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攻略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书过
因为缺人,王族的许多活价格都提升了不少。
但是跟疯长的肉干相比,这种提升,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工价的上涨,和王族对偷盗事件的惩罚,许多买了食物的人并没有选择立刻离开,而是留在了王族继续打工。
而那些想要离开的,去找王伟兑现最开始的承诺,租借拉货的雄鹿。
在王族,食物的兑换价格是低廉的。
但是食物的运输却是大麻烦。
虽然王族处在上游,也有了运货的木船,但是现在并没有船帆,靠着人力逆流而上太过吃力,所以食物想要运回去,只能走陆路。
毫无疑问,在陆路上,有草鹿的帮忙,运输速度会大幅度提升。
不过这些前来租借草鹿的人却被王伟暂时拒绝了。
他说草鹿的租借,半个月后才能。
在这期间,草鹿要留在部落里面养一养膘。
众人不解,但却并没有多问。
王族的信誉还是非常靠谱的,而且当初也说好了,租借草鹿要优先考虑王族的需求。
所以这些人便留在了王族,顺便趁着这段时间工价的上涨挣点陶币。
毕竟,在王族,陶币能够换到的可不仅仅是食物,像各种漂亮的陶器,一些工具等等,都能用陶币换到。
来到王族打工的人毕竟只在千人左右。
所以哄抢哪怕再怎么激烈,第二天该换的食物也都换出去了。
而这个时候,在人人都争抢交换食物的时候,唯一一个没有哄抢食物的部落就显得有些突出了。
石族做为最早来到王族的部落,也是所来部落中,来的人数最多的部落。
他们的资历最老,干的活最多,挣的陶币自然也最多。
可是等到大家抢购食物的时候,他们却在一旁观望,这不就是不合群么。
早上,石头在泥坑里面踩泥。
这种活太过耗费体力了,哪怕就是部落中最强壮的汉子,也不可能一直踩下去,所以都是实行两班倒的。
此刻正在泥坑边上轮换的几人看着泥坑中的石头,笑嘻嘻的开口问道:“石头,听说你上次去排队,后来觉得前面的人太多,就走了,现在心里面咋想的啊?”
石头瞪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王族禁止斗殴,有军士维持秩序。
所以很多以前被边缘化,身体并不强壮的人在王族也敢口嗨了。
那人继续笑道:“现在的肉干涨到了天价,当天你要是不离开的话,你们石族的陶币,肯定能够换到不少的肉干,不过现在,再想换的话,恐怕根本换不到能够过冬的肉干吧?”
石头没有搭理他,在扶手上换了个方向继续踩泥。
那人在后面,突然用很吃惊的声音问道:“天啊!你不会还想着等到食物的价格降下来后再买吧?你可真是太聪明了啊!”
此人这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引得周围围观的人一阵哄笑。
石头回过头来,恶狠狠的道:“这里要不是王族,你现在就要跪在地上求我别打了!”
那人并不在意,笑道:“嘿嘿,现在要是下雪的时候,你就该跪在地上求我,卖一点食物给你的!”
“哼,别忘了,你们抢了那么多食物,王族的食仓才开了七个,而且到现在为止,咸鱼的价格可是一直都没涨,我倒是想要看看,等到王伟让食物的价格降下来的时候,你们现在高价买食物的人,到时候会是什么脸色!”石头说完这句话,就不再理会身后的那人。
那人冷笑道:“还想食物的价格掉下来?现在王族附近已经找不到多少可以采摘储存过冬的食物了,野兽又都被打光了,哪怕就是王伟,也不可能找到新的食物,别看食仓还有那么多,但是这么多口人,吃一口就少一口,食仓里面的食物,是肯定吃不到明年开春的!”
石头置若王伟,只是踩泥的脚,变得更加的用力。
看到石头如此无趣,那人冷笑一声道:“有种你就一直别买,再过几天,等到王族发现不对,不愿意卖食物给你们的时候,看你今年怎么办!”
(iishu)是,,,,!
第一百九十章 巨网
【】(iishu),
石族人还就真的没有去买食物,这种另类的行为,让石族人每天都会受到其余部落人的嘲笑。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些部落相信自己的判断,觉得王族没有获得食物的办法了。
哪怕他们现在高价购买食物,在他们看来,也绝对是赚得。
而这个时候,有个部落却反其道而行之,不去购买高价食物,到处宣扬王族有办法弄到食物,能够让食物的价格降下来。
那这个部落不就是明摆的骂他们愚蠢吗。
这种情况下,那些花高价买了食物的部落哪怕不联合起来抵触石族,心里面对石族也会很不爽的。
就这样,在其余人的排挤,嘲笑和白眼中,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外出采集食物的女人收获也是越来越少。
来回十几里的路程,渐渐的也能看到有野兽出没了。
采集路程遥远,采集地点危险,采集收获的减少,等到第五天的时候,王伟干脆将采集队撤了下来,让他们参与进去了渔网的编织。
数百人,在王族的空地上共同编织一个巨网的场景是壮观的。
王族那些垒起来的长叶草草垛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着。
第六天的时候,岩盐一号和二号出河,这次两艘船并非是去采盐的,而是去进行排练。
排练的具体内容除了王伟和船员,就没有其余人知道了。
他们只知道的是,在木船进入大河的时候,穿仓里面被装满了压舱石,而船位后面,则都是坠着好几根带着倒桩的木质船锚。
这些木锚并非是用来固定船身的,而是为了在沿途河域探寻河底,避免水下有木桩或者巨石的。
从这一天起,王族的食物没有了各种野菜,浆果之类的东西。
而是都变成了熬煮的咸鱼。
对于这一转变,那些购买了食物的人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王族的食物已经供应不上了,开始吃以前积攒下来的老本了。
若是食物充足,谁又会去吃这种制作不易且能够长期存储的备用粮食呢。
也是从这一天起,嘲笑石族的人变得明目张胆且肆无忌惮了起来。
石族人这段时间心里面一直憋着的怨气终于到了爆发的时候,他们内部吵了一架。
一部分人提议,趁着现在王族还开商市,赶快去把食物买回来。
虽然肉干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天价,但是咸鱼不是没有涨价太多么。
既然如此,咱们就只买一点肉干,多买咸鱼,现在的陶币,购买过冬的食物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继续相信王伟,他们觉得,可以再等等看。
反正咸鱼没有涨价,等到情况实在是不对的时候再去买也不迟。
不过那些想要买食物的人最担心的情况就是等到他们想要买咸鱼的时候,王族已经不愿意往外卖了。
双方势均力敌,大吵了一架后干脆平分了陶币。
那些不相信王族的,拿着陶币跑去买了一万斤的咸鱼。
这么多陶币,在以前是能够购买三万斤咸鱼的,可是现在,只能买到一万斤。
尽管如此,买到食物的人也很是开心。
有了这些咸鱼,哪怕最后真的换不到食物了,今年部落勉强也能撑过去了,只是会比较困难罢了。
而以石头为首的一部分人,则是坚持不购买食物,看着来自同姓人的不信任,双方干脆从这天起各过个的。
赚来的陶币也分成了两份,两帮人变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小团体。
两帮人都憋着一口气,都想要看看等到下雪的时候,谁能为部落带回去更多的东西。
唯一不同的是,已经买了食物的那帮人现在是底气十足,说起话来声音也大了不少。
而没买食物的那帮人虽然手里有陶币,但心中却始终惴惴不安的,每天早上商市开的时候,他们都会去看看,王族还卖不卖食物,生怕哪一天起,王族突然宣布不卖食物,那他们今年就没脸回去见族人了。
由于有了采集队的帮助,渔网的编织速度快了很多。
原本计划半个月的渔网,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完工了。
接下来,又花了两天的时间进行检验,处理渔网上面不合格的地方。
一千五百多米长的渔网,重量几乎达到了十二吨。
也就是说,每米渔网就有十五六斤的重量。
渔网的浮漂用的是林子里采到的一种球果。
球果干枯后内部中空,和葫芦瓢一样有着防水的效果,就是天然的浮漂。
等到上了船,开始撒网的时候,这些渔网的底部还需要进行配重,王伟估计,到时候整个渔网的重量将会超过十八吨。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两艘船已经能够做到相隔三百米的距离匀速过河了。
就在王伟检验渔网合格问题的时候,鳄鱼他们也开始去河里下饵了。
鱼饵的种类有很多,新鲜宰杀的,带着血腥味的肉块。
熬煮的半熟,带着浓郁香气的肥肉。
卖给其余部落,用来装在鱼笼中的普通饵料。
这些饵料,都装在了竹筐里面,下坠着石块,上浮着干枯的球果,用草绳连接起来。
竹筐中的鱼饵就这样悬浮在水中,既不会沉下去也不会飘走。
饵料的香味能够持续数天,又被竹筐保护着,可以确保吸引到足够的鱼群。
一天下来,光是装饵料的竹筐鳄鱼他们就下了一百多个。
早上下的饵料,当天下午,附近的鱼群就明显的多了许多。
等到第二天,河面沸腾的有些厉害,不时有大鱼跃出水面。
有的大鱼,甚至能有两三米长。
王伟在河边看了许久后,宣布让渔网装船。
渔网虽然有十几吨重,但平均到它的长度上后,也不是太重了。
六百多人就像是接力比赛一样拖着渔网朝前走,等到了入河口的时候,两艘船早已经在简易的入河码头边并列等待了。
长长的渔网到了船上后,被整整齐齐的盘了起来,光是渔网装船,就从上午忙到了半夜。
第三日一早,两艘船便出河了。
每艘船上,除了负责撑船的族人外,还各带了两名负责下网的人和两个在下网的时候给渔网底部配重的人。
王族除了一些不能停工的产业,剩下的事情都暂时停了下来,所有人都到了大河边上,等待着上网。
从昨天渔网装船的时候,人们就陆陆续续知道了,这个网,做出来是为了抓鱼的。
一千五百米长的巨网,简直超出了这些原始人想象的极限。
若是算上那比网兜更长的牵引绳,这张巨网简直堪称夸张。
为了这张巨网,王伟最开始抽调了一百多名男女工人。
后来,等到采集队的人收获不多后,整个采集队都过来帮忙了。
最开始那一百五十人整整干了十天,后来,采集队的三百多人又干了五天,算下来足足花费了三千多个工。
长叶草是现成的,树胶也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可以说,若是只有一个人编织这张巨网的话,需要足足八年的时间。
这个时代的人,还从未用网捕过鱼,所以对于这种渔网能不能抓到鱼都是怀着不确定看法的。
只是,再怎么不确定,他们也被王伟的疯狂想法给吓到了。
一千五百米长的渔网,需要六百人抬,要两艘船才能放得下,盘起来后,足足有三四米的高度。
四条和渔网主绳连起来的牵引绳,用了八匹雄鹿驼在最前方的。
抬渔网的时候,每隔两米五就有一个人,走在前面的人,回过头来看不到队伍的结尾在哪。
跟在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一排不知道多少数量的脑壳,这种震撼的心情,不在当场是无法理解的。
其实这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
长叶草编织的渔网,虽然坚韧程度完全达标,但是重量却无法和合成材料相比。
王伟当年去查干湖旅游,见证冬捕的时候,两千多米的渔网,只需要几头骡子,不超过三十个人就能放下去。
一网下来,足足能够捞起来三十多万斤鱼。
当然了,他们那种冬捕的渔网和王伟的这种完全不同。
他们的那种是在冰上开个小孔,把网放进去。
然后靠着水的浮力和地球的重力,让渔网在水中自动铺散开来。
等到收网的时候,在冰面上拉动牵引绳,渔网的边角开始收拢,就像是包饺子一样,把网兜上面的鱼一下子都包进去。
猜你喜欢