇摇头:“那倒不用,妈上次买的咖啡在那?我喝一杯。”
开玩笑,外面亲戚都在,这会儿上楼睡觉,岂不是找骂!
“那好,你先出去,妈帮你找找,待会泡一杯给你。”
“嗯。”
霍耀文点头出了厨房。
此刻大厅内一大家子都围坐在一块聊着天,阿嫲高兴坏了,手上抱着堂哥霍耀祖快二岁的儿子,舍不得撒手,到了她这年纪,最爱小孩子了。当看到霍耀文从厨房出来,板着脸说:“耀文啊,你看你堂哥只比你大五岁,现在孩子都快两岁了。”
霍婷婷、张婉君和霍秀芬这三个丫头,听到阿嫲催促,各个捂着嘴偷笑。
“阿嫲,你刚刚也说了,耀祖哥比我大五岁,我不着急的。”霍耀文一听到这话顿时有些头疼,只好拿出惯用的伎俩想要搪塞过去。
可这会儿抱着侄子的儿子,阿嫲强硬道:“你跟安娜不是拍拖快有两年了吗?不行的话,就抓紧结婚生一个,我看安娜那孩子挺好的,别看是个鬼妹,可不仅有文化,还长的漂亮,人又和善,是个良配。”
张婉君本来还在笑的嘴脸,一下子垮了下来。
霍耀文说道:“最近安娜家里有点事,我过段时间还要去一趟英国看看她。”
“是吗?安娜没什么事吧!”阿嫲一听有些担忧的问,她对安娜的感官不错,挺有好感的。
“没什么事,等过几天学校正式放假了,我也就得空过去一趟了。”霍耀文之前早就想飞英国去看看安娜了,只不过学校的事情,再加上港大上市,还有基金会和公司的事情一直耽搁着,最近好不容易才能腾出时间去一趟。
这时,舅公说:“姐,等会儿祭拜宗雄姐夫……”
看舅公找阿嫲聊天,霍耀文下意识地松了口气,一边的张婉君走近道:“耀文表哥,我最近写好了《解忧杂货铺》第二部,你要不要帮我看一看?”
“写好了?这么快?”霍耀文有些诧异。
“嗯,说起来这个故事倒也得心应手。”
张婉君面容如花的笑道:“之前不是一直在帮《文学世界》杂志写专栏吗?好多读者都有来信问我一些问题,不少信的内容跟表哥你的故事都很相仿,我写起来也方便不少。”
解忧杂货铺第二部基本上是维持了东野圭吾的原著主题,只不过把里面的背景放到了香港来,而且故事也大不相同,跟第一部也有所串联。
霍耀文喝了一口母亲送来的咖啡,笑了笑说道:“好啊,等会儿祭拜结束了我帮你看看。”
“嗯。”张婉君高兴的甜滋滋的美了起来。
半个小时后。
一家人都围聚在外面的小花园内。
一张长桌上,摆放了一个香炉,两个白色蜡烛和一些贡品,正中间放着爷爷霍宗雄的牌位以及当年参军时寄信回家的一张军装照。
不得不说霍家人的基因都很好,霍耀文英俊不提,霍成才哪怕已经中年了,可也算是个帅大叔,而爷爷霍宗雄外貌虽然比不了孙儿,可照片中身着军装的他,浓眉大眼,五官端正,倒是英武不凡,颇具气势。
霍成才拿起点燃的三炷香,走上前一步,行了三礼,跪下来道:“子霍成才,协妻子霍李氏、儿子霍耀文、女儿霍婷婷……”
祭拜的规矩跟往年一样,只不过这次来的人有点多,舅公一家人还有大爷爷一家人。
阿嫲在一旁泪眼婆娑地拿着手帕抹着眼泪,张婉君、霍秀芬,还有大奶奶等人在一旁安慰。
大爷爷霍宗明看着宗弟的遗像,不由叹了口气道:“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老家看看。”
舅公跟着叹息道:“说起来,已经离家快三十载了,也不知道宗族亲朋们过的如何。”
祭拜结束起身的霍耀文听到二位老人的话,没有多言语,距离改革开放也就七八年的光景,想来依照二老的身体,是能够回中山老家看看的。
这时,阿嫲也哭好了,带着点沙哑的声音说道:“好了,耀文你帮把爷爷的牌位和遗像给拿回我屋子去,大家准备准备开席吃饭了。”
等一家人吃完饭,张婉君就迫不及待的从包里拿出写好的稿子,拉着霍耀文上了三楼的书房。
张婉君捧着一大叠书稿,眼巴巴的说道:“表哥,你帮我看看写的如何!”
“好!”霍耀文接过稿子慢慢的认真的看了起来。
良久,当看完第一个故事后,霍耀文琢磨了一下,说道:“写的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还是要修改一下,这个不在是之前的爱情,而是一个温馨的故事。对话没必要那么的含蓄……”
“嗯,知道了表哥。”一番长谈下,张婉君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反正在她看来,好不容易能够跟表哥独处,多待一会儿也是好的。
...
记住手机版网址:
282【最合适的人选】
九龙窝打老道,霍公馆。
霍耀文亲自泡了壶茶水过来,给二人倒了杯茶,笑道:“二位品尝一下,这可是好茶。”
张爱玲和同行来的导演谢了一句,便端起来缓缓的喝了一口。片刻当张爱玲放下杯子的时候,她道:“霍先生不会怪我再次不告而来吧!”
霍耀文摇摇头道:“怎么会!张女士要是想来,我随时欢迎的。只是不知道这次您过来是?”
“霍先生你明白的,还不是为了《胭脂扣》拍成电影的事情。”张爱玲对这事极为的上心,上回同霍耀文讲了此事以后,她便立刻回了台湾,寻找到了她这次带来的导演旧友。
说罢,张爱玲瞥了眼身边的人,立马恍惚道:“霍先生,忘记给你介绍了,这位是拍《养鸭人家》和《哑女情深》的李行李导。”
李行!
霍耀文有些诧异的看向面前这位有点肥肥的男子,这位不就是后来拍《早安台北》《汪洋中的一条船》的导演吗?旋即面带笑容地伸出手道:“李导久仰大名,《哑女情深》可是我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了,拍的可谓是至诚至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