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幻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1745577828
韩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值得深思
(。。)txt电子书下载
婉拒学生们的挽留
造访中国留学生租住的小房
美丽的韩国西海岸之行
韩演艺圈明星在中国赚得比韩国多
中韩人士共同推进纪念郑律成活动
学生们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听学生说“汉语热”
目击国会弹劾卢武铉总统
关注总统弹劾风波
韩国国民对重大政治变局的反应
思索南北韩统一与台湾海峡两岸统一
谈韩国,没理由“一百步笑五十步”
中韩交流课的夜班生
通过学生的觜和眼,“睁眼瞎”体验校园文化
参加大学生们的mt活动
韩国电影压倒好莱坞
韩国人以为中国人都会唱昆曲、毛笔字漂亮、打太极拳
韩国社会中的前辈后辈文化
比较中韩电影:《英雄》vs《太极旗飘扬》
半个世纪前的韩国报章汉字占一半
在韩国第一次看电影
网上征询旅游资讯
参观韩国古都庆州国立博物馆
看到几处韩国世界文化遗产
喜看韩国经济复苏
网上“愤青”的极端民族主义
一位同情泛蓝阵营的台湾网友
夜遇妓女拦路揽客
韩国学生更换手机何其快
韩国作家穷困潦倒
(ww
《》
<
.
超级幻想 第 21 部分
.
.,.夜遇妓女拦路揽客
韩国学生更换手机何其快
韩国作家穷困潦倒
(。。)txt电子书下载
“老师,什么时候给我们做中国料理”
闻过则改的《朝鲜日报》
身在异邦,倍感“家国”二字的份量
业余学习滑翔成本低于北京
批改学生作文的心得
一对通过教授汉语事业重振的夫妻
地方大学比首都圈大学略逊一筹
中国打个喷嚏,韩国经济就感冒了
韩国经济严重依赖中国市场
关注韩国议会第三大党
“劳动贵族”与“劳动贫困层”
悼念死因不明的学生
政坛及民意显现的“亲华疏美”倾向——
目录(2)——
识繁体汉字而不懂简体汉字的男生
课外汉语小组上比较中韩自杀现象
纪念郑律成国际研讨会的预算
受外部因素影响太大的韩国经济
对韩国学生解释“上山下乡”经历
教师节学生为我举行party
教师节的礼品
五一八前夜访道厅
悲痛欲绝的五一八烈士遗属
网上论战
移民局为什么歧视中国人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支石墓群
率学生瞻仰郑律成的故居
运动会为中文系学生加油助威
佛诞节游智异山
巴士司机罢工了
(。。)免费电子书下载
韩国教授奢华的家居
一对留学生恋人汉城来访
由编者变作者的感悟
野餐会上唱韩语“手拉手”歌
韩国家足球队选洋帅趣谈
纪念音乐家郑律成的国际盛会
位卑未敢忘忧国
各行各业罢工此起彼伏
纪念南北首脑会谈四周年气氛浓
在韩教书的各国教员有人喜有人忧
参加ceo形势报告会
随教授休假团韩国中部旅行
电视目击任命总理听证会
婉谢基督教徒上门辅读圣经
有病不瞧,生命保险公司最高兴
与乡校儒学首席教习对话
探望工伤的在韩中国劳工
韩国大学生的花销
拜访民主劳动党光州分部负责人
走访韩国农户,参观小企业
饯行的饭局一个接着一个
bbs上“写在归国前的话”
嫁到光州来的中国全职太太
思念山东故土的中餐馆老板娘
为什么会留恋韩国
购买归国礼品花去一月工资
给后来的中国老师的留言条
再见光州,再见韩国
后记
(。。)免费电子书下载
第一部分
韩国人喜欢用国货。街上极少外国车。大学教授几乎人人开车,但没看到一人开的是外国车。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似乎不像北京那样多。我住的和顺郡城数万人,只有一家麦当劳店,该店对面是韩国一家快餐店,经营的品种与麦当劳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差不多,价格却要比麦当劳高不少,然而韩国店的生意比麦当劳店生意火爆得多。 ——
听w教授述说华侨境遇——
2003年9月4日周四
中文系的华侨w教授分别为我和h老师买到了电话卡,当晚就给儿子打了半个小时电话,真过瘾。每张一万元韩元(合人民币70元),可打185分钟,与在国内用卡打长途电话费用差不多。
在h办公室听w教授讲他的家世,讲韩国华侨的境遇,很是感慨。华侨在韩地位不高。上世纪80年代整个韩国还有华侨三万多人,但现在只有二万多人。我很是不解地问,中韩建交11年来,两国经贸文化体育交往日益频繁,往来两国间的人流物流与20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何华侨人数不增反降?
w教授回答,主要是韩以往历届政府对华侨政策所致。华侨与韩国人同工不同酬。还有不鼓励外国人在韩国置产。如外国人只能在韩国买一处住房,对外国人投资也有诸多限制。不少华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就迁移到美国、加拿大、澳洲去了。再加上第二代华侨加入韩国籍的人多,这样华侨数量不升反降了。限制外国人置产创业的政策直到金大中总统执政时才有较大改变。
w深有感慨地说:“我们华侨尤其是台湾来的华侨简直是弃儿,韩国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则认为我们出生在韩国,应是韩国人。还又总被人问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身份上找不到认同感。真是生的不亲,养的不爱。可我们认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龙的传人,血管人流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我们在家里都教孩子认方块字说中国话,但无语言环境,难以吸收继承中国文化。我们这些年近花甲的华侨很少有加入韩国籍的。我们打心里盼望中国强大。无论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都是中国人,我们都视他为亲人。”是的,w教授说得一点不错,我们才来不到10天,就与我们聚餐两次,座谈好几次,有时说着说着,就老泪纵横。每当我们对他的帮助表示谢意时,他就颇为生气,说我们太把他当外人看了。我告诉他,国内经济学界对海外华侨的贡献评价甚高。有篇文章曾分析比较过中国与前苏联改革成败原因,认为如舍去其他因素,中国海外5000万华侨对国内的支持——直接投资,是中国改革所以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听了我的介绍,w觉得挺宽慰。
光州的华侨以山东人居多,尤其是胶东半岛的多。想必是海上距离近,几十年前出入境管理可能还不如现在这样严格,驾一条渔船拖张渔网,在海上飘泊几天,全家跨过黄海也就来韩国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侨的孩子还不能在韩国上大学,那时韩国与中国还没建交,孩子回大陆读书也不便。华侨的孩子只好到台湾去上大学,现在五六十岁的较有地位的韩国华侨,大都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毕业的。他们大学毕业后回到光州,经营中餐馆的不少。我们来光州任教的中国的大学教授们聚会多在中餐馆,价格绝对打半折,老板说,只要收回成本就行——
认学位不认职称的韩国薪酬——
2003年9月5日周五
收到朝鲜大学给我的聘书,为“外国专任讲师”。韩国大学里对聘请的外国老师,只认学位而不认你在自己国内的职称,如果有博士学位可聘为助理教授,硕士只能聘为讲师,而我只是有硕士学位。学位高低对收入会有不小影响。我这年近50的研究员要与二、三十岁的讲师甚至是助教拿一样的薪水,真是笑话。
l教授领我到银行办了信用卡。说9月17日信用卡上会有第一笔收入,届时也就知道自己的工薪到底是多少。在韩国任教的外籍教师与韩国本国的老师不可能做到同工同酬。就连像华侨w这样出生在光州,在朝鲜大学执教了近20年的教授收入也比同档次的韩国教授低1/3。有的第二代移民不愿意忍受此歧视,就加入了韩国籍。另一大学的一个中国女教员嫁给韩国人,入了韩国籍,也在大学教汉语。但是这些改了国籍的中国人的待遇并没有立即得到改善。收入仍按外国老师待遇。何时能拿真正的韩国人一样高的薪水,还得等年头了。
韩国同事办事不是太牢靠,虽然几天前系主任p教授就说今晚全系的教授(时间讲师都无份)要在一家中餐馆为我和h老师摆宴接风。可到了下午五点多钟,也没人正式通知我们。我只好在办公室等,不敢回家。到了七点,还是没有人通知我,只好与l教授联系,他说教授们全部已到餐馆了,他们以为kim会通知我并开车带我来。结果谁都是自己开车去,没人记得没车的我了。还是华侨w教授打的来接我,来回花了他近万元,还不让我付钱,我极过意不去。我在车上对w抱怨了韩人的“待客之道”,w说,这也许就是文化冲突。在餐桌上,我尽量显得开心,不停用啤酒向他们敬酒,免得让人看出我的不快。不过据说,在韩不会喝酒是很难与人深交的,这又要苦了我这个不沾白酒的人——
领略韩国民族主义情绪——
2003年9月8日周一
每周我只有周二、四、五有课。今天是周一,无课。上网收到学人茶座系列编辑部主任董新兴的电子邮件,倍感亲切。知道第十四辑《经济学家茶座》还差部分稿件,我当即回信,说准备将旅韩日记作为投稿,另外发电子邮件约梁小民、蔡(日方)、张宇燕、姚洋等长期支持《茶座》的经济学界名流写稿救场。人虽来韩,但无时不牵挂着《经济学家茶座》,我曾开玩笑说过,它是我与山东人民出版社同仁们的儿子。
虽说来了不到几天,对韩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领略到不少。
韩国人喜欢用国货。街上极少外国车。大学教授几乎人人开车,但没看到一人开的是外国车。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似乎不像北京那样多。我住的和顺郡城数万人,只有一家麦当劳店,该店对面是韩国一家快餐店,经营的品种与麦当劳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差不多,价格却要比麦当劳高不少,然而韩国店的生意比麦当劳店生意火爆得多。满城大街上、高层建筑物的广告尽是“hunydai(现代)、samsung(三星)、lg(乐喜金星)、kb(大韩银行)、kt(韩国电信)”等民族企业及品牌,难见“可口可乐”、“百氏可乐”等欧美产品广告。商店的门口偶尔能看到有类似国内愤青的韩国青年学生写的“boycottusaproducts”(抵制美货)的字样,就连用卡车运水果来街头零售的农民也在车上挂个牌,上写着中文“身土不二”(本国产品之意)——
无所不在的汉语方块字——
2003年9月11日周四上午晴下午雨
早晨七点半起床,出门散步。今天往对面的山头上爬。山上种着番薯、蔬菜,更多的是一座座坟墓。从墓碑文上最能发现中国文化对韩国风俗的影响。一般的碑文只简单的用汉字写着诸如“学生(或学士)罗州xxx先生之墓”,下面是“配xxx氏,孺xxx”,显然相当于中国碑文中的妻、儿女落款了。地位较显赫死者的碑石高大,墓志铭(碑文)冗长。有块碑石上的碑文长几百字,里面方块字占一半还多,所以内容大致能猜个不离。由此我想起韩国受到多元外来文化的影响话题。
我有限的韩国历史知识告诉我:韩自15世纪朝鲜王朝(我们常称李朝)建立后,才有自己的本民族文字,也就是现在通用的表音文字,以前一直是用汉字。直到1910年,韩(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前,汉字都是韩国人的主要交流工具。日本人进来后,在韩推行日语,二战后,欧风美雨东侵,韩国文化中英语影响日重。来了十几天,我的感觉是,在韩国上流社会里,还是以懂汉语为荣,至少有附庸风雅的味道。如我在朝鲜大学碰到几个并非学习中文出身的教授,他们递给我的名片上,最主要的一行大字都是中文写的:xxx教授,文学(或其他学科)博士。书店里学术著作书名往往用汉字写,内容则是韩文。还有一般较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上都有汉字作房屋名,但其他的文字都是韩文。
今天是中秋节,山上却有不少全家出动的,来扫墓、祭奠先人。找到墓后,他们个个面对坟头,表情凝重,或者双手合十,或者在胸前划着十字,口中念念有词。有的妇女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然后是摆上鲜花、供品,全家绕坟墓缓行一圈。
中秋节在韩国的节日效应显现出来了:
这两天前往汉城、济州等旅游地的飞机、火车、高速巴士的票全面告急。有的是可以买到去的票,不能保证回程的票。私家车出门情况也不妙,看电视,发现各城市之间高速公路上都车满为患,车辆堵塞严重。
商店纷纷关门,员工都回家过节或与亲友外出旅游观光,连银行、邮局都缩短开门时间。幸好有学生事前提醒我备足食物,否则得饿肚子了。
城镇里的街市上空荡荡的,公车上几乎空无一人。
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礼花,焰火,但没听到鞭炮声,是不是韩国也禁放?——
(。。)免费电子书下载
从数据比拼中韩经济——
2003年9月14日周日晴
自从8月29日来韩国光州朝鲜大学讲学以来,出于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职业眼光,事事总喜欢比较一下中韩两国的基本数据。大到gdp、小至农贸市场物价。今天一天都泡在网上如饥似渴地查阅韩国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韩国能提供这方面数据的网站不止一个,但最权威的是韩国家统计局(knso)网站。如果光从来后这十几天的表面接触看,韩国比中国似乎发达不了多少,至少光州就谈不上比北京好在哪里。但细读这些统计数字,不由得我不有所触动。我通过比较几个一般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试着看看中韩经济差距。我用的基本上是两国2002年底的统计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gdp)。韩国人口接近4800万,gdp总量也接近4800亿美元,年人均gdp过了10000美元。应该指出的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确实使韩国经济大伤元气,1995年其gdp总量曾达到过4800亿美元,人均gdp超过11000美元。可见现在还没有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我国人口总数12。84亿,现在gdp总量折合美元约1。27亿,人均差不多1000美元。2001年,年人均gdp我们在世界上排140位,韩国排51位。
外贸及结构。外贸额反映一国的对外经济依存度和开放程度。中韩两国都是对外经济依存度很高的国家。韩国进出口总额约为3200亿美元,对外经济依存度近70%。中国大约进出口额约为6200亿美元,对外经济依存度在50%左右。衡量一国外贸实力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结构,即要考察该国的进出口产品的种类。在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以化工、轻纺、橡胶、矿冶、机械设备等为技术含量一般的大宗产品为主。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则以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钢材、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汽车、飞机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为主。韩国进口的大宗产品中,消费品占11。8%,工业原材料(主要是原油、粗钢、生铁)占51%,半导体产品占11%,机电产品占24%。韩国出口产品大宗的有:粮食原料等初级产品占8。4%,轻工业品(轻纺产品为主)占17。4%,重工业产品(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客用汽车小轿车、船舶为主)占总出口的70%以上。比较两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不难看出,我国经济在工业化、信息化程度上还落后韩国不少。
产业结构。中国第一产业占gdp的14。5%,第二产业占50。1%,第三产业占33。7%。第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分别是:50%、21。4%和28。6%。韩国的经济统计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划分不明显。农林渔业增加值占gdp的4。4%,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口的10。2%,制造业、矿山采掘业及建筑业(相当于我国的第二产业吧)增加值占gdp的41。1%,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32。7%。服务业产值则占gdp的54%,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57。4%。
失业率。韩国的总劳动就业人口约2500万,看他们近几年失业人数都是六七十万,失业率为3%~3。5%之间。没看到他们的失业率确切含义,也许不像我国这样复杂,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0%。至于韩国有无隐性失业人口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韩国农村人口比重本身就极低,因此绝对不会有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军。
城市化水平。中国农村人口仍占人口总数的60%,而韩国农村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各级城市严格意义上还不是完全的城市,因为每个城市都有相当大面积的乡村和数量相当大的农村人口。韩国的六大城市(汉城、仁川、斧山、大邱、光州、全州)的居民几乎百分之百的是市民。如汉城近1400万居民中,农民只有7000多人,我居住的南部城市光州130万人口,只有30000农民。
国民受教育程度。韩国适龄上大学的青年(指18—23岁)有75%能够上大学,而中国大学虽然经过近几年大幅度的扩招,这个比例也才15%。
看了以上数字,我丝毫不气馁。可以使我们足以自豪的是,我国发展速度快,后劲足。改革开放25年来,我们的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平均9。7%的增长速度,韩国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前的25年里,年平均增长约为7%,在这期间,也曾有过连续十多年的两位数增长骄人的的成绩。金融危机后,虽然是东亚诸国中摆脱危机较快也较成功的国家,但韩国近几年经济增长率一直在3%~5%之间徘徊。韩国的同行对我国保持多年的世界经济“一枝独秀”钦佩不已。对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雄厚的综合国力决不敢小视。经济发展犹如一场长跑赛,比的是后劲,看谁的耐力行——
孔孟之道盛行于韩国——
2003年9月20日周六有小雨
早晨与在汉城的liu通电话,听他讲来汉城快1个月的心得。由于都是经济学者,很快进入专业话题。他说,他的办公室离三星总部很近,常去看他们的家电及it产品样品,觉得,韩国这类产品在价格上与中国同类产品比,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技术上也难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韩国产品缺少竞争力的原因是成本过高而导致价格奇高,主要又是劳动力太贵,韩国工会力量很强大,动不动组织劳工罢工,而这种现代化的流水线,缺少任何一个熟练工,生产就得瘫痪。所以,罢工——劳动力价格贵——产品价格高——无竞争力,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正因为如此,韩国有很多大企业集团想把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一是劳动力便宜,二是中国政局稳定,再加上各方面的限制,实际上罢工事件比较少。我听了,认为,韩国国内企业面临的这种情势,对总理提出的振兴东北计划倒非常有利。东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好,科技实力比较雄厚,熟练技术工人数量大。差只差在东北地区的“市场意识稍差”,故近十来年经济发展比珠三角和长三角慢了许多,现在很多生产要素闲置,下岗工人问题多多。如果能广泛吸引韩资进入东北,真不失为一振兴东北的好思路。再加东北地区,是我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地,与韩国文化风俗语言也较接近,如果韩资大举进入东北,真是中韩双方互利双赢的好事。
我们在电话中还谈到儒家文化对韩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两人不约而同地感觉到,孔孟之道在韩国的威力可比在他的发源地中国大多了。每年两次的祭孔活动;中小学校尽管不再有专门的儒学课程,但民间有专门传授儒学的私塾——乡学;光州观光地图上列出的主要名胜古迹中,韩国历史上名儒的故居、讲学堂、书院、隐居地就占了不少;三从四德依然得以继承,尤其是妻子出嫁后从夫,韩国女性就业率极低(可惜我现在还没找到确切统计数据),仅以朝鲜大学中文系教授为例说明。中文系共有七位教授,无一女性。教授们的太太都受过高等教育,但绝大多数在家做全职太太,相夫教子。就业的仅有二位,从事的还是以女性为主的职业:小学教员和记者。她们的收入也要比男同事要少不少;韩国学生尊师。无论在教学楼还是在校园里,我教过的学生见到我都会迎上来彬彬有礼地打招呼,中秋节几天接到几个学生的电话祝贺节日快乐,在课堂上与老师对话,态度很是谦恭。我们还不无感慨地说到,在中国国民中,把孔夫子当一回事的还真不多,甚至调侃、轻漫语言不少,诸如称圣人为“孔老二”。但在韩国敢拿孔夫子开涮,简直犯了渎神罪了。这个话题可引出深入的文化思考:一种语言、文字、文化在他的原创地会随着时代风尚及社会制度的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他的输入地区却反而保存得更好。其中奥秘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得清楚的,我当留意观察与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