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原始人攻略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书过

    第八天,部落周围烟雾缭绕,王族开始大批量的烧炭,半数的族人都出去伐木,运输木材。

    烧砖,烧陶,甚至于提纯岩盐都需要大量的烧炭。

    木炭不如煤那么耐烧。

    上游的伐木,晾晒,运输,然后再烧成碳又需要大量的人手。

    但王族附近却并没有发现有煤矿存在。

    倒是经过信息的交换,王伟知道有好几个部落的附近都有煤的存在。

    甚至有些部落已经发现这种黑色的石头能够燃烧了。

    只不过,在遍地都是树木的时代,这些部落没必要为了生火烤肉而去特意挖煤。

    更何况,用煤烧出来火总会散发一些黄褐色的有毒烟雾,吸多了会使人头昏脑涨的,所以这个时代的煤哪怕已经被发现,却并没有什么人去使用。

    将来用煤代替木炭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道路没有修通,车轮没有制作出来,运输极其不便,所以王伟暂时不得不忍受着木炭的低效率。

    第十天的时候,用陶窑烧制出来的第一批砖也出窑了,第一炉砖刚出窑,第二批早已经晾晒好了的砖坯就被运进了窑室。

    与此同时,王笋负责的狩猎队也将以王族为中心,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大致的排查了一遍。

    他们全力出动之下,猎杀了数百头野兽,但好运的是并没有发现部落附近有巨兽的存在。

    所谓巨兽,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体型庞大,并且突破了生理极限的野兽的一种称呼。

    王伟早已经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含氧量比地球要高很多,所以很多野兽的体型都很庞大。

    例如当初看到的那头狩猎大猩猩的巨龙,还有在合欢节回来的路上碰到的那头巨猿。

    这些都能称得上是巨兽。

    而那些七八米长,从体型上来看,也能勉强算作巨兽的鳄鱼却并不在巨兽的行列。

    不是因为它们的体型不达标,而是因为它们并没能突破生理极限。

    众所周知,生物的体型越是庞大,就越是笨拙,行动起来也就越不方便。

    就像是人,一百五十斤的成年人从两米高的地方跳下来,只要不崴到脚基本上都不会受伤。

    但一个五百一十斤的胖子,从一个两米高的地方跳下来,十有会双腿粉碎性骨折,内脏破裂而死亡。

    鳄鱼也是如此,它们中最庞大的巨鳄体型上勉强摸到了巨兽的门槛,但身体强度却跟不上。

    三四米长的小鳄鱼奔跑的速度能够超过六十公里每小时。

    全速奔跑起来,至少能够坚持三分钟。

    这是因为它们的体型重量和肌肉,骨骼的强度所匹配,行动自如,不会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但一个七八米长,重量接近两吨的巨鳄,上了岸,没有了水中浮力的帮助,它们行动起来就会变得十分迟缓。

    它们的骨骼和肌肉强度根本支撑不了它们身体的重量。

    哪怕瞬间的爆发也能达到小鳄鱼的标准,但对它们的身体伤害却是极大的。

    若是驱使它们全速奔跑,十秒钟都要不了,它们就会累趴下。

    在岸上的时候,它们的体型并非是它们的优势,反而成为了一种拖累。

    骨骼的强度,肌肉的力量无法支撑它们的身体在陆地上灵活的活动,哪怕体型再怎么庞大,也不可能称之为巨兽的。

    毕竟,所谓巨兽,不是说你体型庞大就行了,还需要有着与之相匹配的灵活度,有着不输体型的耐力。

    满足以上几点要求的话,这样的野兽肌肉筋骨的强度将会十倍的超越普通的野兽。

    试想一下,一头六七米高度的巨猿,奔跑起来迅捷快速,的骨骼和肌肉能够支撑起来它正常奔跑时的急转或者撞击,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两三吨的体重,说停就停,说跑就跑,从七八米高的地方掉下来也摔不死,那它的骨骼强度比之普通的钢铁只强不弱,肌肉纤维堪比钢丝,皮革的强度至少能和汽车上的安全带的坚韧程度相提并论。

    这种体型巨大,却又突破了寻常生物的极限,不受体型的拖累,灵活自如的野兽才能被称之为巨兽。

    巨兽的数量极其稀少,但随便蹦出来一个,就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巨兽若是被惹怒了,随随便便一头就能摧毁一个部落。

    巨鳄的体型能够摸到巨兽的门槛,但在岸上却是属于肥胖症患者,尽管沾了个巨字,却无法进入巨兽的行列。

    只有在水中,这些靠着水的浮力变得灵活自如的家伙,才能称得上是半个巨兽吧。

    至于比巨兽更加恐怖的凶兽,因为数量太过罕见,所以不被列入考虑范围内。

    部落附近没有巨兽是个好消息。

    普通的野兽根本抵挡不了火焰,弓箭和长矛的驱逐。

    它们若是不离开,就只有死路一条。

    附近的野兽数量少了,人的活动范围就会增加。

    王伟之所以要驱逐野兽,除了害怕再一次面临巨鳄围困的情况外,就是为了接下来的耕种做准备的。

    合欢节上交换的麦种差不多有五百斤,毕竟那是六七个大河下游沿岸,百多个人四五天的口粮,一下子都被王伟换过来了,数量自然不会少。

    经过实验,这些麦种的发芽率在七成以上。

    没有复合肥,没有尿素,只有含鳞的鸟粪石能够充当底肥,猪和鹿的粪沤烂后用在麦种返青期间,所以种植的密度不可能太稠。

    正常耕种,一亩地需要二十斤的种子,但若是土地的肥力不够的话,种的稀疏一些,一亩地五斤种子就差不多了。

    五百斤麦种,差不多能够种植一百亩土地。

    这点麦种,相对于整个部落来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不过王伟丝毫不担心,麦种的交换价格非常的高昂。

    合欢节的时候,因为没有别的东西,所以是一斤肉交换一斤麦种。

    但在合欢节结束的时候,王伟找到了那几个部落的族长,告诉他们,若是能够带着麦种来到王族的话,一斤麦种能够换到四斤的肉。

    除此之外,若是部落里面的陶器,食盐不足的情况下,麦种拥有优先交换的权利。

    王伟现在一直在等,在等那些大河下游的部落前来交换麦种的时候。

    不过,让王伟没有想到的是,夏汛过后,他没有等到大河下游的那些部落过来,反而再次等来了石族的人。

    每年夏汛过后,都是人类最幸福的时候。

    这个时候,万物生长,食物异常的充沛,哪怕只有女人和孩子,也不用担心会在这个季节里面饿死。

    所以,石族的人经过商量之后,决定派遣部落里面的一些男人来王族打工。

    来过王族的人花费了好长的时间才给部落里面的族人解释明白了什么叫做打工。

    就是去王族干活,王族管他们吃喝,等到干完活了,王族会给他们报酬。

    对于报酬这个名字,哪怕是石头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最终只能用食物,陶器,盐等物资来代替。

    王族的信誉一向很好,王伟那醇厚大方的性格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若是王族说话算话的话,从现在开始,他们一直干活干到秋天果子熟的时候。

    攒下来的食物,就够部落的人过上一个舒舒服服的冬天了。

    最主要的是,王族承诺过,给他们的食物不会用那些容易腐烂坏掉的果子来充数,而是用咸鱼,肉干来代表。

    石头他们在王族吃过咸鱼。

    王伟说这些鱼用盐腌过后就不会腐坏,哪怕春天制作的咸鱼,等到冬天依旧能吃。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咸了。

    不过石头有句话悄悄的放在心里面没说。

    太咸了才好,这样能够省下来多少盐啊。

    若是等到秋天回去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带回去一筐子咸鱼,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寒冷的冬天,外面大雪纷飞,自己一口咸鱼一口果子,那生活,还不得安逸死啊。

    所以,夏汛过后的第六天,石族人将部落的事情都安顿好后,大部分男子,和十几名健壮的女人便出发上路,内心怀着期待,也有一些忐忑的,朝着王族出发。

    这种极其不可思议的行为,从深处来看,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前提是王族的诚信和强大给予了他们对承诺的信心。

    从表面来看,是一种为了过上好日子而自发性的冒险。

    但是,追究其本质的话,其实概括来说就是四个字。

    一切都是为了咸鱼!




第一百六十七章 来吧打工仔
    来的这些人清洗干净,检查完身体后,每个人都发了一套草裙。

    但是石头他们关注的东西可不是那些草鞋,而是那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陶碗。

    穿完了草裙,终于到了发陶碗的时候了。

    王伟亲自给他们发碗。

    不过在发碗之前,对他们每个人都进行了一番询问。

    那就是问他们,来王族干活,是愿意做长工还是愿意干短工。

    长工短工什么的又是一个新名词,不过经过王伟的解释后,石头他们总算明白了。

    所谓短工就是工资日结,每天哪里需要人,就去哪里的工种。

    短工的工资为一日五个陶币。

    而长工则是按照王族的要求,专门去做某项工作。

    前期听说还要经过学习什么的。

    而且工资月结,需要压半个月的工资。

    若是不干了,需要提前半个月给王族说明情况,否则的话,半个月的工资就不发了。

    不过区别就是,长工的工资是每天七个陶币。

    对于陶币,石族的这些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说好的报酬是食物,陶器和各种工具的,为什么到了现在,就突然变成陶币了呢。

    但是经过王伟的解释,他们总算明白过来了。

    陶币其实是王伟为他们考虑而弄出来的东西。

    这个时代是不存在私产的。

    石头他们虽然过来了二十多人,但却是能够看做一个整体的。

    若是没有陶币在中间当做交换的替代物,他们想要换什么东西太过复杂。

    假设他们想要交换陶碗。

    陶碗现在的价格是五十五个陶币能够换到一个。

    换算下来,就是一个短工干十一天能够换到一个陶碗,或者说是十一个人干一天也能换到一个。

    这种计算,对于王伟或者说是王族学了一段时间数学的族人来说并不困难。

    但是对于石头他们来说,就如同听天书一般,根本难以计算。

    所以,为了简单明了,干脆每干一天,给他们发当天的陶币,然后让他们将陶币汇总,想要交换什么,就拿去找老妪购买就行了。

    这个解释过后,石头他们总算是接受了用陶币结算报酬的建议。

    同时他们也让王伟保证,不论任何时候,王族都不允许拒绝用陶币兑换东西。

    经过石头他们的商量,最终所有的石族人都选择了打短工。

    虽说长工的工资比短工更高,但限制太多。

    他们初来驾到,日结比高工资对他们来说更加有诱惑力。

    既然是来干活的,当天他们就没有闲着。

    和王伟他们一起吃过一顿午饭后,下午就被分派去干活了。

    因为来的太过突然,他们对王族的情况又不了解的,所以暂时只能去干一些简单的活了。

    男人们一部分去抗木头,一部分被安排到了陶厂那边挖泥打砖坯。

    而几个女人则是被分配到了风干肉块的工作中去了。

    等到他们的工作都被分配完后,一直跟在王伟身边的王猛终于忍不住自己内心的疑惑开了口。

    “伟,他们的报酬,好像有点太高了!”王雄忍不住的开口道。

    听到王雄的疑惑,王伟笑道:“说说你的看法!”

    “一个陶碗五十五个陶币,他们哪怕只是短工,干上十一天的活就能够换一个回去了,我觉得咱们就算是把陶碗的价格设置在两百,甚至三百陶币一个,他们也不会觉得贵的。”王猛说道。

    王伟想了想道:“那你有没有算过成本和利润”

    “成本和利润”王猛疑惑道。

    “没错,咱们制作一个陶碗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这就是成本,他们干的活,减去我们生产一个陶碗的成本,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利润!”王伟笑道。

    接着他仔细解释道:“我给你粗略算一下吧,现在咱们有了陶窑,烧陶的速度快了很多,假设,一个人一天的时间,从挖泥,打坯,烧制,能够烧成三十个陶碗,再除去上游的伐木,运输,烧炭,建窑的成本,算一天一个人能够烧制十个陶碗,那么干十一天的活,就能够制作一百一十个陶碗了。
1...8081828384...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