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香港1968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汪公子在年

    说到这,他忽然问了个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你英文怎么样?”

    黄俊誉虽然心有疑惑,但还是回答道:“我英文还可以。”

    霍耀文点点头道:“嗯,那你收拾收拾,把主编的工作先交给副主编负责,过几天去一趟英国吧。”

    黄俊誉:“???”

    “既然要办,那肯定是要办好,我准备收购一家英国的杂志,由你担任新杂志社的总编,专门来负责这个事情。”霍耀文看他疑惑,也只是简单的点了一句,没有多说,只是想着回去后写一份文案给他,应该就能明白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英国,主要有两个原因,现在英国虽说渐渐衰落,但还是目前世界金融的前三强,其次就是霍耀文在英国有自己的公司,加上一直跟泰晤士公司合作的很愉快,想来等黄俊誉过去搞出这么个财富榜应该会顺利很多。

    没过几日,霍耀文写完了一些后世看过的财富榜名单和流程大致的写了个文案,然后点明新杂志日后将以“金融财富创业”为主题后,就直接丢给了黄俊誉,让他到了英国后慢慢看,慢慢领悟。

    当排行榜这个小插曲随着黄俊誉前往英国而暂时告一段落后,“四大才子”这个热度话题持续发酵了大半个月后,在11月7号这天,终于是被报纸上报道的内容的置地一股送五股的大手笔给取代了。

    自从八月中旬,置地公司在报纸上公布将要收购牛奶公司开始,两家公司的股票每天都在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涨到了30多块的惊人价格。

    哪怕是置地背靠怡和洋行,在怎么财大气粗,也已经无力在用单纯的现金来收购牛奶公司的股份了!

    所以置地公司提出了用一股牛奶公司的股份,换取置地一股的同时,还会赠送额外的五个新股。

    等于牛奶公司的一股能够换到置地的六股。

    要知道现在牛奶公司的每股高达34块,置地虽然有些低,但也是每股28块左右。

    用每股34元的牛奶公司股票,换取价值164元的置地六股,对于盲目炒股,却根本不懂股市蹊跷和风险的股民来说,简直就是用芝麻换西瓜!

    一夕间,大量持有牛奶公司股票的股民,甚至是牛奶公司的股东们,都开始拿着手上的“芝麻”去换“西瓜”了!

    在短短一周内,不仅将牛奶股票拉到了53元的高价,更是将置地的股票炒到了60多块,这速度比抢劫还要迅猛!

    ……

    窝打老道,霍公馆外,柳序彦急匆匆的停好车,就直奔别墅而去,进了客厅跟霍耀文说了最近股市的情况后,终于是忍不住说道:“老板,你看我们要不要去跟置地的换股?”

    “跟置地换股?”霍耀文眉毛一挑,仔细地看了眼柳序彦,确认是他本人后,不由摇摇头道:“不,你尽快将置地的股票给抛出去,哪怕是低于现在的价格也给我全部抛了。”

    柳序彦看老板不同意,不由激动地喊道:“为什么不换?老板我们手里面可是有价值一亿的牛奶公司股票,全部换成置地股票的话,最少能赚四五亿啊!”

    柳序彦最近一段时间也是被香港近乎疯狂的股市给震惊到了,他虽然是英国留学回来的金融高材生,也曾经在英国的金融证劵公司工作数年,可哪里见过如此疯狂,如此疯魔的股市行情!

    “你以为置地会这么好心白白送你五股股票?”霍耀文虽然对金融对炒股了解的不多,但他有远超现在人的眼界和资料,清楚股灾马上要爆发,其次就是置地那个非常著名的空手套白狼的计划。

    “这我知道,可现在我们换了,然后再卖出去也不亏的。”

    柳序彦不是傻瓜,他起初也是有所怀疑,但是现在香港股市实在是太好了,他又不是股神巴菲特,或者狙击手索罗斯,只是一个小小的不知名的金融系的高材生,难免会被眼前的利益给蒙蔽眼睛。

    霍耀文没跟柳序彦解释太多,因为他不懂的如何用专业的口语去解释,总不能说自己是后世来的,知道这段历史吧?

    所以只能用老板的身份强硬地说道:“好了,按照我说的,在三天内一定要把置地股票全部卖了,哪怕价格略低现在的行情,也要尽快抛售掉!”

    “我知道老板。”柳序彦虽然感觉可惜,但看老板意思坚决,作为下属的他也很难再去劝说了。

    “嗯,你现在就去办吧。”霍耀文一挥手,让柳序彦现在就去抛售股票。

    “是。”

    等人走后,霍耀文想了想打了个电话给周希年,说晚上约他来家里吃顿便饭。

    本来就被置地突然发起的收购战搅得头昏脑涨的周希年,是不想来的,可是听霍耀文说他手里有价值一亿左右的牛奶股时,立马答应现在就过来!

    挂断电话,霍耀文微眯着眼思虑起来,哪怕他把手上的牛奶股转手卖给周希年,恐怕面对置地的一股换五股的大手笔,也很难再坚持多久。

    毕竟就连牛奶公司的股东们都开始去换股票了,那些散户们就更别提了。

    自己这回也算是薅了一把羊毛了




359【货币战争】
    依靠这次牛市,霍耀文这回可以说是赚了不少,不提之前投资股市的钱,光这次买置地和牛奶公司的股票,他就最少能够赚个一两亿。

    但钱是赚到了,可霍耀文心里总觉得有些亏欠周希年。当初成立基金会,周希年大手一挥支持了一百万,后来获选太平绅士的推荐名单之中,又有他的支持,其后也多有给予帮助,可谓欠了不少人情。

    现在哪怕将股票按照买来的原价卖给周希年,这样的确也是还了人情,可最多算是另类的薅羊毛罢了。

    “难不成,还是只能捞一笔?”

    想到这,霍耀文眉头蹙起,从后世那些相关资料和信息来看,73年香港大股灾可以说是由英资洋行的薅羊毛行为导致的,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此时证劵交易规则的不完善,和绝大多数股民们对证劵股市的认识不足,这才让鬼佬和一些投机者钻了空子。

    “或许,可以试试。”

    霍耀文脑海里突然蹦出了想法,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尝试看看,不管成功与否,也不枉自己经历这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股灾了。随即他便打了个电话给自己的私人财务经理科弗代尔·戴维德,让他帮忙搜集一些资料和档案,尽快送过来。

    大约半个小时后,霍耀文在二楼书房内写着什么,突然听到外面有汽车引擎的声音,心想可能是周希年来了,放下手中的钢笔,拿起一叠之前柳序彦留下来的牛奶公司股票,快步下了楼。

    “这…这么多!”

    风尘仆仆从港岛一路开车赶来的周希年和其子周启邦,在看到霍耀文递过来的一大叠纸制股票时,心里那叫一个激动,现在市面上的散股几乎都被置地的人买走的买走,换走的换走了,除了周希年自己和公司的两三个大股东外,根本没人能够再拿出这么多的股来。

    霍耀文说道:“周伯伯,自从我看到置地在报纸上说要收购牛奶公司的时候,我就开始零散的买了一些周伯伯公司的股票。”

    “好,好。”周希年现在耳边听着霍耀文的话,眼睛却一直在看着手上的那一叠股票,一张张的数下来,粗略计算少说也有一百多万的股,对于收购战可以说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激动之余,周希年抬头说道:“耀文,这些股票我溢价百分之十全收了!”

    价值一亿左右的股票,溢价百分之十,就是多出上千万,可以看的出周希年是真的走到绝路了。周家此刻不是没有钱,在香港经营小百年,十几亿不敢说,但三四亿还是能够拿出来的,可现在有钱也买不到股票了。

    置地搞出了个换股的策略,除非周希年花数倍的价格收回自家股票,否则大家更加愿意去跟置地换股,毕竟那是近乎多出五六倍的利润!

    “不用溢价,就按照我收购的价格来,五千万吧。”霍耀文面带微笑地说:“我霍耀文能有今日,还得亏周伯伯这几年的帮衬。”

    “这可不行,你这些股拿到置地那边,少说也能赚个两三亿,我怎么可能让你亏本!要不是我现在手头紧,否则一定按照置地那边的价格补偿给你……这样吧,我再加百分之十,一亿两千万。”

    一听这话,周希年顿时感动的很,他经商数十年,帮过扶持过的人不再少数,可最近几个月来,那些人愿意帮助他的屈指可数。今日霍耀文能够将价值一亿的股票卖给他,就已经是很给他周希年面子了,毕竟去置地那边换股的话,赚的会更多。

    “周伯伯你不会真的以为置地那边换股能赚这么多钱?”霍耀文没想到连周希年都认为去置地换股能赚钱,不由皱起眉头道。

    周希年不明就里,“怎么?难道不是吗?”

    旁边的周奇葩说:“是啊,霍先生,我公司有个小股东瞒着我父亲将公司股票拿去置地换了,据说已经拿到了股票,只要转手一卖,就能赚取之前数倍的利润。”

    “呵呵”

    霍耀文冷笑两声说道:“我也看了报纸,置地公司的人,是说换取股票后,额外送的五个新股将会在一个月后发,对吗?”

    “不错,等一个月就能拿到几倍的利润,大家当然都愿意等。”周启邦点点头。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要是拿不到呢?或者说,即便拿到了,那时的股价还会有现在高吗?公司无限增发新股,本来就降低了原有股票的价值,现在大家只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如果真等到置地真的收购了牛奶公司,到那时又有谁会去接手那些高昂的置地股票?一旦供大于求,股价必然暴跌。”

    霍耀文没有透露太多,只是简单的阐述了一下后世看过的资料。

    “这…不太可能吧。”周启邦心里有点不太认可霍耀文的说法。

    周希年则是眉头大皱,沉思片刻,立马从口袋里掏出支票,写了一张价值一亿两千万的支票,递给霍耀文道:“耀文,我有事要回一趟公司。”

    霍耀文看手上的一亿两千支票,连忙说道:“周伯伯我说了,原价就行。”

    “我不是喜欢占便宜的人,这些股票现在价格多高我比你清楚,你拿着就是。”

    周希年不等霍耀文回答,拿着一叠股票,叫上儿子周启邦,转身便离开了霍家。

    “这……”

    看着手中一亿两千万的支票,霍耀文顿时苦笑起来,他是真的想还周希年一个人情,才原价把股票卖给他,就当没赚这笔钱,可谁曾想他居然还溢价多给了两千万。

    此刻,霍耀文心里很不是滋味,琢磨了片刻,把支票收起来,转身上楼继续回书房写了起来。

    ……

    又过了几日,因为一股换五股的换股计划,置地公司的股票价格反超牛奶公司,一路飙升到了76元的天价,在所有人都认为他还会继续涨而疯狂换股购买的时候,柳序彦已经悄然无息的将价值两亿的股票全部抛售干净,连带着之前花五千万买的各个公司股票也给抛售干净。

    一场股灾前的狂欢,霍耀文先前投资的两亿,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连本带利回了六亿左右,这真的是比抢银行赚的还要快。

    “辛苦二位了,这是我给你们这段时间的辛苦费。”霍耀文拿出两张支票分别递给柳序彦和科弗代尔·戴维德。

    看着支票上那一串零,柳序彦神情激动,别看他这段时间可控操作的钱就是几亿,但那都是老板的,现在这张支票才是自己的,不由高兴地喊道:“多谢老板。”

    科弗代尔·戴维德更为夸张,捧着支票一阵猛亲,最后大声赞美道:“哦,我的天,boss您是我见过的最慷慨的人,难怪您能够赚取别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看二人那恭维拍马匹的样子,霍耀文咧嘴一笑,他不是吝啬的人,这大半年来都是柳序彦二人来回奔波股市,奖金发多点也无可厚非。

    “好了,别拍马匹了,戴维德我让你搜集的资料怎么样了?”

    听老板问正事,科弗代尔·戴维德严肃回答道:“我已经让人从英国送过来了,从1720年世界第一起股灾开始,到1929年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美国股灾,我都让人从伦敦图书馆运过来了,大概后天就能到。”

    “嗯,那就行。”闻言,霍耀文点了点头。

    等到那批资料从英国运过来后,霍耀文一连七八日日都闷头在家里,浑然不顾外面的股价已经涨到了天际,早先那支价值几块钱的天线股,既然飙升到了三十多块,按照当初霍耀文买的价格来算,如果现在卖的话,最少能将本金翻个二十倍!

    为此柳序彦这几天可是苦逼的很,看着股市每日在涨,而自己听老板的话,将股票全卖了,顿时感觉损失好多钱,虽然这些都是老板的钱,可他也同样心疼啊。

    在股市一路高歌,仿佛没有尽头时,日销量不足一千份的《成汇报》,每日都巨亏的情况下,依旧坚挺地在11月底又刊登了一位叫“国际金融证劵专业分析员”的文章,标题名为《货币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



360【电影上映和货源归边】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所带来的残酷悲剧,不亚于一场真实的战争……”——《货币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后世《货币战争》同名的书籍有三本,分别是两个美国,还有一个是罗斯柴尔德·宋,前面两部霍耀文没看过,但后面那部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宋罗斯柴尔德,他可是完完整整的看过一遍。

    虽然没有学过经济、金融,也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但霍耀文也是认为这本书太假了,一个没落的欧洲家族,在书里面被虚构成了主宰世界金融经济的庞然大物也就罢了,还动不动就是九十多万亿英镑的财产。(2018年我国一年gdp总值才90.03万亿)

    哪怕是网文都市重生也不敢这么去写吧?

    真要有人这么写的话,作者会被读者喷成什么鸟样?

    尽管罗斯柴尔德·宋这本《货币战争》太假,但不得不说看起来还真爽,最起码霍耀文看的时候,总感觉像是在看一本金融界的玄幻文,那几十万亿的钞票就跟欢乐豆一样好赚。

    书是很假,但书里面提到的一些词汇,和一些真实发生而又夸大的事件,还是有点知识量的,最少霍耀文现在还记得不少书里面出现的一些鲜为普通人知道的操盘手法和金融事件。

    所以霍耀文略微借鉴了一下那本罗斯柴尔德·宋写的《货币战争》写作手法,略微夸大的描绘了一下搜集来的过去股灾和金融方面的资料,完成了这部同样带有色彩的书。

    没办法,霍耀文对证劵和金融的认知,只限于个人小小的炒股,还做不到那种运筹帷幄,只能以夸大和写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

    嗯,或许还能够提前几十年开创一个玄幻金融文?

    就跟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一样,但保不齐随着霍耀文日后的名气越来越大,这本书还真能从地摊文学走进了专业学院~
1...162163164165166...3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