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世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芈黍离
“讨淮诏文”是由宰臣范质所书,全文凡五百余字,大彰汉廷气势威严,极度蔑视南唐,侮及先代,将之打为贼匪之流。这对向来自诩承大唐正朔的南唐而言,无异于,打一巴掌,吐一脸口水,再踩在地上摩擦,侮辱过甚。
传视汉帝之诏,南唐君臣之间顿时炸开了锅,一派哗然,群起而骂,不管心中究竟有没有那般羞愤,这般表现,乃是政治正确。
司空孙晟起身,激动道:“陛下,汉兵已欺至门前,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大唐当立刻反击!”
提及此,李璟点了点头,面上的仍是种失了方寸的表现,问道:“先是湖南,再是江北,两面皆敌,如何是好?”
这么一说,在朝的南唐臣僚们大都沉默了。就如北汉需要在北伐与南征之间做个选择一般,南唐也要在西援和北救之上进行抉择,当然,他们的决心很好下,只要稍微有点脑子。
这回,是冯延巳率先起身进言了,事实上,在得知北汉南侵之后,冯延巳就有些慌了。这等时候,他已无心与韩熙载杠了,知道事情大发了。
平楚之议,是他们这一党极力主张的,现如今证明,确实是北汉的阴谋......当初平闽,只是吴越出来捣乱,问题还可控。而今平楚,北汉跳出来,一张就是獠牙大口,要吃人的那种。
然事已至此,后悔也无用,只能尽力挽救了。只见冯延巳向李璟进言道:“陛下,淮南诸州,乃我朝根基之地,军民所在,财税所依,万万不容有失。寿州更是淮南重镇,其若有失,江北局势必将糜烂。汉军此番遽然发难,显然是准备充分而来,只怕何公难以敌之,朝廷当立刻发兵救援,以解其围!湖南那边,暂时无法顾及了!”
“冯相所言甚是!湖南终是新得之地,且已破败不堪,今淮南有事,朝廷的精力当集中到应对汉军上来!”难得地,韩熙载出声,支持冯延巳。
就如白日湖南之事一般,针对汉军南侵,韩熙载也给出了几条建议:“当此紧急之时,朝廷首要之事,当严令淮北诸州,尤其是寿、濠、泗、楚,严守待援,并探清汉军情况与动向;其二,停止援楚的所有行动,自江南、江北及金陵,抽调兵马,募集钱粮,征召民夫,从速发兵,时下初入冬,淮水还未结冰,正可扬我水师之利。同时,与国内召集勇士以抗汉兵,湖南之地,牵扯了我军不少兵力、钱粮。”
“其三,湖南之地,制告边镐,朝廷已无力西顾,能守则守,不能守则保全大军而弃。朗军那些人,粗鄙武夫,见利而忘义,背后必受汉廷支使,一旦我军撤,稍加引导,可致其内乱,无扰于我朝!”
“其四,当着润、常、宣等州,严防吴越从背后侵扰。今岁钱弘俶与北汉联姻,难保其不从苏、湖发兵。鄂州那边也一样,防止荆南高氏趁火打劫,刘仁赡是名将,有其守之,料想无大碍。汉军南侵,荆南、吴越,只怕也不愿我朝为其所破,但不得不防。”
“其五,当遣使联络西蜀、契丹乃至定难军李氏,邀他们从后袭汉!”
“韩卿真国之干臣!”李璟定了定神,看着韩熙载,表情又和善了几分,发自内心地感慨着,脑中回想起十几年来的交情。关键时刻,还是韩某人替他出谋划策。
而韩熙载,却并没有因为李璟的夸奖而有所得意,拱手道:“而今,只望江北守将能够拼死守之,以待朝廷援军。”
“当遣何人为帅,北上援救?”李璟问。
涉及到兵权,冯延巳朝魏岑使了个眼色,会意,魏岑出列建议道:“陛下,神武统军刘彦贞,名门之后,骑射俱佳,智勇双全,用兵治民之能,可当一面长城!”
听魏岑之言,李璟想了想,对此人有印象,一直以来,朝中多有臣子夸赞,才干名声很不错。
在旁,韩熙载闻之,却不由心中一紧,他与刘彦贞不甚相熟,但总觉其人,有些沽名钓誉。
心里不安,当即开口,还未出声,便闻李璟已然开了口:“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神武、雄武、天威、静江三万大军,渡江北上,援救寿州。”
“汉军此来有多少兵马,淮南诸州守军及诸乡兵,再三万禁军,七八万大军守之,当无虞吧!”李璟环视一圈,似乎想要找些自信。其人之迂,在此刻尽显无疑,竟当打仗,是比拼兵力?
“陛下!”闻言,韩熙载又忍不住,再向李璟进言:“濠、泗之军,不可轻动。庐州保信军兵马使张全约,素来稳重,距离寿州也近,可着其引一路军北上,牵制汉军,寻机而战,以待朝廷大兵。滁州刺史高弼,务必令其严守清流关,以防汉军偏师偷袭,把守北援大军通道!”
“就照此办理!”李璟不加思索,直接同意。
“陛下,北寇南侵,边患遽起,朝中不能少威望之臣。宋公向来睿哲,已在洪州多年,是否召之还朝,以备咨询?”散晚朝之前,冯延巳小心地建议道。
他这是有些顶不住了,想要将党派中的另外一个大佬宋齐丘给召回。否则,看今夜朝中情况,北人势盛也。
李璟眉头皱了一下,看了看满脸恭顺的冯延巳,又想了想,摆手道:“起卫国公为太师,进楚国公,还朝,共谋难事!”
“陛下英明!”见李璟同意了自己所请,冯延巳松了一口气,拜道。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汉世祖 第71章 兵临寿春
淮水之阴,隔淝水北面八公山,便是淮南重镇寿春所在。时入冬季,淮南各处已是一片萧冷,纵目一观,已多残败之景。不过寿春,仍旧是南方雄城,屹立于淮水之滨。
寿州一地的重要性,自不需赘言,千百年的战争史,江淮之争,尽显其地位。也正因如此,三代以来,占据江淮的割据势力,从杨吴变成了伪唐,但对于寿州却是没有丝毫放松。
此时的寿春城内,屯有左神卫一军,这是南唐的禁军精锐,再加上州镇军、及乡军,寿州的唐军足有一万出头,这已经是损失过后的守军实力,也是主将何敬洙还得以据城而守的底气所在。
然而此刻,就在这坚城之外,汉军已陈兵其下,安营扎寨,正从容地加固寨墙。
此时,在寿春北城头,一名鬓角斑白的老将正持剑而立,眺望两三里外的汉军大营。这名老将,身材短小,不过五尺出头,女墙垛几乎能抵到其下巴,且容貌极其丑陋,几不能看的那种。
然而就是这么个形容丑陋的老人,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是城中最为冷静、镇定的人,也是寿春一万多唐军的主心骨。
何敬洙,本为淮南名将,早年为人家僮,壮年时追随南唐先主李昪,是南唐的开国功臣。虽则样衰,但内秀其中,性格刚烈,有威严,善带兵,有名望,曾当过金陵禁军的高级指挥,也曾镇守过地方,属于南唐军队的中流砥柱。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其外貌之故,也确实使得其仕途坎坷,已至花甲之年,方才位至大镇节度。
“何公,汉军的营寨,越加完善坚固,还是让末将再带军出城,冲杀一阵,坏其营基。否则,等他们城下站稳脚,我军困于城中,就将彻底陷入被动了!”在何敬洙身边,跟着几名寿州将吏,其中左神卫指挥使徐象忍住开口请道。
闻言,何敬洙直接遥遥头:“前番已然试过汉军的战斗力,派军出击,徒添伤亡,削弱我守城实力。眼下敌军兵锋正盛,不可轻缨。还是等待朝廷的援军吧!”
听何敬洙这般说,徐象沉默了,忍不住一叹。
就在三日前,北汉颍州团练使司超突然率兵两千南下,在寿春西南的正阳段淮水搭建浮桥,一下子吸引了寿春守军的注意力。
在唐军出击抵挡之时,自宿州那边汉军动了,由护圣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带人突袭下蔡城。下蔡是寿州最北端的一座城池,在淮水以北,巩固着下蔡渡口。
而何敬洙早有准备一般,即分兵前往救助。就在这个时候,早早隐伏南下的汉军主力动了,从寿州、濠州交接处的浅滩涉渡而来。连番的声西击东,打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而何敬洙虽然在淮河南岸,布置了一些把浅部队,但底下的士卒有些疏忽,被一击而溃。
何敬洙闻之,仍旧不乱,即亲率五千甲士,战船一百艘,水军三千余,分水陆两路,快速进军拦截,动作不可谓不快。赶到汉师渡河之处时,已有两千余汉军整装齐备成功渡河,而在北岸,密密麻麻,有更多的汉军等候,唐军在何敬洙的指挥下,迅速投入战斗,双方面对面来了一场激烈交锋。
幸好汉军的水师靖江军的主力也在此,掩护大军渡河。近一百五十条战船,五千余水军,成军以来,第一次同南唐军队进行交战。结果不出意外的,哪怕向训尽力指挥,身先士卒,接舷而战,以众击寡,且有岸上弓兵相助,又借猛火油之利,方才与唐水师拼了个旗鼓相当,一个多时辰的激战,双方各损兵数百。
损失并不能算小,但掩护大军渡河的任务却是完成了,没有让唐军水师影响到大军涉渡。而在岸上,何敬洙的五千甲士,在面对慕容延钊亲自统率小底军作战的情况下,苦苦坚持,眼见寿州水军无法突破汉师,且伤亡渐大无奈撤退。
然而,在撤退途中,汉军主帅王峻的杀招来了。早就自浅滩渡过淮水的数千侍卫虎捷铁骑,在指挥使郭崇威及史彦超的率领下,拦腰突袭,让唐军深切地体会了一番北方铁骑的威力。
在战争开启后,奉宸营中不少军校士卒,都被刘承祐派到南征大军中,充当军官,史彦超在虎捷军,王彦升在护圣军。
而因渡河汉军步军在慕容延钊的指挥下,并没追击,有所失警的唐军,在汉骑突袭下,一触即溃,四散而逃。老将何敬洙,是极力收拢败军,败退二十余里,被赶下淝水。最终只收拢了两千败卒回寿春城,而出击的唐军,被俘杀两千多,还有不少亡逸,冻死淹死于淝水中的也有数百人。
真切地感受了一番汉军的战力之后,何敬洙深知,野战绝非其对手,故一面安抚士卒,一面州内唐军尽数收拢于城内,有征召青壮,增聚粮草。十分干脆地,做好固守城池的准备。
而汉军那边,王峻本来的打算,就是吸引唐军出来,一战而歼之,然后从容渡河。虽则没能一战而竟全功,但效果还是很理想的,唐军退去,全军分为两路。一路步骑走陆路岸上掩护,一路经水路由水师护送走淮水,直向寿春。
十分顺利地兵临城下,即遣辅兵、随征民夫将早早准备好的巨木,安营扎寨。
就在这个时候,唐左神卫指挥使徐象集中两千精锐,出城突袭,想要趁汉军初至,营垒未固,施以打击。但汉军将校,从上到下,作战经验丰富者,太多了,怎会没有防备。一个小伏击,出击寿州精锐损兵过半。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连续败于汉军,城中军民士气大跌,难道这般被动防守?”徐象忍不住道,有些不依不饶。
何敬洙眉头皱了皱,偏头凝视他:“为将者,临机而战,如今并非良机,贸然出击,愚蠢之举!”
被这般呵斥,徐象脸色不悦,不忿道:“何公不会是败了两场,就怕了汉军吧!”
“徐象,你敢侮辱本帅?”何敬洙双目一瞪,丑容凝起,搭配着气势,更加骇人。徐象立刻便老实了,他并不敢保证这矮丑老头会不会一剑捅杀他。
收回蔑视的眼神,徐徐北望,淝水淅淅而流,汉军的营垒气势森严。念及城中情况,一股深深的忧虑,隐现于老目之中。
“传令下去,各门守军,给我严守城池,不得出击,敢有违者,军法处置。军府僚属,继续准备守城器械,滚石檑木,金汤火油。还有,多备大盾,竹排,沙土,汉军的猛火油,太过惨毒了!”深吸了一口气,何敬洙严厉地吩咐道。
“遵命!”
“希望朝廷的援军能尽快到来吧!”
......
相较于寿春城内的紧张压抑,汉军大营之中,同样肃重,但要多谢轻松的意味。涉水而来,两战皆胜,水战也不输不赢,可算为此次南征开了个好头。
此番动兵,王峻统帅淮南前营,小底、护圣、奉国、虎捷五千骑军,再加宿、颍州的团练军,汉军足有近四万,屯兵城下者,便有三万步骑,再加上从征的劳役,直接号称十万。
汉营之中,马嘶畜鸣,好不热闹。国舅高怀德此番以小底军都虞侯的军职随征,正陪着都指挥使孙立巡视营盘。
即便过了多年,孙立还是以往的作风,举止粗鲁,作风强悍。给了一名因天冷而缩手缩脚的哨卒两鞭子,嘴里骂骂咧咧的:“再敢偷懒,我砍了尔等。”
嘴里骂得厉害,却命人去后营,再领一盆炭,供哨亭士卒取暖。
“冬季已至,天气只会越来越冷,却要辛苦打仗......”孙立嘴里嘟囔着,他向来如此,有什么说什么。
高怀德出身贵门,起点高,见识广,对于孙立这等起于毫末的将校,向不以之为同道。但是,在诸军历任军职过后,也见过不少似孙立这样的粗人,从这些人身上,也触类旁通地学到了不少另类的带兵手段。
此时闻言,高怀德道:“冬季虽寒,我北方将士,却也不是难以忍受。若是夏季,南方卑热,那才难熬。”
“照你这般说,明年盛夏之前,我们得尽取淮南?”孙立说。
“如果战事拖到明年夏,气候湿热,确实不利作战!”高怀德说。
孙立点了点头,随机摆摆手道:“我说高国舅啊,我们这才打到寿春,冬季结束都还早着了,提什么明天盛夏!”
嘴角扯了扯,高怀德笑笑:“将军说得是,眼下打破寿春,才是首要之事......”
而在中军帐,足足十六名着明光铠的卫士,站着岗,这些人都是王峻的亲兵部曲,王都帅的派头很足,尤其在初战告捷的情况下,更使得他威压南征诸将。
帐内,暖炉烤火,地毯横铺,榻上,王峻正一身束身锦服,同慕容延钊下着棋。腰板挺直,不时捋一捋长须,眼神自信,目光清明,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一副儒将风采。
用更简单的词来形容此时的王峻,那便是,装13。




汉世祖 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
轻“啪”得一声,一粒黑子落于棋盘,黑棋其势已成,如蛟龙覆海翻波,凶焰滔天。
慕容延钊在对面,盯着棋盘,研究了一会儿,思索着破局之法。见其苦思冥想之状,王峻嘴角得意的笑容矜持地绽放开来。
瞥了王峻一眼,慕容延钊也是轻轻一笑,满脸豁达的样子,直接投子认输道:“都帅棋艺高超,末将不及也!”
“哈哈!”王峻见状眉开眼笑的:“慕容将军谦虚了,观此局,至少还能再与本帅杀几个回合!”
“已成败局,却也无必要再坚持,徒费时间!”慕容延钊道。
点了下头,王峻着随征的老仆,端上烧好的热茶,对慕容延钊说:“这是临行前,陛下赏赐的御茶,我这老仆,跟随多年,点茶的手艺份属一流,将军可品品看。”
王峻这一言一行,很有种“名将风流”,见状,慕容延钊也只有配合着,顺便恭维着王峻的雅兴。没办法,他也算是熟悉王峻的性格了,只能顺毛捋,否则,容易惹得将帅不和,如今他身为行营都虞侯,得顾全大局。
一边喝着茶,王峻一边慢悠悠地说道:“你我这局棋算是下完了,淮南这局大棋,才开了个头!”
“而今兵临寿春,下一步,都帅有何打算?”见王峻主动提起,慕容延钊问道。
“趁着伪唐援应大军未至,先攻一攻,试试寿春城的防御力。那赵匡胤说守将何敬洙知兵,本帅倒要看看,一花甲老朽,能有多大的本事!”王峻想了想,说道:“把随军的那数十架霹雳炮都用上,也替军器监试试其实战威力!”
王峻嘴里的霹雳炮,是平河中之后,东京军器监,根据刘承祐的指令,研究改良而成的配重式抛车,历时一年而成,后又经不断的改进完善。
造价成本虽则上去了,但操作所需人力却大大减少了,机动能力也大大提升,虽几经试验,配合着火油弹、石弹的威力着实可怖,但实战效果如何,还是第一次。此番王峻南下,即调配了三十台、火油弹上千颗,准备拿寿州试一试。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由奉国军攻击,城下指挥,有劳延钊你亲自辛苦一趟了!”王峻又看着慕容延钊。
点点头,慕容延钊应命:“遵令!”
“都帅似乎,并无快下寿州之心?”见王峻表情,慕容延钊问道。
“呵呵......”王峻笑了笑,指着帐外道:“观寿春城池,确是淮南雄城,坚固且粮秣充足,强攻强打,徒耗士卒,本帅不为。经南渡之时的这番打击,守军只怕也不敢再轻易出城了。如此一来......”
慕容延钊也算微微一笑,附和道:“所以,都帅便将目标,放到唐军的援兵上了!”
听慕容延钊肯定的语气,王峻捋着长须,讶异地看了看他,点头:“不错,难怪陛下如此看重于你,果然有些将才与见识!”
谦虚一笑,慕容延钊应道:“都帅谬赞了!”
“陛下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淮南的土地、城池、子民,迟早是我们的,当对唐军的军队加以杀伤、俘虏,削弱其实力,此言得之。而今天冷,不利攻城,本帅也只有按照陛下的谕命行使事,不过这仗该怎么打,还得看我们了......”
“本帅已着令军情司与武德司,让他们的细作、探事,严密盯着金陵的反应!”王峻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自信道:“只要寿州没破,伪唐便绝对不会放弃,本帅想来,三两日之内,必有淮贼援军渡江北进!”
“大营这边,还需严防,守军敢出击一次,未必不敢偷袭第二次!”
在王峻与慕容延钊讨论作战事宜之时,一个魁梧军汉走了进来,未加通报,此人名叫申师厚,与王峻关系尤好,王峻得了势,率师南征,以之为行军司马。
申师厚朝王峻,禀道:“都帅,护圣指挥使李重进上报,已破下蔡城,全歼守军,俘虏三百!”
闻言,王峻摇了摇头,有些不满意:“动作太慢了,下蔡小城,兵不过千,他一厢之护圣军,何以拖延这般久?”
慕容延钊在旁,开口替李重进分辩几句:“李都使领军攻下蔡,本为牵扯,吸引唐军注意力,收到破城的命令,也还是在我军主力南下寿春后。这一日而破城,已然不慢了!”
看了慕容延钊一眼,就当是给其一个面子,王峻没纠结于这一点,稍作思索,即道:“传命李重进,留三营兵卒,守备寿春,搭建浮桥,保我大军退路。传命向训,分一部水军,配合守备下蔡,以防寿州水师袭击。”
“另外,让向训再分一部水军,配合宿州团练军,把手涡口,以备濠泗淮贼。剩下的舟战舰民船,还有民夫,全部调与他指挥,让他与粮料使王溥,将后续的辎需军器,加快速度输到前线。”
“是!”
“都帅,靖江水军本就不足,难以与淮南水师相抗,如再一分为三,岂不更加削弱其实力?”听王峻安排,慕容延钊忍不住提醒道。
眉毛一横,王峻说道:“就算将之集中起,难道就打得过淮贼水师吗?所以,本帅以步军配合守戍渡口,已是尽量避其弱势。再者,水军之用,本为掩护我步骑作战,以防淮贼水师顺淮水袭扰我后方,钳制我军。传本帅令,让向训尽量克服!”
见王峻那一脸固执,慕容延钊也适时地压下了劝解的话语,他想说的,实则还是王峻对诸们态度,简直蔑视一切,任其驱使即可。和这样的统帅配合,当真要忍不少气......
“不去传令,还有何事?”见申师厚还在帐中,王峻问道。
申师厚小心地禀道:“颍州团练司超报,淮贼寿州残余战舰五十艘再度顺流而下,袭击正阳浮桥,又毁我浮梁!”
原本,寿州有水师数千,在汉军南渡之时,与靖江军战,后撤。但逆流而上,越过下蔡后,被拦截在正阳渡。向训率师与之激战,唐军终于败退,有六七十艘突破未构造完成的正阳浮梁,逃奔南方。
颍州团练使司超,则奉王峻之命,继续造浮梁于正阳,以阻截寿州的残余水师。
瞥向慕容延钊,王峻道:“看到了吧!淮贼的水军,是个大麻烦,还得以浮梁、固垒配合水军以防之。”
考虑了会儿,王峻对申师厚吩咐道:“派人告诉司超,搜集舟船竹木,重建浮梁,不管他想什么办法,在下蔡浮桥搭建好之前,务必将寿州水师余部给本帅挡在南边。如有失,本帅军法处置。”
“是!”
王峻此道命令,显然是欲以颍州团练兵及正阳浮桥做诱饵,为下蔡通道的打开争取时间。
“另外,候骑联络郭荣,让他率徐州、沂州之军南下,牵制濠、泗之淮贼,不能让他们影响寿州这边!”王峻又道。
说着,王峻忍不住嘀咕两句:“陛下也是,既委本帅主淮南前营,就该让本帅统筹全局,又何必让那郭荣独领一军,他打过仗吗?”
“都帅,陛下安排,自有其用意,还当慎言呐!”听其言,慕容延钊表情严肃起来,向王峻道。
面上一讷,上下打量了慕容延钊几眼,王峻又微微一笑,轻轻捋动着胡须,玩味道:“本帅只随口一说,不会传入陛下之耳吧?”
迎着王峻的目光,慕容延钊眉头一紧,摇了摇头,不卑不亢道:“都帅多虑了!断然不会!”
1...137138139140141...6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