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世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芈黍离
张朝光乃是张家的长房次孙,庶出,基本没有爵位的继承权,家产也分不到太多,自然要另谋出路。当然,如果仅仅是当个膏粱子弟,醉生梦死,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是,大汉帝国仍处于一个上升态势,整体风气也是积极向上的,尤其是这些贵族子弟,教育优良,见识更广,自然更愿意闯荡拼搏一番。
不论是当初的安东大开发,还是下南洋,那么多庶出或旁系子弟,踊跃参与,也因如此。倘若仅仅是因为刘皇帝的驱使,没有自身的动力,也难以形成规模。
与同族的一些兄弟,一心仕途,想要当官任将不同,张朝光自认读书一般,进士是难考中的,治学更没耐心,武艺更是稀疏,行医也没有那个天赋,种地又太平庸,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经商发财。
对于张氏这样的家族,需要有人当官为将,那是为了掌权,同样的,也需要有人经商种地,为了财。而张朝光选择了后者,张氏家族中,搞得最红火的,莫过于张宜年了,此番,趁着他亲自监督海丰号初跑南洋航线,也跟着过来,想要观摩学习一番。
作为贵族子弟,张朝光自然是见过大世面的,不过此时,观察着河口港内的情景,也不免露出好奇的神色。
连绵的码头,成片的货场,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船只,当然,还有形形色色带有异域风情的人,头扎白斤的大食人,顶包头巾的天竺人,深眼高鼻、白面黄发的西夷、还有更过奇装异服的蛮邦商人,甚至有一些浑身黝黑的“野人”.......
当然,最多的,还是那些衣衫褴褛的土着苦力,形形色色,是在让张朝光大开眼界。在大汉,不是没见识过外夷,但如此丰富,如此集中,还得在良平岛这样的东西交流要冲。
“二伯,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这小小的良平岛,竟如此繁荣,这帆樯如织,人流如潮,甚至不下于金陵啊!”一边走一边观察,张朝光忍不住冲张宜年感慨道。
闻言,张宜年笑了笑,说道:“金陵是江宁首邑,江宁又是江南首府,岂是区区良平岛所能比的。你看此地,方圆不过十里,居高临下,一览无遗。然而,要是论起商船来,江宁真未必能比得过此地。
此地位置要害,处在海峡要害,东西方商船想要通过,必由此地,不论是南下北返的汉船,还是东来西往的西商,都汇聚此地,可想而知其数目之巨了。
时下方七月,还不明显,等过一两月,你便能看到更多的商船到来,届时才是万商汇聚,幡樯如林。
目前这河口港尚有不少空位,过段时间,就全部停满了!”
听张宜年的叙说,张朝光脑海中已然浮现出一些画面了,不禁感慨道:“只道海外穷僻,遍地都是不开化的蛮夷,未曾想也有如此繁盛之地,兴旺之景!”
听其感慨,张宜年呵呵一笑,解释道:“这海外若是穷困,何来那么多人踊跃南下。只不过,在我们汉人南下之前,也确实是一片荒芜之地。即便眼下,这万千岛屿,广阔土地,也只是垦殖了极小一部分,建立了一些据点。
这些南洋蛮夷,坐拥宝山而不知善加利用,那只有靠我们来帮他们了。这些年,那海量输入国内的财富,也都是我们汉人商民,辛勤耕耘所得,是付出了汗水、鲜血乃至性命的。
就拿这良平岛来说,哪怕是在一年多以前,也没有如今的气象。眼下看着已然够乱了,但在三佛齐手中的时候,则更加不堪。
这些蛮夷,目光短浅,虽然知道借助这条沟通东西的黄金水道谋利,却也只知晓拦路收税,却不想着善加开发这里的天然良港,上天所赐,都喂到嘴边了,也不知有效利用。
管理就更不需多说了,若不是大汉前来播撒恩泽,岂有今日之盛景......”
“二伯说得是!”听张宜年这么一番长篇大论,张朝光显然十分认可,带有大汉贵族固有的傲慢,轻笑道:“可惜,这三佛齐国不识好歹,竟敢违逆大汉,还敢掀起刀兵!”
张朝光这话,充分表现了,他屁股位置摆得及正。张宜年也不觉他的话有什么不妥,应道:“打一场,不就听话了!不得不说,郭良平在此事上,办得不错,极具我大汉风采,不堕国威......”
“良平岛,这名字,听着总觉有些扎耳!”张朝光嘴角微撇,说道。
张宜年伸手朝东南西三个方向划了一圈,笑道:“你若是感兴趣,大可寻一岛占了,取个朝光岛的名字.......”
闻言,张朝光摇头道:“我可不求这虚名!何况,这蛮荒之地,取来给谁听,能传到大汉吗?还是郭良平脸皮够厚......”
听张朝光这么说,张宜年表情却严肃起来,说道:“不是我为好为人师,但还是得提醒你,郭良平不论如何,辈分比你长,不仅是南洋海军统帅,更是陛下钦点的功伯,容不得尔等小子蔑视!
你可不要被国内一些酸言谬语给蛊惑了,在这里,要是真得罪了郭良平,丢掉性命都无处伸冤!”
见张宜年突然变脸,维护起郭良平了,张朝光有些惊讶,但见他表情认真,不似玩笑,这才郑重起来,拱手道:“二伯教诲,侄儿牢记!我也只是随口一说,若是郭伯当面,可不敢放肆!”
闻言,张宜年脸色这才恢复正常,他可不想这从国内来的主家子弟,因为那些不知所谓的事情得罪了郭良平。
郭良平在这些年,在南洋干成了那么多事,岂能是善人。别看眼前的良平岛繁荣热闹,但在那海峡之中,不知埋了多少三佛齐人的尸体.......
“你们呀,久在国内,未临其境,只是道听途说,终究小觑郭良平了......”似乎想到了什么,张宜年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句深沉的感慨。





汉世祖 第233章 关系经营
良平岛自汉人接手之后,多了几分秩序,但整体依旧显得凌乱,处于一种野蛮发展的态势。与码头、货栈一般,岛上的聚居区也都是沿着永济河分布展开,难免混乱,建筑参差不齐,人员龙蛇混杂。
不过,越往里,则越秩序井然。自留绍平就任之后,便在岛上划出了一片区域,专供汉人商民落脚居住,其余杂夷禁止入内,时时差役巡逻,治安自然良好,也引得一大批南洋汉商扎堆。
一年多的时间,便有大量汉家建筑拔地而起,亭台楼阁,园林水榭,都开始出现在这海外领地。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来自国内的建筑行家,乃至泥瓦、木工匠人,都格外吃香。普通劳力自然不缺,但比起国内,这些专业人才,在海外还是十分缺乏的。
张宜年在良平岛,自然也有一栋宅院,占地不算大,只有十来亩。虽然经常跑南洋,也看重良平岛优越的地理位置,但也只是将之当作一个临时的落脚点罢了,像张宜年这样的人,根子永远在大陆,在海外赚取了再多的财富,也还是往国内输送。
在良平岛,自然不会有多少用心了。永济河边新建的张宅,房屋不过三十余间,空间倒也十足,崭新一片,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方才落成,而这还是张宜年第一次看到成果。
在仆人的引导下,伯侄一行,入府休息安置。入夜,海风不懈地吹拂着,带来阵阵凉意,书房之内,闪动着灯火,灯光稍显朦胧。
张宜年坐在一张楠木书桉后,翻阅着这半年多以来的账目往来,几名下属恭恭敬敬地候着,等待询问。张宜年在南洋,还是置有一些产业,主营是贸易,但在周边岛屿,也开辟了一些种植园,几座矿山,良平岛上也有货栈,经营的范围也广。
不过,此时张宜年的注意力,显然不全在这些账目上,看起来也有些漫不经心。过了一会儿,注意到一事,问道:“这个承勋书院的捐资是怎么回事?”
闻问,其中一名管事赶忙答道:“两个月前,留县长召集各大商家,讨论修建一座书院,用以教化当地汉家子弟,需要各家出资。这是以雍王殿下的名义,进行修建,因而各家颇为踊跃,小的们商量过后,便擅作主张,捐了五百贯......”
说这话时,管事有些忐忑。而张宜年听了,自然不会恼怒,露出点笑容:“你们做得很好,这种惠民善举,自当踊跃。只是,捐得少了,才五百贯。”
管事赶忙道:“据说县衙总共募得五千余贯钱,莫说一座书院,就是十座也能建成......”
闻言,张宜年嘴角勾了勾,重点可不在此,关键在于书院的名字叫“承勋书院”,这替雍王殿下扬名树德的事情,再多些又何足惜?
“雍王殿下现在何处?”张宜年问道。
“殿下自巡视南洋诸国之后,便一直待在良平岛,居清水阁内!前不久,三佛齐王曾亲自登岛拜访......”
清水阁,是良平县收到雍王刘承勋代天南巡消息后,迅速调集人物力,新建的一处宾馆,专门负责接待,作为刘承勋的下榻之处。
为了修建清水阁,郭良平还专门抽调了五百兵士帮忙,时间不足,仅靠当地土着,效率太低,想要尽善尽美,就更难了,而要求效率,再没有能比得上军队的了,即便是修房子。
“准备一些礼物,明日我要去拜访雍王殿下,希望能见到王驾吧......”张宜年说道。
语气中,多少带有些不自信,他张宜年出身勋贵家族,在外人面前是人上人,但在雍王面前,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罢了。
若是在国内,别说拜见了,靠近都不大可能,地位差距太大,但是在这小小的良平岛,难得的机会,总要去尝试一二。事实上,张宜年此番亲自南下,除了跑海丰号之外,也是为刘承勋,若是能同雍王搭上关系,那好处自不用说,也有益于张氏家族,在国内或许显眼,但在海外可就方便得多了。
管事立刻禀道:“上月,阇婆国那边送来了一批玳冒、玛瑙、珍珠,还有一棵血红色珊瑚树,颇为珍奇,或可献与殿下!东面的勃泥国,也送来了一批上等龙脑香......”
“哦?等会儿取出来,我先看看!”张宜年来了些兴趣,说道。送给雍王的礼物,必须要郑重些,他可要亲自盯着,以免闹出什么笑话,怠误了。
“还有,伯府上,也送上一份,略尽心意。”张宜年又吩咐着,顿顿,补充道:“给县衙也准备一份,那留绍平,我也该去拜访一二!此前交情不深,没曾想竟然被郭良平看上了,由商入仕,大概也只有在这海外才有可能了......”
“是!”
“这留绍平,倒也是个人物,修建承勋书院,好主意啊!看良平岛如今的情况与发展趋势,也许用不了多久,他这个县长,就要变为县令了。”张宜年又忍不住感慨道,有些羡慕留绍平的好运。
大汉县制,万人以上称令,以下称长,级别待遇上,有些差距。这些年,全国各地,充斥着大小知县,这些都是朝廷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影响,以朝官知县,但同样的,仍旧有一大批,由基层提拔的官僚,在任命形式上有所不同,还是以县令、县长称之,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初设置良平县时,朝廷那边稍显敷衍,毕竟离大陆都有数千里之遥,地方又那么不起眼,即便刘皇帝都开了口,朝廷也难以提高重视。否则,也不会成就留绍平的县长之位。
甚至于,定级县长,都没有经过细致的讨论调查,吏部那边只是习惯性地认为,那海外蛮荒之地,人烟稀少,随意决定,上面也没有在意,要仔细论证什么的,至于郭良平,能得到朝廷的许可就已经足够了,也不会有更高要求。当然,人口方面,土着外夷,自然而然地被排除在外。
但是,远在东京的吏部官僚们,怎么也想不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良平岛常住汉人的数量便倍增,都是从南洋诸岛冒出来的。
汉人的足迹开始遍布南洋诸岛,但时至如今,也只有在良平岛,形成了完善的、成规模的大型聚居区。在这样的条件下,行政级别升格提级,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只要有人肯说话。而这种事,对雍王刘承勋而言,或许真就是一句话的事,都不用刻意,只需随口提一下即可。
在主仆商量之时,一阵短促的敲门声响起,很快,张朝光的声音传来:“二伯!”
“进来吧!”闻声,张宜年回道。
人影一闪,换了身衣裳的张朝光走了进来,注意到屋内的情形,拱手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道:“是否打扰到二伯了,小侄稍后再来?”
“不必了!坐!”张宜年手一伸,然后冲几名管事吩咐道:“你们先下去,把东西准备好!”
“是!小的们告退!”
看着张宜年举手投足间展现出的风采,张朝光心中暗自艳羡,有些气度,是需要丰富的阅历与经验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正是张朝光所欠缺的。




汉世祖 第234章 生财之道
“这一路海浪里来,舟船颠簸,我都不胜疲惫,困顿不已,怎么不休息休息,莫非难以适应这里的床榻?”张宜年语气温和地说道,对张朝光这个宗家子弟,他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多少浮躁,对他也足够尊重。
“多谢二伯关怀!”张朝光笑道:“侄儿年轻,这点风浪不值一提,何况也休息了两个多时辰,府中的软榻也十分舒适。只是,侄儿心血来潮,念头不断,难以入眠,想耽误二伯片刻时间以求解惑!”
“一家人,不必这么客气!你爹把你交给我,自然要好生照顾!”张宜年应道,朝外拍了拍手:“来人,上点酒,再备些菜!”
并没有等多久,有两名侍女已然端着酒水与酒器入内侍候,伯侄俩换个位置,对面而坐,张宜年道:“尝一尝这当地的椰子酒,解解乏,别有一番风味!”
张朝光立刻来了兴趣,笑道:“那侄儿便不客气,二伯请,我敬你一杯!”
大概是觉得味不错,一杯饮罢,让侍女满上,又饮一杯,张朝光方吁了一口气。见状,张宜年摆摆手:“你们退下,这里不用伺候!”
两名侍女盈盈弯腰,缓缓退去,给二人留下谈话的空间。
迎着张宜年的目光,张朝光稍微酝酿了下,说道:“二伯,我此番出海,本是为闯荡一番,经营一些产业,赚些钱财。这一路同行,确实大涨见识,也学到了许多。只是,侄儿有些迷茫,具体当如何开始,又该从事哪方面生意,还请二伯赐教!”
“这是着急了啊!”张宜年笑了笑,道:“我当年初下海,也只是弄了两条船,招了些乡邻、水手,从江南贩些瓷器、丝绸、茶叶,从南洋换得他们的金银铜铁,先跑安南,后是占城、真腊,逐步向南。后来香料大热,自然参与进去,如今,南洋航线上,千帆竞渡,商品贸易仍旧是主流,可获重利!
不过,海上奔波劳苦,也危险重重,不大适合你,但这香料贸易,你却可以参与进去。既为闯荡,我可以介绍几个香料商给你,与他们一起收购南洋香料,转运回国内售卖......”
“香料确实一个好生意,只是,如今从事的人太多了!”张朝光想了想,说道:“何况,这样的事,二伯手下任意一管事都能做......”
闻言,张宜年莞尔一笑,道:“香料的竞争,确实愈趋激烈了,整个南洋的香料,大头都被几大家族垄断了,我张家就是其一,一般人只是分些汤汤水水,于你而言,确实没有太大挑战!”
顿了下,张宜年又道:“木材生意可有兴趣?”
“木材?”张朝光愣了下,疑惑道:“大汉地大物博,还能缺木材?何况,从南洋千里迢迢往国内运木材,其中能有利可图?”
“若是无利可图,我怎会提它?”张宜年澹澹道:“我所言自然不是普通木材,而是船木,在南洋这片宝地,数百年成材遍地皆是,似铁梨木、柚木,品质上等,都是绝佳的造船原料,也是国内大小船厂钟意的。你道我为何以区区两万贯便能购得海丰号?除了钱,我还往润州船场奉送了五百株八百年铁木!”
说到这儿,张宜年也不禁露出点得意之色:“润州场造的宝船,可不是谁都能买的,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去花那两万贯!”
看着张朝光若有所思,张宜年指着屋内的那方大桉,道:“还是那些楠木、檀木,就是国内也不常见,都是名贵木料,可以卖给那些家具工场,他们也乐得开高价购买!
运输问题,容易解决,困难只在采伐,但是在南洋,遍地土着,用这些蛮夷采伐,代价可谓低微。张家在东面的勃泥国,就有几个合作的土着部落,从他们手中购买良木,更加省便!”
听张宜年这么说,张朝光有所意动,但是想了想,又道:“不知还有无其它生意?”
闻言,张宜年仍旧一副澹定的模样,道:“自然是有。良平岛每年都有大量的大食、天竺商人前来,他往往带有西方的货物,很多东西,就是在国内也颇受欢迎。他们中,有不少到良平岛为止,你可以同他们进行交易。此事,同样不困难......”
当然,张宜年嘴里的不困难,也只是针对他们这样的大家族而言。顿了下,又道:“还有当地的真珠、玛瑙、玳冒,甚至一些新奇动物,都可以售卖去国内。甚至是海盐,那勃泥国,善煮海盐,虽然品质一般,但盐的利益,想来你也清楚!”
“盐!”张朝光两眼一亮,但很快露出一抹迟疑:“二伯,国内虽然放开了盐的转运售卖,但各大盐场还是官营,严格控制!以海外盐输国内,其中风险......”
“你能意识到此点,很好!”张宜年微微一笑,赞许道:“我们张家,自然不能同那些盐枭一样,可以同国内的盐场合作,我一直有这个意向,还未启动,你若是有心,可做尝试。我估计,盯上这桩生意的人,已不在少数了!”
张朝光点点头,陷入了思索。见状,张宜年继续把肚子里的“货”往外掏,慢悠悠道:“至不济,你也可以效彷一些人,在诸岛国内圈些土地,雇些人手,开垦种粮。南洋的土地气候条件,想来你也有所耳闻,这一年来,大汉的粮价正在逐步上涨,虽然远了些,还是有利可图。何况,粮食乃民之根本,这桩生意,即便获利少些,但价值特殊!”
沉默了一下,张朝光拧着眉,望向张宜年,咬牙道:“敢问二伯,南洋贸易,获利最高者,是什么?”
闻问,张宜年澹澹一笑:“你若是不怕危险,可以带些人,去开矿!金矿,银矿,若说利益,恐怕没有能超过此项的了!不过,找矿不是件易事,充满危险,且不提那些恶劣的环境,深山老林,蛇虫鼠蚁,动辄要人命。
还有,矿山所在,很可能处在地域深处,被蛮夷所包围,时时有被袭击的风险,甚至本国的淘金者间,相互攻击者,也属寻常。来南洋淘金的,都是亡命徒,也不会管你是什么身份,出身何等家族......”
张宜年刚说完,酒杯端到嘴间,便见张朝光满脸坚定地道:“二伯,我愿去淘金,还请支持!”
见其表态,张宜年不免意外:“你确认!”
张朝光郑重地点点头:“既然下南洋,自然要做那十倍、百倍利益的生意!”
张宜年却迟疑了,想了想,道:“其实,你若还有意仕途,可以在这海外想想办法。你看良平县,连区区一个留氏的旁支,都能位居县尊之位,你若是想......”
不待张宜年说完,张朝光便道:“二伯,我决定了!”
见劝不了,张宜年只能感慨道:“我怎么也没想到,你要选择这条路,淘金路的尽头或许灿烂辉煌,但那一路上,可是荆棘遍地,尸骨盈野啊......不过,你既然意愿坚决,我自然全力支持!”
“谢二伯!”张朝光起身,郑重一礼。
“还有一点,你要明白!”张宜年点点头,稍显郑重道:“为什么那么多勋贵家族踊跃南下,不只是南洋能给他们提供财富,更因为,在这海外蛮荒之地,一切都是野蛮生长,没有国内那么多条条框框,在国内不能使用的手段,在海外毫无限制,在国内杀头死罪,在海外却能升官发财,这才是南洋的魅力所在......”




汉世祖 第235章 无聊的雍王
良平岛确实是小,在距离张宅不过三百步的地方,便是清水阁所在,也是雍王刘承勋下榻之所。这是一栋巨大的庄园,位置更靠岛内,更加幽静,主楼阁更是岛上最高的建筑,足有七层,几乎在岛内任何一处都能看到。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com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这也是岛内最华丽的建筑,甚是别致,庄园内假山怪石,茂林修竹,亭台楼阁,齐整而完善。当初良平岛这边,可是花了大量心思修建,就是为了让雍王殿下住得舒服些,而在条件简陋的南洋,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毫无疑问,清水阁的防御是岛上最为严密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停驻舰队,郭良平足足派了五百士卒保守保护,周边有哨卡,箭塔,河上也有海军的走舸时时巡逻,可谓严密到了极点。
良平岛的七月,还是比较炎热的,刚刚下了一场雨,更显得湿热,让人不怎么好受。清水阁外的石板路上,一个车队缓缓驶来,车上装的是一个个木桶,押运的也是全副武装的士兵。
经过严密的检查之后,方才领了通行条,得以进入庄园。运入庄园内的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检查严密,这是供应清水阁的饮水。
虽然靠近永济河,但河水中污秽甚多,也就平民能够取用,井水也太普通,因为,县衙专门派人去取山间清泉,每日供应清水阁。为了保证品质安全,海军还专门派了一支队伍,守护取水地。
1...601602603604605...6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